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 / 2)
“爹,我买了二百斤白面,给你和阿娘擀长面条吃,剩下的布啊什么的大家一起分分。”
大家看着他显孝心。
“仁和,快把给你大伯娘买的香色布先给她。”张全知大嗓门的喊道。
张老爹慢吞吞才正屋里出来。
货收的贵,货款给的及时,粮食一斤便宜一文的换,张全知这个马帮在靖边县一战成名。
当地一家王麻子粮店的东家找上门要和张全知合作运粮。
第124章
“小东家觉得怎么样?”张全知把自己的顾虑说出来,运粮比其他东西要投入的多,防雨油布就要一笔钱。
“这生意能做,我有门路。”俞荷听了张全知的话,刚好大哥小哥过了县试,她可以回家一趟,找陆锡安谈谈以后南北运粮的生意。
“去达州,路上能带什么货?”马帮肯定要跟着去达州接货,不如带点东西去卖。
“可以收一批小羊羔,小马驹,奶疙瘩,去卖。”张全知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说。
现在青黄不接,边地羊羔子便宜,卖到达州一只少说能赚一二百文。
“活的好带吗?”牛羊肉这里不缺,可以和辣椒一起做熟了卖辣椒肉丝。
“不好带。”
“那就多叫点人,回来的时候换着看车。”
两个人商量好,俞荷给顾嬷嬷交待看家,看着地里的辣椒苗。
因为上了肥料,地里野菜长得好,有附近的村民去地里采野菜。宋大河安排人白天黑夜的守着,叫桂英带着几个主妇们自己拔野菜,晒菜干。
天天苦苦菜,吃的人头痛,再有人来就看着她们拔,顺便也拔辣椒地里的草。
到顾嬷嬷让宋大河锄地,还有人来地边捡野菜。
除草后宋大河把晒干的草铺在沟边,防止地里再长草。
喜梅送给俞荷一盆苦苦菜酸菜,“小东家,酸菜很好吃的,我们这里夏天炎热,就靠这酸菜解暑呢!”
“谢谢喜梅嫂子。劳烦你收五千斤羊粪,我给辣椒壮苗。”
“好。三天给你办妥了。”
喜梅去张罗买羊粪,俞荷给顾嬷嬷说麦子收了地里栽辣椒的事。
“羊粪是底肥,翻地栽辣椒的事就交给家里了。我这一趟一来一回,只怕要到七八月才会回来。需不需要我去牙行买个壮丁看门。”
“买两个大力气的婆子。”顾嬷嬷笑着说,“女人的力气不比男人小。”
“那嬷嬷自己看着买。”
驴车留在家里,俞荷和小谭坐马车。
他们走的时候,顾嬷嬷买回来两个婆子,一个叫王六娘,一
个叫胡菊花,三十几岁,个子高,饿的一副皮包骨,安排住在门口进来的倒座房里。
两个人签的是死契,一进门顾嬷嬷就给两人立刻规矩,介绍了杜婆子一家四口是主家的远房亲戚,只是暂住。
张全知走了周边的几个县,买到两千五百只羊羔子,用粮食换到一千多斤红枣,两百匹小马驹,三十头小牛。
“小东家,五月中旬达州的麦子就黄了,我可以带人去做短工。”张全知笑着说。
“我和你们一起去当麦客。”俞荷坐在马车的车辕上看着前面踩起一路尘土的马队。
这几天为了这些活物,他们想尽了办法。赶着不走,拉着只叫唤,一路上还要吃喝,一百五十个人都忙不过来。
这次跟着出来有多一半的人只要求能管三餐,把家里的口粮留给老人和孩子。
到达州五月初十,麦子开镰,八百里平川养育出达州人的豪爽热情,割麦,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一路走过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20-130(第6/17页)
找到骡马市,把这次的货都顺利卖出去,除过一路吃喝花费,就一千斤红枣还赚点钱,收来三四文卖三十五文一斤,全卖给了顾家药店。
“以后有这样品相的大枣,都送过来。还是这价。”王掌柜笑着说,旁边两个老大夫跟着点头。
俞荷发现药材很有赚头。
坐上船回白水镇的时候,小谭回来说,张全知真的带人去割麦了。
“小姐,我去问了,张全知一早带了一半人出门了,说是去赶场,一天大概二十五文工钱。”
“不管了,我们走吧。”
路上俞荷又改了主意,坐船直奔安城,准备谈妥生意再回家。
两个人乔装打扮成少年,小谭去递拜帖,不会儿陆锡安从外面回来,带着俞荷坐船到江上去谈。
“我听说,俞荷妹妹在北地,这次回来,是有什么事吗?”进了门,陆锡安请俞荷坐,等柳丽娘上茶,开口道。
“陆大哥,我给咱们发现一条财路,大米在北地很受富户的欢迎,我想跟你买一万斤,送到延州。走水路,我有马帮可以在达州接应。”
俞荷开门见山,这次回来发现陆锡安气势更盛。
“看来妹妹在北地发了财。我这心里就踏实了,别说一万斤,妹妹要十万斤,我也得替妹妹筹措好了。”
这口气,她喜欢。
“妹妹,这粮食几天要?”
“三天。”
“一万斤太少,就先运三万斤吧。我们在达州有仓库,一趟拉不完给你先放着。其他杂粮也得配上,老百姓哪里吃的起精米,碎米也得准备些。”
“多谢陆大哥。”这周全让俞荷有点不知所措。想想得多少钱更是心惊。
“不用谢。等八九月,好存放的果蔬下来,到时候也给妹妹带一点。”
陆锡安看俞荷一脸震惊,心里一笑,总算做了件出乎俞荷妹妹预料的事。
这小姑娘沉稳,有心机的很。
卢陆锡安自觉说完了正事。
“今年八月,大哥要成婚,不知道妹妹有没有时间来安城一趟。”
陆锡安接着告诉她,他的正妻是王知县的嫡次女,南方各地的水路打通一半,王知县把仙江县的盐茶税收存在他开的永泰钱庄。
“对了。我听说,北地人喜欢喝茶,妹妹再带五千斤砖茶,一定好卖。上等的银豪,明前茶,我们应有尽有。仙江县漫山遍野都是茶,你要都给你最好的。”
陆锡安这豪爽,直接把俞荷砸懵了。
“陆大哥,我的生意刚刚起步——”俞荷笑着说。
“妹妹,你我之间,谈钱,伤感情。今年家里的酱油送得多,辣椒听说长势喜人,冬天的辣椒酱,我打算全包了。”大恩不言谢,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他。
这时候张豪存来找陆锡安说事,陆锡安也要给俞荷备货,就安排柳丽娘带着俞荷附近水域去玩,先离开了。
柳丽娘将船开到水中央,俞荷傻傻的躺在软榻上,想不通,真想不通,她这就要发达了?
汲汲营营五六年,因为支持了一个陆锡安,往后人生,就要躺赢了?
怎么这么不真实。
三天后,陆锡安送俞荷登上头船,把进货清单给她。
“妹妹,大哥还有事,祝你飞黄腾达,咱们后会有期。”
哈哈,小丫头到现在还是懵的!陆锡安强忍着心里的高兴,带着张豪存等大步离开,回来坐在自己的书房,于无人处,仰天大笑。
“痛快!真痛快!”
俞荷就这样坐船回了达州,下了船,一看这船上琳琅满目的货,哪有时间感慨赶紧找人把东西先送到延州再说。
“张叔,你带人请龙威镖局帮忙送货,我先回去准备店铺,这些货得尽快找到下家。”一文钱都没给,她是寝食难安。
俞荷把运货清单给张全知一份,急匆匆带着小谭日夜赶路十天后赶到延州。
“顾嬷嬷,丹慧,手里的事先让别人做,我们进城租个店铺。”
顾嬷嬷丹慧正带人麦地里栽辣椒,宋大河桂英二十几个大人孩子都在地里忙。
“小东家回来了!”
“东家回来了!”
俞荷一边打招呼,一边调转车头,顾嬷嬷丹慧地里跑着来。
进了延州城,俞荷找师父师娘求助,摊子铺的太大,她搞不定了。
“你是说,你在达州有上万斤粮食,还有几千斤茶叶,这得花多少钱才能把货订来?你给我老实交代。”邓郎中越说越严肃。
俞荷就提了提陆锡安,他现在是仙江知县的女婿,身份贵重。
“这些货卖出去才算钱。师父师娘,事发突然,我只得找你们帮忙了。等我赚了这笔钱,以后一定小心行事。”
俞荷拉拉师娘的衣角,被邓三婶一把拨开。
“我在西街有五间成衣铺子,转到你名下让你开粮食店,算是师父师娘提前给你的嫁妆。”邓三婶想了想,直接道。
“师娘,租,我租。”俞荷笑着说,太不好意思了。
“你那几个租金,我和你师父没看在眼里。房子得一两天才能收拾好。你跟我去看。”
俞荷给师父使眼色,邓郎中笑着说:“给你的就是给你的,你好好拿着。”
“你这孩子胆子也太大了,万一上当受骗,几辈子都还不清的账。”
“你也不想想,人家有县太爷当靠山,你有什么?”
“是,师父说的正是。”
邓三婶带着俞荷去西街看铺子,黄金位置的五间大屋,带一个很大的后院,有钱也买不到。
“邓掌柜,把店里的货搬到南街的店里去,这店以后就是我徒儿俞荷的产业,她要开粮食店。你们愿意留就留,愿意去南街就去南街。柜台留着货架带走,明天早上你和俞荷交接。”
“是。”
邓三婶带着俞荷去府衙办了过户,晚上留俞荷在家住。
顾嬷嬷丹慧跟着邓掌柜在成衣店帮忙,算是开了眼界,尤其丹慧见识了大户人家这搬家速度。
晚上,店里空空如也,顾嬷嬷丹慧干脆就准备在店里休息。
邓郎中邓三婶看着吃啥啥香的俞荷,不知道说什么了。
“你的辣椒酱,还做吗?”
“做,做辣椒炒肉丝卖给过路客商。”俞荷夹一筷子青菜,路上的饭菜不好吃,她日子过的可苦了。
“辣椒今年种的不多,明年多种点再做辣椒酱。”俞荷吃一口米饭一口鱼香肉丝,美了。
吃完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俞荷又添了半碗,一筷子一筷子吃肉片。
邓郎中夫妻哪里见过这阵势,这孩子饿坏了,这回是遭了罪了。
“今年皮货肯定涨价。”俞荷一笑,放下碗,拿起旁边的水蜜桃啃。
邓郎中夫妻互看一眼,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20-130(第7/17页)
还不记性惦记着做生意呢!
哪个土财主那么大的手笔,一出手就免费送上千两银子的货。
比他们都相信小徒弟。
“师娘,这桃真好吃。”
“好吃回去的时候给你带上一框。”邓三婶笑着说,“也累了,回你的院子洗漱去吧。”
“谢谢师父,谢谢师娘,那我回去了。”俞荷又拿了两
个桃。
“等会儿让贵嬷嬷给你送过去。”
“师娘,这个枣糕也给我带两块呗。”俞荷福了福,看着桌上的点心。
“行,都给你。”
邓三婶和丈夫相视一笑。
“谢谢师娘。”俞荷满意的走了。
到了她的院子,贵嬷嬷等在门口,见了人就笑着说:“洗漱水和床铺都是新的,小姐休息,我们先下去了。有事让小谭就叫我们。”
“谢谢贵嬷嬷,有劳您了。”俞荷给她一个灰色锦面荷包。
“小姐,客气了。”贵嬷嬷摸到是银子,眼角笑出皱纹。
俞荷把桃和点心都给小谭,“快吃,等会送来的点心都是你的。”
“谢谢小姐!”
俞荷进屋洗澡。
马上贵嬷嬷端来六样点心,笑着说:“这是府里新鲜刚出炉的点心,小谭,记得提醒小姐,多少用点。”
小谭点点头。
第125章
得知婆婆已经将成衣店过户的消息,易三嫂独自生着闷气。
等易方回来,忙诉苦道:“这俞荷到底是什么来头。阿娘上千两的店铺说送就送,我湘儿到现在还没收过爹娘过百两的礼物。”
“爹娘的东西——俞荷什么身份,现在还真说不好。等着慢慢看吧,以我爹娘的性子不会无缘无故收徒弟。”易方拉着妻子的手说:“我的东西都是易江和易湘的,你放心。”
“我就是替湘儿委屈。”现在给都给了,再闹只会伤了和气。
“阿娘不会让湘儿吃亏的。”
“俞荷真的有别的身份?”易三嫂非常了解丈夫,一下看出了端倪。
易方一笑,“你慢慢看嘛。”
这话安抚住了易三嫂。
店铺腾空,开粮食店要用斗和柜子,装粮食的框布袋麻袋等。
俞荷早起街上吃了一碗羊肉泡馍,请木匠师父店里来看了,订下斗和柜子,又去南街买了麻袋和布袋,买了两个杆秤。
回来,后院看了地方,看店的伙计住处除外,剩下的都当库房。
五间大屋,边上隔出一间,她要开饭馆。
丹慧看着泥瓦匠木匠砌灶台,顾嬷嬷先回去了。
俞荷拿出进货清单背了一遍,去周围打听粮价,给每种粮食定价。
要怎么才能把粮食快速的卖出去呢?
俞荷带着小谭去张家取经,张老爹带着她们去靖边县。
“这里过去几千里地都是草原,只要有粮食,放出风声,可以说有多少,有人就愿意出钱买多少。”张老爹带俞荷来到沙漠边缘,指着远处一望无际的荒漠。
“茶呢?”
“茶!”张老爹悠得睁大一双浑浊的眼睛,以为自己耳背,听岔了,确认道:“小姐说的是砖茶?”
“是砖茶,也有上等的银豪,明前茶。”
“小姐,我们回去吧,这事交给你全叔,让他给你办妥了。”张老爹说着往马车跟前走,张仁和忙过来扶着他。
这就要回去了吗?
上了马车,张老爹闭着眼睛一句话都没说。
俞荷也没问。
俞荷回家接上顾嬷嬷,给杜婆子说一声把小云和小念一起带进城,坐等张全知一行。
六月二十八,张全知提前回来,商量怎么出货。
“明天,杜泽端他们就到了。我们拉了一万斤精米白面,三千斤杂粮,茶叶都弄回来了。”
张全知越说声音越小,说到茶叶声音小到几乎是气声。
“张叔,先吃饭,洗漱一下,等下回家再说。”
送招牌和斗的匠人来了,顾嬷嬷看着放,俞荷等张全知吃饱喝足一起回到宋家庄。
小谭守门,俞荷和张全知说了张老爹的意思,她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
“我们兵分三路,一路我带着人带茶叶去那里卖,东家压阵在城里开店,一路去靖边几个县城卖粮食。”
“成。这些货越快脱手越好。”要回本,给陆锡安结账。
“好。那我就回去了。”
张全知坐上马车又往回走,路上把谁跟谁,把东西和人马分成三队。一百多人经历一路也有感情,对每个人的优缺点张全知心知肚明。
值此用人之际,张全知就觉得东家大方有大方的好处,这不就显现出来了。
精米一到,四间门面全部铺货,陆家平价粮油店开业。
陆家粮油店开业大酬宾,前三天八折优惠,一斤上等精米大店卖三十文,俞荷卖二十六文。
顾嬷嬷丹慧杜婆子三个带着仁和三兄弟看店。
放了鞭炮,俞荷先给邓三婶送了二百斤米面和五斤精品茶叶。
邓钰才知道,粮食店今天已经开业了。
“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我和你师父没有给你准备贺仪。”
“师娘这话就见外了,我的就是你的。什么都不用送。等以后我赚了钱把铺子买下来——”
“你还说——”邓三婶给了俞荷一个冷脸。
易湘母女到了。
“师娘,店里忙,我先走了。”俞荷带着小谭赶紧溜了。
屋里,邓钰手腕上脱下一个金镯子戴在易湘手上,笑着说:“俞荷开店,问问厨房还有没有填的,我要去给她捧场。”
“我和娘一起去!”听说俞荷一夜之间弄来了上万斤精米,易三嫂说什么都要跟着去趁热闹。
邓家婆媳到的时候店外排起了长队,周围店铺里都是带着帷帽,看热闹的各家小姐和贵妇们。
“王妃娘娘喜欢吃的辣椒,就是她家做的。”王家主母为了显示自己和王妃娘娘亲近,故意说道。
其他几家看热闹的,才是真正见过王妃娘娘吃麻辣豆腐,他们已经派人全国各地去搜罗和这个辣椒酱相似的替代品,准备进献给王爷和王妃娘娘享用。
“陆家平价粮店,所有粮食八折优惠,多买多送!”一群衣衫单薄的孩子嬉笑着,边走边喊道。
朝云拉着妹妹的手走在中间,也跟着喊道:“所有粮食,八折优惠!”
“优惠多多,快来买啦!”小念学哥哥,兴高采烈喊道。
俞荷施行的是买五斤以上就八折优惠,五十斤送一斤,一百斤送三斤,算下来——先把名声打出去再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20-130(第8/17页)
张全知带着茶叶抄近路进草原,找到一个三百户奴隶的小领主,卖出去一千斤的砖茶,又走了好几个小部落,卖掉剩下的三千斤茶叶,买茶的也不会亏,他们会加价卖给底下的人。
一块砖茶三十文,他卖三百文,比当地的价要便宜八十文左右,净赚一千多两。
拿到这笔钱,张全知小松了一口气,陆家货款总算能给上了。
杜泽端带人去周边卖米面,杂粮也卖的很好,在靖边,定边,租了两处门面,开了陆家平价粮店二分店,三分店。
张全知第二次去达州进货,俞荷把第一次的本钱让他带给陆锡安。
请他专门安城走一趟,送上给陆锡安成亲的贺礼,两件精致的羊毛大氅,一批精美绝伦的莲花羊毛地毯。
七月,俞荷领着桂英香婆子等,在宋家庄院子里做辣椒酱。
顾嬷嬷丹慧杜婆子一家,在城里粮食店旁卖辣椒炒肉丝。
延州,迎来了一批牛羊皮货药材商,他们现在进草原,开年二三月才会出来。
“好吃的辣椒羊肉面!”黄兴和黄英两兄妹,举着陆家牛羊肉面的招牌,在城门口招揽客人,遇到有兴趣的客商就带着他们到西街来。
“大娘,四碗削筋面。”黄英帮忙点饭,黄兴很自然的帮客人提壶倒面汤。
帮忙收碗筷的朝年和朝勤和他们眨眼睛。
哪里想到,前个月他们在街上乞讨朝不保夕,今天就能换了新衣,在店里跑堂,不仅能吃饱,还能挣到钱。
“客官,这就是我说的辣椒炒肉丝,可以路上带,半个月不坏。”黄兴给带来的客人,每人一小蝶辣椒炒肉丝,试味道。
“觉着好吃再买。这些是进店就送。”
有一两个人买一斤,孩子们的喜悦就写在脸上,他们做的有意义。
粮食店也摆青红辣椒,一斤五百文,都被大户人家的仆从买了去。
八月初,精品包装
过的辣椒酱也上市了,二斤一两银子。
俞荷又给邓郎中送来五十斤辣椒酱和二百斤米面。
——
八月初八,洞房花烛夜陆锡安揭开盖头,看到一张陌生的脸庞,立刻将盖头盖了回去。
“你是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叫王玉瑶,是王知县的嫡长女,你见过的是王心瑶,她是嫡次女,是继妻李氏所生,他们……让我替嫁,我母亲一过世,疼爱我的父亲也就死了。”王玉瑶不敢抬头。
陆锡安脸上一闪而过被人侮辱的痛恨。
接着又听她说死了母亲,也当死了父亲,脑子还算清醒。
事到如今勿怪旁人,是他高看了自己在王知县心里的地位。苦心孤诣帮着他得了县尊的位置,反过来摆他一道。
“算了。我娶了你,你就是我的正妻。只盼我们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陆锡安再揭盖头,牵着妻子的手,过来交杯酒。
“谢谢。”王玉瑶忐忑道谢,听说他杀人不眨眼,妹妹哭闹着改主意宁死不嫁,父亲没办法也不敢胡弄他,才让她替嫁。
一股辛辣下肚,潮红从脸上蔓延,陆锡安看着红烛下战战兢兢的女人,突然来了兴趣。
附身吻上她的耳朵。
“呃——”女人吓了一跳,一双惊慌失措的眼睛撞进黑洞里。
“别怕。”陆锡安抱起人,放到床上,大力撤掉床单,枣生贵子,散了一地也不管不顾。
王玉瑶觉得身上有头蛮牛,不停的拱啊拱,弄得她浑身燥热,耳朵好痒。
“嗯——我……”
“有话明天再说。”陆锡安闻着女人身上的香味,搂住她的腰。
……
“玉娘,你怕是玉做的吧?”陆锡安搂着自己的女人忍不住亲亲她的耳朵,把人往怀里带。
“爷,该起了!”
“哪里!天还没黑呢!”陆锡安轻轻触她的唇,柔柔软软。
“夫君,妾身……”
陆锡安附身,吓得女人捂住了自己的嘴,哭腔道:“呜呜呜……你怎么能这样……”
陆锡安成亲三天没出房门……
这消息都传到北地的俞荷耳朵里了。
“陆家主说,既然砖茶在北地向卖,这次给您送六千斤,还是原价。”
陆锡安这次成婚,大大小小船运衙门漕帮的人招待了上千人,势力不容小觑。
但一听他在小东家手底下做事,态度立刻就变了,处处周全小心,又透着对亲人长辈的尊重和维护。
“说实话,陆锡安是我的结拜兄弟。”俞荷看着张全知眼底的好奇,淡淡道:“全叔,你懂了吗?”
“懂了懂了。”小东家还是个孩子,他能有什么坏心呢!
后来某人听了这话,吃了许久的醋。
第126章
付出辛勤劳动,享受劳动果实!
俞荷和顾嬷嬷商量,先把辣椒的分红给大家发了,趁着店里有粮食,让宋大河他们去买。
顾嬷嬷拿出账本,宋大河他们中间借了粮的要在工钱里扣。
“十亩麦子是我们花钱买的,就不分了吧!”
“劳动量折算成钱。给他们说明白。”俞荷不喜欢欠账,一分都不行,要不然晚上肯定睡不着觉。
顾嬷嬷又做了一遍账,拿给俞荷看。
二十亩山地施肥浇水一亩按照八百斤辣椒算,种一斤辣椒十文,大家能分一百六十多两。
“五家分一百六十两,这也太多了。”顾嬷嬷一边算一边说,“他们往年一家能分一千斤小米高粱都谢天谢地了!”
“这就是跟着我们家的好处。”小谭笑着说。
“一斤杂粮打个十文,一千斤才十两银子,一家还剩二十两生活,足够了。”
俞荷点头,“顾嬷嬷,开年了提拔宋大河和香婆子为管事,两人一月发一两银子的工钱,专门管这三十亩地。”
“是。”顾嬷嬷连忙记下,“要不,明年都发工钱吧。”
“行。”
顾嬷嬷通知五家领钱。
宋大河桂英,香婆子香老头,李萍,杨二嫂,三样媳妇都来了,领了工钱的大旺一家也来看热闹。
“宋大河一家分得三十二两银子……三样家分得三十二两,这是辣椒地的产出。
……种麦施肥你们也付出了劳动,一家再分一两银子,这一两大旺家也分。”
宋大河几个欢喜的领了钱,也不敢问,问了怕这些银子就飞了。
“领到钱的户主,都在这里按手印。”
大旺娘气得脸色铁青,好么,他们家三个人算三百个工,一共才得了一十八两,这五家领了他们的一倍。
不公平!
这一点都不公平。
“明年我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20-130(第9/17页)
的地种什么还没决定,不过明年都是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再没有分红。
你们也可以自己买地,或者去种别人家的地,都可以。”
“我们都愿意给小东家种地。”杨二嫂不加考虑喊道,傻子才出去种地呢,自己辛辛苦苦折腾一年,还不及东家给的三分之一。
“顾嬷嬷,我们都愿意跟着小东家做活。”桂英笑着说:“咱们的驴车,能不能借给我家用用,我想买几百斤粮食存着。”
“能行。毛驴都是喂好的,谁家用,自己来牵。”这事,她能做主。
“那我们今天进城去把粮食买了。”香婆子和香老头一商量,银子拿着招人惦记,换成粮食才能安稳过冬。
几家商量着去看粮食,大旺媳妇回去捶了大旺一顿,说:“好在,大家明年都领工钱。”
大旺娘拿着钱买了别家的高粱米和小米,回来就闻到宋大河家的米饭香。
“阿奶,我也要吃米饭。”铁柱两兄弟抱住大旺娘的腿,哭。
村里有人来问,“你们种辣椒拿的多吧,小东家一贯大方。”
“我们家才分了十八两,其他人家两倍呢。”生气的大旺娘让人一哄就说了实话。
六家的收入被传出去,宋家庄的人都心动不已,脸皮厚点的直接家来问。脸皮薄的等着小地主再买地,要去做工。
宋大河眼见的来他们家串门子的人多了起来,给宋小雪说媒的,恨不能小两口成亲住在宋家。
“大河,你发达了别忘老哥哥呀。”连宋大超族长都跑来探口风,看到屋里的粮食,眼底冒着血丝丝。
“大河,东家说把咱的地和路做个围墙。”人来人往的太多,顾嬷嬷看不下去。
“好的,婶子,我这就叫人。”宋大河也怕半夜家里被偷,连忙叫人顺着俞荷的院子往后打土墙,直接将上山的路和他们六家住的地方都围在里面。
俞荷和张全知城里算账,这次一部分粮食从杜泽端负责的分店卖出去,茶叶和米卖到草原深处是由张全知负责。
店里的账在丹慧手里,这个不急。
“精米的利润有十五文,白面不好带也有个十文,杂粮收的便宜卖价贵,一斤有六文,茶叶是这个数。”张全知不敢说靠比划。
“……前后卖了一万多斤精米,一千多斤白面,两万多斤杂粮。我看明年粮食的利还在杂粮。从达州到延州一斤黄豆能赚三斤,进了草原价格更离谱。”
“买米的人这么多?”
“附近县上,上千里远的幽州那边的人,也有来我们这边买米的,还有从我们店里买了拿到草原去卖的客商。我们的盐都卖的快。”张全知给俞荷解惑。
六千斤砖茶就赚了一千八百多两,再加上粮食一共有两千一百两纯利。
“店铺开销工钱花费等都刨除在外了。东家,这钱,你点点。”
“有劳张叔。”
俞荷拿起码好的五两银票开始数,还有十两五十两的两沓。
“两千一百两,没错。”
“这一年,仔细想想,真有点不可思议。”张全知喝了一口茶,来东家这里,他就能喝上好茶。
“是啊,多亏有张叔帮忙。”俞荷把银票放进木盒里,附和着。陆家的货款现在给一半欠一半,茶叶赚大头。
“哪里哪里。
都是小东家你筹谋有功。我只是听命行事。”
互相恭维下去不知什么时候结束,俞荷抽出四张五十两的银票,笑着给张全知,说:“张叔,这是给你今年的奖金,明年我们继续努力。”
“不不不,工钱我给自己算的高。这钱我不能再拿了。”张全知摆手,工钱他拿了一百多两,已经够高了。
“张叔,这钱你不拿,我明年心里没底。马帮靠你一人养护,我一点忙也帮不上。”俞荷把钱拽他手里,“这钱你必须收。”
“东家,真的,你太客气了!”张全知死活不要,脸涨的通红。
“你不要我也不给你了。大哥在军营任职,你给他买副好盔甲防身。算是我这个做小妹的一点心意。”俞荷烦了干脆说。
长子是他的软肋,军营里刀剑无眼,话说到这份儿上,张全知知道自己再不收是不行了。
“东家,我张家从今往后都听你的。”张全知半跪行礼。
俞荷忙将他扶起来,道:“张叔,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我们是好搭档,好朋友。”
送走张全知,俞荷挥手让丹慧忙去,账明天再算,劳人得很,一个人店里出来东张西望慢慢走去易府。
“师父,师娘,今年你们在哪里过年?”俞荷进了师父的院子,看两个人正在打太极,边走边问,问道。
“怎么?你想家了。”邓三婶回头,笑问道。
“明年才考举人,后年考进士,想后年回去看看我爹去不去盛京考试!”
“贪玩!”邓三婶不理她了。
邓郎中让她跟着进门,“你这生意做的很出名,不知道医书读的怎么样呢?”
“师父,你考考看。”
“真要考?”
俞荷点头。
邓郎中笑着说:“今年冬天,跟着我去出诊。”
“是,师父。”
“回去好好学骑马,也要学会烧火做饭,环境再差也要照顾好自己——”
邓郎中看着徒弟眼中的跃跃欲试,突然就发现他为什么喜欢这小孩了。
她居然没有怕的!
在这个小徒弟眼里,人不分尊卑,对遇到的每个人又善良又真诚,而且从别人身上都得到了助益。
连他都迷失在一声声邓爷爷邓爷爷中了。
这孩子,长大了不得。
俞荷在师父这里混了顿饭,连夜回了宋家庄,正好顾嬷嬷的围墙修好了,早起来看,后院有一大块空地没种麦。
“小谭,我们修个靶场。”
“好的,小姐,弓箭靶子我来准备。”
“把路划出来,用木头做个围栏,别伤着人了。”俞荷比划了去宋大河家门口的路宽。
两个人回来抱柴做围栏,几家人一听小东家要在这里做靶场,练骑射,都来帮忙。
“小东家,你能不能带上我们家的铁柱啊?他们调皮捣蛋不听话。”
“能行。只要他们扛得住小谭的武力镇压,我没问题。”
“谢谢小东家,他们皮实着呢。”大旺媳妇高兴的说。小时候跟着小东家练武,长大了岂不是也能跟着东家谋一个差事。
香婆子一合计,五岁了噙着大鼻涕的香萱,就这样被推出家门来了。
俞荷把朝云朝念,朝年朝勤,黄兴黄英,六个也从店里叫回来。
“所有人,现在从低到高排排站,先练半个时辰的武术,再练一个时辰的射击,等过了你们小谭师父这一关,就可以跟着我骑马出去玩儿了!”俞荷一身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