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5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1/17页)
第241章
盛口禾湘潭米粉铺的地址距离禾嫒尺住所不算很近,得坐5个地铁站,再走一千多米才到。
确定合作之后,她在去其他地方探店、或是去驾校之余,偶尔也会到店里去一趟,看看盛老板把事情处理得怎么样。
而盛连则是有了方向和目标之后,精神头瞧着都比刚见面时好上不少,然后开始整活。
盛连:“我看过你的湘潭美食系列,准备在店里上架湘式辣卤兰花干和臭豆干子,回头做一批送给新客人尝!”
禾嫒尺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时高兴坏了:“真的吗?我能在鹏城买到湘式辣卤?!”
尝过一次后:“……我觉得这个事情有点复杂,要不你再想想。”
盛连:“有这么难吃吗?”
禾嫒尺:“也没有很难吃,好像也算不上好吃就对了。”
也是,这个老板连高汤和粉码都做得一般般,确实不好指望他弄出啥新东西来。
不过其他方面倒还靠谱。
“在这里再放个免费自助冷饮区,放一桶加了柠檬片的凉白开,再放一桶冰冻酸梅汤。”
“店里辣椒比较辣,要是客人不小心加多了辣着,有冷水凉一下肯定舒服很多。”
“对了,每两张桌子之间最好放一包随取随用的纸巾,粉热,吃的时候容易流鼻涕,可以擦鼻涕泡用。”
“还好我以前定制的那批筷子、勺子、纸巾一体桶还没丢,可以派上用场。”
以前曾当过大厂程序员的盛连脑子确实还不错,不然以前的店子也不会那么受欢迎。
禾嫒尺见他记性好像不太好,还提醒他:“以前的公众号可以用起来呀,之前不是在上面做过小程序充值嘛,活动赠送的礼品可以直接绑定小程序会员号。”
盛连:“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还有这事。”
店里的小程序是他自己做的,重新启用倒是不难。
于是他又琢磨活动期间应该充值多少送多少比较合理去。
盛连这个人做事情还算有底线,虽说自家粉店被各种操作弄倒闭,还亏下不少钱。
最后关门的时候,他依旧在公众号上发公告,让老顾客们找他退存在店里的充值款。
所以店子虽然倒过一次,但这个品牌,以及盛连本人在市场上的名声还不错。
就连贝雷特对禾嫒尺说她以前观察得知的事情时,也是盼着盛口禾在发现各种问题之后能重新好起来。
毕竟店里的粉变得没以前好吃之后,她去的次数便大大减少,老板也没坑她什么。
……
除了去盛口禾湘潭米粉铺以外,禾嫒尺还在鹏城寻找自己下一部作品的取材对象。
她想试着拍一期,湘菜离开湖南来到鹏城的后续系列作品。
想拍这个题材,主要是和盛连沟通的时候,她想起在湘潭的半坡酒店里,食客们对她说过的话。
“以前的人离开家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能在老家靠手艺过得滋润,就没必要到外地去。”
所以早些年在大城市里开的地方菜馆,味道才会远不及当地。
当时她听到这句话时是觉得很有道理的,现在依旧这么想。
但很快,她意识到,这句话说的是以前。而交通方便的现在,环境已经略微有些不同了。
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原本身在全国各地的各省朋友们,可以乘坐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来到不同地方品尝当地美食。
与此同时,食材的运送将不会再成为什么大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各地美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各个城市。
就像前不久才开始在鹏城遍地开花的贵州菜,其中便不乏一些不错的店子。
除了消费价格比当地贵一些以外,口味上倒也差不了太多。
而这回在鹏城碰到的湘潭米粉,更是让她觉得有些奇妙。
她敢肯定,如果盛连最开始没选择在鹏城创业,而是直接回老家发展,他绝不可能做出那样独一份的米粉。
原因是钱。
湘潭米粉在当地已经诞生很多年,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
越成熟,有时也代表越难翻出新的花样来。
当地人把它当作早餐,在湘潭,大家愿意为它支付的价格,大多定在6~10元左右。
日常早餐来一份6元的经典肉丝粉已经很不错了,花再多就显得有些奢侈。
盛连的米粉比湘潭市售米粉薄一倍不止,做米粉费的时间和需要的人工当然也要加倍。
如果他在湘潭,还真没办法确定当地人是否会为这种做起来特别费功夫的米粉买单。
毕竟他连汤头都熬得不是太好。
但鹏城人会。
卖20多一份都有人买。
他店里的米粉与其说是湘潭米粉,还不如说是一个湘潭人带着对自己家乡的念想,在鹏城结出的果子。
带着故乡的影子,又有新城的东西。
因此,禾嫒尺是真的挺好奇,在鹏城的其他湘菜馆有没有可能也出现一些新的东西。
这么想着,她便问自己的鹏城粉丝们,有没有厉害的湘菜馆子能给她推荐几家试试。
……
她去的第一家店子,是在鹏城很有代表性的湘菜馆。
开业至今最少二十年,不少鹏城人,或是来鹏城的湖南人或多或少都听过它。
——芙蓉馆。
这家饭馆在鹏城开了好几家分店,每家分店占地都很大,从外边看着就觉得有些霸气,和火锅城有些相像。
菜单价不算便宜,好多年都没变过,据十年前人均消费就要100多。早期不少来鹏城的湖南人在聚会、或是请朋友吃饭时都愿意到这吃饭。
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这家店给禾嫒尺的第一印象是,不辣。
但这家店不是不在菜里放辣椒所以不辣,而是放很多辣椒的那种不辣,显然是针对本地口味进行过改良。
爱吃辣的湖南朋友可能不一定喜欢,却非常适合想尝尝湘菜的广东人,尤其是那些不太能吃辣的。
无论平时对辣椒多么不耐受的人,到了这里都可以化身辣王,对着铺满剁椒的鱼头、凤爪、口味鸭、辣椒炒一切大快朵颐。
然后误以为自己的吃辣功力大涨。
禾嫒尺和表姐一起在这家店吃饭的时候,隔壁桌就有一对广东老夫妻一边吃一边擦汗,嘴里还嘶哈嘶哈地连呼过瘾。
最后觉得自己实在太能耐,夹了一撮自家孩子都让他们别试的,剁椒鱼头里的面条。
“哇,辣得我耳鸣!”
“嗡的一声!”
这对老夫妻的声音配着动作实在太鲜活,惹得隔壁的禾嫒尺和她表姐林菲杏听了以后一直捂嘴偷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2/17页)
……
第二家店子是一家口碑不错的连锁小饭馆,天天湘。
这家店的选址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地方,多在路边。不管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店里客人都多得爆满,连午市时间也一样。
禾嫒尺去之前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味能引得这么多鹏城人去消费,去了才知道是因为性价比高。
每个月都会给会员送100-50的优惠券,全场通用还可叠加。
本来店里菜单价就不算很贵,腊肉、炒鸡类的基本是38~58,炒肉、鸡杂这种小荤菜则是38左右,鱼头之类的大菜不超过一百。
两个人搓一顿,用上优惠券,花的少才五六十,花得多也就100出头。人均30~60能吃撑带打包,太划算了,多凑几个人点上一桌,当工作餐吃都行。
全是正经炒菜,一个预制的都没有。
缺点是店里能点的菜种类比较少,好吃的就那几样,偶尔会出一些季节性新品,但味道不好说。
这家店最强的地方,体现在客人多的时候。
有些店只要客人一多,出品就容易变差,做不过来嘛,就开始马虎。
天天湘则完全相反,厨房人手很足。
店里的大厨们天天高强度炒菜,被迫练出真本领。人多的时候锅子得不停炒菜,烧得火红。这个时候进店吃饭,每道菜都能尝出锅气来。
也不知老板都从哪招来这么多厉害的厨子。当然啦,也可能全是在店里练出来的功夫。
……
第三家店则让禾嫒尺有些惊艳。
也可以说是惊讶吧。
因为这家店其实是一家找她进行商务合作的店子,本来她以为这家店会像大多数找她合作的店子一样多少有些缺陷。
严格来说,没有。
至少从服务到味道,没有她能帮忙改善的地方。
蔡家湘味小厨在鹏城也算是开了十年左右的老店,味道同样针对当地口味进行过改良。
和芙蓉馆不同的是,这家店改良的方向不是针广东人,而是针对来鹏城工作的湖南人而改的。
湖南人到广东后,因为当地气候原因,口味大多会比以前更淡一些,变得相对没那么爱吃重口味的东西。
蔡家湘味小厨,则是在不减辣度的情况下,减少每道菜的油量、以及少许盐量。
这家店出品的绝大多数炒菜,碗底都不会积油,完美契合现代人不想吃太多油的想法。
来自衡阳的蔡老板是真正的实力派,减油减盐的做法不影响美味,吃起来反而更像自己家平日会做的家常菜。
但店里用的灶火又猛,炒的菜又比家常菜要好上不少。
好些在鹏城长时间没吃够辣的湖南人一来这里就像回老家似的。
老板不光荤做得好,连素也妙。
禾嫒尺在这家店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三味茄子。
切成条的茄子被焖炒煨熟后装进长条盘里,在茄子上面依次铺上蒜蓉、香菜末、炒香的肉沫。
正确的吃法是在吃之前将所有调料和茄子拌匀。
禾嫒尺偏不,她喜欢将各种调料分开,每次吃茄子的时候,都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将三种配料按照不同的比例蘸取了尝。
这样每口滋味都会不太一样,有时蒜多香菜多、茄子尝着就更爽口清新。
有时肉沫多一些,茄子的肉香味则更浓烈。
蔡家湘味小厨只在店子附近的小圈子内出名。由于店址距离禾嫒尺以前的学校,以及现在新的住处都不近,所以她以前完全没听过这家店的大名。
“鹏城居然藏着这种店,我以前都不知道。”
也是,她以前就不怎么去湘菜馆吃饭。现在开始找才发现,越挖越有。
不过这种店怎么会找她合作打广告呢?
虽说菜单价略高,菜量不算大,人均消费在70~100左右,客人却算不上少,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买单的。
至少她的粉丝就有不少人向她推荐这家店。
不要小看美食博主的粉丝。
她们可能只是没博主会拍,没博主会写,单论吃的方面,相当讲究!
因为怕有什么隐藏问题,第一次微服探店之后,禾嫒尺便给这家回了邮件询问原因。
店家回复的理由带有非常浓烈的鹏城特色。
他在邮件里说得很委婉,也很正式,在这里翻译一下。
大致意思是:房东看我生意好又涨我租,我真受不了他,现在决定不惯他这坏毛病,换地方租去。
我要租一家地方偏一点的,铺租便宜点的大铺子,省下来的钱拿来买广告,划算不知道多少倍去!
第242章
接的两家广,一家正在折腾新店装修的事,一家才刚招了两位新员工,进行员工培训。
两家店暂时都没办法录素材,禾嫒尺只好暂时干别的去。
她考驾照。
表姐林菲杏提醒她:“考驾照得赶紧安排,刚拿驾照的新手一年内不能一个人上高速,回头你开高速我还得坐旁边陪你,还是早些考的好。”
林菲杏家里有车,大二便考过驾照,是可以带新手上路的老司机。
努力学车的禾嫒尺一心不好二用,干脆暂时把工作的事抛到脑后,在这期间,她的湘西系列作品热度则一直还在平稳地上升。
确实是稳得有些过分。
最近各大平台的浏览算法稍微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P站,变得更支持长视频。
一部被网友们看完的长视频能得到的流量,会比短视频更多一些。
因此,禾嫒尺的新作不像某些话题作品一样,出来当天或次日便被推送得到处都是,却能非常顺滑地登上各平台首页推送。
事情发生得理所当然,仿佛就跟首页没设槛似的。
如果这个时候禾嫒尺仔细观察后台数据,就会发现她的新系列作品虽然互动量比以前的作品少一些,但转发比例特别高。
也就是说,除平台算法推送以外,她的新作品还能获得大量人工扩散。
……
林潇是前不久才开始关注小迟的新粉。
在关注她之前,林潇基本不怎么看探店视频,也从来不会因为探店视频到哪家店去吃饭。
他觉得假。
最初开始认识她,仅仅是因为小迟在湘潭时发的猫meme视频还挺有意思,广东人到湖南玩耍的反应恰好戳中他这个湖南人的笑点。
当时,他压根没把小迟当美食博主看,完全是冲乐子来的。
没想到不久后,这位美食博主忽然带着湘潭火了。
这让他莫名有种挖到宝藏的感觉,尽管小迟在彻底火起来之前也已经有几十万粉,不算新人。
因此,小迟没吃饱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3/17页)
位美食博主,便成了他第一个关注的探店博主号。
只是关注归关注,小迟的探店内容他是不看的。
对他来说,点关注相当于多了一个人躺列表而已,不算什么。
这天,他刷到了她的新作品《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凤凰》。
其实以前在各大平台尝试做长视频的自媒体从业者真的不少。
专门做旅游长视频的,寻找各地美食的,基本能想到的赛道都有人尝试。
可是质量高的不多。
大多数新人博主还没来得及提升拍摄剪辑技术,挣到买设备的钱,就被数据凉得直接找班上去。
最近短视频盛行,愿意做长视频的更是越来越少。
因此,偶尔刷到一部,反而会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林潇看到这部作品时,其实正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觉得似乎质量还不错,挺适合催眠,才给了这部视频一些时间。
很快,他便发现这部作品开篇和平时常见的探店视频不太一样,节奏看起来虽然比较慢。却又给了几个让观众能快速代入拍摄者视角的切入点。
于是他给这部视频的时间越来越长,多加一点,再看一些,看着看着莫名其妙就看完了。
然后从被窝里起来,吃了份土豆泥拌粉。
吃的时候是配同系列上一部作品《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张家界》看的。
脑子里全是柴火灶上翻出来的厚厚锅巴,□□锅炙得滋滋作响的猪肚,以及湘西的土地山河。
作为一个湖南人,林潇距离这两个闻名全国的景点很近。
或许就是因为太近,导致这两个地方对他没什么吸引力,之前一直不感兴趣,朋友们说起去这些地方旅游时,他也没想法。
看完视频之后,虽不至于让他想马上跑到到张家界或是凤凰古城玩耍去,但确实让他有了些许动摇。
吃完土豆泥拌粉他才反应过来:“我为什么这个时间要看美食视频?”
然后——
“大晚上的,总不能让我一个人馋。”
“看我深夜放毒!”
转发!
不知不觉间,小迟没吃饱在他脑海中的印象,已经从一个他不怎么看的,会发搞笑视频的美食探店博主。
变成一个他可能偶尔会看看的,作品质量不错的美食探店博主。
……
类似的事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禾嫒尺慢下来的新系列,让她之前有些散的新粉,开始逐渐紧实起来。
粉丝没那么容易掉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位大火时凑热闹关注的博主可有可无,说不定哪天清除列表发现对这个人没印象,就直接删除。
但能发出精品长视频的博主则不一样,她会更容易被人记住,哪怕平时不看,让她在列表里躺着也好。
因为大家总觉得,指不定她的哪部作品就能给自己解闷解乏,而且旅游逛吃攻略还真挺有用。
不光她的视频作品有用,连带她的评论区也特别靠谱。
有一堆热心网友在评论区向大家介绍美食,其中不乏一些只在当地小圈内出名的本地人珍藏店铺。
说起店铺,就要说一下那些被禾嫒尺推荐过的店铺老板们。
这批人不一定是她最忠实的粉丝,但一定是最晓得给她做数据的人。
对,做数据,是不是跟粉圈有点像?
但底层逻辑不同。
粉圈粉丝们给自己喜欢的偶像打投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推的人有多棒。
被禾嫒尺推荐过的老板们给她做数据,则是指着她再火一把,好让自己更有面子。
早期被她推过的老板们最初还以为她只是个小博主,可能做着做着号就没了,或是转行,又或者一直不温不热。
谁知道她能一下就上百万粉啊?
而且看起来势头越来越好,作品也做得越来越有个人特色。
连卖臭豆腐的陈老板现在都把自己那十几个群的简介改成:百万网红小迟最爱,你值得品尝!
没事就往自己数千人的粉丝群里发她的新作品,和专拍他家臭豆腐的那期老作品。
这数据做的,一级棒哈。
最近找她进行商务合作的老板们也相当关注她。
蔡家湘味小厨的蔡老板管着新店装修和老店经营的事,还时不时看她的老作品数据。
盛口禾米粉铺的盛老板还给她所有老作品点赞收藏转发。
然后去各大平台搜索蛛丝马迹,想知道那些被她推荐过的店铺前后对比到底如何。
……
时间过得很快,在禾嫒尺拿到驾照之前,蔡老板的店子已经装修完毕正式营业,盛老板的米粉铺也逐渐走上正轨,可以取材剪辑。
取材期间,他俩听说禾嫒尺在考驾照,都问她要买啥车,然后跟她科普了一堆电车油车的问题,听得她一愣一愣的。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禾嫒尺也逐渐发现了盛老板做东西总感觉差点意思的原因。
他挑嘴,不爱葱姜蒜和各种香料,香菜、折耳根、大小葱之类稍微刺激一点的配料他都不爱,但是很喜欢酱油。
随便炒什么东西都放很多酱油,就是不喜欢往里面放太多配料。
导致他粉码的炒出来总差点意思,汤底酱油味又很重。
禾嫒尺侧面给他提过一次这个问题。后来发现做餐饮就得从自己挑嘴的方向出发,做得才有意思,便不管了。
反正他店里的米粉够好,恢复原来的做法之后,出品的整体水平已经再次提高。
汤和码子的问题影响倒是不那么大,说不定口味跟他一样的食客会格外喜欢。
因为蔡老板的店以及盛老板的米粉铺,恰好与禾嫒尺这次的湘菜系列相当契合,所以她打算把这两家店的内容做成下一部长视频中的一部分。
她预想中的新作品是一部鹏城湘菜店合集。
合集里总共会有四家店。
另外两家的其中一家是湘西小馆,这家店主营内容就是湘西菜,就像禾嫒尺在张家界和凤凰时见的那样,这家店里不少菜的原本做法都会加山胡椒油。
只是因为鹏城人似乎不太接受这个味道,所以每次客人点菜之前,都会有服务员向客人一一确认是否添加山胡椒油以及辣度问题。
老板是来自吉首的五十岁老大姐。
大姐开店的原因就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顺便把家乡美食往外带一带。
她作息时间很迷,经常下午才起床。是个有钱人,但发财理由却跟开店无关,是十几年前炒房赚的,平时就爱搓麻将。
据说因为觉得麻将馆开台费贵,曾给自己买了套房子,专门和牌搭子打牌用。
禾嫒尺去店里取材时,还喊禾嫒尺跟她一块搓麻将来着,她没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4/17页)
她开的湘西小厨菜单价不贵,但是单个菜的份量比较小,属于很适合一两个人就餐的类型。
非常适合来鹏城工作,还没成家的朋友。
另一家是近两年开的黄城香。
这家店本来是家米粉店,老板是个不做常德米粉,反而要挑战湖南宽粉的常德人。
和盛口禾完全不一样的是,这家店的米粉中规中矩,但是盖在粉上的码子炒得非常棒,属于非常地道的湖南做法。
后来他的客人开始劝他单卖炒菜,他才试着在粉店里给客人提供炒菜配饭吃。
最开始连菜牌都没有,全靠客人乱点。
客人点的材料店里要是有,就做。
没有,那就下回来店之前打个电话,等老板去菜市场备好菜再做。
如果提前一天提前通过聊天软件预点菜,基本客人想吃啥,老板就能做啥,是个手上有真功夫的手艺人。
现在这家店虽然还是米粉店,但进去吃粉的人只占客人中的十分之一不到。
眼看再这么下去,店里的米粉就要退出江湖。
禾嫒尺之前到黄城香探店时还打包了些没吃完的剩菜,然后特地坐地铁去盛口禾买了半斤鲜米粉。
第二天搭着做早餐,接下来一整天都精力满满。
第243章
四家最近被禾嫒尺取过素材的店子,最近都很紧张。
尤其是老板们,心情起伏很大。
有人担心自己在视频中拍出来的形象不够好,有人则不清楚禾嫒尺最终会把作品剪成什么样,能不能把店子重新带热。
还有人担心视频播出之后万一店子太火,忙起来没个休息怎么办。
会这样,大概主要是因为禾嫒尺这次的新作品,是试着用人物的方法来描绘每家店的故事。
其中,每家店的发家史部分,基本都由店主本人讲述,然后她再摘取能用的声话部分剪进视频。
工作量挺大,剪了小半个月,她才慢慢将作品完成。
期间还曾经接到某湘西调料厂的商务合作邀请。
据说她的《小迟逛吃湘西之寻味张家界》发出之后,市场上独立包装的外婆菜销量稍微涨了些。
好些人因为时间不凑巧,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法去湘西玩,看了她的视频又想试试湘西菜,便干脆上网搜外婆菜买来着。
毕竟她在视频里说过,这是湘西菜的入门口味。
网购一份试试又不贵。
有这种想法的人似乎不仅只有国内网友,某些国外网友也这么想的。
跟禾嫒尺一块玩的华蕾在回国之后,剪的旅游作品中也带上了少许美食部分。
顺带的,她还向看自己作品的网友简单介绍了一下禾嫒尺。说她是一个神奇的美食博主,跟她一起玩,哪怕在同一个地方吃东西,味道也会变好。
因为她可以通过观察每个人的口味差异,教人点菜。
在华蕾的作品里,被她接受,又被美食博主称为当地入门口味的外婆菜,当然也引起了好些看视频的人们好奇。
不知什么时候起,包装外婆菜便悄悄进入国产美食代购名单之一。
……
十二月的中旬,哪怕是气温总降不下来的鹏城,也终于迎来一波寒潮,让温度降至10℃前后。
气温忽然下降,让好些没啥准备的鹏城人冻得稀里糊涂。
冷的时候,就想吃些热的。
尤其是早上,就想来点热豆浆、热粥、肠粉、小笼包、面条、米粉。
开米粉铺的盛连走到店里开门时顶着一对大黑眼圈。
他昨晚没睡好。
原因是小迟没吃饱的《湘菜离开湖南会发生什么?》在昨晚八点发布了。
他看完之后,一晚没睡好,不是在想自己拍摄那天穿的衣服不够好看,就是在不停地刷视频数据、弹幕、评论区,想看看大家对他的评价如何,作品能不能火起来。
一晚过去,视频的全网播放量已经超过十万,并依旧在稳稳上涨。
评论区里,也出现了不少针对视频中这四家店子的各种评价。
盛连只关心大家对他店子的看法。
[猫猫不洗澡:我说难怪这家米粉铺这么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原来是倒过一次的店子啊,味道怎么样我真不是很记得了。被小迟说得我又想去试试。]
[晴晴:倒闭之前我还去过一次来着,但是那时可能经营不善,没有前期好吃了,刚开业那时是真的棒。]
[广告招商处:哈哈哈,不愧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美食博主,跟我一样,只喜欢这家店的米粉,不过我真没想过原来还有打包鲜米粉回家自己做这种操作。]
[不减十斤不换头像:鲜米粉十块钱一斤有点贵,其他米粉一般也就三到五元一斤。]
[摸鱼上班才是真赚钱@不减十斤不换头像:不过做起来比普通粉麻烦很多,又在鹏城开单独的铺子,好像还可以接受?毕竟一斤米粉可以做两到三人份。店里米粉卖二三十一份啊。]
[西瓜霜:这家店的粉卖太贵了,倒闭之前我去过,觉得不是很值这个价。但是我之前去的时候好像没看见店里有这么多小料,也没有自助茶水?]
[功能障碍:哈哈哈小迟你太损了,为什么要拐弯抹角地说这家店的小料比老板炒的粉码好,闹得我好好奇,那个辣炒油渣和拌笋子有那么好吃吗?]
评论区内容看得盛连很忐忑,因为小迟的作品成品,跟他想象中不太一样。
他以为小迟会规规矩矩地把他的店铺营业内容,创业历程拍出来,然后正经推荐他店里的招牌米粉。
例如价格实惠一些的肉丝粉、酸菜小笋粉、或是常见的青椒炒肉粉、红烧黄牛肉粉之类的。
没想到她重点推荐的,是粉。
店里卖十块钱一斤,让食客自己打包回家自己煮的鲜米粉。
还有小料。
难怪她之前让他给店里的小料定打包价,原来在这等着他。
不过他店里的小料确实好,都是他在老家精心选了运过来的。
这么想着,盛连走到后厨,按照往常习惯的样子,给自己煮了一碗米粉当早餐。
没吃几口,之前招的两位员工便陆续按时到店。
她俩像约好了似的一起进门,路上还聊着些什么,刚进门看见他,便说:“老板,昨天小迟发的视频你看了吗?”
“该不会以后来的客人全都在店里打包鲜米粉,不堂食吧?”
“那我们是不是得多备些粉?”
“小料是不是也要多备些?”
说完,她俩也没管盛连回没回话,便溜到后厨给自己备早餐去。
也是粉。
在米粉铺打工米粉可以随便吃,正好昨晚看视频看馋了,今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5/17页)
看店里米粉眉清目秀的。
小料也是。
其实两位店员在店里打工这些天,都没找对店里米粉的正确打开方法。
因为老板说在店里工作米粉任吃,给粉码备的配料也是同样可以自己炒了随便吃,所以店员在店里吃粉时,很少将注意力留给小料,反而更愿意多加成本更高一些的码子。
有时候还会将菜炒了,再到隔壁快餐店打包一份米饭配着当菜尝。
这就跟去吃自助餐时,总喜欢挑贵的食物吃是一样的心理。
先回本嘛。
昨天看过小迟的作品后,她俩才回过味来。
美食博主都说精髓是米粉和小料,粉码才是添头,她会吃,听她的!
“加点这个,她昨天推荐的酸腌菜。”
“我也要,我要那个笋子。”
“萝卜给我来一点,我不要那个白的,要红的那种。”
“这是啥东西?”
“……我也不认识,不管了,加一点尝吧。”
一碗米粉还没完全下肚,两人又聊开了。
“见鬼,小料真的比店里粉码好……”
“可是它不要钱。”
“老板,你的小料从哪弄来的,自己做的吗,我想给老家邮点。”
“今天可能会比较忙,你们吃完就来开工吧。”
丢下这句话,之前从未被当面说过店里粉码不好的盛连心情复杂地转到后厨备货去了。
……
贝雷特看到《湘菜离开湖南会发生什么?》时,是作品发出次日中午。
正好,可以配午餐享用。
跟小迟沟通已经是大半个月之前的事情。
她以为在那之后,小迟会出一期米粉特辑,或是在小紫书等平台写图文笔记推荐盛口禾。
因此,最近一直在刷小迟在各个平台发布的新作品,想知道自己之前说的话有没有能帮上她。
看到《湘菜离开湖南会发生什么?》时,她根本没想过这部作品里面会有米粉内容。
毕竟作品前半部都在很正经地给大家推荐开在鹏城的湘菜店。
在贝雷特心里,其实大多数湘菜馆子出品都大差不差,就是辣椒炒一切。但小迟推荐这几家店的方向却因为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不一样,出品、价位、以及店内招牌菜都有不同。
看得她有滋有味的,连带午餐时候配的土豆丝和蒸排骨都变得倍香。
在她啃掉餐盒中最后一块排骨时,盛口禾湘潭米粉铺的内容突然出现在眼前。
为这家店拍摄的内容,和前几家画风稍微有些不太一样。
因为小迟像是发现了什么大秘密一样,在对观众们悄悄吐槽。
“这家店的米粉虽然在鹏城属于上游水平,但粉码其实比较普通,嘘,小声点,不要让老板听见。”
“汤底酱油味也比较重,因为老板喜欢酱油,也属于普通水平。嘿嘿,这段是后面配音录的,老板不知道我背后蛐蛐他。”
“但是米粉和小料很厉害,能把这家店整体水平拉升一大个档次!”
“我跟你们讲,这家店的鲜米粉配上家里炒菜剩下的汤汁真是绝品,能把所有菜都变成一道非常棒的餐点!”
“给你们看,这是我之前在桂城香点的鸡杂、脆肚、还有青椒炒肉只剩辣椒和汤汁的底子,之前在店里没吃完的我都打包回来了,支持光盘行动,不浪费。”
“鸡杂和脆肚剩得比较多,我得留点放到中午煮饭时配米饭吃,这个炒肉剩下的辣椒和肉汁就配粉吃掉。”
“盛老板做的米粉太薄,还是鲜米粉,煮起来要很小心,要是烫过头会化掉的,要在汤底煮好之后关火,直接把粉倒进去用余热把它弄软。”
“最后放上在店里打包的小料,大功告成!”
“给大家算一下成本,店里的鲜米粉十元一斤,我现在吃的这碗粉大概才用半斤不到,冰箱里还剩一大半,能至少再吃一顿。”
“小料在店里吃免费,但是打包是要钱的,不然老板亏死了。”
“价格是这种装调料的小盒子装满以后一盒一块钱。我个人感觉一人份打满一盒就够了,一斤米粉打两到三盒小料比较合适。”
“米粉放冰箱冷藏储存,能放最多3天,越久味道越差,放久了煮出来还容易粘黏,韧性会比在店里尝的差很多,最好是买的当天或次日用完。”
看得贝雷特一愣一愣的。
还有这种操作?!
第244章
禾嫒尺算过了。
一斤米能出两到三斤米粉,而做粉的大米,属于不那么适合煮成米饭的,稍微便宜一些的大米。
甚至还得掺相当一部分陈米增加淀粉感才行。
这些米哪怕散卖都不会超过2元一斤,所以实际上,盛口禾店里卖10元一斤的鲜米粉,原料价不会超过一元。
除此之外加上场地费、人工、电费,卖10元绝对赚翻。
和盛连沟通的时候,其实禾嫒尺大概能听出来,他还是想把品牌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