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2 / 2)
比起直接将异族俘虏转为秦民,靠自己“努力”争取到的地位显然更加珍贵。
而那些学不会、或是不肯学的俘虏,就不能拥有后代。
如此绝户毒计隐藏在奴籍归贱下,就变成了俘虏“自己不努力”所以才会绝后。
而有后的新秦人比老秦人还要拥护华夏论。
用不了多久华夏论就将成为任何人、甚至任何帝王都无法撼动的圣言。
帝王也没必要去推翻华夏论。
因为华夏论承认后世的王朝都是正统。
此为万世阳谋。
………
考官吏。
嬴云曼知道这三个字并不会引起秦人的注意。
因为秦朝本来就有小官试和大官试。
通过考试当官吏在秦朝很常见。
只不过小官试是地方官员自己组织,极其不利于中央集权,嬴云曼必然要将这项权利收归中央。
收回来就是科举了。
不过嬴云曼肯定不会完全套用科举,她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
………
韩信微微颔首。
新秦人热衷于考边疆的官吏,设郡的速度就会加快。
所以要尽量抓更多活着的奴隶。
可军功爵制是以敌人首级计算军功。
——不过君上改革了军功爵制。
从他和李信的封王来看,新军功应是将疆域和俘虏的人口计算其中。
【为了确保新秦人对大秦是拥护而不是憎恶,秦二还对奴隶制度作出了改进。】
【比如奴隶不听管教应当上报官府处理或申请更换奴隶,但任何人不得对奴隶动用私刑;如果奴隶无故死亡,主人会被贬为奴隶;不得与奴隶发生关系,否则主人会被判刑等等。】
【看到私刑定义的时候我都惊呆了,不给充足的食物和水算虐待也就算了,连生病了不给治、工作量太大、没有住处和足够的休息时间也算!】
【又是超出时代的人文关怀。】
【私刑的处置是反制:你怎么虐待奴隶的,监狱就怎么虐待你,反正你看着办呗。】
【还有定期的官府回访,免得主人阻止奴隶报官(阻止奴隶报官罪加三等)。】
“我家自己都吃不饱,怎么保证奴隶能吃饱?”
立即就有小奴隶主坐不住了。
“但十年后不用再交三赋。”
小奴隶主又坐下了。
不仅户主及其家人需要交纳三赋,奴隶也得交。
如果这些能省下来,让全家包括奴隶吃饱就不困难了。
至于其他的限制,现在也能做到——
奴隶对于小奴隶主而言是重要的牲口,谁家牛生病了不给治、不让休息、让它早早就累死了?
所以对秦二这些政策不满的还是大奴隶主。
但大秦一统不久,这些大奴隶主还没成气候,想杀秦二的人很多,敢在始皇帝治下对秦二动手的……没有。
【说人文关怀的就辱人文关怀了,奴隶制度说到底还是对劳动力的剥削。】
【秦二世不准奴隶主伤害奴隶,是因为她把奴隶当成预备秦民看待,真正的奴隶是那些学不会秦言所以一辈子都在服苦役的俘虏。】
【别拿现在的道德去要求几百年前的古人啊,在那个时代就是很超前。】
【秦二都说自己有才无德了,你们吵这个没意思。】
嬴云曼接受后世的指责。
她接受的是现代道德观的教育,奴隶贩卖就是无德。
她就是缺德。
像不准奴隶主和奴隶发生关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20-30(第6/19页)
看似是保护奴隶,嬴云曼却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
十年赎奴制,会使得大部分异族奴隶的黄金生育期缩减十年。
她也不会给贱籍转民籍的人分配土地,以迫使新秦人去找有地的秦人结婚。
甚至会制造纯种外国人智商低、基因差之类的舆论,让新秦人付出更高的代价也要去找老秦人改良血脉。
缩减生育期加上血脉融合,足以让未来的华夏依旧以炎黄血脉为主。
一时的缺德,是为了换取更久远的和平。
如果她只埋头发展大秦,也能轻易开创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
但这不够。
欧洲还是会崛起,资本主义还是会给非洲、美洲带来惨痛的灾难。
甚至华夏有可能在某些昏聩的帝王治下重演近代史的屈辱。
那些一辈子服苦役的外国人,再惨能惨过摸不着头皮的美洲原住民、能惨过成船成船死在海上的黑人?
甚至于迈入二十一世纪后,资本主义的枷锁还套在许多小国家头上,让世界战火连绵不绝!
秦二不知道她的做法能不能让两千年后的世界变得更好,或许会更差也说不定。
但她不能什么都不做。
不然她穿越过来有什么意思?
【打西南蛮是先斩后奏,神州南部是海军训练时顺手,匈奴是心腹大患,西域是喜迎王师。】
【那么当秦二得知西域之西还有很多国家时,她又要怎么说服臣民继续征伐呢?】
第24章 且听她狡辩
【楼主!你忘了还有消失的月氏!】
【秦二:月氏不是匈奴灭掉的吗?我只是接手匈奴打下的地盘啊。】
【月氏后人:六。】
先斩后奏、训练时顺手、心腹大患、喜迎王师。
还有不知道怎么就没了的月氏。
张良心如死水。
他现在可太懂秦二了。
望之不似人君。
通过战争可以获取大量奴隶、巨额财富和广袤疆域, 在不会输的前提下,秦二怎么可能收手?
只不过他也想看看秦二还能编出什么借口。
刘邦也想知道答案,于是询问聪明人萧何和曹参。
可惜连张良都猜不到, 他俩自然也只能等天幕揭晓。
………
嬴政不理解。
攻打附近的国家还需要说服臣民?
秦二对内还是太软弱。
他想打百越就打了, 除非战机不允许, 否则谁能阻他?
既然有韩信这种百战不殆、政治上又无法威胁到帝王的武将, 换作他来决策, 这韩信就不用回咸阳,有多少国家灭多少国。
【咳,月氏和匈奴一般打包算,就不要岔开话题了。】
【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秦二并不是在打下西域之后才知道西域之西有国家。】
【因为刘邦在西域各国出使了一圈,必然会提前带回消息。】
不, 她从出生起就知道西域之西有国家。
嬴云曼暗自纠正这个错误。
未来她会选哪个借口来攻打西域之西?
她也不知道。
能想到的借口太多,一时间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选哪个。
【秦军征伐西域时,刘邦从西域继续往西, 然后往南, 最终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度。】
【这也不重要,这只是说明秦二的野心在攻打西域之前就已经展露出来。】
这很重要啊!
刘邦可太想知道所谓神奇的国度是什么地方。
从李信和韩信的封王不难看出,区区一个西域还不足以让他封王。
他的封王极有可能与这个神奇的国度有关!
【现在我们再来看秦二是如何跟臣子解释继续征伐。】
【以下纯属我编的台词, 不是史书记载啊, 不过意思是这个意思。】
【张良:给我一个攻打大宛的理由。】
【秦二:你听我狡辩……啊不是, 你听我解释。】
【哈哈哈哈我喜欢楼主这种演绎!比史书好看!】
【谢谢宝的喜欢!不过等我发完大家再发言,这段子我编好久了, 很快就发完!】
张良:“……”
他不喜欢。
质疑秦二的绝对不止他一人, 否则秦二怎么可能狡、解释。
嬴云曼也不喜欢。
怎么能说是狡辩?
单纯的狡辩怎么可能说得通谋圣张良。
既然能说通张良那就是有道理。
有道理那就是解释而不是狡辩。
【秦二:你看, 西域诸国存在了上千年,结果五年不到就被韩信灭了。】
【张良:这不是你干的好事吗?】
【秦二:你说会不会在遥远的某个地方有一个西国, 某天突然就出现在大秦境外,五年内就把大秦给灭了?】
【张良:陛下,你的被害妄想症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秦二:你就说这种可能性存不存在吧。】
【张良:不可能。】
【秦二:当初继位的如果是扶苏,大秦可能已经被匈奴灭了。】
【张良:……】
【秦二:我保证不了后世会不会再出一个扶苏,匈奴却已经证明了,你不管它,它是真能成长到毁灭华夏文明。】
再次成为反面案例的扶苏红了眼眶。
秦二的愚君论让他明白盲信儒学是件怎样愚蠢的事情。
他难过不是因为被秦二作为反面案例。
而是恐惧于他差点就让大秦、让华夏陷入绝境。
嬴云曼默默地移开视线。
唉。
她也不知道扶苏本人能看到她举例。
欺负老实的君子不是她的爱好。
………
张良再度沉思。
明知秦二只是在为发起战争而狡辩,但这些话他确实无法反驳。
没有谁能肯定未来不会再出一个扶苏。
也没人能否定不会再有一个匈奴。
但只是因为猜测,就要去毁灭数个国家,这种说法又何其荒谬?
【张良:难道你要为了没有根据的猜测就去灭国?】
【秦二:我就是根据。如果我是匈奴的王,你觉得大秦现在还在吗?】
所有有识之士在此刻脊背发汗。
他们或许会暗骂秦二无德,或许认为秦二部分行径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20-30(第7/19页)
重伤害他们的利益。
但没人会否认:
如果秦二是匈奴的王,那将是匈奴以外所有国家的灾难!
就像有秦二的大秦,也是其他所有国家的灾难一样。
【张良:世间不会再有你这样的君王。】
【秦二:这话我就当你在夸我。但永远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别的国家,因为你承担不起对方的恶意。就像西域诸国以善意揣度我,然后五年就都亡国了。】
【张良:大宛灭国之后呢?你要一直征伐下去吗?】
【秦二:是。】
【张良:疆域越大,国家就越难治理。】
【秦二:是难,又不是不能。我相信你们,就如同你们相信我的眼光一样。】
【完。】
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别的国家,因为承担不起对方的恶意。
张良苦笑。
韩国怎么灭国的?
不就是喜欢用善意去揣度秦国和楚国吗?
秦二以古通今,恐怕就是从韩国的史书里看出了这一点,故而坚决要在大秦强盛之时覆灭其他国家。
“我相信你们,就如同你们相信我的眼光一样。”
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有哪个臣子会不为秦二效死?
………
每次看到煽情的东西,就忍不住尴尬。
但嬴云曼也没法否定那是她的原话。
她这人底线比较灵活,为了达成目的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而刚好,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尴尬之余嬴云曼又感到一丝怅然。
这个世界没人会理解,甚至连后人也无法理解,她那段话并不是在以己度人。
那是无法忘怀的屈辱历史。
矫情也只是一刹那。
她从三岁就开始准备造反,目的不就是让华夏人无法理解吗?
嬴云曼难得地对论坛生出期待:
告诉我,你们没有经历那样的屈辱。
【感觉秦二说得好有道理啊,是我我也被说服了。】
【所以我才会先强调秦二是在灭西域之前就想打大宛——她拿来狡辩的论据就是西域被她灭了,所以大秦要以西域为戒,要提防周边以及不相邻的所有国家。】
【先射箭再画靶子,神射手啊!】
【不过秦二说得确实也有道理,谁都保证不了后世不再出昏君,谁也保证不了别的国家不会出秦二。】
要拿西域的覆灭作为借口,所以先把西域灭了。
张良原本的感动灰飞烟灭。
他就不能信秦二的话!
虽是恼怒,张良也明白秦二的意思。
任何一个现在看尚且弱小的国家,都有可能成长为威胁华夏的敌国。
他已经被说服了。
………
墨家还没有。
张行还是认为战争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即便大秦从战争中获益,但获益的也只有君王。
那些战死的军卒才是承受代价的人。
【不过在不知道天地有多大的情况下,盲目对外作战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吧?万一韩信带着三十万燎原军折在西方怎么办?】
【所以才会有刘邦的出使啊!出使团其实有好多个呢,各个方向都有,只是邦子哥的功劳最大名声最响。】
【使团就跟斥候一样,他们会确定前方的国家能不能打,不能打自然会撤。】
韩信注意到燎原军的数量。
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不认为指挥三十万大军就是他的极限。
但燎原军军制极为特殊,事实也证明三十万就足以横扫所有国家。
至于使团与斥候……
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与敌人时,使团带回来的情报确实作用极大。
君上果然是明主。
………
“功劳最大、名声最响!”
刘邦摇头晃脑,极为享受后世人的评议。
沛县众人也是相当给面子,纷纷交口称赞。
【其实史书里还有后文,就是有人问秦二,如果地无穷大,终其一生也无法覆灭所有国家该怎么办?】
【秦二的回答是:《愚公移山》。】
【好帅!】
才为后世的“无知”欣喜没多久,嬴云曼就又被尬住了。
地球有多大她当然清楚了。
而且她也用不着打到非洲美洲澳洲,这三地方发展得太慢了。
把亚欧大陆打下来就行。
突然蹦出句《愚公移山》纯粹是在装。
但装的样子被后世人拿出来夸……
反正踩在她的尬点上。
………
道家喜出望外。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秦二竟然也治道?
想必有秦二这句话,列子的思想必然会出现在《语文》上得以传播。
这是道家之幸。
【但天意在秦——韩信还真就把山移完了。】
【非美……】
【这些不重要,有威胁的已经全无了,到秦四就轻松统一全球。】
【真正的国家都被韩信灭完了,所以才有那句漫星党最喜欢刷的话。】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统一……全球?
这个时期还没有浑天说,秦人还无法理解全球是什么意思。
但他们能理解天幕的含义——
到秦四的时候,天下就只剩下大秦这一个国家!
韩信灭完了所有的国家!
那句话,居然真的是事实?
………
无数文人武将为天幕透露的消息惊呆。
大秦……大秦!
随之而来的是热泪盈眶。
就连嬴政都为之怔然。
他一度将希望降至只要有一个守成之君就好,秦二却远比他所能想到的做得更好。
待震撼过去,嬴政看向秦二,却见她神态如常。
就仿佛这样的伟业在她预料之中一般。
确实在嬴云曼的意料之中。
在初次看到那十六个字的时候,她就已经猜到韩信把欧洲打下来了。
有超越时代两千多年的眼界,做到这一点不是多么值得吹嘘的事。
不过……
她没有搞砸,真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20-30(第8/19页)
【当罗马共和国也宣告灭国之时,秦二的华夏论完成了最后的布局。】
第25章 那代价是什么呢?
【世界上只剩下华夏文明, 那就永远都不用担心华夏被“西国”覆灭。】
【无论朝代怎么更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还是华夏儿女。】
【就是这片土地有点大。】
【性恶论的究极用法:我想亡其他文明,所以我怀疑其他文明也要亡我华夏, 那我就提前把其他文明都亡了, 这叫防范于未然!】
【以己度人文明版。】
【神特么“文明版”哈哈哈哈。】
张良静默了许久。
儒家经典《周易·象传下·既济》的“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肯定不是这个用法。
就像荀子的性恶论本意只是强调教育和礼制的重要性。
绝对不是让秦二把所有人当成敌人。
但是……
天下为华夏, 则华夏不亡。
此为真言。
地无极, 秦二无止境征伐他国, 并认为她的继任者也应如此,那是极度好战、好战必亡。
可地有极、国有数,这种做法就是提前剪除威胁。
这时张良突然想到了秦二的一个观点:
有些东西现在是糟粕或精华,但以前不一定是,未来也不一定是。
只会以古论今, 为大谬。
………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这话在她的时代可是真理。
嬴云曼很高兴后世人以调侃的语气解释她的行为。
因为这恰好说明华夏确实不再受到威胁。
此时李斯突然带头跪拜,三公九卿称颂之声不绝。
嬴云曼最关注的当然是祖龙,毕竟这种被继任者抢风头的事——
只能说李斯揣摩圣意的功力极强。
祖龙不仅不怒, 反而难得地放声大笑, 随后神情一肃:
“奉常,择吉日,册立朕之九女嬴云曼为大秦太子!”
“唯!”
【荀子他老人家绝对想不到, 他的性恶论会教出一个怎样的君王。】
【虚假的性恶论:人性本恶, 需要好好教育, 用礼制约束。】
【真实的性恶论:我生来就不是好人,所以性恶论是对的, 所以其他人都不是好人!】
【秦二过于清晰的自我认知。】
【倒也不能说虚假, 她拿性恶论堵儒家阻止女性入学的嘴时, 用的就是正常的性恶论。】
【儒家思想真是好多自相矛盾:如果相信性恶论,那女性生来是恶的还不让女性上学——咋的?坏女人能教养出好儿子?】
【信性善论就更搞了:你企图剥夺女性上学的权利, 但你生来是好人,所以你是学儒学成坏人了?】
【我记得还有提男女有别、女性应该学纺织而不是读书的幽默儒生。】
【秦二:是你三族的寿衣需要我来纺吗?】
确实对“女性入学”有异议的儒生面红耳赤。
就算不知道寿衣是什么,看到“三族”就知道秦二在说什么。
对着女帝说女子不该读书应学纺织,被夷三族都是轻的。
儒家内部派系繁多,但无论是何派系,大都会在性恶论与性善论中择一而持,秦二以两个方面同时论述女性应该入学,他们实在想不出反对的道理。
叔孙通只能一再感慨秦二有大气魄。
即便儒学被她找出如此多错处,其中的精华却依旧为她所用,而不会受到牵连。
【大家说得有点远了,我拉回正题。】
【秦二曾说过“凡事皆有代价”,那么华夏论的代价是什么呢?】
【先叠甲:我绝对没有指责秦二的意思,纯粹只是描绘时代的悲剧。】
【继续叠甲:悲剧再多也都是异族的悲剧,华夏论对于我们而言就是震古烁今的功绩。】
【楼主好谨慎啊,不过之前圣母横行,搞得大家都有逆反心理了。】
墨家依旧在纠结他们的“兼爱”与“非攻”。
张行最困惑的,就是如果墨子再生,面对秦二这种为华夏万世而征伐其他国家的行为,究竟会持支持还是反对的态度。
独钟自我
部分墨家弟子可能会认为非攻就是反对一切战争。
但张行作为巨子,却知道墨子反对侵略战争的根源是认为战争是“天下之巨害”。
后世人对秦二或许恭敬不足,但极为赞赏。
尤其是“震古烁今”一词,在张行看来甚至胜过青史留名。
后世不认为秦二发起的战争是巨害。
………
也就墨家会如此纠结。
对于绝大多数秦人而言,看到时代的“悲剧”时都是心中一紧。
他们或许不理解“剧”,但能理解“悲”。
可在下一段的“异族悲剧”出来之时,就不必担心了。
华夏论对于秦人而言有功无过,那就是无过!
【首先是奴隶的数量。从奴籍和军队的记录综合来看,当时通过奴籍归贱的异族人口总共只有一千七百多万。】
【一千七百多万?这么多?!】
【“只有”?政哥时期大秦都不到三千万!】
【秦二收复巴蜀时才两千两百万。】
内战损失了八百万人?
嬴政这才意识到秦二面对的“举世反秦”有多严重。
胡亥这个蠢货!
另一方面,嬴政也注意到秦二居然吸纳了一千七百万……奴隶。
他不是惊讶异族的数量,六国的人口数量加起来比秦国多得多。
只是即便是他,也不会将所有黔首都视为奴隶。
秦二却是让一千七百万人为奴十年!
嬴云曼想的也是怎么会有这么多——都快和秦人齐平了,未来还怎么保证炎黄血统的主体性?
随即她才想到这个数字应该是她执政期间的总和。
在她治下,秦人必然不止区区两三千万。
………
张良为反秦造成的人口损失而惊心。
他不知道的是,若非秦二提前结束战争,汉朝建立时人口会降至一千三百万至一千八百万之间。
墨家认为战争是“天下之巨害”并没有错——当战场就在本国时。
和张良这些“高层”不同,底层百姓看到这个损失比起惊心更多的是恐惧。
还好有天幕!
胡亥不会矫诏,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20-30(第9/19页)
二会提前继位,他们也不会再跟随任何人去造反!
人的关注力是有限的,想象力也是有限的,一时之间没多少人去想如此多的奴隶对大秦百姓的生活会有何影响。
【1700万真的不多。从军功录可查:大秦的俘虏总计超过1.2亿。】
【……啥???】
【平均每100个异族,仅有14人能成为秦人,有85.83%的概率是终身俘虏。】
【卧槽……】
【秦二是怎么做到以2000万秦人控制1.2亿俘虏不造反的???】
【历史教科书怎么没给过这么重要的数字!】
【咱家的历史你还不懂吗?赢了一笔带过,输了大书特书。这属于赢麻了,就不提了。】
【我觉得是有损秦二风评且不利于团结,所以史隐。】
亿,是万万之数?
对于许许多多的文盲黔首而言,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他们最多感慨一句百人才有十四人为秦人。
幸好他们生而为秦人。
而像张良、陈平、萧何、曹参这样算术精通的文人,直接半晌缓不过神。
光知道秦二灭完了全世界的国家。
但韩信就带着三十万燎原军往外征伐,他们都以为大秦之外的国家都是些如夜郎一般的小国。
结果——
俘虏万万人!
仅有十之一二入秦,其他□□成的异族俘虏居然没造反?
………
此刻项羽终于意识到秦二的“不给造反的机会”背后,是何等的自信。
万万人终身俘虏!
再想到韩信带着三十万燎原军就俘虏万万人——或许其中有李信的小部分,但这不重要。
项羽已经在怀疑以三万骑破韩信四十万军阵的合理性。
兵仙……竟然是以这样的战绩得名?
古之未有!
将来也不会有!
但项羽又很快建立起自信——
那三十万燎原军中,必以飞羽军为最!
这是韩信的功勋,也同样是他项羽的功勋。
………
在所有武将都欲投韩信麾下建不朽功勋时,韩信本人也同样为此数所惊。
韩信一直很自信。
穷到丧事都办不起的时候,他就立誓将来要找万户人家给阿母守墓。
被后世誉为兵仙,他也只觉理所应当。
但以三十万俘万万人,纵是韩信都不敢置信。
此非战所能及之力!
韩信回想天幕之前的言论,想起这万万人不是军队。
大秦有三千万,常备军卒不足百万。
即便如此,万万人中也当有四百万精锐。
以三十万击四百万?
……非一战,应为数十年之功。
每战若是秦军有伤亡,必于战后得到补充。
率三十万不是他的极限,是极远距离行军的极限。
俘万万人也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君上的功劳。
治俘万万人,比数十年间击破数百万军要困难得多。
………
嬴政先前也以为天下之大,许是只有匈奴能与秦一战,秦二才能一世扫平各国。
现在才知道天下竟然还有万万人。
即便是他盛年之时,也不敢想以两、甚至三千万去驭万万人。
章台宫内李斯都忘记要为陛下贺,他也是算得清数字的文人,和张良等人一样迟迟缓不过神。
嬴阳滋试图想象出万万人是怎样庞大的人群,但她失败了。
阿妹神人也!
嬴云曼知道“2000万秦人控制1.2亿俘虏”只是夸张的说法。
大秦吞并欧洲时必然已经是几十年后,这段时间或许有两代甚至三代秦人长成,此时的大秦人口必然不止两千万。
上亿的俘虏也是几十年间陆续被俘,从“韩信催促办学”就能看出,大秦在设郡、也就是完成对当地的改造前并不会盲目扩张。
………
诸子百家皆惊。
谁家的学说都没有统御万万人的方法论。
即便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无为而治绝非让万万人苦役终身。
他们无法想象秦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更不知道该用哪位圣贤的言论来评价。
崇古的毛病,许多学派都有。
兵家倒是没有,赵括之流一直为兵家大忌。
但兵家向来管杀不管埋——寓意上。
统御万万人,这不是兵家考虑的事情。
【秦言秦字有这么难学吗?14.17%的通过率??】
第26章 如何免赋免徭?
【恭喜你, 你发现了盲点。】
【西南蛮、神州南部、西域的转化率其实都很高,我计算的结果是高达53%,最高的西南蛮有69%。】
【?为什么神州西部低成这样?】
【人种问题?我记得有说法是我们黄种人智商更高, 不过现在没有纯白种人和纯黑种人, 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不好说。】
【西域的白种人也不少, 智商就算有影响也不会是主要原因。】
在秦人都在疑惑“白种人”“黄种人”“智商”这些词, 嬴云曼却在为“没有纯白种人纯黑种人”而欣喜。
先前她还有点为一千七百多万异族的数量担心。
如今看到这句话, 就足以说明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至于黄种人是不是智商更高,嬴云曼也不清楚,她隐约记得有这种说法,但又好像没有科学依据。
管它是不是真的,至少天幕上的“黄种人智商更高”肯定是她的手笔。
至于为何西南蛮、神州南部、西域转化率那么高——
她的情感倾向必然占比极高。
这些地方“自古以来”都属于中华, 这里的人都是她同胞的祖宗。
【我认为最大的因素是和咸阳的距离——距离越近,俘虏获得的教育就越好。】
【原来如此!像罗马都远到神州西部的边缘了,秦二没办法派大量老师去教学!】
【没错, 而且俘虏的数量越多, 获得的师资力量就越小,以至于距离咸阳越远、转化率就越低。】
【不过罗马非常特殊,他们的文字和秦二的字母有相似之处, 学习难度变低, 所以罗马人的转化率有显著的提升。】
【一说罗马文我就来气, 怎么会有神经病说罗马文更早,所以字母是抄的?秦二用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