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60-270(第1/16页)
第261章 261询问病情不怕
李莹和宁儿晒了粮食还要去外面割草。
谷里的秋天短,得赶在入冬前把路边的草割回来晾着当起火柴烧。
她去灶间拿镰刀,唤宁儿背背篓,隔着门和梨花道,“三娘,你陪赵奶奶在家,我和宁儿割草晌午就回了。”
老太太走丢过好几回了,身边不能离人。
梨花进屋整理行李,闻言探头回了句,“多拿把镰刀,我也去。”
“不用。”李莹语气沉稳,“这天恐怕会下雨,你在家守粮就好”
李莹拿着镰刀出来,接过宁儿递来的小背篓背在身上,又嘱咐了句,“抢完家里的粮记得去其他院子瞧瞧。”
有的人坐不住,晒完粮就往外面跑,下雨根本赶不回。
“好。”
李莹这才和宁儿走了。
梨花的行李并不多,除了药罐,还有她常背的布袋。
里面有梨花换洗的衣物,还有几个煮好的鸡蛋。
她问老太太吃不吃,老太太忙甩头,“你阿耶天天给我吃这个,我都吃腻了。”
她道,“白水煮的鸡蛋没有油煎的好吃。”
奈何赵广安不会煮饭,而家里其他人又忙,为了省事,都是用白水煮的。
见梨花把鸡蛋放回去,掏出个竹盒来,她不经好奇,“什么呀?”
“手镯。”梨花把盒子打开,露出数串金光闪闪的手镯,看得老太太直呼,“哪儿来的?”
“南陵。”
鲁小五他们对尸骨爱不释
手,她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就挑了些金饰。
“阿奶喜欢吗?”
“喜欢。”老太太笑逐颜开,“这玩意套在公鸡头上我就不会认错了。”
“”左右不过是些玩意,老太太想拿来装饰鸡就装饰□□,她高兴就好。
梨花配合的说,“可不就是?”
地下挖出来的银镯子不就被老太太拿来套鸡鸭了吗?
金镯子没什么不同。
想起进院后没看到鸡笼,她问,“咱家的鸡呢?”
“院里要晒粮,养到竹林那边去了,鸭笼也搬了。”
最开始,鸭笼搭在小溪边的,方便鸭子喝水,但随着鸭子越来越多,溪水被它们搅得越来越浑浊,赵大壮便让大家伙把鸭笼移到了田地的交界处,不让鸭子去小溪里游。
梨花纳闷,“为何?”
“担心鸭子生病引起瘟疫。”
老太太拿着镯子戴在手腕试了试,继续道,“不仅如此,鸡鸭兔要分开养,牛和马也是。”
上个月,族里的牛产了小牛,赵大壮害怕小牛养不活,和刘二在牛棚住了好几日,出来时一身屎味。
想到这,她冲梨花眨眼睛,布满皱纹的眼角满是庆幸,“幸好你把村长的位置给你堂伯了。”
就那臭气熏天的味道,梨花哪儿受得了?
梨花好笑,“我记得当时阿奶你不乐意来着。”
农事杂事她本就不擅长,给赵大壮是理所应当的。
老太太似乎也想起自己当时的不情愿了,扁扁嘴,嘟哝道,“我这不是怕他欺负你吗?”
“堂伯不是大伯,哪儿会欺负我?”
老太太点头,“那倒也是,你大伯眼里容不得人,他要得势,绝没咱好日子过”
说起长子,老太太满脸嫌弃,“族里好吃好喝养着他,他非但不知足,还折腾想往外跑呢,他要四郎放了他,四郎不肯,他就骂四郎不得好死,断他升官发财的机会。”
“哦?”梨花侧目,诧异老太太会知道赵广昌的事。
老太太取下镯子,忿忿道,“他现在可会骂了。”
“阿奶见过大伯?”
“我才懒得见呢,是你阿耶说的,他寻死觅活想见你阿耶,真见到你阿耶了又开始发疯。”
“发疯?”
赵广昌的病不是好了吗?
“晃着铁笼子想出来,不是发疯是什么?”老太太呲牙咧嘴道,“也就是你阿耶脾气好,换成其他人,非揍他一顿不可。”
赵广安素来就怕赵广昌,要赵广安顶嘴还手还行,要他主动打赵广昌他怕是没那个胆。
“大伯为什么说四郎断他升官发财的机会?”
“他没说,你堂伯猜跟鱼腥草有关。”
那玩意能治嗜血症,有了它,能治好多人的病,赵广昌估计想以此去梁州谋个小官。
不想聊那扫兴的人,老太太岔开了话题,“这次回来待几天?”
“新益村没什么事了,我去新高村看了青山堂伯后就在家陪阿奶你。”
“你忙你的,阿奶用不着谁陪。”老太太嘴上说用不着,脸上的笑就跟褶子似的越来越密,“收拾好了没?收拾好了先洗个澡,你多田嫂子给你缝了新衣,试试合不合身。”
多田虽然入赘黄家,但两人生的孩子仍姓赵。
黄月的意思是婆婆生前对她好,第一个孩子就随父姓,第二个孩子再姓黄。
黄月要养弟弟妹妹,梨花不好收她的东西,便道,“她们家人多,有点布料留着给孩子做衣服啊”
“她拿兔子去峡谷那边换的布料”老太太知道黄家的情况,说道,“她给你你就收着,你若不收,她恐觉得你与她生分了。”
赵多田帮族里干活,族里会分她们炭火粮食。
加之黄月又勤快,养了十几只鸡鸭,条件并没想象的差。
她道,“村里人送你东西你就收着,若实在贵重,你就与你堂伯说,他会帮你还人情的。”
村里人疼梨花是因为梨花带他们过上了好日子,太见外反而不好。
梨花道,“那等阿耶回来叫他给黄家送几个鸡蛋去。”
“行。”
族里最不缺的就是鸡蛋鸭蛋,送几个给黄家没人会说什么。
梨花洗完澡出来,金灿灿的阳光已经铺满了整个院子,老太太拿着竹耙,慢慢赶稻谷。
她的背微微驼着,脚步很轻,似乎怕踩坏了脚下的稻谷。
阳光罩在她身上,愈发显得慈祥。
“阿奶”梨花擦着湿润的头发问,“篦子呢?”
她声音不大,却给老太太吓得手抖了下,老太太回过神,盯着她的秀发问,“你长虱子了?”
自打逃荒出来,梨花头上的虱子就没断过。
只勤快的那阵子头没那么痒而已。
梨花点头,“对啊。”
“那玩意不好除干净,你得天天洗澡。”说话间,老太太扔了竹耙,大步往屋里走,走到门口时,忽然停下脚步,挠着头转向梨花。
梨花问,“怎么了?”
“三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60-270(第2/16页)
你好像突然就长高了。”她抬起手,比划了下梨花的身高,转身进了屋。
然而刚跨过门槛,脚步又停了下来。
她背着身,身形不胖不瘦,哪怕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一丝不苟的发髻仍能瞧出几分贵气。
她低头看看手,再次转过身来。
“三娘”她望着院里的粮食,松弛的脸上晃过几分惊惧,“我是不是病了?”
梨花心头咯
噔了下,三步并两步跑到门口,“阿奶为什么这么说?”
“你从近溪村出来就长了虱子,我刚刚竟然忘了。”
“嗐”梨花故作轻松道,“年纪大了不都这样吗?别说阿奶你记不住,阿耶常常拿着水囊找水囊呢。”
“是吗?”
“对啊,不信阿耶回来你问他。”
“不问了,免得他伤心,你不知道,他小时候背不住诗,晚上睡觉都哭呢。”回想小儿子读书时的时光,老太太温柔的笑起来,“你阿耶啊,看着不着调,心里比谁都靠谱。”
做娘的眼里就没儿子的缺点。
梨花附和道,“谁说不是呢?”
眼看话题扯远,梨花以为没事了,哪晓得老太太拿了篦子出来。
冷不丁冒出句,“病就病吧,阿奶这把年纪,不生病反倒不正常。”
彼时梨花坐在矮凳上,身后的老太太替她梳头。
“阿奶没什么怕的了。”老太太心情豁达,“早点去陪你阿翁也好。”
“才不好呢。”梨花趴在老太太大腿上,满脸不高兴,“阿奶你走了我和阿耶怎么办?往后谁给我梳头上的虱子?”
老太太一手拖着孙女乌黑的秀发,一手握着篦子往上梳。
笑道,“不是还有你阿耶吗?”
“阿耶没空呢?堂伯怕你,给阿耶安排了个轻松的活,你若走了,阿耶就得去种地,他从小没下过地,累着了怎么办?”
“我和你堂伯说,农活不给你阿耶做。”
梨花道,“堂伯表面答应你,等你不在了反悔怎么办?”
老太太哼一声,“阿奶死了也是他婶娘,阿奶给他托梦!”
梨花又说,“堂伯不做梦呢?白天这么忙,谁不是回家倒头就睡?”
“”老太太没辙了,“那怎么办?”
“阿奶你活久一些,堂伯要是阳奉阴违,你就拿棍子揍他,你是长辈,他不敢还手的,而且四爷爷说了,等船造出来,让你选个最好的位置,到时我们乘船捕鱼去,运气好的话能回青葵县呢”
老太太在青葵县住了一辈子,有机会回去肯定想回去。
哪怕只是看一看也好。
“坐船能回青葵县?”老太太惊讶。
青葵县附近没有河流,乘船去不了,但梨花想让老太太有个盼头,便道,“能。”
“船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快了。”
老太太不说话了。
篦子上梳下来的虱子全被老太太用指甲压死了。
前后梳了三遍,见篦子梳不下来虱子了老太太才停手,摸着梨花一头黑发问,“阿奶得的什么病?”
其实她早就察觉自己不对劲了,可每次想问,老三就东拉西扯转移话题,她跟着就忘了。
今个儿突然想起来,怎么也要问出个结果。
“你若不想阿奶难受就和阿奶说实话。”
梨花坐着没动,半晌幽幽道,“不算病,就是记性不好。”
老太太追问,“多不好?”
“逃荒途中的事记不得了。”
第262章 262井井有条周氏想法
逃荒途中的事?老太太笑起来,“年纪大了不都这样吗?”
她以为自己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不成想是忘了些事,仔细回想逃荒那会的悲凉,她道,“有些事阿奶忘了,有些事阿奶都记着呢。”
她把篦子伸到梨花跟前晃,“咱全族人都长了虱子,挨个来借篦子用。”
是有这个回事,梨花回眸看她,“还有呢?”
“你四爷爷中风,你大伯想取而代之,幸得你懂唇语,尽心转述你四爷爷的话,没让你大伯得逞。”
那年干旱,家家户户都没粮,她以为到了青葵县就没事了,不料越走越远,最后走到山里来。
见孙女满含鼓励的望着她,她又捡了几件逃荒的趣事说。
末了安慰孙女,“阿奶的记性的确不如从前,但也没差到要人侍疾的程度,你忙你的,别担心阿奶,阿奶好着呢。”
梨花抱着她大腿撒娇,“阿奶心善,定会长命百岁的。”
老太太捏她的脸,“长命百岁有什么好?牙齿都没了,想啃点骨头都不行。”
她的牙口不好,现在牙齿更是掉得只剩两颗了。
这两颗牙齿还不能嚼东西,太折磨人了,“阿奶都不知道鸡皮是什么味了。”
逃荒途中,梨花没少偷偷给她烤鸡皮吃。
焦黑的鸡皮干香有嚼劲,一块能嚼大半天,而如今,别说鸡皮,鸡肉都嚼不动了。
她张张嘴,表情认真道,“想吃的东西吃不了,长命百岁也没用!”
梨花仰起头问她,“阿奶想吃鸡皮?”
老太太张大嘴,给梨花看豁口的牙,“吃不了了,阿奶只能喝鸡汤。”
老三孝顺,家里炖鸡时,会把她要喝的鸡汤盛出来再放竹笋野菜,可饶是这样,鸡汤始终不如鸡皮吃着鲜美。
语重心长的和梨花道,“你年轻,牙口好,想吃肉就敞开肚子吃,否则到了阿奶这岁数,想吃都吃不了。”
“阿奶想吃鸡皮还不容易?我让阿耶杀只鸡,中午就炖鸡皮吃!”
说炖鸡皮就炖鸡皮,梨花去外面喊赵广安。
赵广安火急火燎的奔去竹林抓了只母鸡回来。
他不止会弹弓,杀牛杀鸡也是好手。
梨花和老太太去灶房烧开水烫鸡毛,水还没沸,赵广安已经拎着死翘翘的鸡回来了。
他喊,“三娘,鸡翅和鸡
脚的鸡皮要剔下来吗?”
不吃他吃牛,论剔骨割肉,村里没几个人比得上他。
他有自信把鸡脚上的鸡皮剔下来。
梨花道,“不了,家里人少,中午咱炖鸡皮,其他的等二婶她们回来再吃。”
“成。”
大房早就分出去了,而刘二叔他们又在族里厨房吃饭,不和她们同灶,到时留半碗给他们就行。
她看釜里起泡的水,说道,“鸡汤炖好了给族里端两碗去。”
老太太明白她的意思,族里有奶娃,鸡汤是给奶娃的。
“听你的。”
这只母鸡是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60-270(第3/16页)
春才养的,体型不算大,但肚子里有好几颗成型的鸡蛋。
赵广安说,“鸡蛋给你刘二叔留着,他爱吃。”
在他眼里,刘二和亲兄弟没什么两样,有鸡蛋,当然要留给刘二。
梨花说好。
李莹和宁儿背着草回来时,满院都飘着鸡汤味儿,宁儿丢了背篓,雀跃的跑进屋,“阿奶,咱家炖鸡汤了吗?”
“是啊。”灶台边洗菜的老太太乐呵道,“中午吃鸡皮,晚上吃鸡肉。”
宁儿欢呼,“有鸡肉吃了。”
村里家家户户都养了鸡鸭兔,但没看到谁家杀来吃的。
族里倒是会杀鸡鸭兔给大家伙改善伙食,但常常肉少菜多,分到她们碗里的都是鸡血鸡肠子之类的。
根本不好吃。
她搓搓手,想上前帮老太太洗菜,老太太好笑,“去外面坐一会儿,鸡汤好了我叫你。”
“好。”宁儿舔舔唇,眼睛直勾勾往烟雾腾腾的铁釜里瞄,“阿奶,多久能好啊?”
“马上了。”
鸡皮炖的鸡汤油珠多,梨花撇开油沫,舀了两碗黄澄澄的鸡汤出来,“宁儿,和莹娘端去给族里,回来咱就开饭。”
“我洗个手。”说着,转身唤李莹,“莹娘快来。”
鸡皮炖了很久,没牙的人也能吃。
老太太连吃了好几块,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李莹和宁儿不太爱软烂的肉,吃了一块就不吃了,但鸡油拌的米饭好吃,两人吃了两大碗。
吃完问梨花,“三娘,晚上咱还能吃这个吗?”
“能啊。”
鸡油拌饭是跟汤九郎学的,汤家没粮,但说起吃,汤九郎能说上几天几夜。
讨论造船图纸的这几天,汤九郎天天来家里蹭饭,嫌隋婶的厨艺太普通,自己口述教授了隋婶几道米饭的吃法,其中就有鸡油拌饭。
蒸熟的米饭放进香喷喷的鸡油里翻炒,再撒点盐,香得人流口水。
梨花自己也吃了三碗米饭。
吃完有些意犹未尽,“晚上试试鱼油拌饭。”
“家里有鱼油吗?”
“有。”
宁儿摸着肚子跑出去,“天什么时候黑啊?”
老太太忍俊不禁,“天黑就该忙了。”
天黑时,下山的人就该回来了,对村里的人来说,那才是忙的时候。
运回来的粮食是湿的,找地将其摊开晾着,还要把夹杂的草挑出来,还得有人守着,防止鼠虫偷吃。
所以夜里并不轻松。
老太太生病后,晚上直接睡了,但今个儿精神好,当听到哒哒哒的车轮声后,她扛着竹耙提着灯笼出门了。
赵家开荒的田地远,只有运粮的人回来。
基本都是妇人和半大的孩子。
乍然看到老太太也在,黄娘子惊慌不已,“老太太,你怎么来了?”
太阳落山她们就推着粮车出发,这会儿已经快要半夜了。
往常这个时候,老太太都打鼾了才是。
“睡不着,我出来帮忙,家里炖了鸡,你们快回家吃饭吧。”
对于老二接回来的女人,老太太是怀着同情接受的,但相处久了后发现她比其他两个儿媳稳重得多,是以慢慢处出感情来。
“车子给我,你们快回去吧。”
说着就要去推车,黄娘子受宠若惊,正要阻拦,但见梨花站在边上,心头登时一喜,“三娘回来了?”
难怪老太太容光焕发,竟是心头宝回来的缘故。
“嗯,婶子听阿奶的罢,车子给我们。”
她和老太太不行还有赵广安呢。
赵广安识趣,迅速上去推车。
运回来的粮食怎么晾晒赵大壮早就安排好了,基本每家的院子都有分配到晒粮的任务,所以大家运粮食回家直接往自己家院子走就行。
两人推一辆车,周氏和女儿也在。
看到梨花,周氏心情复杂的问了句,“你二伯可有消息?”
已经好久没看到赵广从人了,因着黄娘子,以前她还跟赵广从吵架,随着下山收粮,她觉得没必要了。
这世道,能活着就不错了,还在意其他作甚?
梨花过去替周氏的活,平常语气道,“没有,但估计快了。”
“哎。”周氏叹气,“他要回来你就叫他回家里住吧。”
戎州整个地界都没人了,但岭南和云州还乱着,她可不想赵广从有个三长两短,于是,她又补充了句,“往后我不和他吵架了。”
梨花偏头看她。
农忙的缘故,周氏整个人黑了一圈,脸颊凹陷,瘦得身上的衣服空荡荡的。
梨花用力,推着车往前走,说道,“该吵还是得吵,二婶你有气别憋着。”
赵广从逛青楼的事族里没有任何风声,否则以阿奶的性子,必会请四爷爷出面打人的。
周氏看了眼夜雾笼罩的山谷,淡声道,“都过去了。”
说起来,黄娘子也是个可怜人,若不是跟了赵广从,只怕连尸骨都没了,何须和她怄气呢?
而且黄娘子进门后对她和儿女还算敬重,这么久下来,跟朋友没什么两样了,她说,“往后咱们好好过,其他的就不去想了。”
说这话时,她看着扯衣服擦汗的黄娘子。
黄娘子偏头看她,眼里满是动容,“谢谢。”
周氏摇摇头,拉着女儿走了。
以女儿的年龄,待在村里晒粮食也没人说什么,但周氏不希望女儿什么都不懂,坚持要带她下山。
半个月下来,女儿晒黑了不少。
进院后,她问女儿,“明天还随我下山吗?”
“要。”
她不明白赵文茵为什么总想去外面,但看村里人这么敬重梨花,她忍不住也想出去瞧瞧。
这也是周氏的目的。
周氏摸摸女儿的头,“去灶房盛鸡汤,吃完先睡,阿娘晒了粮食就回来。”
白天院里晒的粮食已经收进屋了,梨花和赵广安把推车上的粮食倒竹席上就开始忙活。
梨花没有晒过粮,老太太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回屋睡觉时,双手满是稻穗划破的血痕,老太太心疼不已,“晒粮的事你就别管了,明天就下山去东高村,回来再去望乡村瞧瞧,那边耕地少,村民们去外面打猎了,也不知会不会迷路”
望乡村梨花肯定要去,不过推迟一两日不碍事。
她说,“明天再说吧,阿奶,睡觉吧。”
村里的鸡开始打鸣了,再不睡天就亮了。
翌日,周氏她们午后出的门,梨花和她们一道,还有村里其他人。
她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60-270(第4/16页)
和梨花说,“太远了,运粮食回来太麻烦,这次出去,我们可能要等好几天才回来了,大壮的意思是山下天气好,粮食晒干再回来。”
这些日子之所以来回奔波是不放心村里。
大人都出去了,岭南人攻来怎么办?
可梨花回来就不一样了,村里有了主心骨,她们能放心忙秋收的事了。
第263章 263村里来狼怪异
梨花隐隐懂了,问道,“还有多少亩?”
“那我可估不出来。”族里人咧嘴笑道,“开荒那会卯足劲的干,哪儿想起要量啊。”
多少亩地她不知道,只知道产量很高,比梨花家秋收那会还要壮观。
梨花道,“要不要请些人帮忙?”
“不用。”
农忙前赵大壮就去其他村说了,谁家忙完就去山下帮忙,过后拿粮食作为谢礼,隐山村,富水村,望乡村的村民都有去。
再请人,就得去新益村了,那儿太远,来回一趟的干粮就不少。
她们摆手,“人手够用了。”
梨花点
头,表示知道了。
经过隐山村,见山顶上有人,她抱着药罐往山顶走去。
隐山村的库房建在山顶上,这样谁上山偷东西谷里的人看得一清二楚,梨花到山顶时,村长正带着人准备下山.
看到她,村长笑眯眯道,“昨夜回来得晚,就没进谷寻你。”
梨花把药罐给他,寒暄几句就下山去了。
东高村的秋收已经结束了,这两日忙着圈地盖屋。
因为俘虏们安分守己,积极劳作,顺利晋升为村民。
既是村民,就得有属于自己的住处。
赵青山作为村长,早出晚归的张罗此事。
已成耕地的不能改成宅基地,因此只能去山上。
山野渐黄,秋风捎来阵阵凉意,梨花还没进村,便看到山间穿梭的人影了。
庞大娘蹲在田埂上割草,隐约听到脚步,回头一瞧,登时兴奋大叫,“十九娘来咯,快叫村长回来。”
田里干活的人齐齐直起腰,笑容跟着爬上了脸颊。
“村长,村长,十九娘来了”
呼唤声渐渐蔓延到山里,枯枝败草间,但看一群汉子停下脚步,半晌后,震耳欲聋的喊声刺破天际。
“这就回来了。”
说完,一群人宛若滚落的山石,唰唰唰的冲了下来。
梨花看得心惊,生怕他们刹不住脚摔了。
尤其是赵青山,他年纪最大,摔着骨头就完了。
没等她提醒,抱着草过来的庞大娘道,“村长带人进山寻宅基地的,这次秋收,有五十四名俘虏升成良民,村长带他们选地建新房呢”
村里的俘虏是之前攻村扰民抓捕的。
一直拿铁链拴着。
两天前,村长帮他们拿了铁链,接受他们为东高村人了。
想到梨花不了解那些人的品行,庞大娘道,“他们坦白做过恶,刚被咱抓后没少骂人,但现在已经老实了,其中有十几个在大家的撮合下成了亲,成亲那天,他们发誓会效忠东高村。”
庞大娘也曾握着锄头驱逐攻村的人,深知非我村民,其心必异的道理。
此番为俘虏说话,也是认可他们品行的缘故。
梨花看向关押俘虏的地方。
草篷旁边多了两间茅屋,茅屋的墙裂了缝,缝隙用茅草堵住。
茅屋前杵着竹竿,上面挂着打补丁的衣服。
她问,“还有多少俘虏?”
“二十多个。”庞大娘顺着她的视线朝茅屋望去。
茅屋的墙壁是俘虏自己砌的,砌墙时,死缠烂打的找村长要了些尸骨嵌在墙上。
前几天的暴雨冲刷墙壁时将尸骨掩进了墙里,离远了什么也看不到。
她说,“他们早晚也会成村里人的。”
人牙子闲暇就找俘虏聊天,从戎州饥荒,益州动乱,再到岭南瘟疫,极力渲染外面的恐怖,吓得几个俘虏自戕,绝不敢往外跑的。
至于其他人,恨不得通宵达旦干活成为东高村人,哪儿会生出其他心思?
说起人牙子,庞大娘忍不住八卦,“听说人牙子以前有个姘头如今在十九娘手里做事?”
混熟了,平日聊天就会漏些从前的事出来。
她这才知道人牙子和十九娘早就相识了。
梨花背着背篓,不疾不徐的往村里走,回道,“她已经嫁人了。”
芳娘子也许跟过人牙子,但她和张百户私定了终生,知道张百户可能已经死了,芳娘子不打算嫁人了。
这是族里人同她说的。
日子安稳后,峡谷那边的人也动了成亲的心思,芳娘子是管事,安福镇过来的汉子有心娶她,但芳娘子拒绝了。
梨花问,“他想跟芳娘子重修于好?”
“不知道。”庞大娘再嘴碎也不敢乱说,如实道,“他没说过。”
“他既没说,咱就当不知道吧。”
人牙子对芳娘子是有几分情谊的,否则不会收留芳娘子她们,分别时还赠与钱财首饰。
庞大娘点头,“是这个理。”
到村口时,山上的人已经回来了,赵青山跑得满头大汗,问梨花,“怎么这时候来了?”
“农忙了,给你们背些肉来。”
肉是族里晒的肉干,猜到她要来东高村,昨天天不亮赵娥就给她背来了,梨花把背篓给他,“村里的粮食够过冬吗?”
赵青山喜滋滋的接过背篓,看着地上的粮食道,“过冬没问题,但要吃到明年秋天怕是难。”
没办法,村里嗜血症的人太多了。
虽然鱼腥草压住了他们体内的嗜血症状,但吃得多改不了。
他领着梨花往住所走,边走边道,“但我想好了,房屋盖完就带人去山里打猎挖野菜,整个冬天不吃粮,留着明年春种的时候吃。”
春种后再向族里要粮。
“不吃粮不行。”梨花说,“粮食省着吃,不够了问族里要,等明年开春把益州城里的地种上庄稼就好了。”
赵青山皱眉,不赞成继续拿族里的粮养村民。
可梨花发了话,他无法反驳,便道,“到时再说吧。”
也是,新收的粮食还没收进粮仓,接济的事不急,梨花又问,“烧炭了吗?”
这两年的冬天冷得非比寻常,没有炭火,根本过不了冬。
“烧了的,柴也备得足,冬天再冷咱都不怕。”
东高村的粮仓和库房建在村子正中央,四周都是村民,没人敢打粮食的主意,赵青山道,“族里忙完了没?要不是急着盖屋,我都想回去帮忙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260-270(第5/16页)
但梨花把东高村交给他打理,他不能让梨花失望。
想着,他给梨花指新屋的位置,“依着他们的意思,想把房屋建在一处,可山上的地势凹凸不平,也就那儿的地稍微大点。”
赵青山嘴里的他们自然是俘虏。
梨花问,“房挨着房就没有地种菜了”
牛家村的房屋就密密麻麻挨着,看得人心生压抑。
村里人不怕住久了心情不好?
赵青山道,“我也这么同他们说的,但他们说离得近安全,还说荆州好多村子都这么建的。”
梨花不置可否,“那就按他们的意思吧。”
毕竟是他们住的。
“要不要去看看?”赵青山问。
左右无事,梨花点了点头。
赵青山先回去放背篓,然后领梨花往山里去。
村里的孩子在山里捡柴,弄出窸窸窣窣的动静,赵青山留意着周围,粗声提醒,“就在附近别走远了,小心遇到野兽吃了你们。”
村里人不怎么上山,便是擅长打猎的人也忌惮得很。
因为山里来了群狼,晚上经常听到狼叫。
孩子们毕恭毕敬的说好,完了问赵青山,“村长,我们什么时候设陷阱捉狼啊?”
他们没吃过狼肉呢
“过阵子吧。”赵青山敷衍道,“等大家都不忙的时候。”
东高村人多,为了生计,就没不忙的时候。
孩子们不懂,全都满脸期待,甚至交头接耳讨论狼的吃法。
赵青山感慨,“还是小时候好啊。”
什么都不怕,还敢捉狼。
梨花震惊,“山里有狼?”
这片山不算高,狼群怎么会来这儿?
赵青山也想过这个问题,思忖道,“估计北边山里跑来的,兔子野鸡等动物南迁,狼群没了口粮,只能跟着南迁,可苦了咱,一到晚上就睡不着。”
总害怕狼群突然跑下山伤人。
碍于村外的田地,又不敢贸然捕捉,头疼得很。
他问梨花,“三娘有办法驱走狼群吗?”
梨花想了半晌,轻问,“堂伯你见过它们?”
“没有。”
“那凭什么说是狼?”
“声音啊”
等等,赵青山脸色变了变。
声音是能模仿的,如果有人模仿狼群的叫声怎么办?
一股冷意从赵青山的尾椎骨直冲天灵盖,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梨花,“三娘怀疑是人作祟?”
“是与不是,确认一下就知道了。”
夜里天黑如墨,怎么确认?赵青山太阳穴突突直跳,问她,“罗大他们最近忙什么?”
罗大他们身材魁梧,又擅
长爬树隐藏,这件事交给他们再合适不过。
梨花折根树枝捏手里,不着痕迹的望向秋意染黄的山岭道,“他们回云岭村了,堂伯别急,我这就去云岭村找他们。”
怎么可能不急?益州城往北的城门已经封闭了,真是人,多半是北边山里的益州人。
可他们在南下的必经之路砌了尸骨墙,又在墙这边挖了陷阱,那些人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他朝山上看一眼,不自觉放轻了脚步,“会是铁笼子里出来的怪物吗?”
益州把活人当在笼子里,久了就没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