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 220-230

220-2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错嫁亡夫的孪生兄长 夺颜 夺妻 术式怎么会是拆卡啊 觉醒奇怪术式后称霸少年漫 赘婿藕精竟是杀神哪吒?! 不能贪恋漂亮npc哦[无限] 团宠猫猫捡走魔尊后 姽婳间 缺氧季节

半年后是何光景谁也不知道,梨花又问,“会不会全城人都染上瘟疫?”

士兵沉默了。

出门后,一个士兵回头看了眼梨花,眼神讳莫如深,“若是那样也是咱的命。”

从军的那天起,他们的命注定就不是他们的,士兵朝梨花扯嘴角笑了下,笑容几分苦涩几分释然,“也好,那样你们就能肆意出入城中了。”

他会护益州百姓不受外人欺辱。

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梨花懂他没有说出口的话,郑重地点头,“会的。”

知道嗜血者嗜血的真相后,她就想过有天实在不敌岭南人该怎么办?她会义无反顾的变成嗜血者,誓死保卫家人的安全。

见他们进了隔壁院门,她喊隋氏,“背上包袱,咱们出去找古婶子她们。”

包袱有点沉,隋氏怕梨花累着,左右手拎在手里,梨花要帮她分担她也不让,而是冲梨花咧嘴一笑,“十九娘,我有瘟疫,我谁都不怕的。”

说着,张嘴嗷呜一声,故作凶狠的说,“谁来我就咬谁。”

方才被士兵撵走的难民并未走远,而是掩耳盗铃的捂着头蹲在街边。

察觉梨花她们走近,松手露出阴森骇然的脸吓唬两人,“嘿”

隋氏一激灵,下意识的缩脖子往梨花身侧躲,转而觉得不对劲,呲着牙怒吼,“呜~”

‘呜’是难民杀人时喊的,她想也没想就学了去,之前这样,梨花会笑,其他人倒是没什么反应,而这一刻,梨花没笑,难民却忌惮的往后退了半步。

领会到什么,她狰狞着脸,再次朝几人咆哮,“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20-230(第6/28页)

这下,难民们互相看了看,随即不甘心的瞪了梨花一眼后走了。

隋氏按住打颤的双腿,难以置信,“十九娘,我吓退他们了呢。”

眉眼已没了刚刚的凶狠,反而有几分兴奋。

梨花也有些不可思议,冒出个大胆的想法,“婶子,你试着追他们几步试试”

隋氏清了清嗓门,呜呜呜的大吼一声,跺着脚追在几人身后,谁知前一刻东张西望走着的人忽然像一道闪电似的冲了出去,仿佛身后有狗追似的。

隋氏跑回来,兴奋得两道眉高高扬起,“十九娘看到了没?”

难民们怕她。

哈哈哈,难民们竟然怕她。

记忆里,她好像从来没这么威风过,“十九娘,往后我保护你。”

望着她瘦骨嶙峋的脸,梨花会心一笑,“好啊。”

瘟疫,能夺命也能救人,她说,“咱快去找古婶子她们吧。”

城里的坊主县令都是科举出身,他们上任后,程副将

就带着手底下的人搬出了衙门,住在中坊的一条巷子里,梨花在巷子口遇到的芳娘子她们。

约莫已经见过张百户,芳娘子失魂落魄的,脸上还挂着泪痕。

古阿婶在旁边唉声叹气的。

“古婶子”梨花左右看了看,“我堂伯出来寻你们了,你们看到他了吗?”

进城前,她给赵青山看过益州城的地形图,照理说他不该迷路才是。

古阿婶指了指旁边巷子,“在那边”

梨花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赵青山在跟人说话,她心里正纳闷,赵青山就甩开对方的手走了出来。

见隋氏拎着行李,快步上前接过,“咱回去了吗?”

他脸色不太好,说话时有意挡梨花的视线,似乎害怕梨花看清巷子里的人。

梨花问,“王家的人?”

偌大的益州城,赵青山只认识王家人。

赵青山没否认,“那是王大郎的老娘,别让她看到你了。”

王家和赵家早就断了亲,不相干了。

梨花歪头,果真看到一个穿着暗红色褥裙的老太太从巷子出来。

这种襦裙款式,她阿奶也有,因穿着不方便行动,逃荒时她阿奶就将其改成了窄袖上褥和胡裤,布料从好几件衣服裁下来的,颜色多,穿上后看着跟难民差不多。

比不得王家老太太这件广袖襦裙贵气。

第223章 223启程戎州蛮荒之地

她阿奶站在这儿王家老太太都不识,何况她了。

“她应该认不出我来。”

不说她窜个子长高,就她眼下的打扮,王大郎来了约莫也不识的。

赵青山垂眸看眼小姑娘乱糟糟的圆髻,心里五味杂陈,王家和赵家曾都是十里八村的宽裕人家,梨花受宠,衣着打扮光鲜亮丽,而如今,穿着新衣都像极了穷苦人。

王家老太太满头珠翠,富贵难掩,任谁看了都会难受。

他替梨花顺了顺乱飞的碎发,突然就放柔了声音,“王家有眼无珠,任他王大郎官再大,王家小郎都配不上你。”

不是他哄梨花,在他眼里,王子荆确实配不上梨花。

好端端的怎么扯到这个话题上?梨花不解的抬眸,只见赵青山铺满灰的眼角纹缓缓舒展,笑容溢进眼里,“咱三娘智勇双全,岂是普通人能配的?”

“”这语调,跟她阿奶何其像。

虽然她也唏嘘两家的境遇,但不会因王家富贵就妄自菲薄,哭笑不得的说,“人各有命,王家有读书人撑着,到哪儿都不会过得太差,咱就一小地主,走哪儿都指望田地过活,这点和王家自然不同。”

活下去的手段不同,境遇也不同。

梨花收回视线,目光平静而坚定,“咱这样挺好的。”

灾年里,没什么比手里有粮有人更好的了。

赵青山怕她心里不舒服,听了这话,急忙附和,“是啊,王家为了活命,不惜舍弃族人亲戚,自私自利,反观咱,虽然颠沛流离过得苦,至少族人皆在。”

一路过来,他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族人在逃荒途中全活了下来。

像王大郎那种危难时只顾自己活命的,他赵青山不屑与之为伍。

当然,他不知道梨花之所以带上族人逃难是怕路上遇到危险应付不了,人都是审时度势的,他们是梨花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这一点,别说他不知道,世上没人知道。

但梨花不觉得心虚,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对,咱们齐心,在哪儿都不会饿肚子,也不用看人脸色,王家人做了官又怎样,若没老百姓种地提供粮食,再大的官也只能饿死在城里。”

赵青山动容,“对。”

没有老百姓种地,哪来的官!

想到王家老太太颐指气使的态度,他昂首挺胸的望回去,脸上的倦怠和卑微不见了,满是蓬勃且深沉的活力。

王家老太太先是一愣,随即不在意的撇嘴,同搀扶着她的妇人道,“有的人哪,就是不知感恩,我大发善心给他指条活路,他不肯就算了,还一副我刨了他家祖坟似的”

赵青山回嘴,“没办法,谁让我家祖坟好找呢,不像某些人家,祖坟在哪儿估计都找不着咯。”

眼看王家老太太变了脸,赵青山气死人不偿命的又说了句,“好像也不对,某些人有没有祖坟都不好说呢,毕竟,没有哪家老祖宗会承认弃全族人性命不顾的不肖子孙呢。”

指桑骂槐,他也会。

看王家老太太气红了脸,他拉过梨花,“咱回去了。”

要不是王家老太太认出他,他才懒得搭理她呢。

三娘好好的人被她们说是疯子,搁早些年,三娘的名声不定坏成什么样,日后还怎么嫁人?

王家陈婆子进村退亲那日他们就想打人了,更别论面前站的是始作俑者。

他单手握拳又松开,压制心里那股怒火。

梨花宽慰他,“不相干的人罢了,堂伯何苦放在心上。”

道理赵青山懂,但就是气。

古阿婶知道两家的渊源,没开口,倒是隋氏不知晓内情,凑到梨花耳朵边问,“那老太太谁啊?”

梨花三言两语的说了,隋氏震惊的回眸,“她们眼睛瞎了不成?”

望乡村的村长打小就认识十九娘,据他说,十九娘模样好,见识广,是十里八村最漂亮最有才的,怎么还会遭退亲,她又问,“她家什么来头?”

“读书人。”

隋氏恍然,自古以来,读书人就金贵,起势后毁亲无可厚非,她和梨花道,“早点退亲了是好事,起码你还能再嫁,不像那些为丈夫生儿育女孝顺公婆,好不容易熬到丈夫高中最后却被休弃的妇人,她们连个去处都没有。”

她们县就有一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20-230(第7/28页)

丈夫一心读书,她又干活,又顾

老人孩子,等丈夫高中以为过上好日子时,谁知丈夫丢给她一纸休书。

她娘家嫌她丢脸,不给她开门,她无家可去,最后跳了河。

这事闹得全县皆知,当时好多人去妇人跳河的地方看热闹,她宽慰梨花,“这家人不守信,十九娘早点和他们断了是好事。”

谁说不是呢?

赵青山接过话,“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做上门女婿我都不要,哼”

他嗓音本就粗,说话又没压着声儿,不期然的传到老太太耳朵里,给老太太气得不轻,想痛骂回去,旁边妇人怕赵青山再说些戳老太太心窝子的话,急忙劝道,“老太太莫气,嘴再硬不过是个难民,你真要看他不顺眼,让坊主派人收拾他一顿即可。”

是啊,她儿子是坊主,城中有头有脸的人,教训一个难民还不容易?

“大郎呢?”

“在衙门呢。”

几位坊主去衙门议事了,接着城中百姓就围了衙门,这会儿估计没出来。

“走,咱去瞧瞧。”

城中百姓堵在衙门前闹事是想逼衙门把难民轰出去,还城里安宁,可她们也不想想,如今这世道,哪儿还有安宁可言,难民感染瘟疫固然可怕,但也能借他们的力量保护益州不被岭南踏破。

百姓闹得再凶又怎样?除非她们有抵御岭南的力量,否则衙门不可能选择她们的。

老太太清楚是因儿子是坊主,梨花则是看得多了,旧朝廷害怕北边失守,拿戎州跟岭南谈条件,益州害怕岭南北上,驱逐戎州人,荆州和岭南私下达成共识,任岭南人为村长,肆意凌辱残杀戎州人。

上位者眼里,只有利弊。

遇着王家老太太这事实属意外,不过谨防出现变故,几人匆匆忙出了城。

守城官兵看她们没拿多少行李,心里不安,“是不是城里出什么事了?”

他们属程副将麾下,和衙门那群官吏来往不多。

看梨花她们跑得满头大汗,忧心得不行。

梨花上气不接下气的指着身后,“百姓聚在衙门前闹事,县令派难民镇压”

“”

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要不是难民烧杀抢夺且衙门坐视不理,百姓何至于闹事,衙门不安抚众人的情绪,却让难民镇压饱受冤屈的百姓,不是让百姓更加愤怒吗?

守城官兵问自己的头儿,“怎么办?”

程副将和县令的关系本就微妙,如今又出这事,他们出手的话,县令肯定会弹劾程副将的。

“做好咱自己的事儿就成了。”男人深深瞥了眼乌蒙蒙的长街,“咱只要程副将就行了。”

武将守城,文官治城,城里的事,轮不到他们插手。

守城官兵仍着急,“这儿是益州啊”

他们该守卫益州百姓,而不是外地人。

男人站着没动,同梨花道,“城里不太平,你们这次出去就别回来了。”

跟隔壁士兵说的一样,梨花走了两步,倏地转身,望着目光仍落在城里的男人说道,“南郊没有想象的乱,你们哪天想解甲归田了去东高村吧。”

男人扭头瞥了眼梨花,眼底淌某种汹涌的情绪,然而转瞬就不见了。

他问梨花,“村子怎么样了?”

“还在。”

男人抿嘴笑了下,“那就好。”

梨花没懂他最后一句的意思。

天边的乌云越堆越厚,走出去不远就下起了小雨。

身后突然咚的长鸣。

赵青山回头看了眼,心里泛起嘀咕,“城门怎么关上了?”

梨花跟着回眸,只见青色的雨雾中,城门缓缓阖上,她想了想,隐约懂了男人含笑说的那句,解释,“这道城门今后禁止难民出了。”

赵青山仍云里雾里的。

梨花亦没过多解释,回村后就让闻五进山叫人。

她原本计划从戎州回来再让益州兵回老家接人,现在情况有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兵分两路,她和李解带一拨人送人去戎州,另一拨人回去接亲人。

去了趟益州城后,赵青山愈发庆幸自己有瘟疫了,主动请缨道,“三娘,我随你们一起去戎州。”

他拍拍胸膛,“我能保护你。”

梨花说,“你走了村里怎么办?”

“不是有你三壮叔吗?”赵青山铁了心要跟着梨花出去闯,“他是你村长爷教出来的,做事可老道了,村里的事交给他不会乱的。”

梨花反驳,“三壮叔无病,遇到那些有瘟疫的便会束手束脚,你留下来应付那些人。”

她说,“寻小堂姑的事我会记在心上的。”

事情都让梨花安排妥了,赵青山还能怎么办?

“以你的事要紧,寻人的话,以后再说吧。”

八娘是生是死都不好说,哪能为了找她搭上梨花的命,赵青山道,“不找你堂姑了”

梨花分得清轻重缓急,自不会因生死未卜的人赔上自己,“我会看着办的。”

闻五他们连夜进山,除了叫人,还带了无数药材和干粮,知道梨花要带益州百姓去戎州安顿,赵大壮让赵广从下山帮梨花的忙。

赵广从百般不情愿,“外面都是嗜血者,我出去不是找死吗?”

虽然他偶尔有那么几个瞬间想做英雄,但更多时候是怕死的。

他拒绝,“要我说,青山兄既染了瘟疫,这事就该让大吉他们几兄弟去,这样即使青山兄发病看在大吉他们的份儿上也不会乱咬人。”

大吉他们几兄弟知道赵青山染瘟疫后就闷头去了地里,既不提下山探望赵青山,也不提接赵青山回来。

赵大壮知道他家的事,骂赵广从,“大堂兄在东高村,大吉他们去了能帮上啥忙?”

也不跟赵广从废话,“你是自己收拾走人还是我帮你收拾再给你丢出去?”

“”

赵广从想了想,到底乖乖回去收拾了,逢赵广安在院里整理药材,他灵机一动,“三弟,三娘这趟凶险,你做阿耶的不能不去啊。”

于是,第二天傍晚,梨花就看到了推着一车药材的赵广安站在自己面前。

赵广从心虚,躲到了最后面。

梨花没看到他人,问都懒得问,而是问赵广安,“阿耶怎么来了?”

她和张百户约好晚上去城门外接人,她准备走了。

谁知闻五他们这时回来了。

看到女儿,赵广安笑得合不拢嘴,喜滋滋的从腰间布袋摸出一只鸡腿递过去,“你二伯说你这趟凶险,我跟着能帮你采草药。”

怕女儿不同意,他讨好的眨了眨眼睛,“阿耶不会给你添乱的。”

他大概知道二兄的心思,看梨花把危险的事给他不痛快,想拉自己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20-230(第8/28页)

垫背的,殊不知赵广安老早就想下山了,山里再好,没有跟着女儿热闹。

他又拿出医书,“阿耶现在会点医术,一行人若有生病的阿耶也能帮忙瞧瞧。”

人已经来了,总不能撵回去,梨花说,“阿耶想去就去吧。”

晌午雨才停,这会儿路仍是湿的,梨花赶在天黑前到了城门,却见那儿站着无数拖家带口的百姓,有些身上还有伤,只能靠墙站着。

离得越近,药味越浓。

边上站着穿盔甲的益州兵,他们似乎跟百姓说着什么,声音有点小,听不太清楚。

走近后,昨天朝梨花笑的男人迎了上来,“你就是十九娘?”

他们对梨花不算陌生,但在此之前,以为梨花就是有点机灵的小姑娘而已,不料她就是张百户口中的十九娘。

梨花颔首,“张百户呢?”

“他临时有事,来不了了。”男人看眼她身后的人,虽然他们穿着蓑衣,但他一眼就看到了蓑衣底下的盔甲,而且看这些人的站姿,明显兵营出身。

他说,“程副将要我替他向小娘子说声谢谢。”

昨天,衙门前血流成河,程副将到底没忍住动手围剿作乱的难民,县令勃然大怒,发誓要告到蜀王面前,程副将会怎么样还不好说了。

为今之计,只有转移城中的益州百姓。

他向梨花拱手,“这些人有的染上了瘟疫,还望十九娘莫丢下她们,生病非她们本意,出城时程副将已和她们谈过话,她们不会伤害十九娘你的。”

说话间,他招来手下人。

几个守城士兵推着车上前,男人道,“这四车粮食,半车肉和半车药材是益州军给你的谢礼,请十九娘莫嫌弃。”

梨花看了眼,眼底没什么波澜,“城里怎么样了?”

她以为张百户嘴里的百姓没多少人,但面前这阵仗,八九百人都有了。

男人说,“不太好,但程副将既决定插手此事,城里应该乱不了多久。”

“那张百户呢?”

男人一怔,似是诧异梨花怎么突然问起他。

梨花看向城门口站着的官兵,他们虽然穿着盔甲戴着盔帽,但站姿怪异,明显有伤的缘故。

加上时不时飘来的药味,很难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男人回头望了眼同僚,不瞒她,“张百户受伤了,否则定会亲自前来见你的。”

“伤得很严重?”

连路都走不了?

男人点了下头,张百户不让他告诉十九娘,害怕芳娘子担心,谁知十九娘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

梨花蹙了下眉,目光落在官兵推来的车上,“粮食我收了,肉和药材你们自己留着用。”

男人震惊,要知道,为了攒这些药材他们花了多大的心血。

十九娘竟不要?

梨花说,“这益州,没了你们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你们既誓死守护,就要好好保重身体才是。”

是的,这些人是要跟益州共存亡的。

从张百户拒绝跟芳娘子出城她就猜到了。

男人知道十九娘聪慧,不成想她两句就说破了他们的决心。

在以前,他们戍守益州是护益州城的百姓安宁,而现在,他们的职责是守卫这座城不被外敌攻破,程副将说了,哪怕死,他们也要死在益州。

望着面前比自己矮许多的姑娘,他别开了脸,“这些人就拜托你了。”

“你们想走吗?”

男人摇头,“不走了。”

人活一辈子,总得做好一件事不是?

梨花后面的闻五湿了眼眶,喃喃出声道,“他们这样,显得我们卑劣又庸俗。”

赵广安听了,反驳他,“什么卑劣庸俗,要我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他们就是太认死理了,誓死守在这儿又如何?救得了百姓吗?救得了自己吗?死了又如何,想救的人都没能救啊”

“”

这话怎么越琢磨越有道理?

闻五哑口无言。

赵广安又说,“人哪,只有活下来才能救更多人,你们虽然过了段憋屈的日子,但救回来的人够你们死后升仙了不是?”

“”闻五张了张嘴,“三东家说得有理。”

撇开那段屈辱不提,他们做的事和士兵没什么两样。

赵广安赞赏,愈发来了精神,抖擞着走到梨花面前,将刚刚的‘道理’复述了一遍,字正腔圆道,“你们朝廷要收留难民就让他们收,你们带着百姓去其他地方生活,这烂摊子谁爱管就让他管去,左右都是贪官恶吏跟群外地人,谁还在意他们的死活不成?”

这话要是赵广从嘴里说出来,必是轻言细语,娓娓道来。

赵广安却不是,他声若洪钟,不像在劝人,更像在威胁人。

一时,四周鸦雀无声。

男人更是瞠目结舌的望着赵广安,赵广安昂首挺胸道,“我说错了不成?衙门要包庇作恶的人,就让他们一起生活好了。”

“”

好像,似乎,的确,是这么个理。

顿时,墙边的百姓清醒了,一瘸一拐的涌过来,“秦百户,这位郎君说得对,你们是好兵,你们留下来也是死,不如跟我们一起走,这鬼地方,谁要待谁待去。”

男人语塞,再开口结巴起来,“不不行。”

都走了,他日岭南长驱直入,北边的百姓也会遭难。

“衙门里没一个好东西,你们既敢撺掇难民袭击卫所,难保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儿,你们不走,早晚会死在他们手里的。”

整个益州城,除了县令是益州人,几位坊主全是外地人。

其中一个还是戎州人,想当初益州对戎州人犯的事,不可能轻易放过他们的。

男人心意已决,“时候不早了,你们尽早离去吧。”

梨花看向城门边的人,其中两个频繁的挪步,似乎被赵广安说动了,她稍作沉吟,与男人道,“秦百户要不要问问他们?”

像赵广安说的,他们不走,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嗜血者。

像罗大郎他们那样,为了保护更多人,牺牲自己。

男人顺着她的视线瞄了眼朝夕相伴的同僚,高声问道,“你们想走吗?”

众人瞬间站直,异口同声,“吾等誓死追随程副将。”

他们痛恨朝廷的旨意,痛恨县令视百姓为蝼蚁,然而想到呕心沥血的程副将,仍然爱这儿。

男人朝梨花道,“十九娘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人各有志,还望成全。”

梨花真诚的拱手作揖,“祝诸位得偿所愿。”

“多谢。”

梨花还有事麻烦男人,招来于三,“我庄子上的好些人都是益州的,眼下局势不稳,他们想回家把家人接出来,能否劳烦秦百户开城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20-230(第9/28页)

男人说,“北郊设了好几个关卡,禁止外地人通行。”

梨花道,“无事,他家住得不远。”

于三是益州兵,遇到关卡也有法子过去,“只是随行的人有点多”

“无妨,只要不乱走就没事。”男人说

,“到时我给你一张进出城的通行牌,遇到巡逻的盘查,你出示即可。”

北郊农田多,为避免像去年那样荒废,朝廷派兵日夜巡逻,没有通行牌会被乱箭射死。

“多谢。”

事儿说完,接下来就是怎么安顿这些百姓了,因人数过多,来时梨花就决定连夜去戎州,待官兵们退回城门,她立刻叫人整队,伤患和正常人分开,不便于兴的坐车,其他人挑行李。

男人爬上城墙,看到的就是乌泱泱的人挪步的情形。

身侧官兵道,“十九娘来头不小。”

这么多人,几下就清点好了,还让老小病患得到照顾,连他都做不到。

“来头不小能在南边活下来?”男人对梨花的家境无甚兴趣,反倒在意另外件事,“你说她是哪儿人?”

官兵愣了愣,摇头。

男人双手搭在城墙上,眺望着远处漆黑的天幕,目光有些飘远,“你说,当初咱要是没有驱逐那些戎州人,让他们留下益州,那眼下的益州是什么样的?”

当时没觉得自己错了,但看到城中百姓挑筐背篓出城的画面,不知怎么就浮现出戎州人的脸来。

官兵不解,“荆州难民是疯狗,只要有他们在,哪儿的人都挡不住。”

见他没懂,男人叹了声,“或许吧。”

然而他心里知道会不一样。

若收留那些戎州人,地动后的益州不会存在良田无人耕的景象,一旦不缺人种地,城门就不会向荆州难民敞开,城中百姓就不会被迫出走了。

想事的间隙,城下已经整队完毕启程了。

官兵见他有些出神,思忖道,“不驱逐戎州人,岭南就会攻打咱们,城中百姓仍没好日子过。”

无论做何选择,都避免不了民不聊生的局面。

除非,旧朝廷肯派兵支援。

然而可能吗?西南偏僻穷困,每年的军需得三催四讨已为旧朝廷不喜,若有机会扔掉他们,旧朝廷想也不想就会同意的,戎州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要不然,节度使为何要反?

“头儿,你怎么了?”

“没事。”男人道,“城门已关,咱回卫所看看吧。”

他们视野里,梨花和李解闻五等人挨个询问伤患的情况,而赵广安则坐在车上熬药。

闻五回谷推了辆铁板车下来,说是老村长让李家兄弟连夜造的,车上能煮饭熬药,专门为赶路人做的,因时间紧迫,铁板车表面有些凹凸,但熬药是真的方便。

一辆车里放两口釜。

药熬好后先给病情严重的人,伤口需要外敷,赵广从就领着人将碾磨药材。

生病的人过意不去,和梨花道,“瘟疫不致死,十九娘不用管我们的。”

启程到现在就用了半筐药材,不值得。

“再不致死也得治。”梨花给他们介绍隋氏,“隋婶子也有瘟疫,大家看她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

车上的人齐刷刷看向隋氏,“看不出来啊。”

隋氏给赵广安打下手,一会儿添柴,一会儿搅药汁,跟正常人无异。

梨花说,“是啊,好好吃药,这种病能控制的。”

大家之所以害怕,是因发病会丧失理智攻击人,成为其他人眼里的怪物,但染病初期就坚持吃药的话,应该不会成为见血就疯的嗜血者。

有妇人问梨花,“她真的有病吗?”

“有。”隋氏伸手给她看指甲,“染病后,指甲要比平日长得快。”

别说,还真是染病的征兆。

“你”妇人的目光移向赵广安,“这位郎君也是?”

要不然会害怕才是。

赵广安抬头,“我没有。”

“你不怕吗?”妇人纳闷。

“她吃了药不会发病的,我堂兄也染了瘟疫,心里老开心了呢。”得知赵青山感染了瘟疫,赵广安难过,抱着他正要哭上两声,谁知赵青山扯着他后领笑眯眯的说,“往后你再跟人斗鸡我就咬你,嘿嘿。”

顿时给他吓得啥情绪都没了。

他说,“大家不要觉得染病的人就是怪物,他们要是怪物,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是什么?”

众人若有所思。

许久后,有人开口,“十九娘,我们去哪儿?”

草木疯涨,往日宽敞的官道逼仄了许多,但方向是往南的,所有才有此问。

梨花说,“戎州。”

众人脸色微变,“那儿不是岭南人的地盘吗?”

“戎州的岭南人年前就死完了。”赵广安说。

众人震惊,“死完了?你们杀的?”

赵广安自认没这个本事,故作高深的指了指天,“老天爷干的。”

那就是天灾?众人好奇起来,“难怪他们要攻打荆州,是不是戎州待不下去,只能往东边扩充地盘啊?”

“谁知道呢?”赵广安往下压了压冒泡的草药,让百姓将装水的器皿给他,他好盛药。

众人又问,“戎州城不会被火烧没了吗?”

“咱不去戎州,去南边的县城,那儿有现成的房屋,大家稍加修缮就能住人,附近还有农田,种庄稼也方便。”

“会不会有难民?”众人担忧。

赵广安将盛好的药递出去,回道,“咱们这么多人,还怕几个难民不成?”

也是,他们已感染瘟疫,大不了跟难民拼了。

这么一想,罩在众人心里多日的阴霾没了,反而期待起来,“郎君哪儿的人?”

赵广安瞥眼闺女,没有立刻回答,隋氏坦坦荡荡的回答,“我是戎州人,戎州闹饥荒时,我随家人逃去了荆州,本以为身份低微至少能活,不料荆州与岭南勾结,安插岭南人做村长,以致我们饱受折磨,十九娘救下我们后,我们便发誓追随十九娘”

岭南人恶名昭著,隋氏在他们手里不知受了多少苦。

一时间,满是心疼她的目光,也不问梨花哪儿的人了,而是问隋氏荆州的事儿。

隋氏从逃难开始说,亲戚反目,好友结仇屡见不鲜,但到了荆州,再大的仇都在岭南人日复一日的折磨里不见了,大家开始重修于好,开始想着怎么逃出去。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到最后,皆低下了头。

地动那会,她们何尝没看尽人情冷暖,荆州难民四处咬人,甚至还经历了邻里背叛,所以不敢想象要多大的痛苦才能和那些人冰释前嫌。

第224章 224立国做皇帝众人拾柴火焰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给残疾大佬冲喜 三步,从刺客到皇后 重生后和最强咒术师HE了 伪装反派,但救赎了男主 她好能忍 思你如狂 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失忆后爱上了前夫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 家主悟重生会变成爽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