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 90-100

90-1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大理寺卿今天修罗场了吗 妹妹说她喜欢我 海水未蓝时 穿成年代文反派摆烂亲妈 没人告诉我就是女娲啊 轮到仙女美人做女配了 隐衫之欲 当我直播后在异世成神仙 弯腰 鲛皇在星际被当做人鱼繁育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90-100(第1/15页)

第91章 “我不会与你生气。”……

“干杯——!”

圆桌围了一圈,手里的酒杯碰到了一起,发出一声脆响。

姜宁抿了一口酒,白的,一口下去有点辣,可到底是自家酿的,后边就尝着回甘。

瞄了眼桌上的大家,好像都等着他开口。

“……”

他才十七岁,为什么要承受这种一家之主的“发言”啊。

算虚岁那也才十八,在座的除了三个小的,其他人左右也不过是半岁的差距。

“再不吃就冷了,大家动筷吧。”姜宁咳了声,“尝尝我手艺,以后真能开成酒楼,年夜饭给你们打半价。”

顾苗捧场,立即拿起筷子,“宁哥儿做的,肯定好吃。”

“整个鱼,是什么?”

“糟辣鱼。”

“粉蒸排骨的料汁,吃着偏咸口。”

“豆腐肉丸煲适合小孩吃,难怪上次念念不忘。”

“这个烤鸡好香,辣椒是之前的麻辣面对吧?原来用炭火烤是这个原因。”

……

姜宁一边听一边扒饭,眼睛都眯了起来,脸上写着“开心”两个字。

对做饭的人来说,没什么是比夸好吃更好的表扬了。

“很高兴?”卫长昀借着给他倒水的时候,偏过头问了一句,目光落在他有些发红的脸颊。

姜宁反应有点迟钝,停下和顾苗、赵秋说话,转过头“啊”了声。

抬眼对上卫长昀带笑的眼神,也跟着笑眯眯地弯了弯眼睛,“开心。”

卫长昀停下倒水的动作,把杯子轻轻往他面前推了点,眼神柔软,“那就好。”

“喝点茶,解酒的。”

姜宁点点头,抿了抿唇,“我马上喝。”

“不着急,可以慢慢喝,别呛着。”卫长昀不拦着他喝,反正时辰还早,喝完了休息一会儿再回去也不会耽误。

姜宁拿起杯子,两只手捧着啜了口,摇摇头,“不喝了,等会醉了回不了家。”

卫长昀失笑,余光扫到那边喝到兴头上的王子书和沈明尧,收回视线。

“真不喝了?”

姜宁“嗯”了声,又喝了一口茶。

其实他没醉太厉害,就是有点头晕,酒劲儿上来,反应变得迟钝。

“长昀,你不喝了?”

王子书走过来,发现他面前放了杯茶,立即反应过来,望向一边的赵秋和姜宁。

他抹了一把脸,问:“都喝成这样了,一会儿你能带得回去?”

一个还好,这可是有两个。

“我又没醉。”

旁边忽然响起一道声音,吓得王子书差点没拿稳杯子。

他扭头看去,发现赵秋坐在那儿,皱着眉一脸不服气地瞪他,看着倒是清醒。

王子书不确定问:“你真的没醉?这是几?”

伸手竖起三根手指,晃了晃。

赵秋精准无误地拍开他的手,“王子书,说了我没醉,你这是三,三根手指。”

王子书也没觉得疼,挠了挠头,“没醉就没醉,怎么还凶人了呢。”

赵秋继续瞪他,“凶你了吗?”

他闭了闭眼,“那就算两个人醉了,你不能跟卫二郎一起送我们回去?你都敢出来喝酒了,肯定是不用去私塾上课。”

“就放一天!”王子书辩解道,结果对上赵秋的眼神,瞬间声音弱了下去,“……我一会儿跟你们一起回去。”

正低声和姜宁说话的卫长昀,偏了下头,看向王子书和赵秋,眼神里露出几分茫然。

“……?”

怎么突然就要一起回去了?

“不想喝了。”姜宁把杯子塞到卫长昀手里,“我有点困。”

卫长昀一听,没心思再去管赵秋和王子书,把杯子放到了桌上,“那去一边靠着眯会儿?”

“嗯。”姜宁点头,扶着椅子站起来,“我去眯会儿。”

雅间不小,除了吃饭的地方,还有一个可以坐着休息的木榻,用屏风隔开了。

朱红正领着三个小孩在一边玩,沈明尧正在照顾有些醉了的顾苗。

卫长昀怕他摔了,跟着起身扶他过去。

姜宁不逞强,由着他扶着过去,坐到榻上时,偏过头趴在方几上。

脸枕着胳膊,掀起眼皮看卫长昀。

“你过来。”

卫长昀怔住,依言弯腰低下头,“怎么了?”

姜宁顶着一张微红的脸,眼神不太清醒地开口,“生辰快乐。”

卫长昀倏然睁大眼,今天发生的一切在脑袋里快速闪过,终于全部都串了起来。

不止今天,还有昨天的反常。

“我没有在饭桌上说,是因为……”姜宁顿了下,眯了眯眼,似乎在思考措辞,“怕你觉得尴尬。”

卫长昀呼吸一促,弯着腰,只觉姜宁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砸到了心上。

让他有些喘不过气,又觉得心口发胀。

“你、你不喜欢。”姜宁趴回胳膊上,脸完全埋住。

在饭桌上忽然一起给他说“生辰快乐”,换作旁人可能会觉得惊喜,但卫长昀不一定。

不是讨厌别人擅作主张,而是太突然了。

所以,会觉得不习惯。

“卫长昀。”

姜宁闷声道:“你知不知道,我其实不想骗你、骗你们来着。”

“你知道了也不能怪我。”

卫长昀眸色微动,过了片刻,伸手替姜宁把压住的头发轻轻拿出来,垂眼看着他。

“不会怪你。”

姜宁埋着脸,不知道是酒劲儿上来了,还是真的眯着了,没有回应卫长昀的话。

卫长昀的视线一直落在他身上,等了一会儿,只是笑笑,便转身绕出屏风-

从镇上回村,他们和赵秋、王子书在村口分开,各自回了家。

姜宁眯了一觉,到家的时候酒劲儿已经差不多过了,只剩下一点儿晕乎。

时辰不早,朱红看卫长昀照顾姜宁,便领着两个小的洗漱,早早地回屋休息。

“婶儿,东西放着我一会儿收就行,你也去休息吧。”卫长昀端着一只碗从厨房出来,看见朱红正要收拾背篓里的东西,停下道。

朱红直起身看他,见他手里端着的碗,“给宁哥儿的?”

“嗯,喝了会舒服一点。”卫长昀坦荡点头,“他没吃太多。”

易安楼那一桌席面,是中午吃的。

虽然吃得久,但一边聊一边喝酒,这会儿都快天黑了,自然是不抵饿。

“那我回屋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90-100(第2/15页)

你也早点休息。”朱红放下手里东西,自行回了屋。

卫长昀等人进屋后,才端着碗去了姜宁屋外。

“叩叩。”

姜宁趴在床上,不怎么想动,听到敲门声,下意识问:“长昀吗?”

卫长昀应了声,“我给你兑了碗米糊,没放糖的。”

“进来吧。”姜宁起身,走到桌旁坐下,听到人进来的动静,脑袋抵在桌面,跟以前上课困了是一样的姿势。

“也没有醉,就是还有点晕。”

果然自家酿的酒容易醉,不管什么酒,都能算成白酒。

比啤酒劲儿大多了,啤酒就是容易撑。

卫长昀把碗放在桌旁,伸手轻轻揉了一下他头发,“难受吗?”

姜宁摇头,偏过头枕在胳膊上看他,“你今天开心吗?”

明明是生辰宴,但没有大家一起祝福,心里会觉得好还是不好呢?

姜宁没有做过这种事,他以前都是给人送生日礼物。

“很高兴。”卫长昀答得很快,“谢谢你记得我的生辰。”

姜宁听到他说高兴,又看到他眼里的笑意,满意地弯起唇角。

那就好。

不过礼物……

啊,对了,他还有礼物。

“你等一下,我还有礼物要给你。”姜宁撑着站起来,身形有些晃,胳膊被卫长昀稳稳握住。

姜宁抬起头看他,冲他一笑。

卫长昀抿了抿唇,慢慢松了手,“小心些。”

姜宁“啊”了声,语调往上飘,跟春天山里淌过的小溪似的,“知道。”

姜宁走到柜子旁,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小木盒,返身回到卫长昀身边,递到他面前。

“我不知该送你什么好,便挑了一方墨和一支笔,虽不是顶好的,但也墨色细润,笔尖顺滑。”

“这是我们在一起过得第一个生辰,往后还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礼物,你也会有很多墨和笔,但这一份是不一样的。”

卫长昀伸手托着盒子,也是托着姜宁的手,仔细听他说话。

姜宁眨了眨眼,望着卫长昀,“往后,你要记得我的好。”

他有些怕,怕日后卫长昀知道真相时生气。

不至于会讨厌,却总会生出几分恼怒。

气他的不坦诚,更恼他的隐瞒。

“便是生气,也不能气太久,像我一样。”姜宁抿抿唇,把木盒往他手里推了推,“知道吗?”

卫长昀失笑一声,握住木盒的同事,也握住了他的手腕。

指节分明的手掌就这么贴着姜宁的手腕,与白皙莹润的腕骨形成鲜明的对比。

姜宁不语,也没有挣脱开。

“我不会与你生气。”卫长昀放轻了声音,道:“除非——”

姜宁下意识问:“除非什么?”

卫长昀沉默了下,才开口,“不珍重自己。”

姜宁呼吸一促,只觉被贴住的手腕那一块发烫,有些灼人,这才轻轻地挣扎起来。

卫长昀顺势松了手,眸色黑沉,面上棱角已经逐渐褪去初春时的稚气,连身量也飞快抽条。

“早些休息。”

姜宁垂着眼“嗯”了声,走到桌边坐下,用手背贴了贴脸。

他好像又醉了。

第92章 定做炉子。

卫长昀的生辰一过,天便逐渐冷了下来。

尤其是到了十月中旬,天亮得晚,早晨更起不来床,只觉被子里暖和,醒了也不想起身。

姜宁飞快穿好衣服,顶着一头乱蓬蓬地头发打开门,被风吹得想掉头回屋里。

好冷。

天色雾蒙蒙的,旁边的厨房却透出了亮光。

姜宁不用想也知道是谁,抓了抓头发走过去,掀起帘子后,轻轻推开门。

嘀咕着走过去,“学霸不愧是学霸,自律还起得比鸡早。”

卫长昀没听清,也没问,“过来火边,能暖和点。”

姜宁裹紧衣服凑过去,在小板凳坐下,“天冷下来,小吃摊的生意也没之前好。”

小吃摊不像是食肆、酒楼,有一个能坐的地方,遮风挡雨的。

天冷下来,路上逛街的人少了,大家都宁可躲在屋里不出门,出来了也回去食肆、酒楼和茶楼里坐着。

“家里的小炉子能派上用场吗?”卫长昀想了一下,“糯米饭卖得还不错。”

姜宁点点头,“对,现在先卖着糯米饭和糊辣椒、麻辣椒,但我想加点别的,不然糯米饭也只能卖一锅,一天下来二百文。”

算上其他零零碎碎的,一天也就三百文左右。

可得除去成本呢,利润算来二百出头。

“有没有和钵钵鸡差不多的?或者我们做包子、馒头。”卫长昀不擅经商,想了一圈之前卖的东西,也没想出新的,“或者土豆片。”

姜宁盯着灶里的火,闻了闻,锅里应该是在煮粥。

放了肉沫,闻着很香。

“土豆片可以,今天回来就先把土豆切了,明天早上炸了去卖。”

姜宁想了想,“每天就做十斤,要是都能卖出去,正好一百文。”

“那先这样卖着,再看看其他的生意能不能做。”卫长昀拍了拍手,起身站起来,揭开盖锅,一团热气窜上来,“不行就歇一段时间,过阵子太冷,往返镇上比较遭罪。”

姜宁仰起脸,笑着点头,“也是,其实算下来,咱们手里也有三十两银子,差不多了。”

攒了这么久,能有三十两,已经比寻常人家好多了。

要不是想搬去镇上,姜宁这个冬天都不打算起早贪黑去摆小吃摊,准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休息一下。

乡下就是这样,春夏秋都忙,到冬天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烤火,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

炉子里的火,烧得好的,一个月都不用重新生一回。

“所以,不用这么累。”卫长昀偏过头看姜宁,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姜宁脸上没什么肉,下巴尖尖的,显得眼睛更大。

“我们可以晚一些再搬到镇上,正好天也暖和。”

闻言姜宁抿了抿唇,明白他的意思,“那干脆我们去打个炉子吧。”

南方用炕不现实,毕竟还没冷到那个地步。

但炉子得做,家里有一个炉子可暖和得多,还能在上面吃火锅、烤糍粑、烤橘子吃。

“之前说的那种炉子吗?”卫长昀拿着勺,在锅里搅了一圈,再往里放上菜。

“对,不过得去铁匠铺定做,一会儿先画出来,去摆摊时候顺道找铁铺。”

姜宁掰着手指道:“对了,得弹几床新的棉花,还有冬衣。”

要是能做热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90-100(第3/15页)

袋就好了,可惜做不了。

“要不要问三叔、赵叔他们家要不要做?一起的话,到时候三叔家的驴车能顺道带回村里。”

卫长昀把锅盖重新盖回去,“也能方便些。”

“那晚些时候去问问,正好秋哥儿找我呢。”姜宁站起来,“我去洗漱,把头发扎一扎,不然一会儿阿娘看了我这样,又该说了。”

披头散发,不像样子。

卫长昀失笑,“锅里有热水,打了热水去。”

“晓得的。”姜宁答应了句,出去拿了盆回来,打了热水,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水出去了。

早上吃过早饭,把糯米饭和二十罐辣椒一起装上,趁着天色将明,一起往镇上赶去。

等走到镇上,身上也热乎了。

趁着暖和,把摊支开,又把炉子里的炭烧起来,放到糯米饭的陶盆下,这才在摊后坐下。

糯米饭是热乎的主食,加上姜宁给的量足,倒是卖得快。

不到中午就卖得差不多,辣椒也没剩下几罐。

合计了一下,怕一会儿去铁铺耽误时间,他俩一人吃了碗糯米饭,就把摊收了,直接去铁铺。

“师傅,我们是想来打个东西。”

姜宁站在门口,没看到人,便朝里探头喊了声,眼睛扫了一圈门口的铁器。

烟管不知道能不能打出来,他记得小时候有些家的烟管是那种很厚的,不是后来薄的那种。

实在不行,那就只能用陶管了,就是太沉。

“谁啊?要打什么?”

姜宁听到这粗犷的嗓门,愣了一下,转头和卫长昀对视一眼。

“打炉子。”卫长昀从背篓里拿出画的图纸,“这是自己画的图,劳烦您看下能不能打。”

铁铺自然能打炉子,不少有钱人家都会打一个炉子,用来烧东西或者取暖。

各式各样的都有,大的小的也都有。

大的取暖,小的点香。

“什么炉子还得你们画图?我干这行二十几年,什么炉子没见过,拿来看看。”

铁铺老板人长得高大,一看胳膊和肩背就是有力气的人,不然也干不了铁匠的活。

卫长昀把图纸递过去,“是这样的,都标注好了配件,您看看。”

铁铺老板拿到图纸,乍一看没什么稀奇的,再一仔细看可就不对了。

这样式的,还真没见过。

炉子结构不复杂,上面一块铁板,中间一个桶状的炉子,上下不封口,内里是能烧火的陶桶,下边是铁网。

最下面一个铁抽屉,装炭灰的。

“铁板这两个孔,是做什么用的?”铁铺老板指了一下,一个在边上,另一个在正中间。

“排烟用的,跟烟囱一个作用。”姜宁解释道:“不排烟,都聚到屋里了容易出事。”

一氧化碳中毒,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从小家里烧炉子的时候,都不会把窗帘、窗户关得严严实实,至少门上的窗户是要开条缝的。

“炉子中间那块,像一个鸭嘴的地方,就连这一块?”

“对,从侧面连起来,这样中间那个口能往里加炭和柴。”

“那这个口就是要有一个盖吧。”

“盖子大一点,能盖住口就好。”

铁铺老板皱了下眉,“你这铁管不好弄,尤其这么长一节,费劲儿还费钱,我给你打了,你也得花冤枉的,县府能便宜些,不过来回一趟路费也不少,沉得很。”

姜宁犹豫地看了看卫长昀,心想自己的炉子梦不会破碎了吧。

“这样,能打,半个月后你来拿,不过铁管打不了这么长的,给你打炉子这一节,还有拐角这一段,你看能行我就接了,不行你去县府看看。”

“能行!不过铁管的粗细你得给我们,不然陶管也不好做,口得对得上。”

“行,我进去给你们量量,就这坐会儿等片刻。”

“谢谢!”

铁铺门口有一条长凳,姜宁和卫长昀就地坐下。

卫长昀把背篓拎到面前,弯腰拿出钱袋,“定钱得先给了。”

姜宁心里高兴,想到冬天可以烤炉子,瓜子花生、糍粑还有火锅,恨不得立即把炉子搬回家。

没有一个生活在乡下的人,能在冬天拒绝铁炉子。

暖和不说,还实用,除了烧炭烧柴有点花钱。

“还好带了钱来。”姜宁拿着钱袋,心想还好燕朝不是太远古的水平,不然铁器还要管制,别说铁炉了,连铁锅他都不一定能买得上。

没有铁锅,就炒不了菜,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至少,美食就少了大半。

毕竟铁锅导热和陶锅导热完全不一样,陶锅拿来炖东西一流,炒菜只能说是烩了。

“上次家里换铁锅,要二百文,这回炉子要用的生铁不少,是不是得要一两?”

主要是用来烤火盘子比较大,得用不少铁。

炉芯和铁屉反而要不了多少,做起来也简单,就是焊接挺麻烦的。

不过他在易安楼看到过一些香炉,还有其他的铁器,别说焊接了,连镂空样式都有,焊接肯定有自己的法子。

“应当差不多。”卫长昀想到图纸上画的,用的生铁得是铁锅的三倍了。

加上做起来麻烦,工钱自然是要多一些。

“那也还好,咱们小吃摊的推车也快一两了。”姜宁倒不在意,反正钱挣来就是花的。

铁炉又不是一次性用具,就算搬到镇上,那也还能用。

卫长昀点头,“再挣就好。”

铁铺老板很快从里面出来,手里还攥着图纸,“量了,怕你们说不清,我直接标在上头,你们拿去找人做就行。”

“谢谢老板!”姜宁起身接过来,“对了,定钱多少,我们先给。”

“我七七八八地算了,得一千二百五十文,炉子那盘我给你改了下,做成圆的,尺寸也改了改。”

铁铺老板比划了一下,“大概这么大,够用了。”

“那定钱按一半算。”

姜宁从钱袋里拿出钱来,“这是半贯,再加上这里一百文,正好是六百文。”

家里的钱,姜宁和卫长昀都有习惯地分好不同的数额。

能换成银锭的,都放在家里。

为了方便平时用,又把铜钱分为了一贯、半贯和一百文几种,免得当场数起来麻烦。

“您点一下,没问题我们便拟一个单子,定好日子来取货。”卫长昀道:“也能明白些。”

铁铺老板接过去,让店里伙计去数钱,“成。”

没一会儿,姜宁和卫长昀便拿着契单,从铁铺离开,约好半月后来取炉子。

第93章 “你手有些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90-100(第4/15页)

从铁铺出来,时辰还早,姜宁和卫长昀就商量着去布庄看一看,得提前把冬衣备好。

结果看到布庄的冬衣价格,直接两眼一黑。

布庄袄子怎么这么贵,还不如买棉花和布回去自己做,能省三分之一的钱。

“哎,两位再看看,这边的料子也不错。”布庄伙计看姜宁和卫长昀要走,连忙道:“就是旧了一点,前年年尾的余货,其实盘起来,也就才过了两年,样式和花样旧些,料子可是好的,顶多有一些灰和边角褪色。”

陈年旧布?

姜宁瞥一眼,布料子倒是没坏,伸手又一摸,也没觉得偷工减料。

伙计一看,瞧出他心动,“我们家铺子那可是从来不卖坏了的,全都是真材实料,您二位看看,要不要买回去?价格可比那些新布便宜了一半。”

“你等我再看看,万一外面是好的,里边夹了坏的,我拿回去不是成冤大头了。”

姜宁眼珠转了转,飞快给卫长昀递了个眼神,“你这布,真是去年年尾的?”

卫长昀检查了一下旁边的几匹布,剩的其实不多,所以质量没问题。

低价卖的原因,应当是放得久了,色泽不如新布,样式也旧,才贱卖。

伙计连忙道:“哪能好次掺和着一起卖,都是好布,就样子旧了些。”

“你这布多少钱一匹?”姜宁见卫长昀点头,便道:“要是价格合适,我们买两匹。”

“二百文!”

伙计一听能卖出去,“原本这一匹布可是要五百文的,现在就二百。”

二百文?

姜宁眼睛一亮,故作镇定道:“那我全都要了。”

他指了指布,一匹偏黄的素色,一匹是蓝色的,还有一匹褚色。

伙计听他这么爽快,立即道:“二位是直接拿走,还是要我们给裁了?”

“不用,直接拿走,我跟你去柜台结账。”姜宁说着回头,“长昀,你拿一下。”

卫长昀“嗯”了声,抱起布匹跟在他后面。

陈年旧布能卖出去,总比积压着好。

伙计收了六百文,见姜宁盯着软尺看,还问他要不要,可以送他一条,旁边还有专门用来在布上标尺的粉块,也可以给他。

姜宁没客气,都拿了。

人家会做生意,他当然得拿了,再说,他们是花了钱的。

“欢迎二位,下次再来。”

姜宁挥挥手,从卫长昀手里接过一匹布,心里挺美的。

六百文三匹布,颜色素点没事,关键是料子好,划算得很。

家里衣服,多是麻布的。

夏秋穿还行,春冬两季穿着漏风会冷,而且不如这个料子经造。

“长昀,我们自己染布,官府会管吗?”姜宁抱着布,好奇问了一句。

卫长昀诧异看他一眼,“染布?”

姜宁笑他是个正直心眼的人,“你笨呐,我买了素色的布,自然是为了能染,不然一家子都穿素色,像话吗?”

家里又没什么事,穿素色不好。

素色也分颜色的差别,比如素到发白肯定不行,除非做里衣。

其他能外穿的素色,大多是饱和度低,不是红紫黄黑偏正的颜色。

“官府不管,只要不拿到市集上卖。”卫长昀说道:“如果想卖,得到官府申请,办了文书才能卖。”

“那就行。”

姜宁放了心,“走,回家了。”

卫长昀“嗯”了声,跟上去-

出门一趟,花了快二两银子。

挣的不少,花的也不少,幸好平时攒得下来,不然这都不够花。

一回到家,三匹布才放下,就让朱红看见了,问他们怎么突然买了这么多布,不是说去做炉子。

“明天不摆摊,去趟地里。”姜宁接过卫长昀递来热乎帕子,擦了手,“布当然是买回来做衣服的。”

朱红道:“前一阵不是才买了一些吗?怎么又买?”

姜宁解释道:“马上过冬,衣裳得穿暖和些。”

他才说完,就听卫长昀也开了口。

卫长昀没多想,怕朱红觉得姜宁花钱厉害,便道:“这是三匹旧布,不费钱。”

姜宁微微瞪眼,诧异地看着卫长昀,又去看朱红,“阿娘,长昀的意思是别担心多花钱,赚了钱不就是为了家里日子越来越好。”

“不只是住得好,还得吃得好、穿得暖。”

朱红微怔,反应过来,立即笑道:“没有不该买,我只是习惯了,才问这一句,心里是高兴的。”

她瞥向卫长昀,并无半点生气或是介意,反而有些高兴。

卫长昀能这样护着姜宁,往后她便放心了。

姜宁用胳膊肘碰了碰卫长昀,冲他皱了皱鼻子。

“不过阿娘,这衣裳你一个人做得过来吗?主要是得做棉衣。”

棉衣费料子,因为棉得放到夹层里。

“做得过来,本来入冬就没什么事了。”朱红看了看布,“这布倒是好,摸着不扎手,织得很细。”

朱红还在家里当姑娘时,就帮人织过布,虽然没有碰过好的线,却也知道什么样的布织得好。

“当然了,我就是摸着不错,才买回来的。”姜宁笑了一下,“不过素色这个,先不动,我想去山里找点叶子,把布重新染一个色。”

朱红疑惑:“染布?”

姜宁“嗯”了声,“素色不好,我试试别的,家里衣服颜色也多些。”

说完瞥眼卫长昀,凑到朱红耳边,“小衣和里衣,还是得用这个做。”

卫长昀不知道他们说什么,见朱红看来,歉然地点了一下头。

刚才误会了朱红的意思,那么说是他不该。

“那辛苦阿娘了,明天我就去地里,看看有没有茜草。”

姜宁道:“地里重新种的菜也还去打打虫叶。”

朱红拿了布回堂屋,姜宁拿眼瞥向卫长昀,也不说话。

卫长昀的视线倒也没躲开,只把背篓里其他东西顺出来。

“我怕你挨婶儿说。”

朱红与他到底隔了一层,他们一起出门,花多了钱,必定是要说姜宁的。

关系亲近了,才会好意思说出念叨、埋怨的话。

就像是他和姜宁的事,朱红只跟他说过一回,却也没把话挑明了。

虽只有这么一次,但卫长昀知道,她应当和姜宁不止说过一次。

姜宁抿唇,道:“往后她连你也一起说。”

卫长昀倏地睁大眼,直直盯着姜宁,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错意。

姜宁努努嘴唇,拿上东西往厨房走,“还说不得你了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90-100(第5/15页)

卫长昀略一怔,立即跟了上去,“说得。”

旁人家的孩子说不得,自家的当然怎么都能说-

家里那三块地,之前受了灾。

过了这一个多月,总算清出来大部分,别的作物冬天也不好种,姜宁和卫长昀商量后,就把三块地随意种了点,先过了这个冬天再说。

一块撒了豌豆菜籽,另外的两块是白菜和萝卜。

别的不说,冬天菜管饱。

“豌豆开始长了,等炉子做好,开火第一顿就吃火锅。”

姜宁站在地里,望着撒下去的豌豆苗,已经生出了苗,过不了半月就能掐尖吃了。

卫长昀道:“炉子烧柴火,从前面加柴,方面吗?”

“烧炭就行。”姜宁伸手扯了一把蒜苗,往后一丢,扔进了背篓里,“要是有煤炭就好了。”

“煤炭虽不贵,但镇上少有,便也贵了。”卫长昀道:“烧煤石的味道呛人,大多人家不会用。”

朝廷有专门开采煤石的,只不过多是县府那些城里才会用,村镇多还是用柴。

木炭也比煤石卖得贵,尤其是上好的炭。

“煤石味道确实不好闻,不过有烟囱会好很多,夜里要是能把火封住,第二天也不用重新生火。”

姜宁拎着小锄头,挖了一从苦蒜,“不过要封不好,就熄了也行,不然怕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听过不少因为冬天为了取暖烧煤还门窗紧闭,结果一夜过去全家都没了的事。

炉子封火倒是不难,就是把碎煤渣和一点黄土加水搅拌均匀,不能太稀,就刚好黏糊的状态。

等夜里不用火了,加足够的煤石,最上面用煤泥盖一圈,然后火钳在中间纯两个孔,最后封盖就行。

烟囱和盖都是通气的,火自然不会灭。

“那下次去镇上,问问吗?”卫长昀想了下,“或者直接问铁铺的老板。”

“也成,反正都要去一趟的。”姜宁直起腰,瞥眼其他家的地。

遭了一回灾,每家种的都差不多。

“走了,去找找有没有茜草,要没有,就只能换个色,红苋菜也行。”

卫长昀放下衣摆,把锄头往肩上扛,余光扫过姜宁微红的手。

这几日天寒,在镇上还好,来地里干活,容易冻手,要是不注意,还会生冻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柯南]想当咸鱼的小林警官有话要说 协议结婚后被霸总宠上天 修罗场,但男主法海 [综漫]鸣宝在暗黑本丸 阴间小登大战脑花 阴鸷男主成了我寡嫂 在电竞文里又封神了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清穿) 深眠 掌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