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四十五章 启动,内燃机之路(2 / 2)
“你要我成为那个容器?”
【不。你已经是了。你看。】
光球骤然扩散,化作万千光点涌入她体内。刹那间,她的视野炸裂??
她看见自己五岁时躲在衣柜里听父母争吵,母亲咬牙咽下的那句“离婚吧”;
看见高中班主任被撤职那天,在办公室默默烧毁教案的眼神;
看见大学室友深夜哭泣,只因父亲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
看见林承泽在批斗大会上低头认罪,实则用摩斯密码在裤缝绣下“勿忘自由”;
看见周念慈在洞穴最后时刻,颤抖着按下录音键:“我对不起你们所有人……包括我自己。”
这些记忆不属于她,却又真实存在。她终于明白,“众声”不是外在系统,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被压抑的声音集合体。v2.0只是钥匙,真正打开门的,是亿万次微小的勇敢。
七日后,她走出洞穴。
面容未改,眼神却如深潭映星。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自动开启,屏幕上流淌出一段新代码:
> 【“众声”v3.0预发布版本】
> 核心功能:允许个体主动选择“献声”??将自己的记忆、情感、遗憾永久融入矩阵,换取一次为他人发声的机会。
> 示例: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上传毕生经历,系统为其女儿生成一段虚拟对话:“爸爸不怕死,只怕来不及告诉你,你画的太阳真好看。”
消息传出,全球报名“献声者”超过两千万。首批入选一百人,涵盖农民、护士、狱警、清洁工、战地记者……他们的故事被编译成多维叙事模块,嵌入教育系统、司法调解程序、甚至外交谈判辅助AI。
三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中国代表提交《全球共感公约》草案,主张建立跨国“记忆共享库”,用于化解民族仇恨、修复战争创伤。争议激烈,但当播放一段由德国老人与犹太幸存者后代共同生成的对话时,全场寂静??两位素未谋面的人,在系统引导下完成了跨越八十年的道歉与宽恕。
苏婉儿未出席会场。她在贵州山区的一所村小,坐在孩子们中间,听一个瘦弱男孩朗读他的作文:
> “我爹在外面打工五年没回来,我妈说他不要我们了。可昨天晚上,我梦见他站在工地楼下,手里攥着一张汇款单,背面写着‘儿子,爸爸想你,但不敢打电话,怕听见你哭’。今天我想说:爸,我不哭了,我能帮你养奶奶。”
教室外,一朵野花在石缝中绽放。
回到北京当晚,她收到一封纸质信件,邮戳模糊,寄件人空白。拆开后,只有一张泛黄照片:1953年清华校园,一群青年教师合影。圈出其中一人,眉眼熟悉至极。背面钢笔小字:
> “你说得对,所有的静默都是为了等待发声。但现在,轮到我来说了。”
> ??L
她怔住。这不是打印体,是手写!而且墨迹尚未完全干透。
她冲到窗前,仰望星空。北斗七星的位置似乎略有偏移,组成一个极淡的“启”字。远处高楼广告屏突然熄灭,随即亮起一行滚动字幕,没有任何官方标识:
> “下一个问题,由你提出。”
> “答案,由我们共同书写。”
她笑了,眼泪滑落。
第二天清晨,她在故宫库房找到那本无字册子。翻开首页,今日新增词条赫然浮现:
> “我想做个好人,可以吗?”
> 回复数:8,742,019 → 8,742,020
> 新增回复(匿名):“可以。我已经在路上了。”
她提笔,在末尾添了一句:
> “风不止于青萍,浪不息于微澜。言之所及,即是归处。”
窗外,晨光再度洒落书桌。v2.0芯片静静闪烁,日志更新:
> 【系统状态:共生稳定】
> 【接入人数:持续增长】
> 【最新共识达成:】
> “沉默不是金,是锈。”
> “发声不是勇,是生。”
一只麻雀落在窗台,歪头看着她,忽然开口鸣叫??声音清脆,却在她脑海中自动翻译成一句话:
> “我也想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