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2 / 2)
汉光武帝、宋仁宗、明宣宗等皇帝,莫不如此。
因此,即使帝后关系再差,皇后再不合自己的心意,皇帝却也没有动过废后的念头。
但夫妻关系总是这么僵持也不是个事儿,在皇后送来两位宫女后,皇帝便接受了她的示好。
只要那拉氏安分守己做她的皇后,皇帝自觉也容得下她,她能做到先帝孝敬宪皇后的份上就可以了。
帝后二人破冰,皇后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南巡在即,原本她还担心万一皇帝南巡不带上她可怎么办,现在终于放心了,她开始着实准备南巡前的后宫工作。
首先是请
了陆薇与令贵妃两人过来万方安和,共同商议随驾出巡的嫔妃名单,当然最后的决定权肯定是在皇帝那边,但皇后肯定要草拟一个名单出来,拉上庆、令二人分担一下,她俩人是皇帝的宠妃,皇帝不至于一下子扫她们三个人的面子。
要不是皇后派人来请,陆薇都快忘记了她自己还有协理宫务的权力。
她本身就不耐烦后宫的琐事,再加上皇后也刻意不给她安排工作,她基本上就是只担着名头,不干活的那种。
哦,也不能说不干活,她陪伴太后的时间比较多,她算是帮皇后分担侍奉皇太后的工作了。虽然皇后非常不想让她分担,因为这样一来,皇后很难在孝顺上大做文章,她的前辈先皇后可是以至孝出名的,哪怕当时太后也不喜欢她。
陆薇觉得在这方面,现任皇后可能是心气比较高,而先皇后更善忍些。
她奉命来到万方安和,与几乎同一时间过来的令贵妃打了个照面。
两人如今是完全没什么话可说了,互相点点头,在各自的位置上,听候皇后的安排。
皇后令宫女给两人一份名单,上面的人员就是这次出巡的嫔妃。
她们三人自然在名单内,再就是舒妃、忻妃、林贵人、禄常在、永常在。
皇后问道:“本宫这样安排,你们应该没意见吧?”
废话,皇后的安排还轮得到普通嫔妃说什么,她就是找两人来做背书吧。
这份名单看得人好笑,舒妃与忻妃一直是皇帝旅游团的固定成员,必须加上之外,其他的三人都是皇后的自己人。
林贵人就不必提了,这个禄常在与永常在就是陆薇在九州清晏见到的那两位,她们可是皇后亲手提拔的人。
今日陆薇过来这一趟,明日皇后就敢对皇帝说这份名单也有她的意思在里面,白担了名声。
陆薇于是道:“我没什么意见,只是论理说颖妃也该在安排在名单里面。”
令贵妃立刻跟上,“我看再加上瑞贵人也可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00-220(第6/23页)
瑞贵人出自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父亲是礼部尚书,她本是令贵妃身边的宫女,得了皇帝的宠信,成为嫔妃,算是令贵妃的自己人。
出巡的队伍中当然是自己人越多越好啊。
但南巡不同于其他的出巡,皇帝一般不会带那么多嫔妃,这么算下来足足十个人,肯定超额了。
皇后直接道:“人太多了,颖妃与瑞贵人这次就不必去了。”
陆薇轻轻“啊”了一声,“颖妃为什么不能去啊?我看这禄常在与永常在其实也没必要去。”
令贵妃不敢太过得罪皇后,低着头不说话。
这两人都不买面子,皇后顿觉心烦意乱,“行了,行了,都加上,让皇上去定夺吧。”
想想她当皇贵妃以及刚当皇后的那几年,哪个嫔妃在她面前不是服服帖帖的,这些年过去了,她们翅膀硬了。
皇后现在看陆薇与令贵妃犹如看到当年的高贵妃、纯贵妃、嘉妃等人,这三人自持宠爱,从来不把她放在眼里,可是而今这三人又在何处?
老天爷是站在她这边的,皇后坚信。
这份十人名单就这么被呈到皇上面前,未知皇上意思如何,但皇后把禄常在与永常在叫过来说话,提到了此事,让她们好生服侍皇上,自己也要努力争取机会。
禄常在是苏州人,而且比自己还得宠些,永常在心里生了一些危机。
新人新鲜感多,她俩最近侍奉皇帝的机会不少。
永常在没那么多高深的计谋,她的做法非常简单粗暴——她在皇帝面前把禄常在说庆贵妃坏话的事情给说了。
第205章 第 205 章 后宫的嫔妃们大多数对……
后宫的嫔妃们大多数对外表现得很斯文, 即使大家私下里再不合,落到表面上也不会撕破脸皮,面对皇帝就更是如此了,某人对某人不满, 也只会委婉而含蓄得暗示给皇帝听, 绝不会大喇喇背后告状, 因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品格低, 小人行状。
但永常在汪氏年轻气盛,根本没那么多顾忌,她用自己那张红艳动人的小嘴叭叭叭把禄常在给告发了。
“禄常在她说的话可难听了,妾都不敢直接转告给您听,她以卑犯尊,妾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所以禀告给您。”
皇帝喜欢的人就容不得别人说她不好, 就像他喜欢富察皇后, 如果知道别人说她的坏话, 那么他对这个别人就不会容情。
禄常在陆氏,模样尚可, 而且与陆薇同样出自常熟陆氏家族, 皇帝爱屋及乌,对禄常在高看一眼。
但禄常在现在不敬庆贵妃, 他就不能容忍了, 立刻让胡太监去审禄常在及其宫人。
永常在胆子再大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凭空捏造别人的错处, 胡太监的审查结果自然与她说的对得上。
于是乎, 刚刚坐上常在位置,预备着在后宫大展宏图的禄常在陆氏直接被降为了无任何品级的官女子。
皇帝命人遣送她回紫禁城,念在同住一场的情分上, 永常在去送了她一程。
陆氏早已知道是永常在背后算计她,恨恨道:“你别作出这副假惺惺的样子了。背后告状,皇上不会喜欢你这样的小人!”
永贵人“哈”地笑了一声,“你还是先别说我了,你这一回紫禁城,以后怕是难得再有机会见皇上了,你自己多保重。”
陆氏跳脚骂她小人,永贵人心态很好,笑嘻嘻道:“你看看祸从口出,你都倒了大霉了竟然还不吸取教训。算啦,我不跟你计较,祝你一路顺风。”
陆氏不甘心地上了回宫的马车,永常在施施然回自己的住所。
她虽然背后告状,但皇上没怎么她,照旧召她陪伴,皇上还夸她是个直爽的人呢。
出乎意料,新人永常在还真拿到了一个南巡的随驾名单,其他的人则是:皇后、庆贵妃、令贵妃、舒妃、颖妃、容嫔、瑞贵人。
皇帝这回端了一次水,皇后、陆薇、令贵妃三人谁的自己人都有。
行吧,总体上三人都算满意。
……
皇帝的后宫一向都是百花齐放,再多一个永常在也不嫌多。
现在的重点不是后宫,而是前朝。
除了开年后南巡的事情之外,朝堂上另外又出了一件不算太小的事情。
朝中有几位大臣被贬职,更有一位工部侍郎被贬到了伊犁。
原因是这几人上奏皇帝请立太子。
话说皇帝今年都五十岁了,还不是虚岁的那种。
他爹先帝雍正也才活了五十六岁,该立太子啦!毕竟他年纪真不小了,就是这个年纪挂了,在古代的帝王里都不算是短寿。
汉人的王朝就是讲究一个早立太子,以便稳定有序接班。康熙、雍正都有立太子,到了现任皇帝,除了已故的端慧太子永琏,他竟然再不提立太子的事情。
本着忧国忧民的想法,有那胆子大的官员上书谏言皇帝立太子。
哪知正好触到了皇帝的逆麟,这些人反而被皇帝痛骂一顿,说他们“其心不轨”,再然后就该处罚就处罚,毫不手软。
在这一点上,他确实像他的祖父康熙。
曾经的富察皇后生了二阿哥、七阿哥两位嫡子,皇帝对这两位嫡子大加赞赏,甚至公开说过这两位已故嫡出阿哥就是太子人选。
是以朝臣们的在请立太子时,虽然没有直接说是谁,但大家都心
知肚明,眼下如果立太子,除了现在的嫡子继后所出的十二阿哥,再不会有旁人了。
皇帝也知道这一层意思,因此在处罚了请立太子的官员后,特意申明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他拿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举例子,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神器当择贤而畀”。
经此一遭,王公大臣们算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谁都不敢再提立太子的事情。
这件事传到后宫,却是对皇后的影响最大,对其他嫔妃们倒没啥影响。
因为皇帝先前对两位嫡子的态度,十二阿哥一直都是大家认为的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
现在皇帝直接说了,立贤不立嫡。
好了,十二阿哥这个嫡子前途未定,饶是皇后再想保持镇定,那脸上也露出一点灰败出来。
众人去给她请安时,她随意地应付了几句,就让人都散了。
皇后的做派一直都算是比较高调的,平日里她皇后的气派也摆得足足的,难得有这么颓废的时候。
她看不起嫔妃们,实际上嫔妃们也不是她真正的对手,现在皇帝给了她当头一棒,整个人都喘不过气来了。
大家伙儿请完安出去,有人欢喜有人愁。
十二阿哥当太子的机会变小,反过来就说明其他皇子的机会变大了。
那么现在所有的皇子中五阿哥就有希望了,四阿哥、六阿哥出继,皇帝偏偏留下了他,未必没有某些考量在里面。
一向在后宫默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00-220(第7/23页)
无闻的愉妃顿时就有了存在感,别看她不得宠,但一旦五阿哥出息了,她将来就能享儿子的福气,就像当今皇太后一样。
年纪小的阿哥里面,还有一个永瑆聪明伶俐,养在舒妃膝下,他也未必是没有一点希望的。
立储的情况扑朔迷离,但这一切都与陆薇无关。
颖妃同陆薇一样,两人无娃一身轻,什么都不用考虑,目前想的事情就是南巡了。
颖妃刚进入后宫嫔妃的队伍中时跟着就是皇后,后来她主动同皇后疏远,今日眼见皇后的颓势,心里难免唏嘘,“不知道为何看到皇后现在的样子,我觉得怪不忍心的,替她难受。”
高高在上的人遇到生存危机,一着不慎可能会坠落云端,让人觉得可怜。
封建社会肯定都对女人的压迫,在这个大前提下,皇后确实是皇权之下的牺牲品,是个可怜人。
但是按现在这个时代来看,皇后同时也是皇权的既得利益者。
陆薇让颖妃别再多想,“皇后走自己的路,只能说成王败寇,她更加不需要你来替她难过。”
那拉氏从娴妃,到皇贵妃、皇后,一步步走来,她成功过,但最终败在了最后一步,求仁得仁。
如果不是乾隆太长命了,那拉氏有极大可能她就能成功登顶。她是成功了,但其他嫔妃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第206章 第 206 章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保养……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保养品, 皇帝就是最好的证明。
过完五十岁生日的皇帝完全看不出有将老的趋势,他的身体依然健壮,精神依然饱满,整体看起来很年轻, 起码再活个三十年完全没问题。
所以, 他一点也不急着立太子, 太子是大清未来的希望, 他认为自己有很多很多的时间慢慢的选一个各方面样样俱好的太子。
至于皇后的想法,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立太子是国之大事,不可能凭着皇后的心意去立十二阿哥,他要慎重挑选、考察。
当然这并不是说皇帝排除了十二阿哥,事实是十二阿哥也在预备太子的人选名单中。
但就是这种不上不下吊着人的滋味最难受。
对于皇后来说就是这样,有时候她宁可皇帝直接告诉她不会立十二阿哥为太子, 她反而会彻底死心;现在有一丝希望, 但这丝希望又很渺茫, 这对皇后就是一种折磨。
她极少的时候会后悔,如果她不是皇后会怎么样, 是否就不会遇到今日的痛苦?
可是很快转念一想, 如果她不能当皇后,依旧只是娴妃或者娴贵妃的话, 她在后宫同样活得不舒服, 一定会有另外一个皇后压在她头上;不止如此, 在她的老对头高贵妃、纯贵妃、嘉贵妃等人过世后, 庆贵妃、令贵妃等人可能会压她一头,这是她万万不能容忍的。
今日她在为十二阿哥不能立为太子煎熬忧心,可是她再煎熬忧心, 她就是堂堂正正的大清皇后,那些个嫔妃们必须得唯她马首是瞻。
有她这个皇后在一日,那些嫔妃们永远都是妾妃。
想到这个,她心里倒舒服了很多。
关于她的皇后之位可能保不住,皇帝会不会废后这个问题,皇后从来没有想过。
她跟皇帝相处几十年,最了解他的性格,他亲自立她为皇后,废后等于打他自己的脸,只有昏君才废后,她在皇后的位置上是没有大错的,他要是废后,这就是昏君所为,世人都会同情她这个被废的皇后。
十二阿哥被立为储君的希望破灭了一大半,皇后再难过无用,她重新把目光从立储之事转移到后宫嫔妃身上。
嫔妃们每日雷打不动地来给她请安,她病了也有嫔妃们的侍疾,她仍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后。
……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六日,皇帝奉太后出京南巡。
这已经是第三次南巡了,陆薇的心情淡定了许多。
在船上的时间除了陪太后打打马吊牌,其他时候看看沿途风景,与颖妃下棋,再不就是睡觉,或者看看书,时间挺好打发的。
她是苏州人,小时候日常出行靠的就是船,坐船惯了的人,对她来说坐船出行比坐马车舒服多了,而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船上真的有最新鲜的河鲜吃啊。
一同随驾的后妃八人,有人晕船晕得不行,几天下来就一脸菜色。
最不适应船上生活的三个人是皇后、容嫔、瑞贵人,其中容嫔与瑞贵人基本上只能躺在床上休养,她们大概还要适应几天。
皇帝过来看陆薇的时候,见她面色红润,吃嘛嘛香,很欣慰,夸她身子不错。
陆薇有些得意道:“江南可是我的故乡,没有不舒服的。”
皇帝失笑,忽然问道:“你十四岁就进宫了,在北京待了二十年,有没有归属?”
陆薇不意他问这个问题,怔住了,继而陷入了迷惘。
要说归属,哪里算是她的归属呢?
苏州?亦或是北京?好像都没有归属。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哲学家们纠结的问题。
陆薇道:“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有归属啊,我进宫后在您与太后的照拂下,过得很好,多谢您。”
她得承认她拍皇帝马屁了,但这也是她的真心话。
可是如果当初她没有进宫,也没有县令小舅子逼婚的话,大概率像这个时代普通女子一样嫁人生一串娃娃,可是还要操心生计……
乾隆很不错啦。
安全感满满,还肯给汉妃高位,那要是放在康熙朝绝不可能,陆薇要是进了康熙后宫,能混上答应都不错了;嘉庆时还有白莲教突袭皇宫;道光抠门啊,可能连鸡蛋都吃不起,后面的就更加不用提了。
乾隆后宫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陆薇给他打九十分以上。
她话让弘历十分高兴。
他对人好,肯定要人领情,别辜负他。
先皇后与富察氏一族是这样;现在的陆薇是这样,很好。
他心里不领情的人便是皇后。
弘历自觉对皇后很好了。
他把她从娴妃提拔为皇后,荫恩她的家族,对她各种恩赐不断,却依然不能满足她。
皇帝是个心思很细腻敏锐的人,他能察觉到皇后对他不满。
不满在何处呢?
别的暂且不论,他没有立十二阿哥为太子必定是让皇后不满意的。
不满意就不满意了,皇后送来两个宫女过来,她有肯改之心,弘历肯再给她一次机会。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打算废后,哪怕是只保留一个名存实亡的皇后。
……
帝后两人的内心博弈,外人当然不知晓。但皇后上船后就开始晕船,吃饭睡觉都不好。
皇后身子不适,嫔妃们肯定得去探病,所谓探病,就是过去问候问候,端茶送水喂药这类的活儿,再象征性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00-220(第8/23页)
一下就行,一般情况下,皇后会主动免了嫔妃们的侍疾。
但这一回情况除外,皇后还真让一众嫔妃服侍她了。
不知道是不是陆薇的错觉,她觉得皇后的规矩变严格了。
都已经在船上了,每天还得给她请安,估计整个南巡,嫔妃在
她那儿都得按紫禁城的规矩来吧。
反正她的规矩比皇帝与皇太后大多了,但她所有的规矩都按紫禁城的来,确实也让人挑不住错。
都是普通打工人,谁愿意勤勤恳恳,给不讨喜的领导奉献自己的一片真心?
只过了一天,陆薇就借着侍奉太后的名义,给皇后告假,帮她告假的人是太后的大太监李昌盛,皇后无话可说。
容妃与瑞贵人暂时还没有适应船上的生活,用的是告病的理由。
颖妃有样学样,也告了病。
永常在近来陪伴皇帝很多,人家直接说要侍奉皇上,没空过来。
这位的行事作风大胆,但也是个聪明人,早前很尊敬皇后,但皇帝不立太子的事情传到后宫之后,她就安心抛弃了早前举荐她的皇后。
最后只有令贵妃与舒妃留下。
舒妃虽然只是妃位,但在宫里的地位仍让人不敢小看,皆因她是除了两任皇后之后,唯一能主持先蚕礼的人。
她为皇后侍疾,所有的事情都不沾手,全部喊宫女做;令贵妃跟她相反,端茶送水,亲力亲为。
第207章 第 207 章 这的确是令贵妃的一贯……
这的确是令贵妃的一贯做派, 她自进宫,特别是跟了富察皇后之后对自己处处高标准高要求,从来没懈怠过,她是深得富察皇后真传的, 富察皇后可称为“贤后”, 令贵妃这些年的表现, 足以为她赢得一个“贤妃”的称号。
对于这类狠人, 陆薇从内心是佩服的,她们的成功有迹可循。
舒妃很显然自持身份,不肯完全放下身段。
她俩有更高的追求,像陆薇这样早早地咸鱼躺,没啥大出息。
落到外人眼里,令贵妃便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实在人。
对皇后来说,像陆薇、颖妃这样的咸鱼让她生气;像令贵妃这样的实在人也让她生气, 肯这样俯首帖耳地服侍她, 必定所谋甚大。
舒妃这种半折腰半不屈的态度是最让她舒适的。她是皇后, 舒妃出身再高贵又怎么样,一样要向她弯下腰杆。
皇后永远凌驾于众嫔妃之上, 这是目前为止唯一能让皇后高兴些的事情了。
但皇帝不是聋子瞎子, 很多事情其实都瞒不过他,尤其是皇后还做得这么明显。
皇后有十名宫女服侍, 她这是嫌人不够吗?
平心而论, 弘历很喜欢令贵妃。
这个女人跟随先皇后十年, 在生活细节上侍奉皇帝就如同先皇后还在时一样, 令弘历感到无一不妥。
这也是他为什么经常召令贵妃伴驾的原因。
可是他派人传了两回令贵妃,竟然都没有传到人,说是在给皇后侍疾……
皇帝不肯去皇后那里抢人, 于是又传了容嫔过来。
容嫔及其族人刚进京时还存着不少小心思,但在霍集占的头骨被制作成喇嘛教的法器后,那点儿小心思再也看不到了。
霍集占的下场让他们明白,皇帝对待背叛自己的人绝不手软留情。再者兆恵将军这些年治理新疆,颇有成效,容嫔的那些个叔伯兄弟们此生难回故土。
容嫔在后宫就是一个普通嫔妃,也许她的漂亮确实能够吸引皇帝,但皇帝给她晋位,给她赏赐,惠及她的亲人们,但他是永远不会让这些人返回故土。
容嫔大概是想通了,越发用心服侍皇帝,她的能歌善舞,她的异域风情,还是能够让她在后宫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与皇帝相处久了,她渐渐知道皇帝喜欢她是什么模样的。
有些方面她比不过皇帝心里那些玲珑剔透的汉妃们,例如纯惠皇贵妃、庆贵妃等;她也比不过温顺妥帖的令贵妃;但她也有自己的独一无二。
在皇帝面前,她尽量别说那么多话,她肃穆庄洁的天山圣女模样还是够看的。汉人的文化她没那么懂,但这宫里没有人比她更精通《古兰经》,容嫔在同皇帝说话时,最常说的就是她熟悉的《古兰经》,这样她至少不会泯然于其他嫔妃之中。
这次南巡,就是皇帝钦点她加入随驾出巡的名单中。
容嫔进宫后曾经试图投靠皇后,但失败了,皇后瞧不上她这个战败的异族之女,反倒是令贵妃,对人和善,不止如此,她知道回教的很多习俗都有不同,令贵妃会特意尊重容嫔的宗教。
例如,以前皇后宴请众嫔妃时,容嫔因信仰不能饮酒,当时皇后没有注意到,后来还是令贵妃向皇后提及的。
容嫔感念她的这份细心。
她也肯为令贵妃张目,于是就把令贵妃在皇后处辛苦服侍的事情都给皇帝说了。
皇帝抬眼看着她:“嫔妃有侍奉皇后之责,是令贵妃在你面前抱怨了什么,或者是你认为令贵妃服侍皇后是不应该的?”
他语气轻描淡写,但容嫔顿时就是僵住了。
第一次见到清廷的皇帝时,他的外貌看着白皙文弱,远远不如回部的汉人精壮结实,容嫔开始对他还不以为然,很快她就知道自己错了,这个清廷的皇帝比魔鬼还可怕。
这些年过去了,容嫔内心深处对皇帝仍旧是害怕的。
她不敢挑衅皇帝,连忙道:“令贵妃没有在我面前抱怨什么,嫔妃侍奉皇后是应该的。”
皇帝颔首,道:“那就从明日你去侍奉皇后吧。”
容嫔哪里还敢多说什么,低头应是。
……
莫名其妙的,皇帝派了容嫔去服侍皇后。
容嫔的家族在回疆还是有声誉的,她天山圣女的名头在当地老百姓中也是广为流传,她算是回疆在清宫的吉祥物,只要她不犯事作妖,在后宫肯定是安安稳稳的,毕竟皇帝也不想回疆多生事端。
容嫔给皇后侍疾,她肯端茶喂药,但她是虔诚的回教徒,有自己的信仰要求,每次要诵读经典,还要做五次礼拜。
众人去给皇后请安时,就亲眼见过她服侍皇后途中,向皇后请示她暂停要先去做礼拜了……
这还不算完,她对着皇后开口闭口《古兰经》,像皇帝可能还有些兴趣,皇后那是完全无兴趣,还觉得闹心。
皇后自称身子好转,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
出门旅游,尤其是这种南巡,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清朝这么多皇帝,也只有康熙与乾隆两人南巡的,能跟着一起南巡,就放轻松心情,好好玩,真想搞宫斗,等回宫了再说不行吗?
与前两次南巡不同,嫔妃们这一块就透着不和谐。
皇后她不高兴,仿佛南巡的热闹与她完全无关。
陆薇每次去给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200-220(第9/23页)
后请安时,有时候觉得皇后面对着她们这些嫔妃装都不想装了,真担心她来一出玉石俱焚。
皇后的玉石俱焚是伤不到皇帝的,但能伤到嫔妃呀。
历史上记载皇后是南巡途中出事的,陆薇不记得是那一次南巡的。野史中的原因说皇后是因为反对乾隆在江南召妓,所以惹怒了皇帝,继而被废……
陆薇以前觉得这个原因很扯。
皇帝的江南民籍汉妃有不少,他看上了某个女子,自有织造、盐政为他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事情根本就不会传出去。
但现在她觉得不是不可能,皇后有时候很会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在情绪压抑到一定的份上谁也不能预判皇后的作为。
第208章 第 208 章 皇后这个人,绝大多数……
皇后这个人, 绝大多数时候非常自我,她很少有怀疑自己的时候。与后宫其他嫔妃们比较起来,皇后从进宫选秀到目前为止,她的路走得很顺利。
每当她遇到挫折时, 她分析各种原因, 但从来不会把症结归咎于自己, 这样不能说不好, 如果她处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当然可以这样,可问题是她还没有升职为皇太后啊。
男人有中年危机,皇帝是这样的,但在大阿哥、三阿哥相继病逝,四阿哥、六阿哥出继,其他的儿子们乖巧温顺孝顺无比的情况下, 是不可能发生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再者他事业上大获成功, 准噶尔汗国灭国, 这可是他的祖父与父亲都未能完成的事业!
皇帝因此成功度过了他男人的中年危机,整个人意气风发, 自信心爆棚, 他会认为现在仍然是他最好的时候。
皇后则不然,她也有她女人的中年危机。与皇帝丈夫的感情转淡;嫔妃们不够老实听话, 小心思众多;儿子的学业以及继承权的问题……
这些问题暂时没法解决。
陆薇现在看皇后就如同一座待爆发的火山, 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希望她爆发的时候, 有冤报冤, 有仇报
仇去找皇帝吧。
她尽量都离皇后远远,怕不小心殃及自身。
……
到目前为止,南巡中的一切都还是很顺利的。
南巡的第一站依旧是山东德州府。
到了山东, 就离不开一个人——先皇后富察氏。
然后皇帝写诗怀念一番发妻,然后派了五阿哥永琪去东陵祭拜皇后,这事皇帝每次南巡必有的操作,众人都不以为然。
再然后御驾离开德州府,走水路直接从山东进入江苏境内,济南这座城市略过,因为上次南巡去过曲阜、邹城等地,故而这一次也不做停留。
等进入江苏,刚好又到了皇后的生辰:农历二月初十。
这一日,皇帝向往年一样赐她生辰贺仪,赏赐随行的王公大臣以及官员们,嫔妃们前去给皇后拜寿。
晚上就是热热闹闹的生辰宴会,一切与以前没什么不同。
二月下旬,御驾终于抵达苏州,这是陆薇的老家呀。
搁在平时,陆薇对她的苏州老家也没多大念想,但是当御舟进入的苏州的地界时,那种心境顿时就变得不一样。
这里毕竟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啊。
苏州最著名的就是园林,而皇帝又是一个特别喜爱江南园林的人,来苏州之后就忙着游览各处园林,这一次还专门去了素有“吴中第一镇”之称的木渎,入驻著名的虹饮山房。
木渎镇最有名的就是灵岩山,山不高,但多奇石,据说春秋时期夫差曾经在此地为西施建馆娃宫。
帝后二人扶着皇太后游览灵岩山,嫔妃们跟在后面,阿哥公主们也随身侍奉。
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一派其乐融融的天家天伦和谐之景。
一般这种公开的场合,陆薇并不仗着跟太后关系好,故意抢皇后的风头,但她生在苏州,长在苏州,而且南巡的嫔妃里就她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无意中她就肩负起了半个东道主的义务。
灵岩山在苏州十分有名,苏州本地人常常过来游玩,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陆薇仍然记得灵岩山的不少有名的怪石。
哪块石头像大象;哪块石头像一只大鼓;哪块石头像一个正在吹笛子的美人儿,她给太后说得头头是道。
太后已经年过七十岁了,在以前她可以会考虑皇后的面子什么的,在外人面前塑造婆慈媳孝的场面,现在则讲究一个讲究一个随心所欲,她喜爱陆薇,再加上这里又是苏州,在游览的中途,不知不觉就扶住了陆薇的胳膊,笑呵呵地同她说话。
皇后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
陆薇仿佛记得这一幕情形在很久很久以前,好像发生过。
那时候富察皇后还在世,在她这个皇后在的场合,太后当时更亲近陆薇,事后富察皇后曾私下向陆薇表示感谢。
富察皇后做事面面俱到,她对陆薇以交好为主,陆薇接受她的善意,在太后面前尽量缓和她与太后的关系。
如果现在的皇后是富察氏,陆薇或许会调解一下,但现任皇后于她没什么交情,那也不必要主动弯腰热脸贴冷屁股。
所以她无视了皇后越来越难的脸色,开开心心同太后说话。
太后问她现在还会不会说苏州方言?
陆薇便用苏州方言表演了一段顺口溜,逗得太后大笑起来。
弘历听得好玩,道:“果真是吴侬软语,听着就像在唱歌一样。朕听闻,本地的方言就是说起骂人的话来也不难听。”
这话陆薇表示怀疑,“皇上想听本地方言骂人吗?让人去市井找个老奶奶来,保管任谁听了也会觉得尖酸又刻薄的。”
骂人的话从来就没有好听的,除非是打情骂俏那种码,皇帝对苏州的滤镜也太厚了。
弘历笑道:“朕不听老奶奶骂人,朕听你骂。”
陆薇正色,“我不会,我从来不骂人。”
天啊,讨骂的人,他要不是皇帝,她可以用苏州方言骂他一百句不重样。
他俩低交流这一两句,很快就揭过了这个话题。
灵岩山除了怪石之外,还有人文景观,诸如吴王井,西施洗脸台等等,少不得让人畅想春秋第一美人西施的风采。
太后叹一句,“不知这西施长得是有多风华绝代啊!”
自从进了灵岩山就保持安静的皇后这时候说话了,“西施生于吴地,庆贵妃也是吴人,两人多少有些类似吧。”
陆薇哪里不知道皇后在内涵她,当即笑道:“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美人,我何德何能竟然像她。不过吴国多少因西施而亡,我却是不敢比西施,皇上英明神武,也不是夫差那种昏君呀。”
笑话,她陆薇若是西施,皇帝算什么,沉迷美色致使国家的昏君吗?
皇后怒目而视,“庆贵妃,本宫只说是你长得可能有些像西施罢了,何曾提到过皇上?”
这回不等陆薇说话,皇帝略带警告的看了皇后一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