第四十二章 鄯善精甲(1 / 2)
交河新城
裴光庭这几日反复淬炼精钢,但这淬炼之铁却都经不住自己的千锤百炼,到了铸造阶段就突然断裂。
父亲的柳叶弓刃之所以能变化收缩自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同名字一般,刀片刀身均如柳叶般纤细单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别说铸造得更强,再现都不太可能。
但如今手上的铸铁,基本是从雍州运来的中原炼铁,虽精巧细琢,但强度实在一般。裴光庭想来,若想真的制成柳叶弓刃,一定需掺杂了部分西域铁,不然必不可能做到千锤百炼。
西域铁矿常年受风沙侵蚀,其提炼后的强度不言而喻,因此西域民族的刀剑要比中原的器具更加锋利耐用,但缺点就是其提炼工序复杂,且铁质不易变形,所以西域弯刀短匕形状皆是弯曲如月牙,很难做到垂直锋利。
但眼下,因当年武皇好兴建土木,因为西域铁耐用的特性,相较于中原矿,可以建成更高更大的工程,因此都护府内一大部分西域铁都被工部拿了去,要想求节度使将一部分西域铁给裴光庭去打造一把天下独有的兵器,还不一定能打造得出来的那种,想想也不太可能能允许。
裴光庭再次瘫倒在地,已经狠下决心铸造神兵,但没想到这钢材锻造的第一步就出了大问题,一股沮丧感顿时涌上心头,只得望着覆海上的西境地图发呆。
却不曾想这一看,发现父亲在西境一处做的标记与其他地方不同,特别巨大。站起身仔细观瞧,此处居然是鄯善城郭。
裴光庭去过那里,如今那里早就没有了鄯善国,只剩下了一堆废墟,传闻前汉时期,那里曾是一处巨大的铸甲工厂,其城中的精巧机关比起这交河新城也毫不逊色。但西境异族蛮民甚多,鄯善又位于西境走廊核心地带,矿产又是格外丰富,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鄯善能有百年国运已是不易,当下被灭也是无可奈何。
父亲之所以如此标记,难不成制造这柳叶弓刃的材料,是出自这鄯善城的炼铁不成。
如今该国已亡,裴光庭若是想搞到鄯善铁,就只有一条路,便是去鬼市寻找。
漠海普善寺
此番探寻虫巢的行动,便是以普善寺作为基地和起点。
本来这里的金银细软被偷运出去后,就只剩一座空寺,其地下用来布置各类侦查情报甚为合适,场地既空旷辽阔,又能掩人耳目。
风歌找了一张大小数倍于大傻所给地图的羊皮纸,手工绘制新地图,并将其原图上的信息放大,每有一只护商队归来,听完他们和法尔林的报告后,便在此处作上标记。
兴奋的是,以法尔林的嗅觉判断,已经在三处破庙的地下发现虫巢,但这还远远不够,按照风歌此前的探寻,那虫巢不远处必有枯木掩盖的废弃井口,用于给饲养巨虫者标识,让护商队查到这处井口后,才能查实虫巢的所在。
剿灭的虫巢的任务只有风歌能办到,但现在她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处虫巢在陇右,若是数量真的远超想象,那恐怕得请森牙叔,甚至都护府出山。
一阵铃铛声响起,应该是又一队护商队进来汇报了。
果不其然,是库库喀。
“李将军,找到了一处废弃井口。”库库喀说道,“上边写着虫巢八。”
风歌眉头一紧,竟然还有八这个数。
“我知道了,你先通知其他队员切勿轻举妄动。”
“喏。”
乌西孤房
在河西陇右,每个人都知道,要去鬼市中寻商觅市,就得去那乌西孤房找引渡人。
裴光庭自是拍马赶去,在午时便到了孤房。
而此刻,却发现有一人正在修缮那乌西孤房的房门。
“请问,先生是鬼市引渡人吗?”裴光庭下马开口问道。
“正是。”那人行礼,问道,“请问先生此来所谓何事?”
裴光庭不墨迹,直接道出那鄯善铁之事。
只是引渡人眼色一沉,似乎有难言之隐。
“先生有难处?”
引渡人思忖片刻,开口道:“这鄯善国早已城破国亡,其治下的精铁也被西境各族瓜分殆尽,如今再想找到这鄯善铁,怕是有些困难。”
裴光庭听闻,有些失落。
“只是……”没想到那引渡人还有后半句。
“只是什么!?”这半句又让他燃起希望。
“只是,前几日鬼市中有些传闻,说是有几个西域货商在贩卖类似鄯善铁制作的精甲,只因价格十分昂贵,便无人敢开口买。”
“这些货商现在在哪?”听闻有卖,裴光庭欣喜若狂。
“据说岷州刺史府开了高价,估计那几个客商正在和岷州刺史府做交易吧。”
岷州,裴光庭听说过,这个地方是陇右除凉州外最富庶的州城,其沿岷州官道而建,高楼玉宇数不尽数,堪称西北绝景。
但这已是官家的生意,不知道会不会把商源让给自己,毕竟这些年都护府和州府似乎不常来往,关系并不好。
但总之,既然有了眉头,还是得试一试。
“阿兄!!”远方传来一阵呼唤,裴光庭和引渡人同时望去。
“阿兄——”一个突厥人打扮的少年,竟用诡异的四足奔跑方式朝这里而来,而刚跑至二人面前,就立马跪地磕头。
“阿兄,不好了,嫂嫂被贼人抓走了!”
“什么!?”那引渡人闻之大骇。
“是小郎无能,该死!嫂嫂……”
“她……她被谁抓走了?”
“当官的。”
引渡人吃惊,带还是继续问:“哪个官?在哪?”
那突厥少年抬起头,思忖着,然后支支吾吾地开口:“迷……不对,咩……米,明……鸣,明州!”
“!”
“可是……岷州?”一旁听到话音的裴光庭问道。
“对,就是岷州。”突厥少年答道,但随后突然转变表情,变得犀利且凶狠,“你谁啊,你怎么会在我阿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