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2 / 2)
“就算来盯着又如何,只要我们武家没有行差踏错,就能不惧被任何人盯上,我甚至想向宫中申请一些人来我们家盯着,时刻盯着,你们不敢再犯蠢,不敢再做这种不知死活的蠢事!”
盛国公当然知道大房与二房一直在争斗的事,只是他一直没将那些小打小闹的争斗放在心上。
却没料到,正是他在无意间的这种放任,竟使得这两房的人斗到如今的地步,都打起了皇子公主的主意,差点闯下弥天大祸,将他积累多年的脸面,都都丢得一干二净。
让盛国公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在宫中见到皇上时,皇上对他的态度竟一如既往,甚至没有给他脸色看。
在他主动提出要上交兵权,告老致仕时,皇上只在来回推让一番后,收下了兵权,依旧让他留任,继续掌官巡防营。
盛国公出宫时,怀着对皇上的满心感激,却不知道,在他离开后,皇上就跟柳明月感慨道。
“在盛国公的身上,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英雄迟暮,我们都曾是在战场上征战了大半生的人,都对自己的儿子疏于教导,从而落得如今这后继无人的凄凉境地。”
【作者有话说】
这月的更新总算补完了,今天就没了哦。
205
第205章
遗憾
皇上后继无人,也相当于是大安的江山后继无人,这又何尝不是柳明月的遗憾。
新立的皇朝,但凡能有些运道,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也许几个年龄还小的皇子,或是太子的儿子中,会有潜力股?
可是以皇上的身体状态,谁也不确定还能撑几年,但是注定撑不到那些年龄在十岁以下的皇子皇孙长成。
柳明月不知道在杨宛如上辈子的记忆中,这个大安有着怎样的发展与走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她的出现,应该只会更糟。
这个推测能让柳明月感到压力稍小些。
“只要陛下能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臣妾现在四十岁,若无意外,应该还能再坚持个十来年,到那时,廷君也就长大了,咱们打小亲自教养大的孙子,应该不会有错。”
柳明月的这番劝解,成功让心情低落的皇上重燃斗志。
“是啊,真要说起来,朕有皇后这个贤内助,未来可期,可比盛国公幸运多了,其实盛国公的妻子当年也是个贤惠人,就是受他们长子早逝的打击太大,性子从那开始变得有些左了,非要搞出个二房兼祧,为家里埋下这么个祸根。”
正因知道武家的这些过往,再加上两人的际遇有那么些相似,皇上才对盛国公府更多了几分宽容。
柳明月发现,这幸与不幸,还真就是比出来的,连皇上也不能免俗,不过她对这些勋贵大族家的八卦秘闻,也很感兴趣就是了。
“臣妾瞧着,这盛国公是个很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啊,怎么能同意这样的做法呢?”
舍得像这般主动上交兵权,还能主动让出执掌巡防营的这般实权要职,绝对是位敢于取舍的人物,怎么可能会想不到兼祧会给家里带来的后患。
要知道盛国公武家,也是早在前朝就很有底蕴的人家,在乱世积累的有一班人马,是真正要需要考虑家中继承权的大户人家。
皇上叹了口气道,“一来是因为他们老夫妻爱子心切,对长子早逝一事,太过痛心,二是盛国公夫人当年闹得太厉害,非说梦见长子死后孤苦无依,太过凄惨,盛国公一时心软,就同意了。”
说起盛国公的长子,皇上又忍不住补充了句。
“说实话,要不是因长子战死一事,给盛国公带去的打击太大,让他没了之前的雄心壮志,朕还真不一定能有机会坐上这皇位。”
柳明月觉得,皇上现在真是活得越来越通透了,连这样的大实话,都能亲自说出口。
要知道像这种事实,许多人压根就不愿承认自己不如人,还有一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00-220(第6/23页)
分人即便愿意承认,也只是在心里承认,不愿在口头上承认。
“陛下倒也不必妄自菲薄,运道也是实力的一种,陛下能有今日,是因陛下的实力能力压群雄。”
皇上笑着点头道,“皇后所甚是,朕能当上这皇帝,确实是因朕的本事大,能力压群雄。”
两人说话间,在被正式赐婚后,才得以解除禁足,获准出来筹备大婚事宜的五皇子匆匆赶了过来。
听说自己来晚了一步,盛国公已经出宫的消息,五皇子大失所望。
皇上听说五皇子赶过来的消息,就知道他想打什么主意,迅速收起脸上的笑容,冷着脸让人将他带进殿内。
柳明月赶紧嘱咐道,“陛下可别忘了之前那次的教训,孩子不懂事,您责骂几句,不见他也就算了,可别再为他动真火。”
她是真的怕了,现在想想,这几年时常将太子禁足在东宫的决定,真是再明智不过了,要不然,皇上还不知得被这些不肖子们给气成什么样。
看到柳明月这如临大敌的反应,皇上心中刚升起的那点儿怒意,瞬间消失无踪,失笑着摇头道。
“你放心,朕知道轻重。”
不过话虽这么说,当他看到五皇子沮丧着脸进来行礼时,还是再次冷脸。
“怎么,还不死心?”
五皇子赶紧跪倒在地道,“儿臣没有,请父皇明鉴,儿臣自知与武二小姐无缘,只是想让盛国公帮忙带几句话而已,绝对再无其它想法。”
说起这些,五皇子只觉心痛到滴血,当然,他心痛的不是与他有缘无份的武二小姐,而是失去盛国公这么一门显赫的妻族。
皇上觉得,自己可能有些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这个儿子的言行,真是跟其生母如出一辙,再次提醒他,当年为那样一段不值得的感情,伤害自己的妻子有多么不值。
“没有最好,无论是那卢家姑娘,还是这武家姑娘,都与你无缘,你不要再与人家有任何接触,也不要再带什么话,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们这辈子老死不相往来,再无半点瓜葛,要是做不到,朕就在你大婚后,将你打发到海外去。”
送远些,他好眼不见心不烦,这个儿子过去是真爱给留下的爱情结晶,他难免会多偏爱几分。
哪怕在近几年彻底放弃培养他当继承人的念头,疏远了些,但他在私下里,依旧会对这个儿子多关照几分,想为他的将来做更好的打算与安排。
如今却成了时时提醒他,年轻时的所谓情爱,都不过是各种利益权衡与算计的证据,皇上想起来就觉难堪。
听到皇上的这番毫不留情的警告,五皇子难掩惊愕的抬起头,看到是皇上的冷脸,心中有些恐慌。
“父皇,儿臣知道错了,儿臣一定不敢了,求父皇不要送儿臣出海。”
五皇子可没少听说海外有多凶险,他想不通,素来疼爱自己的父皇,为何会突然对他态度大变。
就像不管他再怎么想,都死活想不通,为何因他想要换个正妃正人选的事,就能将他父皇气得反应那么大一样。
毕竟他又不是在婚后,或是定亲后才提出要换结亲对象,在赐婚圣旨都没下的情况下,怎么就能让他父皇生那么大的气呢?
即便五皇子已经态度诚恳的认错,皇上依旧是余怒未消,冷声回道。
“出不出海,要看你自己接下来的表现,你们母子最好给朕安守本分,不要再挑战朕的耐心。”
五皇子赶紧应下后,才惴惴不安的离开勤务殿,再不敢抱怨皇上强行给他定下的这门亲事。
当天晚上,自五皇子被赐婚后,府上氛围就很凝重的常家几位当家人,也正聚在一起商讨大事。
“爹,您明天就向宫中递交奏折,告老致仕吧。”
常会成脸一冷道,“我一不掌兵权,二不握实权,咱家的情况,跟那武家完全不同,我为什么要致仕?”
哪怕他现在也相当于是退居二线赋闲的状态,但是常会成依旧舍不得放弃自己从二品的官位与身份。
盛国公当朝交兵权,告老致仕,皇上在朝堂上压了下去,依旧给群臣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下朝后,谁也不知道盛国公与皇上、皇后在私下谈了什么,反正结果就是皇上收下了盛国公上交的二十万兵权,却让盛国公继续执掌巡防营。
这个消息引起了各方的各种猜测,从盛国公依旧能手握掌管巡防营的实权上,可以看出,皇上依旧很信任盛国公,盛国公府的圣宠犹存。
可是谁都猜不到盛国公为何会毫无预兆的突然跳出来,主动上交兵权,还要致仕。
某些同样掌有兵权,或是身居高位的勋贵大臣,甚至忍不住揣测,这事是不是盛国公与皇上商量好了的,有意提醒他们中的哪些人,要识趣点主动让位。
唯有他们常家人,知道这里面的真相。
【作者有话说】
206
第206章
挽尊
常家不欲支持常贵妃母子与中宫争权夺势,却不意味着常家不认他们。
常贵妃母子虽与常家有了隔阂,但也是他们也知道,常家始终是他们最强大的后盾,在外人眼中,他们双方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
所以不管是常贵妃母子想与常平侯府联姻的事,还是与盛国公府勾连上的事,都有告诉常会成夫妻。
听说常贵妃母子欲和常平侯府结亲时,常明仁就曾表示明确反对,结果常贵妃母子坚持,还通过求皇后出面的方式,成功获得皇上的同意。
常明仁知道后,虽觉不满,但也只能时常提醒着,让他们不要因为有了常平侯府这门姻亲,就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
也正因此,五皇子与盛国公府武家的二小姐有了私下往来,还得到盛国公府二夫人的允亲后,常贵妃母子只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常会成夫妻,没让常家其他人知道。
直到宫中连下两道赐婚圣旨,分别给原本已议定好亲事的两人赐婚,还毫不留情面的直接给五皇子指了个七品官家的女儿。
让常会成感到大势不妙,今天又听说盛国公主动上交兵权、告老致仕的事,他才终于坐不住了,选择向儿子坦诚这里的内情。
常明仁当然也能通过近日的两份赐婚圣旨,猜到这是常贵妃母子那边出了什么事,可他实在想不通,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不过他很清楚,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是要沉住气,不能做任何容易失误,或是引起误会的事。
所以常明仁即便心里急得上火,却还努力在人前做出去淡风清的样子。
听到他父亲主动提起,他才知道五皇子与盛国公府二房之间达成的默契,以及常贵妃母子想趁皇上还没正式下旨赐婚,放弃原定的结亲对象常平侯府,打算求皇上、皇后允许五皇子与武家二房小姐结亲的事,常明仁只觉眼前发黑,差点被气晕。
所以常明仁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后,第一反应就是让他爹赶紧也去宫中请罪并致仕,让皇上知道自家的态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00-220(第7/23页)
眼看他父亲到这时都没明白事情的轻重,还有心思在这贪恋自己在朝中的那个徒有其名的位置,常明仁更觉苦涩不已。
“爹,知道贵妃母子的打算时,您就该严格制止他们,及时让我知道这事,可您没有,如果您再不及时采取措施,尽量补救,我们常家可就完了。”
常会成觉得自己的儿子是在危言耸听,而且被儿子这么当面指出他的错处,也让他感到很没面子。
“不管是五皇子与常平侯府结亲的事,盛国公府的二房找上五皇子的事,都是你妹妹他们母子的决定,咱们常家从始至终不曾做过任何干涉,陛下和娘娘都是讲道理的人,肯定不会无端迁怒我们家。”
常明仁难掩失望的看着自己的亲爹,只觉他是越来越糊涂了。
“父亲难道忘了,白家当年是如何对待陛下的?别人做这种背信弃义、撕毁婚约的事也就罢了,五皇子做下这样的事,岂不相当于是在提醒陛下?”
听到这话,常会成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他当然知道那些过往。
也知道这正是白家明明出了个宸妃,还有五皇子这个深受皇上喜爱的亲外孙,却在皇上登其为帝后,没能沾到半点光,还一直不敢进京发展的原因。
毕竟那’宸妃‘靠着将当年毁弃婚约,另嫁他人的原因推到父母身上,才能在沦为寡妇后,与皇上重归旧好。
可是皇上显然也因此而记恨上了白家,只是看在’宸妃‘的面子上,也没对白家做什么而已。
不过在’宸妃‘因难产而亡后,从皇上直接将五皇子记在他们常家女的名下,彻底抹去五皇子与白家之间的牵绊的举动上,就不难看出皇上对白家当年的毁约拒婚之举有多在意。
如今时隔二十多年,五皇子重蹈覆辙,跟他生母一样,做出毁信弃约之举,皇上会是什么心情?
常明仁看着自家父亲那不断变换的脸色,语气沉重的开口道。
“父亲总算想明白了,还敢说这事与我们常家无关吗?您还觉得五皇子这事儿只是小事儿吗?”
常会成不敢,他现在恨不得赶紧去上折子告老致仕,再不敢去皇上面前碍眼,以免皇上看到他,就会联想起’宸妃‘和白家。
“幸好你与白家没什么关系,要不然,等到这个风头过去后,皇上难保不会收拾我们常家啊,我去,我明天就去请罪告老。”
想到自己即将失去朝中重臣的位置,儿子虽是实权在握的官员,却只是四品,不知要到何时才能真正晋升到三品,常会成就有满腹牢骚。
“我本来也不赞成这事儿,是你妹妹说,是那盛国公府的二夫人非常看重五皇子,主动透露出结亲意愿,我才信了他们的,觉得这门亲事确实不错。”
却没料到,这事儿竟然连累得他们常家要靠放弃他的官身来自保的地步。
终于说服他爹,常明仁松了口气,在他看来,让他爹就此退出朝堂,对常家而言,是件大好事。
都知道现在基本算得上是正式执政的皇后娘娘,是位非常务实且勤政的上位者,上行下效,受她的态度影响,朝野上下的官员们也都很勤勉。
像他爹这样没什么实权,却占据高位的人,因谋逆被处置了一批,被退休一批,现存的所剩无几,他爹一直杵在那,本就是个越发碍眼的存在。
常家人不知道的是,幸亏他们的反应还算及时,做出的决定,让皇上还算满意,要不然,他们常家这次肯定会被迁怒。
“五皇子行事如此荒诞,常贵妃不仅不知劝阻,还跟他一起胡闹,当负不可推卸的教养之责,那常家也难辞其咎,依皇后之见,该如何责罚他们合适?”
在柳明月看来,皇上的这个想法,多少有些迁怒了,常贵妃确实该负教养之责,皇上自己又何偿没有失职,至于常家,在这次的事情上,还真有些无辜。
关键是在这么个风口浪尖上,突然因不便公之于众的原因责罚常家,相当于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有损皇上的声望。
“依臣妾之见,还是先看看常家的反应再说吧,若是常家人能聪明点,知道来请罪,算他们识趣,倒也不是不能给个面子,若他们想就这么含糊过去,咱们再考虑如何责罚常家人的事,也不迟。”
听到素来讲原则、讲道理的柳明月,既没有直接反驳他这有些无理的想法,也没有顺着他的话火上浇油。
只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提出更周全的建议,皇上心中的那丝郁气随之消散了不少。
“嗯,皇后所言甚是,希望常家人能识趣点儿。”
柳明月知道,皇上会在责怪常贵妃之余,还要稍带上常家,也有正处在气头上,觉得那些人糊弄了他,想要一消心头之恨,为自己挽尊的缘故。
毕竟皇上登基后,没有让五皇子的亲生外祖家白家沾光,却有让他名义上的外祖家常家沾光。
常贵妃之父常会成,早年如何,柳明月不得而知,反正在她临朝后发现,那就是个私心挺重的平庸之辈,也没听说他在开国前,曾立下过什么样的大功劳。
所以据柳明月推测,对方能当上官居从二品的参政知事,更多的应该是靠他的女儿常贵妃与五皇子。
所以在她临朝后,提拔并重用了对方那个确实很有能力的儿子常明仁的同时,还逐步削弱与转移了他手中的职权,让他的那个本来还算重要的位置,基本变成了闲职。
而对方可能也有想为儿子让路的想法,倒是挺配合,不曾因此而找皇上抱怨。
常家在近几年与常贵妃母子之前,也就只剩下一些明面上的来往,私下里几乎没再怎么联系,这点也让柳明月暗自满意。
所以她才会在皇上对常家心生芥蒂之际,不仅没有跟着落井下石,还帮对方周旋了几句。
次日收到常会成递上的折子后,皇上心中满意之余,还算给面子的召其进宫,例行问了几句后,就直接给批了,丝毫没有挽留之意。
皇上的这一反应,让常会成清楚的认识到,这次的事,又被他儿子给料中了。
皇上这次确实因五皇子做下的事,对他们常家心存不满,若非他表现得还算识趣、知进退,还不知道他们常家将会面临怎样的责罚。
这让离宫回家后的常会成,深感后怕不已,同时也对自己始终不愿彻底放弃的某些盘算,以及他在得知五皇子获得武家的青睐,能有机会获得盛国公府的支持时的激动和欣喜,感到可笑。
毕竟之前的盛国公武家,代表着的可是二十万兵权与巡防营。
想想也是,就算没有五皇子对常平侯府的毁信弃义之举,宫中可能也不会答应这桩亲事。
可惜他利欲熏心,还真信了他那并不聪明的女儿,和自诩聪明的五皇子的话,帮忙瞒着儿子,从而差点给自家惹来大祸。
【作者有话说】
第207章
介意
拿着常会成的请辞折子,皇上满意之余,心中还存在一点不上不下,难以形容的情绪。
“朕发现,这些人都越来越识趣的表现,固然让人满意,但是朕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00-220(第8/23页)
柳明月大概知道些在原因,半开玩笑似的回道。
“臣妾觉得,可能是让陛下少了可以趁机展现帝王之威的机会。”
皇上朗声笑道,“好像还真是,不过这样最好,那什么帝王之威,还是少展现些比较好,他们估计也都是被之前的事儿给吓住了,才会这么知情识趣。”
说是帝王之威,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帝王之怒,往往需要用大量的鲜血来消怒。
而皇上这次怒到伤身的地步,可是罪魁祸首已在多年前死了,还是为给他生子而死。
皇上的这份因后知后觉而生出的愤怒,除了靠彻底抹去白氏的宸妃之位稍作排解外,只能发泄在与白氏相关的人身上。
五皇子是白氏拼死生下的儿子,同时也是皇上的亲生儿子,他现在就算不喜这个儿子,也做不出伤害自己的亲生儿子的行为。
常贵妃与常家,虽被迁怒了一下,但是皇上自己心里清楚,人家与当年的事无关。
而那白家,因知道自家不被待见,这些年一直低调得很,不在京中,白氏也无人在朝中任职,皇上就算想要跟他们算账,这一时半会儿的也找不到人,这心里可不就多少有点不解气。
对于常贵妃母子这次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操作,柳明月本来并没多少感觉,之所以会动怒,只因他们的行为刺激到了皇上,让皇上那本就虚弱的身体状态变得雪上加霜。
哪怕常贵妃母子想要和盛国公二房联姻的目的,简直是显而易见,她也没感觉到会什么威胁。
毕竟那盛国公本就是皇上次到她手中的军方势力之一,武家真正的当家人,从来都是这位盛国公。
连那位能力平庸的盛国公世子,手中都没多少权力,更别说是不过是仗着盛国公世子的偏爱,才敢在那上窜下跳,一心想要压大房一头的二房之人。
如今盛国公为给二房收拾烂摊子,主动选择上交兵权,相当于是让盛国公府自废了大半武功,一旦盛国公百年归世,或是告老,那个需要靠着荫恩,才能在朝堂上占据一个位置的盛国公世子,根本没有能力撑得起盛国公府。
而盛国公更看重的是长房的武靖楠,盛国公的真正继承人之位,有大概率会落在武靖楠头上,如此一来,那二房更加不足为惧了。
所以柳明月根本没想过要趁机对常贵妃母子,乃至常家怎样,而她的这份坦荡大方,落在皇上眼中,也对她人品与心性感到更为信任和放心。
毕竟皇上很清楚原主在早年与常贵妃母子之间积下的宿怨,将心比心,皇上觉得自己都做不到像皇后这般洒脱大度,要不然,他也不会被早已事过境迁的过往给气着。
不过柳明月不在意,仍被禁足在东宫的太子知道消息后,却是十分生气,发了一大顿脾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近两年发生的事,让太子深刻认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更加看重自己的身份地位。
不管是现在的太子之位,还是将来的皇位,都被太子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即便在仍处被罚之中,他也对此很有信心。
只是这个信心,终究还是因皇上斥责他的那番话而变得有些虚,就是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这点心虚,才会如此介意常贵妃母子的贪婪之举。
常贵妃母子不惜放弃常平侯府这门本就很好的亲事,也要与盛国公府结亲,哪怕他们自认只是想要结门更显赫的亲事,为五皇子的将来增加一重保障而已,依旧会让人怀疑他们的野心和企图。
反正太子是认定了五皇子居心叵测,所以对于这个胆敢试图觊觎自己的囊中物的弟弟,太子现在是十分的憎恶和恼怒。
再也无法像从前,能以风淡云轻、稳坐钓鱼台的姿态,高高在上的看待,或者说是同情他这些兄弟。
说到底,还是因为在他这次被禁足前,皇上斥责他的那番话,让他生出了患得患失的焦虑感,从而不复之前的从容温和与大度。
只是太子至今都没意识到,或者说是打心里不愿承认,他在之前能坐稳太子之位,所依靠的除了他的嫡子身份,最关键是他有位能力出众的母亲,而不是外人所恭维,以及他也自以为的出色能力与品行。
收到太子在东宫大发雷霆的消息,太子妃在当天下值后回了东宫。
看到太子妃回来,太子迫不及待的问道。
“父皇和母后可有松口为孤解禁?”
他这次已被禁了半年多,时间之长,远超从前,原以为可以借他母后的生辰,被解除禁足,结果他不过是获得了短暂解禁,宫宴过后,就被打发回东宫继续受罚。
这一明显有些异常的反应,让他打心里感到恐慌与不安,这也是他在听说常贵妃母子有意谋取与盛国公府的亲事后,会沉不住气的原因之一。
看着被禁足半年多后,再不复之前的优雅从容与温和,眉宇间越发充斥着不得志的阴郁之气的男子,太子妃的心情十分复杂。
“没有,臣妾听说太子心情不佳,特意回来看望殿下,臣妾不知殿下是如何得知外面的事,只是对于这件事,父皇与母后那边都已有了定论,殿下若想早日解禁,最好不要像这般肆意发脾气得好。”
太子冷笑道,“你可真是孤的好太子妃,外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不仅没有想着派人通知孤,还这般指责孤,你可别忘了,先有孤这个太子,才有你这个太子妃,若孤的位置受到威胁,你这个太子妃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太子妃当然知道这些,不过她是的真心为太子的处境着想,才会在听说他大发脾气的事情后,赶紧回东宫劝诫他。
结果对方不领情也就罢了,还要这般典解她的一番好心。
“臣妾绝无指责殿下之意,只是想要提醒殿下,父皇与母后肯定有关注殿下在东宫的表现,您为这次的事大动肝火,可能会惹得父皇与母后不喜,臣妾没有及时告诉您这件事,也是因为父皇及时做出了相应的处置,五皇子不仅没能如愿,还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根本无法给殿下造成任何威胁。”
太子闻言,这才脸色稍缓。
“即便你是好意,也该及时告诉孤外面的这些消息才对,孤被罚后,无法及时知道外界的消息,难免急躁了些。”
太子在近两次被罚后,皇上和柳明月虽然没有禁止东宫获取外面的消息,例如太子妃可以随意进出东宫,也能随时带回外面的消息。
但与从前不同,皇上和柳明月都没再派人特意整理好外界的消息,方便太子及时掌握外界一切动向,这其实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只是太子显然不愿意往坏的方面想,有意无视。
“依臣妾之见,父皇罚殿下,就是为了想要磨磨殿下的性子,希望您能变得更沉稳、心性更坚韧些,殿下若能让父皇与母后看到您的改变,或许就能解禁了呢。”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太子妃曾无数次的这般劝慰自己的丈夫,可惜对一直不以为然,甚至还心生反感。
如今再次老话重提,太子妃也不过是想要再略尽心力而已,她知道让太子继续被禁足在东宫,会让他的状态变得越来越糟。
可她更清楚,这样的太子得以解禁,走出东宫后,只会在不久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00-220(第9/23页)
,再次惹下新的麻烦,还有可能会像五皇子那样气着她公公,或许还会连累她婆婆。
所以太子妃的心情一直有些矛盾,在婆婆生辰之前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太子这次禁足满半年后,也曾在明里暗里为太子争取过解禁的机会。
但在经过五皇子的事情后,她更偏向让太子继续禁足,她公公那身体状态,已经够让她婆婆操心的了,还是不能再让太子出去给添乱。
【作者有话说】
208
第208章
猜测
承天九年的冬月底,出海近一年的船队返航,这一趟出海的商船,大半都是民间私人势力的船,朝廷的船只占了一小部分。
这也就意味着朝廷这次的船队收入,无法跟跟前两次比,让朝中许多官员,尤其是户部官员深感遗憾。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去年的船队回来的本就比较晚,请求海军帮忙护航的民间船队太多,哪怕有宫中压着,也在海军方面主动表示要尽快接护送任务后,就赶在年前再次出海。
中间只休息两个多月,两个多月的时间,要完成休整、修护船只、装货等事务,时间实在太赶。
所以户部只是出动了一批备用船与新船,船只数量与装的货,还不到之前的一半,海贸司船队这边的老船员,大半都得以留下休假。
皇上和户部对此深感可惜,柳明月却觉得这样才对,为船员们的身体与心理状态着想,本就不该让这海贸司的船员,频繁的长期出海,毕竟现在的海上生活条件很差。
不过随着船队和海军归属朝廷,两边在近两年都扩增了不少人手,接下来可以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让这些人员都能轮值,获得充足的休假机会。
伴随着这只由海军护航的船队返船靠岸,许多与之相关的消息也在内陆传开。
例如船队这次出海,不仅与早就盯上大安船队一支规模庞大的海盗团伙,发生激烈的交火,还遇上过威力极强的大风大浪。
海军与海贸司的老人,都知道厉害,配合默契,无论在多么恶劣下的形势下,都能听指挥,反应也非常迅速,所以损失不大。
那些民间船队就有些惨了,他们遇事容易惊慌失措,还总是一意孤行,没有听从海军的统一指挥,几次下来,损失了不少船只。
哪怕随后又有消息传出,那些等不及海军的护航,自己组了批人手就出海的船队,有的直接全军覆没,有的还是靠遇上大安的这支船队,才侥幸保存下部分船只。
总之就是,这次出海,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损失小、赚得多的船队,当然让人深感庆幸和满意,例如户部上下,毕竟海贸司的船队这次可以说是基本没什么损失。
而那损失的船只多,赚得少的船队东家与其幕后的人,就有些失望了。
那些因太过急于出海赚钱,低估了海上凶险程度的船队,导致船队血本无归,或是只能堪堪保本的船队及其背后的靠山,则是非常不满意,不敢怨宫中,就将责任归咎到海军身上。
所以在船队归航后,各种弹劾奏折被相继送入宫中,都是指责海军不该不尽早接护航任务,不够尽心心力,或是偏心海贸司的船等。
被弹劾的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从三品的指挥使左子兴,这皇上非常不满。
“不是那些人自己求财心切,等不及海军这种做好安排,就急着冒然出海,就是那些人的船队不听安排,朕没怪他们差点连累到海军和朝廷的船队,他们就该偷着笑了,竟然还敢怪海军没护好他们的船队,真是岂有此理!”
这海军指挥使若换成是别人,皇上肯定不至于如此在意,但那左子兴是皇上最喜欢的大侄子,这般被人反复弹劾,皇上肯定无法容忍。
“陛下和他们计较什么,对于这种无理的弹劾,咱们直接都给驳了就是,反正咱们又不可能因为这些人的说辞,就对大侄子心生不满。”
皇上一想,发现还真是这样,这些因无凭无据,只能极力贬低和责怪左子兴这位海军指挥使的弹劾,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在他与皇后面前,给左子兴上眼药,让他们对左子兴的能力产生失望与不满,从而不再信任和重用左子兴而已。
“皇后说得对,只要咱们不在意,朕确实没必要和这些利欲熏心的家伙计较,不过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不仅要将这些人记下来,还要申饬他们几句。”
柳明月笑着应下,将手上的奏折递给皇上道。
“这是咱们大侄子的折子,看来他对咱们给海军准备的礼物,非常的满意啊,言语之间皆是夸赞。”
皇上欣慰的笑着道,“这样就好,看来这航海钟,确实能帮上他们的忙,那孩子实诚,不会说虚话,就像朕也觉得这摆钟十分好用一样。”
柳明月点头道,“是啊,用惯这种计时钟,臣妾都不适应别的计时方式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陛下何不召大侄子回来聚聚。”
这个提议显然让皇上很心动,不过他在想了一下后,才回道。
“朕当然想召他回来,就是不知道他本人愿不愿意,这孩子是个心思重的,顾忌多,朕还是先去信问问吧。”
柳明月对此当然没有意见,她会有这个提议,也是为了照顾皇上的心情。
“反正现在有了航海钟的辅助,而且已经弄清楚了航海钟的性能,出海的安全性大增,咱们大侄子也已培养出了几位能独挡一面的左右手,以后若无必要,他就能尽量留在海军驻地,陛下想要召他进京,倒也方便。”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是啊,只要他不用再像现在这样频繁出海,以后再想见面,就方便多了。”
与此同时,在集庆府城最好的酒楼雅室内,在安排好相关事宜后,总算得空的几人,正坐在那里大快朵颐。
吃得快要撑着后,吴尚青才一脸满足的开口道。
“在海上时,最想念的就是这些,每次回来吃上这么一顿,才有种终于活过来的感觉。”
魏长延又吃了几口,才放下筷子,端起茶水喝了口。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出海,就只能靠那些干粮将就着活着,不过就这,还是娘娘为咱们考虑,特意让人研究出了那些肉干、果干、蔬菜干和各式罐头,要不然,这船上的日子更难熬。”
蒋清言点头道,“这倒是,其他常在海上出入的人,谁都没咱们的条件好,就是再怎么好的东西,一吃就是数月,终究还是会腻啊。”
吴尚青神秘兮兮的低声道。
“我听说,娘娘好像又命冶炼工坊那边在研制什么东西,据说是个大家伙,好像也是要用在咱们船上的,为了这个,那冶炼工坊靠着卖两轮车、三轮车和摆钟,好不容易才赚到的那点儿钱,都给投进去了也听不到声响,让一心想让工坊盈利的高兄,都快为这事儿愁哭了。”
几人闻言,都忍不住发出哄笑声,其实冶炼工坊自打研制出自行车和摆钟后,是真没少挣钱,只是工坊赚的那些钱,在这些习惯在海外赚大钱的同期而言,实在微不足道。
左子兴也笑,不过他不像其他人,与冶炼工坊的高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