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鸳鸯佩 > 110-120

110-12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林昙江回雁 星路仙踪 以貌相亲 明恋她 夏与青梅 崩三:凹分凹的 死对头要杀我,我反手一个睡 超兽武装之开局穿越白虎族 综影视:伏月 四合院:我努力给全院戴帽子

宗瑞长呼了口气:“你跟我一起去。”,赵诚都听笑了,但也为了早点下班,跟在宗瑞身后,硬着头皮上楼。

赵策见两人上来,问赵诚:“你看看汴京城繁花似锦,你就不留恋?北方苦寒,你觉得大家能习惯吗?”

赵诚老实答:“各有所长,北方夏季凉爽,冬日寒冷,但因为新城,所以更适合新政,和新的人。人多了自然就习惯了。”

不要小看了人的适应能力。

赵策笑着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只是伸手拍拍他肩膀。

“若甫二十岁了,若是当年好好读书,朕定然点你做状元。”

赵诚:“臣愚笨,不是读书的料,父亲也不强求。”

赵策难得不和他抬杠。

“你父亲学问极好,想必更了解你心思不在书本上。天赋终究不是书上学来的。”

他这话其实说的是对的,但是让那帮相公们听见了定然会反驳他。

读书确实看天赋,他自小也不是多勤奋的孩子,只是善于读书而已。

除了读书之外的社会规则,却都是他一点一点吃亏,学会的。

人不可能对什么都擅长。

赵策究竟怎么想的,没人知道。

反正赵策听了宗瑞的劝告就听话地下楼了。

赵诚被放回去了,赵策反而一个人回了后苑。

九月中旬,杜从宜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将汪伯言送她的几幅收藏,全都临摹一遍,然后又送到汪伯言府上。

对杜从宜的勤奋,汪伯言从来没有怀疑过,她天分好,但是技艺高不够精专是大忌。

通俗讲,就是她会的多,但都没有达到自高水准。

汪伯言喜欢她的天赋,也有自己的私心,想把自己的所长教给她。

妙的是杜从宜的书法也好,所以杜从宜送汪伯言的《吴兴赋》,这是杜从宜临赵孟頫的行楷,舒展而小巧,十分灵动。他最喜欢的就是这幅字,他欣赏之后,并且转送给了官家。

杜从宜的画他也欣赏之后,大部分送了人,只说是自己学生的作品。

老头也知道给自己学生扬名,收到画的,都是他的老友,也包括官家。

赵策是真的喜欢杜从宜的画。

江山万里,那是他的江山。

所以等杜从宜和陈氏几个人跟着邹氏去襄阳侯夫人府上赴宴时,已经有些名声了。

邹氏特意和杜从宜说了句;“今日宴会,大多是汴京城贵夫人,夫人们之间闲言碎语,不过是闲趣之谈,若是真让你哪里不舒服,也不必放在心上。”

杜从宜笑起来,这是怕她又当刺头吗?

“我记住了。”

陈氏挽着她:“今日咱两作伴,我也不耐烦和那些贵女们攀比。咱们家的人都不爱攀高枝。”

杜从宜只是好奇,像高皇后和襄阳侯夫人这样的女人,姐妹两能在汴京城的女眷中搅弄起风云,必然是有本事的。

政治场里的女人,就算远不如阿武那样的本事,但也能名留青史,算得上是女强人了。何况姐妹两居然要定下下一任皇后的人选。

若真有人有心争取,必然会去襄阳侯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10-120(第6/16页)

人那里拜码头。

但她见到襄阳侯夫人的时候,还是有些失望,因为此时美艳动人的贵妇人正在发脾气,训斥身边的年轻女子,旁边的人都嘘声不敢吱唔。

杜从宜远远看到,一瞬间,心里想象的女强人顿时破碎了。

不过又是一个张扬跋扈的女子,并无多少智慧。

陈氏反而紧张在她耳边嘟囔:“好大的威风。”

杜从宜轻笑一声。

这只能说是,身份地位带来的威风,遇上比她身份尊贵的人,她立刻笑脸相向。

活在封建等级中的女子,不过因为出身站在了高处,就随意欺辱底层的女性,欺软怕硬罢了。

邹氏就跟没看见似的,她对谁都一样,甚至都没有几个相熟的朋友,所以邹氏和这些夫人们,也并不亲近。

襄阳侯府占地极广,进门后马车一直进了院子,在西面院子里才停下,一路过去走了将近半小时。

后花园有一座三层的景观楼,杜从宜和陈氏跟着邹氏和相熟的夫人打了声招呼,等襄阳侯夫人听说端王府的女眷到了后,立刻让人来请。

邹氏是个不动声色的性格,领着两个小辈穿行在人群里,围观的人更多。

襄阳侯夫人的气派快赶上高皇后了,她身边坐着的就是安平郡主,两人齐齐打量着杜从宜。

杜从宜大约猜到了,尤其看到襄阳侯夫人身后的那个少女。

真真好笑。

为了保证皇后出自高家,这么强强联合,且不说赵宋的后宫女人没有权力,就是两汉期间,皇后权力到达顶峰,也不能猖狂成这样,随意打发别人的发妻。

更何况赵诚还没有攀高枝的意思。

邹氏打完招呼,还没等陈氏和杜从宜说话,安平郡主就问;“这就是赵若甫的夫人吧?果然生的貌美。”

杜从宜:“见过安平郡主。”

那少女好奇打量她,问:“《江山图》是不是你画的?”

杜从宜没回答,只是静静看着安平郡主,比起襄阳侯夫人,安平郡主更能称得上能力,她沉浮几次,屹立不倒。只是本事没用在正路上,一味奉承后宫女眷,每每到关键时刻,总会被抛弃。

却还是不涨教训,实在令人唏嘘。

后面有少女见杜从宜不说话,就喊:“殿下问你话,你怎么不答?”

她回头静静看着那位出声少女,那少女没想到她这么直白,被她盯着心虚,立刻转头看向问她话的少女。

杜从宜若无其事转头,意兴阑珊:“是。”

甚至觉得无足轻重的一句话。

没想到那少女十分激动:“官家收藏的那副《江山图》是你画的?太厉害了!那你老师真是汪相公?”

杜从宜已经不想回答了,只是笑笑,没想到那少女直接过来挽着她的手,同母亲说:“母亲,杜夫人的技艺无人能比,她的书画连官家都赞不绝口。”

杜从宜听的好笑,赵策喜欢,难道是什么不得了的荣耀吗?

哦,是的。

赵策喜欢了,那她的画就会立即变得价值连城。

这么算起来,还是要感谢赵策的喜欢。

襄阳侯夫人看着女儿扒着杜从宜皱眉叫了声:“阿芙。”

她少女仿佛看不到此间所有人脸上的表情,依旧笑嘻嘻说:“母亲。”

然后转身回到襄阳侯夫人身边。

襄阳侯夫人看杜从宜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是挑剔的,双方心知肚明对方的目的,只是不言而喻。

赵诚让麻二去查,蛛丝马迹的查外戚,查襄阳侯府。

夏季就闹出很多事,侵占田亩、私卖人口,最严重甚至合东南旧党交往甚密……

襄阳侯夫人和姐姐高皇后一时警醒,不知道是官家警告,还是赵诚报复。

但两人并不敢真的赌,只好立刻按下了心思,不再试探赵诚。

安平郡主并不知这些,今日她女儿刘婉月也来了,她便笑说:“月娘也在,你们妯娌几人正好作伴。”

杜从宜和陈氏听了跟见鬼似的。

邹氏应了声:“是吗?小六媳妇也在,有段时间没见她了。”

邹氏说的并不热情,襄阳侯夫人虽然贵重,但邹氏面前也不敢过分拿大:“你们家老夫人好些了吗?”

邹氏笑眯眯:“劳烦挂念,已经好些了。”

安平郡主想起上次去端王府不太愉快的经历,并没有和邹氏搭话。

襄阳侯夫人有心想挑剔几句杜从宜,但又没有人递话头,她看着杜从宜远比女儿成熟的从容,心里还是不自在。

邹氏领着两个小辈出了花厅,三人各自不言语。

刘婉月和吴氏在城外结伴避暑,结果吴氏闹出出轨风波,最后殒命。刘婉月因为回城闹着合离,最后不了了之,安平郡主母女仿佛和没事人一样。

陈氏都忍不住抱怨:“她好端端的,二弟妹却没了,我就不信她不心虚?”

杜从宜:“好了,不生气。”

结果身边的邹氏转头看着她两,低声说:“玉娘的事情,不能流出任何风声,记住了。”

陈氏在邹氏面前,还是很乖顺的。

“是,我记下了。”

吴氏是生病去世的,端王府要保证她的体面,人都去世了,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杜从宜也没想道在这里看到了老朋友,比如都亭侯夫人,比如杜三。

马氏很久没有见过杜从宜,后来杜从宜几乎不赴宴,她对杜从宜简直印象深刻。

而小儿子性情越发乖张,越发一蹶不振。

端王府的赵诚,早年也名声不显,听说十分鲁直,自从和杜从宜定亲后,步步高升,前程似锦,都传闻她旺夫。

可见不是空穴来风。

马氏和邹氏倒是挺熟悉,闲聊几句,马氏问起杜从宜:“你二姐倒是常来府上玩耍,怎么不见你?”

杜从宜其实还是有些抱歉,当初在都亭侯府里立威,和马氏闹的不愉快。

马氏这个人不论怎么样,起码人品是没问题的。

“夫人客气,开年南下一趟,前不久才回来。”

马氏听后脸色一僵,回头盯着杜从珍,吓得她立刻低头。

上半年马氏打发她去串门,她次次出门,可杜从宜根本不在家,她只字未提。

竟然在撒谎骗人。

杜从珍根本没想到谎话猝不及防被撞破。

马氏撇她一眼,回头继续和杜从宜说笑:“那改日来府里找你姐姐玩耍,她一个人也闲着。”

杜从宜:“谢夫人,下次去定然带厚礼登门拜访,顺便给夫人赔个不是。祖母之前还问起,老夫人是否康健?”

“她挺好的,倒是爱和你们小辈们闲聊。”

马氏是真的喜欢聪明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10-120(第7/16页)

,聪明孩子讲话大大方方,干脆利落。

她心里不禁后悔,当初怎么就因为一张笑脸,选了糊里糊涂的杜从珍。

若是选杜从宜,说不准她的*7.7.z.l三儿也已经振作,不会堕落至此。

说什么都晚了。

第115章 赵策的心思

和马氏告别后,杜从珍并没有跟着马氏走,反而亦步亦趋跟着杜从宜。

杜从宜余光看到,就和陈氏说:“大嫂到前面等等我我和三姐打声招呼。”

陈氏说:“我和母亲去亭子里坐坐,你们姐妹慢慢聊,不着急,若是闲聊也可以到亭子里坐下聊。”

她点点头回头问:“三姐,找我有事?”

杜从珍捏着手里的帕子,有些忐忑,又或者是难以启齿问:“你会去我们府上吧?”

她诧异:“说不准,时间允许的话,我会去的。”

杜从珍抓着她的手:“你一定要来,知道吗?我……反正你一定要来。”

她:“为什么?二姐不是经常去吗?”

“那不一样,因为你夫君位高权重,因为你身份尊贵,婆母几次催我去看你,只是你没在家……”

这么说她就懂了,她在这一刻才觉得杜从珍像个鲜活的年轻人。

会违背长辈的意思,偷偷溜出门,但不去找四妹,可能是一个人街上游荡,也可能是一个人去城外散步,总之,她学会了凭自己意愿做事情。

她开口逗她:“所以,你出门了,但撒谎了?怕你婆母教训你?这有什么,她若是问起,你就说你回家看母亲就是了,你婆母不会为难你。”

杜从珍人都快哭了,这次是真捅娄子了,猝不及防被撞破撒谎。

“她不喜欢我,你懂吗?他们府里的人通通不喜欢我,我……”

她急切的争辩,试图让杜从宜明白她的处境。

杜从宜并不想懂,可是偏偏懂。

每一个女性,都有自己的苦难。她们明明没做错什么,可就是不能被善待。

连出门都不自由的当下。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你要是不放心,我明日让惠安去请你到府里来玩,这总行了吧?”

杜从宜烦杜三糊涂,可杜三再糊涂,也是杜良镛的女儿,就当她报恩了。

杜从珍听她说完,丧气的脸立刻鲜活了:“真的?明日好,明日去的话,她肯定就不教训我了。谢谢你!”

明明是个小女孩,偏偏嫁作人妇,成了被婆婆管束的儿媳妇,整日战战兢兢。

她在那一瞬间心软,和杜三保证:“真的,你放心回去吧,明日一早我让惠安去接你和二姐。”

等打发走杜从珍,陈氏回头说:“你们姐妹几个真不一样。”

杜从宜好奇:“哪里不一样?”

陈氏:“你几个姐姐都不高,偏偏你瘦高,而且性格不一样。”

杜从宜笑起来:“我不是杜家女儿,当然不一样。”

陈氏惊愕看着她,问:“怎么会?”

杜从宜看她匪夷所思的模样,耐心解释:“真的。我跟着我小娘进杜家的时候已经十岁了。”

陈氏好半天都没回过神。

最后只感慨:“怪不得,我总觉得你好像哪里很熟悉。”

杜从宜:“是吗?”

陈氏由衷感慨:“那你和五弟,真是姻缘天注定。”

她笑笑,并没有反驳。

襄阳侯夫人的赏菊花的宴会,来客纷纭,午时过后,花园里有内侍省的人通报,高娘娘到了。

所有人有序排队行礼。皇后出行并不奢华,但依旧令所有人都垂首不敢张望。

而此刻,杜从宜已经离开襄阳侯府了。

在亭子里休息时,她看到来复的时候,还奇怪,他怎么来了。

结果来复和邹氏低声说了几句,才过来悄声说;“大人在门外等着,接您回去。”

杜从宜诧异回头看了眼,细想了几秒钟,和邹氏商量了一声,邹氏却一点都不在意,只让她去吧。

她莫名其妙,还不清楚状况,就跟着来复出了门。

一出门见赵诚牵着马,背对着,站在树下,她提着裙摆偷偷跑过去问:“你找我什么事?”

赵诚也不回头,牵着她的手,将手里的缰绳给了来复,牵着她一路往前走,边走边说:“官家要见你。”

杜从宜:“是吗?我听说,今天高皇后会来。没想到居然先见官家。”

“没什么特别的,他们夫妻,其实并不难说话。”

杜从宜:“怎么感觉,你们都匆匆忙忙的?”

赵诚慢悠悠走,一边和她解释:“今年冬天的战事避免不了,已经在准备了。汴京城热闹归热闹,很多准备工作已经在做了。”

杜从宜用力捏了捏他的手:“会赢吧?”

“会。”

康渤和赵恒每个月都会来信,康渤当初带着自己的兄弟们走的,在吕顺旗下已经升至偏将了,若是开战,他必会争取做先锋。

他迫切想要立功升职,想在军中有所建树。不光是因为赵诚和他说的,只要他能立功,就不会被人抢功,赵诚会给他绝对公平。

同样,他也想投桃报李,想做赵诚最忠诚的家臣。

尽管赵诚三令五申,不准他们几个犯险。

杜从宜见他面色并不放松,开玩笑说:“赵策为什么想见我?”

“因为你送给你老师的字,到了他手里。”

杜从宜很意外。

汪伯言看着也不像是会替她扬名的人,小老头不苟言笑,对她从来没有一句废话,全是对作品的点评。她也不擅长和沉默寡言的人交流,所以平日里,去汪伯言府上,她都很谨慎,而汪伯言则是标准的严师。

没想到老头在背后,一直有夸赞她。

“你老师非常欣赏你,尤其是你的字。你可能自己不觉得,可他将你的画全都送给了自己的老友。官家听说后,问他讨要了你的字。”

“你为什么从来没和我说过?”

“你专心作品就好了,至于卖画的钱,我收着就好,你可不能沾上铜臭味。”

杜从宜真服了这个人。

杜从宜对皇权,对等级有概念,但没有敬畏。

所以她就显得像个无知胆大的姑娘一样,站在赵诚身边,甚至有几分挑剔直白地观察赵策。

赵诚看的好笑,又不好说她不对,只好当着宗瑞和赵策的面,伸手捂住她的眼睛,和她说:“你要不,站在我身后吧。”

宗瑞也没想到这对夫妻是这样。

低头尽力忍着笑。

赵策也看笑了,笑骂了句:“赵若甫,你眼里还有没有朕?”

赵诚无奈:“官家见谅。夫人年少,不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10-120(第8/16页)

规矩。”

赵策笑骂了句:“混账样子。”

杜从宜也意识到自己放肆了,乖乖退后,站在赵晨身后。

她在无意识的时候,几乎对赵诚的话毫不怀疑。

赵诚一点不怵,骂得多了,他也已经习惯了。

赵策问杜从宜:“听说你父亲杜良镛在礼部任职?你是杜良镛第四女?”

“是。”

“师从汪伯言,但带艺求学,听说你的书画是你小娘教的?”

“是。”

她说话,和赵诚极为相似。多一个字都吝啬讲。连宗瑞都忍不住瞧她,想暗示她认真仔细答话,但看到赵诚嘴角的笑意,宗瑞立刻低下头,生怕官家看见。

赵策也问的气笑了。

“赵若甫,不愧是你夫人,和你一个德性。”

赵诚低头:“官家恕罪。”

赵策看了眼垂首的杜从宜,“你的书画,是谁教的?”

“回官家,是小娘教的。”

赵策始终觉得怪异,最后只说:“字不错,多让赵若甫好好练。”

赵诚插嘴:“是,臣遵旨。”

“下去吧。”

然后,赵诚带着杜从宜早早就回去了。

赵策想问的,一句都没问,等人走后,和宗瑞说:“去查查赵若甫的夫人。”

宗瑞神色一凛。

“是。”

宗瑞试探问:“官家觉得,赵夫人不妥?”

赵策没说话,宗瑞立刻缩着脖子,不敢再多嘴了。

他隐约猜到官家的几分意思,只是不敢确信而已。

当日在襄阳侯夫人的宴会上,高皇后问:“听说若甫的夫人来了,是哪一个?”

然后全场鸦雀无声。

陈氏听的心直突突,而邹氏整整衣衫出列,缓缓行了大礼,回道:“回娘娘话,家中人来询,说是宫中有召,来不及同侯夫人道别,匆匆回去了,在这里还要和侯夫人道一声失礼。”

她话虽这么说,但骨子里很硬气,端王府不惧怕外戚。

高皇后性格并不强硬,听了也不恼,笑眯眯说:“原是官家要见人。不碍事。”

邹氏说完便告退了。

襄阳侯夫人扭头同姐姐问;“官家,这是什么意思?”

高皇后;“官家十分欣赏她的书画,想必最近看到了她的新作品吧。”

襄阳侯夫人神色闪烁,没听到自己想听的,也不敢追问。

高皇后断不会在外人面前,说一句官家的不是。

所以襄阳侯夫人只好等着之后再说。

陈氏见邹氏退出来,紧张的攥着她的衣角直说:“我生怕娘娘怪罪母亲,怎么突然都在找五弟妹?五弟如今已经权势滔天了不成?都盯着他们夫妻?”

邹氏听着她因为喋喋不休地发问,听的好笑。这个媳妇是个直性子,话多有点泼辣,但心肠软。

府里的人,对赵诚和杜从宜是真的不了解。

她拍拍陈氏的手安慰:“放心,娘娘不会怪罪的。”

只要赵诚在官家身边,后宅的女眷们就不敢得罪他。

高皇后在襄阳侯府里短短停留了一刻钟时间就回宫了,留下一众女眷们还在细细回味高皇后的风采,襄阳侯夫人今日却觉得事情不尽人意。

那赵若甫的的夫人,并不想象的那么好拿捏。

端王府的当家夫人邹氏也始终不冷不热。

可能是上次,她心情太急迫,把事情闹得太僵了。

总之一切都显得不尽如人意,女儿轻轻握着她的手问:“母亲怎么了?”

她看着花一样的女儿,心里叹息:“没事。”

“母亲是为那位赵若甫的夫人烦心吗?”

“阿芙觉得呢?”

“我怎么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娘娘怎么想。”

小高氏看着聪慧的女儿,摸摸她额前的发,笑说:“不用你操心。一切有母亲。”

阿芙从不掩饰爱慕赵诚的俊美,而且根本没把杜从宜放在眼里,她和刘婉月不同。刘婉月是任性骄纵,她是绝对自信,也相信自己的聪慧。

第116章 守成

安平郡主一整日都没见女儿,刘婉月虽然来了宴会,但躲着母亲。

母女两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等安平郡主打发身边的人寻她来,刘婉月很无所谓,安平郡主问:“刚才你们府上的邹氏和几个小辈都在,怎么不见你?”

刘婉月看到邹氏她们了。

“你找她们有事就说,不用我传话。”

“你,非要和我这么说话吗?”

刘婉月看着别人的母女之间亲亲密密,可就是不能和母亲好好说话。

“母亲需要我做什么,只管吩咐就是。赵诚的夫人出身怎么样,以后怎么样,我不知道,你总不能让我把人杀了,给你们腾地方吧?”

她年少爱慕赵诚,可如今不爱了,她现在对什么都没兴趣了。

就好像人生忽然都无望了。

安平郡主看着女儿这样,心里的怒气慢慢升起来,却又无力地落下去,她悲哀地想,月娘为什么就不能解她呢?她是为了谁?

还不是为了她吗?

母女两甚至不肯对视一眼,谁也不看谁。

襄阳侯的小女儿叫阿芙,笑盈盈问她:“月姐姐,我何时能去府上拜访?”

刘婉月明明知道她的目的,她爱慕赵诚,高娘娘许诺,下一任太子的太子妃必定是阿芙。

他们都在赌,赌赵城是官家选定的人。

真好笑。

“随时都可以。”

她愿意招待阿芙,那赵城愿不愿意抛弃发妻攀高枝,她就不知道了。不过这是一出好戏,不是吗?

阿芙笑着亲密挽着她胳膊问:“听说端午府的糕点十分出众,是真的吗?”

刘婉月不知想起了什么,笑起来:“是,大嫂和五嫂两人喜欢研究点心,听说都是五嫂厨房里做出来的。”

阿芙就像没听出来一样,依旧天真问:“是吗?”

刘婉月听着虚假的言语,一边又意兴阑珊。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宴会不到尾声她就大剌剌和母亲告别,回端王府去了。

杜从宜第二天一大早打发惠安去接人,不到中午人就到了,大约是杜三和杜二说了原委,杜二一来就说:“你三姐姐糊涂,你别和她一般计较。”

杜从宜听的好笑:“我这不是把人都接来了,她婆母总不能还为难她了吧?”

杜二听的眉开眼笑,她今日带着厚礼,也是难得。

“呐,这是青州金石矿的原石,哪能次次收你的礼。这是上好的双面绣,你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鸳鸯佩》 110-120(第9/16页)

个摆件看着。”

她带的礼物都价格不菲,尤其那块金石,杜从宜还没见过这个,好奇问:“你哪来的宝贝?”

杜二感慨:“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我从前事事争,什么都抢,反而得不到什么。如今我们夫妻不争不抢了,所有人反倒对我们大方了。这是父亲给我们的。”

杜三问:“你真不在乎伯爵府的家业了吗?”

杜二哼笑:“我在乎有用吗?我们府又不像你们都亭侯府财大气粗,我们小门小户人家,没什么好争的。”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都是难以割舍的留恋。

她们姐妹两这半年看起来感情不错,可能杜二教育过这个冥顽不灵的妹妹了,杜二嘴碎爱占便宜,但本心很护短。

杜三:“我知道错了,二姐就不要骂我了。我不是开口求四妹了嘛。”

杜从宜听着姐妹两拌嘴,也觉得挺好,嫌弃的时候常嫌弃,护短的时候是真心的护短。可能自家姐妹就是这样的。

杜二问:“你婆母今日没为难你吧?”

她昨日骂我了,但我说了四妹今日邀请我来做客,她就没说了。”

杜二笑起来:“你还学会仗势了,这才像话嘛。咱们杜家的女儿,哪里比别人差了,你那个夫婿是个瞎眼的。”

杜三又被踩到痛脚了,着急反驳:“我知道四妹和四妹夫恩爱了,你和姐夫也是两情相悦,就不用为这个骂我了。”

杜从宜听的有趣,问:“三姐夫现在还敢无视你吗?”

杜从珍脸都红了,憋了一句:“他现在不敢惹我。”

杜从宜留两姐妹吃了午饭,把宫中赐的首饰和礼器分别送了姐妹两。算是一种荣耀。

下午等她去看老夫人,见老夫人那里有客人,见她来很自然问:“这是若甫的媳妇?”

杜从宜疑惑看她,老夫人介绍:“这是我的堂妹,卢阳王府的夫人。说起来都是亲戚,她家里的侄女就是你师母。汪伯言的夫人。”

杜从宜赶紧行礼,师母娘家的婶婶,说起来有些远,但这个时代这都属于至亲了。

老夫人笑着端详她:“不怪瑶娘喜欢她,真真是标致,若甫就生得俊,没想到媳妇也好看。”

杜从宜被夸的老脸一红,她这个年纪真没见过这么直白的夸。

“祖母这两日怎么样了?今日我两个姐姐过来先聊了会儿,耽搁了时辰。”

老夫人今年生病后,体力大不如从前了,之前她还和邬嬷嬷后院里散步,两个人做针线,养花……

今年病好了后,体力就大不如前了,已经很久不散步了。

“好些了,我昨日还在后院照看花草,晒太阳了。”

杜从宜:“今年庄子上养了很多秋菊,说是这几天就送来,新培育出蓝色的了。您一定喜欢。”

老夫人笑说:“别把什么东西都塞我院子里,你们自己留着,你大哥前几日也不知道哪里淘来的花草,全搬在后院里,累的邬嬷嬷一整日照看。”

她说话慢悠悠的,始终带着笑。挺有智慧的一个老太太,不强求儿孙们孝顺,不管束小辈,真真做到了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卢阳王府的老夫人笑着说:“瞧瞧,姐姐府里的小辈瞧着真让人眼馋。”

老夫人笑说:“你们府里的孩子们也很好,能体谅你的不容易。”

姐妹两各自聊起自己家里的小辈,杜从宜也不打扰,回了院子让人给正院送了前几日收到了枇杷膏、桂花蜜,和北方给赵诚送的阿胶。

杜从宜也不知道赵诚到底认识多少人,有多少朋友,反正总有各地的朋友送他礼物,而且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足见诚意。

赵诚每日当差,依旧是看得多说的少。

这日傍晚,宗瑞和赵策支支吾吾道:“官家让老奴查的有消息了。”

赵策见他这副样子,皱眉问:“说来听听。”

宗瑞只敢说:“小赵大人的夫人,出身……确实有些不妥。”

赵策皱眉:“哪里不妥?”

宗瑞不敢答。

赵策站起身问:“怎么回事?”

宗瑞将卷宗呈递给他,赵策看了卷宗皱眉了很久,最后都没有说话。

怪不得她小小年纪书画技艺了得。

竟然是她的女儿。

宗瑞不敢提,那位和官家定过亲,但因为她有心仪的人,最后和官家的亲事不了了之了。

那是汴京城有名的才女,以诗词闻名,但书画其实更好。

她夫君也是有名的才子,只是病死在了南方。

宗瑞也没想到,那位最后流落到成了小吏的妾侍。

别人不知道,宗瑞是自小跟在官家身边的人,那可是官家年少爱慕的女子,才思灵动,诗词飘逸。官家因为她出嫁,伤怀了很久,和高皇后这么多年和和气气。

但官家可没有为高皇后半夜出皇城,夜游汴京城,也没有汴河上邀过曲,更没有为高皇后吹过笛。

当年吕大班极力劝诫官家,要以国事为重,女子轻贱,不可沉迷。

又因为先帝在北方出事,官家大醉一场,之后也就成婚,接着登基,接着忙忙碌碌,接着这么多年,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她居然早就死了。

宗瑞见官家攥着那张纸,却始终不看,而是不知道看着殿内那一处,又或者是他早已放空,脑子里空白一片了。

宗瑞也不敢打搅,悄悄退出去了。

赵诚现在渐渐忙了,他放出去的人多,商队南来北往什么人都接触,加上北方边镇的消息自然也来得多。

每日归家需要花很久时间回信,然后请杜从宜完善地图。

杜从宜并不擅长这个,只能从开始学,从黄河开始往北,搜集了非常多的地志,和各种私人绘制的小册子,再结合赵诚的商队带回来的游历画本。

她绘制了很多版本,也有很多废稿,有些是错的,有些不够准确。

赵诚看来她已经很精确了,但是她自己觉得不够。

没有准确的测绘工具,她绘制的图其实很粗糙。书房里到处都是灯,她在这头看图纸,赵诚在另一侧回信,他大部分时候是不瞒她的。

除非遇到特殊时候。

秋收季节的时候,赵诚收到赵恒的信,赵恒说吕顺开始操练分兵,他和康渤遇见,康渤还是做了那个前锋将,冲在最前面,而他跟着吕顺身边最精锐的骑兵,为骑兵开路,脚弓弩的威力确实大,但必须在骑兵对冲时,出其不意。要不然就是自己冲上去送命。

北方已经枕戈待旦,而汴京城里依旧无人察觉,入冬后街上叫卖声,秋收后做买卖的人,闲帮跑腿的人,渐渐多了。

赵吉因为操练伤了胳膊,赵诚专门去晋王府看他,他亲事已经临近了,加上在家修养,正好成亲。

赵诚也觉得奇怪,赵吉的亲事,还是原来定下的那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炮灰,但万人迷[快穿] 排球,但是带了星露谷系统 七零我下山修仙了 逃源诡事 心动偏航 人生缝补日志 以生命作为爱你的长度 桌面狩猎 猎心游戏 侯夫人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