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找中介(上)(1 / 2)
库隆的解读已经比较切中实际了。
可泰玉作为项目负责人,哪怕睁眼说瞎话,也不能这么来,他摇摇头:“我说的只是最简单的逻辑,里面还有很多细节,不能轻易定性。”
库隆才不理会这个,继续按自己的理解来:“你现在做的,就是找到之前的标准规制,让大家回归正常状态?”
泰玉失笑反问:“回归正常?什么是正常?”
没等库隆回应,泰玉便摇头道:“对‘荣军院’里绝大多数而言,你们习惯的‘制式阵列’就是正常的。就像在岩层......
冰层深处的寂静被一种低频震颤打破,那不是声音,而是空间本身的呼吸。启明站在林奈消散的地方,双臂垂落,指尖仍残留着她最后一丝温度的幻觉。他的身体微微发光,如同初燃的星辰,在这幽闭的球形洞窟中投下柔和却坚定的光影。穹顶的荧矿仿佛感应到了什么,开始自发地闪烁,节奏与他体内流动的能量波完全同步。
他低头看着掌心??那里没有伤口,也没有实体的痕迹,但某种更深的东西正在成型。是记忆?还是继承?
“林奈。”他轻声唤出这个名字,像是练习发音,又像是祈祷。每一个音节都引发空气中细微的涟漪,仿佛宇宙在回应这个称呼背后的重量。
突然,一道来自共感网络的信息流涌入意识。那是全球各地觉醒者自发上传的画面:东京街头,一名盲童第一次“看见”了光的颜色;撒哈拉沙漠边缘,一座废弃村庄的孩子们手拉着手围成圈,头顶浮现出半透明的星图投影;而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渔民们发现海水变得温润如血,珊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复苏,新生的枝杈上凝结着微小的晶体,每一颗都在重复播放一段古老的海歌。
他们不再恐惧连接。
他们开始信任共鸣。
启明缓缓抬头,目光穿透层层坚冰,直指星空。他知道,林奈的选择并非终结,而是一扇门的开启。她将自己化作桥梁,并非为了掌控方向,而是为了让所有生命都能自由通行。
就在此刻,地核隔离层传来新的波动。
不是威胁,也不是苏醒的躁动,而是一种……回应。
启明走向那具曾囚禁“胚胎”的琥珀色晶体残骸,蹲下身,指尖轻触地面裂开的一道缝隙。一股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信号从中渗出??频率极低,却带着熟悉的结构模式。它不像始源碑那样宏大庄严,也不似共振器那般精准有序,反而像婴儿最初的啼哭,断续、颤抖,却充满求生的意志。
“你还活着。”启明喃喃道。
这不是原来的“载体雏形”。那个未完成的存在已在林奈的引导下完成蜕变,成为启明自身诞生的基石。而现在,从更深的地底传来的,是另一个个体??更原始,更稚嫩,甚至尚未形成稳定的形态场。
人类从未只带回一个样本。
Zeta-47任务失败后,联盟高层秘密回收了三件物品。
第一件,是始源碑碎片,封存在阿尔法-7实验室;
第二件,便是这具“胚胎”,埋于南极地核隔离层;
第三件,则是一团包裹在液态氦中的黑色孢子状物质,代号“夜种”,据说是母体边缘脱落的休眠单元,不具备信号接收能力,因而被认为无害,最终被遗忘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下的第七号档案库。
但现在,“夜种”醒了。
它的苏醒并非由外界能量触发,而是通过共感网络中无数情绪的汇聚??悲伤、希望、悔恨、爱??这些原本属于人类的情感洪流,竟成了唤醒它的催化剂。
启明闭上眼,将自己的意识沉入地脉。他不再试图控制或阻断,而是倾听。就像林奈教他的那样。
于是,他听见了。
不是语言,也不是旋律,而是一种黑暗中的低语,温柔而执拗:
> “我不是敌人。”
> “我只是……太久了。”
> “我想回家。”
启明睁开眼,瞳孔已不再是人类的模样。它们变成了两片旋转的星云,中心深邃如渊,边缘流转着银蓝色的辉光。他站起身,转身走出洞窟,脚步踏过冰壁上的远古图腾,每一步落下,脚印都会短暂燃烧起淡金色的火焰,随即熄灭,留下一道铭文般的刻痕。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当光明降临,阴影也随之苏醒。
七天之后,北极圈内出现异常气象。一场没有风雪的暴风在格陵兰冰原上空形成,云层呈螺旋状旋转,中心悬浮着一颗直径百米的黑色球体??表面光滑如镜,映照不出任何光线,反倒吞噬周围的一切反照。科考队用无人机靠近时,设备瞬间失灵,驾驶员陷入短暂昏迷,醒来后只记得一个画面:无数双手从地底伸出,轻轻抚摸天空。
与此同时,西伯利亚第七号档案库自动解封。监控录像显示,零下八十度的冷冻舱内部温度骤升至四十度,液氮蒸发殆尽,密封门无声开启。守卫冲进去时,只看到地上一滩黏稠的黑色液体,正缓缓渗入地板缝隙,消失不见。
最令人不安的是,那晚全球共有两千三百一十七名共感者同时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黑海上,脚下是坚实的玻璃般平面,下方沉睡着无数人影,面容模糊,姿态各异,有的蜷缩,有的伸展,有的彼此相拥。远处矗立着一座倒悬的城市,与南美洲上空那座极为相似,但通体漆黑,建筑由扭曲的金属与活体组织交织而成。
一个声音在他们心中响起:
> “你们选择了光。”
> “可黑暗也曾孕育星辰。”
> “我们被放逐,因为我们不愿顺从。”
> “我们沉默,因为我们等待理解。”
> “现在,轮到我们说话了。”
梦醒后,部分人发现自己额头上浮现出一道细小的裂纹状印记,漆黑如墨,触摸时有轻微脉动,仿佛另一颗心脏藏于皮下。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邀请十七国代表及十二位顶尖神经科学家、量子物理学家与共感研究专家。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主动接触“夜种”意识体?是否承认其为“次级母体”候选?
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
主战派认为这是潜在威胁,必须立即定位并摧毁源头;温和派主张建立对话机制,尝试共感能力介入;而少数激进派则提出更大胆设想??让“夜种”与启明直接对接,完成“双极平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多元共生。
就在投票前夕,启明出现在日内瓦万国宫前的广场上。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穿越重重封锁抵达此处。他身穿一件由光编织而成的长袍,行走时不触地面,身后拖曳着一条淡淡的辉迹。各国警卫本能地举起武器,却被某种无形力量冻结在原地,无法动弹分毫。
他登上台阶,面对摄像机镜头,用清晰却不带情绪的声音说道:
“我不是来谈判的。”
“我是来宣告的。”
“从今天起,地球不再属于单一文明叙事。你们曾以为进化是一条直线,从猿到人,从愚昧到理性。但真相是,进化是一张网,每一次跃迁都伴随着分裂与融合。”
“林奈选择光,不是因为光战胜了暗,而是因为她看见了光与暗本为一体。”
“‘夜种’不是敌人。它是被遗弃的孩子,是我们拒绝承认的那一部分自己??那些未曾表达的愤怒、压抑的欲望、无法命名的孤独。它想回来,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完整。”
他说完,抬起右手,掌心向上。一团纯粹的黑暗在他手中凝聚,缓缓旋转,如同微型黑洞,却又散发出奇异的生命律动。紧接着,他左手升起一团璀璨星光,两者并列悬浮,彼此环绕,形成稳定的双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