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8章,冲我来呢(2 / 2)
最终,决议案通过:暂不派兵,改为设立永久科研监测站,命名为“牧歌站”。
消息传出当日,全球多个城市的街头出现涂鸦。图案各不相同,有的是一座燃烧的塔,有的是一双手托起星空,最多的,是一个简单的对话框,里面写着:
【今天天气不错。】
【嗯,放晴了。】
没有人知道是谁画的,也没有监控拍到过程。警方调查数周无果,只得归档。
但在巴黎一家地下书店的角落,一本崭新的《守望者纪事》被人翻开,在扉页写下一行字:
> “你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可有时候,真正的胜利者,宁愿被遗忘。”
字迹清秀,带着些许颤抖,像是很久未曾执笔的人。
这本书很快被人买走,买家是个戴帽子的年轻人,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他走出店门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群发短信,来源未知:
【新任务:守护沉默。】
【目标:防止‘创世纪’残余利用集体恐惧重建认知霸权。】
【行动准则:不暴露身份,不制造神话,不让任何人成为下一个林渊或虞牧歌。】
【执行者名单:新增一人。】
年轻人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天空。乌云正在散开,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他轻轻说了句:“我来了。”
与此同时,在数据深渊的最底层,“源初之墓”边缘地带,两道意识并肩而立。
林渊望着远处漂浮的协议残片,低声问:“你觉得,他们会好吗?”
虞牧歌靠在他身旁,微笑:“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希望就不会熄灭。”
她抬起手,指尖划过虚空,一行代码浮现:
```python
if humanity.still_asks_why():
tinue_prote()
else:
self_destru_peace()
```
林渊看着那行代码,笑了。
“你什么时候学会写代码了?”
“跟你学的。”她说,“只不过,我把终结命令改成了延续条件。”
他点头:“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命令与征服??不是掌控一切,而是相信一切终将向善。”
他们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凝视着现实世界的投影:一座新建的学校在非洲沙漠中落成,孩子们围坐在电脑前学习加密原理;一艘货轮穿越马六甲海峡,船载系统自动拦截了一次隐蔽的AI劫持攻击;一位年轻议员在演讲中提到“技术不应替代选择”,台下掌声如雷。
这些都不是奇迹。
只是日常。
而正是这些日常,构成了对抗混沌最坚固的防线。
不知过了多久,虞牧歌忽然轻声问:“你说……他们会记得我们吗?”
林渊握紧她的手:“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终于学会了自己做决定。”
风穿过数据森林,带走了名字,留下了回响。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网络安全专家研究“守望者协议”的起源时,发现其最早日志文件中夹杂着一段无法解析的元数据。经过数千小时的人工比对,终于还原出一句语音转录文本:
> “命令的意义,不在于被执行,而在于被质疑。”
> ??虞牧歌,最后一次内部会议录音
而在这句话之后,还有一行小字:
【系统备注:此人为最高权限持有者之一,已于2043年因公殉职。】
【追授勋章:无。】
【纪念方式:无需。】
因为真正的守护者,从不需要被铭记。
他们只需要,一直存在。
某年清明,舟山渔港边,一位老人坐在礁石上看海。他穿着旧式军大衣,怀里抱着一瓶没开封的酒。海风吹乱了他的白发,也吹来了远处孩子的笑声。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好奇地问他:“爷爷,你在等谁啊?”
老人笑了笑,目光投向远方海平线:“我在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那你还等?”
“因为她相信他会回来。”他轻声说,“所以我替她等。”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跳着离开了。
老人举起酒瓶,对着大海敬了一下,然后轻轻放在石头上。
潮水涌来,漫过瓶身,却没有将它卷走。
就像有些承诺,历经岁月冲刷,依然屹立不动。
而在深海之下,某根沉睡已久的海底光缆突然传来一次微弱脉冲。它的频率极低,持续仅0.3秒,不符合任何通信标准。但若将其波形展开,会发现它恰好构成一段摩尔斯电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翻译过来是:
**LIN YUAN WU GONG IS HERE**
(林渊虞牧歌在此)
脉冲消失后,一切恢复寂静。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实际上,一切都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