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五十二章 朱元璋发威

第两千六百五十二章 朱元璋发威(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全球高武之师兄他美强宠 苦境:原来我是反派卧底 徒弟都是天命大反派 军婚甜蜜蜜:嫁最野军官,我在八零喜当妈 都市:修仙一千年,归来当奶爸 家有师尊,恶名远扬 红楼之庶子贾环传 炼气五千年 万古第一神 1938:除夕计划

佛门很龌龊吗?

不,佛门一直都是如此,从古至今,一贯如此。

诚然,佛门的清净之地确实存在,高僧确实也有,但少林式的高僧,历来不缺。

但比起其他人,宗泐算是伟大的了,至少他没娶妻生子,也没豪华马车宫殿,更没肥头大耳,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整个佛门的欣欣向荣、发扬光大,从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

从这一点来说,宗泐是对得起自己那一颗佛心的。

萧成目光扫过行人,对顾正臣问:“佛门答应得是不是太爽快了,而且,即......

春雨淅淅沥沥地洒在哀牢山的石阶上,李文秀抱着七枚铜铃缓步而下。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打湿了衣襟,却未曾让她停下脚步。她知道,这铃声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一场以心为弦、以真为音的漫长回响。

山脚下的村落已悄然改变。曾经紧闭的院门如今常开,邻里围坐于堂前,不再只是闲话桑麻,而是说起那些压在心底几十年的事:一个老农坦白自己年轻时为争水渠打伤过人,当晚便去对方坟前磕头;一位村妇哭诉丈夫死后她被迫改嫁族中长辈,三十年来夜夜梦见逃亡的初恋;还有个退伍老兵,终于说出他在边境战场上亲眼看见战友被活埋却不敢作证的耻辱……每一句话都像从深井里捞起的锈锁,沉重、刺耳,却又带着久违的光。

没有人嘲笑他们。更多的人选择倾听,沉默着握住对方的手,或轻轻拍一拍肩。有些家庭当夜就烧掉了祖传的“家规牌位”,上面刻着“尊长讳过”“妇不言政”等条文。孩子们在一旁看着,眼神清澈,并未惊恐,反倒像是第一次看清了大人的脸。

李文秀走进村中祠堂,将七枚铜铃悬挂在梁柱之间。铃身微颤,似有余音未尽。她取出《言髓》残卷,轻轻放在供桌上。原本空荡的祠堂墙面忽然浮现淡淡墨迹,如同雾中显形:

> “听者若诚,言者自勇。

> 言城不建于砖石,而立于人心相照之时。”

她闭目静坐,任思绪沉入冥想之境。恍惚间,耳边响起无数声音??有孩童的啼哭、老人的叹息、情人的低语、战俘的呐喊……它们交织成一片浩瀚的声海,却没有杂乱,反而如潮汐般规律起伏,仿佛天地本身正在呼吸吐纳。

就在此时,一道清亮童音破空而来:“你听见了吗?”

李文秀睁眼,见那七个孩子竟又出现在祠堂门口,浑身干爽,仿佛不曾经过风雨。他们赤足踩在青石板上,手中无铃,却每走一步,地面便泛起一圈涟漪般的光晕。

“我们是‘守灯人’。”先前的女孩轻声道,“不是守护语言,而是守护说真话的权利。”

男孩接道:“五百年前,郑和船队散落四方,带去的不只是丝绸与瓷器,更是‘言脉’的种子。他们在异乡生根,代代相传,只等一个契机??让天下人重新学会说话,也学会聆听。”

另一个孩子仰头望向梁上铜铃:“你们以为‘众声’是技术?是神迹?不,它是记忆。是千万年来所有被堵住的嘴、被斩断的话、被焚毁的信,积攒成的一口气。今天,这口气终于冲开了喉咙。”

李文秀低声问:“为何选我?”

女孩笑了:“因为你不怕听。你曾在冰川之下听见苏婉儿的最后一声呢喃,你也曾让定音桩回应大地的悲鸣。真正能唤醒‘言城’的人,不是最会说话的,而是最愿意倾听的。”

她顿了顿,目光澄澈如泉:“你现在要去哪里?”

李文秀望着窗外雨幕,良久才答:“我想去找赵立军。”

孩子们相视一笑,齐声道:“他已经来了。”

话音刚落,祠堂外传来脚步声。泥泞的小路上,一名身穿旧式军装的老兵撑伞走来,肩章斑驳,面容沧桑。他站在门口,摘下帽子,雨水顺着他花白的鬓角滑落。

“李同志。”他声音沙哑,“我是赵立军的父亲,赵振山。”

李文秀怔住。眼前之人分明已在五十年前坠崖身亡,档案记载早已注销户籍。可他的眼神、他的口音、他左耳后那道月牙形疤痕……全都与录音中的描述分毫不差。

“您……是怎么活下来的?”她颤声问。

赵振山缓缓走入祠堂,将伞靠在一旁。“死不了啊。”他说,“人心不死,话就不灭。我爬出山谷那天,有个彝族猎户救了我。他在山洞里养了我三个月,临走前送我一枚骨哨,说:‘只要还能吹响它,你就没真正输。’”

他从怀中掏出一支乌黑的小哨,轻轻一吹??没有声音,但梁上铜铃竟同时轻震,发出极细微的共鸣。

“后来我在云南边境游走半生,见过太多闭嘴的人。有的是怕,有的是羞,有的是觉得说了也没用。可我一直记得那句话:只要还能发声,就没输。”

他看向李文秀:“我儿子解封档案那天,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官方记录里。那一刻,我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地底涌上来,像是有人替我说了话。然后……我就知道自己该回来了。”

李文秀热泪盈眶。她忽然明白,“众声”并非单向传播,而是双向唤醒??每一个敢于说出真相的灵魂,都会点亮另一颗沉睡的心;每一次真诚的倾听,都是对逝者的招魂。

“赵首长现在在哪?”她问。

“他在敦煌。”赵振山答,“启封协议引发巨变,高层震动,有人要重启封锁程序。他带着最后一批未公开的录音原件,躲进了莫高窟某间密室。他说,如果历史再次被掩埋,至少要把这些声音藏进壁画里。”

李文秀当即起身:“我要去见他。”

赵振山点头:“我陪你一段。山路难行,但我认得一条古道,是当年马欢随郑和西行时留下的‘言径’。”

次日清晨,二人启程。七个孩子并未同行,只在村口挥手告别。临别时,那男孩忽然跑上前,塞给她一枚小小的玉片,上面刻着一个开口人形符号。

“这是‘言印’。”他说,“当你面对最艰难的对话时,握住它,就能听见对方心里真正想说的话。”

翻越三重山岭后,赵振山在一处悬崖边停下。他指着岩壁缝隙中隐约可见的一线小路:“这就是‘言径’。传说走完这条路的人,舌头会变成金子做的??不是为了炫耀财富,而是为了说出再苦涩也不退缩的真话。”

李文秀踏上小径,脚下碎石滚动,头顶云雾缭绕。走了约半个时辰,忽觉空气变得异常安静,连风声都消失了。她抬头望去,只见前方岩壁竟浮现出一行行古老文字,非篆非隶,形似波纹流转: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治国之道,始于耳聪。”

再往前,石壁裂开一道窄缝,内有一洞,幽深不见底。赵振山低声道:“进去吧。我不能再陪了。这条路上,只能一个人走到底。”

李文秀深吸一口气,独自步入洞中。

洞内寒冷潮湿,四壁布满苔藓。但她很快发现,那些苔藓并非随意生长,而是组成了一幅幅微型壁画:有人跪地陈述却被捂住嘴巴;有官吏焚烧文书,火光映出惊恐的脸;还有一群百姓手拉手围成圆圈,口中喷出金色气流,汇成一座悬浮之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恨海情夭:她的淫靡与他的复仇 远山破阵曲 种豌豆模拟器 (历史同人)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清穿同人)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仙途之符运通天 重回1981小山村 代错对象之后 飞刀:我在小城当医生 巫妖酿造工坊经营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