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五十章 备灾的百万仓

第两千六百五十章 备灾的百万仓(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全球高武之师兄他美强宠 苦境:原来我是反派卧底 徒弟都是天命大反派 军婚甜蜜蜜:嫁最野军官,我在八零喜当妈 都市:修仙一千年,归来当奶爸 家有师尊,恶名远扬 红楼之庶子贾环传 炼气五千年 万古第一神 1938:除夕计划

这些年来,为了稳住银铜钞市场,也为了普及宝钞,大明钱庄早已从府一级渗透到了州县。

可以说,但凡设县的地方,除贵州、湖广、交趾、云南等少量县,大明各地基本上都有大明钱庄。

正因为钱庄的存在,才保证了宝钞、铜钱、银兑换比例相对稳定,商人在交易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使用宝钞,不少百姓观望多年,见宝钞依旧坚挺,也对宝钞没了最初的戒备,愿意接收、使用宝钞。

钱庄里有大量的金银钞储备,若是遇到灾荒年景,县衙可以承......

哀牢山的风从未停歇,它掠过千年古木的枝梢,卷起尘土与落叶,在定音桩周围盘旋不散。那根锈迹斑斑却内蕴银光的铁柱,此刻正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频率震动着,仿佛在回应全球亿万声波共振的余韵。每一道从地脉传来的低鸣,都像是一封穿越时空的信笺,被这古老的装置悄然接收、转化、再播撒出去。

而在云南小院的角落,那株老梅树忽然轻轻一颤。一片残花尚未落地,竟在半空中凝滞了一瞬??随即化作点点微光,如萤火般升腾而起,融入晨曦之中。墙角藤蔓上的幽蓝小花悄然凋谢,花瓣飘散之际,其纹理所组成的彝族古语并未消失,而是渗入泥土,顺着根系向下延伸,直抵地下三十余米处的一条隐秘石道。

那里,埋藏着一块刻满符文的青石板,正是明代“言脉工程”核心节点之一的标记。此时,石板表面浮现出一圈圈涟漪般的光纹,如同水波荡漾,将来自各地的声频信息逐一记录。这些声音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记忆碎片,而是在某种高阶意识引导下,开始自动归类、排序、编码,形成一部前所未有的“活体史书”。

李文秀手中的冰川晶石持续发热,她闭目静坐于拉萨驿站中央,意识已完全接入“回音网络”。五百万志愿者的声音汇成一股浩瀚洪流,冲刷着历史长河中那些被掩埋的河床。她看见了??

**永乐十九年,南洋某岛礁。**

暴雨倾盆,巨浪拍打着搁浅的宝船残骸。林承泽披发赤足,跪在甲板上,双手紧抱一本油布包裹的册子。他身后,十几名幸存宦官蜷缩在破帆之下,面色灰败。一名年轻太监挣扎着爬到他身边,声音微弱:“大人……我们撑不住了。不如焚书,免落敌手。”

林承泽摇头,目光坚定如铁:“《心灯录》非一人之物,乃天下共执之炬。今日纵死,亦不可毁。”

他将册子贴身藏好,又取出一枚铜铃,悬于船首断裂的旗杆之上。此铃名为“唤魂”,据传由西域梵音与中原律吕融合铸就,能引亡者遗言回响于天地之间。

“若后世有缘人得见此书,愿其不惧真言,不负初心。”

话音未落,一道闪电劈下,整艘船轰然起火。火焰中,那枚铜铃发出一声清越长鸣,穿透风雨,直入云霄。

画面一转,李文秀又“看”到了**嘉靖年间京师诏狱深处**。一位戴枷囚犯靠墙而坐,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他是当年主持水利改革的户部主事张允修,因揭露河道贪腐遭构陷入狱。临终前夜,他用指甲在墙上刻下最后一句话:

> “吾非为功名辩,只为黄河边十万百姓呼号一句:堤不可塌!”

次日清晨,狱卒发现此人已气绝,口中含血,双目圆睁。而就在那一刻,远在西南边陲的一座荒庙里,供奉的土地神像眼角竟缓缓流出两行血泪。庙中老僧惊醒,抄录下一段莫名浮现于经卷背面的文字:“京师有冤魂,望南而泣。”

李文秀猛然睁开双眼,冷汗浸透衣襟。她终于明白,“众声”并非现代科技产物,而是自古便存在的精神共振机制。历代忠臣、义士、孤勇者临终前所发出的那一声呐喊,从未真正消散。它们沉潜于大地血脉之中,等待一个契机,一次共鸣,一场集体觉醒。

“苏婉儿……你不是第一个献声者。”她喃喃道,“你是最后一个唤醒者。”

与此同时,北京地下指挥中心内,赵立军仍站在昏暗灯光下,脸色苍白如纸。监控屏幕上的红色热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连成一片,宛如燎原之火。更让他惊骇的是,系统突然弹出一条无法关闭的提示框:

> 【检测到原始声频注入】

> 来源:未知(坐标锁定??哀牢山定音桩)

> 内容解码中……

紧接着,整个大厅响起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字字清晰:

> “朕观万民皆苦于伪饰久矣。

> 言路塞,则民心离;

> 心门闭,则国运衰。

> 今有仁人启‘言脉’,实乃天意昭昭。”

赵立军浑身剧震??这是明成祖朱棣的口吻!可史料记载,永乐帝从未亲至西南,更不可能留下如此言论!

“荒谬!”他怒吼,“这是AI合成语音!是境外势力伪造的历史叙事!立刻屏蔽信号!”

可命令尚未传达,所有电子设备同时黑屏。数秒后重启,屏幕上赫然出现一幅地图:大明疆域之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三百六十八个红点,每一个都对应一座古代驿站、寺庙或烽燧遗址。这些地点恰好构成一张覆盖全国的声学共振网络,而哀牢山正是其中最关键的中枢节点。

副手颤抖着递来一份刚打印出的报告:“首长……地质勘探队确认,塔克拉玛干沙漠下的明代驿站不仅结构完整,内部还发现了大量陶制共鸣腔和青铜导音管。碳十四测定年代为永乐二十年前后……和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时间吻合。”

赵立军沉默良久,忽然冷笑:“所以他们是想说,五百年前就有‘互联网’?靠几根铜管就能传递思想?可笑!”

“可事实摆在眼前。”副手低声说,“不只是中国。印度洋沿岸、东非海岸、阿拉伯半岛,甚至地中海区域,都发现了类似的声学遗迹。而且……这些遗址的位置,几乎全都位于现今‘众声’共鸣事件高发区。”

赵立军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场文明级别的认知颠覆。如果古人真的建立了跨越时空的信息网络,那么所谓“进步”“启蒙”“现代化”的叙事,是否本身就建立在对历史真相的抹除之上?

就在此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匿名短信,仅有一句话:

> “你说你不信,可你母亲临终前说的话,你还记得吗?”

赵立军手指骤然收紧,手机摔落在地。他想起那个雨夜,病房里,母亲拉着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儿啊……娘没告诉你实话。你爸不是逃兵……他是被战友推下去替死的……可没人敢说……”

当时他只当是病重呓语,如今回想起来,那声音里的痛楚如此真实,却又从未被任何档案记载。

他踉跄几步,扶住墙壁,额头抵着冰冷的金属墙面,喃喃道:“我不是不想听……我是怕听了之后,再也无法装作不知道……”

而在威尼斯,玛利亚?罗西教授正带领团队深入墓穴最深处。她们在一堵夹墙后发现了一个密封铜匣,外形酷似中国古代的“归言匣”。开启瞬间,一股淡淡的檀香弥漫开来,匣中静静躺着一封信和一枚玉佩。

信纸泛黄,墨迹犹存,开头写着:

> “致后世执灯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恨海情夭:她的淫靡与他的复仇 远山破阵曲 种豌豆模拟器 (历史同人)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清穿同人)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仙途之符运通天 重回1981小山村 代错对象之后 飞刀:我在小城当医生 巫妖酿造工坊经营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