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2 / 2)
她职业病犯了,迫切地想给红油米粉写点什么,哪怕不是单独的探店推文,也要为它写一篇笔记。
她想把自己在桂林尝到的美味分享给网友们、粉丝们。要是大家哪日来广西玩,也希望他们能尝到同样的味道。
只可惜刚才吃得急,而且红油米粉价格不贵,不会占用她的每日点评任务名额,所以完全忘了拍照。
不过没关系,等陈灵离开,她一人探店时还会再来。
时间多得很,慢慢来。
第74章
两人在网上提前买下芦笛岩的票,坐上两元一位的公交车。
桂林公交坐着比鹏城舒服些,人不多,开着车窗,空气清新。往外瞧能看见路上行人以及摩托车、电瓶车。
她俩坐在一排,却都往窗边挤着看:“你看,桂林电瓶车还有专门的车道,马路红绿灯底下有专门的摩托车等待区。”
禾嫒尺有些羡慕:“道路规划不错啊,跟鹏城不一样。”
鹏城最初似乎在规划时就没有留电瓶车的路,但现在不少居民为了方便出行都会买电瓶车,再加上外卖骑手等,电瓶车和人车抢道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说别的,就说她俩母校外那条街的十字路口。
只要斑马线上的灯一绿,电瓶车就会从四面八方横着竖着冲出来,让行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桂林就不同,城市里电瓶车虽然多,但管理好,有专门的车道自然不用跟人抢道。每辆车还有专属的车牌,方便管理,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在公交车窗边看着市区内城景山景慢慢摇,不知不觉已到达芦笛岩所在山脚下。
只是买了票还不能自由进去,得等。
芦笛岩景区自配解说员,每位解说员会带领20~30名游客进入岩洞参观,得游客数量够多才会开启新的一轮游览。
好在桂林足够出名,旅游业发达,现在虽然是旅游淡季,没多久就等足人,可以出发。
才刚进溶洞,游客群里已经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传出。
“好闷啊。”
“有点热。”
“帮我拿一下东西,我脱个外套。”这是陈灵在对禾嫒尺说话。
岩洞里全年气温接近,基本维持在19℃左右,现在桂林的室外气温大概在14℃,有好几度的温差,进去自然会觉得热。
要是反过来,夏季进去,则会觉得岩洞里凉飕飕,得添衣服。
岩洞各处分布着形状不一的钟乳石,里头景色不开灯时就是一片黑,能瞧出来模样,主要还是得靠灯光以及想象力。
给不一样的石头打上不同颜色的灯光,将钟乳石衬托出不一样的模样,再给它起个名字,配上解说员,就能让原本瞧着平平无奇的山洞成为一张长长画卷。
灯光设计师功不可没。
听着解说员在上头对新的钟乳石组合一通讲解,禾嫒尺和陈灵在底下说悄悄话:“听说这里还是桂林小学生的春游目的地呢。”
“啊?这的小学生玩挺高兴呀,我小学时候春游都去哪儿玩来着?”
岩洞内其实路不算难走,走起来也不累,就是有些滑,偶尔还会有水珠滴下来,让人怀疑外头是不是在下雨。
让人没想到的是,岩洞内居然走着走着还有额外的收费项目,好像是个裸眼3D视频。
将一段动画投影在较为平滑的墙壁上,额外付费的游客可以看,没付费就只能在旁边等着。
两人态好,倒是没觉在旁边等着无聊,反而觉得有了自由活动时间,到处瞎溜达。
岩洞内的游玩行程总计60分钟,门票由于是网上买的,有少许优惠,买成82元,比标准价90便宜8块。
买票时两人看见学生票半价还嘀咕来着:“要是早一年来玩能多省好几十呢。”
回程公交相对没那么方便,时间长一些,得要一小时,所以改成打车。
由于时间还早,两人没回酒店,而是选择直接前往象鼻山公园。
在芦笛岩山脚下滴滴不好叫,反而路边有辆当地出租车在等客人。
只是出租车不肯打表,要一口价20。
想着刚才滴滴页面显示的价格是17~19,区别没有很大,两人就上了车。
没想到这俩出租车的司机懒懒的,想着都是一口价20,就没给她俩送到公园门口,而是小坑一把,将两人带到象鼻山公园的外围。
“那就是象鼻山公园,你俩在这下车走过去就行了,那边红绿灯不好过。”
两人是外地游客,只晓得进入公园要预约,也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70-80(第6/15页)
知道其他入场规则,想着看到园区和象山应该距离入口也不远,就傻乎乎下了车。
然后迷茫地围着公园外围走了一公里才找到入口。
期间还碰到另外一个口子,可惜只能出不能进。
然而大费周折看到的景色却没能让两人高兴起来,这个需要预约才能进的公园小了点,唯一有意思的是看起来像大象的山石。
由于这日天色有点阴沉,拍照也不太好看。没昨天看的两江四湖有意思,也比不上刚去的芦笛岩。
有时候出门玩,总是容易将景点进行对比。
要是她俩昨日先来象鼻山公园,或许会觉得新奇有意思得多。倒是看见园区里有竹筏,让两人有些蠢蠢欲动。
竹筏啊,多有意思。
这两天在桂林没少看见各种小游船,心里早痒痒,想上去坐坐啦。
然而提早做过攻略的陈灵脑瓜子清醒过来,将自己与禾嫒尺摁住:“我们明天就去阳朔,能去兴坪古镇坐竹筏,后面还能去遇龙河坐纯人工双人竹筏,你忍忍!”
从香山公园出来小走几步,眼前的景色忽然不知怎么变得有些眼熟。
禾嫒尺率先反应过来:“这不是昨天我们去的小车米粉店附近吗?”
说起昨天的小车米粉店,两人又想起那家店附近还有不少当地小吃。
正巧,早上吃过红油米粉之后逛了两个景区,期间没吃别的。虽然天色还早,才下午两点多,已经有些饿。
“找好吃的去!”
来桂林的第二天,两人晚上想试试当地饭菜,来一顿扎实的米饭。所以下午两点的加餐,原本也没想吃特别涨肚子的东西。
不过——
“快看,这家店卖糯米饭,广西糯米饭好像还挺出名的,当地有好几家网红店呢!”
店子名字叫恩恩小吃店,要不是陈灵眼尖,还真不知道这家店其实主营糯米饭。
最基础的糯米饭是3元一份,额外加的小料也不贵,腊肠是1块钱半根,火腿肠2元,脆藕0.5。
店里卖糯米饭的是个奶奶,见两人看着餐牌墨迹,也没催她俩,而是打开盛放糯米饭的保温大锅子,让她俩看基础糯米饭有什么小料。
由于天气凉的原因,这家店的小料都被用一个个深铁盆子装起来,和糯米饭一同放在保温锅里温着。
分别是酸豆角、卤豆干、腊肠碎、辣椒酱。
除此之外还有豆蓉,豆蓉量多,单独用一个大的旧电饭煲内胆盛起来,能看出店家是个很节俭的人。
禾嫒尺看着小料初步判断味道:“有腊肠碎就不单独点腊肠了,火腿肠好像不是很搭糯米饭,来一个脆藕吧。”
陈灵见了,也跟她点一样的餐。
奶奶手脚麻利地戴上手套,拿起一个扁扁类似小碟一样的东西,开始往上面放料。
她放料的手法也有讲究,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糯米和料随便堆在一起,而是选择叠放的方法制作。
先来一小勺糯米放小碟上压扁,再用勺子将各种小料往糯米饭上搁一点。
然后将脆藕压在添加过小料的那小片糯米饭上,重复添加少量糯米饭、小料等动作,让糯米饭和小料层层叠叠压在一起,这样能保证每口下去都能吃到糯米饭和料。
做好的糯米饭团最后略压紧,再用塑料袋装起就能递给顾客。
饭团拳头大小,刚到手还挺烫。
趁热朝着能看见脆藕的地方咬上一口,热乎乎略微带点嚼劲的糯米伴着被咬开的脆藕碎碎一块入口,顿时让禾嫒尺一次感受到双重口感。
小料的分布也很妙,由于它们不是最初就和糯米完全均匀地混在一起。每吃一口,都有可能吃到不同配比的料,或许这一口酸豆角更多,或许下一口能尝到一些腊肠碎。
朝着糯米饭每次下嘴,都有可能尝到不太一样的味道。
不过最让禾嫒尺感到意外的是里头的豆蓉。
豆蓉入口绵密,没有豆腥气,口感与栗子蓉相当相似,只是香气不同。
混合带糯米饭和辣豆干一块嚼,随着每次咀嚼,豆蓉会化入糯米里头,给原本带着腊味香气的糯米饭裹上一层舒适的软绵口感。
嚼着嚼着,偶尔还会咬破几颗酸咸带点辣香的酸豆角,酸豆角在唇齿之间爆开来,能去掉糯米混合腊味吃多时,特有的腻味感。
这样新奇的感受和搭配,与禾嫒尺老家的吃法完全不同,却又让她上瘾。
陈灵则是酷爱饭团里头的辣豆干。
据说每家糯米饭团的料都会有些不同,辣豆干正是恩恩小吃店的特色。店里的豆干调味由奶奶每日亲自制作,里头加的辣椒和腌料让豆干吃起来咸香可口。
配着其他小料嚼多了会觉得有些魔性,莫名想吃。
不过这样的组合,吃起来总是容易有些噎嗓子,这时就得买点喝的。
恩恩小吃店也有卖喝的,银耳羹、绿豆沙、红豆粥都是3元一杯。
不喜欢喝饮料甚至可以在这买矿泉水,农夫山泉2元一瓶,绝对不是景点价。
两人口味相似,都看上了店里的绿豆沙,一人一杯插了吸管捧在手里喝。
为了方便客人能吸着喝,绿豆沙熬得很烂,已经吃不出来整颗的绿豆。考虑到店里客人喝绿豆沙大多是因为吃了饭团,想解腻,所以调味很淡。
来一口糯米饭,嚼巴吞完再喝一口绿豆沙,两者配合味道很是和谐。
两人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吃,时不时还看远处景色聊会儿天,一顿下午茶吃得惬意舒坦,才人均6.5。
给桂林糯米饭点赞。
第75章
原本两人吃过下午茶,下午应该继续玩,比如说爬个叠彩山或是逛个靖江王府之类的。但是——
“啊?叠彩山啊,又要爬山吗?今天逛那么远有点累呀。”
“靖江王府额,网上说门票贵,但是里面没有很好玩耶,真的要去吗?”
这两个人出来旅游才第二天,已经开始犯懒。
于是商量过后,居然直接回酒店躺在院子的靠椅上,又歇息去了。
说是歇息倒也不是真的躺那儿啥也不干,两人都各自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比如陈灵,她就在对比网上的旅游团行程,准备明日报个省事的一日游旅行团。早上让导游直接派车来接她俩,一路看风景一路玩着去阳朔。
早上桂林出发,下午阳朔散团。
然后再定家阳朔酒店,在那住上一两晚。最近搜攻略时她没少听到这么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四舍五入等于阳朔山水天下第一,难得来一趟,得好好欣赏才行。
陈灵做攻略喜欢自己一个人先初步看看,选好几个不同链接再丢给禾嫒尺让她进行最终选择,所以禾嫒尺现在有点闲。
闲下来嘛,她就开始查看自己在各平台的后台消息,以及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70-80(第7/15页)
笔记内的回复。
顺便将泡沫箱肠粉笔记内的地址,再根据评论区重新整理一遍,换上新的地址资料。
让她较为意外的是,原本以为自己现在来到广西,发的评价应该没什么人看。
没想到粉丝数量仅为497的小众点评居然还有粉丝跟她互动,昨天晚上为了完成报销任务写的那篇牛八宝评价,已经有人在底下回复。
[你去桂林玩了呀?牛八宝看起来好好吃呀,早知道上次我去桂林也试试就好了。]
回复她的人IP在鹏城,应该是她来桂林之前就关注她的粉丝。
而出发前往桂林之前几天才发的臭豆腐以及羊魔牛的视频,热度居然还在持续上升。
评论区底下已经有好几人发出烤串照片,证明自己到店里尝过味,确实价格实惠味道还好。
甚至还有人偷拍店老板,让大家看看视频里的黑衣人实际长啥样。
有几个禾嫒尺看着眼熟的ID还说自己被她发的视频馋到,特意跨区到红华区去吃串。
这几个评论缓解不少禾嫒尺关于搬家带来的一些担心,让她知道自己在网上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在鹏城东城区。
让人禾嫒尺比较惊喜的是,虽然前些天他仅发布了关于陈记臭豆腐,以及羊魔牛这两家店的推文,和视频。
但实际上热度提升的店一共有三家。
另外一家,居然是禾嫒尺在采访陈记臭豆腐时,无意中拍进去的手打柠檬茶店。
那时她为了能趁热吃上臭豆腐,并把臭豆腐的脆嫩口感拍进视频里,特意找了家有位置可坐的柠檬茶店,在里头点上一杯柠檬茶,光明正大地蹭店家座位,边喝边吃臭豆腐。
从臭豆腐摊跑到柠檬茶店点单的内容全程被记录在视频里,还被她剪成正片放出来。
于是柠檬茶店也在视频里有了露脸的机会。
有部分网友看了禾嫒尺的视频,并趁着陈老板到柠檬茶店附近摆摊时光顾。
他们除了吃臭豆腐,还会学着禾嫒尺的样子,跑店里点柠檬茶,蹭柠檬茶店的座位,边吃边喝。
至于禾嫒尺为啥会知道这家店热度提升——
因为后台莫名其妙多出属于这家店的影响力收入啦!
茶饮不愧是利润极高的行业,这家手打柠檬茶一杯茶18元,成本也就是茶、冰块、一颗香水柠檬以及人工水电等,不算店租,绝不超过3元一杯。
因此返的影响力收入也高,竟和臭豆腐一样,高达10%!
加上平台的3%,一杯柠檬茶能提供2.34收益,真是令人感动。
盘点着自己前些日子努力的成果,禾嫒尺不由得又开始想自己接下来要写些什么。
糯米饭不错,但是写成推文或是做成视频,内容好像有些单薄。要是想增加故事内容厚度和质感,就得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从食材来源开始说起,那是大制作,一个人搞不来。
倒是昨晚的牛八宝有吸引人的点,味道不错,尽管并不出名,也算是桂林本地特色。
也正是因为不出名,所以要是拍成视频,视频的内容本身就能吸引一些好奇的观众,内容也足够丰富。
红油米粉和桂林卤菜粉也肯定要写,也许是因为现在天气凉,光从个人喜好来说,红油米粉比卤菜粉还略微得禾嫒尺的心。
单独一样食物内容不够,多几个呢?要不然来个米粉合集?广西的米粉种类多了去了,要是全部尝一遍,米粉合集高低得出个上中下篇。
禾嫒尺盘算着,在平板上写写画画,记录下自己现在的思绪。
正当她开始把这几天拍的照片也列出来,准备给它们排序选择素材时,陈灵的攻略已经初步做好,开始给她发各种链接。
对了,她现在的正事不是工作,是玩啊!
商量着把明天行程定下,又进屋用电视投屏功能看了会儿电视剧,顺便把之前拍的照片发给陈灵,让她晒朋友圈用。
天色渐渐暗下来,歇够的两人再次出动,这回是去酒店附近的东西巷。
许多出门旅游的游客都认为东西巷不好玩,就是一个全国各地统一模样的仿古建筑步行街。
里头的小吃没有特色,卖的东西都是义乌批发货,没意思。
确实,有道理。
但是换个角度想,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步行街,并且里头游客总是不少,是否也证明了这样老套的布景其实很有吸引力呢?
这次桂林之行,是禾嫒尺第一次出门旅游,对她来说,古建筑步行街的吸引力相当足。甚至她还嫌古建筑数量不够多,建筑群太小,气氛不够。
禾嫒尺从小生活在遍布高楼大厦的城市之中,被钢筋水泥包围,突然走入古建筑群中行走,哪怕身边都是现代游客,也让她有一种怪异的穿越感。
仿佛自己来到另一个时空,在这里可以暂时不用担心现实生活中的事,玩就行。
两人逛逛走走,禾嫒尺被五花八门的小吃吸引,差点就要开启逛吃模式,然后理智又将她拉住。
她俩是晚上要正经下馆子吃饭的人,现在吃饱了可怎么办?
这时候的禾嫒尺终于理解小时候妈妈不让她乱吃零食的苦心,吃完零嘴,到饭点可不就是吃不下东西嘛?
陈灵跟禾嫒尺倒是反的,她没那么爱吃零嘴,反而更喜欢吃正餐,尤其喜爱吃大米饭。
据说是因为她妈妈做饭非常好吃,小时候每顿饭都吃得饱饱的,胃里没有留给零食的位置。
见禾嫒尺有些馋,陈灵直接提议:“想吃东西就走呗,我们吃饭去。”
十五分钟后,两人在新记酒家坐下。
新记酒家的装修和广东专门喝早茶的酒楼还挺像。店子一共两层,一层是店面大堂入口,二层才是吃饭的地方,店里层高有个4~5米,比一般饭店高不少,地方还大。
保守看来,不算包厢,店里大堂得有四五十张饭桌。
酒家装修还挺新,店里干净,灯光还亮堂,服务员也机灵,只要看见有客进门,就会马上迎上前来领路。
这家店还上过小众点评当地必吃榜,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会来光顾。
尽管现在是旅游淡季,店里客人数量依旧不少,她俩到店时热闹得很。
会来这家店吃饭,其实是下午就已经决定好的事,主要还是因为陈灵说她想吃荔浦芋头。
问她为啥,她给出的理由是禾嫒尺从未想过的角度——
“我小时候看《宰相刘罗锅》,里面有一段就是讲的贡品荔浦芋头,刘罗锅吃得可香,给我馋的哟。”
禾嫒尺不喜欢吃芋头,在她眼里,芋头和红薯都是类似的作物,都种在地里,挖起来后煮着吃或是烤着吃。
红薯吃起来甜滋滋,口感软绵更有味,芋头吃起来干巴巴,啥味没有,所以不好吃。
陈灵倒是喜欢芋头,“我外婆小时候会做一道芋头汤,把芋头炖得软乎乎,但是又不烂,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70-80(第8/15页)
别好吃,我在别的地方都没尝过这样的味。”
要是禾嫒尺一个人出门,绝不可能跑店里吃荔浦芋头,看见有芋头的菜可能都会避开。
不过陈灵想吃,那就陪她吃一顿试试呗。
新记酒家有道菜叫荔浦芋头扣肉,46一份,陈灵就冲着这道菜来的。
因为这道菜看起来分量不小,所以除此之外两人还点了分量看起来小一些的锅巴牛肉,和一份凉拌菜。
或许是因为店里客人多,两人坐在店里干等好一会儿都没菜上桌。
无聊起来,只好伸长了脖子去看别人都在吃些什么菜。
一名服务员端着滋滋作响的砂锅向隔壁桌走去,只见服务员将砂锅放在餐桌上,掀开锅盖,一阵烟气随着锅盖掀开徐徐升起。
禾嫒尺眼尖:“好像是鱼?是不是啤酒鱼?”她喜欢吃鱼,瞧见砂锅里的鱼就眼馋。
“鱼啊?”陈灵有些失望:“端个砂锅这么大阵仗,我还以为是啥呢。”跟禾嫒尺不一样,陈灵不爱吃鱼,说是小时候卡刺卡多了,而且还总尝到腥味,看见鱼就怕。
“鱼怎么啦,以前在学校不还老拉着我去吃烤鱼吗?”吃得可香咧。
“现在的烤鱼和一般鱼不一样,没有刺好不好。”陈灵心里有自己的归类,她爱吃肉,但是对她来说,鱼肉不是肉。她不爱吃鱼,烤鱼不算鱼。
说完,对面又有一服务员端着菜走来,目测像是端了一盘锅巴牛肉。
两人巴巴看着,碎碎念道:“是我们的吧,她朝我们过来了!”
第76章
眼瞧服务员端着锅巴牛肉向她俩那桌走来,然后虚晃一枪,拐个弯又不知去哪儿。
“好吧,不是我们的。”陈灵略失望地挪开目光。
“锅巴牛肉瞧着好大一盆,是不是份量有点多啊?”禾嫒尺眼见刚才离开的服务员端着盘子转了一圈,又往回走:“服务员好像又来了,她可能是新来的不熟悉位置,刚才没找到我们桌!”
果然,服务员绕完圈后再次过来,瞧了眼点菜单,将盛放锅巴牛肉的大盘子放在两人桌上。
锅巴牛肉的锅巴不是平时吃的那种方块碎锅巴,而是一整块大的圆形锅巴,呈弧形,像是把一个很大的碗倒扣在盘子上一样。
锅巴上浇了一层炒牛肉,这份炒牛肉的汁水浓稠,用筷子将锅巴戳成小块,混合牛肉和汁水就能吃。
“这个好看,你快拍!”陈灵催促道。
“在拍啦,等会儿发你一张对吗?”锅巴上桌之前,禾嫒尺早已将相机拿出来,趁它还完整时,赶紧给留个影。
“好了吗?”陈灵已经举着筷子在一旁等待,只等禾嫒尺拍完,她就直接戳破这个鼓起来的大锅巴。
“你戳碎夹来吃呗,戳碎的样子我也想拍一张。”
话还没说完,陈灵就给了锅巴一下子。刚出锅的锅巴还脆得很,被筷子从中间一戳,直接碎出一个大洞。
陈灵夹起一块蘸着牛肉汁的锅巴放进嘴里,盯紧禾嫒尺的镜头,又突然夹起一块大一些的锅巴举起:“要不要拍个特写?”
“好,这个角度不错。”对焦,咔嚓来几张。
拍照没花太久,食物还是尝过才能知道味道。禾嫒尺夹起一块小一些的碎锅巴,往盘上的酱汁里刮了刮,才将它放入口。
浇在锅巴上那份炒牛肉的味道尝起来其实类似小炒黄牛肉,是勾过芡,而且汁水很多的小炒黄牛肉。
能瞧见原料里除了牛肉外,还有少量香菜和辣椒。
由于用淀粉勾过芡,所以酱汁不是完全的水状,能挂在锅巴上,却又不至于马上将锅巴浸透,让它变软。
两者搭配口感巧妙,锅巴入口时还是脆的,有种吃零食的口感。另外淋上去的炒牛肉酱汁咸香带点辣,又让它尝起来多出一种吃正餐时候特有的正式感。
有些神奇,让禾嫒尺回忆起小时候看的动漫《中华小当家》里的锅巴。
尝过第一口,觉得有些意思,禾嫒尺又夹起一块略大一些的锅巴,把它像小碟子一样放在碗里,好让它处于一个能盛放东西的状态。
再夹几片牛肉、炒蔫的香菜放上去,最后勺起一勺牛肉汁往上浇。
盛满酱汁和牛肉的锅巴看起来顿时变得更诱人,她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和勺子将锅巴扶到嘴边,狠狠咬下一口。
最先感觉到的是锅巴的酥脆,随后再咀嚼时,牛肉和香菜香混合着酱汁透出来,钻进锅巴的每个缝隙里。
其实禾嫒尺平时吃牛肉,尤其是小炒黄牛肉时,很不喜欢吃到用淀粉腌渍过的牛肉,她觉得太嫩太滑会失去牛肉的口感。
实际上只要牛肉的部位够新鲜,肉切得好,直接炒会更香更好吃。
但这道菜的牛肉也用淀粉腌渍过,却不让她反感。因为这样做,牛肉能炒得很嫩,嚼起不费劲,反而和锅巴的脆劲显得十分和谐。
陈灵见禾嫒尺这么吃,看着馋,于是也效仿着来一份。
“嗯~”她美美地咬着盛着牛肉汁水的锅巴,甚至都没注意到嘴角边沾上了酱汁,还是禾嫒尺给她递纸巾时,才察觉自己已变成花脸猫。
不过她倒是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吃相,擦擦脸,继续干饭。
锅巴本身就是米做的,算是主食,倒是不必另外再搭其他主食吃。
可惜这道菜吃起来最香的还是最初那几口,毕竟随着时间过去,锅巴会渐渐变凉,外头的酱汁也会慢慢沁入锅巴里,让它变得没最初时那么酥脆。
单一的味道吃起来,也容易腻人。好在之前还点了凉菜,能时不时换一下嘴里的滋味。
锅巴牛肉被两人干掉半盘时,今天的重头戏荔浦芋头扣肉来了。
酱色的扣肉躺在一个白青色大碗里,长得平平无奇,与锅巴牛肉相比卖相差不少。
因为觉得芋头扣肉长得不咋好看,禾嫒尺也没仔细拍,拿起相机才花十秒就拍摄完毕。
制作扣肉的五花肉片,瞧着大约有0.8cm厚,用筷子稍微掀起一点往肉的横切面看,肉眼可见的大肥肉让禾嫒尺心里有点发慌。
“好肥啊……”这么厚的肥肉,要是一旦没处理好,吃起来每一口都是炸弹。
陈灵倒是没管肥肉,“芋头呢?芋头在哪儿呢?”她找芋头。
没多会儿,找着了,芋头被切成与扣肉一样的厚片,夹在扣肉中间,和扣肉一块蒸。
由于蒸扣肉时加的调味料颜色深,芋头已经被染成与扣肉一样的颜色,乍一看根本分不出来。
陈灵兴冲冲地用筷子将连在一起的一片扣肉和芋头分离出来,夹到碗里,咬下一口。
“味道怎么样?”禾嫒尺观察着陈灵的表情,想要依此判断这份扣肉的味道。
陈灵嚼吧嚼吧,把嘴里的肉咽下去。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缓慢抬起手,鼓足气势起了一个大范,比出拇指。
转头就招手叫服务员:“上米饭!”
还问禾嫒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70-80(第9/15页)
你要吃米饭吗?”
“先不了吧,锅巴还挺扎实呢。”说完,她也夹起一片连着芋头的扣肉放碗里。
说实话,其实禾嫒尺不爱吃芋头,也不算喜欢扣肉,今天纯粹是陪陈灵尝味来的,毕竟陈灵虽不爱吃鱼,以前也没少陪她吃各种乱七八糟的鱼。
因为不爱吃,所以吃起来没那么着急,她没像陈灵那样直接夹起扣肉就直接咬,而是想先来一口小的尝味。
她在芋头扣肉上用筷子比划出一个刚好能吃到肥肉和瘦肉的位置,再用力一夹。
扣肉和芋头居然被很顺利地就分离出一小块,还没吃呢,就已经能从筷子的触感上得知,这俩蒸得足够软烂。
因为有点害怕大肥肉,禾嫒尺也没直接把这小块芋头扣肉放嘴里,而是选择先小小咬下一口。
咦?
入嘴的扣肉被小心翼翼地用大牙磨了两下,然而出来的味道以及口感,与禾嫒尺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不肥腻?
再来一口大的试试。
原本梅菜扣肉这道菜吃的就是肥肉,要是做得好,肥肉尝起来油润香糯,配上早已泡发好,吸饱油份的梅干菜,拌饭吃绝美。
而芋头扣肉则是在这之上,再多出一层口感。
和扣肉一块蒸熟的芋头将扣肉蒸制时渗出的肉汁和油分吸走不少,烹饪期间,油分和蒸汽一并渗入芋头里,让芋头拥有了粉糯鲜香的口感。
而且不知是不是因为吸了肉汁,它吃起来真不像芋头,像肉。
却又和瘦肉肥肉都不一样。
它蒸出来时是整块的,不散,哪怕夹起来也不容易散,却又很容易被牙齿咬开。
这时的口感有点像蒸透的肥肉,入嘴带着肉香,用牙一咬很容易就在嘴巴里化着散开来。
然而吃起来的感觉却又更像瘦肉,虽有肉香,却扎实不油腻。
再配着原本的梅菜扣肉,一口下去,芋头及其吸油的特性让扣肉原本自带的那点肥腻口感都被化解开来,满口都是软糯咸香。
她赶紧叫住身边准备离开的服务员:“再来一碗米饭,这桌一共要两碗!”
陈灵见状,有些高兴:“对吧,扣肉就得配大米饭吃,我挑的菜是不是很不错!”
两人边吃边讨论芋头和扣肉的做法,等待大米饭上桌。
禾嫒尺开始怀疑起自己为啥不喜欢扣肉这件事来。
在记忆中找了找,大概是因为偏见。
她总共就没正经吃过几次梅菜扣肉,这道菜她常听,常看,甚至偶尔吃席,或是聚餐时都能看见这道菜。
小时候挑食嘛,看见大肥肉就害怕,自然是一口都不吃。
长大之后尝试的第一次体验也不是很好,扣肉的肥肉没蒸透,吃起来还有点儿嚼劲,油滋滋,口感怪让人害怕的。
后来变得能接受这道菜,还是因为上学时,陈灵在某家店里打包过一份切片薄一些的梅菜扣肉,分了她一片尝。
不过那片梅菜扣肉也算不上很好吃,只是尝着不油腻,梅菜味足,挺下饭而已。
万万没想到自己不怎么喜欢的芋头和扣肉搭配起来,居然能让她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新感受。
大米饭上桌,禾嫒尺再不像刚才那样墨迹,而是直接将整片扣肉连着芋头一块盖在米饭上,夹一筷子梅菜,拌着一块吃。
先来一口充满梅菜香气的芋头扣肉,再扒拉一口大米饭,真是香……?
原本吃着芋头扣肉心情愉快的禾嫒尺,在扒拉完大米饭的下一刻,情绪像是瞬间被打断一样怪异。
怎么回事?芋头扣肉配米饭应该很好吃才对呀,怎么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呢?
她低头瞧了瞧自己碗里的米饭,米饭的颜色很白,煮出来不透亮没有米香,吃起来不光和菜不太搭,反而有点噎嗓子。
“这家店的米饭配不上这份芋头扣肉。”
第77章
到餐馆吃饭,时不时总是会踩雷。有时可能是点的菜,有时可能是配的米饭。
菜不好吃的理由五花八门,米饭不好吃的理由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水加多了,把饭煮得湿哒哒,吃着糊嘴还有一股子生水味。或是饭煮出来放太久,凉了,吃着发硬还拉嗓子。
而眼前这一碗,应该是用的米不太好,大米煮出来不完整,容易断裂。入嘴淀粉感很重,像是放了好几年的陈米。
说起大米,其实禾嫒尺小时候也不爱吃大米,挑食嘛,自然是挑任何一切能入口的东西。
再加上家里的菜比较清淡不下饭,就更不爱吃米。哪怕跟着家长出门下馆子,也大多是吃菜不吃饭。
有时见家里家长吃饭吃得香,她看着都难以理解,大米这么难吃的东西为啥顿顿吃?
直到13岁那年,她妈妈说想换米吃,从超市买回来一袋东北大米,包装花里胡哨的,黄橙橙,上头还有一条龙,说是啥御品贡米。
那天还没开饭呢,在房里做作业的禾嫒尺闻到一股米香从厨房传来。跑进厨房一看,发现她妈也盯着电饭煲在那闻着味研究:“这个贡品东北大米确实有点东西。”
那天的大米煮出来颗粒分明,晶莹剔透,能让炒出来的任何菜都变得更好下口,让禾嫒尺第一次理解,好吃的米饭到底什么样。
从那以后,家里的米就全换了。
所以,禾嫒尺对米饭还真有点要求,眼前这样的就不太行。
倒不是她非要吃东北大米,她也在饭馆尝过味道很不错的长条丝苗米。放在小钵里蒸的,米粒根根分明,入嘴松散还有柴火香气,配菜吃也是一绝。
但这碗不行。
可是芋头扣肉很下饭呢,空口吃肯定不合适。
于是禾嫒尺只好勉强用美味的芋头扣肉配拉嗓子的大米饭吃。
原本这么搭着吃,应该是米饭下得比菜快。结果现在是反过来,菜吃得更多些。
陈灵倒是不介意米饭不好吃,因为她从小吃的家常菜都是青椒炒肉、剁椒蒸排骨之类的下饭菜,所以从小爱吃饭,对米饭的要求会低一些。
而且她格外喜欢芋头扣肉,吃完一碗米饭不过瘾,又来了一碗。
一顿略带遗憾的晚餐下来,两个主菜配上凉菜和服务费餐位费等,结账101,性价比倒是还不错。
不过禾嫒尺知道,正常游客在店里吃饭应该花得会比她俩多一些,大概会在人均70~80之间。
出来玩嘛,看见平时不常吃的菜都会无意识地多点一些,吃不完会剩。
她俩点的菜少,一个是因为两人都节俭,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吃不完禾嫒尺就不能报销,点菜时有意控制。
这家店的菜量是真的有些大,至少比鹏城同价位餐馆大不少,两个主菜差点吃不完。
陈灵更是两碗大米饭下肚,直接吃撑了,开始发饭晕,走路上直打哈欠。
见她犯困,禾嫒尺提议:“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