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华汉异学会(1 / 2)
正当简宁暗自神伤之际,担架上的简梁忽然呻吟了一声。
就当简宁以为他要醒来,定睛守了一会儿后,却发现简梁只是稍微扭动了一下身子,就继续昏睡了,睡得怪香沉的。
简宁一脸无语,一旁的急救人员看他满脸忧虑,不由出言安慰道:“x&%¥#@……”
因为使用到了不少医学术语,输入到简宁的耳朵里时自动转换成了一堆听不懂的乱码。
虽然听不懂,但简宁依旧能感受到对方的善意和安慰,于是他勉力笑了笑,表示对方的好意他心领了。
那位急救人员见他居然笑得出来,心里纳闷,自己虽然是安慰,但也是给这小孩打预防针,告诉他,他爸的这个情况,脑袋里可能有血肿,得实施开颅手术,南林镇的医院没这个治疗技术和条件,让他早点准备好钱,带他爸去申都的大医院看病。
他怎么笑得出来的?难道这对父子家里很有钱?还是父子俩有深仇大恨?
急救人员微微摇头,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他,他没再说什么。
场面变得很安静,只有急救车的警笛蜂鸣和引擎声在相互应和。
不知过去了多久,百无聊赖的简宁忽然有了新发现,那就是在他爸的道袍掩盖下,有一抹引人瞩目的明黄。
一般人肯定会觉得是内搭的衣服颜色,简宁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好奇地看了半晌后,他忽然想起之前父亲大发神威时掌心中熊熊燃烧的符咒。
那也是黄色的。两者应该是同一种东西吧?
简宁的心怦怦跳得飞快。他告诉自己,他就看一看,绝不妄动,然后伸出了手,同时眼角余光紧盯着那个在打哈欠的急救人员,好在后者完全没有看向这边的意思,不然他还真有些害怕。
简宁的动作很快,抽出那沓符咒的同时,身子向车厢内侧的方向快速转动,用后背遮挡住了急救人员可能投来的视线,他就像是个打牌赢了一大笔钱的赌徒,缩在角落里偷偷数钱。
“好家伙,老头儿这是上哪儿批发来了这么一大沓符咒?”
简宁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简梁身上放了十几张符,换作是以前,简宁肯定会嘲笑自己老爹迷信得可笑。
但现在,他是见识过这些符咒厉害的,自然不敢小瞧,甚至萌生出了“这里这么多符咒,我偷偷拿一张应该不会被发现”的邪恶念头。
拿吧,你不是很向往周姓梦中人毁天灭地的力量嘛?虽说这符咒的能耐不及人家万分之一,但不拿后悔一辈子,拿了顶多后悔一阵子。
拿了应该也没事吧?自己是棺材铺的唯一传人,这些符咒未来等我继承了棺材铺,老头儿肯定也会传给我的,我现在拿一张,应该也不碍事。
别拿,不问自取是为偷。况且,最重要的一点,老爹用了之后都成这样了,自己这小身板能扛得住吗?不能为了一时的拉风陷入一辈子的绝望。
对,不能拿,得放回去!
内心的天使和恶魔在交锋。最终还是天使获得了胜利。
简宁侧过身,见急救人员的注意力不在这里,赶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那沓符咒塞了回去,随后装作没事人似的,东张西望起来,若不是觉得显得奇怪,他甚至准备哼小曲了。
殊不知这样更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好在那急救人员根本不在意他在干什么,只想回去小憩一会儿。
做出了正确决定的简宁根本没察觉到,那沓厚厚的符咒竟然悄无声息地少了一张。
-----------------
九月份的南林,夜晚是闷热的。
废弃的仓库区,警车的灯将这里照耀得宛如白昼。
棺材四周已经围了一圈警戒线,所有侦缉队员都被勒令不许靠近,李斯源正在和手底下的人插科打诨,不过心里却是一点警惕都未放下,时常瞥向沉默的棺椁,有些好奇,有些疑惧。
同时他也很期待,上头派来的专业人士是何方神圣,难道是传说中的道院毕业生?还是侦缉系统里经常提到,但很少遇到的华汉异学会的人?
答案很快就揭晓。
三更天时,上头派的专业人士姗姗来迟。
这个人身材肥胖,4岁模样,病恹恹的,李斯源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张脸蜡黄得可怕,显然吃得多、睡得少,总的来说,并没有李斯源想象的那么干练。
但这个人的证件是没错的:墨绿色的封皮,上面有很醒目的“华汉异学会”字样,以及像铃铛又像甲骨文的标志。
翻开一看,还能看到此人的职称,是华汉异学会的一位封印专家,姓郑,名泽世。
“看好没?”这位封印专家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他最讨厌李斯源这种不相信又怀疑的目光。怎么!专家就不能肥胖了?
“好……好了。”李斯源嘴角抽搐,把证件递还回去,心中在想:就这种人也能号称专家,我恐怕也能去异学会里谋个一官半职。
郑泽世把证件往兜里一揣,就掀开警戒线,从另一个兜中取出一台精致小巧的观测机器,步伐开始放慢,一点一点向棺材靠近,神情严肃无比。
仪器响起锋锐的嗡鸣。
郑泽世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欣然,至少有阿拉德场的辐射,他这趟就算没白来,最讨厌那些报假灵异事件的人了。
就这样探了几分钟,仪器的嗡鸣声始终没变化,平稳嘈杂如心电图上的直线。
郑泽世的表情变得更加愉悦,也更加笃定,到了最后,甚至收起了观测仪器,近距离观察起这口棺材,并掏出了记录用的小本本。
这种记录,最终会被整理成泛用的标准格式。为了方便归档,所有异学会的文献档案都以“志类+志号”的形式命名。
志类是华汉异学会使用的一种原始分类系统,着重于异常项目的外在表现上。
郑泽世观察了棺材半天,最终将这口棺材归类为“异物”,意思是:外形类似无生命物品的异常项目。
志号的话,等回到异学会的据点设施,输入进电脑,会由异学会的云计算机系统进行再编写,不用郑泽世操心。
另外,他的归类也只是暂时的,也许随着华汉异学会的研究员的深入研究,这口棺材的志类就会出现新的改变。
“初步判断是一口星空浮棺,看棺材上的墓志,应该是中古时期的一位将领,暂时无法确定是不是华汉帝国的古时,我才疏学浅,不敢断言。”
郑泽世一边观察,一边自语,这些自语都被随身带的录音机录下,等到回据点设施,会作为“赞”——类似于评语,大部分均为异学会成员对异常项目的主观看法——和该异常项目绑定在一起存入文档。
同时他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也和嘴里说的不完全相同。
他原模原样地临摹下了棺材上的棺画,防止运输途中出现损坏,好留个备份。
之所以不用相机,是因为一些异常项目是无法用人类的相机进行拍摄的,贸然拍摄,可能会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还是临摹这种原始的方法最好用,最安全。
据说国内有高科技公司在研究“异常拍摄”这个领域,不知是否取得了突破进展。
绕着棺材转了一圈,郑泽世一边嘀咕一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