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 100-110

100-11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漂亮玩家被NPC盯上 奸宦指南 姐姐,可不可以 幼崽养护指南

她领着几人很快去到大唐不夜城的街区,便见此时已经是火树银花,人头攒动,就连表演的演员都已经基本就位。

姜宛心道,不错,倒也正是时候。

她当即介绍道,“大家看,这是西安政府这几年特意打造的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步行街,这几年可谓是大大的火了一把,不仅有各种灯光秀,一会儿还有各种表演。”

虽然有些建筑的式样并不完全符合大唐的样式,但李世民和武则天都一眼看出了他们大唐的影子。

因此在刚看见时心中便有了猜测,而现在听到了姜宛的确认后更是自豪不已。

看来后人的确喜爱他们大唐,不然怎么会专门仿制一条大唐的街道让人体验呢?

而一旁的嬴政,刘彻和朱元璋见了却并不是那么爽快。

朱元璋也就罢了,毕竟他大明并不在长安定都,他觉得金陵城和那北京城肯定会修建这么一条街道纪念大明。

嬴政和刘彻此时却是真的脸黑了,特别是刘彻,直接对着姜宛发出灵魂质问。

“这西安政府怎的那么没眼光,大汉比大唐好多了!怎么不修建大汉不夜城?!”

第104章 第 104 章 主宣唐朝的原因

姜宛很是有些猝不及防, 她想过很多这几人会提出的问题,比如挑刺这仿古建筑做得不到位,挑剔演员演得不对, 甚至她还想过这些人说不准会批评这灯光实在是太浪费资源。

然而她没想到的这人张嘴竟然第一句话是在纠结为什么是唐风建筑而不是汉风建筑!

而且虽然那赵正虽然没直接开口, 但脸上的表情很显然也在疑问,为什么会是唐代风格而不是秦代风格。

姜宛下意识想要回答秦, 汉相关的景点也不少, 但她细细思索了一番后却发现好像唐朝相关的景点占据了大部分。

到底是不能瞎科普, 姜宛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其实还是有不少秦、汉相关的景点啦,只是相较于唐代的少了那么点。不过呢, 西安主打唐朝那也是现实决定的啊。”

“首先唐代距离现在的时间更短, 留存下来的古迹最多,如我们现在目光所及的大雁塔,之前提到的小雁塔, 千宫之宫大明宫遗址,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行宫华清宫, 还有近年重建的大唐芙蓉园等,实体遗迹为‘唐文化’提供了最为直观的载体。”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些所谓的古迹很多都是后世修建, 但这些古迹的历史出处终归是唐啊。就拿这大雁塔来说, 塔身主体的确是明代修缮,但地基什么的还是唐朝所建啊, 这可是正正经经玄奘法师当初翻译和贮藏经书的地方。大雁塔的地宫还没有被打开, 大家都猜测这下面应该藏有当初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来的大量经书。当然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 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大师也不少。但是谁叫后世有一个叫吴承恩的作者写了一本《西游记》呢?玄奘法师那就直接家喻户晓,他和他的三个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然真实的玄奘法师西行并没有小说里那般波澜壮阔,也与小说里唐僧的人设并不相符,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纪念玄奘大师。你们看, 那边的广场上玄奘法师的雕像可是正中的c位!”

虽然有些听不懂何谓c位,但是他们却能看见那玄奘的雕像之高大,位置之尊崇。

况且还有那么多的百姓围着雕像正在拍照,显然很是喜爱那“玄奘”。

一瞬间五个帝王都很是有着费解,这不就区区一个和尚?就因为一个“小说”便被后人这般怀念?

秦汉时佛教根本都还没有传进中原,嬴政和刘彻完全不能理解一个“和尚”的重要性,那经书又是什么?为什么还要他们华夏之人历经千辛万苦是求取?

李世民刚登基,但也从那天幕的提供的小说中知道了有一个法号玄奘的高僧在他治下偷跑出了国去了天竺,并且在他晚年时回到了大唐,带回了无数的经书。

不过他表面上还算尊崇佛教,但实际上对佛教却并不那么相信,会礼遇玄奘一方面是安抚那些信教的百姓,一方面则是想要他将一路所见所闻记载下来方便他们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00-110(第6/15页)

唐士兵征伐西域。

所以在翻译经书之前,玄奘先将《大唐西域记》写了出来呈现给他,而他也投桃报李让太子李治以纪念母亲的名义修建了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供玄奘翻译经文。

只是他没想到这后世竟然还以玄奘为模板写成了小说?难不成那取经路上很是惊心动魄?

可是从他派去的去西域的探子回话,这西域各国虽然不如大唐,但等大唐使臣亮出身份后都是礼遇有加,无人敢惹啊!

就算那玄奘是偷跑出国的,但也不至于危险四伏啊!

武则天也曾见过玄奘几面,的确是得道高僧。

再加上她一向尊崇佛教,所以对玄奘一向礼遇有加。

只可惜玄奘并不是个识时务的人,政治敏锐度趋近于无,与长孙无忌一派交好,所以晚年时并不得到她和高宗的信任。

当然玄奘于本职工作上还是很出色的,翻译了许多经文,深得当时大唐百姓的喜爱。

所以哪怕李治和她当时对玄奘有诸多不满,却也不敢真对这么一个宗教领袖做什么。

只是大唐百姓怀念玄奘也就罢了,这后世人为什么也那么怀念一个和尚?难不成是后世人信仰佛教?

但武则天很快否认了自己这个猜测,不,不可能。

姜宛之前强调过好几次世上没有神仙,而且言语中很明显对宗教并不看重。

虽然姜宛只是一个个例,并不能代表后世所有人,但她既然敢公开表达出对宗教的不赞同,那就证明后世主流肯定并不以宗教为尊。

可他们又为何那般尊崇这玄奘呢?

现场之中唯有朱元璋有一些头绪,虽然如今吴承恩还没有出生,《西游记》更是不见踪影,但是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却是已经在民间到处流传。

他虽然读书不算多,但却爱看戏,也爱听那些说书人说书,自是对这些民间故事很是清楚。

见其他四人此时脸上都写满了疑惑,他心中顿时兴奋了起来。

终于轮到他表现了!

天知道他今天有多后悔之前没能好好读书,明明比其他几个多了好几百年的阅历,结果在面对后世这层出不穷的惊喜之后,他竟然也没表现得比其他四人多知道多少东西。

他当即兴奋道,“姜姑娘,您说的可是那孙悟空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个故事倒是的确有趣。就是将那唐三藏塑造得有些文弱了!”

姜宛介绍完便看见身旁的几人都露出了迷茫的表情,那一刻姜宛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孙悟空的故事难道不是三岁小孩就已经无比熟知的故事了吗?

然而她眨了眨眼睛,却发现几人还是那副迷茫的表情,显然根本不知道《西游记》的故事。

就在她认命打算再解释一番之时,便听到了外表看起来有些糙的朱八终于接了她的话。

这一刻姜宛都快感动哭了,不然她真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掉进了什么奇怪的时空中,不然她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心智正常的无人竟然不知道西游记。

她当即笑着回答了“朱八”的话,“对,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还有那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那个故事。”

“至于您说的小说里弱化了玄奘法师,倒也的确有这个问题,我小时候看《西游记》电视剧之时就觉得唐僧真的很烦,弱不说还老是误会大圣,烦死他了。后来学了历史才知道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有多厉害,毕竟他可算得上是偷跑出国的,虽然之后有高昌国王为他提供了不少财物与随从,但他刚偷渡出国时可不知道这些,他一个人跨越万里取经足以证明他肯定身强力壮。”

“不过我觉得后世人把玄奘法师改成了文弱僧人倒也不是后世人不喜欢他,而是这样怜爱世人的僧侣形象才满足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中得道高僧的形象,杀生什么的就让他的那几个徒弟来做好啦。”

“后世人选择玄奘法师作为主角,除了因为他的经历本身很有戏剧性外,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大家都感念玄奘法师的恩德,毕竟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得道高僧。”

“当然同时百姓也应当怀念那大唐盛世。一句‘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就能让无数小国将唐僧奉为座上宾,而且我记得小说里还偷偷给李世民加了十年寿数呢。”

本来听着姜宛讲述《西游记》故事的李世民心中还有些不虞,毕竟什么妖怪、真经的都让他很是费解。

直到听到那最后一段话,李世民心情一下子舒坦了。

原来百姓是在怀念他们盛世大唐,还想让他多活十年!

那没事了,这样的故事传得越远越好!

而其余几人都不由自主地望向了李世民,虽然知道加十年寿数只是那小说的杜撰,当不得真。

但这足以体现出后世编撰小说之人对李世民的推崇,毕竟谁都不会想要一个昏君多活数年,只会希望他死得越早越好。

特别是自认自己比其余所有皇帝都强上几分的嬴政和刘彻,他们之前从天幕中就知道那唐太宗颇受后世推崇,是儒家士大夫心中的圣君。

但他们总觉得是那些酸儒们见识短浅,那李世民那般善于纳谏也不过是沽名钓誉搏士大夫口中的名声罢了。

然而如今听见后世百姓竟然也那么怀念李世民,他们顿时心中都有些吃味。

可恶,百姓怎么不为他们续上一些寿数呢!

这李世民真待百姓那般好?以至于后世几百年老百姓都对他念念不忘?

天幕下,此时身在玉华寺翻译经书的玄奘望向天幕,久久不能出神。

相较于大慈恩寺的金碧辉煌,玉华寺可谓是十分破败。

玄奘之所以会在这,当然是为了避祸。

他一介出家人其实对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一心只想翻译经书,但人身在局中却早已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

他刚回国时,太宗便多次劝他还俗入朝为官。

但好在太宗还算通情达理,他拒绝过几次后便只让他将自己游历西域时见到的各国风土人情记录下来,而后太宗便依言修建大慈恩寺让他翻译佛经。

只可惜他还算平静的生活随着太宗去世,高宗登基通通化为了云烟。

他不想参与新皇和旧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但是因为他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新皇却是并不愿意放过他。

高宗表面上说是倚重他要将他带在身边,但他虽然愚钝却也知道这是在防备着他。

所以直到长孙无忌自杀后,他请求养老回玉华寺翻译经书的奏折才终于被批复。

只是此次翻译经书却是终究不再似以往了,门庭冷落也就罢了,还有弟子开始怀疑他翻译的内容。

他并不是乾纲独断听不得弟子意见的人,但有时却又难免生出些疑惑来,为什么人总是要被俗世所绊。

他千辛万苦去天竺求取真经,似乎连自己都度化不了,百姓真的会信他吗?

然而此刻他看着天幕上后世为自己所立的高大塑像,心中所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00-110(第7/15页)

的疑惑都瞬间解了开来。

俗世牵绊只是一时的,时间和历史终究会记载下他所做的一切。

姜宛讲完《西游记》,就又赶忙回到真实的历史。

“其实大雁塔内部还是有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的,比如有太宗李世民所著《三藏圣教序》和高宗李治所著《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由褚遂良所书刻成的石碑,有当年唐朝进士高中后提名的石碑,还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对了,据说大雁塔下面还藏着地宫,里面藏有玄奘法师当年带回来的珍宝和佛家所供奉的佛经、佛像、舍利等宝物。当然这些都还没找到,但专家通过探测发现大慈恩寺下面是应该有一个地宫的。当然按照现在的文物保护规定,我有生之年估计看不到主动开挖了。”

“除了客观的基础条件之外,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还因为它应当是华夏曾经在世界上最辉煌的朝代。秦汉塑造了华夏的筋骨,唐将华夏带向了巅峰。”

“彼时的长安不仅是大唐的都城,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了大量国际商旅、学者,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国际化的大都市。”

“而在初唐之时,大唐对外作战往往以少胜多,还发生在大唐国土以外,战争并不消耗国力反倒还能发上一笔战争财。再加上当时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风气都很是开放,完全没有什么文字狱乱七八糟的,百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李唐皇室内部还是纷争不断的,但多亏李二带的好头,政变几乎都发生在皇室内部,死的都是达官显贵,跟普通百姓也没多大关系。百姓第二天醒来发现皇帝换人坐了也就坐了,只要不影响自己生活就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贞观到开元,算得上是历史上我国老百姓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间,彼时的唐人也是真正为自己身为大唐子民而自豪。”

“相较而言,秦汉的百姓当时还是过得太苦了。虽然从我们后人的角度来讲,战争徭役不可避免,但当时老百姓受到的伤害却是真实的。”

“所以如果是做沉浸式体验,大家会倾向于做比较轻松的唐朝街区体验,还是更加肃穆的秦、汉呢?说到底大家都是老百姓,宏大叙事以外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的。”

如果说嬴政,刘彻之前还有些不服气,此时面对姜宛的提问却是沉默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从前他们的确甚少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第105章 第 105 章 文化的影响力

一旁的李世民和武则天原本听着姜宛的夸赞很是自得, 然后便被姜宛中间的那段话被伤到了。

真是谢谢你的夸奖哈,你以为我们很想宫廷政变吗?

相较于几人的沉默,解释完看着表演即将开始的姜宛便迫不及待道, “大家其实不用纠结啦, 大部分普通人也分不太清啦,只知道这些都是华夏辉煌的古代。表演马上要开始了, 我们进去吧。”

姜宛的话成功唤醒了沉思中的几人, 他们虽然心中感叹, 但却也不是伤春悲秋之人。

更何况如今历史已经改变,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嘛!

不就是开放包容, 要让老百姓过得好吗?

都有天幕提供的那些东西了,他们就不信自己做不到!

如今还是要先趁着这好不容易来到后世的机会,多见识见识。

于是几人都没多犹豫地跟在姜宛身后参观了起来。

纵使身为帝王, 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眼前的景象实在是超出了他们平生所见。

那些灯怎么会那般亮, 又怎么能有那般多的花样?

而且这么大一片灯海, 该用多少的“电”?这后世竟然富裕至此?

还有街边便是各种各样的吃食,不少食物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做法也是千奇百怪, 据姜宛介绍这些小吃有些是什么东南亚风味,日韩风味, 总之闻所未闻。

帝王们都不由得在心中嘀咕, 这难道不是奢靡* 浪费?

然而看着周围行人们那见怪不怪的表情时, 他们终究还是没有出声,只“老老实实”地跟在姜宛身后,体会这眼前的一切。

特别是李世民和武则天更是心有感触,毕竟这说是模仿大唐所建的商业街区, 但显然比真正的大唐要繁华太多。

且不论大唐有严格宵禁政策,哪怕是上元灯会时也远没有如今的繁华,百姓脸上的表情也没有现在的惬意。

几人没走多久,便见人群朝着一处涌出,原来竟是表演要开始了。

来都来了,帝王们自然也要去看看。

等到一走进,他们便看见台上穿着龙袍的男人走上了舞台,而他的身后还有穿着官服和盔甲的大臣和士兵们。

舞台的正中央处的石碑上还有一个巍峨男子正骑着骏马。

李世民见到这一幕心头一动,有个猜测渐渐升了起来,这该不会是……

就在他猜测之时便听见人群中冒出一声“这是贞观之治的广场,这个皇帝应该就是李世民了!”

这话一出,其余四个帝王都忍不住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台上扮演自己的演员也是一怔,虽然他思想开明,但现场看见别人扮演自己还是心中别扭。

不过想到姜宛之前提到的话,这后世会修建这么一个街区是为了纪念他大唐。后人会表演这么一个节目,想来也是为了纪念他。

想到这,李世民按捺下了心中的别扭,当做众人的目光完全不存在一般地沉浸式看了起来。

首先是穿着盔甲的士兵们跳了一段气势磅礴的战舞,显然是纪念他平定天下,开疆扩土之功。

而后又是穿着臣子服饰的人们跳了一段相对柔和的舞蹈,李世民知道这是在歌颂他的文治。

一场演出下来,李世民可谓是神清气爽,连带着看那扮演自己的演员都顺眼了许多。

等到演出结束,路人们差不多都散去,他才装作不在意的说道,“虽然那演员比起真正的帝王来还差了不少,但节目还算讲清楚了太宗的功绩,既然是演出为博观众一笑,也不能要求太高了。”

大家都是帝王,哪里体会不到李世民现在嘚瑟的心情?

若不是不能泄露他们的身份,此时几人真想直接对着李世民大开嘲讽。

不过考虑到姜宛还在,几人终究是没有说什么,而是跟着人流去到另一处演出。

因着这第一场演出便是帝王相关,几人以为这些演出应当大多数也应当是帝王将相,但其余的演出竟然大多数都是展现大唐当时的市井生活。

诸如胡旋舞,介绍长安文化、习俗,甚至还有一个一个扮演“李白”的男子与游客们一起对诗!而围着“李白”的游客还极其的多,甚至隐隐压过了之前观看贞观之治的人群。

而此时本就算得上兴奋的姜宛却是更加激动了起来,一时间竟然带着他们直接往人群最前方走去。

“哈哈哈,终于见到诗仙了,不得不说咱诗仙人气真高,粉丝可真是多啊!不过也正常,我记得之前一次唐朝名人投票,李白可是力压李世民,武皇等等登顶大唐顶流!我一直觉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00-110(第8/15页)

哪怕不限制大唐,拉通整个华夏历史,说不准李白也能登顶呢,唔,当然也可能惜败始皇。”

“来之前我还特意复习了李白的诗,想着一定要跟诗仙对上一回。”

说着,姜宛便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人群开始背起了古诗。

帝王们见到这一幕都有些懵,拜之前的教材所赐,几人对李白都有所了解,知道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他所作的诗是后世学生必学的。

他们自然也知道文人的重要性,但却并不认为一个在政治上不受重用的诗人会比帝王更重要,对后世更有影响力。

然而看着眼前数不清的人们齐声诵读那一篇篇诗章时,他们心中的想法却在此刻产生了动摇。

华夏五千年历史,有过五百多位帝王,但听姜宛聊历史时,在后世人那特别出名的帝王又有几个。

恐怕就连他们自己也不一定有这李白有名。

一瞬间帝王们都在心中浮现出了“文化”二字。

李世民和武则天倒还好,毕竟这李白本就是他大唐之人,而且后世所学诗作更是大部分都是唐诗。

但嬴政和刘彻却是再次受到了打击,可恶!他们秦汉怎么没有这样受后世人欢迎的大诗人?!

旋即刘彻和嬴政都再次回忆了一番那后世的语文课本,然后悲哀的发现,似乎不管是文章还是诗词都以唐宋的居多。

民生输给大唐也就罢了,从前的确是他们没注意,这文化上他们不能再输!

这一刻嬴政和刘彻都决定要回去鞭策满朝文武,要让他们写出锦绣文章好流传后世。

至于朱元璋想得则要更多,他回忆了一番后世的教科书,然后发现除了姜宛之前提到过的小说外,他大明好像就没有别的文章了。

这怎么成?!

可他明明很是重视文臣以及科举啊,他大明的文化怎么会相较于之前的朝代这般落后?

而就在这时姜宛终于过足了瘾,然后开口道,“华夏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还数唐宋,唐宋之前秦汉时一切都还在摸索阶段,而唐宋之后大家的思想被程朱理学所束缚,变得僵化,唐宋皇室也相对开明,所以诗人词人们能够自由地抒发胸臆。”

“而在唐宋之后,元太短还是异族统治就不说,明清的统治者对民众的思想控制极为严格,再加上八股取士,以至于文人们再也不能之前的朝代那般自由创作。”

“不过若要比较唐宋,我个人还是喜欢唐的诗词。唐代后期虽然也有不少的问题,但唐诗总带着昂扬向上的豪迈之气。至于宋嘛,除了少数比如辛弃疾这样的词人之外,大多都有些悲春伤秋,估摸着是受宋朝偏居一隅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我不太喜欢搓宋啦。”

天幕下本就因为自己没能入选去到后世旅行而被受打击的赵匡胤此时更是差点气得吐血。

他听姜宛之前的话本以为她终于要夸奖大宋文化开放,结果怎么又拐到了大宋没能统一全国之事上?!

这事就过不去了是吧!

而现场中之前还纠结不已的嬴政、刘彻此时听到解释终于松了口气。

原来不是他们的问题,是他们的年代太早,那唐朝又占了时间上的便宜。

不过那明清怎么能这么拉?!

一瞬间,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朱元璋。

而被众人注视的朱元璋此时浑身一怔,这姜宛怎么能这般说他们大明!

那程朱理学又不是他大明所创,他只是发扬宋朝人的学说,恢复汉家传统罢了。

只是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朱元璋却是不由得越来越心虚。

好吧,他承认他的确对文化上管理得有那么点严格。

第106章 第 106 章 嬴政:这后世为何要污……

如果是从前在朝堂之上, 哪怕自己真做错了,朱元璋肯定也不会承认,最多私下改了便是。

毕竟他是皇帝, 也没人敢指出来。

然而眼下周围人都是帝王, 英明程度和历史地位完全不输他自己,朱元璋也不能真睁眼说瞎话。

他只能讪讪地笑道, “那明朝皇帝的政策的确有些不妥, 不过他们应当也是不知道会造成这样大的后果的, 若是知道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这这般的!”

姜宛有些奇怪这朱八为什么要为明朝解释, 但转念一想, 粉丝嘛,总是要维护一下自己的“爱豆”的。

这朱八没有像别的明粉一般无条件为明朝洗白,已经算是不错了。

况且这还是在现实之中, 不像在网络上那般可以让人无所顾忌, 姜宛自然也不会继续争辩。

况且如今时间已经快接近晚上九点, 景点逛得差不多,表演也都看完了, 姜宛想了想便道, “时间也不早了,要不我们现在回酒店吧, 休息休息明天再逛?”

帝王们都很想多体会这后世的世界, 然而他们也知道到底不可能没日没夜逛这后世。

哪怕他们自己受得了, 这姜姑娘的身体估摸着也是不行的。

于是几人也都点了点头道,“好,回去吧。”

正好他们也能体验一番后世的旅店,今天刚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出了门, 都还没来得及好好查看一番呢。

酒店本就不算远,很快他们便回到了酒店中。

因为本就是自家酒店,再加上淡季,自然不可能在酒店上克扣他们,因此都是每人一间标准套房。

房间的面积自然比不得帝王们的寝宫,但那床榻的舒适度却是完全不输,而且房间里的许多设施都是他们前所未闻的东西。

因此当姜宛用房卡打开房间,本打算各回各屋之时,便发现几人竟是一脸“无辜”地望向她。

虽然他们没有直说,但姜宛联想之前这几年连手机都不太会使用,也猜出了他们的来意。

心中无语归无语,姜宛还是认命地开始为几人讲解了一番房间里的设施该如何使用。

从插电卡,再到电灯开关,再到如何打开电视,使用花洒……姜宛几乎将房间内能见到的设施都展示了一遍后,几人才终于离开。

姜宛见状,终于松了口气,但心中却是充满了疑惑。

这些人真的太奇怪了,看谈吐也不像那些没有读过书的边远之人,但却又对现代科技一无所知。

就仿佛他们真的是他们扮演的几百年、千年前的古人那般。

该不会他们真的是穿越而来的吧?

姜宛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得一个机灵,她在想什么,真是小说看多了!

这几人是精神病院里跑出来的都比他们是穿越而来的要大得多。

虽然心中有许多猜测,但姜宛并没有纠结太久,总归是隔着网线交流恶毒网友们,她又何必刨根问底呢?

就算他们真是精神病院跑出来的,她也没办法把他们扭送回医院啊。

与此同时,回到各自房间的帝王们也再次探索了起来。

虽然之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100-110(第9/15页)

看过一次姜宛使用,但这些于他们来讲还是十分陌生。

哪怕是看见那一拧开关就能冒出水的水龙头,他们都要探索上好一会儿,试图知道这水究竟是从何而来。

若是弄清楚了构造,那他们便也不用再让宫人们辛苦挖井打水了。

然而最终几人都是铩羽而归,实在看不出水从何而来,只能转头探索起了房间里的别的东西来。

而这一幕幕传到天幕下的古人眼中也是引起了一声声惊呼。

“哇,竟然一拧开就出水了,但这完全看不见周围有水啊,难不成这水是凭空变出来的?仙境,果真是仙境!”

“那叫灯的东西真的好亮,比天上的月亮都还要亮得多,咱们要是能用上的话,那就再也不用担心夜晚,晚上也能看书了。”

“看来皇帝们面对那些不认识的东西时,也跟我们一样呆愣啊,他们也不是全知全能嘛!”

“那房间里也有一个天幕,竟然能播放那么多画面,而且还能被他们操控,不像咱们这个天幕不受控制。”

“对对对,要是我们能有这随时供人观看的天幕就好了。”

……

天幕下的古人们都被那“电视机”吸引了心神,帝王们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电视机绝对能为他们带来许多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

于是几人在将房间里的东西大致扫过一遍之后,便都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这电视上。

嬴政先摁动了遥控器,打开了电视,而后电视上便出现了一男一女端坐在长桌后,嘴中还不断念着各种各样的消息。

经过之前在机场时的一幕,嬴政已经知道这就是后世的“新闻”。

但显然这一次的新闻内容却又是与白天在机场时看到的不同,画面中竟然是几个穿着西装的金发碧眼的男人们正围坐在圆桌前开会。

虽然听不明白什么是“巴以”,什么是“伊朗”、“叙利亚”……但是嬴政听完了新闻后便猜到个大概,这大抵是那某些个外邦国家在打仗。

嬴政对那外邦新闻并不感兴趣,一来这时间隔得太远,那外邦局势于他大秦无用。

二来则是他有自信,在他那个时空,他大秦一定能将这地球的大部分土地纳入华夏版图,自然便不会发生这新闻中的事。

于是他看了一会儿后便换了台,而这时屏幕上出现了几个穿着古装的人,服饰与大秦的款式很是相似,这难不成是拍摄的他大秦的故事?

嬴政立刻停了下来,然后开始认真的看了起来。

而后他便看着一个看起来至少有三十来岁的男人跪在了一个看起来比他更年轻的女人面前,口中还喊着,“母后。”

嬴政一惊,心中猜测难不成这男子是认了他父皇的年轻妃子当母亲?就如同他的父亲子楚认了华阳夫人为母亲那般。

只是他不由得嘴角一抽,这男子可真是豁得出去,竟然能认比自己年纪还小的人做母亲,华阳夫人好歹比他父亲还大上几岁呢。

然而就在这时,他却从那女子口中听到了一句,“政儿,你还是个孩子!”

嬴政心中顿时生起一丝不妙的预感,这该不会……

而很快随着更多的台词出现,嬴政发现这屏幕中的男子扮演的正是十三岁的他。

顿时,嬴政差点将手中的遥控器摔了出去。

真是岂有此理,这后世为何要这般污蔑他!

这人看起来少说三十四十岁了,怎么能扮演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他甚至觉得这人比如今的自己还要老上几分!

先前他还嘲笑李世民那大唐不夜城中随意一个演员便扮演了他,但现在看起来那扮演李世民的演员可比扮演自己的演员好上百倍千倍了。

嬴政强行让自己平心静气了下来,决定继续看看这故事之后的走向,万一只是外形不符合,说不准故事能体现出他的丰功伟绩呢?

然而他看了十来分钟,便发现剧情更是让他无语。

都是些什么玩意儿?他怎么会怀疑自己是吕不韦的儿子?

别说他不可能是,哪怕他真是,他也不可能跑去质问吕不韦还要跟他离开大秦啊!他是没脑子的吗?

嬴政越想越气,想不明白后世为什么要这么诬陷自己。

可这出“戏”的主角又明显是他,按照姜宛的说法那应当是后世之人喜欢他才会编出这么一出戏来纪念他啊。

嬴政想不通,很想不通,只能赶紧按下遥控器换台。

早知道是这么个玩意儿,他就不浪费时间看了,他还以为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嬴政旋即继续换着台,大部分都是他不太看得懂的“戏”,涵盖各个朝代,当然最多的还是发生在后世的剧。

看着一男一女竟然直接在屏幕上接起了吻,嬴政不忍直视地闭上了眼。

这后世可真是!难道他们已经没有基本的礼义廉耻吗?

虽然秦代不像之后那般男女大防,但也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这样亲密的动作啊!

嬴政赶紧又按下了遥控按钮,直到在一个写着“农业军事”的频道停了下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索,嬴政已经大概弄懂了什么是电视台,每个台也有自己的主题。

只是这农业为何会与军事分在一起?这两者完全不相干啊!

嬴政心中疑惑,但并未纠结,毕竟这反倒是方便了他,农业和军事相关的知识就是他最需要的!

于是很快嬴政便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中,甚至连之前那“戏”带来的不愉也通通忘却。

天幕下的古人们自然也不会错过,一起跟着听了起来,不少人还用笔尽可能将那些知识记下来。

“修剪掉那些长得更高的枝丫原来会让果实变多!”

“将那些公猪阉了竟然就不会膻了!”

“哇,后世这真的只是军队演习吗?这已经是炮火连天了啊!而且那信息化又是什么?”

……

其他房间中帝王们几乎也经历了嬴政同样的事。

刘彻还好,毕竟他的影视化运气还不错。

李世民则是很是无奈,他发现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里他要么以好色老头出现,要么就是要美人不要江山,优柔寡断的形象,还不如之前那大唐不夜城演出里塑造出来的形象呢!

而且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那后世的小说喜欢编排他和杨妃的爱情故事,感情是从这电视剧里开始的。

武则天则是看着电视中“武媚娘”那副谁都不想伤害,全是被形势所迫,被逼踏上皇位的模样,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要是她真这样的心态,恐怕早就死得渣都不剩了。

虽然她能理解后世是想为她塑造好的形象,但她却觉得这样的“武媚娘”是在辱没她。

女人为什么不能有野心?男人们可以不择手段往上爬,可以为了争天下杀死自己的兄长,更有甚者杀了自己的父亲,而她只是在丈夫死了之后称帝罢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社畜不干了 当上弦壹转生宇智波 婚后生情 重生之摆烂相夫人 [娱乐圈]万人迷模拟器不太对劲 全星际唯一人类幼崽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排球界最强幼驯染 上司为何这样对我 从签到开始的位面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