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无妄之灾(2 / 2)
所以一般怕碎的已坏品,短距离运输都会用扁担。
现在,李有粮家里的大牲口,牛马已经换到前院的大马厩和牛棚里喂养,老院那里只剩下猪和羊。鸡鸭两个院子里都有,还从卖鸡崽的商贩那里又买了二十对小鹅苗。
回家时,大丫正在院子里,切苦菜苗喂小鹅。
”有粮回来了。“
”恩,回来了,吃饭了没?“
”吃了,姐姐在屋里绣花。“
”好来,我先把犁铧和铁耙安装起来,明天咱们就去东边田里耕地。“
犁架是李贵自己用槐木打造的,样式是曲辕犁的样式,只是进行了加大,自己把犁铧装上就行。铁耙也是用槐木制作的框架,横梁上打孔,再把大铁钉敲进去,就成了。用的时候,前端横梁上拴上麻绳,跟牛缰绳结在一起,用牛拉着使用。没有牛的人家,用两三个人拉,也是可以的,就是费力气,效率慢。
收拾完农具,下午就套上牛车,把积攒了一年,经过发酵过的农家肥运到地里。
由于样的牲畜多,每年会积攒不少粪水,再加上一些干草,烧火后的灰烬,运到堆粪场进行搅拌均匀。搅拌好后,再堆积起来,外表用泥浆抹平密封。经过一年的发酵,臭味已经没有了,只剩下浓重的氨水味道。
自己家里粪少的农户,就需要每天早上背着粪篓拿着粪叉,出去拾粪。路上过路的牛马队,赶路的时候大多是不戴粪斗的,路上就会有一些遗留的牛马粪便。勤快的人家,一年也能捡拾不少,积攒下来再加上草木灰也能上几亩地。
在没有化肥的时代,种地,没有了肥,庄稼会减产不少。所以,为了重量粮食,农村的孩子们,从小都干过跟在牛屁股后面拾粪的活。
有些好奇的下孩子,有时会问自己从哪里来的,家人们都会说,是你爹从早上出去拾粪的时候,在路边捡的,还把地点都讲出来增加可信度。
所以,如果你在路上遇见到几个小屁孩,指着某个路边说,这是小时候,俺爹拾到我的地方。不用惊讶,肯定是相信了父母的话,正在跟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的初始登录地。
干活就要全家齐上陈,俩个媳妇在堆粪场等着,李贵和李有粮父子两个,一人赶着一辆牛车,往返田地和堆粪场。
一人一把铁锨,牛车拉粪的时候,要加装一圈柳条编织的护栏,车板铺上垫板。没有牛车的就用手推车,两边绑上柳编篓,通常称作粪篓。然后一车一车的往地里推。
在粪场里,用铁锨或者木锨一点点连带着封土往车上装,装满了,拍打紧实防止路上颠簸掉了。
”你俩在这里等着,歇息一下。我跟咱爷送到地里,再回来。“装完车,李有粮跟媳妇们说:
”行,俺姐俩在这里,顺便把从家里拉来的粪,先倒了。“大妮说道:
倒粪,就是把鲜粪搅拌的意思。也是个辛苦活,干的时候,味道还大。
运到地里,爷俩根据一亩地差不多一车的量,用铁锨把粪卸下来。先是卸成一堆,最后再一起平均撒开。
一下午,来回拉了二十车,去年积攒的已经发酵的肥就清理完了。数量上才够二十多亩地,不到这一片田的十分之一。
拉完粪,一家四口一起去地里,把粪撒开。明后天就可以进行春耕了,到时一起把粪翻到地里。至于剩下没有粪的地,李有粮准备把冬天清理芦苇,获得的干芦苇叶子和碎秸秆拉到地里烧掉,用灰烬当肥料。
这个活李有粮爷俩就干了,不用俩媳妇跟着,让她俩先回去做饭。
李有粮家里有三头牛,但是身上带牛的今年春耕,肯定是不能让它干活了。两头新买的牛,还年轻不太会干农活,就需要农民教。
第二天,吃过早饭。套上牛车,车上装着两套犁架和两架铁耙,开始春耕。
“咱村条件真好,有这大片平地,俺娘家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层还薄。”大妮站在地头感慨道:
“是啊,有粮你知道吧。俺那有个笑话,就是跟山地有关的。”大丫说:
“啥笑话,说来听听。”李有粮一边跟李贵,一起把犁架用缰绳挂到牛身后,一边说:
“说老汉去地里种豆子,一天种了二十八块田,自家有三十块,临走了才发现,蓑衣下面盖着一块,装种子的麻袋下面还盖着一块,露了两块田没种。”
“哈哈……,那这一块田有多小啊。”李有粮笑道:
“听说西山里的田都这样,东一块,西一块的,不成垄,不成片。”李贵在边上也插嘴道:
“俺那里也是这样,山两边都是别人家村子的地,俺村就山道道上那一片。”
“每年种的粮食都不够吃,天旱的时候,种一葫芦,收一瓢。”
“现如今,你俩嫁到俺家,粮食肯定够你们吃,不但有粮食,还有肉,一定把你俩养的胖胖的。”
“嗯,俺知道,粮仓里面的粮食,俺俩看了,囤里满满的。”
架好犁,两个媳妇,一人牵一头牛,在前边引路,李有粮和李贵在后面扶着犁,开始了春耕。
这片地是撂荒地,之前村里人在地里种了很多苎麻,留下了很多札子。在耕地的时候就慢,要注意脚下,别扎破脚底板。
两三岁的耕牛,农活还没有调教好,年纪也轻不想干活。耕地的时候就需要有人在前面牵着,牛鼻子上打了鼻环,拴上绳子,小孩子就能牵动。
在调教一两年,牛就会自己干活了,耕地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通过发出的呼喊指令还有农民手里的缰绳,牛就知道是停下,还是前进,是拐弯,还是倒退。
所以,农户们在耕地的时候,如果家里有小牛犊,也会让小牛犊跟在老牛后面,慢慢跟着老牛学,听指令,每一声呼喊代表什么意思。
开荒犁耕地深,速度慢一天也就十几亩。耗费的牛力气多,回来要加精料喂。
李贵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扶了三四亩地,就换成大妮扶犁。
大妮刚开始走得慢,还不直,爷俩就慢慢的在后面耕,李有粮和大丫在前面。
“架!”起步
“吁”听不
“哦”这是要转弯了
中午就在地里歇息,带着干粮和水。燃起一堆篝火把水壶加热,男人们没关系。现在有媳妇了,就需要注意不要喝凉水。
两个媳妇应该是都怀上了,脉象还不明显,李有粮拿不准,也没跟老爹说,但是小心无大错,注意一点好。
人跟牛中午吃喝饱了,又歇息完,继续干活。
直到太阳要落山了,耕出来三十多亩地。
施过农肥的这四十亩地,今年准备种谷子,没有施肥的一百多亩准备麦收之后种黄豆。谷子下个月中旬,天气暖和起来就要开始种了。生田谷子一季差不多能收获百十斤,水肥跟上也能到二百斤左右,一石多点的产量。
等耕完地,还要去麦田里挑水浇地,五亩麦子四个人一天就能干完。农家从春天开始就开始忙碌起来,一直到秋收之后,种上麦子才能有一段闲暇时间。
但是,也会出去找点零工做,争点钱粮贴补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