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七十八章 顾正臣要离开(二更)

第两千六百七十八章 顾正臣要离开(二更)(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全球高武之师兄他美强宠 苦境:原来我是反派卧底 徒弟都是天命大反派 军婚甜蜜蜜:嫁最野军官,我在八零喜当妈 都市:修仙一千年,归来当奶爸 家有师尊,恶名远扬 红楼之庶子贾环传 炼气五千年 万古第一神 1938:除夕计划

三骑出了大教场,正奔行中,前面一辆马车挡住了去路。

朱棣凝眸,看向马车旁站着的人,向前问道:“三哥为何在这里?”

朱?指了指马车:“四弟,有事商议。”

朱棣下马,跟着朱?一起上了马车,朱?掀开帘子,对卢关中、张玉等人道:“退出三丈外。”

卢关中等人领命。

朱棣看着面色凝重的朱?,皱眉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朱?眉头皱了下,隆出了一个疙瘩,旋即疙瘩消失:“海洋转口贸易企业的事,你听说了吗?”

朱棣眨眼:......

夜色如墨,北平城外的燕王府内,烛火摇曳。朱棣端坐于书房之中,手中握着一封尚未拆封的密报,指尖轻轻摩挲着火漆印上的纹路。窗外风声呼啸,吹动檐角铜铃,叮当作响,仿佛远山深处传来的战鼓。

他缓缓启信,目光扫过字句,神情不动,唯有眼底掠过一丝寒光。

“江南钢铁总局已出第一炉铁水……苏松纺织总厂三日试产,成布千匹……东南铁路首段铺轨完成,预计明年春可通镇江。”

朱棣冷笑一声,将信纸掷于案上:“顾正臣,你当真以为这天下是靠几台机器、几条铁轨就能改变得了的?人心未定,根基未稳,便敢动祖宗之法?好一个‘新政四步走’,可惜啊,你走得再快,也快不过天命所归。”

他起身踱步,披风在身后划出一道凌厉弧线。忽而转身,唤来亲信幕僚张玉。

“去查,那些入股新政的勋贵,家中田产可有变动?尤其是徐达、傅友德两家,暗中是否与南京往来频繁?”

张玉拱手应诺:“王爷可是怀疑他们已倒向顾正臣?”

“不。”朱棣摇头,“徐达老成持重,傅友德虽勇却忠于陛下,他们支持新政,不过是顺圣意而为。但人情如水,利之所趋,久而久之,便会生变。今日他们肯投银子,明日就敢保太子继位。若让顾正臣借新政培植党羽,十年之后,朝堂之上,还有谁记得北平的兵马?”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传令下去,让朱能加强边防巡查,凡有南来商队,务必严查货物,尤其是煤、铁、硫磺等物,一律登记造册,不得放行。另外,派细作潜入南京,盯紧格物学院的一举一动??那帮匠人若真能造出不用畜力的火车,我大明骑兵便要沦为笑柄了。”

张玉领命而去,房中只剩朱棣一人。他重新坐下,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四个字:**徐徐图之**。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的顾正臣正伏案批阅公文。灯影昏黄,映着他略显疲惫的脸庞。连日来,四大实业推进顺利,民间反响热烈,但他心中始终压着一块巨石。

佛门之事,尚未收网。

萧成悄然推门而入,低声禀报:“大人,锦衣卫在泉州破获一处地下火器作坊,查获仿制佛郎机炮图纸三十七份,工匠十二人。经审讯,确系少林叛僧所授,且与白莲教‘弥勒降世’之说有关。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人供出,早在洪武十五年,便有高丽僧人秘密联络五台山、普陀山数座大寺,意图建立‘佛国自治’。”

顾正臣眉头紧锁:“自治?他们是想另立朝廷不成?”

“恐怕正是如此。”萧成沉声道,“这些寺庙借赈灾、施药之名收拢流民,暗中训练僧兵,囤积粮草兵器。若非我们提前设局诱其暴露,恐怕三年之内,江南半数寺院都将脱离官府管辖。”

顾正臣缓缓站起,走到窗前。月光洒落庭院,照见廊下两名值守的侍卫身影。他忽然问道:“你说,百姓为何信佛?”

萧成一怔,答道:“因苦难深重,求来世解脱。”

“不错。”顾正臣点头,“可若今生便可安居乐业,谁还愿意等来世?新政的意义,不只是富国强兵,更是要让百姓知道??他们的希望不在庙里,而在工厂、在铁轨、在学堂。”

他转身,目光坚定:“明日召集群臣议事,我要提请设立‘国民教化司’,统管全国宗教事务,并在各府县设立‘惠民讲堂’,由格物学院派出讲师,宣讲算学、农技、卫生、律法,取代寺庙讲经。”

萧成惊道:“这岂不是与天下僧侣为敌?”

“不是为敌。”顾正臣淡淡道,“是取而代之。香火之地,终将让位于文明之光。”

次日早朝,金殿之上,群臣列班。

顾正臣出列奏本:“臣启陛下,今新政初兴,百业待举,然民间愚昧未开,迷信盛行,尤以佛道二教为甚。许多百姓宁信和尚念经,不信医者用药;宁捐香油钱,不愿送子入学。长此以往,新政难行,民心难聚。”

朱元璋眯眼听着,未置可否。

顾正臣继续道:“臣请设‘国民教化司’,隶属礼部,专责移风易俗。凡地方建寺修观,须经该司核准;僧道讲经内容,须提前呈报备案;严禁以‘因果报应’蛊惑人心,禁止敛财骗色。同时,在每府设‘惠民讲堂’,每月初一、十五开课,百姓听讲满百日者,可减免赋税一成。”

殿内一片哗然。

礼部尚书皱眉道:“此举恐伤天下信众之心。”

刑部侍郎亦言:“佛门清修之地,岂容官府干涉讲经?”

顾正臣冷笑:“清修?那泉州地下的火炮是谁造的?江西那些私铸铜钱的和尚,也是清修之人?若真清净,何惧监督?若心怀叵测,纵然口诵金刚,实乃魔头!”

他转向朱元璋,朗声道:“陛下,治国如治病,必先诊其根。今日之疾,不在贫弱,而在蒙昧!百姓不知科学为何物,只知烧香拜佛;孩童不识数字几何,只会背诵《心经》。如此国度,如何与西洋列强争锋?如何抵御倭寇侵扰?如何实现万世太平?”

朱元璋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准奏。”

满殿皆惊。

“但有一条。”朱元璋盯着顾正臣,“不可毁寺灭僧,不可强迫还俗。教化之道,以导为主,以禁为辅。你要用道理说服他们,而不是刀剑。”

“臣遵旨。”顾正臣躬身。

退朝之后,朱元璋单独召见。

“你可知此举会引来多少骂名?”朱元璋问。

“知道。”顾正臣答,“但臣宁愿被骂百年,也不愿见大明沉沦千年。”

朱元璋凝视着他,忽然笑了:“你像极了年轻时的朕。不怕得罪人,不怕背骂名,只为做成一件事。”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燕王最近动作频繁,你可知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恨海情夭:她的淫靡与他的复仇 远山破阵曲 种豌豆模拟器 (历史同人)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清穿同人)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仙途之符运通天 重回1981小山村 代错对象之后 飞刀:我在小城当医生 巫妖酿造工坊经营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