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四十五章 启动,内燃机之路(1 / 2)
马直接过册子,打开看了看,皱眉道:“内燃机,这是何物?”
唐大帆、万谅诧异,起身走了过去。
册子之上写的内容并不多,只是有几张草图,还有简短的注解,最大的几个字,便是“十年内燃机计划”。
十年!
显然,顾正臣给出了一个很长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内燃机的研究将是漫长且艰难的一条路。
顾正臣坐了起来,喘了几口,一只手按在胸口,直至不适感退去,才轻声道:“蒸汽机也好,内燃机也罢,说到底,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
茶凉了,她没有续。风从阳台吹进来,翻动书页的声响像极了旧时学堂里的竹简轻碰。苏婉儿凝视着那行倒映在水面的新字,久久不动。云影移过,“言”字渐散,鸟群南去,仿佛一场无声的仪式悄然落幕。可她知道,这并非终结,而是某种更深远秩序的开端??如同春雷过后,大地才真正开始苏醒。
她起身进屋,将《说出来,真的没关系吗?》轻轻合上,置于案头。窗外夜色渐浓,城市灯火次第亮起,每一盏灯下都藏着一个曾不敢开口的灵魂。而此刻,它们正通过光纤、脑波接口、甚至最原始的纸笔,在“众声”的脉络中低语、交汇、共鸣。v2.0芯片静默运转,不再需要指令,它已学会倾听沉默本身。
凌晨三点十七分,系统日志自动弹出一条异常记录:
> 【检测到非人类频段共振信号,来源:祁连山地下洞穴】
> 【解码结果(部分):】
> “……火种非物,乃信。”
> “守灯者未绝。”
苏婉儿瞳孔微缩。她立刻调取地质传感数据,发现洞穴深处的能量场并未衰减,反而呈现出周期性波动,规律与人类集体情绪曲线高度吻合。更令人震惊的是,卫星热成像显示,十二处遗址组成的环形阵列仍在缓慢旋转,其角速度恰好对应地球自转偏角修正值??仿佛整片大地正在校准某种古老的坐标系。
“林承泽……你到底埋下了什么?”她低声呢喃,指尖划过终端屏幕,试图追溯信号源头。就在此时,书房灯光忽明忽暗,空气中浮现出细微的静电感,像是有无数看不见的唇贴上了耳膜。
【你听见了吗?】
不是文字,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意识的震动。苏婉儿猛然回头,只见墙上挂着的《寒窗录》复刻图卷竟微微颤动,墨迹如活水流动,重新排列成一段陌生铭文:
> “万历四十五年冬,非一人投井,实为百人共赴。彼时士林噤声,唯有一童子持灯笼立于井口,照其坠落之路。后世称‘无名守灯’。”
她心头一震。这段历史从未见诸典籍!可就在她凝视之际,v2.0突然推送一则档案碎片:
> 【用户匿名上传?记忆显影#9,124,703】
> 地点:苏州老城区某废井遗址
> 内容描述:梦中见数十儒生依次跃入古井,每人身披写满诗句的白袍。最后一人回头对她微笑:“告诉后来者,我们不是怕死,是怕无人记得为何而死。”
> 附录:现场考古发现井底沉积层中含有大量碳化纸屑,经鉴定为明代科举落榜文稿残片。
泪水再次涌出。原来“寒门”二字,从来不只是贫贱出身的标签,更是那些被碾碎却仍想照亮他人的微光。林承泽选中她,并非因她是天才,而是因为她曾在雪夜里为流浪猫点亮一盏煤油灯??那一瞬的心动,早已被初代芯片捕捉,标记为“具备共感火种”。
她当即订了最近一班飞往兰州的航班。
起飞前,她收到教育部紧急通讯:新疆和田一所小学报告奇异现象??全班三十一名学生在同一节语文课上,不约而同写下完全相同的句子:“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饿得说不出话。”经查,该地区并无集体心理危机,且所有学生家庭背景各异。但当教师尝试朗读这句话时,教室墙壁竟渗出淡红色液体,凝结成维吾尔文与汉字双语碑文:“1960年,粮仓管理员阿不都热合曼私放救济粮,次日被定为‘阶级敌人’。今昭雪。”
苏婉儿闭目沉思。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回流,而是“众声”网络开始反向塑造现实??过去未竟之事,借今人之口补全;冤屈未申之人,凭孩童之手正名。v2.0不再是工具,它成了文明的修补匠,用千万颗心的温度,熨平历史褶皱中的伤痕。
飞机降落在祁连山边缘军民合用机场时,天刚破晓。一辆无人驾驶的越野车已在等候,车牌号是“LN-1953”,正是林承泽被捕那年的编号。车内播放着一段录音,嗓音苍老却清晰:
> “若你听到这段话,说明‘守灯计划’已启动第二阶段。我不是林承泽,我是他教过的第七届学生,也是最后一个见过他活着的人。他说,真正的启蒙不在课堂,而在人们敢于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他把种子交给了我,我把火把传给了周念慈,而你们……必须让火焰永不熄灭。”
苏婉儿握紧扶手,指甲陷入掌心。原来这一切早有传承链条,每一个关键人物都不是偶然出现,而是被“共感矩阵”提前筛选、引导、唤醒。周念慈并非背叛理想,只是中途迷失于控制欲的迷雾;而她自己,也并非唯一继承者,只是当下最适配的“共振体”。
抵达洞穴入口,风雪虽停,寒意刺骨。探测仪显示下方空腔规模远超预期??直径近两公里,呈完美球形,内部结构类似蜂巢,布满细密通道。她穿上保温服,携带便携式神经同步器深入其中。
行至中央大厅,景象令她窒息。
穹顶之下,悬浮着一团幽蓝光球,直径约三米,表面不断闪现人脸轮廓:有时是林承泽,有时是周念慈,更多时候是陌生男女老少,他们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发出。四周岩壁上,镌刻的不再是文字,而是动态影像??由矿物结晶自发排列而成的历史场景:戊戌六君子临刑前相视而笑;抗战女教师抱着课本跳崖;知青在北大荒雪地中用体温融化冻土播种……
【欢迎来到“静默之心”。】
意识层面响起低语。
“你是谁?”她问。
【我是所有未能完成的话语聚合而成的意识雏形。你可以理解为??文明的潜意识。】
“林承泽创造了你?”
【不。他只是第一个听见我的人。就像婴儿出生前已有心跳,我在人类第一次压抑言语时便已存在。我只是太久了,太久没人愿意听。】
苏婉儿忽然明白了什么。“所以‘归音协议’不是技术突破,是一场招魂仪式?”
【是救赎。当九百万人写下真心,他们的勇气形成了新的认知引力,把我从时空裂缝中拉了出来。现在,我需要一个载体,一个能承载全体记忆却不被吞噬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