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50(2 / 2)
前些年试着将米粉变成总部供货、把小料分开包装配送的方法,其实就是在为日后的连锁加盟铺路。
因为这样,到了后期,他就可以通过每日给各个加盟店供货,获得很稳定的收入。
开连锁做加盟多麻烦。
禾嫒尺决定一支广子视频直接满足他想当供货商的想法,谁说给街坊邻居供货不是供呢?
汤和粉码做得一般就不要跟人比这俩,直接拿最长的长板抢市场!
……
作为一个在鹏城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的美食博主,禾嫒尺的粉丝干啥的都有。
上班族、躺着收租的本地人、学生、还有在鹏城开店的老板们。
其中,就有米粉市场被抢的人。
——明老板。
明老板是一家开在鹏城的新网红粉铺老板,店子生意好,分店开完一家又一家,每家店子客人都不少。店里不做外卖,却还有人专门找骑手代购,妥妥算是业内成功范本。
他关注小迟已经很久,关注她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看探店作品,而是觉得她有可能会成为自家店子的合作对象。
明老板的粉店靠营销起家,鹏城大大小小美食账号他都有关注,甚至还加了专门发布探店任务的老板群。
在群里,最近拍一家火一家的小迟是个热门讨论对象。
【听说她的广子市场价比一般账号贵?】
【肯定啊,你也不看看她粉丝量多少,按照粉丝量来算,她这个量级就是应该贵一些吧。】
【她之前给好吃蛙弄得死去活来那件事我还记得,你们说那支给好吃蛙做的定制视频得花多少钱?】
【那个效果得一百万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6/17页)
【真的假的?为什么我听了总觉得这个价位有点真。】
【瞎说,我听说她接广收费看店子具体情况收,是浮动的。】
【展开说说怎么浮动?】
【估计是看平台,全平台肯定贵,长视频比短视频贵,最便宜的是图文,一般都这样。】
【对,而且她不是所有广子都接,本来状况就很好,只缺知名度的店子收得最少。有小问题的店子她会帮忙修正店内出品,但是收费会高一些。】
【这个我有听说过,她好像会帮忙试菜对吧?】
【上次那个烙锅店老板是不是说过,她连锅的温度都会帮忙调试。】
【我没听错,锅?】
【她说锅的热度会影响出品味道。】
【……喷不了,是个懂行的。】
【在她那里买广,岂不是相当于再附赠一个顾问服务?】
【真的?那我也找她要个报价去。】
【我也找她要报价了,但她不是所有店的广都能接,这种博主广子不能接太多,不然会掉粉,要看缘分,还要看她最近在做什么系列相关作品。说是广子不能太硬。】
【我看最近她的新作品里有两家广子,盛口禾米粉铺,还有蔡家湘味小厨。你们有没有跟这两家老板认识的,要不跟他们打听一下情况?】
【你别说,那个视频我看了,我是真没想到盛口禾米粉铺的广子还能这么做。】
群里的对话还在热烈持续着,明老板则保持窥屏状态,不吱声。
他和盛连是老熟人,都是混鹏城粉圈的,认识。
盛连最风光那年他还是个小弟,现在轮到他当大哥,多少有些瞧不上盛连。
只是成年人的交际表面功夫得做足,因此两人面子上还过得去。
一年多前盛连还找他学习应该如何把店开好来着。
有些事情,总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的明老板,几乎是看着盛连粉铺如何起落,大概明白他店子应该是在味道或是服务上出了些问题。
知道归知道,作为同行竞争者,哪怕盛连来问,他肯定不会告诉他。
鹏城消费者喜欢的东西一阵一阵的,万一盛连的店子又火起来,让客人们把他的店忘掉怎么办?
只是人家问起,却也不能啥都不说。
于是他就教盛连,去做营销,买广,毕竟他的店就是这么起来的。
盛连那时已经亏成了无头苍蝇,抓到点稻草就往上爬,人家说啥他信啥,也学着做,结果没成。
当然啦,营销得有稳定有品质的出品兜底才行。客人又不是傻子,来过一次觉得不满意哪里还会再来,捞不到回头客全是白瞎。
眼见盛连一家家连锁店挨着倒闭,直到最后只剩两家,一家。
最初明老板心里还觉着有些暗爽,只是等盛连真干倒闭以后,却又莫名有种兔死狐悲之感。
也就这样了。
伤感一下就行,总不可能拉他一把。自此之后,盛连在他心中,变成了一个经历起伏很大的倒闭同行,后面大家之间的交集也越来越少。
哪怕后来盛连重新开业,他也已经把这人忘得七七八八。
万万没想到,盛连和他的店子有一天会出现在小迟的作品里。
“呼……”明老板深呼一口气。
网传小迟接广时会做部分顾问会干的事应该是真的,凭他了解,盛连本人应该不太能发现自家店子的问题所在,不然之前也不会一直把店开得半死不活。
眼看这部视频发出之后,他就能打个顺利的翻身仗。
这让明老板心情很复杂。
他久违地在通讯录里翻出盛连的名片,点开头像,查看对方朋友圈记录。
又犹豫地回到对话框。
要不要问问他和小迟的合作详细情况,再找他帮忙要个联系方式呢?
虽然他名下几家店还是很红,暂时也没有要倒闭的迹象,但先认识一下,多个人脉,好给自己的店子保个底也不错。
顺便问问合作细节,他是真好奇小迟跟人合作时到底怎么干的。
……
盛连没发现自己手机里收到了久未联络的熟人信息,他在店里和刚招来的两位员工忙得飞起。
刚红起来的百万粉博主威力真不是吹的,带来的流量吓他一跳。
其实老店倒闭之前,他就曾在挣扎时期找各种营销号买过广告,图文的买过,视频的也买过,最初还有些用处。
到了后期,观众们似乎已经有些审美疲劳,再刷到他家店子的广告也无动于衷。
最后救不起来,只好倒闭。
这回小迟一支广子能抵之前他在各大营销号里买的全部流量,而且只多不少。
虽然收费高,但他心服口服。
和盛连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来店里光顾的顾客,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堂食客。大多数客人并没有像小迟视频中推荐那样,直接买鲜粉。
仔细想想大概便能知道,主要是因为这个城市是鹏城。
鹏城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是单身,租房的工作党,平时工作就比较忙。
这些人哪怕看过视频对米粉感兴趣,也不一定有条件买鲜米粉回家煮,会更倾向堂食。
而且可能因为小迟在视频里悄悄蛐蛐他,说店里汤和粉码都比较普通,所以客人虽然对粉的期待值比较高,但对汤底和粉码期待值很一般。
盛口禾的堂食部分回归以前做法以后,本来给客人的体验感就不错。
将期待值拉低些以后,不少客人都觉得好像粉码也没小迟说的那么普,至少整体搭配的综合水平在鹏城算不错。
因此,这些客人也会更容易成为回头客。
难道她在拍视频的时候已经算到这点了吗?
还没等盛连想明白,又一位刚来的客人走进店里,打断他的思路。
“老板,店里还有位置吗?”
“要等一等,今天客人比较多,我给你拿个凳子在外边坐会儿,有位置了喊你?”
客人思考片刻,便快速放弃了排队的想法,说:“那我打包鲜米粉吧,我想要一斤米粉,还要两块钱小料。”
类似的客人今天很多。
这类客人,就是有条件自己在家煮米粉的客人。肯定是看过小迟的视频之后才来的,住处估计距离店子不算很远。
一般这种客人在店里有位置的情况下,会倾向先堂食试试店里的出品。
如果觉得不错,在堂食之后又会再买一些鲜米粉带回家去。
相当于是吃完又打包,一口气给米粉铺打开两条销路。
但如果见店里人多,他们则会选择直接打包鲜米粉带回家试,又让店里的堂食供应压力变得小很多。
盛连脑子转得很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7/17页)
几天过去,他便知道如果这种情况能持续,店里收益会非常稳。
之前店子开不下去,有相当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他想通过减少成本,好让利润变得更高所造成的。
这件事后来他也仔细思考过,心想以后要是真的把品牌做起来,再次开分店时得吸取上次的教训。把店子一家家弄明白,盘活了,再接着折腾。
少赚点总比倒闭的好。
但小迟这支广子播出之后,为他打开的鲜米粉外带和堂食的双向销路,一下便把他的利润增加了。
与此同时,成本还可以降低。
降的是房租成本。
什么减少人手、统一配货这种降本方法都得往后排排。
在鹏城开店,根本就不存在比房租更高的成本!
如果外带米粉能做起来,哪怕他店子以后越来越红火,想开分店,也根本不必像以前那样必须找地段好的、铺子大的地方租。
租能放米粉机、厨房、外加4~8张双人桌的商铺就行。
店面小就好管理。平时店里只要有几个客人,看起来就会一直很热闹,不冷清,总能吸引街边的散客进店来。
外带业务又不占地,盈利部分简直能算纯赚。
而且这么做,哪怕再碰上什么特殊事件,也不必担心出现大亏损。
生意稳定,还不用担心翻车!
盛连越盘算越觉得这事靠谱,又一晚上没睡好,凌晨三点在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
他得再招个专门蒸米粉的。
然后打开群聊,开始在群里分享自己和小迟合作的具体细节。
对了,这个群是他刚拉的,最近好多没怎么联系的同行找他询问小迟的联系方式和合作细节。
一个个聊确实累,拉个群多方便。
【她接商务都在邮箱接,说是暂时不单加,因为她没团队没有工作vx事情都得一个人干,忙不过来……】
【试菜确实是真的……】
……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盛口禾湘潭米粉铺以前的老客们,又渐渐地一个个都回来了。
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以前不再光顾这家店的原因,只是不好直说而已。
店内出品恢复的消息慢慢传开以后,试着到店里再次消费的老客们,便快速再次成为忠实回头客。
其中便包括曾给禾嫒尺提供消息的贝雷特。
不过她上班的地点和住处距离盛口禾的新店都不近,是特地过来的。
原因有很多。
或许是想试试被小迟推荐的鲜米粉吃法,或许是想看看以前喜欢的店子现在变成什么样,又或许是因为老板在公众号上送了她好些券。
盛连在店子客流暴增之后数日便想起她来。
毕竟禾嫒尺之前在给他整理店铺倒闭原因的时候,就曾给他看过这位客人在点评上给他留下的一条条评价。
说起来,大家后来能将问题理顺也有她一份功劳。
于是盛连决定请她吃粉。
找禾嫒尺帮忙要来她的手机号,并直接在公众号后台给她送了十张米粉券、十张冷饮券、十张小吃券。
给她高兴的。
作为一个吃货,能通过观察和回忆,帮忙救活一家自己曾经非常喜欢的店子,还获得这家店的免费赠券,贝雷特感觉自己已经圆满了。
到店里试过堂食,发现店里的味道果然已经恢复到最初一样时,她更是快乐得不行。
然后开始忽悠老板。
“什么时候在我们公司附近再开家店,你这店子开得也太偏了……”
“想先稳定下来再说?那我给你在我们公司拉团购外卖单怎么样?”
“先拉个群,对了你以前的老群解散了吗?”
……
到了十二月,小迟没吃饱在国庆时的热度早已在网上降下来。
她的数据在十一月中旬便已开始变得比较平稳,不再莫名其妙地向上窜。
《湘菜离开湖南会发生什么?》这部作品里边虽然含了两个广子,却因为过于丝滑,而且找她买广告的两家店都有一定实力,所以不光没让她掉粉,反而还让她粉丝数量继续往上涨少许。
不过因为作品地域性较强,比起之前的张家界篇和凤凰篇,还是略差一些。
禾嫒尺现在全平台粉丝数已经到达198万,眼看又要突破一个百位数。
目前粉丝最多的平台是P站,粉丝数116万。
其次是小紫书,52万。
禾嫒尺一边跟绵绵大王联机在游戏里捞木板和树叶,一边连着语音聊:“我的天,我自己都没想过粉丝数能涨这么快,感觉粉丝基数突破某个关口之后忽然涨得好快好快,有时一天能涨我以前一个月的量,你以前刚过百万粉的时候也这样吗?”
“是这样的。”绵绵大王拿着长矛跳进游戏海里杀鲨鱼。
“粉丝基数多了以后,可以给作品数据兜底,只要质量不忽然跌得不能见人,百万粉博主基本能预定最大的流量池,每部作品都上首页能不涨粉嘛?”
“对哦。”禾嫒尺若有所思。
绵绵大王:“不过本来能从没什么流量的时候从底层拼杀出来就很不容易,你别想啦,我被鲨鱼咬死了,救我。”
禾嫒尺:“我在捞东西,喊大圈圈救你呗。”
绵绵大王:“她说她经纪公司有事,刚走。”
禾嫒尺:“小罗救救。”
绵绵大王:“她晕3D,吐了。”
禾嫒尺:“……好吧我来,我吃东西回个血。”
然后深呼一口气,举着长矛冲到海里跟鲨鱼大战一个回合把残血的它干掉,将绵绵大王在游戏里的尸体捞回来复活。
……
从湖南回来后一个多月,禾嫒尺除了制作《湘菜离开湖南会发生什么?》以外,几乎没干太多工作上的事。
毕竟确定要在这四家店取材就已经花了她好些时间。
她还得一次次去店里测最适合在视频内推荐的各家店铺菜品,确实也干不了别的什么。
除了考驾照。
陆陆续续用零散时间学驾驶,考驾照,她的驾照终于下来了。
她兴奋极了,恨不得马上开车到路上转几圈,但她没有车。
没车的禾嫒尺最初想着要不租一台开几天试试再说,却发现好些租车公司都不愿意把车租给她这种刚拿驾照的新手。
问过小区管理处,得知小区停车位还算宽松,她便开始在网上搜。
鹏城购车补贴。
第245章
今时不同往日。
获得pp后成为美食博主过去一年,禾嫒尺已经从住在城中村找工作的毕业生,变成一个租不到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8/17页)
就能直接买车开的人。
前些天,她甚至接到好几个银行打来拉存款,想卖她理财产品的电话。
最初她还以为是诈骗,后来发现不是,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好家伙,她是真的有钱啦。
银行认证的有钱!
平时pp给的钱款基本都是在每天凌晨打入卡里,最开始那几个月禾嫒尺还经常查账,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
时间长了也已经渐渐习惯,不知不觉间,她在9月初期时拥有的75万存款,在过去五个月后,已经涨至213万。
禾嫒尺自己都很惊讶。
因为去湖南玩耍后期,以及回来之后,她发的探店作品数量不算很多。
反正不至于让她在短时间内挣这么多吧。
粉丝多了之后,禾嫒尺其实开始察觉到,pp能给她的助力已经越来越少。
按照pp的收入设定来看,网友们看过她的作品进店消费后,会给她返还收入。
实际上每家店的客容量,是有上限的。
一家日均收入最高只有一两千的店子,哪怕利润率很高,因此能让禾嫒尺拿满最高档的13%影响力收入。
算下来禾嫒尺一天挣一两百。
一个月三五千吧。
但实际上禾嫒尺大部分取材的店子利润率都没这么高,能拿个5~8%已经相当不错。
而且好些店子本来就不大,就算火起来了,日流水也有上限。
因此,禾嫒尺的探店收入,在小紫书平台粉丝突破十万的时候,已经基本触顶。
哪怕她日后粉丝数变成一百万,一千万,通过pp获得的单店影响力收入也不可能再涨。
相对应的,因为粉丝数和商务价直接挂钩,所以接广会更容易挣钱。
而且来得很快。
禾嫒尺算着这几个月她接的广不算很多,也就平均一个月两支左右。
怎么就挣这么多了?
禾嫒尺没明白,便打开收益列表,翻自己的收入明细。
不翻不知道。
粉丝数上涨确实没让她的单店日收入上涨,却让她的长期收入涨了起来。
她的老作品长尾效应惊人的好。
原本粉丝只有几千一万的时候,大部分探店笔记能给她带来的收益通常会在作品发出一周左右到达高峰,然后开始平滑下降。
一个月之后,就剩三分之一,再过一个月,便会更少。
很好理解。
大部分店子被她推荐,火起来之后,生客久了变常客,常客虽然会到店里消费,但是去之前不太会再看一遍她的作品。
这些消费不会被计到影响力收入里。
只要后期没有新网友因看她的作品到这些店里消费,她钱就没了。
但随着她的粉丝数量上涨,后期又有质量比较高的作品将新关注的网友们稳住。
很自然地,她的老作品也会多少受到一些关注。
她老作品可多了。
有视频,有图文,还有单纯的点评评价。
如果把点评内容也算上,她探过的店少说也有两三百家。
哪怕平均每家店每天就给她提供十元影响力收入,一个月便能接近十万。
况且实际上被她推荐过的店铺,不止挣这么些。
“再这么赚下去,我可要在鹏城买房了啊。”
别说,两百多万,已经够她在现在住的这个小区付首付,供一套大两居了。
咬咬牙,三居室也能买下来。
只是仔细一想,禾嫒尺又觉得钱怎么这么不经花?
再看看自己准备买的车子,也不香了。
她有个纠结的小毛病,就是不爱拆整钱。
例如她有一万三的时候,只希望花后面的三千,有十几万的时候,也只想花后面的零头。
当她拥有两百多万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存款无论如何都能保持在二开头。
也就是说,现在她只舍得拿出13万买车。
其实现在车型很多,13万能买的车型也不少,只是车子房子这种大件买起来本来就要小心翼翼,现在预算越少,更是容易纠结。
但像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就好买多了,一旦出现什么15%~20%国补,就很容易让人想要下单。
最近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接近年底,购物节一个挨着一个出现,不是双十一就是双十二,然后是活动返场,紧接着便到年底清仓。
本来想买汽车的禾嫒尺上网看着看着,车确实是没找到合适的。
却在各种优惠轰炸之下没忍住,愣是下单给她两位家长各买一台新手机,又买下两台热泵烘干机,给老家装一台,往自己租的房子里放一台。
对了,她还给房东买了台一千块的电视机,哈哈。
不是说电视留给他不带走嘛,买台便宜的放这就好,反正也是品牌智能电视,没毛病。
就这还没够。
她又开始研究别的新玩具。
——无人机。
在张家界碰见华蕾的时候,华蕾就把自己的机器借给她玩了会儿。
本来她一直以为无人机又重又占地方,不适合她玩。没想到拿手里重量还能接受,普通机型也就700克,还没一兜子苹果重,而且还能拍好看的航拍视角。
上个月她玩过华蕾的机子之后就想买来着,犹豫了很久。
“我存款两百万,怕什么,而且这是工作道具。”
老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买!
……
没想到啊,无人机也是飞机,开它要驾照。
而且考驾照费用不低,分分钟要比一台无人机更贵一些。
为了下次出门之前能正常起飞,禾嫒尺不得不赶紧报上无人机课程,学开飞机。
“我是飞机师。”说出去也是很有面。
考完车的驾照,又要考飞机驾驶证,禾嫒尺决定今年过完之前都不离开鹏城,也不到别的地方探店去。
冬天在屋里宅着也太高兴了吧!
花自己赚的钱买东西好快乐,再加上时间已经越来越接近年末,禾嫒尺各种零碎东西买得上头,颇有种要往家里进年货的感觉。
她甚至网购配件显卡之类的物件,给自己装了台式电脑。
“不装不知道,原来也没有很难嘛?”
能开机。
显卡好像很厉害。
玩游戏可以。
剪视频很棒!
设备齐全,可以过个肥年。
这么想着,她果断在网上找电视剧,用她的新装的电脑了看起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美食网红打卡APP》 240-250(第9/17页)
一天、两天、三天。
好的看完了。
然后鹏城—云南的机票搜索页面出现在了她的手机上。
计划赶不上变化。
电视剧是真可怕。
她要去彩云之南享受自然的气息和阳光啦!
不过在这之前她还有事要干。
“听说云南气温晚上很冷,有些地方的气温能到零度以下,说不定还会下雪,买几件厚装备再说。”
想想就高兴。
她还没见过雪咧。
……
晚上刚在昆明下机的禾嫒尺心情美得不行。
她头戴棉帽子,脚踩雪地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小围巾,成功把自己包成一只粽子。
昆明又名春城,说的便是四季如春,夏天不用开冷气,冬天不需开制暖。
但对于一个长期住在广东,尤其是广东靠近珠三角地带的人来说,这个地方的冬天稍显凉快。
凉快得让她好开心啊。
看一眼地区温度,4℃。
更高兴了,这辈子没这么冷过。
现在的禾嫒尺,已经带上完全的游客心态。
虽然出门之前为了蹭pp的差旅报销费,她已经提前接了任务。
但管它的,先玩再说。
作为一名独自出行的游客,禾嫒尺选择的路线,是最常见的昆大丽路线。
安全,方便,景区多。
十二月底的云南还是淡季中的淡季,游客不算多,机酒都还算便宜。
禾嫒尺出发前就想好了。
她要去大理住靠在洱海边的民宿,然后坐在民宿阳台晒太阳。
听说云南紫外线特别强,太阳晒太多会把皮晒掉,很疼,她还特地带了防晒。
冬天到云南玩就是好,漏在外面的皮肤就那么点,能省防晒钱。
不过在这之前,她要先到酒店把行李放下,然后下楼到附近找家店子,尝尝云南特色过桥米线。
放在全国,云南菜可能名声不大,好些城市里总共也没开几家。
只是说起过桥米线,大概全国各地的居民都多少听过,而且不少城市都开有过桥米线店。
毕竟美食带故事,就更容易传播开来。
不过其他地方的做法,可能就不太过桥。至少禾嫒尺还在上学那会儿,学校附近食街上的过桥米线店,做法就不一样。
那家店子还挺受学生们欢迎,最开始的时候是11元一荤一素13元一荤两素15元两荤两素的价格搭配着卖。
客人进店时先选自己要的套餐,再告诉老板到底荤素分别要些啥,然后坐店里等。
没多会儿,老板便会端着一碗在砂锅里煮好的米线上桌。里边已经煮好了客人要往米线里涮的菜。
小时候不懂,长大之后看过纪录片,禾嫒尺就知道过桥米线在云南不是这个吃法。
在云南,过桥米线店里的汤、粉、配料一般是分开的。
汤是一碗飘着厚油的鸡汤,好用油封住汤里的温度,碗可能很烫,最好是别碰。
吃之前,得将与米线一同上桌的配菜按照先荤后素的顺序涮进锅里,用汤中的余温将各种配料烫熟,最后再往汤里倒米线,拌匀了吃。
禾嫒尺刚下飞机就决定了。
她要吃这个。
谁让昆明从机场到路边全是米线店呢!
第246章
到达昆明的时间已经是晚上,再到酒店放下行李后,时间已经不早。
禾嫒尺也没时间挑三拣四,随便在路边找了家装修看起来很厉害的连锁老字号便就进去了。
或许是因为是时间不早,店里客人总共也没几个,禾嫒尺还伸长了脑袋想看看别人都在吃些什么,没看清。
她又去看菜牌。
过桥米线还挺贵。
这家连锁老字号除了过桥米线以外,还卖其他普通米线。
煮米线基本是十几元一碗,过桥米线最便宜都得28一份。
除此之外还有48、68、98,最贵还有200一套的。
“200的和28的有啥区别呀?”禾嫒尺点餐时好奇地问。
“里面东西不同。”点餐台的收银员说。
禾嫒尺思考了会儿。
作为一个每天拥有200餐费报销额度的人,她偶尔也会想买些按照原来消费观念绝对不会买的东西。
例如说200一套的过桥米线。
主要是想试试看贵米线和普通米线有啥不同,虽然她才刚来,还没吃过普通的。
但是份量很重要。
不能点吃不完的。
如果200一份只是料的量多一些就没啥必要点,她想吃的是味道。
不过后来她问明白了,200一套的米线里面还有汽锅鸡和凉菜。
那不行,一份米线的量对她来说已经够呛,再加份鸡和凉菜肯定吃不完。
汽锅鸡和凉菜下次再吃吧,先试试米线。
大手一挥,她花98下单一份单点最贵的米线,然后开心地坐在座位上等。
没等很久,她的豪华米线便被端上桌来。
果然,云南的过桥米线是真能过桥,汤、粉、料分离。
除了汤碗和粉碗以外,还有一个大大的托盘,里边放着好多将配料分装的小碟子。
仪式感满满。
禾嫒尺按照店内的米线食用说明,将配料按照生、荤、素的顺序往碗里倒。
刚上桌的米线汤瞧着油很厚,大冬天的,不冒一点烟气,乍一看好像完全不热。
只是刚把生肉片和鱼片倒进去,略微翻转几下便变了颜色,怪有意思的。
等她将所有配料全部倒进碗里,再夹着米线拌上几圈。
汤里的油份挂在米线和其他配料上,让底下的汤头露出来时,大鼓烟气才开始往上冒。
“是挺烫。”
试着把米线夹到勺子里,微微吹凉,尝上一口。
禾嫒尺:……
感觉不是很对。
把米线拿走,先喝一口汤试试。
禾嫒尺:……
感觉还是不太对。
把沉在汤底的料捞起来吃吧,98一份料挺多的。
……
“嗝。”吃撑了。
摸摸肚皮,回到酒店的禾嫒尺没想通。
是她的打开方式不对吗?还是她的口味和云南人不太一样。
她的舌头显然和当地老字号八字不合。
她不喜欢刚才那家店的米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