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无妄之灾(1 / 2)
三九寒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小河里的冰也已经化开了,河边的杨柳树也吐露出新芽。
时间到了三月初,麦田里的小麦已经开始返青了,这个冬天没有下几场雪,小麦田里没有补充太多的水分,可能有春旱发生。
远处树林里树梢上的颜色也变得明亮起来,这时地气上来,引发了树木的生机。庭院里李有粮,正在挑拣鸡蛋和鸭蛋,准备放在炕上孵化,根据了解,只要温度达到了比人体稍微高点的温度就可以。
只挑拣个头大的蛋,其他小一点的做饭时炒了给两个媳妇补补身子。李有粮已经完婚过去半个月了,第一晚就因为体质跟不上,不得不一对二,开始几天还是有点抗拒,不过到现在已经习惯了。
晚上吃晚饭后,两人就一起在一个浴桶里清洗一下,然后躲被窝里等着李有粮。其他人不知道,这时他们三人之间的秘密。
虽然刚见面半个多月,但是坦诚相见久了,也是慢慢培养出来感情。至少现在俩媳妇看李有粮的时候是满脸的幸福和羞涩。
把鸭蛋和鸡蛋分开,准们用一个木筐放着,里面铺上干燥的锯末。端到正堂外厅一处专门制作的箱子里,箱子里有个小炉子始终保持在暗火燃烧状态,孵鸡蛋的木箱子和孵鸭蛋的木箱子,里面的温度不一样,鸭蛋的温度要高一点。
每个箱子放四层蛋,一次差不多能孵蛋一百枚。鸡蛋二十一二天就可以破壳,鸭蛋时间长一点,在三十四五天。
“有粮,真的能孵出来吗?”大丫蹲在旁边看着,问道:
“我有一半把握能孵出来。”李有粮回答道
“哦!真厉害,你咋想到的呢?”大丫一脸的崇拜
“我有多厉害,你也不是不知道。嘿嘿…”
“哼!流氓……”
“你俩干啥呢,我可在这看着呢。”大妮端着针线筐,在前厅太阳底下绣花。
“就不告诉你!”
“没啥,大丫问孵鸡蛋的事情。”
“下午,我去麦地看看墒情咋样,你俩在家里。不用准备我的饭,也不用等我吃饭,看完我可能去一趟姐家,把咱家定制的犁拿回来。你俩到时和咱爷一起吃饭,他自己做饭就是糊弄。”李有粮说道:
“知道了,你放心忙吧。我绣完这一点就去做饭,到时让大丫去喊爹过来吃。”大妮答应道:
“嗯!去忙吧。记得早点回来。”大丫也答应道:
“好媳妇,真乖,来让为夫亲一口。”
“就不,走开……”
吧唧!吧唧!
抗着铁锨,出门,过了木桥,看见老爹正在木棚里忙活。
“爷,等会儿吃晌午饭的时候,去前边吃饭。”李有粮喊道:
“知道了,你这是去哪?”
“我去麦地看看,一冬天没下多少雪,不知道墒情咋样。现在返青了,如果太旱,就需要准备浇水了”
“去吧,我知道了”
范贤已经回县城读书了,临走把李有粮准备的,一箱上好的徽墨锭和几本宋版书带走了,去维系关系和上下走动。
此时家里正关着门,范良和父亲范广昌在西洼地带着人清理收割倒的芦苇,趁着地里还不是十分湿,抓经把割倒的弄回来晒干,再放地里最后就全部烂掉了。
在麦地地头和田当中,用铁锨挖出土看了一下,墒情有点干。不是个好兆头,春天小麦返青时期雨水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
顺道来到潮沟河看看水量,已经解冻了,河里流水哗啦啦的淌。看起来比往年没有太多变化,这是个好消息,至少,有充足的河水灌溉。
李有粮放下心来,扛着铁锨就去七家店村。把自己定制用来开荒的大犁弄回来,还有三十多跟一尺长一寸粗的大铁钉。
大铁钉是用来制作铁耙用的,耕完地后需要用铁耙耙一遍,把土块耙碎耙细,顺便能把地里的草芥木杆,石头都筛出来。
两个定制的犁铧比起平常用的重一半,尺寸也是大很多。
“姐,我来了。”
“吃了没?一块过来吃饭。”
“好来,正好留着肚子。”
“小宝,来,叫舅舅”李有粮都弄着姐姐家的二宝
“丢丢……”
“哈哈……小宝叫舅舅了,姐你听见没?”
“听见了,听见了。现在正是往外冒话的时候,你让他说啥都是一个声,好好听,调不一样。说他叫的是啥都可以。”
“好了吃饭,有粮兄弟肯定饿了。“姐夫说道:
“去给你舅舅拿个煎饼”姐夫吩咐大外甥
“来,舅舅吃煎饼”
“谢谢,大宝”
“两个弟妹怀上了没?”吃过饭,姐姐就问李有粮:
“还不知道呢,哪有这么快。才半个月,看不出来。”
“你不会把脉嘛,快的话,半个月就应该怀上了。”
“没呢,再过十天半月的,再把把脉。现在太早了。”
“你抓抓紧,别耽误。早点怀上孩子,让咱爷放心。”
“是,我知道,肯定是不耽误。”
跟姐姐和姐夫又闲聊了一会儿,期间姐姐和姐夫,教导了一番育儿经验。然后,用铁锨挑着犁铧和铁钉回家。
两件犁铧四十多斤,三十多根大铁钉也有六十斤,一共一百多斤的重量,李有粮挑起来一点都不费劲。脚步轻快的往回走,铁锨木把是硬的,没有扁担有弹性,一路走来,是实实的压在肩膀上。
扁担中间扁平,两头圆,跟弓一样,挑重物时会有一个弹性力量帮助节省力气。一般成年人,挑习惯了重物,利用技巧一次能挑两三百斤的货物远行,路上还能保证,不散,不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