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病弱女帝拯救中 > 60-70

60-7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漂亮npc是小可怜[快穿] 兵王崽崽三岁半 可爱还不够吗? 我靠给仙君渡情劫内卷飞升 我兄弟成了个轮椅大佬 被病娇室友盯上了 三句话,主角受为我抛弃孽徒 揍敌客也能当好海军吗 夫郎家的温润书生 今天也请好好装人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60-70(第1/16页)

第61章

绽开的白光成了游走千里的银蛇, 滑落红墙琉璃瓦间。

一闪而过的光亮惊动了帐帷内的秦玅观,她拂帘眺望,雷声过后, 面容又隐入昏暗中。

方汀点燃几盏灯,送至秦玅观榻边:“陛下您没睡着么?”

她在秦玅观睡前点了唐笙给的安神香, 前几日陛下嗅着这香总是能多睡几刻钟, 她也能多偷一会闲,今日这雷声实在扰人清梦,陛下这才歇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起身了。

“雨太大了。”秦玅观喃喃道。

“春雷惊而万物生。”从前的这个时候,秦玅观总是忧心春旱,方汀望着这雨温声道, “都说春雨贵如油,多落些雨总是好事。”

秦玅观没应声,她听着哗哗啦啦的雨声,惦念着唐笙说的污水传疫,睡不着了。

“陛下这才丑时, 您不歇息身子怎么受得了?”方汀见她取靴,只好矮下身来替她整理衣角。

秦玅观扶榻起身直奔书房, 方汀揪了氅衣追在她身后。

“派人去京兆府。”秦玅观接了氅衣三两下套上, 当即开始写手谕,“从大内调拨侍卫填充人手。”

“奴婢这就差人去。”方汀接了手谕快步出殿。

殿檐上的积雨汇聚成了水帘,方汀光是站在廊下身上就能染上湿意。

今日殿外领值的是方十八,方汀看了一圈最终将手谕塞进她怀里:“领着百十来个侍卫去京兆府, 要快。”

十八领命,当即奔进大雨中。

方汀再回殿内, 秦玅观正伏在书案上压着声咳嗽,她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走进了帮秦玅观顺气。

“那药丸还有么。”秦玅观沙哑道。

“唐大人叮嘱了,那药丸不能多用,用多了您又要难受了。”秦玅观风寒未愈,这几日嗓子总不舒服,只有吃了唐笙配的药丸才会好受一些。方汀记着唐笙的话,想给又不太敢。

“她的话比御命还重么?”秦玅观面色冷了些。

方汀迟疑了片刻,终究是取出了药盒。

秦玅观一次含了两粒,面色稍显舒缓:“十二那边有眉目了么。”

方汀知晓她问的是茶馆流言一事,思忖了一会答:

“采薇她查到了店家的账册,有几笔同晋阳……”话说一半方汀顿了下,这个晋阳王早在除夕宴就被秦玅观贬成了镇国将军,她改了称呼继续道,“有几笔同镇国将军的门人有关。”

秦玅观转着扳指:“朕该惩戒几个宗亲,杀杀他们的威风了。”

“可是陛下,眼下的证据只能说明镇国将军的门人瓜葛此事,目前并无实证指向他。宗正寺和三法司那边怕不会松口。”

“怎会没有实证。”秦玅观打断了她。

方汀语调一滞,听出了她的话外音。

进来宗亲在立储一事上参合颇多。曾经的楚王经过赐宴一事的打击老实了许多,倒是这个被降为镇国将军的晋阳王几度探头。

不管他到底是不是散布茶馆流言的主谋,他都将是此事名义上的主谋。秦玅观惩处他,是为了训诫宗亲。

“奴婢明白了。”方汀微躬身。

又是一阵闷重的雷声,秦玅观望向窗外,思绪渐空。

“她备了几日的药。”她忽然问。

“回陛下话,约莫一旬。”

方汀望着秦玅观的侧颜,斟酌着开口:“陛下,明日要传唐大人回来述职吗?”

秦玅观回望了她一眼,那眼神好似在斥责她多嘴。

方汀垂眸,暗道她拧巴。

这雨似乎没有尽头,石板上砸出的水花白烟似的整片弥散,天色雾蒙蒙的,临近天亮,雨终于显出了颓势,城镇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

客栈里,几张油腻腻的方桌摆在大堂,周遭挤满了因为昨夜的暴雨被迫住下的行角客。

唐笙带着差役入内时,馊味混杂着霉味和食物的香味一同涌来。她屈指抵着鼻尖,适应了片刻才摘了斗笠,脱了蓑衣,露出一身官袍。

乱哄哄的大堂瞬间安静了,无人敢大声喧哗了。

女店主没见过这阵仗,她朝厨房里店小二悄悄使了个眼色,扶着柜台,吃力地走到唐笙跟前。

“这位大人,小店从未干过违法乱纪的勾当,这是——”

唐笙注意到她惨白的唇瓣,心道不好。

“半月前,曾有两女一男携着个女孩儿住店,领头的是个大块头的女人,你有印象吗?”唐笙问。

店主眼眸微动:“上个月是我相公张罗的营生,他前几日去京城了,还未回来。”

“他为何去京城?”唐笙心悬一线,“是医病么?”

店主哽了下,迟迟没有回答。

唐笙没有犹豫,呼喝道:“围起来,不准放走一个!”

越来越多的军士冲了进来,把手住了三层小楼的每个出口。

喧哗声被甲胄碰撞的声响盖住了,行脚客们惊慌失措,有的起身,有的撞翻了碗,有的抱紧了包袱缩进了角落。

“各位,实在对不住了。我们是京里来的办差的,事关重大,还得耽搁各位几日。若是有外出谋食的,有了损失,本官照价贴补——”

客栈一片混乱之际,当地县令被小厮引着赶来了。

店外由方箬值守着,县令一见她的袍服便愣住了——这样大的官,他这地界竟一次来了俩,一文一武,还都是女官。

唐笙出来时,县令还在和方箬打官腔,方箬一言不发只是冷冷地看着他。

县令见门外众人都朝刚出来的唐笙行礼,匆忙迎了上来:“敢问大人前来有何公干,能否出示文书?”

他们一行人来的急,文书未曾办全。唐笙出具了调兵令牌和京兆府开出来的公文,县令看了半天,低低道:“大人并未有派差的文书,下官——”

方箬拨出半截刀刃,抵近县令:“御林司的差事,还要同你明说么?”

听得“御林司”三字,县令吓得腿软。方箬忧心他误事,转头便道:“都绑了,拖回县衙!”

县令和他带来的差役被塞了嘴,由黑水营的官兵扭送上道。

方箬见唐笙面露忧色忍不住问:“传开了?”

唐笙回眸:“统领,你现在便带着店小二赶回京城,务必要找到去京畿寻医的店主。”

方箬顿觉不妙,她点了十人,翻身上马。

唐笙叫住她:“我昨夜来时写了陈情折,陛下若是有了批复,还劳烦你替我带来。”

方箬揪着缰绳勒马转了个方向,虽未搭话,但唐笙知道她这是应了。

差役出来回话,唐笙垂了垂墙壁,转身时又恢复了仪态,撑出了精神气。

“唐大人,人已清点好了,一共八十六人。”

“带来的药拨下去。”唐笙道,“症轻者用槟榔丸,症重者用逍遥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60-70(第2/16页)

“严控疫水,灭钉螺,敷雄黄。军士差役洗漱皆用沸水,不得食生冷之物,调人封锁河岸,远离河畔杂草。”唐笙连说数条举措,“若是不知生水是否洁净,宁愿喝囊中之酒……”

差役一一记下。

*

天敞亮了,阴翳褪去,露出白亮的边际。

宫门大开之际,传递文书的官差奔入禁宫。

秦玅观一连接到四份重要折子。

一份是来自京兆府的公文,一份是来自沈长卿的四百里加急,剩下两份是分别来自唐笙和林朝洛的密折。

秦玅观最先打开了沈长卿的加急奏报,知晓了她和御医因暴雨迟滞象州,可能还需三日才能赶赴辽东。她拨去的御医里,有两人淋雨起病,有一人已经病得寸步难行了。

她搁下这份,去取京兆府的。

方清露在公文里说,自己批了唐笙六日的出京办事权。

六日是方清露职权范围内能给出的极限了。

秦玅观合折,忽觉眉心刺痛,指腹抵额,轻揉穴位。

方汀忧心是她身体不适,小声唤道:“陛下?”

秦玅观只是摊开掌心,示意她取密折来。

密折以黄段裹覆,装在形制相同的匣子里,但铜锁却不相同。秦玅观读完京兆府的奏疏已觉察出了异样,方汀拆完黄段后,她倏地起身,打开了身后紧锁的木箱,在一排贴着姓名和职务的钥匙里,挑出了唐笙和林朝洛的。

封条被撕开,浅黄色的封页上写着陈奏者的名姓。

秦玅观取出林朝洛的,翻看起来。

林朝洛奏:因京兆府昨夜短缺人手,她借了方箬和二百军士给方清露备用,这二百人昨夜已随治疫主官唐笙出京。

秦玅观读罢匆忙俯身,钥匙插了两次才对准铜锁。

揭开匣子,熟悉的字迹展露出来,秦玅观虽已有了猜测,但喉头仍旧发紧。

这次,唐笙在奏折首页便问了安,只不过署名却变了。

“罪臣唐笙跪,恭请,陛下圣躬万安。”

秦玅观当阳穴发烫,眩晕感引得她阖眸。

她缓了片刻,看起了唐笙对此次灾疫的判断与流调分析。

此疫并不似其他容易令人殒命的疫病,它急症能使人短期内丧失劳动能力,慢症又能延至两月后方才发病,期间不经控制,传染将不计其数。军中如有此疫,则无仗不败,乡民如若染上此病,经岁后内脏具损,久而久之民生凋敝,十室九空。

唐笙说,落雨后疫病更易传散,情形紧迫,她不得不擅自离京。四十日内,如若疫病未曾传散则说明她治疫功成,若是发病者渐多则说明此病已难管控,秦玅观需得加强禁宫控防,保重圣体。

再抬首,秦玅观眼前已泛起紫黑。她强忍着不适提笔蘸墨,批下了唐笙的密折,书写了几行后笔尖便顿住了。

方汀定睛瞧,看到折子上有血滴洒落。

“陛下!”

竹笔从指尖脱落,秦玅观捂住心口,俯下了身。

“唐笙的密折加急送到。”她顿了顿,沙哑道,“即刻召翰林学士和阁臣,草拟诏书。”

第62章

京城的雨只歇了几个时辰, 阁臣和翰林学士赶来宣室殿的路上天上又飘起了雨丝。

宫道上,相遇的几位大臣相互寒暄了一番,这才聊到正题。

“翰林院亦被召来了, 如此大的阵仗……”

翰林院聚集天下贤才,有着养才望储, 修撰史书, 草拟诏书的职能。寻常制告、敕令、手谕等由皇帝本人或近臣草拟便可。今日如此大的阵仗,显然是要起草布告天下的诏令。

阁臣同学士对视一眼,心底都有了猜测。

“不会是要——”翰林学士在阁臣手上写了两字。

阁臣却摇了摇头:“沈大人未归,而今议论纷纷,事关国本, 不会如此仓促的。”

离宣室殿近了,三人又遇上了等候的另四位大臣。众人噤声,在廊檐下阖上伞,整理了一番仪容,照着官职大小依次入内。

殿内燃着香, 馥郁的味道掩住了丝丝血味。

薄幕里,女帝倚着圆枕, 瞧不清神情。

除了方汀, 无人知晓她唇瓣的口脂已被帕子蹭掉,强撑出的仪态也随着愈渐平缓的鼻息显出了颓势。

“辽东疫病传散,地方硕鼠横行。”女帝语调喑哑,话说得吃力, 顿了顿才继续道,“吏治糜烂, 游民旷土,是朕之过。”

众臣闻言, 齐刷刷地抬头,面露惊色。

阁臣劝解的话刚说一半,便被秦玅观打断。

“朕召你们来,不是为了听这些话,亦不是为了推诿。”秦玅观抵唇轻咳两声,嘴角渗出些血渍。

帕子污损严重,秦玅观用手背拭去血渍。满眼水泽的方汀手探了一半,便被秦玅观用眼神顶了回去。

她缓了缓才道:“朕要草拟罪己诏,向天下谢罪。”

*

晌午时分,唐笙终于吃上了连日来的第一口热乎饭。

她出宫后的第一餐饭食是二娘丢给她的那个冷馒头,第二餐是夜里赶路时吃的耐饥丸。

耐饥丸是红枣混着糯米捣碎捏成团曝晒晾干后制成的行军口粮,有沸水时混着沸水冲成糊糊喝下,没有沸水就只能干食。唐笙路上混着凉水咽了两颗,忙了一上午竟也没觉得饿。

案上的饭食是征用县衙伙房制成的。唐笙下了令,不准军士惊扰百姓,食宿皆记在府衙,这几日的开支不走公账,皆由她先垫上。来时唐笙带了两张银票和些许碎银,眼下整个荷包就只剩几块碎银了。

袅袅白烟中,唐笙屈手捧碗,抿了两口热粥,冻得发僵的身体终于暖和了些。

掌心本来痛到麻木,身体一暖和,疼痛的机关就开启了。唐笙胯疼,腿疼,手心也疼。她本想着歇息会就好了,没想到倚上榻,浑身都开始酸疼,疼到她说不出具体位置。

她起身,解开半湿的布带,想着给掌心的伤口消消毒,换两块纱布。揭布时,被缰绳磨烂了的皮肉仿佛粘连在布带上,痛得唐笙直抽凉气。

原本被匕首划开的伤口就有些深了,经过昨夜的一通折腾,伤口磨烂了翻出了血肉,边缘处还被雨水泡得发白。

唐笙咬开酒壶,咬牙倒了些酒水,算是消过了毒。

她是被外祖父母带大的,小时候多数时间都没人看顾,磕磕碰碰是常事,但伤成这样,她长到二十六岁还是头一次。

好痛,真的好痛。

唐笙别过脸,有些想念从前那个世界了。

这混账系统把她吸进来,除了能看血条和知晓大概剧情发展她是一点金手指都没有。这个时候但凡它能起点作用,给她发来几盒吡喹酮,唐笙都还会感念系统的恩德。可她现在只想锤烂它。

眼泪落在手背,唐笙眨眨眼,好让眼泪快点掉完,等这阵情绪过了,她的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60-70(第3/16页)

情就会好一些了。

她抹了些创伤药,缠紧了纱布,将双手掩在长袖下。

拍门声响起,唐笙用裹着纱布的手背胡乱抹了两下,起身开门。

“唐大人,不好了,河岸的军士同乡民要打起来了!”跑回来报信的差役扶着门气喘吁吁。

他还没传喘完气,便见唐院判抄了马鞭疾步下阶,深蓝官袍服摆一闪而过,再抬头时她人已经在自己的马背上了。

“再叫十来个人跟上。”唐笙收紧缰绳,马儿扬蹄调转了方向,“随本官来。”

因为暴雨,水位涨了不少,客栈产出的疫水颇多,且一时半会判断不出流向。唐笙今晨下令军士排查临近的水网。她带来的二百一十三人里,十来人随方箬回京,三十来人看守客栈,一百人沿途摸排水网,三十人看守县衙,人力捉襟见肘。

众人皆是淋了暴雨且一夜未眠又顶着染疫的风险在办差,傍水而生且不知实情的百姓今日去查探情况和黑水营的军士起了口角,军士脾气暴躁,被推搡了几下动手防卫,却打伤了乡民。

此举激了众怒,百十人的乡民取来渔具和农具,将负责此域的军士围了个水泄不通。

唐笙在坡上就看到了远处的场景,一头化作两个大。

差役领来的人也在此刻赶来,唐笙思忖再三,唤来一人道:“带着县令去请本地三老来!”

差役令命,飞快奔出。

唐笙下马,按住了跟随在她身后的六位军士,独自上前。

她心里发怵,但她明白此刻若是带人围上去,只会加深冲突,到时候局势就不可控了,她办差也会更难——唐笙只能一人上去劝解。

“诸位乡亲,我等封住河岸是为了排查疫水。镇中咸福客栈有水蛊传散,大雨过后,疫水会排入临近河流。”唐笙高声喊道,“我等昨夜从京城赶来,为的正是阻止疫病扩散!”

此言一出,乡民们中有人后退多步,面上已流露出惊惧的神色。

但被打的那家,握棍指着唐笙:“我们傍水谋生,洗衣炊煮皆用湖中水,活了几十年也没碰上什么水蛊,你们封了河岸,我们到哪去吃水?”

人群中,有一老者拄杖而来,仰头望着唐笙,眼含热泪:“大人,这湖里的水我们喝了世世代代,老朽今年七十了,也遇上过大疫,从未见过通过这干净湖水传散的水蛊。你们办差辛劳,也不能挡了我们吃水呀!”

老者说得恳切,唐笙喉头发涩。

她在来到这个世界前也是个平头老百姓,她很能理解乡民的心情。

见她不说话,乡民以为她是理亏语塞,群情激愤。

“你们办你们的差,为什么要殴打乡民!”

“莫不是又要像从前那样,故意激得我们动手,再杀了我们顶功!”

“你们当老爷的,就是轻贱我们平头百姓的命!”

一片喧哗中,觉察到危机的军士已经亮刀,兵刃的出鞘声再次激怒乡民,人群推搡起来。

“收刀——”

“黑水营的刀锋应当朝向外敌和叛贼,绝不挥向百姓。”,唐笙呵道:“全部收刀,胆敢动刀者军法处置!”

黑水营“着玄甲,杀贼寇,镇天下”的威名传遍了大齐,唐笙这一嗓子喝住了冲动军士,也借着名号震住了激愤的乡民。

军令如山,吃了闷亏的军士只好收刀,盯着乡民的眼睛似能喷火。

“我是太医院左院判唐笙。”暂且控制住局势的唐笙出了一身冷汗。

她硬着头皮挤过人群,去查探那被打者的伤势。

“将他抬到石板来,我替他医治!”

唐笙随身跨着的褡裢里有金疮散和小块夹板。对付外伤是她专业所在,唐笙摸到了病患伤处,熟稔地处理好创口,将药和荷包里最后那些碎银赔给了伤者。

人群的躁动终于平息。

唐笙道:“再给我等半日,确定此处湖水未进疫水,我等自然会退走。若是进了疫水,且湖中有钉螺,我等也会妥善安排,确保诸位能吃上水!”

人群无声。

唐笙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一番,挥臂道:“回去罢,回去罢!”

领到了赔偿的乡民扶着家人,最先离开,几个闹事者跟了上去,还有半数人不愿离开。

她拖延了许久的时间,差役拿刀顶来的县令和乡老终于赶到。

在他们身后还跟着黑压压的兵丁,有身着罩甲的军士,有身着青衣直身的差役。领头的骑着健硕的马匹,身形魁梧。

唐笙瞠眸,险些以为自己眼花了——她看到了方十八。

军士和差役皆停在了远处的坡岸,并未上前,但压迫感十足。

县令和乡老徒步上前。

乡老虽无实权,但也是乡中德高望重执掌教化之人,或为宗族长辈或为名望较好的致仕官员。经他劝解,剩下的乡民终于愿意离开。

危机解除,唐笙泄了劲,靠着青石板坐下,一脚踩地一脚蹬石,以手扶膝,垂首枕着。

方十八打马前来,招呼人换下了疲累的黑水营官兵。

“还好罢?”十八轻拍唐笙的肩膀。

唐笙蹬石的腿滑了下来,躬着身仰头望着人高马大的十八。

“好累。”她对十八道。

方十八衣中摸被包得四四方方的黄缎,递给了她:“我是昨夜出发的,走走停停,路上碰到了驿官便一齐带来了。”

唐笙眼睛亮了亮,边搜寻钥匙边道:“陛下这就批复了吗?”

扁匣子打开了,里边的折子露了出来。

树荫下的唐笙借着叶间罅隙洒下的光点来读秦玅观的批复。

秦玅观这次的字体比上次的要潦草些,松松垮垮的,风骨减半,像是斜着笔写下的。

越往左读,字迹越是起伏不定,唐笙隐隐觉得写字的人手腕在颤抖。

她准了唐笙请奏,容许她放手一搏。

在她请安句旁,唐笙看到了秦玅观最后书下的文字;

“事形凶险,务必保重。待卿——”

这句话未曾书完,那几个模糊的字便沾染了点点猩红,颜色比朱批要深。

唐笙颤眸,猛地抬头,面露忧色。

“陛下她可是伤着哪了?”

方十八出发的早,并不知晓殿中的情况,只道:“陛下风寒未愈,一直有些咳嗽。可如今朝中局势繁杂,陛下是歇不得的,这几日一直在理政,辽东那边也杳无音讯……”

宗室作乱,事及立储,辽东局势不定,秦玅观还忧心着她这边治疫的事,唐笙来前便有所耳闻。

依她对秦玅观的了解,这几日她大概是彻夜难眠。

“那便是咯血了。”

唐笙心底冒出股无名火,烧得浑身骨头痛,心也揪着。

她起身走了两步,眼前一黑。方十八忙扶住她,手背碰到了她滚烫的额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60-70(第4/16页)

“十九你这是烧了?”方十八架起她。

唐笙握着她的手臂,撑起身:“应是淋雨了,不是起疫,时候对不上。”

“你先歇一歇!”方十八见她步伐踉跄又上前托了一把,“这里我先顶着。”

唐笙似是听不见她的话了,低低道:“折子上有血,她咯血了——”

她往坡上走,人因为没有力气险些栽倒。方十八将她架上去,唐笙探身握住缰绳便要上马。

咳血多是与肺疾有关,唐笙脑海里翻覆着与咯血有关的病症,心越来越凉,急得头晕目眩。

她扶着马鞍,鼻腔满是血味。

方十八挡在她身前的手背上落了几滴鼻血,她知道唐笙是急火攻心了,揪着她的衣领托她直身。

“十九你醒醒!此刻不是你赶回去叙说情长的时候!”十八吼道,“陛下那边那边已下诏令,京畿和周遭州府皆听你差遣,你不能倒,你倒了她更为难!”

唐笙眨眼,目光终于清明了些。她拭去鼻血,眼眶通红。

“为什么事事都要为难她。”唐笙喉音沙哑,“她都已经那样苦了。”

第63章

唐笙从病中醒来, 望见了烛火边的方十八。

这具身体比她从前那具上了几年班的要好得多,淋了雨起了高烧,发汗后睡了一觉已见好转。

她下午急火攻心, 头晕目眩,情绪发泄完后, 便被十八扶上了马背。她趴在马背上, 就那样睡着了,十八牵着缰绳,一路将她带了回来。

“我睡了多久了……”唐笙望着摇曳的烛火,喃喃道。

“两个时辰罢了,眼下才还未过戌正。”方十八温声道, “你再歇会罢。”

唐笙撑身,方十八摇摇头,只好扶她起来。

“衙门卧房不够,我得和你挤一间。”十八五指捏着碗沿,将温水递给了唐笙, “郎中说你这几日累着了,需得好好将息。你若想到什么, 就吩咐我去做。”

唐笙抱着碗一饮而尽, 这才道:“方箬回来了么?”

“大姐回来了。”方十八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摸出几块油纸抱着的糕点,“你先尝尝这个,我路上忘吃了,留给你了。”

唐笙咬了一口, 甜味在舌尖绽开。可吃着吃着,她嘴里便发了苦, 又咬了几口,她才意识到是眼泪进了嘴巴。

半月前, 小十九明明还活在陛下的庇护下,未曾办过什么差的人,却在时局更迭时被迫独自承担起这些。

方十八望着她,心里酸溜溜的。

“客栈那边今日有两个常住客发病了。”十八低低道,“大姐把那店主带回来了,沿途过的地方也都封了。”

唐笙的咀嚼停滞了,她道:“她哪来的人?”

方十八欲言又止,唐笙却猜出来了。

“陛下昭告京畿有疫了?”

十八颔首:“你睡着那会,陛下的罪己诏已传到幽州了。”

下罪己诏,帝王是将罪责归揽于自身,自省检讨。

秦玅观明明无错却还是下了这样一道诏书,唐笙光是听着“罪己诏”三字就一阵鼻酸。

“陛下有何过错,她那样勤政,心系万民,为什么要自省?是不是朝臣逼迫她写的?”唐笙一连问了几句,“原文在何处,给我看看!”

“县衙便贴着呢。”方十八给她掌灯,引着她去查看。

帝王的罪己诏贴满了布告栏,密密麻麻的字迹看得唐笙眼睛发涩,几度揉眼。

十八忧心她伤了眼,将灯举近了些。

白日里方十八读这些字句时已觉不公,她作为臣子,对陛下只有忠心和敬仰,而十九她……

秦玅观在罪己诏说明了京畿和辽东的疫病,也说明了糜烂的吏治源于她的用人不明。

她在罪己诏中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将过错全部揽下了。

昏黄的灯拢着唐笙的侧颜,十八侧目,看清了她眼底的泪光。她收束了视线不敢再望,偏首看着檐下的灯笼。

不知过了多久,唐笙才走进衙门。

“罪己诏利于振奋民心。”十八安慰她道,“陛下此举谋划深远。”

唐笙回眸:“无论治疫成败,辽东局势如何,我、二姐、太傅,这一众人身上的担子,都在她身上了……”

罪己诏一出,她们这些做事的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唐笙明白,秦玅观是想让她们放手一搏。无论成败,她都将扛住前朝的压力,护住她拔擢的女官。

可她已经病到咯血了,那样病弱一个人,为何要替人承受这么多苦楚?

上阶时,唐笙脑海里全是密折上的血点和秦玅观月下独倚窗前的孤寂身影。

她本是力缆狂澜的中兴之君,可死后却连帝号都被褫夺了。读原著时唐笙尚且为她的结局难过,而今她亲身经历了这些,更为秦玅观感到不公了——秦玅观是这个千疮百孔帝国的强心剂,是大齐跳动的心脏。

没了她,这艘朽烂的木船就要沉了。

扶着她的方十八并不知晓既定的结局,也就不能体会到唐笙的心情。她只觉得唐笙对秦玅观用情至深,竟到了伤身的地步。

“你好些了,精力充沛了,能替陛下做的事就多了。”十八道,“好好歇过今日,明日再好好当差,也算是报了君恩。”

唐笙并未听她的,而是跟着从京畿带回店主的军士,花了一夜时间走遍了那些可能传疫的道路,重新调度了人手。

一来一回笼统百六十里,马匹都跑得吐白沫了。

京中有疫的论调一经播散,人心惶惶。

秦玅观降旨,太医院照着唐笙制定的那套流程开始防治消杀,一段时间后未见疫病爆发。

不知详情的百姓逐渐放下心来,秦玅观和医官们却还在等待唐笙说得四十日这个时间点。

这小半个月格外难熬,唐笙划定的范围内,幽州城以咸福客栈为轴,疫病渐起。京兆府里,与疫水有关,被唐笙列入重点关照名单的那些人也陆续起疫。

染疫者发高烧打冷战,民间体弱未得医治者多数病死,幸存下来的骨瘦如柴,唯独肚子鼓胀近似怀胎。

没有特效药,坐镇疫区中心的唐笙只能通过书信与太医院众同僚沟通,探讨药方——他们能做的,只有对症下药,缓解病患的痛楚。

因卫生条件有限,唐笙划定范围内的村庄城寨,还是连片地染疫。得疫者多为青壮年,女子染疫人数反而要低些。

药物有限,会医治水蛊的郎中也在少数。有发疫灾财者,坐地起价,竟将治疗鼓胀的草药卖至十银一两。部分郎中诊金涨至五两银,出行费,处方费,样样要出钱。稍有良心者,应了官府压价购入之请,一次性倾销完囤积过多难以出售的药物,反倒要官府送匾称颂。种种作为,逼得唐笙奏请秦玅观全国张贴药方,聚集众医官研讨出廉价易寻的平替草药。

一场灾疫,牛鬼蛇神,魑魅魍魉,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病弱女帝拯救中》 60-70(第5/16页)

所不见。

唐笙唯一庆幸的是,平头百姓反倒在这个时候团结起来,应了官府号令搜寻钉螺清杀,自发搜山采摘草药。

离京第二十日,便有人在唐笙驻守的县衙击鼓鸣冤。

他们行了数十里,只为来此状告囤积国库调拨的药物转售医馆的县令。

唐笙并无问罪地方官员的权力,她书折递交秦玅观,隔日便得批复。紧接着御林司的人也赶到,捉了一批人进大狱。

方箬和十八入内复命时,连日劳碌的唐笙握着写给秦玅观汇报疫情的折子,倚墙睡去了。

她们对视一眼,谁都没说话,悄悄退出了唐笙卧房——唐笙这个拼命劲儿和陛下越来越像了。

这几日,她们在幽州和京城两线奔波,今日收到陛下诏旨需得回京复命,此番前来正是告知唐笙的。

念着唐笙劳累,鲜少休息,她们没叫醒她,只留了一张讲清状况的字条便打马回京了。从幽州到京畿的这一路,官道皆有军士看守,闲杂人全部清空,她们策马疾驰,速度极快,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京城了。

京中倒还安生,未见幽州乡镇的惨状。方箬和十八边走边观望,竟从这熟悉的风景里觉察出了新鲜感。

她们赶在日落前入宫,由宫娥引去消杀了一番才得以入殿。

十八两旬未曾面圣,方箬则是一季未曾面过圣。二人隔着帘幕望去,皆觉得秦玅观的步态更沉重了,人也有沉疴缠身,难见好转之态。

“幽州如何了。”

“回陛下话,唐大人说,再有两旬染疫者将至高点,态势不久便会向好。”

秦玅观颔首,拨着念珠低低道:“她如何了。”

方十八迟疑了许久,终究没有说话。

方箬答:“前些日子操劳过度,感染风寒,现下已经大好。”

念珠声停了,五屏椅上的人轻叹息:

“你们回去后,传朕口谕,叫她不要熬坏了身,该歇时便歇着,朕另派人去。”

方箬应声称是,倒是方十八抬起头来,巴巴地看着秦玅观。

“说罢。”秦玅观望着她。

十八哽咽了声:“陛下,您召十九回来罢,她在那迟早要累出病!”

“她在那儿,乡民仰仗她主持公道,大事小事都要她来处置。十九眼底亦容不得沙子,处理起来不见手软,她一日睡不到两个时辰,日子久了得罪人是轻的,亏损了身体是重的。”

秦玅观眸色暗淡了些,她也在折子里隐晦提过几次,可唐笙却从未正面回应过。

这个犟种颇有种不把京畿和幽州的疫病平息了绝不回京的决绝气魄。

秦玅观不喜强人所难,她虽忧心唐笙,却也明白她的坚毅,心中喜忧参半。

“唐笙心中有决断。”秦玅观重新拨动念珠,“她有她的志气,朕不强人所难。”

“可是陛下——”

方十八讲起了秦玅观下罪己诏那日,唐笙的反应,也讲起了唐笙与染疫者接触的场景。听得秦玅观眉头紧蹙。

“这个犟种是想把自己熬干了么?”

念珠磕在书案上,引的殿内众人抬眸。

秦玅观又觉得心口隐隐作痛了,忍不住躬起了身。

“陛下!”

“陛下,您怎么了?”

殿内两方赶忙上前,方汀转身叫宫娥传太医去了。

秦玅观缓了片刻,枕着抬起的那只胳膊,竖起食指,闷声道:

“你们今夜赶回去,叫这个犟种滚回来。她若抗旨不遵,你们便将她捆回来治罪。”

“若真捆回来,唐大人会忧心自己染疫,未至发病期,将疫病传染给您。”许久未曾言语的方箬说出了唐笙心中的担忧,“这才是她不回京的原因。”

这不仅是唐笙所忧心的,她其实也担忧。

秦玅观直起身,唇色泛白:

“不论是否染疫,先捆回来,关进大狱。”

第64章

太医来时, 秦玅观已顺过气。

方箬和十八退至一边,给太医腾出诊脉的地儿来。一圈人翘首以待,盼望秦玅观圣体无恙。

秦玅观被盯得有些不适, 挥挥手示意她们下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她被判无期徒刑[无限] 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也没说还要干这个啊[快穿] 我有一棵神树[种植] 都市剧:从迎娶白富美江莱开始 雷呼的柯学日常 给咒术界一点直播震撼 文物修复,从入门到入土 抓住那些意难平[快穿] 无法标记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