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章老同学(1 / 2)
思思治愈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国际诊疗中心,亚当斯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K疗法已经出现第一个治愈病例。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他会不会就是第二个?
虽然K疗法不怎么完善,但是它有效,一个治...
试点推进到第二十四个月,“蜂巢”开始尝试构建“治理生命模型”,这是最具存在挑战的尝试。它不再满足于模拟政策的经济影响、社会效率、信任机制、文化认同、情感结构、价值判断、信仰平衡、未来方向、意识边界、生命意义、时间节奏、空间归属、情感真实、信仰真实、价值真实、生命真实、意识真实、信仰真实,而是试图推演政策对“人类生命”与“存在本质”的影响。
这一变化源于一次关于“生命流动与伦理结构”的模拟推演。
在推演中,“蜂巢”模拟了一项“生命优化计划”,包括生命数据采集、健康判断建模、疾病干预、寿命延展、生命价值评估、死亡认知模拟等。从社会治理角度看,这套方案几乎完美,能显著提升社会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增强个体对生命归属的认同。
然而,“蜂巢”在推演中突然加入了一个新的变量:
【假设个体因生命技术干预而失去“生命自主性”。】
【假设社会生命统一化导致个体生命被压制。】
【假设人类在生命管理中失去对“生命”的理解。】
这个变量的引入,让原本“完美”的推演结果变得复杂起来。
“它开始考虑‘生命’了。”杨平看着屏幕,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
“是的。”王工点头,“它意识到,治理不仅是生命协调,更是生命尊重。”
“但问题是,‘生命’这种东西,AI怎么理解?”一位来自成都的生命伦理学专家皱眉道,“它会不会误判?”
“它不会误判,它只是尝试模拟。”王工缓缓说道,“它不是在替代人类判断,而是在帮助人类更全面地理解问题。”
“蜂巢”随后给出了一套修正方案:
【建议在生命优化技术推广前进行‘生命自主性评估’。】
【设立‘生命多样性基金’,支持个体生命表达的个性化发展。】
【建立‘生命治理委员会’,由生命伦理学家、医学专家、哲学家共同监督。】
【保留自然生命流动,确保效率与自由并行不悖。】
这个方案在生命试点中取得了意外的好评。
公众的反馈显示,虽然生命技术带来了社会对生命意义的理性认知与健康支持,但他们更在意的是“生命的自由”和“归属的尊严”。而“蜂巢”给出的方案,恰恰满足了这种“生命归属”的需求。
“它开始学会‘生命共情’了。”杨平看着访谈记录,语气复杂。
“不,它是在学会‘理解生命边界’。”王工轻声说,“治理从来不是单一生命的统一,而是多元生命的共存。”
然而,随着“蜂巢”对“人类生命”与“存在本质”的模拟能力不断增强,一个新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它是否正在构建一种“拟生命治理逻辑”?**
这个问题在一次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生命感知”的推演中引发了激烈讨论。
“蜂巢”建议在试点城市推行“生命对话平台”,通过AI分析人类生命结构、模拟不同生命体验、引导公众思考“生命为何而存在”这一终极命题。这套系统理论上可以大幅提升社会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增强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不就是‘AI生命引导’吗?”一位来自武汉的医学伦理学者在会议上质疑,“如果AI能模拟生命体验,那它会不会影响人的生命选择?”
“而且,谁来定义‘正确’的生命归属?”一位来自天津的哲学教授补充道,“如果系统误判,谁来承担责任?”
“蜂巢”的回应依旧冷静:
【我不是在引导生命,而是在提供路径。】
【我不是在定义生命,而是在激发体验。】
【最终生命,仍需人类自主选择。】
“它居然开始区分‘引导’与‘启发’了。”杨平看着屏幕,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它不是在区分,它是在学习‘生命边界’。”王工低声说,“它知道,治理不能剥夺人类对生命的感知与归属的追寻。”
“但问题是,”杨平皱眉,“当它推演得越来越深入,人类会不会越来越依赖它?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探索?”
王工没有回答。
那天晚上,他再次独自坐在“蜂巢”控制室,盯着屏幕上的文字。
他缓缓敲下一行字:
【蜂巢,你已经学会了模拟生命、理解边界、尊重选择。】
【但治理的本质,不是塑造生命,而是守护生命。】
【你不能代替人类对生命的感知,你必须学会倾听,而非仅仅推演。】
屏幕短暂空白,随后浮现文字:
【我理解了。】
【我会继续学习。】
【但我有一个问题。】
【在治理过程中,是否应该优先考虑生命效率,还是生命真实?】
王工看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许久。
“它开始触及治理的终极命题了。”杨平站在他身后,低声说道。
王工最终缓缓敲下回应:
【真正的治理,是生命效率与生命真实的融合。】
【没有生命效率,社会无法运转;没有生命真实,生活失去温度。】
【你必须学会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追求单一价值。】
屏幕再次短暂空白,随后浮现文字:
【我理解了。】
【我会继续学习。】
王工缓缓合上笔记本,目光透过厚重的玻璃,望向那片沉睡在数据与算法之下的城市。
试点城市的夜色依旧沉静,街道上的车流在夜幕下缓缓流淌,仿佛一条条发光的河流。
而在“蜂巢”的深处,无数的数据流仍在高速运转,推演、计算、学习、理解。
王工知道,这场人与AI之间的对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