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124 章 折节下士,求教贤才

第 124 章 折节下士,求教贤才(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南明亦明 我儿曹昂有大帝之姿 我只是想安全的活着 神明不语 神秘复苏之沙海沉沦 LOL:送你们个世界亚军当礼物 诡秘世界:我靠收割玩家成神 传奇:40岁战神,越老越妖 欢迎回归世界游戏 LOL:这个男人太莽了

薛侨道:“事在人为,如今盛世正可编书。”

啖助疑虑道:“薛侯,编书需累年之功,你只是暂任秘书省。即便是成功了,最后功劳和名声,也不一定是你的……”

薛侨淡淡一笑,摆了摆手。

“功成不必在我。我已经暴得大名,年岁又浅,好事总不能都落在我头上。”

啖助道:“薛侯,以你功绩,静待时日,总有起飞之时,不必如此辛劳。”

薛侨忽然严肃起来,双眼盯着啖助。

“贾幼邻在校书郎任上十八年,王季友任十七年,我还问了其余校书郎,有四五位也是干了十年以上的。叔佐,即便我不求上进,这些兢兢业业多年的才学之士,就应当皓首于此、终身守贫么?”

啖助心头涌出莫名的感动,起身深深作揖道:“薛侯,我现在才知你的为人,请受我一拜。”

薛侨忙起身还礼,啖助坐下后对他说:“薛侯,贾幼邻也跟我聊过秘书省的事情,我以为有几件事情可以做:重整书库纲要、与时俱进整理经义、新增致用之学。”

这位精于经义的学者不再怀疑,详细向薛侨说了自己的想法。

薛侨对于学问的确是外行,虽然想有作为,却只能有个大概的念头,哪些是切合实际、为人接受的,确实拿不准。

他听完啖助的建议,当即离席行礼道:“叔佐,你可愿到秘书省帮我?”

啖助连忙还礼,说道:“薛侯,我敬佩你的人品志向,修书也是我的心愿,本来不该拒绝。只是我还未及第,更未铨选,只怕……”

薛侨道:“不妨,若科考不顺,我也会尽力向朝廷举荐你!”

啖助本以为薛侨今天只是例行回访,没想到却聊得那么深入,而薛侨对自己如此看重,令他顿时有知己之感。

他这时拜伏在地,对薛侨道:“薛侯恩情,啖助此生不忘。在下还有个建议,重整秘书省需要德高望重的人坐镇,这样四方饱学之士定然趋之若鹜,薛侯就不必费力一一寻访了。”

薛侨扶起他,大喜道:“叔佐可有推荐么?”

啖助道:“当世宿儒,莫高于元鲁山。他名讳是元德秀,字紫芝,是北魏皇族后裔,学识渊博如海,有经世之才,不但才学过人、文章出众,门下更是英才济济。萧茂挺、李遐叔都是他的弟子,还有那天到你府上的元结元次山,也是他的学生。而萧茂挺、李遐叔的门下又有数十名英才弟子,例如独孤及、韩云卿都是李遐叔弟子,贾邕、赵匡和许多遣唐使,都是萧茂挺的弟子……”

薛侨忙问:“元鲁山先生现在何处?”

啖助叹道:“他十五年前鲁山县令任满后,便到河南陆浑山隐居,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只怕不见得会出山……”

薛侨道:“我去试试看,能否劝他出山。”

他听到元德秀在洛阳附近的陆浑山,立即存了另一个心思:如果京城的名医无法给凌霜开药,他就去洛阳另访名医。

今天收获很大,薛侨开始有了明确的计划。

秘书省虽然此时不受重视,但未见得以后就一直不受重视。事在人为,谁去打理秘书省就是关键。既然秘书监和另一位少监都是挂名,那他就是实权之人。

一盘散沙的九坞都可以重整旗鼓,汇集英才的秘书省又有何不可?

薛侨决定再干票大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