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林家宅邸中的未解之谜一(2 / 2)
“孩儿必不负父亲大人所托,请父亲大人在家中静待孩儿得胜归来。”
刚从林墨身上得了个便宜的林贤之心情大好,有些耍宝的朝着林云山起身抱拳道。
“成天就知道在那不务正业,要能多跟你大哥学学那些文治处世之道,我这当爹的也不至于天天盯着你。”
嘴角微微抽动的林云山,轻哼了一声,拂袖而去,只留下了同一阵线的四人在餐桌上面面相觑。
“老爷子刚才是不是笑了?”
林贤之觉得自己可能出现了幻觉,待林云山一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立刻迫不及待的向其余几人求证道。
“照我看来,很可能是因为太想看看咱那老爹笑起来到底是个什么样,所以我们兄弟两才会同时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幻觉。”
林墨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林云山离开时的画面,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你们两个混小子,一个天天就知道惹事生非,一个天天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也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我要是老头子,没被你们气死就不错了,还指望我笑?”
看到两个儿子同时将求证的目光看向自己,余敏忍不住指着两人的额头数落道。
有林云山在场的情况下,她当然要对势单力薄的儿子们施以援手,但是林云山一旦离开,她立刻就开启了内讧模式,开始心疼起自家那老头子来。
“嗯?”
一脸懵懂的楚楚,在发现两个少爷都用那种直勾勾的目光看着自己时,还以为是自己刚才的吃相有些难看,连忙有些害羞的低下了脑袋。
有些无奈的两兄弟对视了一眼,均是发出了一声渭然长叹。
在没有其他人证的情况下,看来这家中的未解之谜,从此以后又要多上一个了。
“丫头,你好了没有啊?”
院落里的石案旁,单手支着腮帮子的林贤之,歪着脑袋朝着窝在厨房里半天都不出来的楚楚喊了声。
自打这丫头听说要陪着自家少爷上街后,立刻就猫着腰子躲进了厨房,现在都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了,也不知道在里边到底鼓捣些什么。
“好了,好了,少爷你再等等。”
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这句对白的林贤之轻叹了一口气。
倒也不是他心急,如果只是上街买些纸钱贡品啥的,那压根就是小意思,到外面随便转个圈就能回来。
关键是除了这个老爷子交待的任务外,他也有一些自己老早就想好的东西,想要趁着今天上街的时候一起去看看,要是继续这么耽误下去的话,他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把那几样东西一起给买齐了。
还好,这次小丫头总算是言而有信,不久后就提着一个小篮子,出现在了厨房的门口。
“还道你要干啥呢,这么半天又是为了鼓捣这东西啊?”
看着篮子里那一碟精致的桂花糕,林贤之忍不住稍稍退开了些,有些嫌弃道。
并非是这丫头的手艺不行,让林贤之都感到嫌弃,恰恰相反,这丫头做的桂花糕绝对算的上是桂花糕中的极品,不仅甜糯可口,而且那些由她亲手调制过的桂花蜜更是桂香十足,让人仅仅是隔着闻闻都能感到食指大动。
但就哪怕是龙肝凤胆吧,如果让你连着吃上几个月,恐怕你也再提不起任何的兴趣了,更何况是桂花糕这种比较容易腻味的甜食。
“少爷不吃啊,那就别浪费了,一会我们就带去给白爷爷吃吧,他老人家最喜欢吃我做的桂花糕了。”
楚楚的眼睛顿时笑成了两枚小月牙,根本没有一点点伤心的表现,显然对于自家少爷可能会出现的反应早已了然于心。
“真是个败家丫头,对那个老吝啬鬼那么好干嘛,没见人家连口茶都舍不得给你家少爷喝啊?”
有些无语的望着眉开眼笑的楚楚,林贤之带着一些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闷声道。
有时候他是真的有点搞不懂这自家丫头,都说了多少次让她学着去做一些其它的糕点,也好让他这个少爷能够跟着沾沾光,这丫头就偏不,只是将自己的一门心思全放在了做桂花糕上。
说什么少爷会觉的腻味,就表示自己的手艺还没做到最好,一定要做出那种让少爷永远也吃不腻的桂花糕才行。
“那少爷把它吃了。”
楚楚有些委屈的撅了撅嘴,直接将桂花糕端到了林贤之的面前。
“得得得,你就是那白老头的亲孙女行了吧,赶紧给它盖上。”
面色微白的林贤之连忙往后退了两步,用手紧紧捏着自己的鼻子嫌弃道。
为了替这丫头验证她那个永远吃不腻的桂花糕是不是已经大获成功,林贤之已经被逼着连当了几个月的实验品,这也导致他现在一闻到那桂花糕的香味就感到一阵反胃。
“少爷,那咱们快走吧。”
手脚麻利的将桂花糕重新收回食盒里,楚楚脸上的笑容顿时无比灿烂。
在少爷已经不愿意再帮她试验自己的桂花糕是不是已经制作成功的情况下,那个风波亭的白爷爷显然已经成为了她最好的候补实验对象。
一想到自己不仅能借给白爷爷送桂花糕的机会,替自家少爷说说好话,而且还能借白爷爷的评价来继续自己的实验。
恩,试想一下,这种一举两得的计策,若非她这个聪明的小丫鬟,还有谁能想的出来?
------------------------------分割线----------------------------
ps:不行了,忍不了,不把一直在脑子里盘桓的那些话叨叨出来,真的会睡不着。
其实我真是一个很不喜欢说话的人,但是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写书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多的废话。
关于大纲这事,我记得有个作者曾经在书里说过用了半年还是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大纲来着。
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份大纲到底在作者的脑子里过了多少遍又改了多少遍,才最终确认全书的剧情,然后按部就班的写下去。
照他这么去写,那么整部书的剧情当然可以做到行云流水,承接婉转的都十分完美,根本就不怕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想要像他这么做,如果没有充足的耐心,没有足够惊人的记忆力,没有及其强大的思维扩展与连贯能力的话,一般人真的能做的到吗?
肯定做不到吧,大部分人的大纲其实也就是粗粗搭了个架子而已,对于自己真正的帮助根本是少之又少,而且还容易局限住自己的思维,限制了自己在创作时的真正水平。
当然,不管写大纲的水平高低如何,大纲确实能够大大降低你挥刀自宫,半道猝死的几率。
说到这里,不得不想起那位知名的公公大总管。
在我看来,这两种风格,就像是兵法上的正奇,前辈中的金古,江湖里的三少爷与燕十三一样,虽然各行其道,但是方向却是相同的,不能说谁就真的比谁要差。
在别人的眼里或许各有喜好,但是在他们自己的眼里,或许都是带着自己足够的骄傲,又有些羡慕的看着另外那条道上的人吧。
终于舒服了,虽然还有些意犹未尽,但是还是等下回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