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清穿十福晋 > 120-130

120-1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修真界第一苟王 [综英美]今天也在当大家长 和病娇大佬先婚后爱了[穿书] 从废土领主开始 我在恋综当社畜 姐姐也喜欢姐姐 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万星 千山风雪 病美人和杀猪刀

“我觉得老二说不定是出不来了。”太子妃还是昨天那副样子,看不出有一丝端倪。

但或许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独有的默契和直觉,他觉得老二如今可能是真的连毓庆宫都出不来了,皇阿玛才会想要借着给太后侍疾的机会,给太子谋一个生机。

至于自己?十有八九只是皇阿玛为了迷惑朝臣给捎带上了。

“爷是说,太子病重?”

“我猜的,没有证据,就是瞎猜。”

确实就是纯粹的瞎猜,除了胤禔有这个猜想之外,谁也没往这个方向去想。

外人还是没能见着皇太子从毓庆宫里出来,越是这样其他人就越不敢擅动,连往宫里打探消息都不敢。

各府上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除了轮到自己要进宫侍疾那一天,都强撑着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仿佛这个天下压根就没有太子,自然也就不会为了太子出不出毓庆宫着急。

八月十日,离尼楚格生日只有三天,离中秋只有五天。但整个京城都没什么要过节的氛围。

都知道毓庆宫的太子妃前些日子从毓庆宫出来了,还去宁寿宫里给太后侍疾。但太子却迟迟没路面,这到底代表了什么讯号,大部分人连猜都不敢猜。

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储,但其实从古至今太子这个职业向来都是最危险的,摆着手指头一个个数,能得个好结果的太子有多少啊。

太子就是一面旗,竖起来能安稳朝堂天下更能搅动人心。有用的时候挑起党争之后再铲除异己,没用的时候折了这面旗,总归还会有新的旗竖起来。

现在众人既怕皇上再借着太子这面有名无实的旗收拾朝臣儿子,又怕皇上真的要重新把太子给立起来,不管是哪样,朝廷上下都接受不了。

但不管接受不接受,今儿也轮到禾嘉跟胤俄进宫侍疾。

“白天不要出门,等会儿你七伯娘会带弘昕和凌霄过来,乖乖听伯娘的话,知不知道。”

“娘,你快放心吧,我都多大了还要您来嘱咐我这个。”尼楚格箍着禾嘉的手臂,“那丫头糯米团子似的,她来了我还真不敢偷跑出去,您和我阿玛放一万个心。”

凌霄是纳喇氏前年生的小女儿,这几年胤祐很少出风头,连带着整个七贝勒府也很低调。这个时候怀孩子本是好事,没有什么要紧的事,能安心在家把孩子带到懂事。

却不想纳喇氏怀孩子的时候好好的,生却生得艰难。折腾了两天一夜,才生下来府里的四格格。

孩子从小就体弱,偏偏她长得又特别像胤祐,这两年胤祐为了这个闺女,可是把能找的大夫全给找遍了。

但胎里带来的弱却不是那么好治的,眼看着大夫治不好,胤祐这才打起了求神问卜的主意。

从萨满到喇嘛,再从蒙医到巫祝,就更不用提庙里的和尚尼姑和道观里的道士道姑。

凌霄是今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20-130(第6/14页)

胤祐去道观给她求来的道号,说是先这么叫着,要是叫上两年还不好,就要把孩子真送去道观里养着。

禾嘉算是所有皇子福晋中平日进宫最少的,她虽然跟成妃的关系好,但再好也不能越过纳喇氏去。所以即便要去永寿宫给成妃请安,她也精准卡在纳喇氏去两次自己去一次这个频率上。

最开始为了显得自然禾嘉还得来来回回找借口,后来跟纳喇氏实在熟得不行,有时候不用说话只对看一眼就知道对方大概是个什么意思,这借口也就不必找了。

宫里好些人都说,十福晋跟永寿宫来往密切也就是个面子情,要不然怎么连做样子都做得这般敷衍,谁都能看出来她是怕风头盖过了纳喇氏这个正经的儿媳妇。

但殊不知不管是成妃还是胤祐夫妻两个,亦或是胤俄跟禾嘉要的就是外人这个态度。

永寿宫出去的阿哥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一致对外,却又不至于亲密无间到,万一出了什么事两人要一起被牵连拖累,就这么着是最最好了。

况且人生来就有远近亲疏,凭什么要成妃对胤祐和胤俄是一样的,人家亲婆媳难道就没有体己话要说,次次中间都插着自己,像什么话。

进宫少,头上又没有婆婆,两人站在宁寿宫门口的时候还真有点发怵,这侍疾怎么侍啊,也没人个打个样儿啊。

好在两人刚进宁寿宫的门,就看见专门等在宫门口成妃身边的嬷嬷了,“嬷嬷如何在这里,是娘娘也在?”

“娘娘昨日做了些清口的小菜,听说太后娘娘这几日食欲不振,今儿就专门送过来了。”

“哎哟,有娘娘在可就好了。”一听这话禾嘉就知道,肯定是前几天轮到胤祐和纳喇氏进宫侍疾的时候求到成妃跟前去了。

纳喇氏的规矩多好啊,胤祐又是个有亲娘的,侍疾这事难不住他们。成妃今天过来,就是替自己来帮忙来了。不说把太后伺候得多满意,至少千万别闯祸就行了。

第125章 第 125 章 跟着嬷嬷一起……

跟着嬷嬷一起往宁寿宫里走, 禾嘉边走边笑着问,“这几日不得进宫,也不知道太后娘娘她老人家的身子好些了没有。”

“七福晋进宫那天, 奴才跟着成妃娘娘近前伺候了两轮,瞧着是好些了。”

成妃跟前的嬷嬷跟成妃是一个性子, 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即便现在两人小声说悄悄话, 她也不会把话说得太明白。

禾嘉还是听懂了, 瞧着好些了那就是还没好。

但那天进宫的时候,虽然隔着幔帐没瞧见太后的人,但寝宫里的氛围和太后传出来的呼吸声, 明显就不是个病重的样子。

前几天禾嘉还在家里琢磨,会不会还没轮到自家侍疾太后的病就好了。病好了自己也没理由往宫里来,想打听一下消息都束手束脚的。

心里这么想着,脚下的步子也没慢。沿着游廊往后殿走,一进门就瞧见脸色憔悴的胤禟和看上去精神还不错的春花。

“走, 先去偏殿吃饭。”胤祺和胤禟是亲兄弟,胤祺自幼在宁寿宫里长大, 胤禟即便跟亲哥差的岁数大点儿, 但从小来宁寿宫的机会还是比别的皇子要多。

“太后娘娘吩咐过的,来接班侍疾的先吃饭,没得到了她老人家这儿还要饿肚子的道理。”

“还是先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吧, 九哥你去偏殿等我, 马上就来。”

胤俄摆摆手, 太后宽和心疼小辈儿是一码事,自己跟禾嘉跟宁寿宫和太后关系不到亲近的份上就不能顺杆爬,还是把礼数先周全了为好。

里间内,成妃正坐在床边伺候太后用饭。见禾嘉跟胤俄进来还笑着跟太后打趣儿, “娘娘您瞧,臣妾果然猜对了。他们啊肯定要先过来给您请安,才好去偏殿吃饭。”

禾嘉往下跪的时候瞧见了,成妃碗里的不是药是酸奶。这大早上的就能吃酸奶了,禾嘉是怎么都不信太后能病到哪儿去。谁家老太太病得下不来床了一大清早吃酸奶的,这不逗呢嘛。

“给太后娘娘请安,恭祝太后万福金安。”

“给成娘娘请安,娘娘昨儿个睡得可好。”

见着这个情况禾嘉心里就多了些底气,只要不是老太后真的病重就好。胤俄起身之后就站到一旁,他一个孙儿跟太后又不咋熟,这会儿要他凑到老太太跟前去当孝子贤孙,确实有点太假惺惺了。

倒是禾嘉因为有了成妃在,反而更自然些。笑着坐到床边,用已经又有些生疏的蒙语问太后身边伺候的嬷嬷。

近两天太后精神头怎么样,吃了什么药用了什么饭,几时睡几时起,问得仔仔细细的,听得太后一个劲的摇头。

“你这孩子,用不着在哀家跟前弄这套虚的,你和老十头上都没个能拿事能压阵的老人儿,这种伺候老人儿的琐碎活计,你很不必学。”

太后的宽厚是不带一点虚的,在别人看来禾嘉和胤俄过的是最松快的日子。

禾嘉头上没有婆婆,这么多年了把着贝勒府说不让纳妾就不让纳妾,西院那两个温僖贵妃还活着的时候赏下来的,一个活成了透明人,不到过年过节见不上一面。

另一个说是庶福晋,但在贝勒府的日子更像是个体面的管事姑姑。

王氏的绣活儿如今在京城都是小有名气的,每年能从绣坊里拿到的分红比她的月例银子多得多,就更不要提每年私底下跟她定好的绣品。

按照禾嘉的话说这就是高定就是奢品,银子甭管给多少一年也就这么两三件,今年中秋节前给显亲王府做的绣品,可是让显亲王福晋在老福晋跟前卖了乖。

这一年到头光是从这两三件绣品上赚的银子和人情,就比寻常宗室后院里的侍妾格格体面得多。依靠府里主子爷的宠爱哄来的三瓜两枣,哪里能跟自己切实赚来的强。

如今听说王氏的娘家都跟着水涨船高,日子比前几年好过了许多。这样一个庶福晋,这辈子都只有把禾嘉捧得高高的时候,绝不会给她找一点不痛快不高兴。

不是没人在太后跟前嘀咕过这些,但在太后看来她们说的那些好处都不算真的好处,她只瞧得见两个没了额娘阿玛又不管的孩子,出了宫自己过日子要走到这一步有多难。

“太后这话说得我,都装不下去了。”

禾嘉确实是不知道怎么侍疾,上辈子自己病得难受的时候,其实是不大愿意身边有人照顾得太殷勤的。连呼吸都难受呢,总有个人面带担忧坐在旁边,总让禾嘉觉得生病都是自己错了。

“你啊。”太后拍了拍禾嘉的手,随即又皱了眉头,“就是你这个蒙语,才来了京城几年怎么生疏成这个样子了,这可不好。”

“…………孙媳知道了,回去肯定就想法子捡起来。”

“用不着回去,今儿哀家跟前只说蒙语。”说着又指了指一旁装哑巴的胤俄,“老十,你也一样。”

自己本来就不是土生土长的蒙古姑娘,以前在盛京的时候还好说,这几年在京城早就把说蒙语的习惯给改了。

乌云宝音他们都已经改了习惯不在府里说蒙语了,现在被太后这么一弄,大半天下来还真是磕磕绊绊的,连胤俄都比她说得好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20-130(第7/14页)

吃完胤禟和春花就早早的出宫了,皇上突然把直郡王府和毓庆宫解禁,这事胤俄稳得住胤禟却不然。他的生意做到今天,很多事情都必须要有皇上的支持。

皇阿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胤禟能等,但他接受不了登基继位的不是跟自己已经一条心的老四。自己跟老四好歹一起在户部共过事,太子生来就是储君,自己跟他可没什么话可说。

太子党?依附太子的人不是杀了就是贬了,这要是让太子再起复,他光是把他的人重新聚拢来就不知道要花几年,这其中会有什么变故更是谁也说不清楚。

胤禟不明白康熙到底要闹腾什么,他现在得赶紧把手里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万一真有什么不对劲的,他得替自己把后路给留足啊。

成妃原本是打算陪着禾嘉把太后伺候着中午睡下就回去,老人家精神没那么好,中午这一觉睡起来半个下午都过完了。

到时候伺候太后起床在寝宫里走两圈,再吃了晚膳。天一黑就又能歇下了,这一天就算给糊弄过去了。

谁知禾嘉是个能聊天的,一整天待在宁寿宫里没事,就用那有点磕绊的蒙语陪太后聊天,说的都是盛京和部落里的八卦。连成妃都听入了迷,就一直没走。

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有以前的也有这两年从孟恩巴雅尔他们嘴里听来的。不是这家贝勒抢了那家台吉的牛羊,就是这家的小子哄了那家的姑娘私奔了。

蒙古和盛京的风气比京城还是要开放得多,私奔的男女只要出去能养活自己,等过几年领着孩子回来又照样过日子的事,也不算太稀奇。

当年先帝爷的皇后,后来的静妃都被蒙古给接回娘家过自己的日子去了。

听老一辈儿说那静妃后来又许了人家还生了孩子,真假不确定,但能传出这样的话来,就表明蒙古那边对男女之间的事,还是没关内这么严苛。

果然太后听这些八卦,刚开始还只默默地听,之后便也开始跟禾嘉讲她年纪还小,还没当皇后时的故事。那时候满人都才进关没几年,那风气就更开放了。

聊这些聊得多了,本来还装着精神不济的太后连嗓门都壮了不少。一旁伺候的嬷嬷大着胆子扯了扯;老太太衣袖,老太太都浑然不觉。

见这个架势禾嘉跟胤俄还有什么看不出来,太后是装病,侍疾折腾这么多人这么轮着也不过是为了能让毓庆宫的人能有个正当理由出来。

瞧着吧,太后这个病且还好不了,等下一次轮到太子妃的时候,说不定一起被圈禁在毓庆宫里的弘晳和弘晋也要出来了。

至于太子,那得看皇阿玛的态度。皇阿玛对待太子向来跟对待其他儿子不一样,谁知道他老人家这次折腾一大圈,连太后都要跟着做戏,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

胤俄在宁寿宫待了一天什么都没干,见禾嘉已经从八卦聊到踏青吃饭的事上,干脆让宁寿宫的小厨房现弄一只羔羊来,晚上就吃烤全羊。

理由也是现成的,太后体虚羊肉吃了温补,至于羊肉怎么吃,只要太后吃了高兴谁也管不着。

“祖母,要孙儿说您就万不该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啊只要皇阿玛身体好就什么都好了。”

胤俄在院子里给太后烤肉忙得来回转圈,这些皇子对炙烤一道不说人人都会,起码也是各有各的绝活儿。都是十来岁就能带着人去猎场围猎的主儿,自己烤自己打下来的猎物,这是一种乐趣。

“老十,你这话说得轻巧,等过些年尼楚格和弘暄大了,哀家倒要看看你操心不操心。”

太后坐在廊下的躺椅里,看着孙子忙前忙后。

自来她就跟除了胤祺以外的孙儿不怎么亲近,但近几年胤祺跟着胤禟胤俄做生意赚了不少,禾嘉跟妯娌们相处时又从不曾落下他塔喇氏。

他塔喇氏进宫请安时,就不止一次跟太后说起过,这么多妯娌的论出身老十家的最好,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她就还最乐意跟禾嘉在一起说话。

今天禾嘉过来侍疾,说话和性格又确实合她的心意,这会儿就也愿意陪着两个小的玩儿。

“皇祖母,有些话孙儿可先说好,除了您的宁寿宫,我就再不认了。”胤俄看着一整天下来还是面带愁容的太后,本来不打算说的话,在脑子里转了几圈还是忍不住要说。

“尼楚格和弘暄以后大了,有什么事孙儿肯定操心。就好像孙儿现在差事办差了,第一件事想着的也是去找皇阿玛。

皇阿玛罚归罚,可罚完了还得替孙儿收拾残局。这都是没法子的事,当阿玛额娘的操这份心说到哪儿去都是有道理的。”

“可要孙儿再去替尼楚格和弘暄的孩子操心……”胤俄沉吟了片刻才摇摇头,“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皇祖母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第126章 第 126 章 这话说是出了宁寿……

这话说是出了宁寿宫就不认, 但等到次日胤俄带着禾嘉前脚出宫,后脚他们在宁寿宫里说过的话,还是一字不漏地给回禀到康熙跟前。

老十那人, 说他精明吧他有时候莽起来是真的什么都不管不顾。说他粗疏吧,这话里的意思又叫人不得不多想。

倒是胆子是一以贯之的大, 以前敢在宫里把胤禩给打了, 现在又敢当着太后的面把这场戏给戳破了。

原本康熙还以为胤俄这几年掌管统领衙门, 心性和城府都给磨出来了,感情还是那个不耐烦就什么都敢豁得出去的性子,也挺好。

他这就是明着给自己递话, 太子是自己的儿子,自己这个当亲阿玛的只要活着一天就得管他一天,谁也挑不出理儿。

但其他人甭管是太后这个祖母还是他们这些兄弟,兄友弟恭是一回事,老这么把人来回的遛, 那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兔子急了还咬人,他们是儿子又没打算造反, 太子是风姿绰约雄才大略, 可当兄弟的又不是生来欠他的,怎么地?只要他有事,就非得所有人都来来回回这么折腾。

“梁九功, 你说老十是不是猜着什么了。”

“回万岁爷的话, 十爷这些日子除了统领衙门, 大多数时候都在府里待着。”

有关于太子的事,猜不猜怎么猜那都不要紧,只要十贝勒没上蹿下跳想探听毓庆宫里面的情况这就不算错。没有连猜都不让猜的道理,皇上也不能这么霸道。

“你这老奴才, 越老越滑不留手,连朕都听不着你一句实在话了。”

康熙扔了手边的折子,歪在榻上好半晌没做声。

今天轮到十二侍疾,这几年胤祹一直待在宗人府,早不是当年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佛子了。

他跟富察氏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却也不像当年那样放着后院的女人不碰。

府里这几年连着生了三子一女,活下来的只有庶福晋李佳氏所出的大格格,和富察氏生的三阿哥。

大阿哥是格格姚氏所出,生出来没活过十天就没了。二阿哥是富察氏生的,生下来就体弱,没满周岁也去了,死的时候太小,连名字康熙都没来得及赐下。

现在府里就大格格身体康健,壮得跟个小牛犊似的。三阿哥弘是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20-130(第8/14页)

月份刚办了周岁宴,刚满一岁宫里就赐了名字下来,就是想着让这孩子也沾沾康熙的福气,别再夭折了。

以往最精明总想着联络这个往来那个的富察氏,为着这几个孩子是再要强不起来了。连同胤祹也从书房搬回后院,夫妻两个天天守着儿子过。

弘是一个月总有大半个月是病着的,正院天天都是药汤子的味道,胤祹连后院都不敢去了。再生一个?生下来又病病歪歪的呢,他实在是遭不住了。

富察氏更是再没催过,别怪她自私心狠,眼下弘是还不知道养不养得住。

外边那些事再要紧,自己家里过得一团乱麻,说出去都叫人笑话。自己生的两个都是病弱的,倒是李佳氏有福气,得了个身体好的格格。

这么一来,富察氏就害怕府里孩子多病弱的根子并不是在胤祹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要是再劝胤祹去后院,到时候多添几个身子骨好的庶子,自己的弘是就更艰难了。

夫妻两个一个无心一个有意,倒也暂时和平共处,一个守在府里连出门的时候都少,一个守着宗人府干自己的差事,甭管外边多热闹,总之他不掺和。

每天管着的都是宗室里的婚丧嫁娶迎来送往,再不然便是这家生了个孩子要上玉牒,那家死了当家老爷太太要分家。

听着极琐碎,都是不能出错不敢出错的大事。毕竟除了少数有差事有实权的宗亲,大多数人一辈子可不就是围着那一个小家转,一份家业一处宅院,那都得掰扯得清清楚楚才行。

时间长了,胤祹才明白佛经里说的那些道理对这天下大部分过日子的人来说,是真没用。而自己只要没法狠心往真把自己舍去佛门,就不该沉溺得太过。

别人劝再多不如自己想通,想通了整个人看上去反而比以前当佛子的时候更平和了些。

他在宗人府,每天见的都是家长里短。陪在太后身边再不像以前那样张口闭口全是佛经,说的全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富察氏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但她耐得住性子,就坐在太后身边听着,还是不是搭个话递个音,跟捧哏似的。太后听得津津有味,不光听还要问,正经把外边那些事当个故事听。

康熙在宁寿宫内殿门外站了好一会儿就转身走了,走之前还专门叮嘱了守在门外的奴才,不要让太后知道他方才来过。

从乾清宫出来,绕到宁寿宫再最后才在毓庆宫停下。

毓庆宫里还是很安静,太监宫女走路没声儿,除了跪下磕头请安连呼吸都是清浅的。

往里走,远处廊下站着弘晳和弘晋,两人连近前来都不敢,就远远的在廊下跪着磕头。当年胤礽出事的时候弘晳十岁,弘晋八岁,都是不算大。

都是半大的孩子就被圈在毓庆宫里不让出去了,这么几年下来原本养出来的那点子太子长子次子的傲气也全没了。

本来也是,被圈在毓庆宫这么大点儿的地方,连笑都不敢,说话也要压着嗓子,甚至连哭都不敢叫人看见,比有些想叫就叫的狗还没自由,又有什么好再傲气的。

康熙顿住脚步,默默看了孙儿良久。当初弘皙出生的时候,康熙还预想过日后等到胤礽登基继位,这个孩子也该长成了,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多好。

可惜啊,念想里的东西都成了泡影,这辈子是不成了。如今能想法子把弘晳和弘晋两个孩子摘出去就不错了,自己的老二,是注定要走在自己前头了。

胤礽住的内殿倒是比别的地方要热闹些,听说胤礽隔三差五还要叫戏班子唱戏,只可惜戏班子也是关在毓庆宫里出不去的,唱来唱去都是那几出,新戏他们不会也学不来。

“儿子给皇阿玛请安。”

“起来吧。”

胤礽今年三十五,直郡王在府里关了几年头发斑白,胤礽比他还小两岁,头发却几乎全白了。

穿着半旧常服的太子看不出一丝当年的意气风发,整个人眉宇间全是郁气,整个人瘦得不像话,眸色淡淡看不出有什么愤懑也看不出有什么盼头。

人是活着,但也仅仅是活着罢了。

上个月,太医院把太子的脉案递到康熙案头,是郁结于心油尽灯枯的脉象,寿数快要到头了。

要说有什么大病也没有,就是人一天比一天瘦,精神一天比一天短,说白了就是活着的那股子劲儿,胤礽散了。

“想好了,还是不出去。”

“皇阿玛,儿子这辈子自懂事起,学的就是怎么当一个太子,当一个储君。”

“您说现在就算能放我出去,我也做不成别样的人。可要我再去争去拼一把,我倒是无所谓的,可毓庆宫里这么多人,他们可怜。”

胤礽看向陪自己跪着的石氏,“儿子这辈子就这样了,既然当了大半辈子的太子,那就当到底吧。好歹有始有终。只盼着日后儿臣的妻子和孩子,能活得自在些,儿子便永世不忘皇阿玛的恩德。”

康熙看着跪着的儿子沉默不语,有些话到了这个份上说与不说都不那么重要了。

“你老子还没死,跟朕面前说的什么一辈子。既是想要两个孩子活得自在,总得自己看看吧。看看他们在外面活得好不好,你才安心。”

这话胤礽听没听进去不好说,但等到胤禵侍疾过后又该轮到直郡王时,宫里一道不起眼的口谕,让直郡王把弘昱带进宫一起侍疾。

一听说府里孙辈儿也要跟着进宫侍疾,第一个急了的就是尼楚格。她除了过年进宫之外,也就是一年几次跟着禾嘉去永寿宫看看成妃娘娘,宫里其他地方她几乎没去过。

现在要跟着阿玛额娘去宁寿宫侍疾,尼楚格急得只用了一夜嘴角就长了个泡,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弘暄去了七贝勒府,要跟她七伯娘学规矩。

越长大尼楚格的模样就越发的好,五官明艳大气跟禾嘉是如出一辙,只一双杏眼眼波流转间像极了胤俄,胤俄的眼睛也不像爱新觉罗家,而是更像温僖贵妃。

杏眼大而圆,尼楚格长这么一双眼,就把过于浓烈的五官给中和下来,微微网上翘起的眼尾笑起来的时候明媚又娇憨,特别像禾嘉上辈子养过的布偶猫儿。

这么一个漂亮姑娘娇娇地凑在自己身边起腻,说起要临时抱佛脚学规矩的时候带着一点点心虚,可不把纳喇氏哄到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胤祐更是直接一挥手,就把俩孩子都给留下来了。弘暄送去跟弘昕住,尼楚格就在正院陪纳喇氏学一学宫里的规矩,胤祐自己搬去书房凑合几天,不妨事。

弘昕比尼楚格小两岁,七八岁的小阿哥还没开始抽条,看着比尼楚格矮不少。是个极温润周全的性子,跟他阿玛那乖张左性的浑人儿不是一个路数。

看着被奶嬷嬷带过来的弘暄,除了身边弘暄身边的哈哈珠子和两个大丫鬟,几个婆子谁也没让留下。

“怎么才来,还以为十叔进宫侍疾那天你就得来。”弘暄是个特别坐得住的性子,弘昕跟府里的庶弟关系谈不上不好却也谈不上很好。

近几年纳喇氏学会了不大方,府里的侍妾们自然对福晋也多少有不满。只不过因着当年在后院专宠的那拉氏也被收拾了,众人才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20-130(第9/14页)

尔达氏前年被请封成了侧福晋,那拉氏的一子二女一直被养在巴尔达氏跟前,早已经改了玉牒。

巴尔达氏没有自己的孩子,这就是胤祐的态度,以好好养着这几个孩子换侧福晋的位置。再想多要其他的,那么后院可不止她一个人可以请封,胤祐不介意再挑个更老实听话的出来。

有了这样的敲打,府里几个庶子庶女从不往正院这边凑。跟弘昕之间没有矛盾也不敢有矛盾,自然更加没什么话说。

“我阿玛前几天还说,说不定用不着折腾我们。”对于弘昕的书房弘暄熟得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就歪进椅子里一边看书一边跟他哥扯闲篇。

“没事,我比你先去。有什么不对的到时候我给你报信,肯定出不了大事。”

“嗯,我姐也是这么说的。她说了,这次正常大龙凤主要是为了大伯和太子家的几个哥哥,跟咱们不相干。”

第127章 第 127 章 确实与下面这些小……

确实与下面这些小豆丁不相干, 弘晳和弘晋跟着太子妃去宁寿宫侍疾之后两日,宫里就颁下圣旨,册封太子长子弘晳为贝勒, 弘晋为贝子。

没有额外的封号,就按着太子儿子的序齿排, 一个大贝勒一个三贝子。有了爵位之后两人就不在毓庆宫里住了, 一个贝勒府一个贝子府, 都是从内务府里现挑出来的。

原先一个本就是贝勒府一个是辅国公府,两个府邸一个是传无可传没了爵位把宅子收回来了,一个是犯了事全家都回了盛京, 京城的府邸自然也不归他们所有。

内务府当年被凌普掌管多年,太子党再是连根拔起也总还有些老人儿留下。

要他们再拥护太子登基,这不现实。但要他们替弘晳和弘晋把宫外的府邸收拾好,这不过就是搭把手的事情。

除了个别连太子的边都不愿沾的人,内务府上下对这件差事, 都不约而同的对这件事上了心。

谁都知道皇上这一出的意思绝不是要扶太子起复,要是真把太子一家子黑不提白不提的关在毓庆宫里, 万岁爷这心里说不定还在犹豫。

现在把两个小阿哥单独给放出来, 就说明太子这一脉,就只能朝以后看不能再翻腾往事了,太子爷这辈子也再出不来了。

再想到之前万岁爷让各府贝勒福晋入宫侍疾, 现在看来这病的恐怕不是太后而是太子。

皇上这是在跟他其他的儿子们示弱, 太子病重直郡王也苍老得叫人不敢认, 嫡子和长子都落得这步田地了,得想法子把他们的子嗣安顿好。

这话不明说,是想要看看其他儿子打算怎么对待从毓庆宫里出来的两个孩子,尤其是四爷, 这次要是太子都出不来,四爷继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老爷子这是在给几个大孙子谋划后路,更是拿他们在试探四爷的心性,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容得下他两个兄长的儿子。

都是近几年才收回来的宅子,旧不到哪里去。前后不过大半个月的时间两个府邸就收拾出来。

趁着还没进下雪,钦天监那边挑了个吉日,九月二十八,兄弟两个麻溜的带着家眷奴仆,从毓庆宫里搬了出来。

弘晳今年十五,弘晋今年十三,两人都还没有成亲,房里有两个侍妾通房都是太子妃从宫女之间挑选出来的。

毓庆宫被圈禁,当年毓庆宫里伺候的人除了主子跟前贴身伺候的几人,上下全都换了个遍。

送去毓庆宫的宫女太监,规矩模样都是上乘,都是小选之后康熙亲自挑选出来的。这些人的资质心性要是不被挑出来,分到别的宫里伺候主位娘娘都绰绰有余。

要从那些宫女中挑几个模样好家世不错的出来很容易,但太子妃偏偏把那些最出色的都略了过去。

在她看来,长得太好难免心气儿高,入了宫说不定都是奔着谋个好前程来的。毕竟现在的后宫论受宠都是年轻汉妃的天下,有汉军旗的也有汉人民女。

这些小选入宫的八旗包衣,家里说是包衣其实家底子厚得很。家里为官做宰的有,经商赚得盆满钵满的也有,就更不用提那些本来家里就是内务府的人家,说是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半点不夸张。

这样人家的女儿,太子还是太子的时候,挑两个进来给弘皙做侍妾无妨,现在却是万万不可了。

眼下,弘皙和弘晋最需要学会的就是如何低头,如何长久的低头,如何在身边的人起了坏心思挑拨的时候,还能守住本心不动妄念,这才是最要紧的。

老四羽翼已丰,老八心思深沉,老九手中掌权,老十管着整个京城内外,谁动一动脚,京城这个地面上都要震三震。

就连老七老五看着低调不起眼,但其实手里握着的那一摊子,只要他们不愿意,即便是皇上也再无可能像当年那样由着性子把人折腾来折腾去。

有这么些叔叔在宫外,弘皙和弘晋能不能活,能不能活得好,且得看一步走一步。

是以,太子妃给弘皙和弘晋挑的都是模样中等身材中等却又眉清目明的人,这样的人脑子清楚不会坏事,又因为模样身材不出色,更能沉得下心安生过日子。

“弘皙、弘晋,本宫虽没生你们一场,但这些年在教养一事上,本宫对得起你们的阿玛也对得起自己。”

“嫡额娘这话是折煞儿子,儿子自幼就是嫡额娘养大的。如今、如今没法子把嫡额娘接出宫奉养已是儿子的不孝顺,哪里、哪里还敢……”

两人本以为这辈子就得这么着在毓庆宫里被圈到死了,却不想还能有出去的这一天。两人昨天晚上兴奋得一夜没睡着,早上见着石氏虽不舍,但眉宇间的兴奋也是藏不住。

“既孝顺就牢牢记着,出去了千万别再回来。在外面不准做蠢事不要生妄念,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生来就该是谁的,成王败寇的道理要认,要心甘情愿的认!”

石氏眸子里冒着精光,她比谁都清楚有些事是再不可能了。现在能做的只有把血脉留住,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

顶多三代人,到时候就不会再有人记得康熙一朝因太子党争闹出过什么祸事,哪怕家中子孙只是一个闲散宗室,只要保留了家业,就总有起复的一天。

到时候太子胤礽一脉的血统,就不一定是避之不及的短处了。不用说什么重登帝位的胡话,只再得一爵位再保两代人平安,再往后的事,石氏忍不住轻笑一声,那就不是自己这个妇人该操心的了。

“听嫡额娘的话,好好活着。活得好活得长久些,这辈子就不算白过了。”

胤礽和自己的命都不好,过不了也没福分去宫外过那平平淡淡的日子。就只能盼着这两个孩子能脚踏实地活上一辈子,就算是补上这桩遗憾了。

石氏的话真的算得上掏心掏肺,弘皙和弘晋也忍不住抱着她的腿哭了一场。

随后起身又去了太子那边,弘皙比弘晋大几岁,有些事不用人说他也知道怎么回事。就好比自己的阿玛被御医断定没几年好活这事,没人告诉他他也知道了。

他跪在辫子都白了的胤礽脚边,“阿玛,今儿是阿玛替儿子求来的好日子,有些扫兴的话儿子不说,只有一句便是不孝也得说给阿玛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求篱 月明照江水[重生] 啾一口迪亚菠萝QAQ 成为暴徒情绪稳定剂后 爆红娱乐圈从龙套开始 八零矿区大美人 我养的弟弟全都黑化了 全皇室都跟我穿越了[古穿今] [综英美]太刀侠也是侠 鼠鼠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