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折节下士,求教贤才(1 / 2)
三日后,晁衡正式辞别僚属离任。
薛侨曾经力劝晁衡不要离开。他有些印象,记得晁衡是海上遇到了风浪,虽然没有遇难,却流落到了安南去了。
晁衡思乡心切,薛侨只是初识,并没有多深的交情,也劝不动他。
第二天,秘书省来了新的秘书监。
准确的说,是秘书监同正员,与秘书监俸禄相同,但没有职田授予。
秘书省的官员,从薛侨以下都是在制书中听到的,根本没见着这位理论上的上司——彭城郡王李倬。
听完制书后,贾至对薛侨道:“子昂,现在秘书省以你唯尊,就看你的了!”
薛侨望着几乎全是低级官员、役吏的同僚,叹了口气,说道:“我想想办法吧。”
他下完朝之后,去拜访一位士子:啖助。
他有许多文人朋友,但多数以诗文著名,不以学问见长。而贾至却多次给他推荐啖助,说这位士子虽然年轻,可以称得上大儒。
啖助近三十岁,租住在城南的昌乐坊,正准备今年的进士科考试。如果只是明经科,对他来说实在太过简单,机会也更少。
他看到薛侨单骑前来,喜出望外地出门迎接,当即要拜倒行礼,薛侨立即下马将他扶住。
“叔佐,咱们平辈论交,不必大礼!”
说完,两人才对面作揖,重新叙礼。
啖助将他请进门,分宾主坐下。
薛侨见屋舍简陋,却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称赞道:“叔佐有颜回之贤,令人好生钦佩。”
啖助笑道:“薛侯果然不负盛名,折节下士,谦逊有礼,丝毫没有年轻宠臣的模样。”
薛侨忙摇头道:“我可不能算宠臣……”
啖助给他倒了杯水,说道:“薛侯未及弱冠,已经封侯衣紫,这还不算宠臣,我真不知谁能算宠臣了。只怕是身在其中,不明其余吧。”
薛侨道:“说来惭愧,若是治军用兵,我自问有些经验。如今任职秘书省,却毫无头绪。”
啖助似乎明白了薛侨的来意。
他抿了一口水道:“薛侯,你应当知道,任兰台侍郎只是暂时挂名,不需要太过认真。”
薛侨笑道:“这个自然晓得,但我闲不住,总想做点事情。”
“薛侯,这是为何?”
“书者,智者之阶也,先贤之成也,应时之积也。秘书省掌一国之书,朝廷对秘书省如何态度,天下士子对注书、校书、编书就是如何态度。岂能这般荒弛?”
啖助万万没想到,这样的话从一位年轻将军口中说出。
他叹道:“我也十分痛心,大唐之初,太宗皇帝任重臣、名家掌管秘书省,既编著多部前史,又校注经书,纂出《五经正义》,实在是文人之幸、儒学之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