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 240-250

240-25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凤鸣朝 原神:美露莘的我不想当抱枕 和魔法师男友成功奔现后 艾米的农场[种田] 小茶野月白果戈里 林竹生大师兄 恋爱时一个降谷更比三个强! 我每一任宿主都黑化了 5:20亲了琴酒13:14复活了 [综英美]蝙蝠真香警告!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40-250(第1/16页)

第241章

大阿哥双手放在脑袋后面大摇大摆往外走, 三阿哥和四阿哥帮着五六七收拾桌子。

五阿哥满头大汗,才离开院门就喊身边的太监找字典他要翻字典,因为说明书上他不认识的汉字太多, 轮到他时他总是要求助六弟帮他翻译。

磕磕绊绊玩下来,还没有七弟认识的字多,太影响游戏体验了。

他满语和蒙语都说得很溜, 偏偏汉字学习进度十分慢,皇帝能将他从皇太后那里捞出来塞进上书房已经是大胜利了,根本没指望他学出什么来。

皇帝自己都体谅这个儿子, 上书房的老师自然也是, 五阿哥入学一年多,如今进度还停留在学说汉语上。

会的汉字也就三字经前面那几句。

本来他上课都是一副吊儿郎当姿态, 谁能想到只是一个游戏就让他迸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阿哥身边的太监们将收拾好的桌子抬走, 年幼的阿哥吵着别弄乱了桌面回去接着战。

院内很快安静下来, 宝音找来宫女, “晚上吃鸡丝凉面, 再上几道小菜。”

她问太子,“想吃什么, 让人安排。”

太子不客气地点菜, 都是高油高糖, 御膳房不做的, 听他报完, 宝音没有阻拦,他现在是抽条的年纪,多吃点也没事。

“傍晚闲暇的时候多出来跑跑,送你们的球也多玩玩,经常运动可以长高个。”

一听可以长个子, 太子眼睛一亮,十多岁的少年有了个子焦虑,特别是大阿哥比他高出一个头,平时跟对方说话,总觉得矮了一截,这让他如何忍受?

面对宝音的叮嘱,太子爽快答应。

“让你留下,是有一件事想要询问你的意见。”

她起身让他等着,很快她从屋里出来,手拿了一封信递过去。

太子疑惑接了过去,抽出来看里面信件。

宝音重新坐下,“想来想去这事应该跟你说说。”

心里的内容她已经看过了,就是下面人递上来的消息,今年开春在日本抓到了一伙走私商船,拷问过后发现了江南那场庞氏骗局的线索,其中一人就是那场骗局的里的船员。

后来拿着骗来的钱和货出海后,就将货物给卖了,有人拿着钱到日本置产落户,也有人上了其他船。

更多的是被裹挟上船的船员,拿了赃款被迫成为同伙,知道会被官府通缉,他们不甘心回不了家,只能留在海上暂避风头。

日本、台/湾、琉球基本上海贸航线已经被德胜洋行垄断,抓住一个线头很快将这个团伙大部分人都逮住。

洋行没有权力处理这群人,便来信问上面,这次诈骗案里受骗最深的不是索额图,但身份最高的是他。

要处理这批人总不能越过他,偏偏人如今不在京城,宝音便打算将这事交给太子处理。

索额图的事,太子也有权力处置。

太子看完了信,也很快回忆起自家舅公遭人欺骗的事,面上不由有些尴尬。

宝音转动桌面上的杯子开口,“人已经抓到送到了宁波,若是交给你,你有什么打算?”

他毫不犹豫道:“这些人合该处死!”

欺骗到朝中大员身上,朝廷脸面都丢了,这群人死不足惜。

然而说完他看见了对面她脸上的不赞同。

他试探性问,“您觉得该怎么处置?”

宝音缓缓道:“你若是基层官员,面对犯人自然是可以依法处置。”

“但你现在是监国地位,做任何事不能以自己喜好为准,更应该想想该如何利用这伙人达成自己的目的。”

太子被说愣住了,“什么目的?”

宝音指点道:“你代入你汗阿玛,先想想若是你汗阿玛遇见这件事会如何应对?”

太子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大臣上报,皇帝都不会当场给出结果,而是做高深莫测样子,将事情压下。

以前他不懂,为何汗阿玛听政时不会将问题当场解决,后来才知道汗阿玛不会偏听偏信,而是对方调查,了解事情本来样貌才做出判决。

他神色沉稳下来,“儿臣明白了,不应该急着下决定。”

宝音指点道:“一件事不管多小,只要上达天听就不再是小事,也不再是少数人能控制的事。”

“比如这次的官司,是朝中官员不敢做主吗?是真正做主的人不在京城,你当民间那些声音是自发出现吗?说不定背后有人推波助澜,闹大了自然会有人上报皇上那儿,这事最后还是皇上下结果。”

“这个诈骗案进入你眼里开始,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案子,你需要考虑的是这件案子带来的影响。”

“一个简单骗局因为消息闭塞没人怀疑,最后还被人得逞,你该考虑的是如何防备后来者模仿。”

太子皱眉,“可是我都严惩了,还有人敢作案?”

宝音被逗笑了,“有人为了几十文钱就能豁出命来,你觉得只是杀了这些人就能阻止后来者?”

“豁出性命干一把,成了就能获得上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白银,这是几代人都攒不下来的,只是砍头就能震慑那些人?”

她捡起了一根粉笔,走到黑板前,给尊重需求画了一个圈。

“人获得了社会认同,就很难抛弃这份认同再回归最底层只满足生理需求的时候。”

“人的追求只会往上,吃饱饭就渴望没有外界危机,还有了读书的机会,这个人只会向上攀登,寻求社会认同,读书了就想考功名,有了功名就想再前进一步做官。”

“没有读书人会选择回到田里种地,最差也是抄抄书写信卖画,或者做个蒙学夫子。”

“因为识字,远比只会地里找食的农民有更多出路。”

“底层的农民是一个国家最安稳也是最不安稳的群体,有田时一双手能养活一家老小就能安稳度日,没田时饿着肚子,人性被兽性吞噬,他们也会成为最不稳定的群体。”

“偏偏这些人没有开民智,不会独立思考,对读书人有敬畏之心,每当王朝末年,社会矛盾加剧,失地又家破人亡的情况下,有野心家一句蛊惑,这些人为了一碗饭就能将天给掀了。”

“你还觉得杀人能够震慑这种案子吗?”

太子虚心求教,“您觉得该怎么处置?”

宝音意有所指道:“一个国家无规不成矩,你该做的不是乾纲独断把人杀了,而是命人审判处理这桩案子,再命相关官员围绕这个案子查找律法漏洞,补全了这些漏洞,得让地方官员再遇见这类案件也有例可循。”

“这才是你这个位置该做的事。”

太子一副受教了的表情。

他先前还怪下面人只报给他鸡毛蒜皮的事,现在看来监国这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需要顾虑的事太多。

想到这里他振奋道:“儿臣明白。”

宝音怔了一下,才意识到今日太子对她一直是这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40-250(第2/16页)

称呼。

让太子这么自称只有皇帝和皇后。

对上他那像是看偶像的眼神。

她撇过脸去,见宫女端着盘子过来,唇动了动道:“先吃饭。“

这顿饭太子吃得津津有味,他的膳食是御膳房准备的,御膳房的食物只能说没有什么惊喜。

晚膳上了一道炸小鱼干,拇指大的鱼,油炸锅放辣放糖又放香料,吃起来麻麻辣辣还带着回甘。

他显然爱吃,一口气吃了半盘子。

看他吃得香,原本没有什么胃口的宝音胃口也好上不少。

用完膳后,天色已经大黑,太子再留下就有些不妥了,宝音没多留他,派人送他住处。

那封信她就交给了太子去处理,以后索额图回来,也没法拿这事说事,毕竟是太子处理的。

京城里关于官司的事还没停下,这显然不正常,因为再吸引人眼球的事也不会持续这么久,正常来说跟自己无关的事没人会关注很长时间,民众视线会被新鲜事吸引走。

结果这案子还有这么多讨论,越发证实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本来是为了土地的所有权,现在已经跑偏,变成了户部这样的衙门是否能成为被告。

虽然热度被吸引走,案子也陷入了僵局。

商行这边工作却没停摆,先找了容易协商的,地块肯定是要拿下的,会馆建会馆就是为本省学子能有个住处,这个简单,商行这里可以建一座五层高楼,会馆这边可以集资购买,钱不够也没关系,分期付款也行。

有些贫困的省根本没有钱建会馆的官员动心了,因为没有会馆,他们省进京赶考的学子都是借住寺庙,哪怕有在朝官员想要带头集资,也根本凑不到盖会馆的钱。

要是能买下一个现成的,还能分期付款,一下吸引了某些人。

河南的某位官员就有想要捐建银子建会馆的意思,无奈河南不是科考大省,能做京官的数量不多,还个个荷包瘪瘪。

建一座河南会馆已经成为众多在京河南人的心头病,甚至连地都选好了,就在四川会馆边上。

本来这是官场上的默契,已经被看上的地迟早能拿到手里,谁能想到朝廷里的满人官员给他们来了一个大招,直接无视了这份默契将地全部卖给了泰山商行。

外城就这么大,繁华的地方就正阳门大街和宣武门大街,这里人多地少,少了那么多地让他们去哪里再找合适的地方,总不能跑最南边贫民窟找地方吧?

泰山商行这边愿意退后一步给出方案,不少个别省的人也有意退让一步,毕竟他们也没拿下这些地,这事说到底他们理亏。

但是也有人选择硬扛到底。

这让一开始选择退让的左右为难,是选择跟同僚站同一战线,还是接受商行这边给出的解决条件呢?

商行这边见状,没选择攻克硬骨头,而是选择了先啃软柿子。

这日河南省代表的官员接到了拜帖,是泰山商行递来的。

这位官员只在工部担任四品官职,在整个京城都是数不上号的,可偏偏他已经是在京河南人里官职最高的,所以成了河南省士子眼里的领头羊。

官场就是这样,抱团严重,同乡也会提拔同乡,前朝的东林党不就是这样起来的吗?

本朝是禁止结党,然而最大的党争在满族,之前是明党和索党,两党失去了领头羊,一大部分人选择依附佟家,汉臣只能说抱团取暖。

“这是图纸,规划在这处建一座会馆,旁边会有商铺,您这边可有何指点?”

京城里大大小小会馆不少,有大也有小,有叫会馆有名字带祠,多是三五间平房,近两年不少增添了配房。

河南省最大的会馆是前朝万历年间建造,正是中州乡祠。

显然前朝一样,为了养望都爱建会馆。

官员接过了图纸,眉头微微皱起,因为给建会馆的地基很小,在偌大一块地皮上只占了东北一个小小角落。

“这点地基可够建三楹平房?”

关键是建了后就被包围了,往后没有扩建的余地。

商行这边的人又挑选出几张图纸递过去。

“也有大一点的,不同的建筑占地不一样,最大有一亩地,是四合院样式,楼高四层,中间有天井,房间数共有48间,每层配有四个楼梯,四个公共厕所,还有单独的供暖。”

“这里可以单独开个门通往外面胡同,胡同尽头就是正阳街,此处闹中取静,绝不会惊扰到馆内学子。”

这房子放在河南人眼里有点怪,放在福建人眼里肯定很熟悉,这不就是围屋吗?

见对方不认同,来人继续翻,“当然您或许可以选择有家乡特色的房屋。”

他又翻出了一张缩小版的九门相照的楼院。

熟悉的楼院令官员不免心动。

“这个建成后每年要多少银两?”

来人进入谈判模式,“是这样,我们的交易会通过银行,这地是我们借银行的钱买下,建成后选择分期付款需要走银行。”

“相当于您买下这个房子连同下面的地基也是跟银行借钱,银行会将钱一次性给我们,剩下的就是您跟银行之间的账务往来。”

“这地契房契在未还完欠款前会抵押到银行手里,房屋您正常使用,您需要每月按时还钱,还多少年您跟银行商量,不过一旦您拖欠银行欠款,这个被抵押的房屋也会被银行拿去拍卖。”

“拍卖的钱会先还完欠银行的剩余部分,若有多出来的归您。”

官员一听,脸色不是很好看,看来根本没有便宜可占。

“若是我离开了京城,这钱该谁还?”

“房屋可以带欠款转手,您离京后可以指定接手人,去银行过一道手续。”

一听以后还得背负一笔债务,哪怕房子还没影,官员就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的错觉。

“本官需要跟人商议。”

这会馆其实也不是非建不可。

第242章

“凑吧, 有说差多少吗?”

“那边说选好图纸就开工,料子都是现成的,约莫三个月就能完工。我们这边要定下, 就一起前往银行签订契约,交一笔首付相当于定金,差的跟银行贷款, 以后每月定时往存折上存钱,银行那边会在每月一号扣除。”

“还款最多可以分期到十年,每月只需要还三两多银子, 十年后还完所有欠款, 地契房契归还我们。”

“一个月三两多,一年四十两, 十年四百两, 加上定金一百两, 嘶, 偏一点的地段买一排屋子也用不了这么多!”

“也还好, 没看张兄选择的图纸,都是双层房, 上下加起来四十多间屋子, 挺划算。”

“您也不瞧瞧这屋子多紧凑, 还不如选围屋。”

“还是得有我们河南的特色。”

一众人议论声不断, 可也知道事情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40-250(第3/16页)

经到这个地步, 不是他们想退后就能退后。

“房屋减少点,房间的面积要增大,少就少点,我们省也没有那么多学子需要接待。”

“商行那边说图纸可修改,还说了地基打结实一点, 以后有需要了,还可以加盖两层。”

“就这样吧,大家看能凑集多少银子,我出二十两。”

十来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凑集了一百两首付,还多出了四十两,明显是为第一年的还款准备的。

这样的场景还不止发生在一个地方,只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纹丝不动。

后者不说,前两者在二十六年前归属于同一个省——江南省。

哪怕如今被分隔两半,这两地的学子依然能够入住同一家会馆。

自然这件事上也是同出一气,共同进退。

***

宝音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花心思,建会馆也只是想要创建商业区,除去这些方便地方人员住的会馆,她还准备了各行各业的会馆,全都是在一片区域。

会馆等只是招商引资的噱头,有了噱头就吸引来了客流,在后世小学生都知道流量为王。

安排下去的事情自然是有专门的人处理,想到距离上次上课已经过去了四天,她想了想派人询问哪位阿哥的功课完成了。

问了一圈,结果交上来的只有四阿哥,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

“北边传来信,皇上已经赐封喀尔喀几部首领为王,将牧民编织入旗,太子率领大臣们忙着赏赐一事。”

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外蒙正式纳入大清版图,等打跑了噶尔丹,就能实际统治。

这跟以前名义上归顺大清有很大不同。

要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以前外蒙算是外藩属国,现在是正式纳入华夏版图。

这对于朝廷来说肯定是一桩子大喜事。

皇帝赐封是一回事,传到京城这边就要忙着这件事的后续。

例如制作吉服、顶戴花翎、爵印等等,还要派礼仪队去进行正式册封礼仪。

太子忙着干活,没有时间做功课很正常。

她继续问,“大阿哥和三阿哥那边是什么情况?”

这两只需要上课,下午有大把空闲时间,怎么也没完成?

“大阿哥新建府邸出了些问题,近两日一下雪就快马加鞭回京盯着。”

马必应想到大阿哥那只开了头的作业,有些心虚地帮着打掩护。

宝音不置可否。

大阿哥盯自己的府邸盯得紧,不仅用最好的料子,还要够省钱,只建了房子,绿化什么都打算从园子里撸,这几日可是吩咐宫人多繁育一些名贵花草树木,看样子是打算等府邸建成后移植。

对于这件事宝音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道节流,总比被人当成憨憨哄骗来得好。

“大阿哥盯着自己的府邸也说得过去,他身上还挂着内务府的差事,那三阿哥呢?他不需要处理政事,也没有房子要盖,他怎么也没交上来?”

“三阿哥回京找了翰林院,奴婢找去时,三阿哥动笔还未完工,说明日亲自送来。”

宝音拿起了手里唯一那份,“既然只有四阿哥交了作业,那就把四阿哥请过来。”

马必应领命去了。

宝音翻看四阿哥的大作。

前两年四阿哥年幼,字迹很不好,被皇帝训斥过,应该是下狠功夫练过,有几分厚重大气,少了一些灵气。

相比之下,皇帝的字更加飘逸秀丽。

宝音看了进去,四阿哥年纪不大,指望他现在就有什么惊人见解,只能说是妄想。

佟佳氏之前被她激发出了野心,紧盯过四阿哥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去年拿后位忽悠人,把人耍得团团转,佟佳氏吊着的那口气没了大半。

今年就有点摆烂,有种随波逐流的感觉。

比如搬来园子这事,她没有跟佟佳氏通气,只说服了太皇太后和太子,原本以为佟佳氏会闹,会反对,没想到就这么一点意见都没有就搬过来了。

已经进上书房的阿哥们都搬进了西边花园,有了单独上学、练功、玩耍的场所,佟佳氏竟然没有派人去关心过四阿哥,这让宝音觉得反常。

回过神来,继续看文章内容,她上回就大富翁这个游戏简单说了一下土地怎么流失,每一方的行为都符合人性,偏偏这些buff叠加一起,令王朝陷入诅咒。

原本以为四阿哥年幼,在如何摆脱这种诅咒上很难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想到竟然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四阿哥写了不少字,虽然词汇量不丰富,宝音还是看出了这孩子的意思,收税,地多的多收,地少的少收,无地的不收。

土地定量不会变,地就在那,税跟地绑定在一起,谁拥有地多就收谁的。

看着天真的话语,却道出了所有人都知道的真相。

世人谁不知道朝廷收不上去税,国家会走入灭亡?

只是人有私心,所有人都是吸附在庞大王朝上的吸血虫,人人都觉得国家庞大,不差自己这一点。

但是这个国家还是缓慢死亡。

一个不满十岁孩子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那些聪明人能看不出来?

只是大家都在装作看不见而已。

宝音嘴角弯起,不愧是除商鞅外第二个改革成功的人,只可惜在位时间短,他儿子开了倒车。

“四阿哥,您请进。”

院子里传来声音,宝音望向房门处,就见一脸蛋微圆润的孩童走了进来。

他穿着朱红色的常服,胸口绣着肥嘟嘟的金线幼龙,看着十分可爱。

这两年油炸食品在宫里多了起来,阿哥们正餐后不再只吃点心垫肚子,多了不少常备小吃,一个个看着圆润了不少。

四阿哥额头都是细汗,一看就知道来得匆忙。

宝音好奇地问他。

“五弟缠着我踢球,玩了一会儿才过来。”

宝音点头,“你们平常运动后少,多运动身子骨会渐渐壮起来,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能吃能喝多运动就会茁壮成长。”

阿哥里都是瘦条模样,小小年纪一生病就饿几顿,众多阿哥里除了还在吃奶的有奶膘,只五阿哥最壮实。

甭管皇太后如何养的,五阿哥身体结实很少生病是无人能反驳的。

宝音让四阿哥坐下,然后就着他的课业为他讲课。

“你说的税收见解很好,历代都有人这么想的,她从税收的诞生,再到各个王朝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都讲了一遍,又说了哪些人有同样见解,只是为了不让地主反弹太过,这些改革家做了哪些妥协。”

“王安石的变法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妥协后的产物,只是他忽略了人心,最先背叛他的就是改革派的人,好的政策到了地方手里就变了样,枝繁叶茂的地方大户总能让政策实施时更利于自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40-250(第4/16页)

“他忽略了底层小吏,这些人才是跟百姓接触,实施政策的人,拿着微薄的薪资,谁会用心为朝廷做事,地方大户一蛊惑,明明良好的变法局面从底层溃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这一次变法失败,直接葬送了宋朝国运。”

“到了明朝张居正变法就吸取了王安石变法的教训……”

围绕张居正变法,她说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国防面临的矛盾。

“当时皇族、藩王、勋贵、外戚、宦官占据了大量土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就是将田赋和摊派的各种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将部分丁役编入田亩,也就是过去是按照户丁收税。”

“拥有大量田亩的大地主和无田的贫困百姓收一样的税,大量的田亩被隐藏,收不上税,改革后,变成了按丁数目和田粮收税,以往无需交太多税的大地主自然是被侵害了利益,哪怕张居正吸取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改了底层小吏的待遇,这么多人反扑,这场改革最终还是失败。”

她喝了一口茶,“败在了改革不彻底,败在了被皇帝背叛。”

“张居正变法,征收税的对象是民间没有官身功名的大地主,而不是占据大量土地的皇族、藩王、官宦人员和士绅,这些人才是大头。”

“当然张居正生前改革还是有效,为大明延续了一口气,可惜他死后变法终止,大明也滑入深渊。”

她抬起眼皮看了四阿哥一眼,小小孩童圆圆脸蛋满是肃穆。

“你可知这两年内务府管辖的皇庄也陆陆续续开始缴税?”

四阿哥一愣。

宝音带着鼓励口气道:“大明遇见的问题,我大清依然存在,大清延续了大明的税法,这些问题我们也一块继承下来,之所以现在没有爆发出来是因为战乱损失了一部分人口,一些土地被放出来,皇上鼓励流民开荒,缓解了这些矛盾。”

“往后中原基本上没有大的战事,荒地总有开完的时候,到时那些问题还是会爆发。”

“皇庄虽然带头收税,可大头田地还在官庄、王庄和官员、地方士绅手中,这些人占着大量的地,不交或交着很少的税。”

“你说的按田亩收税,只是理想状态,变法就是夺走一部分人的利益,你会遇见很多困难,这些人会诋毁你,会泼你污水,将你描绘成举世罕见的恶徒,王公大臣和地方士绅都将是你的敌人,你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吗?”

很久以后,深夜里的雍亲王突然回忆起这段记忆,那时的他答复了迟到多年的答案。

“我能!”

第243章

三阿哥的课业很明显多了许多人的痕迹, 假如说四阿哥还懵懵懂懂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三阿哥就讨巧了不少。

文章中许多观点明显是来自他人,就好像她出了一道题, 三阿哥收集了各种解题思路一块儿堆砌进文章内。

她想想也就释然了,这文章应该是写给他老子看的,三阿哥的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 照例将三阿哥喊了过来,宝音按照他文章里的各个思路为他解说,哪些可行, 哪些暂时做不到。

她也不可能跟一个才十岁左右的孩子说里面不少观点不实际, 没有经济基础说这些都是虚妄。

打发了三阿哥,见太子和大阿哥那边没有动静, 她也没有催。

又过了些时日, 园子里热闹起来, 皇帝派人从塞外送来不少礼物, 大部分是草原捕获的猎物, 还有一部分明显带着罗刹色彩的物品。

“表哥倒是念着你,出去打仗都没忘记你的生辰。”

宝音在水边碰见了佟佳氏。

佟佳氏酸了一句, 很快放过了这件事, 问起她生辰可要大办。

宝音见她面色不太好, 关心地问了几句。

“只是换了地方睡不安稳。”她嗔了她一眼, 内心也是感叹她胆子太大, 趁着表哥不在宫,将她们都带出了宫。

住在园子里可比在宫里快活多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不是爱使唤人的,除了固定请安的日子,大家都很自由。

闲的时候可以约几个姐妹搓牌, 打打羽毛球,或者是在园子里四处逛逛,才住了一个月,大家就有些流连忘返。

就怕习惯了园子里的日子,会觉得宫里日子更加难熬。

宝音抿嘴一笑,“不准备大办,我打算找个空院子摆上几桌席面,对了,还准备请些班子进园子里热闹一下,我这边准备进京亲自去挑选,你可要随我一起去?”

佟佳氏震惊,“太皇太后同意?”

宝音取出了一个牌子,“皇上去年给了我一项恩典,允许我出入园子。”

这是她救下六阿哥拿到的回报,皇帝答应过她,在宫外时她可以去巡视产业,只是之前一直没有动用。

反正她理解的就是可以随意出入园子,他人都不在,还能反驳不成?

“要不要回京逛逛?这几年京城变化可是很大,你不想一起去看看吗?”

佟佳氏无疑是心动了,她年幼时就进宫,出宫的机会屈指可数。

仅有的那几次都是隔着步舆和重重守卫士兵看已经被清空的里面。

什么逛街,几乎跟她毫无关系。

“能去吗?”她很是心动。

宝音看出了她的心动,靠着旁边的树干拽着一根柳条道:“去呗,半天就回来,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进宫又不代表一辈子得卖了自己。”

佟佳氏看着她那轻松的神态,不由有些羡慕,这话大概也只有她能说到做到。

宫里的女人谁不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几乎隔绝了宫外的联系。

佟佳氏觉得自己学坏了,之前在宫里的时候可没有想着出宫逛逛这种事,在园子里住了几日,尝到了自由的甜头,竟然也开始对外面世界产生了兴趣。

“那就去吧。”

她觉得宸贵妃说得对,作为园子里地位最高的人之一,怎么连出宫都不敢,是有什么无形的东西绊住了她的脚步?

宝音站直了身,笑呵呵道:“那我们明日启程,从北边的后门出发,我让人安排了车子,姐姐可不要迟到。”

佟佳氏带着忐忑不安神色点头。

第二日,上午处理完手中的事后,佟佳氏也没有多带人,就带了两个宫女去了园子的后门。

园子后门也是有官兵看守,平时是不开的,此时门口停着一辆豪华马车,四匹白色的好大骏马拉着马车在后门处停着。

一位明显带头的人领着三十来个已经是常服打扮的人候在马车后面,不远处还有驻扎的官兵。

畅春园后面也缓着水,一座吊桥正搭在水面上,下面是川流而过的河水,河水一路往西流去。

宝音已经换上了汉裙,披肩短发也被用绢布绑在脑后,绢布下方垂着一把细细的三股辫,远远看去并未发现那是假发。

等了一会儿就见佟佳氏领着宫女过来了,穿的是昨晚她送去的那一身衣服。

两人上了同一辆马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40-250(第5/16页)

,随身的宫女上了后面一辆,马车都很大,关上门后就是一个小小的客厅。

宝音研究了一下车内的机关,从自己坐的座位下面掏出了一盒子零食,是薯片、瓜子之类。

这车子她设计的,大致格局还记得,要说有误差也是工匠制作马车时增加的设计。

佟佳氏就看着她这么将车厢内翻了一通,等车子走了一会儿,她才推开了玻璃车窗,看马车走在光滑的水泥路上。

很快马小跑起来,车也跟着快速动起来。

佟佳氏就这么托着腮看外面是稻田,还有散落在马车四周的侍卫。

走了一大段路,她突然看到了一座高高的桥不免有些奇怪。

“这桥这么建在这?”

太奇怪了,谁会在陆地上建桥,这还是往京城去的路,肯定不会成为蓄水地。

宝音瞄了一眼窗外,有些被震撼到了,图纸上的东西变成实物出现在眼前肯定很震撼。

五米高的水道穿梭在山间,向陆地蔓延,谁看了不震撼。

她只出了设计图,真正施工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想到效果竟然这么震撼。

“那不是桥,是水道,连接着西山的泉水,可以解决全京城人的用水问题。”

泉水本就干净,再被水道重重过滤,比城里的地下水干净多了。

她本来设计城外是水道,进城后改用水管,一里路设两个水房,水房凭水票打水。

吃水用泉水,洗刷自然还是用地下井水。

只是设了水房那些卖水的就断了生计,思索了片刻,需要组建水务公司,将这部分失业的人吸纳进来,继续在水房卖水。

还得再培养一批维修人,专门巡逻水管和水道。

否则被人下了脏东西进水道,怕是全城人一起遭殃。

佟佳氏若有所思,“妹妹知道得好多,不像我,跟外面世界隔绝了。”

外面已经看到了城墙,可以看到城门处排着长长的队伍。

宝音轻松道:“我知道是因为这水道是我建的。”

佟佳氏怔了一下,露出轻松的笑容,“妹妹做的事,我们永远做不到。”

她早知道宸贵妃和表哥一样不是沉迷于儿女情长的人,他俩都是一类人,关注的大事。

以前她沉浸在自己思绪里,争过闹过,只能看着表哥离她越来越远。

这次表哥出征,竟然将后方交给了宸贵妃,她才明白两人不是一个赛道上的。

这还争什么?

她可以帮表哥管理好宫务,她能帮表哥调集粮草吗?怕是让阿玛出马都办不到。

马车经过了排队正在等待交税的拉货车,在众多侍卫护送下穿过瓮城进入城内。

要说最瞩目的还是从城墙上高高穿过的电线,宝音看着不由皱起了眉。

因为底下是城墙,两个相隔的电线是垂下来的,看着就有很大隐患。

她回过神来,回想了一下佟佳氏刚才说了什么,似乎在夸她?

“姐姐也很厉害,城里新开了几家戏院,先找一家听听?”

“听妹妹的。”

两人进了最近的一家戏院,是个独门独院的戏楼,门边上挂着小黑板,写了今日表演的曲目。

“今天表演梁祝,要进去听吗?”

佟佳氏见她声音雀跃便点了头。

两人携手进去,里面并无其他客人,这里今日已经被包场了。

宝音拉着佟佳氏坐下,跟过来的宫女从车上带了水和点心下来。

她们坐下没多久,戏台上传出音乐声,二楼上的戏台出现了演员的身影。

梁祝故事跟牛郎织女一样都是经过不同演变,每个朝代都在故事基础上添添减减。

佟佳氏是第一次看梁祝,台上演的也并不是戏剧,而是话剧。

没有唱腔,只有演员的表演和声音,她很快代入其中。

从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三丈长桥来来回回的十八相送,再到师母搓破二人之间的关系,佟佳氏看着不由拽紧了帕子,跟着紧张起来。

宝音安排的是后世已经成熟的版本,她只写了大纲和几句比较记忆深刻的台词。

剩下的找人来润色,今日过来一看,比她想象还要好,有些用词缠绵悱恻,又带着推拉的酸甜滋味,哪怕后世最好的编辑也写不出,因为没有那个文学素养。

今日只选了几个经典片段,演员演绎完,佟佳氏擦拭了眼睛,吸吸鼻子问她,“这么带我来看这个?”

这种鼓吹爱情的戏在上层是被严防死守的,因为会带坏了家中未婚女儿。

佟佳氏没看过这类,佟家也养了戏班子,表演的多是贺喜和一家欢乐的戏剧。

台上已经换了一个班子,这次表演的是白娘子。

宝音表情轻松,她转头询问佟佳氏,“像祝英台这样想念书的女孩应该有很多,姐姐想不想建一所皇家女子学院,让皇室宗室所有女孩都进这所学院读书?”

佟佳氏惊了,也顾不得台上表演,“建皇家学院?”

宝音点头,“你看城内有不少学院,皇子有上书房,旗人有宗学、官学,但都只收男学生,我们满人女子不比男人差到哪去,男人不收,咱们就自己办,让满洲姑奶奶有属于自己读书的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好时节 他哪里比我好 尾随 念念不忘 全民穿越:我有一座军火库 成了渣虫后 我和我对门掉马了 我所行之地 把男主收为手下后 易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