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清穿十福晋 > 110-120

11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修真界第一苟王 [综英美]今天也在当大家长 和病娇大佬先婚后爱了[穿书] 从废土领主开始 我在恋综当社畜 姐姐也喜欢姐姐 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万星 千山风雪 病美人和杀猪刀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10-120(第1/14页)

第111章 第 111 章 被康熙留下来的无……

被康熙留下来的无一例外, 没有一个是蒙古诸部的世子或嫡子。

这样做是为了让蒙古王爷们安心,朝廷不是想要掐着他们的命根子让他们难受。一个庶子罢了,对于这些蒙古王爷来说真真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留在跟前也翻不起大浪。

那些蒙古王公们也确实都是这么想的,这次能跟着来京城的都是在部落里势力最大的王爷贝勒, 谁家不是妾室养了一堆孩子生了一堆。

好些跟着进京的庶子们在部落里的待遇还比不得扎克丹, 他们的母亲出身好一点的是部落里寻常女子, 在大帐里伺候的时候顺手就被王爷给幸了。

不好的便是奴隶或是盛京城里花柳巷出身的女子,本身就是被当做玩物送给那些蒙古王爷的,玩物生下的孩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人的身份在部落里是尴尬的, 说起来是小主子,但不论是亲爹还是嫡出的兄弟姐妹,又或者是部落里其他小首领都是看不上的。

说是奴才,偏偏他们又确实是王爷贝勒的血脉,再不济也不能把人真当奴才使唤。

这样的孩子, 成长过程中难免遭遇冷眼吃亏,长大之后也容易走极端。要不就像扎克丹那样咬牙拼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再不要部落里当倚仗。

要么就认命, 就这么不主不奴的在部落里混日子,反正等到了要分家的时候,再少总还是能分一份家产的。

分出来即便没有爵位, 只要有牛羊再分些奴才马匹, 在部落找个家境过得去的女人成亲生子, 当不成主子也能比部落里大部分普通人过得好。

康熙要把他们留在京城塞进国子监读书,于他们而言那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一个个的从宫里出来都还蒙着。

等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才发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全都不一样了。罢以四把巴一柳9留3。就连同行的嫡出兄弟对他们都客气起来, 一口一个兄弟的,全然不是以往的样子。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万岁爷都多少年不往后宫里收蒙古的妃嫔了,现在突然留下这么多蒙古王爷的儿子在京城,就算是质子就算是再没有回去的机会,也是之前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不过这样的殷勤对于从小就遭受白眼和不公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除了一两个确实脑子不好使的,剩下的人心里的怨反而比以前更大。

原来真正的王爷儿子当起来是这种滋味啊,那么以前自己安慰自己的那一套,说什么比普通人过得好就行了的话,也全成了笑话。由奢入俭难,当过了人上人谁还想再去当奴才。

抱着这样心思的人不少,蒙古王爷们人前喜气洋洋人后关起门来各有各的发愁。得把留在京城的儿子安抚好啊,要不然这儿子就真成别人家的了。

这么多人里面,只有查苏和乌尔锦噶喇普是例外。

乌尔锦噶喇普原配福晋敖登只留下禾嘉这么一个女儿,继福晋那日松倒是生了一儿一女。但这几年乌尔锦噶喇普跟那日松的关系,不说冷淡也算得上相敬如冰。

作为继福晋生的嫡子和嫡女在部落里尊贵自然是尊贵的,但那日松的嫁妆不多,甚至还不如当年敖登留下给禾嘉的的多。

空有尊贵娘家势力不大自己手里人马不多,两个都还没开蒙的娃娃,在草原人的眼中他们还不能真正算个人。

草原上的孩子要安稳长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你贵为郡王的孩子,可才这么点儿大,还不值得投入太多感情与心血,要不然半路夭折了,反倒是跟着白伤心一场。

也正因为如此,那日松才总想要夺了原本属于禾嘉管着的那一摊子事,她想带着孩子住到盛京的郡王府里去。

但是又不愿意就这么走,思来想去她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替代禾嘉以前的那个位置,又能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比在草原上舒服,自己手里又还攥着权力。

这点小心思浅得就像一汪水,叫人一眼就能看透。乌尔锦噶喇普烦她,连带对她生的孩子也没多少耐心。

正好查苏的额娘又是最早陪在乌尔锦噶喇普身边的侧福晋,所以查苏在部落和乌尔锦噶喇普跟前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

如此一来,他就成了被康熙留在京城的异类,但不管是查苏还是乌尔锦噶喇普对此都很满意。

一来,留下的不止他们一家,查苏绝对不是皇上留在京城做人质的。国子监不是那么好进的地方,查苏能在里头多学些东西,以后回去说不得自己的爵位,真的能放心交给他。

二来查苏也觉得能在京城待几年是好事,自己现在手里有人有银子,当年禾嘉在盛京几年时间能干成那么多事,难道自己在京城就不能?

嫁出去的姑奶奶,再是自家的人也隔了一层。人家现在有丈夫有孩子,真到了要紧的时候一定是把贝勒府摆在前头。自己在京城能成事,又何必事事都受制于人。

查苏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乱响,乌尔锦噶喇普眼皮子没他那么浅,可架不住儿子毕竟是儿子,有了更放心的选择,他也不想让禾嘉重新往阿霸垓部里插手太深。

过完年,哪怕理藩院里边有人看着,留在京城的蒙古人进出行动也自由了许多。

都是蒙古王爷贝勒家的儿子,这一留在京城没个三五年是别想回去的。

皇上心里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还不好说,但往后留在京城点的这个孩子就成了各部在京城跟朝廷连接最要紧的线,以前那些出身地位那一套就不好使了。

各家都在想法子给家里的孩子在京城置办产业,宅子肯定是要的,不可能进了国子监还一直留在理藩院的院子里住着,也不可能一直住在国子监里头。

铺子要是有好的也得买两个,光留银子不行啊,都是在草原上长大的哪里比得过天子脚下这些纨绔人精。

银子这东西再多都容易被人骗了去,还是铺子吧,有铺子在手里到什么时候手头都从容些。再有就是得多留些侍卫和伺候的奴才下来,不够的还得派人送信回去,赶紧从部落里挑。

这里头桩桩件件都是要操心的事,要是有禾嘉或是胤俄出面就根本不算事。

但不管是谁说服了谁,又或者本来就不是带着诚心诚意来的,自从大年三十那天入宫赴宴以后,乌尔锦噶喇普就再没派人往十贝勒府的门上来过。

不来就不来,禾嘉正懒得应付自己这个便宜阿玛,自己这边正好忙着呢。

就让他们自己在京城里扑腾去吧,要是查苏真能扑腾出个结果来,倒也算是他的本事。

正月里,还没出十五,乌拉那拉氏生下了四贝勒府的三阿哥,还没取名字但禾嘉已经掰着手指算清楚了。

还在襁褓里被几个婶娘伯娘抱着来回逗,逗得人家哇哇哭的小东西,就是那跟他八叔掺和到一起去,最后连宗籍都被削了的倒霉蛋弘时。

这一次三阿哥是被乌拉那拉氏生下来的,府里添了嫡次子,一向冷着脸的四爷最近也喜气洋洋的,上朝的时候连康熙都忍不住往他家老四脸上多看了好几眼。

紧跟着过完正月,年前胤俄托人找的先生也找来了。姓寇名同和,今年六十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10-120(第2/14页)

二。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可惜再之后就一直没能再考中进士。

这些年一直在给人家当西席,颇有些清高孤高的名声在外。六十多的人了家中只有一个老妻,两个女儿嫁人了,一个儿子外放任官且回不来。

寇同和一辈子没为了权势折腰,年纪又这么大了,谈不上什么男女大防。加上家塾里还有潘昉在,她是先生,平时也跟着尼楚格一起听寇先生的课,再没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潘昉是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出书院自己谋生,梅先生又多少还是把禾嘉看做自己的主子,两人在对待尼楚格的态度上,总会有不经意的小心。

但寇老先生就不会了,家塾开学第一天,就把尼楚格训得哭得眼睛都肿了,回来还不敢告状,只瘪着嘴低着头说是她自己功课没做好。

那小可怜的样子看得胤俄这个当阿玛的当时就反悔了,想着要不然算了这个家塾不弄了,就这么一个宝贝蛋似的大闺女,性子差点儿就差点儿吧,自己也不是护不住她。

嘴上是这么说,第二天一早这人又亲自把人送到家塾里去,顺道还把特地找来的好几册孤本一起带过去送给寇老先生,要安人家老先生的心,就是要这么教孩子,千万别客气。

家塾办起来十来天,胤祐就把他府里的大格格二格格也送了过来,紧随其后的是四爷家的大格格,再跟上的是三爷五爷,最后连大福晋都把家里年纪小的两个格格塞了过来。

至于胤禟,他老早就把他后院两个格格送来了,春花眼看着就要生了,正好把孩子送出来,省得后院那些女人拿孩子当筏子,天天想把自己骗过去。

这种事就是这样,没人重视的时候各府里都觉得女孩儿嘛,格格嘛,那就是金娇玉贵的养着就行。识字肯定要识的,毕竟日后还要学管家的。

可要他们像是跟儿子一样,正儿八经弄家塾请先生来教,倒也不是舍不得银子,就是从未往这个方面想过。

现在胤俄给他们打了个样,他们才反应过来女儿是不能不管,现在管的少了以后嫁出去就没个放心的时候了。

不过找先生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各府里如今也没到儿女成群的地步。想来想去那就先送到老十府里来,年纪差得不远的堂姊妹们一起读书,又增进感情又省心省事,真不错!

第112章 第 112 章 康熙四十三年……

康熙四十三年的春天, 整个京城都热闹极了,马上就要启程回蒙古的王爷们,也不再拘束手底下的人, 难得往京城来一趟,总不好就这么在理藩院的宅子里住着, 然后就稀里糊涂的回去了吧。

得了自由, 有些人便撒开了膀子买东西, 布料茶叶绸缎瓷器,有什么买什么,这次进京带来的人不少, 能顺带多买些东西回去怎么都不算亏。

有些人手松买得多了,还得另买马和车来装这些东西。

多少年了,只见过从蒙古往关内买马的,就没见过蒙古人在京城买马带回草原的,京城里好多人都把这事当个笑话说。

弄得京城好些铺子都卖空了, 还得临时去跟周边的货仓调货过来。胤禟趁着这一波赚了笔大的,天天乐得合不拢嘴。

户部的官员有些跟胤禟走得近的, 张嘴闭嘴哄着他喊九财神, 把人九爷捧得那叫一个飘飘欲仙,原本还犹豫不决该不该上的折子也一咬牙给递了上去。

里头都是写的有关开海禁的事,胤禟的私心很简单, 就是想要康熙把海禁松一松方便他的海船出海。

眼下不是没有能造大船的船厂, 但是能下海的船都是单桅的, 船员顶天二十个,这样的船能带出去多少货都不用算,心里盘一把就差不多了。

胤禟做买卖算是做出乐趣来了,人家的成就感就是赚钱。

不光是赚多少钱, 他在意的是赚钱的过程渠道还有手段。要只是为了银子,他九爷守着户部呢,张一张嘴多少银子赚不来?

但话不能这么说,递上去的折子从海防到船运再到民生,能扯上关系都扯上了。

折子递上去之后胤禟跟胤俄通了个气儿,胤俄转头就把这事告诉禾嘉了,惊得禾嘉瞪大了眼睛当天就把巴雅尔给叫了来。

这事不管成与不成,禾嘉都得让巴雅尔再往广州去一趟,她知道这事最好是康熙点头不说解了海禁但多少能抬抬手,别禁得这么严苛。

就算不同意,老九那人一定会自己私底下想办法的。自己又不是多老实的孩子,到时候跟着人九贝子的船出海,不管能卖出去什么带回来什么,都不算亏本。

再说,海禁要是真的能趁这个机会解了的话,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既然眼下的历史已经跟自己记忆里有了不同,那么是不是还能努力改变多一些呢。

这事急不得,但禾嘉得放在心上。她从不高估自己的本事,但有机会的话她还是愿意再尽力一把。

不管是真的未来还是平行世界,哪怕只是幻梦一场,她也做不到就这么袖手旁观。闭关锁国这四个字,要付出的代价可太沉重了。

胤俄不知道禾嘉心里藏着的事,只嘱咐戴鹏让他从旗下挑几个合用的奴才送到府里来,不管是京城里的杂事还是巴雅尔往南边去,这些人都能用得上。

安排好这些,过完年出了正月统领衙门就彻底忙起来了。

那些蒙古人,有甩开了膀子花钱的,就有不要命往女人堆里钻的。过完年京城的花街柳巷里全是蒙古来的,好些姐儿都学会说几句蒙古话。

去了那地界儿闹起来就没个好的时候,喝醉了酒打架的,为了个姐儿争风吃醋的,只有旁人想不到了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事。

偏偏里头还有好些世子、台吉之类有爵位的人,这些人闹事衙门里两个总兵都不好管,非得把胤俄叫过去断官司做调停,那些人才收敛些。

皇上是要施恩的,胤俄不能对这起子混蛋下死手,就只能耐着性子跟他们磨,统领衙门底下的人这段时间光是在京城巡逻,都要把腿给走细了。

就这么闹腾腾的,从过完年热闹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要留在国子监读书的蒙古王孙都已经安顿好了,这群蒙古王爷才准备回去。

康熙是施恩,但是也没打算让他们总这么待在京城。让他们享受过天子脚下的繁华,知道要乖乖听话才能多赚银子过好日子就行了。赶紧的,都回去吧。

查苏不是不能干,进了国子监很快就在一群人里冒了尖。京城他也逛熟了,还认识了好些满洲老姓府上的少爷公子,其中就有十二福晋富察氏的哥哥,马齐的儿子。

一伙子凑在一起商量怎么赚钱,外人看着那是弄得热火朝天的。看得乌尔锦噶喇普也跟着心热,觉得自己这辈子命好。

以前女儿能干,连带整个部落都挣了不少银子,至今盛京和蒙古的互市自家都占着很大的优势和便宜。

现在长子也能干,踏实留在国子监读几年书,到时候回去自己的爵位就不愁该交给谁了。

觉得后继有人的乌尔锦噶喇普,临走前到底还是没带上孟恩,但没忘了派人往贝勒府来解释一番。

说是禾嘉这会儿怀着孕,银子是赚不够的,生意上的事暂时先缓缓,等孩子生下来以后,到时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10-120(第3/14页)

再说。

说得冠冕堂皇的,听得一旁的胤俄都替乌尔锦噶喇普寒碜,连最后那点儿样子都懒得装,摆摆手就赶紧外头伺候的把人给轰出去了。

“以后蒙古那边再送信送东西来,你让他们先送到我前院书房去,姐姐少操这些闲心。”

“怎么还为这种小事生气,不是早就知道郡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至于的。”

禾嘉这话是真心的,自己占了原主这一世的亲缘,但原主本身活着的那十来年,记忆里的亲情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敖登。

至于乌尔锦噶喇普,怎么说呢原主挺懂事的,阿玛一个月能想起来见一见女儿问两句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小孩儿就觉得这阿玛挺好的了。

确实也不差,不管是原主还是禾嘉,作为原配嫡妻生的唯一一个女儿,该给的地位和尊崇都给了,明面上也绝不会让部落里两个有子有女的侧福晋坏了规矩。

但这些好都是有数的,再说得直白些,这些好都是需要回报的。

这几年禾嘉在商队和生意上让渡给乌尔锦噶喇普的利益不少,他有胤俄这么个十贝勒做女婿,让他在漠南诸部跟前腰杆子粗了多少,禾嘉心里有数,乌尔锦噶喇普心里自然也有数。

所以现在乌尔锦噶喇普决定靠儿子远了自己这个出嫁了的女儿,禾嘉真的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姐姐的事,在我这儿什么时候有小事了?”

因着禾嘉的不识好人心,胤俄忍不住侧过身子轻轻哼了一声,那样子要多不高兴就有多不高兴,把在屋里伺候的宝音都看得无奈了,一个劲冲禾嘉使眼色。

宝音:‘赶紧哄吧,不哄好了今儿晚上别想消停了。’

禾嘉:‘这又是哪里来的邪风,我还没不高兴呢。我哄他,谁哄我啊。’

“你们主仆两个别背着我做那个怪样子,我一个女婿、姑爷,在你们看来就是个外人吧,轮得着我来操这份心吗。”

话说得阴阳怪气,听得宝音赶紧往外躲。自家这姑爷什么都好,就是作起来挺遭人烦的,也就主子吃他这一套,次次都愿意耐心哄着。

“你看看你,又把宝音给挤兑出去了。谁背着你了,这府里一针一线什么东西还瞒过你,说这话就没意思了啊。”

快五个月的孕肚已经显怀了,三月的天已经能把冬天最厚的皮袍马褂换下来,禾嘉在屋里只穿了一件藕荷色的厚春衫,手肘撑着矮茶几,大半个身子探出来伸手去扯胤俄的衣袖。

“啧!你可真是我祖宗。”胤俄扭头一看她这姿势就顾不上拿乔了,赶紧转身抬手把人搂稳了,这才把隔在两人中间的矮几给推开,“你当心肚子啊。”

“怎么?这下又不生气了?我看咱们十爷这是想儿子想得不行了吧,就顾着我的肚子呢。”

刚怀上的时候两人都小心翼翼,现在过了几个月就真无所谓了。不在意生儿子还是生闺女,还能拿这事来开玩笑。

把胤俄挤兑得气呼呼的又说不出什么来,只能把自家福晋的手扒拉开,耍赖一般躺到她大腿上,仰着头认真看向禾嘉的眸子。

“姐姐,你要是心里不痛快你跟我说,我想法子去。”

“真没有,我自己的阿玛我还不知道他。”

乌尔锦噶喇普那话里都是留着余地的,“没听人家说嘛,这是觉得我怀着孩子怕我累着了才不让我操劳的。

我生孩子大概在七月左右吧,查苏从正月之后到七月,再加上我坐月子和孩子最开始几个月最累最操心的时候,是不是就大半年了。”

乌尔锦噶喇普怎么会真的蠢,他再看好查苏也是给了他期限的。顶天也就这一年,要是他这一年能把架子搭起来真能鼓捣出些成绩来,阿霸垓部下一任郡王十有八九就是查苏了。

要是他不行,看着吧,乌尔锦噶喇普还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重新回过头来找自己。

这就是禾嘉对乌尔锦噶喇普吃了吐吐了吃毫不在意的原因,自己跟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翻脸,那就把他当做一个不能翻脸的合作对象。

能合在一起赚钱互惠互利的时候就好好处着,不能凑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各过各的。反正等这阵风过了,逢年过节不管是自己还是阿霸垓部,相互要送的节礼年礼难道还能不给?就这么糊涂着过吧。

可能是禾嘉的表情过于无奈,胤俄都被逗乐了,“你说咱俩是不是合该天生一对,怎么连……”,要不然怎么连‘碰不上真正心疼自己的阿玛’这事上都这么默契呢。

第113章 第 113 章 好不容易哄好了胤……

好不容易哄好了胤俄, 让他打消了掺和蒙古那边事情的念头,但躲不过的事儿兜兜转转还会找上门来。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夏至一过, 府里就把去年冬天存下的冰准备好了。

之前府里的主子少,除了贝勒福晋和大格格, 还能算半个主子的就是住在西小院的王氏和郭络罗氏。

现在府里多了家塾, 大热的天胤禟胤祐两家的格格晚上也不回去, 就跟尼楚格一起住着。再加上寇老先生和潘昉还有白天上课、中午歇息要用的冰,一天下来真不是个小数目。

幸好去年冬天胤俄就想到了这个,府里地窖里存的冰多, 每天还会让采买上的人从外边买一部分补进来,怎么也够用了。就连在府里向来没有存在感的西小院,每日送过去的冰也从未迟过。

王氏是个耐得住寂寞的性子,这几年守着西小院看着郭络罗氏就这么平淡无波的过着,除了隔三差五请女先儿去西小院说书, 连叫戏班子听戏的时候都少。

郭络罗氏的父兄都被胤俄打发到任上去了,三年五载的回不来。作幺蛾子的最后一条路被堵死以后, 她也总算歇了心思。

在她看来, 当年福晋嫁进来的时候就比贝勒爷大两岁,要说那会子新婚燕尔十几岁的愣头青喜欢成熟些漂亮些的正妻,郭络罗氏想得通。

可这都多少年了, 五月初五福晋过二十三岁的生辰, 过完这个生日就算是二十四、五的人了。

别人家这个年纪的当家主母, 有哪个还想自家福晋这般,把爷们紧紧攥在手心里一点儿都不往外撒的,这就没见过嘛!

好在郭络罗氏也就心里哔哔,这话是再不敢说出口的。

尤其前些日子正好碰上胤俄陪着禾嘉在府里花园里散步, 散步完了两人就把火锅摆在临水的凉亭里吃饭。胤俄那忙前忙后的劲儿哟,郭络罗氏隔着老远看见了都觉得寒碜。

一个大老爷们围着福晋滴溜溜的转,连吃锅子要什么蘸料福晋都不用说话,拿手一指贝勒爷就给弄,伺候得比奴才还精心。

郭络罗氏站得远,以为自己不打眼,但其实早就被禾嘉跟胤俄看见了。禾嘉摆摆手不让身边的丫头叫破,人家站得远远的愿意看就看,用不着非把人提溜过来请安。

果然,郭络罗氏也没想过来。又站了一小会儿不声不响原地请了个蹲安儿,便转身回了西小院。

这事瞒不过王氏去,当天晚上她就听说郭络罗氏动针线了,应该是准备给福晋做些针线活当生辰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10-120(第4/14页)

府里上下都知道福晋在女红这方面,那是真的一窍不通,连夸人都不怎么会夸。

每次收下王氏送过去的荷包香袋鞋袜都是翻来覆去那几句老话:好,真好看,特别好,这活儿要我我就做不出来。

要不是这几年隔三差五总要往王氏那边赏些东西,府里得了什么稀罕吃的玩儿的也都没忘了西小院,王氏自己都得琢磨福晋对自己到底是满意 还是不满意。

不过这种没安全感的小嘀咕王氏从今年起也没了,因为禾嘉不光让她管着西小院,还把手头一间绣坊要出新样式的活儿给了她。

王氏不管是绣活儿还是绣样都特别出彩,她不像是禾嘉这种,偶尔灵光一闪想一些新鲜东西出来吸引客人,人家走的就是踏踏实实把女红的功夫做到极致的路子。

赶时髦追新鲜,从古至今都是一阵一阵的,过了那阵风也就过了。王氏这种精益求精的手艺活儿,才是不管到什么时候人家都喜欢的。

这事原本禾嘉没想到,还是出了月子的春花过来玩儿的时候,拿着王氏给禾嘉肚子里的孩子做的小鞋子爱不释手的,非要跟她求几个绣样,禾嘉这才反应过来,不是说非要人出府去才算出去有差事。

女红绣活儿出彩,到什么时候对于后宅女人来说都是说出去很有面子的事。即便是外边有人求绣样,只要不是私相授受,不管是一对一定制还是拿给绣坊成批量出产,都不算什么错处。

王氏说是说管着西小院,但贝勒府后院的女子,一年到头除了佛诞菩萨诞这样的日子能出府之外,即便是禾嘉也不能放肆。

她没有自己的身份和背景,作为十贝勒的侍妾格格,给她不符合当下世情的自由那是害了她和王家一大家子人。

但让她负责绣坊的绣样,平时在绣坊和府里往来的有专门的管事娘子负责,王氏只要专心出绣样,顺带有空接一点高端定制款就行了。

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得有个寄托,王氏以前替自己管着西小院和郭络罗氏都生怕出错,那就是她的寄托。

现在西小院在她看来就是手拿把掐的,禾嘉就给她找了这么个新的寄托。一个府里住着就是这样,你懂事我就多替你着想,你不懂事那就事事比着尺子来,按规矩走不亏待了就行。

给绣坊出绣样那可不必以往,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王氏一天天的不光在绣活儿上下功夫,还从禾嘉那里讨了好些书回来。什么方面的都有,有时候看着看着灵感就来了,比自己枯坐着瞎想要强。

所以,郭络罗氏那点子小动静王氏压根没多琢磨,往禾嘉这边来了一趟一五一十跟福晋说过,就抛在脑后不管了。

禾嘉呢,转头就把这事跟胤俄说了,“等我把这个孩子生了,王氏要是能长久把这个活儿接下来,以后我去绣坊的时候就把她也带上。别费心巴力出了那么多绣样,都还不知道绣坊在哪里。”

“行啊,你一个人出去我也不放心。”胤俄愣了一瞬,他得有挺久没见过王氏了,一下子硬是没想起来王氏的模样,“王氏是个稳重的性子,有她看着你我也放心。”

“你少编排我啊,不就是上个月领着尼楚格她们出城玩了一趟。

我什么地方长大的,帐篷侍卫吃的喝的我都带齐了,出去踏青能出什么事。想起来就说想起来就说,都说了多少回了。”

上个月天气还不热,自己的肚子也不是很大,禾嘉就把整个家塾的人都拉上去城外庄子上踏青,狠狠玩了几天,就连寇老先生也跟着去了。

老先生是个文人,以前年轻的时候以文会友也踏青,多数都是诗会啊文会那种。像禾嘉这样牵着马带着狗,席地而坐烤羊打猎的踏青,也是第一次。

老头儿精神矍铄,乐呵呵跟着玩了几天,回来之后还赋诗几首给送到胤俄那儿去了。忙着衙门里的事没能跟着一起出城的十贝勒,这才知道禾嘉在庄子上是怎么玩儿的。

“那是,咱们福晋什么人物啊,爷可还记得当年福晋坐在马上差点把保泰吓得尿裤子的样子。”

“你好了啊,哪壶不开提哪壶是不是。我跟保泰他福晋关系还不错呢,怎么还提这事。”

人总会长大,保泰小时候不着调大了还是个纨绔性子,但再纨绔人家也已经袭爵成了裕亲王。

上头老裕亲王死了,他这个侄儿跟康熙的情分就淡了一层。原本该跟胤禩走得特别近的,这一年不不知道是被人指点了还是自己看出门道来了,也渐渐地远了些。

如今裕亲王府跟谁的关系都不错,但跟哪个皇子的牵扯都不深。就连禾嘉也被下帖子请去裕亲王府吃了两次饭,两边的关系真的还算不错。

两人吃过中午饭躺在拔步床里说话,一下子有正事一下子没正事的,没多会儿就睡着了。

中午舒舒服服在家陪福晋睡了一觉,正睡眼惺忪坐在拔步床床边醒神的胤俄,还没来得及转身再跟禾嘉多腻歪几下,就被小心翼翼的敲门声给打断了。

禾嘉不喜欢屋子里有人,中午这会儿里间除了躺在身边的胤俄,连当值的翠微和翠屏都只在外间守着。

“主子,三贝勒爷来了。”

“胤祉?这可是稀客。”

本来还躺在床上不想动的禾嘉一听这话也没了睡意,手肘半撑起身子看向翠微,“是三贝勒一个人来的,还是三福晋也来了。”

“回福晋的话,是三贝勒一个人来的。”

一听这话禾嘉立马就赖洋洋的躺回去了,这个时辰一个人来找胤俄肯定是前朝的事,用不着自己多问。

大夏天的挺着个孕肚真的是哪儿都不想去,除了每天早上傍晚和晚上,会绕着游廊转圈散步,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躲在屋子避暑的。

今年廊下不光挂了堂帘,胤俄还让人把雨搭往院子里延伸了一大截,每天太阳最厉害的时候把雨搭架起来遮阳。

院子里没被太阳晒透,等到了傍晚风一吹暑气就能散了大半,禾嘉这个时候再出来散步就舒服多了。现在正好是下午最热的时候,禾嘉且不愿出去呢。

“时辰也不早了,要不还是起来吧。我让他们去请个女先儿过来,最近外边又流行长生殿的故事了,听会儿?”

“不听,你去把上次那个讲三国讲得好的先生请来吧,想听那个。”禾嘉就喜欢听人讲史,不管是戏说还是野史,当做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行,我这就让张喜玉请去。”自家福晋不爱才子佳人,就要听这英雄豪杰热闹的,那就热闹呗。

把府里养着的说书先生请来,胤俄又嘱咐过乌云下午不能再给福晋吃冰碗,确定几个丫头不敢阳奉阴违,又弯腰俯身跟坐在床榻旁的禾嘉讨了个亲香,这才高高兴兴出门往前院去。

第114章 第 114 章 书房里的胤祉看着……

书房里的胤祉看着瘦了一大圈, 原本修书修的珠圆玉润精神焕发的三贝勒这会儿看上去特别憔悴,一张嘴喊了声老十,嗓子都是哑的。

“三哥, 这怎么话说的,国子监出事了?”

抬腿迈进书房, 看到胤祉这颓丧样子, 唬得胤俄下意识就往后退了一步。还是忠全及时在他背后扶了一把, 才没让人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10-120(第5/14页)

贝勒在兄长跟前失礼。

胤祉比胤俄大了六岁,胤俄进上书房读书的时候胤祉已经是个半大小伙子了。

他不像太子被皇阿玛点明了要管教年幼的弟弟,他一个跟太子年纪相仿却又没占嫡占长的皇子, 跟底下这些年岁相差大的弟弟们,关系真的都不亲近。

这些年兄弟们各自开府,胤祉走的一直就是事少清贵的路子。

他额娘荣妃进宫早,虽说在四妃中因为年纪大早就不伺候康熙了,但她毕竟是最早为康熙生下儿子的妃嫔, 这些年在宫里的地位还是不一样。

当年给他指婚的时候,挑的是勇勤公朋春之女, 出身放在所有皇子福晋里那也是第一档的, 说来真是要比太子妃石氏还好些。

分封爵位的时候也只有他跟直郡王是封的王爵,要不是前几年他在敏妃的事情上犯了错,现在他就该是朝中独一份的诚郡王。

荣妃一共生过五子一女, 养大的只有胤祉和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因着皇长女皇二女都早夭, 荣宪算得上康熙最年长的女儿, 这些年深受康熙喜爱。

荣宪公主嫁去漠南蒙古巴林部,在巴林部跟额驸的日子过得据说特别好。

荣宪是个精明但又不特别强势的性子,嫁过去也不一昧摆公主的谱,过去就先把额驸乌尔衮的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乌尔衮的祖母是皇太极第五女, 孝庄的亲女儿跟先帝同母,等于乌尔衮既是康熙的女婿又是他的外甥。今年年初刚袭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有这么一个姐姐在蒙古,胤祉的地位也是要跟着更加稳当的。

如今太子和直郡王倒了,这么久没在人前露面好些健忘的人都快要把这两位爷给忘了,胤祉就成了皇子中没倒台的最年长的那一个。

四爷去年在外面闹得太狠了,朝廷里颇有一批官员不愿意挨四爷的边,都觉得四贝勒这人心狠手辣太不讲人情。

今年借着弘时办满月酒的机会,四爷先是好生热闹了一番,不说多么和颜悦色,但是不管底下什么人送孝敬到府里,四爷都全收下了。

理由也很简单,府里子嗣不丰,嫡子更是只有弘晖这么一个独苗苗,今年弘晖都八岁了,这个时候再添一个嫡子那可真是难得的好事。

真要是能往前进一步,原配嫡妻所出的嫡子越多就代表传承越稳。弘晖跟弘时之间又差着八岁,以后弘晖成亲生子了,弘时都才刚开始读书。

弘晖那边这几年四爷是花了心思的,他跟着四爷住在前院,读书处事都在四爷眼皮子底下,这么一来兄弟之间相争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人人都知道四爷的心思都在弘晖身上,四爷这就是跟所有人表态:别怕,爷的嫡长子培养得好,往后肯定乱不了。得了小儿子我也高兴,老幺就是用来宠的。

借着小儿子满月跟大家表过态之后,四爷就麻溜地告了病假,带着乌拉那拉氏和孩子一起出城去圆明园里避暑去了。

当然那园子现在还不叫圆明园,想要看万园之园四爷还得继续加油努力。

但眼下四爷这么一退,现在不管对他还是对底下的朝臣乃至康熙都是好处。官员觉得四爷不守在吏部,天都晴了花都香了,每天去上朝心情的舒畅了。

康熙觉得老四挺好,总算知道婉转迂回些了。这个时节他天天守在吏部干嘛啊,又不是年底要抓官员述职的事。

平时有什么事不要紧的吏部里的人会按照成例来办,特别要紧的用不着他操心,折子就该直接送到乾清宫里来了。

吏部不像户部,管人也不能像管银子那样抓得那么死紧,四爷能很快参悟这里面的区别,还能强忍住他本性里的刻薄寡恩放权,这是他的长进,康熙非常满意。

满意了,自然就由着四爷躲懒。被留在京城的蒙古王孙们康熙扒拉来扒拉去,最后干脆一股脑全推给胤祉。

理由是现成的,老三本来就管着翰林院和国子监这一摊子修书,现在人家留在京城读书你不负责谁负责,京城谁不知道三爷最是文人雅致,这事就得他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星铁:就不能让我安心刷委托吗? 分身们每天都在为我争风吃醋 从暴雪开始求生[末世] 春蚕缚 离婚了,我吃的更好了[快穿] 该角色禁止攻略! [足球]第一门神 金丝雀过期不候 失忆魔尊被小猫扒掉道袍后 五条老师想要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