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45(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食客升职记》 140-145(第1/8页)
第141章 第141章 第141章
莫婤将法子的缺陷告予他们, 嘱其慎重考虑后,穿过汾河上的双曲飞虹桥,行至商埠街, 在大唐嗣昌妇孺院呆了整日。
介休城中,云彩凝滞大半日, 终是在黄昏时飘起了纤纤细雨。
沿着回廊往院门走,出身太和堂的高阶稳娘苗安, 落后莫婤半步, 拍着胸脯承诺道:“大人放心, 我等定会好生教导城中稳婆!”
“严苛些,定要改掉其接产恶习。”她拧眉强调道。
介休城中的老娘婆, 多是以多婆子等老稳婆为尊,聚成一派, 但也另有单干的散户稳婆。昨日嗣昌局告牒发布后,无依无靠的散户们就投靠了嗣昌局。
查验其身家清白后,莫婤领着她们来妇孺院考核了一番, 其手上功夫不深, 小毛病更多,看得女官和妇孺院的稳娘们频频蹙眉。
见苗安也苦起了脸,她安慰道:“若改不过来, 只任个低阶稳娘就够她们糊口了,方才说的培养年轻稳娘之事,尔等也不用发愁, 嗣昌局会挑些资质好的送来。”
“莫大人的眼光,定是比我等好!”闻及她会把关,苗安喜气洋洋道,恭敬地将莫婤等人送至院外。
迈出院门, 就遇烟雨朦胧的街巷。
同行的女官们瞧着绵绵不绝的雨犯了难,另一高阶稳娘素悦,拿起倚在门旁的长竿,从檐廊顶取下几把伞。
众人顺着撑高的竹竿望去,檐廊顶竟铺满了绽放的油纸伞,花攒锦聚,千姿百态。
“油纸——有子!这寓意好、法子妙!”卢晓妆连连赞叹,苗安却抱歉道:“马车还未添置充裕,皆派出去接生了。”
只是微末小事,莫婤自不在意,正欲撑伞离去,就见一辆马车绕过摊贩,徐徐停在妇孺院门前。
一翩翩君子躬身从车上下来,撑开绘着海棠春睡图的油纸伞,温润如玉地望了过来。
“阿忌!”
众人瞧着向来面色平淡的莫大人,忽而神采飞扬,一向从容的她竟提起裙摆,小跑至男子身前,挽上他的臂弯。
“你专程来接我的?”她笑意盈盈地问,水含秋波的眸子,瞧得长孙无忌的心愈发柔软。
用手背轻触她稍显冰凉的脸,边展开臂弯上挂着的外衫同她披上,边温声答道:“天色欠佳,确认你来了此处,自要接你回家的。”
为她系好脖颈处的细带,见她仍灵动悄媚地望着他,眸中情意萦绕,长孙无忌溢满柔光的双眸微弯,唇畔勾起抹暖阳般的笑,面上清冷骤散。
俯身在她微颤的羽睫上,轻轻落下个一吻,带着无限的宠爱与怜惜。
倏然,身后传来一片抽吸声。
莫婤飞红着双颊回头望去,与她同行的女官和稳娘们,皆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们,檀口半张,惊叹连连。
“两位大人好生恩爱!”苗安感叹声最大,其余稳娘们也扬声附和,眸中皆闪动着向往与艳羡。
女官们见得多些,更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调侃。
“日日目睹神仙眷侣,我如何嫁得出去啊!”
“挑男人的眼光拔高了,我却无莫大人万分之一的能力!”
“我已能想象他们的孩子有多幸福了!”
见女官们无师自通地磕起了cp,她心头微囧,又听见众人有催生的趋势,立即止住他们的话头道:“走吗?我们捎你们一程。”
“走,你快点,跑起来,别磨蹭!”女官们怕错失近距离磕糖的机会,忙你推我、我攘你,疾行而至上了马车。
待将她们送回府邸后,莫婤规矩坐着的身子一软,瘫倒在长孙无忌怀中,娇俏假哭道:“阿忌,算计人好难!”
淡笑着轻抚她的长孙无忌,手微顿后愈发柔缓,轻怜重惜道:“那日后就我来罢。”
“不,我总得适应的。”莫婤喃喃道,今晨的一幕幕仍在她脑中回闪。
虽已公示了老娘婆们的恶行,但要让百姓们将胡乱生产的危害铭刻于心,还要让老娘婆们深觉孤立无援只能依附嗣昌局,仍颇为艰难。
她在同散户稳娘们了解了城中老娘婆们的关系网后,便找到老娘婆领头几人的街巷。
揭露老婆娘罪行时,她在围观的百姓中安插了自己的人,适时发问,及时向不懂的百姓解答,再起哄讨伐老娘婆们,最终击溃了其心理防线。
其余公告栏前,她虽未亲至,但也安排了女官讲解和围观起哄的演员。
百姓们对老娘婆的痛恨,已然达至顶峰。
手中有案底的,回屋匆匆收拾包裹,被唐军捉个正着;自觉清白的,领着相熟的稳婆们纷纷投靠了嗣昌局。
大半日的功夫,已收编了介休城中五成的老娘婆,在百姓们虎视眈眈的监督仇视下,不足三日,定能将城中老旧的接生模式毁干净。
长孙无忌瞧着怀中扑红的小脸,染上几分犹疑,他敛眸受挫道:“夫人不愿为夫代劳,是不悦工于心计的我吗?”
“怎会?!”她手足无措地哄着垂首忧愁的他,半晌觉其胸口微颤,探头果见他在憋笑,方醒悟自己上当受骗了。
眼珠一转,贴于他耳畔,吐出朵朵幽兰:“我是觉自己算计人一股奸人样,不像夫君,连忽悠人都让我为之神魂颠倒、倾心不已。”
虽有调侃之意,但确也是她的心里话。
瞧见他耳根通红,握着她腰的手猛然收紧,她方满意地抽身。
长孙无忌倒是从善如流地放开她,只是下马车就将她抱进了卧房,箍在床榻、
窗前、高足椅上,夜深星沉时方熄了灯。
翌日,嗣昌局迎来了众多应征考核的老娘婆。
录下她们的户籍画像,派将士们调查后,嗣昌局只留了几名登记她们名册的女官,其余的皆分散于百姓家中挑选豆蔻之龄的女子。
雀跃出发的女官们,日暮西垂方满脸颓然而归。将手中的名册递于莫婤,众女官絮絮聒聒地讨论起来。
“我们家小娘子要备嫁,可没空干婆子做的腌臜活!”瑛娘双手插腰、腆出大肚,惟妙惟肖地学着一商贾管事的嘴脸。
忽而面容一变,又露出我见犹怜的柔弱样儿道:“女官姐姐,只有嫁不到好人家的女子才去学这粗鄙之活。”
“你这算好的了!”卢晓妆惊叫道,“我都被当做青楼老鸨了!”
卢晓妆容貌昳丽,因出身司赞,礼仪更是绝艳,要挑选的又是花样年华的女子,竟被当作了青楼院主。寻常百姓不识官符,若不是有将士陪同,莫婤恐要抬上担架去接人了。
大堂中仿佛开启了比惨大会,待莫婤整理完名册后,瞧着三尺长的名单,深觉女官们有些膨胀了。
“已有这般多了?怎还不满足?”
未参与的王清歌却懂众人的心态,捂嘴笑道:“在长安,毓麟居收学徒,只半日就涌来数百人,如今大伙儿落差自然大。”
女官们纷纷颔首,瑛娘子更是愤愤:“嗣昌局选人,我等都争先恐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食客升职记》 140-145(第2/8页)
。寻常女子能学到在京师都珍贵至极的本事,竟还推三阻四!”
瞧着众女官忿忿不平,莫婤只老神在在地挑着考题,待众人散了气儿,方出言劝慰道:“贵精不在多,待这批稳娘出师后,尔等还怕妇孺院无生源?”
这批稳娘的培训,是要收束脩的,虽然不多,但课程将会持续两年。
除了同稳娘们学习接产技艺外,还要与女官们学习礼仪修养,她甚至求王娘子找来了女夫子,琴棋书画、四书五经皆有涉猎。
每月每科均有考核,两年后有最终考核,只有通过者方能出师为稳娘,全优者她甚至会推选其为女官。虽说嗣昌局的官员任用归吏部调配,但他们去何处找女官啊,多是由莫婤推举。
此番培养,相当于女子书院,这也是莫婤尝试在大唐推广女子教育的第一步。
各中深意,自不能一一同女官们讲明,但女官们暗自沉思后,第二日又风风火火地出了门。她则安心留在嗣昌局,领着王清歌整理讲义和考题,寻人印制。
三日后,登记的小娘子们均得到了一份珍贵的讲义。
讲义由数百张罗纹纸,装订成册,因其质地细薄柔软,韧性强,叠在一起竟不足一指厚。
纸上有天然明显的横纹,若丝织罗绸,尽显高贵雅致,其上排列着清晰整齐的文字,文字旁还绘有示意图。
小娘子们爱不释手,只交了半吊钱束脩的父母亦觉赚翻了,迫不及待同邻里炫耀,定要打他们此前奚落的嘴脸。
晚膳后的巷子口,众人的话题已从三尸九虫、老娘婆的骇人罪行,换到了嗣昌局学徒的招收。
“我信得牢莫大人,你瞧我闺女的书,纸张字迹无一不好,明日还要去官人处上学!” 戴着铜耳珰的彤娘子欢腾道,高高扬起手中的书,月下的讲义泛着盈盈光辉如同天书。
众人看呆了,纷纷伸手欲触碰却被妇人狠狠拍掉,还将书藏进了她怀中。大伙儿怅然若失,唯有那金钗少女撒娇央求着再看两眼。
“我们也信莫大人!” 髻上斜插银钗的彩娘子摸了摸肚子,回过神后不满地撇嘴道。见周围人赞同,她就又辩解道,“要收束脩的,每年一回,还要交两年,囊中羞涩啊!”
“一回半吊钱,你家卖个琉璃瓶就有了,手头实在没钱,将你头上这支银钗当了也全够了,喊甚穷?”彤娘子不客气道,定是舍不得同姐儿开销,她家小儿可还没开始换牙就找了教书先生!
彩娘子瞬时红了脸,径直取下银钗,一面往家逃,一面挽尊道:“是她定了亲不想干脏活,明儿我就押她去报名!”
巷子口的百姓们瞧着彩娘子的狼狈样,忍不住发笑,心头却也盘算着明儿一早去同闺女(孙女)报名。
翌日,嗣昌局方开署就涌来了众多百姓,却被告知人员已招收满,下一批学徒接收竟要等至明年五月,大伙儿听后愈发捶胸顿足。
离去时,女官们领着他们从后门出,路过了一处富丽堂皇的厅堂。
透过晶莹剔透的琉璃窗,他们瞧见了一张张约莫三尺宽的书桌,桌前坐着一个个身着景泰蓝罗裙的小娘子。
她们手中捧着讲义,桌上摆着印有嗣昌局印章的笔墨纸砚,正全神贯注地瞧着高台上的女夫子。
窗外的小娘子们面露向往,她们的父母们更是懊悔。
念着小娘子们的基础水平参差,莫婤分了高中低三班教授,分别对应高中低阶稳娘。半月后有模拟考,只有通过初始考核者,方能正式成为学徒。
这消息不知怎传了出去,月末考核之事,竟成了全城关注的焦点。
第142章 第142章 第142章
昭昭万里银河, 坠落西南,鸡鸣伴着谯楼钟声,迎来东方既白。
嗣昌局署门外早已人头攒动, 只是众人皆静默等候,气氛迫急如拉满的弓弦。
待谯楼钟声绝, 万众瞩目下,嗣昌局的署门缓缓开启。
莫婤着浅绯色官服, 领众女官迈出门槛, 峨冠博带, 仪态万方,如夏日艳阳般绚目, 百姓们怔怔望着竟一时忘记了紧张。
鹄白名册渐渐展开,莫婤朱唇微启, 庄严肃穆的声儿响亮悠长。
“高阶班,景雯”
“高阶班,慧君”
……
“中阶班, 红玉”
……
“低阶班, 梨花”
……
百姓们大气儿不敢喘,生怕惊扰了莫大人,更怕听漏了自家闺女的名儿。
待她宣读
完毕后, 众人方发出来欢呼雀跃声,将名册贴于署门外的公示栏上,无论何时去瞧都围满了人。
其实, 这批小娘子家中皆是顶着万般压力支持她们上学的,之后更是受到了全城百姓的瞩目。她们也知这局势,原就听话懂事,后更是勤奋好学。
因此, 莫婤未刷掉一人,只是根据其接受知识的能力,调整了班阶,在嗣昌局后专赁了套三进院落做书院。
前院,五间正屋做课室,东厢房为接产实操室,西厢房为琴棋书画室,前院的院子兼备舞蹈、仪态训练场。
中厅是用膳休闲之处,她雇了厨娘,还拟定了适宜小娘子们生长的营养餐谱。
后院改造成了寝室,摆着双层高低床,除了住读的小娘子们,还住着外聘的夫子。
于后罩楼中留出了婆子丫鬟们的居所后,剩余的屋舍,莫婤更是大手笔的打通改造成了藏书阁,小娘子们可凭刻有其身份的铜符借阅。
阁中藏书颇丰,印了稳娘们带来的接生类书籍数本。为开拓她们的眼界,她写信同王娘子寄来了几大箱,又搜罗了城中书肆,还押着过目不忘的长孙无忌誊写了数本,直至藏书阁不再过于空旷,方罢休。
这般大的阵仗,连去往太原的李世民也知晓了,竟也于书院开学前日送来了整车书籍。让莫婤更惊喜的是他亲笔题的牌匾——兰台书院。
兰台本为汉代宫内藏图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更是称御史台为兰台,莫婤为书院取此名,除了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汇聚,更暗含了对女子平权的追求。
其中深意,莫婤不知李世民有无看出,但他总归帮她提了匾,日后这可都是女子书院的护身符啊。
小娘子们正式入学那日,东方破晓之际,莫婤就领着身着景泰蓝院服的她们,立于书院门前,书院半丈远外围满了人山人海的百姓。
女官、稳娘、夫子们搬出来自己擅长的乐器,待太阳升起时,一同奏响了《秦王破阵曲》。
此曲是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后,将士们以旧曲填新词所作。她用此曲除了是对李世民赠匾的感恩外,更欲鼓舞小娘子们巾帼不让须眉,蓬勃发展,奋发图强!
牌匾同艳阳一道冉冉升起,在小娘子们期翼的目光中,她似隐约瞧见了大唐女子未来浩瀚的蓝图。
此后,汾州以介休为中心,辐射了周边城池。遇上疑难杂症的生产,皆送于介休城中的大唐嗣昌妇孺院,每岁更是有成百上千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食客升职记》 140-145(第3/8页)
学的小娘子,跋山涉水,只为考入兰台书院。
嗣昌局驻守该地分署的女官们,在莫婤的授意下逐步向周边城池铺开,短短几年间,汾州各城皆有嗣昌局分署,除修建了妇孺院外,被嗣昌局授予了品阶的接生馆逐渐林立。
此为后话,莫婤此刻正逛着兰台书院。
课室里,书声朗朗,抑扬顿挫;实操室中,心无旁骛,精益求精。
忽而,女官瑛娘匆匆而至。
“我已将介休城嗣昌局分署的诸般事宜托付与你,日后你去找谁帮忙?”莫婤见她步履匆忙,出言提醒。
瑛娘脸色缓了下来,却仍拉着她耳语。
彦郎与桃娘子时隔半月仍是找来了,见着她后,径直跪于她身前,百般哀求她施以援手。
莫婤独留桃娘子劝说了足足两个时辰,桃娘子方缓缓卷起了裙摆,拉着她的手往里头探。
“不用了,你直接同我说!”她猛地抽回了手,心头有些恼怒,你们这些生猛娘子,上回就这般孟浪,如今又来!
因有求于她,桃娘子拼命忍下羞涩,轻声哀叹道:“我是石芯子。”
在古代,石芯子又称为石女,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的情况,其中又分为真石女和假石女②。
她猛然蹙紧了眉,带着他们两口子去了妇孺院,送桃娘子进了产房,观察其玉户向外膨隆,呈紫蓝色,无开口,果然是石女。
她戴上手套,从后入,指扪到了阴丨道内有球状包块,向直肠前壁突出①。
消毒了银针,刺入膨隆处,再取出时就见到了褐色黏液,应是陈旧性的血液①。
经过以上两个操作,即肛丨门指检和会阴穿刺,能判断其为假石女。
她舒了口气,正欲收起包布,桃娘子泪流满面的哀求:“莫大人,您定有法子的!”
沉吟半晌,莫婤让素悦同两人签订了免责书,方为桃娘子进行了处丨女丨膜切开术③。
半月后,彦郎成了第一个进入产房的男子。
苗安与素悦为助手,产房中另有五六个观摩的稳娘,彦郎羞红的脸,素悦将半张素帕贴上他面,他就没了意识。
莫婤唤苗安一道铺设了洞巾,留出了彦郎的肾囊后,用柳叶刀划破囊皮,暴露睾丨丸后,再划开睾丨丸白膜,用尖细的镊子逐层翻找,从中抽出了精丝,现代称为生精小管,放入温水琉璃细管里④。
烧开后的温水,她特意控制在了无限接近人体的温度,能最大限度保留精丝的活性。
将还在昏睡的彦郎抬出去后,又飞快送进来了桃娘子。
她挑了根细长的芦苇管,穿过桃娘子此前切开的膜,顺着阴丨道,抵进宫丨颈丨口内,再将混有精丝的温水灌入了子宫,这法子就成了。
现代它有个正式的名字——人工授精⑤。只是现代尚且不能保证成功率,在环境如此艰难的古代,她也只有一成把握。
这些早先就同他们两口子说明了,讲完诸般注意适宜后,莫婤目送两人相携远去。
“夫人,走了。”
长孙无忌驾车停于莫婤跟前,她按下心头隐忧钻入了马车中。介休城中一切已走上正轨,她安排好驻扎人员后,便同长孙无忌赶往太原。
李世民欲班师回朝,先回了趟唐军大本营——太原。
任命李世勣为并州大都督,长期镇守太原后,还加固了太原及其周边的兵防,就等着莫婤和长孙无忌前来,帮着选贤举能,完善地方治理。
“世民在太原确是太有威望了些。”莫婤瞧着城中将士和百姓们的神情悠悠道,长孙无忌轻声帮着补齐了下一句:“难怪遭……忌惮。”
两人相视苦笑,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方过了城门,将士检查了她的鱼符后,惊呼道:“您是莫大人?!”
挎着菜篓子的妇人正巧听见,忙上前来扒着将士细细打量符文,待长孙无忌面色愈发不善时,她竟又高呼道,“是莫大人!莫大人回来了!”
声如洪钟,足足嚷了三遍。
瞬时,喧闹的街巷猛然一静,随即周遭的妇孺竟皆涌了过来,顷刻间就将莫婤湮灭。
待李世民救出他们时,长孙无忌已是衣冠不整,脖上还有几道抓痕,反观莫婤衣裳楚楚,只是脸上、衫裙处、双手皆多了些红艳艳的唇脂印。
“噗嗤——”李世民忍了半晌,终是放声大笑,尉迟恭更是笑声如钟般响,掩盖了房杜两人的偷笑。
长孙无忌淡然的脸再稳不住,愈发黑了两分,手中轻柔地帮她擦着痕迹,心头嫉妒得直冒黑烟。
“这是怎一回事啊?”她正色朝众人问道,绷起脸企图掩盖羞涩。
“还不是你的情债!”杜如晦调侃道,见长孙无忌眯起眼刺了过来,急急解释,“太原百姓们自觉欠你的人情债!”
太原是李唐起兵的主阵地,更是莫婤与观音婢的人心所向之所,她们的贤德早就深深扎根于太原百姓心中。
前些年,莫婤随唐军出征,减少了战士伤亡的消息频频传回太原,城中百姓敬佩不已,而莫婤留在城中的稳娘们也争气,逐渐追随莫婤意志,开起了接生馆,打响了稳娘们的名号。
她们牢记受道于莫婤,将此番功绩全归于她,莫大人送子的名号,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刘武周攻陷太原时,稳娘们领着产妇们,躲于观音婢和莫婤出资修建的玄中寺的地窖中,躲过了战火的惊骇和屠戮,顺利保下了腹中胎儿。
前不久,莫婤派人于太原求药,太原百姓们自豪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日期盼她归来。
“所以今日就热情了些。”李世民朗笑道,欣赏了一番两人的狼狈。
因太原百姓和稳娘们的配合,莫婤很快就在城中设立起了嗣昌局分署,大唐嗣昌妇孺院更是方建成就门庭若市。
不过月余,她还在太原开办起了兰台书院,第一年就招收了三百女学生。
之后大半年她频繁奔波于汾、并两地,不断扩张着她的事业版面。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于武德三年七月应征讨伐王世充,挥师旧都洛阳。
李世民领着一千人的玄甲兵所向披靡,俘虏歼灭敌军六千余。而王世充逃窜回洛阳后,缩头乌龟般躲于城中,只敢时不时偷偷出兵试探,皆被斩于马下,有去无回。
河北窦建德见盟友被困,深感唇亡齿寒,率十万大军前来援助,开启了著名的虎牢关之战,造就了李世民三千破十万的神话。
捷报飞递回长安,李世民的英勇如道惊雷,在大唐苍穹轰鸣。待一统江山的喜悦退却后,涌上李渊心头的竟是毛骨悚然。
他知道,他这儿子是不能再屈辱打压了,若他起兵造反,他绝无还手之力。
武德四年,七月,李世民彻底收复洛阳后,莫婤亦随至洛阳。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⑥”
她口中念念有词,脑海中幻想着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食客升职记》 140-145(第4/8页)
阳城的美景,繁花娇娥俏郎君,车方入城就迫不及待地卷起车帘,欲一睹洛阳富庶。
然,入目的竟皆是荒凉破败、残垣断壁的屋舍;面肿身臃、脚步虚浮的百姓。
城中死寂一片,忽而传来道骇人听闻的惊叫:
“鬼……鬼胎又来了!”
第143章 第143章 第143章
“鬼……鬼胎?”
驾马的车夫听后, 抖抖嗖嗖地重复道,欲
驭马疾行离去。忽而,肩头如坠千斤, 他额间瞬时冒起冷汗,身后还有丝丝寒意袭来。
“小哥, 跟上去。”
耳畔传来道女声,他浑身一哆嗦, 跳下马车滚了两圈, 似被恶鬼追般逃走了。与他一道逃窜的还有街上零星的百姓。
须臾间, 烈日炎炎的街巷,空无一人。只余道路两旁冒烟的尸首, 环绕着成团嗡嗡的蚊蝇。
分明是草木繁茂的夏日,城中不见半点绿意, 光秃秃的树丫上,立满了食腐肉的乌鸦,发出刺耳的嘶鸣, 不时俯冲叼起块森森白骨的烂胳膊腿。
“诶——”
钻出车帘辨声的卢晓妆, 正摇着团扇从后帮满头大汗的车夫解暑,却见人突然就跑没影了。
莫婤也探出头环顾四周,她知李世民攻入城后, 为防抢劫和混乱,是派了小队把守街巷和商铺的。只是,商铺的格子门闭得严严实实, 她便唤卢晓妆车至传出鬼叫的巷子口,终得见一小兵。
“莫君!”
肃脸驻守的小兵,瞧见她后骤然绽开笑,干涸的唇皲裂出丝丝血痕。
她忙掏出壶凉茶塞于他怀中, 向其打听人户后,她们车至一四进大宅院前。
布满灰尘的牌匾垮了一半,斜吊在门脸上。朱门大敞,里头鱼贯而出些鸠形皓面的丫鬟和臃肿如泥的小厮。
他们皆步履匆匆还背着包袱,瞧见辆女子驭车,鼓如巨人的小厮们还欲来抢,莫婤抽出条长鞭,灵蛇般朝他们挥去,竟轻松将他们掀翻在地。
“这般弱?”卢晓妆震惊地喃喃道。
卷起车帘的王清歌,望着如球般滚至车下的小厮,观察半晌后皱眉道:“脾胃虚耗,气血匮乏,水湿内停,泛滥肌肤,是谓水气。”
卢晓妆似懂非懂,莫婤却是肯定颔首,嘱其车入院中,迎面撞上个老妇人。
“尔等何人?有鬼胎,他们都跑了,你们怎还敢来?”
“我们大人专治鬼胎!”卢晓妆微微昂头,端出幅神气模样,王清歌亦举出她们的官符。
看清符文,老妇人喜极而泣,跪倒在莫婤身前,拼命朝她磕头,三两下就乌青一片,口中哭嚎道:“是嗣昌局!是莫大人!我家儿媳有救了!”
老妇人是此间院落的主子,来老夫人,她的儿媳名唤癸娘子。
“你识得我们?”卢晓妆和王清歌一人一边扶起她问道。
“如何不知!城中开接生馆的东家们,多是来自长安。可惜我儿媳有孕时,他们早已不在了,连儿媳怀的是鬼胎也是如今才知!”
此前,大唐虽还未收复洛阳城,但并未中断两地的商贸往来。
在嗣昌局为长安城的接生馆定品阶后,莫婤身陷安兴坊,毓麟居出钱出力,还要统领长安城新诞婴孩接种花苗事宜。
而趁他们无暇之余,财力雄厚的接生馆如弥生堂、坤元居、泰和舍、桃李居等,早已悄然将分馆铺至洛阳城。更因此地无嗣昌局的约束,那些在长安城中够不上品阶的接生馆,也纷纷迁至繁华的旧都。
因有长安的先例在,洛阳城中有权势的人户,皆知接生馆的善处,趋之若鹜。短短两年,洛阳城中的接生馆鳞次栉比,风头逐渐盖过了传统稳婆。
然,不久前战火纷飞,提早得到消息的商贾早弃城逃回长安,余下不成气候的接生馆也闭馆歇业。
“怎这般不厚道!”卢晓妆有些愤愤道。
莫婤却是淡然,这些消息她早便知晓,只是她身为大唐命官,毓麟居属于她的私产,谁都能来洛阳建分馆,唯独她不能。
王清歌听完赞同颔首道:“背着我们偷建分馆也就罢了,大难来时竟放弃了城中妇孺!”
“未至绝境,为何要肩负全城重担?”面色平静的她忽而冷淡道,当初长孙无忌险些丧命的窒息感又漫上喉咙,心头的恨意似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见她面色难看,来夫人温和的握上她冰凉的手,颤颤巍巍道:“不……不怪他们,城中无粮,我等若有法子也早跑了。”
洛阳城坚固,李世民围攻十余日未果,又与增援的窦建德激战。最终收复洛阳城时,城中百姓已被困了大半载。
此间,王世充牢牢把持城中粮仓供给军队,洛阳城粮价疯涨,一匹绢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方能换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土芥①。
粮所剩无几,百姓们就嚼树叶草根,吃光草叶后,只能将泥土放入瓦瓮中,水淘砂石取上层浮泥,掺着米糠发做饼充饥,甚至出现了“人相食”①。
莫婤想着先前那些软脚肥身的家丁,有了答案,应是吃多了泥饼,患上了营养不良性水肿②。
“你们如何得知是鬼胎的?”卢晓妆继续发问,她没见过鬼胎但觉莫大人定知,方才便胸有成竹地扯了谎。
来夫人讳莫如深,只是领着她们的步子更快了些。
行至布置成产房的偏殿,莫婤见着了一大肚来夫人,瘦骨嶙峋的脸上,镶嵌着双大大的眼睛,突出的眼仁黝黑,虽闪着善意,却仍将卢晓妆吓得低呼一声。
“许是瘿病③?”王清歌扶住卢晓妆,同莫婤轻声道,见她颔首,卢晓妆努力平复心绪猜测道:“难道又是畸胎瘤?”
话音刚落,来夫人端来个马子④,卢晓妆捏着鼻子探头一瞧,溢出声惊呼后干呕不止。
只见马子中,血淋淋地漂着个东西,水波一荡,上头挤得密密麻麻的水泡愈发晶莹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