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 50-60

50-6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穿书成堕魔大师姐的龙 祭司她盯上我了 成为综艺里的拼夕夕男名媛以后 咒术游戏崩了让客服去修合理吗 不当嫂子怎么也触发修罗场了? 孤木成舟【双】 秦总和她的影后娇妻 成为天与暴君幼妹后 叛逆顶流的病弱亲姐 灼月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1/15页)

51

第51章

◎山里的橡子果◎

趁着苏会民不在,棠棠把她爹所有的书都从架子上搬了下来。

人要是活下去就必须得吃粮食,可现在没有粮食,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粮食填饱肚子呢?哪怕口感差一点,只要能填饱肚子,人就不会被饿死了。

棠棠迫切的想要在书里找到答案。

喻娟芳洗完澡回来发现她还在看书,这都好几个小时了,她想劝劝孩子,但最后还是把话咽进了喉咙里,转身去了趟厨房,把橱柜上的铁罐藕粉给拿下来。

喻娟芳先用勺子舀了两勺藕粉,再从暖水壶里倒了点热水搅开,搅着搅着,碗里的藕粉就从白色的稀糊变成了透明粘稠的糊体。

这一铁罐藕粉还是觉生探亲回家时从南方带回来的,平时都舍不得喝,这藕粉可是好东西,营养价值高,喝起来口感润润的,还有股莲藕的淡淡的香味。

一双手轻轻捂住了棠棠的眼睛,“喝碗藕粉吧,别太用功了。”

喻娟芳手移开时,棠棠眼前已经出现了一碗藕粉,她朝喻娟芳笑了笑,“谢谢娘。”

她想换个姿势坐起来,但发现一个姿势维持得太久,两条腿都又酸又麻,她只能继续维持着盘坐的姿势,稍微活动了一下身体,棠棠端起藕粉喝了一口,目光落在眼前的《救荒本草》上。

“娘,藕粉是用莲藕磨的粉吗?”粗瓷碗里装着琥珀色的糊体,藕粉本身没啥味道,喻娟芳又在上边加了一勺构树果酱,棠棠用勺子轻轻搅动,看那透明的浆汁裹着红色的果酱打转。

喻娟芳在旁边打着络子,“藕粉不是莲藕磨的粉还能是啥做的粉,你是不是看书看迷糊了?”

“为什么藕粉能水一冲就能变成糊糊呢?”棠棠心里想着事,手里又无意识的舀起一勺藕粉往嘴里送,酸甜的果酱在舌尖蔓延,黏糊糊的藕粉喝起来黏黏的,甜甜的,说话也是无意识的,“噢,我知道了,是因为莲藕里面富含大量的淀粉,藕粉最后提炼出来的就是莲藕里的淀粉吧,要是其他植物都能提炼出来淀粉就好了。”

“吃东西别说话,小心呛着。”

话音未落,就见棠棠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咳、咳咳……”

她这动作幅度太大,连桌子上的水杯都被打翻了,水溢在书本上,吓得棠棠赶紧拿过抹布把上面的水给揩掉。

正好翻到了救荒本草[橡实]的那一页,上边的批注是。

“橡实,荒年可代粮。”

“取子换水,浸十五次,淘去涩味,蒸极熟食之,可以济饥。”

“橡实?橡子?”棠棠认得这个东西,在打谷山的深山处长着很多橡树,上面结的果子就是橡子,没成熟前外边有一层扎手的青刺硬壳,成熟后这层硬壳会变成深褐色,棠棠曾经用石头把外面的外壳砸烂了,里边是小拇指那么大点的白仁,吃起来又苦又涩,苦涩味直接从舌尖窜到太阳穴。

在山里从来没人摘这玩意,每年熟透自然掉落的橡子就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外边的外壳太硬了一两年都不烂,要是鞋底薄了,踩上去还会被扎一脚。

……

早上五点,空气中的水雾还很浓重,屋里鼾声正浓。

“三哥、觉胜哥、觉胜哥哥……”棠棠敲门没听到有人回应,只能直接推门走了进去,用手拍了拍她哥的脸蛋。

“额……别吵我,我好困。”苏觉胜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被子蒙住脑袋,耳不听心不烦。

棠棠也不恼,“觉胜哥哥,我们上山捡好吃的吧。”

“捡好吃的?那好吃的是买回来的,山里怎么可能能捡到好吃的呢?”苏觉胜听到好吃的这三个字,立马也不困了,揉着睡眼从床上坐了起来。

“你跟我一块上山就知道了。”

苏觉胜终于哼唧着坐起来,捡起旁边的衣服往身上套。

五点十几分,棠棠兄妹俩上了山,山里的空气很湿润,露水落在人的皮肤上凉津津的,刚上山不久,棠棠就找到了一棵橡树,她把身上的背篓解下,蹲下把盖在地面上的树叶刨开,很快就看到了落下来的橡子踪迹,她捡起来一捧橡子,把上边腐烂的树叶给抖掉。

这一年一年堆积的橡子在腐烂的树叶下层层叠叠厚厚实实。

橡树的枝叶在头顶织出密网,微弱的晨光漏下来,在满地枯叶上砸出斑驳的光影,橡子就堆在树根下,藏在这些光斑里,橡撒了一地锈迹斑斑的铜钱。

棠棠抬头看,树上还长着密密麻麻的橡子,等再过两个月就会成熟脱落了。

如果橡实真的能提炼出淀粉,这些被虫蛀的、发霉的、往年剩下的橡子,就都能变成粮食了,说不定能救很多很多人的命。

“棠棠,你捡这玩意儿干啥?那外壳硬得咬不开还不说,里边又苦又涩的!”苏觉胜瞪大了眼睛,“你是不是饿了?说不定娘已经在家烧早饭了。”

“觉胜哥哥,这就是我说的好吃的,你跟我一块捡,咱们两个人动手能捡得多一些!”棠棠说着话,手上的动作也没落下。

苏觉胜知道这玩意儿叫橡子,每年在树上也没人摘,成熟了掉进泥地里也没人捡,他们小的时候倒是捡过来吃,费劲半天都咬不开,里边就一个小白仁,吃起来又苦又涩的,时间久了就无人问津了。

苏觉胜虽然不理解,但他知道棠棠平时是个有主意的姑娘,犹豫了几秒还是选择蹲下来一块捡。

山里的橡子不少,兄妹俩没忙活多久就捡了满满一竹筐橡子。

背着这筐橡子回到家里,厨房那边响起了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喻娟芳已经起来做早饭了。

棠棠看着竹筐里的橡子犯了难,她想到书上写“取子换水”,那应该是要把外边的硬壳给剥掉,取出里面的白仁,她试着用牙咬了咬,差点没把牙崩掉,怎么样能把这个坚硬的外壳给剥掉呢?

“要不,像夹核桃那样用门缝夹?”苏觉胜提议。

兄妹俩试了试,“咔嗒”一声,壳斗碎成两半,露出里面裹着褐色种皮的果仁。

但这样也不现实,这满满一大筐得用门缝夹到什么时候?

“要不咱们试试用石头砸吧。”

那石头一砸下去,没控制好方向,圆溜溜的橡子给滚到了旁边,第二次尝试,橡子外壳连着果仁都砸成了碎粉。

喻娟芳正把粥往堂屋端,就看到他们两个人在井边不知道捣鼓什么,皱了下眉头,“吃早饭了,你们两个在做什么呢?”

“娘,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个橡子的外壳给去掉吗?”棠棠抬眸,眼巴巴的。

喻娟芳上前看了眼,“我记得村口那里有个捣糍粑用的石臼,可以用来试试。”

棠棠兄妹俩匆匆扒拉了一碗稀饭就背着竹筐里的橡子直奔村口的石臼去了,这个石臼已经很久没人用过了,棠棠把上边的枯枝树叶扫干净了,然后把一部分橡子给倒进那石臼里。

兄妹俩就开始用木锤捶那个橡子,木锤更好控制力道,而且这样一来橡子果也不会乱跑,这可是个力气活,哪怕成年男人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2/15页)

起来都费事,更何况他们两个孩子。

很快早上扒拉的一碗稀饭就消化得差不多了,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汗涔涔的,粗布衣裳湿透了黏在皮肤上。

苏觉胜揩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累得人仰马翻,“棠棠,这个橡子果真的有办法能做成粮食吗?你看这又黑又硬的,还有一股怪味,哪里像是能吞咽入腹的样子?”

“我也不知道,但我想既然书上那么写,就一定有它那么写的道理。”棠棠揉了揉酸涩麻木的手臂,手上的动作也没停。

她咬一咬牙,用力的举起手里的木锤再次凿下去。

“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苏觉胜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他知道棠棠在凿这个橡子是想救更多的人,他看见朱老汉一家的惨状心里也不好受。

“这样是不是成了?”觉胜上前抓起一把橡子看了眼,外壳都凿碎了,里边的果仁已经被分离出来了。

“好像差不多了。”棠棠惊喜的瞪大了眼睛。

她回家找来笸箩,把石臼里已经果壳分离的橡子给装进笸箩里,抬手荡了荡,把上边的硬壳给荡出去,几轮下来,笸箩里就只剩下褐色的橡子仁了。

苏觉胜用手捻了捻那橡子仁,还是硬邦邦的,“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我也不知道,咱们先用石磨给磨成粉吧,书上写这个东西要蒸熟了才能吃,肯定是磨碎了才能上锅蒸。”

回到家后,棠棠把橡子仁都倒进了大缸里,再加水泡上,泡了一两个小时,差不多变软了,就开始倒进石磨里磨成浆液。

磨出来的黄浆又苦又涩,一股怪味。

从早上折腾到晚上,苏觉胜一点力气都没了,心里唯一的期许也落了空,“这也不像是能吃的样子。”

棠棠怕有树叶落在缸面上,就拿起一个笸箩把那口装满浆液的大缸给盖住了,“先泡着吧,等明天早上再看看是什么情况。”

52

第52章

◎山里的橡子果2◎

磨碎的橡子浆液泛着一股奇怪的味道,像是把腐烂的树皮、隔夜的陈茶还有酸涩的野果统统泡进了生水里,那味道里裹着浓重的草木腥气,混着种皮里渗出的酸气,像极了暴雨前山林里闷着的腐叶味,又带着点石灰的呛人涩感,直往鼻腔里钻。

而且表面还浮着一层暗褐色的汩汩的泡沫,尝一尝,又酸又涩,味道比熬糊了的中药还苦,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吃的样子。

从早忙到晚,又是凿橡子壳,又是磨橡子浆,苏觉胜连抬筷子的手都隐隐发抖,“棠棠,你老实说你是不是在整我?”

“我没有,而且这才第一遍水,说不定再换几次水就好了呢。”话虽然这么说,但棠棠心里也没底。

“呕……这闻起来比泔水桶的味道还难闻,怎么都不像是能吃的样子。”

正好苏会民从市里学习回来,苏觉胜忍不住找他爹评理,“爹,你说橡子这东西能吃吗?”

“橡子?”苏会民想起刚才在院里看到的那口大缸,“棠棠,你是怎么想到用橡子磨浆的?”

“我在书里看到的,书上写橡实,荒年可代粮。取子换水,浸十五次,淘去涩味,蒸极熟食之,可以济饥。”说着,棠棠把那本《救荒本草》角落的木箱子里翻出来。

苏会民对这本书没啥印象,他早些年在黑书摊上淘了很多以前的旧书,但很多他都没看过,都压在木箱子底部,“听到棠棠这话,我倒是想起来早些年听说过,在南方有些地方生长着橡树,灾年的时候,当地的百姓会用这橡子给磨粉做成薄饼充饥,虽然口感一般,但是确实是实实在在能救命的粮食替代品。”

棠棠兄妹俩听到苏会民的话,神色变得激动起来,“那说明这个橡子确实是能吃的,咱们明天再看看到底能不能做成粮食!”

……

下了一夜的雨,哪里都是湿漉漉的,棠棠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地上的水坑,昨天浑浊的黄浆现在变得没那么黄了,能看出来底部隐约沉淀着一层粉末状的东西,棠棠把上面的水倒掉,又重新往里加清水。

接着浸第二遍、第三遍……

棠棠来来回回跑了几趟,从井里绞水浸橡子粉,到第七遍时,水还是有些浑浊,泛着淡淡的黄,手握着辘轳把手都磨得火辣辣的变红了。

苏觉胜凑过来闻了闻,忽然说,“好像不那么苦了?而且味道也不像刚开始那么难闻了。”

听到他这样说,棠棠也凑近掬起一捧橡子水尝了尝,眼睛一亮,“看来泡水是有用的!”

兄妹俩都来了劲,轮流换着绞水,换到第十五遍时,那个水已经一点苦涩味都闻不出来了。

昨天在磨橡子浆液的时候,棠棠已经用纱布把一些外壳杂质都给过滤出去了,底部沉淀的这层粉末细腻洁白的,瞧着还有点像白面的质地。

“棠棠,这能吃吗?”苏觉胜用木勺挖了挖底部的粉末。

她脸色浮现一抹喜色,“应该可以吃!这个估计就是从橡子里面提出来的淀粉了,但这个怎么吃呢……有了。”

既然藕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这个从橡子提起出来的淀粉估计也能像藕粉那样吃。

棠棠进屋拿了两个干净的粗瓷碗,各舀一勺橡子粉,然后一边倒开水一边搅和,滚水撞在碗壁上腾起白雾,橡子粉遇热瞬间凝成半透明的糊状,反复搅动之后,慢慢变得粘稠。

棠棠舀起一羹匙橡子糊糊尝了尝,刚冲好的橡子糊糊入口先是绵密细腻的触感,不像藕粉似的自带清甜,有股独属于山野的苦涩味,但还能接受,咀嚼的时候能感受到轻微的颗粒感,像是未完全磨碎的糙米。

“棠棠,这玩意真的能吃唉!”觉胜激动道,虽然不是很好吃,但他还是扒拉着把一整碗橡子糊糊都吃光了,“平时我喝稀饭都要喝两碗,但这一碗橡子糊糊下去,我就感觉八分饱了,这个橡子糊糊真顶饱啊!”

棠棠也喝完了一碗橡子糊糊。

这个橡子出粉率还挺高的,棠棠估摸着他们应该磨了十斤左右的橡子,这缸底的淀粉估摸着有三斤左右,出粉率能达到30%左右。

晚上喻娟芳把这个橡子粉做熟了,跟下午他们吃的糊糊口感完全不一样,口感吃起来跟吃豆腐似的,质地清爽软嫩,虽然有点苦涩但没到不能接受的程度,而且只用了一斤淀粉,就熬出来了六七斤的橡子豆腐,比黄豆做豆腐的出产量还多,这已经顶得上正常时期一户五口之家一天的口粮了。

喻娟芳也很激动,本来两个孩子瞎捣鼓,她也没放在心上,竟然真的把这个橡子豆腐给捣鼓出来了。

如果这个橡子豆腐能推广开来,那就有很多人都不用饿死了。

……

晚上七点左右,大伙都吃过晚饭后,大队长苏保才把大伙都召集到了村小学的操场开会。

大概是这段时间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大人小孩每天都只能喝两碗野菜稀汤,大家都蔫蔫的,打不起精神来。

损失已经造成不可挽回,苏保才叫大家来主要是安排后续的耕种问题,“都往前凑凑!这次假粮种事件,各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3/15页)

村庄都损失严重,公社那边的意思是咱们榆槐村生产大队只种了一半的假粮种,损失较轻,所以救济粮不会优先考虑咱们生产队。”

开会就是为了说这!底下有人就不满了,“合着咱们没把麦田全给种了那假粮种还有错了不成?那公粮不是咱们交的?那公粮交完了到咱们手里还剩下多少?”

“静一静,静一静。”

“虽然说救济粮不会优先考虑到咱们生产大队,但咱们在假粮种事件也损失严重,公社那边特意批给了咱们二十斤红薯秧苗,显苗,你明天早上带两个人去公社拉回来。”苏保才把这事交给了副队长丰显苗。

众人对这二十斤红薯苗兴致缺缺,还不如每人分两斤红薯实在呢。

说完红薯秧苗的事后,苏保才说起了这次开会的正事,把后面一茬茬的活给安排好,手工拔出田间的麦苗,翻土,沤肥,消毒,锄草还有做好抗旱准备等,小麦不能连季播种,村东头的水浇地种红薯,村西头的坡地种大豆,剩下的育点白菜苗,赶霜降前还能收一茬。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没有就散会了!”

“保才叔,我有话要说。”人群中棠棠举起了手,声音清甜绵软,“大家现在粮食都不宽裕,裤腰带勒紧了一截又一截,估计晚上就喝了两碗稀汤就赶来开会了,这开了这一会的会,想必大家都饿了,我娘给大家做了宵夜,各位叔叔婶婶可以吃吃看!”

棠棠这话一说全场都炸了,这年头家家户户粮食有多紧,竟然还有人主动把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出来给大家吃?

虽然大伙确实是饿,但也不好意思吃别人家的粮食,毕竟这年头粮食就是命。

棠棠看大家都不拿,就开口解释道,“这是用山里捡来的橡子做的,不要钱!我们家除了一些调料都没出,大家不用不好意思!”

大伙的目光落在棠棠手上的木盆里,里边是一大盆被切成一块块的类似灰豆腐的东西,还加了酱油和一些切碎的野葱。

“橡子?不就是那种又苦又涩的硬壳果子吗?那玩意……能吃?”有人持怀疑态度。

棠棠把那盆橡子豆腐给端到了苏保才的面前,“保才叔,您先吃一块吧。”

苏保才拿起了一块,“棠棠,这是什么?”

“保才叔,这是橡子豆腐。”棠棠解释道。

“橡子?”苏保才疑惑,他怎么都想不到那山里又苦又涩的野果子是怎么变成棠棠手里那盆看起来像豆腐一样的东西的,但他还是把手里的橡子豆腐给塞进了嘴里。

其他人看到苏保才吃了,也跟着把手里的橡子豆腐给塞进嘴里,怎么说呢,有股苦味涩味,但影响不大,而且这豆腐口感格外韧,牙齿得稍微用点力才能咬断,越嚼就越能感觉到淀粉的黏性,混着没完全磨碎的橡子颗粒,在嘴里沙沙作响,倒有点像是在嚼没煮熟的糙米。

有人晚上只喝了稀得不能再稀的汤,肚子早就咕噜咕噜叫了,这一块橡子豆腐吞下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饥饿的感觉都缓解了不少,看起来这个东西像是能管饱的!

有人吃了一块还想要第二块的,棠棠也不藏私,有多少都分给大家了,瞬间一大堆村民都挤了上来,想要尝尝这橡子豆腐是什么滋味。

“是粮食,这就是粮食啊!”

“好吃、真好吃。”有人红了眼眶,家里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吃过干的了。

“妮子,你刚才说,这是用山里捡到的橡子做的?”

苏觉胜把一筐橡子摆在大家面前,“就是这个山里捡到的橡子。”

棠棠给大家科普橡子豆腐的做法,“在山里捡到的橡子,用石臼把外面的硬壳砸烂了,拿回去家里磨成橡子浆液,用纱布过筛一遍,浸泡一夜之后第二天换新的水,清洗十五遍之后,底部沉淀的就是橡子粉了,这个粉不仅可以用来做成橡子豆腐,还能用来做窝窝头,摊薄饼,煮橡子糊糊,十斤橡子能磨出三斤的橡子粉,一斤橡子粉就能做出来六七斤的橡子豆腐!”

“就是这玩意?”指着苏觉胜手里的橡子问。

“对!”

“说起来我前两天还看见棠棠和觉胜两个娃娃在村口的石臼那里不知道捣鼓什么,难道当时就在捣鼓这个橡子?”

这下子虽然还没散会,但人群的人瞬间坐不住了!

棠棠已经把完整的橡子豆腐给说了出来,这橡子又不要钱,就算不成功也就是费一点时间功夫,万一试成功了……家里就用不着顿顿稀汤勒紧裤腰带过活了!

“晚上不许上山,危险!”苏保才喝住了大伙,“要上山就明早再上!”

苏保才说明天才能上山,这凌晨三四点也是明天了,于是乎这天还没亮,就开始窸窸窣窣的有人背着竹筐上山捡橡子,这打谷山上的橡树到处可见,橡子一年一年堆得满山都是,谁愿意去捡就捡去吧,捡回来之后用石臼凿烂了外壳,磨成浆液,再泡水,基本上按照棠棠说的办法,都能做出来橡子粉!

用来做窝窝头,摊薄饼,煮橡子糊糊,虽然不至于多好吃,还有股苦涩味,但的的确确能管饱!而且比什么草根树皮的滋味可好多了,这可把大伙给激动坏了!

……

苏觉胜和棠棠按照上次的印象找到了朱老汉一家。

棠棠敲门时,朱老汉一家正熬了野菜糊糊,锅里只下了一点很少的豆片,大部分是青绿色的野菜和稀汤。

“恩人,是两位恩人,快进屋里来坐!”

苏觉胜把车座上绑着的橡子给解下来,“老伯,你们这边的山里有种这个橡子吗?”

朱老汉仔细辨认了一下,“有、这个硬壳*野果山里不少,但这个东西咬起来不好剥壳,而且又苦又涩的,大伙都更愿意去挖野草树根,愿意捡这个橡子的人不多。”

棠棠脸上露出笑容来,她从麻袋里取出昨晚几个用橡子面蒸的窝窝头,“您尝尝这个!”

“这、这可使不得……”

“吃吧,老伯,您就吃吧!”棠棠不由分说的把窝窝头给塞进了他的手里,再往朱青、毛毛、老婆婆手里都塞了一个橡子面窝窝头。

这几个窝窝头是喻娟芳蒸的,里边还加了一点盐和土豆丝,拿在手里有点硬,比平时的苞谷窝头重些,吃起来是很韧的口感,还有种没磨碎的糙米颗粒感。

朱老汉家里已经多久没吃过干粮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窝窝头,但他硬是吃得热泪盈眶,“好吃,真好吃啊。”

老汉十几岁的孙子朱青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人长得又高又瘦,跟条细竹竿似的,他已经吞咽完了一个橡子面窝窝头,再看棠棠手里的窝窝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咽了咽口水。

“朱青哥哥,你再吃一个吧。”棠棠估摸着他年纪应该比自己大一点。

饥饿的本能战胜了羞怯,朱青的喉咙随着吞咽剧烈滚动,他接过棠棠递过来的窝窝头,红着眼睛就往嘴里塞。

“您吃的这个窝窝头是用山里捡的橡子做的。”

“啥?橡子做的?”朱老汉瞪大了眼睛,他把嘴里的窝窝头给咽下肚子里,“是咱们山里的那个野果?”

棠棠点了点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4/15页)

,“嗯,捡回来把橡子壳凿烂了,磨成浆液,再泡上几遍水,沉淀下来的就是橡子淀粉了,一点粮食都不用往里添!”

“您看,就是这个橡子,这个是用橡子磨出来的粉,你们村里有断粮的人家,都能上山把这个橡子捡回来磨成粉,用来做窝窝头,摊薄饼,煮橡子糊糊,十斤橡子能磨出三斤的橡子粉,一斤橡子粉就能做出来六七斤的橡子豆腐。”棠棠把山里捡的橡子和晒干的橡子粉递给朱老汉。

这橡子粉的颜色比普通玉米淀粉、小麦粉的颜色要深一些,里面还有一些细碎的橡子颗粒。

朱老汉嘴唇翕动,他红了眼眶,过了好一会,他才哽咽道,“棠棠姑娘,我现在去把咱们村里断粮的人家都叫过来,你能当着大伙的面重新讲一遍这个橡子粉是怎么做的吗?”

“可以啊!”

这个小村全名叫陡坡子村,比不得其他人口多的大村,约莫二十来户人家,只能算是一个小生产队,属山外边的另一个生产大队管辖,整个村子都很贫穷,穿着十分破烂,只能勉强遮住羞丑,每个人脸色都是蜡黄的,眼睛凹陷。

此刻几乎是全村人都聚到了村口的位置,听棠棠讲橡子面的做法。

棠棠按着村长的吩咐站到了一块大石板上,手里举着个喇叭,详细给大家讲了这个捡回来的橡子如何凿去外壳,磨浆,沉淀的,她把自己和觉胜带来的橡子和橡子面拿给大家看,带过来的十几个窝窝头,给朱老汉一家分了七八个,还有剩下的几个,她让大伙都掰一块尝尝是什么味道。

“是粮食啊,真的是粮食!”

“好吃,真好吃,我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吃过这样好吃的干粮了。”

棠棠这边还在分着窝窝头,就看见有个包着头巾的老婆婆突然径直朝她所在的方向走了过来,棠棠跟她旁边的觉胜哥哥对视了一眼,都不明白她的意图,神情疑惑。

“老婆婆,你是有什么疑惑吗?”

只见下一秒,那老婆婆就朝棠棠的面前跪了下来,“活菩萨,活菩萨啊,老天总算开眼了,不愿意见咱们整个村的人都活活饿死,所以让活菩萨来拯救我们了!”

这个村子常年闭塞,其他人听到陈婆婆这话,都觉得十分有道理,纷纷跪下了要给棠棠他们磕头。

“欸!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棠棠见状,忙手忙脚乱地把陈婆婆扶起来,“我实在是受不起这样的大礼,你们再不起来我就要给大家跪下了……”

最后还是生产队长把大家叫了起来,“快起来!现在是新社会,不兴下跪那一套!”

“《救荒本草上》写,橡实,荒年可代粮取子换水,浸十五次,淘去涩味,蒸极熟食之,可以济饥。”一缕阳光透过老杨树的枝叶照在了她的身上,看到村民们脸上的茫然和迷惑,棠棠脸上浮现一抹笑容,“这些都是从书上看到的,等度过了这次的饥荒,家里有能力的,就把孩子送去学校继续读书吧,咱们的日子都会越过越好的!”

……

讲解完橡子面的制作方法后,棠棠把剩下的橡子和橡子面都送给了朱老汉一家。

从陡坡子村回来,棠棠和苏觉胜的脚步都轻松了不少,起码有很多人不会因为断粮饿死了。

兄妹俩远远的就看到了徘徊在他们家门口的张阿秀,棠棠一路小跑上前,“阿秀姐。”

张阿秀这次没带孩子一块过来,“棠棠,我们村的人听说你们村能把山里的橡子果给变成粮食,想请你和觉胜一块过去,给大伙讲讲这个橡子面是怎么做的,你愿意吗?”

棠棠眼睛亮晶晶的,她激地的点了点头,“愿意,当然愿意!”

第二天一早,棠棠和苏觉胜就去了下山村给村民讲解橡子面的制作方法。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连附近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这橡子能做成干粮,都纷纷过来榆槐村生产大队学习。

橡子面的事情先是在几个村子里流通,到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传到公社上边,就连县里也震动了,后来更是连省报都专门写了一则新闻刊登出来,棠棠兄妹俩从报纸上看到他们俩的名字都惊呆了。

在县里的表彰大会上,县领导专门给棠棠和苏觉胜兄妹俩颁发了奖状,奖金,奖品,令人惊喜的是,奖品里边除了钢笔和尺子外,还有一张珍贵的自行车票。

这可把棠棠一家都高兴坏了,苏会民专门赶到县里,用那张珍贵的自行车票换了一张崭新的永久牌二八杠自行车。

新自行车十分阔气,往堂屋里一摆,连整个院子都熠熠生辉了,永久牌的标志锃光瓦亮,那车漆漆面均匀平整,没有半点气泡或者流挂,皮质的车垫子泛着油光,连那链条都是鲜亮的,上边一点污渍都没附着,蹬起来又快又灵活,上坡一点都不费劲。

六月底,苏觉孝从原林县高中毕业了,但命运再次眷顾到了他们家的头上,棠棠的二哥苏觉孝因为在校时成绩优异,每回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被矿区宣传部的人招工上了,从今往后就成了公家人,不必再从土地里刨食了。

消息传来,棠棠一家人都高兴坏了,专门阔气的在县城最大的食堂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送苏觉孝坐上了去矿区的车。

可惜的就是堂姐瓦妮没有被招工上,她从原林县高中毕业后,领了一纸高中毕业证书,就回了榆槐村,开始了务农的生涯。

七月份,尽管整个五六月棠棠的请假次数不少,但她还是以全公社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原林县高中,成为了一名高中生,她三哥苏觉胜考了全公社第十五名,这个成绩也相当不错了。

喻娟芳欢欢喜喜地折腾了一大桌子好吃的,犒劳了两个孩子。

这一年,是一九七三年,棠棠十五岁。

53

第53章

◎高中生涯开始了(修)◎

棠棠和苏觉胜早已经去过多次县城,所以拒绝了爹娘相送的好意,而且才九月份,用不着带很厚的床单被褥,只需要收拾两套换洗的衣物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就行,俩孩子就自己背着行李,蹬着那辆崭新明亮的新自行车上学去了。

原林县城不大,常住人口大概有十五万左右,据说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军事重镇,当时车马来往,络绎不绝,整座县城有种黄沙古朴的厚重感,城郊的护城河是城内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风吹过楼顶的红旗,发出“哗哗”的响声,老百姓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宿舍是八人间上下铺,铁架子床,她选了一张下铺的位置,大概是刚开学第一天,宿舍里闹哄哄的,棠棠把一个装了衣服的木箱子给搬到床上去,箱子占了床的一半位置。

里面除了两三套换洗的衣裳、牙具和毛巾、一张毛巾被外,还有她娘喻娟芳烙的一口袋白面饼,以及一盏从家里带来的煤油灯,为了方便携带,出门前把灯座、灯芯管和灯罩都拆开用报纸包着了,还有一个装灯油的小壶。

棠棠把煤油灯给组装起来,在灯座里灌了点灯油,收拾利落后,她把木箱子往床的内侧推了推,这样占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多了,到时候还能在床上写字。

箱子是樟木的,箱角的铜包边被磨得发亮,凑近了使劲闻还能闻到一股樟木特有的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50-60(第5/15页)

苦香气,暗红色的朱纹依稀能看出来它本来的颜色,樟木的价格比榆木高许多,这是家里最好的一只箱子,她娘喻娟芳专门腾空了给她用了。

宿舍里的其他女生都在收拾东西,棠棠六岁上学还算早的,班里有不少女生都是七八岁、快九岁才上学,所以宿舍里的女生也比她大不少,比起棠棠的简洁,其他女同学木箱子里的东西显然要多上许多,洗发精、面霜、头油都有,女生们到了一个鲜花般的年纪,对打扮上也更上心了许多。

“哎,你们都是哪个公社的啊?”

“红旗公社的。”

“那你是在红旗公社中学念的初中咯?”

“对。”

有人主动开口说了话,宿舍的几个女生很快便熟识了。

棠棠他们初中时期就开始上灶,对住校生活早就很熟悉了。

不过红旗公社离家里近,就十多里地,平时要是有什么事跑一趟就能回到家了,但在县中学可不行,从原林县到榆槐村有四十七八公里呢。

总体来说,适应状况良好。

一个班里差不多有五十多个学生,主要由城里干部们的子女还有各个公社的农民子弟组成,基本上呈现出两种泾渭不同的流派。

干部子女们明显家境优渥,穿一身很体面的学生制服,有些阔气的手腕上还戴着一块明亮亮的手表,那场面一下就撑起来了。

而农村子弟们明显刚来不太适应,比较局促,尽管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新做的,但相对干部子弟来说有种过时感,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体力劳动的痕迹,不会大声说话,也不会轻易站到人群中去。

跟棠棠他们一块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其余几个同学,除了棠棠、苏觉胜、苏子田还有孙想蓉还在继续念高中外,剩下的陈满金和王大云都没有继续念书了。

棠棠还是继续跟孙想蓉当同桌,上初中之后,孙想蓉就开始抽条,她现在个头几乎是女生里最高的,身体和四肢都很纤细,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穿一件红色的花衣裳,她看了眼前边,小声对棠棠说道,“周日下午有半天假期,咱们去百货公司买点女生用品吧。”

“好啊。”棠棠想了下,她的牙膏也快用完了。

走过两条街就是百货公司了,大概七八百米的样子,周日下午百货公司里的人不少,最受女生欢迎的是城里新到的雪花膏、指甲油还有香粉,孙想蓉刚踏进百货公司的门,就迫不及待地凑到柜台上去了。

棠棠向来不爱涂脂抹粉,而且那城里来的指甲油,一小瓶就要一块多,在生产队上工,一天就挣二角四分钱,她舍不得花这个钱。

棠棠买了一支牙膏,磨砂纸包装印着墨绿色管体,价签压在玻璃下,一角五分一支,她从包着钱的手帕里数出硬币,看孙想蓉那边还在挑着香粉,便打算在这个门市部里再转转。

门市部左边的货架上,有一摞机制布鞋,鞋底的针脚整齐细密,一圈又一圈,有黄色鞋面的,蓝色鞋面的,最多的是黑色。

“布鞋……”不知怎么的,棠棠脑海中突然浮现了周舒年坐火车离开时孤单一人的背影。

也不知道舒年哥哥在宛丘怎么样了。

……

周舒年插队的这个生产队叫河沟子生产大队,跟他一块在生产队插队的有十几个人,组成的“知青集体户”,生产队仓库改造的土坯房里摆着几张木板床,上边铺着知青们从家里带来的旧棉絮,行李就堆在墙角,十多名男知青挤在同一间房内,五名女知青的住处就在隔壁,与他们仅有一墙之隔,在这种环境下,私人空间这四个字对于所有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

宛丘的夏天很闷热,七月份有半个多月是逼近四十度的,像进了蒸笼似的,木板床的旧棉絮被焐得发酸,草席上全是汗渍印子,霉斑顺着墙根往上爬,十多个光膀子的男知青横七竖八躺在木板床上,竹扇拍蚊子的声音跟蝉鸣搅在一起,热得根本睡不着。

夏天的时候,他们还得收起两张木板床,腾出一部分空间来让村民存放粮食。

至于吃饭方面,知青在生产队按工分分配口粮,集体户这边垒了柴火灶,有简单的锅具,知青们轮流值日做饭,主食一般都是窝头、杂粮馍馍或者杂粮粥,菜就是白水煮白菜、白水煮萝卜,要么就是白水煮土豆,连盐都舍不得多放一点,更别说往菜里放油了。

周舒年从一九七二年九月份到宛丘插队,他已经在宛丘待了两年多,知青点的环境真的是太差了,也实在是磨练人的意志。

周舒年打了饭,照例是水煮土豆菜和三个高粱馍馍,回到宿舍后发现枕头边上有一封信,大概是同伴去公社上取信顺便给他取回来的,是他昔日的同窗战友苏觉生从部队寄过来的。

他们通信的次数不多,他在宛丘插队,苏觉生在南城当兵,这一封信从宛丘寄到南城起码要一个多月,回信就得等到三个月以后了,加上日子枯燥乏味,也没什么好写信的,慢慢通信次数就少了。

周舒年不忙着吃饭,他先拆开了苏觉生的信。

“舒年同志:

见字如面!我已经从你的来信中得知你被推荐到首都机械厂工作的好消息,真挚地替你感到高兴!虽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一件顶光荣的事,可光荣归光荣,但我心里头也明镜似的:像你这样会英俄两门外语,能把物理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会画机械草图,还自学高等数学的人,志向绝不在田埂上,如今你能进首都机械厂拧机床,可算没让那些被翻烂的课本白遭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穿成给植物人冲喜的寡妇 穿成反派雄虫后,我成了万人迷[虫族] 被阴湿美艳公主盯上后 把男主推下深渊后 年代文大佬的漂亮逃妻 当黑莲花误入限制文 急诊医生在兽世种田 [综英美]出发!平行哥谭当偶像! 穿进强取豪夺文后躺平了 穿越成给植物人冲喜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