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 150-160

150-16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我被无限流boss缠上了 假死的白月光非说我爱他[快穿] 蜕生之日 捡来的小孩是仇家卧底 临死前亲了宿敌一口怎么办 脉脉gl 炮灰他娘的修仙之路[穿书] 师尊,说好的克制呢! 刑侦:逐日 太子殿下C位出道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50-160(第1/19页)

第151章

史苗这边答应,甄家喜不自胜,让管事一把手来回商量了几次,恨不得将史苗的喜欢事无巨细写成册子,给史苗宾至如归的感觉。

当下如果能拉拢荣国府这类在太上皇和新皇眼中都规规矩矩看起来中立的人家,与荣国府交好,也是像圣上表示自家对皇权的忠心。

虽然这忠心表得晚了一点,起

码聊胜于无。

史苗这边只带了湘云、探春、黛玉还有惜春一起去。

两个孙媳当下有了身子已经显怀,自是留在家中修养,两位太太要是再跟去,未免过于给甄家面子。

她一个老太太过去玩乐最好,去多了反而弄巧成拙。

甄家上京时候,圣上赐宅。

乃是以前宁国府格局改建,此次史苗再来,明显感觉虽然大布局虽然没有大变,但许多东西明显都不一样了。

眼前光景和原主记忆中模糊碎片相比,恍如隔世。

大观园的构造,从格局布置来说,很像甄家的后花园,和原本没改过剧情的原著格局镜像布置。

甄家大太太和三太太盛装出席,更有王夫人等几个媳妇,下面还有凤姐儿几个孙媳妇。

史苗依次见过,发现并没有秦可卿,问道:“以前到我跟前磕过头,还有一个极为标致的丫头,今日怎么不见。”

大太太道:“那孩子这几日不方便,不能来,多谢老太太惦记。”

这是隐晦的说秦可卿正在例假期,史苗便不再问。

今日是专门来游园的,大太太和三太太拥着史苗往大观园去。

刚一进门,史苗就看见了省亲别墅几个大字。

雕梁画栋,彩绘辉煌,细处处都是细节。

史苗也不由赞道:“好雕工,看这样子,费了不少心思。”

甄家大太太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又堪堪垂下眼掩饰过去,方才做出平淡的样子,向来游园的人解释:

“为这院子,确实花了不少心,移了十来户人家,好在那边田地山水都是早早自家盘下来的。”

然后甄家太太又道:“娘娘担心这院子关了门寂寞,特命家中小辈进来读书。”

史苗一连说了几个好好好。

众人都到合该如此,才不显得园中寂寞,又赞一回圣上英明,元妃娘娘疼爱小辈等等歌功颂德之语。

此处是为元妃娘娘省亲专门修的园子,倒也没人不识趣的提起甄家另一个娘娘,此刻已不太得圣心的甄家太妃娘娘。

花木掩映,曲径通幽,虽然已经接近暮春,各类花木没有凋零之感,好一派生机勃勃。

看过巧思引来的青青溪柳,走过廊桥,前面青竹掩映下一处幽静院落。

走到跟前一看,匾额上有潇湘馆三个大字。

一向不太爱出风头的王夫人上前笑道:“老太太,此处是潇湘馆,娘娘最喜欢的院子,上面的字都是娘娘亲自题写的。”

史苗在心中暗自嘀咕,看来剧情还是把潇湘馆安排上了。

可惜里面没有住着潇湘妃子。

趁着还没进潇湘馆,史苗指了指不远处的红墙彩瓦院落:“那处也别具一格,是哪里?”

凤姐就站在史苗旁边,忙道:“那处是怡红院,宝兄弟就在里面住,今儿听说老太太要拎着姑娘们来,早早就打扫好,避出去了。”

史苗没说什么,先进了潇湘馆,精巧的院落。

凤尾森森,绿意盎然,到了夏日,必定是一个清净读书的所在。

屋里布置了几个大书架子,摆着简约的紫檀书案,各类书籍堆满书架,还有各式砚台、精致笔筒笔洗。

墙上挂着当代名家的《问师图》,画的是孔子暮春世界领着一干弟子去洗澡然后论道的场景。

惜春奶声奶气背出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

史苗笑道:“在这暮春时节倒也应景,且又有趣。”

起码比画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好。

史苗又看银红窗纱,映着绿窗格。

以前读原著的时候史苗就对这段印象深刻,她是觉得红纱配绿窗未必好看。

红配绿虽然经典,也要看怎么配。

今日一瞧,是她浅薄了,原主的见惯了贵族审美不是盖的。

银红窗纱的饱和度没有预想的鲜亮,恰到好处的暗纹,配上微微发沉的绿色,简直拍案叫绝。

史苗点头道:“难得,这窗纱搭配得好看。”

甄家三太太道:“能入老太太法眼就好,此处是娘娘最爱,好生看顾着,瞧着也是个念想,前儿才换的纱。”

说着说着,三太太竟然有些伤感起来。

众人连忙劝,她才好了。

史苗默默看着这一出,心情有些微妙。

原著里黛玉窗纱旧了没人换,贾母借着着机会敲打王夫人。

如今这个地方,王夫人倒是很上心。

凤姐见缝插针笑着恭维道:

“还是有一回我去给老太太请安,见您那边窗纱别致,问了大太太,大太太说这是什么软烟罗,回来让人寻了,发现银红色最配这屋子。”

凤姐此话一出,大家又开始恭维史苗。

负责看守潇湘馆的丫鬟上了茶,大家用了一回,又要去别处。

那边怡红院是宝玉的住处,不等旁人说话,史苗直接开口:“我们去看看别处就好。”

好端端的带着别家姑娘去看宝玉的住处,说出去都很荒诞。

不过要按着原著的描写,搞不好宝玉的房间布置风格,姑娘们会喜欢。

略过潇湘馆,黛玉和迎春等人跟在大部队后面慢悠悠边走边看风景。

年纪最小的惜春反而比较活波,处处好奇。

与几位姐姐谈论起刚刚去过的潇湘馆:“潇湘馆的布置,和林姐姐住的地方还真是像,都是读书的地儿。”

黛玉过生辰的时候,惜春去过林家,今儿一进潇湘馆就有些熟悉之感,想来想去,才反应过来,不就是和林姐姐的屋子布置大同小异吗?

小惜春看了一下怡红院的方向,感叹:“住在怡红院,再来潇湘馆读书,真是一桩美事。”

湘云拍了拍她脑袋瓜:“你眼神还差些火候,潇湘馆布置的是个书房模样,不代表有人在里面读书啊?”

探春也补充道:“看着就不像个有人气儿的地,砚台毛笔都干干净净,那些书簇新的,没有被翻动的样子,摆着配个样子。”

黛玉也笑道:“案头上镇纸压着的头上几张纸,都发黄发脆了。”

惜春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忽然挫败了:“我没瞧出来。”

迎春道:“那处是娘娘最喜欢的地方,布置很得娘娘欢心,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50-160(第2/19页)

而不让旁人冒犯。”

怡红院这么大地方,当然不缺读书写字的地儿。

况且宝玉也不是个爱读书的。

迎春虽然想着,嘴上终归什么都没说。

宝玉怕是写了几个字,就要找别的乐子了,前儿大字都没写够,还要姊妹们帮忙蒙混过去。

前面两个穿青色比甲的人从码头过来,跪在凤姐儿跟前回话。

王熙凤笑盈盈过来:“媳妇们说,船已经预备好了,不知老太太能不能乘船?”

史苗当然是乐意的,王熙凤这周全模样,不去当活动策划,真是可惜了。

史苗和几位太太坐了最大最漂亮一艘,凤姐在船上伺候,余下姑娘们一处乘着另一艘略小的船。

史苗特意嘱咐几人:“不许在船上玩闹,仔细掉进水里。”

姑娘们应下来。

甄家太太也嘱咐撑船的仆妇务必又慢又稳。

两艘缓缓行驶在溪上,惜春伸手就去够旁边一片枯荷叶,马上就被后面的探春打了手。

她讪讪把手收回来。

黛玉笑道:“你若喜欢,一会儿求你迎春姐姐给你几片。”

前面史苗看见残荷,也想起一段剧情,笑道:“还好有几根残荷,倒是有几分意境,留得残荷听雨声。”

甄家的几个太太都是读过书的。

听史苗一说,甄家大太太也道:

“我也爱李义山那句,留得枯荷听雨圣,若有雨,今日怕是不好走动,等哪日有雨,再请您来听雨。”

凤姐马上道:“那时候再让妹

妹们写诗写词,岂不妙哉?”

说着拍了一下自己脑袋,自责一般:“我怎忘了这个!今日也该布置起来才对!”

三太太道:“今日要走的地方多,往后有的是时候。”

王夫人又问凤姐人饭摆在哪里。

凤姐道:“饭摆在秋爽斋,一路游到那边,刚好填一填五脏庙。”

秋爽斋,果然是一处宽屋阔地,几处屋舍打通,最适合摆宴席。

湘云指着对面枫树:“怨不得此处叫秋爽斋,要是秋日,红叶映着水,还有那处圆拱桥,肯定是极美的。”

迎春道:“先前家里宴请文士,也在这个地方,虽说没到冬日,到也有人写了秋景。”

两人正说着,见长辈们都已入座,也赶紧去,刚好两人紧挨着坐下,面前各有小几,里面食盒有几样,都是各自喜爱的小食。

史苗不住夸她:“你们家的媳妇都好,尤其凤丫头办事有章法,我就喜欢这孩子身上的爽利劲。”

光是了解各人喜好,制定菜单,预备各色小几,布置吃饭场地,预备精致食盒,还要搬到园子里,工程不小。

高强度这么工作,全年无休,人不累垮才怪。

凤姐得了夸也不骄傲,反而谦虚都是太太们教的好。

甄家大太太让了让,然后又道:“少不得要讨老太太身边的鸳鸯当令官,就玩原先咱们玩过的牙牌令。”

太雅致的不够热闹,诸如划拳之类,在这个场合闹得沸反盈天更不合适。

还好史苗今天带了鸳鸯。

大太太话音刚落,凤姐人马上叫人端上来一副象牙牌。

鸳鸯得了史苗点头,大大方方上去当令官。

虽然玩得高兴,可惜场上少了一个刘姥姥,还是不够爆笑。

玩过一轮,史苗又夸起面前的汤:“这汤不错,一会儿我让她们问问,回去也做给我解馋。”

王夫人让凤姐人解释这汤是如何如何做的。

吃过东西,一干人又到藕香榭,一面是看看迎春住的地,一面刚好休息片刻。

藕香榭小巧雅致,布置上比起潇湘馆来说,还是差了点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格。

而后又看了紫菱洲,那边一片睡莲,早开了几朵,点缀其间,到有一番风情。

探春好奇里面有没有菱角,凤姐人笑说没有,甄家太太马上说今年种一些,也有些野趣,凤姐点头应了。

今日还有一个人没见到呢?

史苗指着小山丘上的建筑问。

王王夫人道:“庵堂里种了许多梅花,等冬天请您老人家来赏梅。”

说着甄家大太太和三太太就请众人上去看一看。

大太太道:“上去站得高,又是另一种景致。”

一群婆子抬了软轿来,几个太太乘了轿子,姑娘们都要自己走。

栊翠庵早已开了门,妙玉带着三个小丫头在前迎接。

王夫人对妙玉道:“听说姑娘这边有好茶,还请为老太太沏茶来。”

妙玉穿着一身绸缎拼布水田衣,头发竖起来做道人打扮,雷银丝发冠,白玉簪子,面容白皙,眉眼清冷。

哪怕没有盛装,也不得不赞一句美人。

若非住在这里,外面人要是知道她无依无靠,只是模样相貌,就够让人歹念丛生了。

妙玉亲自奉了三盏茶水过来。

用的是剔透简约的白瓷小盏,配上紫檀托盘,清爽好看。

妙玉才将茶盏放下,王夫人便道:“老太太不喝六安茶。”

妙玉眉头微皱,神情一瞬恢复淡然,不疾不徐:“这是老君眉。”

黛玉湘云探春没站在前面,几人互相使了个眼色。

这个叫妙玉的姑娘,在旁人家也不好过啊!

老太太要来,肯定有人来专门交代过喜好。

只要人不是蠢笨非常,或者有意找不痛快,定然不会泡来客不喜欢的茶。

这位夫人就算要说,早该在妙玉去泡茶时私下里提点也就罢了。

偏偏茶水都上来,演这样一出?

甄家两位太太让了让,史苗先端起茶,又请两位夫人。

三人饮过,史苗不咸不淡品评了几句。

然后又问妙玉:“用的什么水?”

妙玉见有人尝出水与众不同,心里存着几分欢喜:“今年春来第一场雨水。”

史苗便不说别的,转头又对几个太太道:“我们沾了腥膻冲撞菩萨不好,刚我瞧见那边有个亭子,可否去看看风光。”

太太们应允了,转头又让妙玉招待几个姑娘喝茶。

妙玉见几个姑娘举止样貌皆不俗,早就听过几人文名。

原本不喜旁人安排自己做事,当下倒也煮水烹茶招待。

湘云饮了一盏,笑着问妙玉:“这又是什么水”

妙玉见湘云尝不出水,颇有些失望:“你这样一个大俗人,怎么连水也喝不出来?”

迎春知妙玉脾性有些孤高古怪,赔笑道:“难不成又是什么时令雨水?”

妙玉摇头叹:“这是五年前我在蟠桃寺上住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50-160(第3/19页)

,大雪之时,从梅花上集的雪水,装在青花瓮里,今年才开了一回。”

探春和黛玉都惊讶了:“五年前?”

湘云面色微变:“妙玉姑娘还带着水赶路,佩服佩服。”

三人皆不敢再喝,眼看那边惜春直接一盏下肚。

湘云甚至想把自己刚刚饮下的一口吐出来。

小声对旁边探春挤眉弄眼:“煮过的,应该吃了不会闹肚子吧?”

探春跟着皱着脸,迟疑道:“怪不得我觉得水的味道有些奇怪……”

以前她们从显微镜里看见过,放久的水里会长出来看不见的虫子。

过了好一会儿,探春和湘云才缓过来,还好黛玉嫌茶水烫,只沾了一下唇没来得及喝……

几人惴惴不安看着年岁很小的惜春,当下也不好直接告诉她。

不过看她活蹦乱跳下山,似乎没受到多少影响。

史苗在栊翠庵旁边的望风亭上看见了蘅芜苑。

那也是个不错的地儿,从栊翠庵下来,游园的队伍浩浩荡荡往蘅芜苑去。

隔着清溪看过去,嫩柳婆娑,蘅芜苑外墙那一溜儿水磨石必是耗了不少石匠。

史苗点头:“这里也修的讲究。”

众人沿着石板路走到蘅芜苑正门。

惜春把几个字一顿一顿念出来:“蘅、芜、苑。”

湘云夸她功课学得不错,认得蘅字了。

黛玉道:“若说蘅芜,里面住的必然是个香草美人了。”

史苗知道大概剧情和里面的布置,可惜憋着不能说。

看看姑娘们期待的样子,待会儿进去,薛姑娘的装潢风格,会‘惊艳众人’的。

一开门,院内奇石嶙峋,上面爬满藤萝香草。

湘云马上认出来杜若和忍冬,黛玉有几分得意:“名字恰到好处,果然是香草遍地的所在。”

听黛玉一说,大家对蘅芜苑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史苗明知故问:“哪个姑娘的院子?”

此事还得凤姐上前,她指了指一直在人群中低调的宝钗:“老太太,这是宝姑娘的住处。”

今日全程宝钗都很低调,恭顺的跟在队伍后面,不多事也不惹事。

尤其湘云自来爱憎分明,说话又冲,宝钗更做出贞静大度懂事模样,言语间不与这些妹妹计较。

史苗也没多问,一群人往里走,才进主屋正门,史苗就要退出来。

念了一声佛,又道一声罪过:

“这姑娘可是在孝中?我们叨扰了。”

第152章

而今王夫人和荣国府没关系,薛宝钗和史苗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就算史苗有意识吃过几回薛家的瓜,但她见过的各家闺秀几个巴掌都数不过来,薛宝钗无论家世还是才情都排不上号。

史苗若说自己不记得薛宝钗,旁人也觉得实在合情合理。

史苗从薛宝钗的屋内布置推断她在孝中,表示可怜她,一点错都挑不出,甚至还是老太太疼惜小辈。

薛宝钗的屋子,宛如雪洞一般,哪怕是守孝的人,恐怕都不会如此素净。

蘅芜苑内里墙壁都被精心粉刷白了,屋内空空荡荡,除了素净的床铺,素净桌椅,现在没有菊花,那个土定瓶光秃秃放在桌子上。

虽然现代社会有极简风,也有小日子过得很愉快的日本弄出来侘寂美学,薛宝钗这屋里,也太像雪洞了。

除了史苗和几位姑娘,甄家太太们的脸色那才叫精彩。

史苗说姑娘在守孝才这么素净,其实暗里也是在挽回甄家的面子。

毕竟甄家肯定不会如此待客,此处还是贵妃娘娘省亲的园子,必是有什么缘故,才将蘅芜苑‘断舍离’大改造。

迎春和几个甄家姊妹都发愁,黛玉和湘云、探春、惜春都退出来,去刚刚山石旁边站着。

惜春揪了揪黛玉荷包穗子,局促的小声道:“林姐姐,这不是娘娘的园子吗?旁人、旁人怎么能乱动?”

黛玉一时也不知道怎么

和惜春解释,毕竟她也想不明白呢!

只能也小声道:“惜春妹妹,这是旁人家的事,我也不明白。”

甄家大太太和三太太被气得倒仰。

今日游园,处处都好,荣国府老太太也不是敷衍,真心实意的夸,眼看这里几乎是最后一处地方了,外面瞧着别致,内里却弄得如此难看。

更何况薛宝钗还是客居在此,住在这种地方,说出去像是甄家虐待客人一样。

一直跟着队伍半点插不上话的薛姨妈再如何蠢笨也看得出来太太们脸色不悦了。

陪着笑解释道:“我们家宝钗自来素净惯了,不爱弄那些。”

素净,有这样素净的吗?

凤姐也在心里暗骂,当时布置蘅芜苑的时候,从库里挪了不少精巧玩器。

薛宝钗送回去,还叫凤姐花了大力气,又把东西入库。

薛家表妹学什么朴素清高,这回可是装过头了。

凤姐一面嘲笑宝钗演戏演过了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另一面也不愿家里出这种丑。

趁着上面的太太婶婶没有兴师问罪,王熙凤先发制人,忙向几位甄家长辈解释道:

“原先这里面东西齐全,宝钗妹妹推辞说用不到,就叫人送回去,我还捡了几样好看的送来,她是实心肠,没收下。”

漂亮话谁不会说,至于是不是实心肠,只有天知道。

甄家三太太脸都变了色:

“那些东西堆在库房里做什么?她不懂事,你们还不懂事,再有人来见了怎么好?!”

凤姐垂头听着训斥,薛表妹哪里是不懂事,那可是太懂事,见省亲时候娘娘提过不要太过奢靡,这不就巴巴身体力行了?

生怕别人不知她节俭朴素?要节俭也回自己家,甄家还轮不到她一个外姓做主。

凤姐越想越气,偏生她又和宝钗有亲,后面免不得被家里上下婆子媳妇一顿议论。

甄家大太太一直很厌烦薛家母女赖在家中不走一事。

甄家三房明面上不分家,只为外面瞧着势大不好欺,实际上内里基本各家过各家。

甄家大太太不能越过去指点三房如何接待亲戚,而且薛家在元妃娘娘省亲上出了不少力,大太太没有开口的立场。

这回丢了大脸,她也顾不得什么温和,阴阳讥讽道:“可不是在院子了守起丧来了?瞧着就不像是有福的。”

这么年轻的姑娘,起居之地布置成这样,也不怕忌讳,赶着给家人守孝吗?

寡妇屋子里都比这鲜亮。

大太太这话说得很不好听,甄家几人一时间都没了话,薛姨妈更是红着耳尖不敢出声。

平儿见凤姐不住给自己使眼色,只能硬着头皮上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50-160(第4/19页)

“太太,我们奶奶整日里脚不沾地,又住在园子外面,也不是时时得空来看姑娘的屋子。”

好在几个太太都没骂平儿奴才没资格插嘴,元妃是三房的人。

平儿出口提其他事,三太太也岔开话题对凤姐道:“罢了,还好那边老太太没多问,下次自己忙不过来,就让婆子丫头各处看看。”

那头史苗领着黛玉、探春姊妹在石头跟前认花木藤蔓,并没有打探此处屋子为何如此的缘由,给足了甄家颜面。

甄家众人收拾心情,仍旧与史苗说笑,请她们往凹晶馆去。

史苗客随主便,姑娘们也不多好奇,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史苗今日玩得尽兴,最后领着家里小辈告辞,到家以后又送贾家的谢礼,向甄家今日的款待致谢。

然而王熙凤不能歇息,风风火火叫人开了库房,甄家三太太和王夫人亲自挑了东西,命人连夜将蘅芜苑布置好。

另外几位太太还各自给甄家的姑娘、甄宝玉也添了摆件,免得下一回有谁再来游园,又丢自家脸。

王熙凤看着那边一言不发装死宝钗,气不打一处来,倘若凤姐真动口骂了,就真坐实甄家欺负客人。

凤姐冷笑道:

“姑娘也是去过宫里服侍的,多少大世面没见过,论理该比我没见过世面的更会布置才对,今后千万别藏拙了,都是一家子姊妹,大方些,不妨事的。”

薛宝钗此刻只能装作镇定模样,维持自己问心无愧的姿态,但又怕凤姐生事,低眉顺眼道了一声是。

凤姐觉得此处晦气,便也不多待,等回到住处,子时都已经过了三刻。

大姐儿早就被乳娘领着睡下,就为薛宝钗,凤姐今日忙得连女儿都没见一眼,还吃了夹板气。

……

从甄家回来,湘云、黛玉都留宿荣国府。

说起今日游园,她们除了感叹园子构思精巧,也叹息寄人篱下的不易,就说当面被排揎的妙玉。

就算性子是有点怪,但当时招待太太们的时候举止得当,没出错处,还非要被元妃娘娘生母刻意点出来。

听说她曾经也是官家姑娘,以前买了很多替身都不中用,最后只能自己带发修行,家道还中落了,机缘巧合客居甄家大观园。

还有宝钗,屋子布置得确实不能入眼,还擅自大肆改动元妃娘娘的省亲园子。

湘云道:“只怕她是担心打坏了什么东西,处处小心,又怕落人口实,才不要那些东西。”

黛玉摇头:“既是客居,便不该如此,实在不行退回一些,好歹也该留几样,再不济自己买些来摆一摆,也能瞧得过去。”

今日要是有些嘴碎的看见,往外传出去,不知会编排成什么样,那是贵妃娘娘省亲的园子,往重了做文章,说甄家不敬天家都是可以的。

湘云又道:“兴许是她家中手头不宽裕,不是说她有个犯事的哥哥?”

探春道:“瞧她家也不像是拿不出几两银子的模样,外面的东西,也不是样样都贵的。”

黛玉也点头:“以前我送你们的玩意儿,也花不了几个钱,只要不是非寻什么金的玉的,名家画作,不消多少开支,就能布置起来。”

年纪小小的惜春也发表自己的观点:“画作何须再买?自己添两笔裱起来,便雅致大方,况且园子里有的是花,折几支来添个鲜亮也好啊!”

惜春说不明白,今日去看的那个屋子,怪怪的让人发寒,分明外面是春天,姹紫嫣红,那屋里瓶子里,竟然一枝花都没有。

总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哪怕以前有些龃龉,但还是愿意把人往好处想,年岁渐渐上来,更能体会薛宝钗的难处。

姊妹们私下讨论得再怎么热烈,却也互相提醒,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对宝钗影响不好。

史苗也懒得掺和,她现在只想吃瓜看戏,今日那桩事,也够甄家气一回,薛家谋算宝二奶奶的计划无疑又多了一重阻碍。

甄家那边显然很快调整过来,没过几日又要请夫人们去玩乐。

风雅的以文会友,同时也是隐形相亲大会。

女眷们的走动,比官员松快,况且一群人作诗皆是歌功颂德,没准还能拍一拍圣上马屁。

史苗才去过,这一回就推辞不去。

荣国府两个太太也各自找了事,推辞不去,贾敏称病不去。

没过两天,史苗后悔了,非常后悔且遗憾。

以至于后面回想起来,都恼恨自己为什么不去呢!

错过了绝佳的吃瓜位。

那甄家也是够倒霉的,真是有多大场子,丢多大脸。

两个儿媳周氏和关氏,还有贾敏、贾媃和贾娴都在。

周氏说起那天甄家的大瓜,鄙夷中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幸灾乐祸。

作为宝钗栽赃嫁祸的现场亲历者,在周氏看来,上回婆母去甄家游大观园,对那个薛家的宝钗姑娘实在太慈悲了。

婆母还主动体谅起薛家姑娘是不是在守孝。

若是周氏在,她都怕自己忍不住脾性嘲讽一番,还好没去。

明眼人都知道薛家在谋划甄家宝玉将来正房奶奶的位置。

不然不会强调宝钗的金锁要和宝玉‘正配’了。

原先还觉得甄家宝玉被惦记上,颇有几分无辜,如今一看,甄家宝玉也不是个好的。

周氏冷笑道:

“听说四五个丫鬟都不是姑娘子了,当中有三个肚子里有了,那天被要被嬷嬷拿去,才闹出来,逃命的一个丫头满脸是血,冲到夫人堆里叫救命,当场有人吓得厥过去。”

史苗没问那丫头叫什么,问了可能也不会传得细节处处不出错。

总之就是通了男女之事的宝玉和屋里的丫头有首尾,当中有人珠胎暗结。

甄家下人没处置好,大概是打杀发卖之类,有个求生欲旺盛的直接破罐破摔跑去客人面前求救。

甄家又结结实实丢了一个更大的脸。

贾媃瘪了瘪嘴:“想不到那个叫宝玉的哥儿,年岁不大心思倒是不小。”

她们家哥儿那个年纪也只敢和过了明路的丫鬟调笑,丫鬟们也没敢勾着爷们坏事,才多大,就不怕将来怀了身子。

不过这件事倒是从侧面解开了当年史苗在阅读原著的一个疑惑。

宝玉和袭人云雨情了很多次,身体健康的少男少女,又没有措施,居然能相安无事那么久。

而且曹公还隐晦写过宝玉和其他姑娘也暧昧不清,比如和碧痕洗澡满屋子的水。

居然谁都没中招?

如果不是宝玉有生理缺陷,就是作者的强行设定控制。

史苗的出现打乱了剧情线,比如贾敏和林如海的存活,薛宝钗父亲没下线,王夫人大儿子现在也活得好好的等等。

所以,导致那边宝玉的功能也正常了?弄出那么多个孩子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 150-160(第5/19页)

第153章

现实生活所能出现的荒诞情节,比小说精彩一百倍。

虽然时下对男子的限制不如女子多,但当官的人家都要几分脸面。

从明面上来讲,朝廷禁止官员狎妓,所以才会有蒋玉涵之流,甚至于尤老娘带着两个闺女尤二姐和尤三姐再往后发展,大有暗娼之嫌。

满京城数过去,就没有几户内宅干净的人家,旁的大臣家中男丁未必没有这样丑事,甚至有更过分者。

可惜不见哪户人家,直接闹到宾客面前,史苗她们只听转述,甄家还有打杀奴仆的嫌疑。

御史大人不参一本,都是御史不尽职尽责。

宝玉身边的丫鬟肯定大部分都过了王夫人的眼。

当下这套社会规则如此,大户人家诸如荣国府讲些体面,又有史苗压着,奴才们大抵日子过得不错。

但身份终归是奴籍,甚至于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放了籍也有人不愿走。

更多的奴才实则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奴籍天然低人一等,不敢忤逆主子,也不知那个丫鬟绝望到何种地步,才拼死一搏。

让主子家丢了大脸,纵使碍于人言,保得一时性命,将来又在何处?

以甄家宝玉的条件,不至于以后娶不到妻子。

但寻亲这一点,对男女都一样。

各家哥儿要想定一门四角齐全好亲,也需要名声才能。

现在甄宝玉和宝钗,勉强算是半斤八两。

听着甄家那桩丑事,贾敏猛然想起来以前苏家那个玉石俱焚的客居姑娘。

兴许那个求救的甄家丫鬟也到了求生不得的境地,故而才鱼死网破,抗争到底。

甄家这事做得真难看,史苗能想到甄家的夫人和老爷们脸都绿了的场景。

往后又传来甄宝玉被他爹打个半死的消息,听说屋里的丫鬟都换了。

至于原先的丫鬟们,说法模棱两可,甄家倒是有几分势力,到头来对外的说法是丫鬟们和外面小子厮混,被教引嬷嬷发现端倪,最后仗着公子脾性好,污蔑主家。

到最后,甄宝玉清清白白反而成了最大的苦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