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好时节 > 210-220

210-22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欲壑难填 你有点太极端了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 恶毒笨蛋美人O翻车后 吾妹难哄 海雪弥漫 我靠摆摊火遍娱乐圈 温柔男配的白月光重生了 伪装情敌后,被疯批大佬盯上了[重生] 开挂后被阴湿男鬼缠上了

皇后沉下脸来,淡声道:“福王世子是在教本宫做事吗?”

皇后一向温婉和顺,众人从未听她当众说过重话,可是她又说得极有道理,是啊,福王世子不就是在教皇后做事吗?

更何况,皇帝还在。

果然,永嘉帝眼中闪过一抹愠色,他对皇后说道:“梓童,既然小珞求的是你,那这件事就由你来处置吧。”

皇后说了声“是”,便冲着小宝招了招手:“来,到本宫这里来。”

小宝有些迟疑,小手被哥哥轻轻一握:“去吧,皇后娘娘是好人。”

小宝从地上爬起来,迈着两条小短腿走到皇后面前,皇后轻抚他的脑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宝说道:“以前我叫倪小宝,阿娘和哥哥说我姓赵,我现在是赵小宝了。”

稚嫩的童音奶呼呼的,听得众人心里一软。

一直没有开口的孟太妃好奇地问道:“你为何姓倪?是收养你的人姓倪吗?”

小宝说道:“哥哥是从泥塘子里捡来的,所以他姓倪,我是被哥哥捡到的,我和哥哥一个姓。”

众人心里都是一惊,小宝口中的哥哥,显然不是赵廷珞,而是捡到他的人。

皇后又问:“你叫那位恩人为哥哥,他的年龄也不大吧?”

小宝点点头:“哥哥捡到小宝时,哥哥十二岁,小宝听院子里的阿婶说,有人要买小宝,哥哥舍不得,哥哥抱着小宝到有小奶娃的人家门口磕头,求那家的婶子给小宝喂奶,小宝就是这样长大的。”

孟太妃用帕子抹了抹眼角:“唉,这可怜见儿的,明明是金尊玉贵的孩子,却受了这么多的委屈,好在是个有福气的,你能遇到那位恩人,一准儿是太祖爷显灵,保佑子孙。”

孟太妃是太上皇的妃子,也是佳宁长公主的生母,她膝下无子,又很会察言观色,佳宁长公主随了她,也同样很会来事,因此,皇后把春日宴也交给她去操办。

孟太妃虽然没有生下皇子,可是无论是以前的太上皇,还是现在的永嘉帝,都对她很是看重。

她一开口,众人便明白,这个孩子,皇室认下了。

禄王爷看都不看老哥哥,大声说道:“太祖爷圣明!”

众人

这位平时只说四个字“皇上圣明”,现在变成“太祖爷圣明”,还多了一个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10-220(第6/18页)

能让禄王爷多说一个字,这孩子真有面子。

永嘉帝虽然一言不发,但是当禄王爷说出这五个字时,他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抽了抽。

他对孟太妃说道:“太妃也觉得这孩子是皇家血脉?”

孟太妃说道:“本宫老眼昏花,别的看不出来,但是这孩子一脸福相,和小珞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皇上,你仔细看看,他和小珞是不是很像。”

永嘉帝颔首:“是有几分相像。”

福王世子一听就急了,他迫不及待地开口,福王想拦都拦不住:“皇上,皇上,您不要被这个逆子蒙蔽,这事连臣都不知道,对了,是世子妃,是那个贱人,是她教唆那个逆子,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这个野种,混淆皇室血脉,他们瞒着臣,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臣一定不会认这个野种,所以他们才”

福王想要去捂住这个逆子的嘴,正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父亲,您口中的逆子是说的我吗?

所谓虎毒不食子,可您不但往我身上泼脏水,还不认我弟弟,难道您期望再次指鹿为马,用那个养在庄子里的奸生子冒充我的亲弟弟吗?

当年我弟弟丢了,您不但不去找,还迫不及待地把奸生子抱回家,逼着我娘认下来。

我娘不认,您就用我的性命威胁,祖父和祖母都被您气病了,我娘差点被您活活逼死。

我以为找回弟弟,您就能不让祖父祖母操心,让他们颐养天年,您就能对我娘对我好一点,让我们不用日日夜夜生活在恐惧中,我以为

终归还是我太天真,原来哪怕弟弟找回来,您也可以不认,原来您心心念念想要继承福王府的,不是我这个嫡长子,更不是我那失而复得的弟弟,而是您的奸生子。

如果只是一个奸生子倒也罢了,可那个奸生子的生母就是害我弟弟的凶手的姐姐!

父亲,是不是我们母子三个全都死了,您就开心了?”

第214章 灯会(三)

赵廷珞说出最后一个字,在场之人都清楚,福王府要变天了。

永嘉帝的目光在福王父子的脸上扫过,淡却锋利,如同沾上寒露的利刃,福王爷身子一颤,一股寒意从脚底涌上来,通体生寒。

福王世子嘴唇翕翕,似是还想说什么,福王爷死死抓住他的手,指甲陷进肉里,福王世子的话到了嘴边,终是没有说出来。

永嘉帝眼中闪过一抹轻蔑,再看向眼中有泪,可却仍然倔犟地高昂着头,一脸稚气的赵廷珞。

永嘉帝心中嘲笑,真是歹竹出好笋,这福王府就是一滩烂泥,可却偏偏生出赵廷珞这么一个有出息的,除了赵廷珞,他那个刚找回来的弟弟看着也不错,小小年纪却丝毫没有惧意,比他那个只会满地打滚的祖父强多了。

“父皇,这个小弟弟真可爱,我能把这个花灯送给他吗?”

永嘉帝低头看去,原来是年仅七岁的七皇子。

“小殿下,没有乱跑,陛下恕罪,是奴婢没有看好小殿下。”

一名乳娘快步过来,一把按住七皇子,七皇子想要挣扎,可是他年纪太小,被乳娘强压着跪倒在地,手里的花灯掉在地上。

永嘉帝眉头紧蹙,这个乳娘竟敢在他面前,便对小老七不敬,私底下还不知对小老七做过什么。

七皇子的生母严嫔小产三次,第四次有孕,好不容易才生下七皇子,可她却是个没福的,孩子不到两岁,她便撒手人寰。

七皇子则交由五皇子的生母淑妃抚养,淑妃只生了五皇子一个,她想给五皇子增添助力,因此,对七皇子悉心教养,照顾得很好。

可是自从年前五皇子被禁足,失了圣心,,眼看唯一的儿子夺嫡无望,淑妃心力焦瘁,大病一场,她的心情不好,对七皇子也大不如前,甚至还无缘无故骂过七皇子,淑妃被皇帝冷落,七皇子本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这些做奴才的最擅察言观色,踩高捧低,他们不敢得罪年长的皇子,可是对七皇子这种无依无靠的,却是随意欺负,反正他受了委屈也无人撑腰。

这些年,永嘉帝的注意力都在几位成年皇子身上,小皇子们平素很少能见到父皇,对这位父皇多多少少都有些惧怕。

望着跪在地上的七皇子,永嘉帝一阵恍忽。

太上皇对死去的元后念念不忘,连带着对元后留下的两个儿女也格外宠爱。

永嘉帝还记得,那年他只有七岁,用了两个晚上抄了一篇孝经,师傅夸他的字大有长进,母妃让他拿给父皇看。

那天得知父皇在御花园里,他便大着胆子,拿着那篇字去给父皇看,可是太监们却把他拦在花亭外面不得靠近,可是他却清楚看到,父皇坐在花亭里,正在亲手给太子哥哥喂饭。

太子哥哥挑食不肯吃饭,父皇心疼,便亲自喂饭。

那一刻,小小的他,只觉心里空落落的,他忽然发现,师傅和母妃都在骗他,他好好吃饭,好好读书,好好写字,所有人都说他是个乖孩子,可是父皇疼爱的却是那个不乖的,他这个乖孩子,甚至连父皇都不能靠近。

那天之后,他比以前更乖了,可是他知道,他的心里多了一个长着犄角的怪物,那怪物渐渐长大,终有一日,他冲出樊笼,杀出一片血红天地。

小老七,很像当年的他

永嘉帝的瞳孔聚成一线,凝聚在七皇子身上。

他正值盛年,四十岁,沉稳睿智,年富力强。

小老七今年只有七岁。

二十年后,他六十岁,花甲之年,有心无力,而那时的小老七,二十七岁,生龙活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小八和小九那时也都是二十出头,正是能给皇兄出力的年纪。

是的,这才是他需要的新君,而不是在他四十岁时,就想着代替他坐上龙椅的太子。

永嘉帝的目光再次落在赵廷珞身上,十岁稚子,挺立如松。

二十年后,赵廷珞三十岁。

永嘉帝垂下眸子,好吧,就让福王府捡个便宜吧,这辅佐新君的功劳,就给了福王府吧。

皇后一直在留意永嘉帝的神情,见他的目光在七皇子身上停留许久,皇后心中有了成算。

她对身边的嬷嬷使个眼色,那嬷嬷快步走到那名乳娘面前:“没眼色的东西,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还不快滚出去!”

说完,嬷嬷一把抱起还跪在地上的七皇子,走到皇后面前。

皇后伸手摸摸七皇子的脑袋,指指赵廷珞兄弟,说道:“小老七,你不是想和他们一起玩吗?那就去吧。小珞,看好小老七和你弟弟,不可让他们磕着碰着。”

云淡风轻的几句话,便把刚刚的针锋相对一带而过。

赵廷珞又变成那个爱玩爱闹的孩子,他笑嘻嘻地把七皇子拉过来,一手牵着七皇子,一手牵着小宝,对永嘉帝和皇后说道:“皇上伯伯,皇后娘娘,我带七殿下去玩啦。”

皇后对嬷嬷说道:“你让人往福王府多送些糖果点心,可怜见儿的,这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宫里的点心呢。”

宗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10-220(第7/18页)

子弟,哪怕是不受宠的,逢年过节也能吃到几块宫里赏的点心。

永嘉帝闻言,对身边的老太监说道:“等回宫你替朕挑几样东西,赏给这孩子。”

老太监忙道:“诺。”

赵廷珞拉着小宝一起谢恩,又对孟太妃说道:“太妃娘娘,改天我能带弟弟去您那里要点心吃吗?”

孟太妃笑着说道:“你这小没良心的,就像你没到我老婆子那里讨过点心一样。”

话音未落,小宝便摇摇头:“不老,不是老婆子。”

孟太妃怔了怔,佳宁长公主忙道:“看看我说的对吧,您哪里老了,小孩子不会说谎,他说您不老,那您就是不老。”

孟太妃心情大好,皇帝皇后全都赏了,她当然也要赏。

她看一眼身边的女使,女使从随身物事中取了一枚马上封侯的玉佩赏给小宝。

孟太妃年长,平时出席这种场合,都会带点做赏赐的东西,这封玉佩一看就是用来赏给小辈的,虽然一看就是好玉,可也并不稀奇。

永嘉帝生性多疑,孟太妃今天帮赵家兄弟说话,若是再赏个一看就是精心准备的物件,难免会令永嘉帝起疑,认为孟太妃在此之前便知道此事,因此才会有所准备,而现在的这枚玉佩,既不失礼又不过份,却是刚刚好。

第215章 灯会(四)

见帝后和孟太妃全都赏了,在场的其他宗室们便也纷纷给赏,乔贵妃、三位长公主、禄亲王,连同三皇子四皇子,以及几位有身份的嫔妃,就连那几位小皇子,也赏了花灯和玩具。

这一番赏赐意味着小宝的身份得到了认可,虽然还没有圣旨,宗人府也还没有录名,可是所有人都知道,福王府的这位嫡次子,不仅认祖归宗,而且和他的哥哥一样,入了皇帝的眼。

福王和福王世子则是如坐针毡,外面正在上演新的杂耍,最下面的人的双肩上各站着一人,而这两人的双肩上同样各站一人,令人惊奇的是,站在最下面的那人瘦瘦小小,看似手无缚鸡之力。

皇后惊叹:“啊,这人能以一己之力扛起六人,莫非是大力士?”

四皇子正在暗恨今晚被两个小孩子抢尽风头,现在听到皇后这样说,忙道:“母后过誉了,他不是什么大力士,这用的只是巧劲而已。”

皇后恍然大悟,却仍是惊叹,又笑着对永嘉帝说道:“也不知道老四从哪里找来的这些奇人异士,当真是有些意思。”

杂耍一直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把戏,皇后娘娘出身富贵,做姑娘时便没有看过杂耍,而宫里的歌舞虽然精妙,可却从未演过杂耍,不仅是皇后和一众嫔妃,就连永嘉帝,也同样如此。

因此,这些在民间常见的杂耍,此时却令这些宫里的贵人们大开眼界。

听到皇后夸奖四皇子,乔贵妃为首的妃嫔们不管是不是真心实意,也全都对四皇子盛赞有加。

尤嫔更是一脸得意,这个残废总算给她长脸了,不枉她十月怀胎生下他。

往年这个时候,帝后登上望仙楼,听众人说上一番吉利话,再赏赐几个顺眼的小辈便该打道回宫了。

这所谓的与民同乐,也就是个形式。

可是今天与往年不同,无论皇帝和皇后,都被外面的杂耍吸引了,来了兴趣,竟是又坐了半个时辰。

四皇子心中窃喜,父皇开心了,肯定会奖赏,他在意的不是父皇赏了什么,而是父皇和母后对他的好感又增加了。

尤其是母后,看杂耍看得入迷,意犹未尽。

这时,内侍悄悄走到他身边,凑在他耳边说道:“奴才刚听说,尤家的大少爷和三小姐在玉带桥上遇到了燕家的十一少爷,呛了几句,闹了个没脸。”

四皇子心中一阵烦燥,如果他没记错,燕十一比赵廷珞的年纪还要小,那尤大郎和尤三娘子脑袋被驴踢了吗?招惹一个小孩子做什么?招惹就招惹吧,还让小孩子闹得没脸。

这丢的不是尤家的脸,是他的!

如果不是仗着是他的外家,尤大郎兄妹敢招惹燕家的孩子吗?

尤家和燕家就不是一个圈子里的,没有他这个皇子,尤家再过三代,也挤不进燕家的圈子!

四皇子的目光落到尤嫔脸上,见尤嫔正眉飞色舞一脸得意地和旁边的嫔妃说着什么,不用去听,四皇子也能知道,尤嫔一定在显摆他这个儿子。

他为何会有这么一个只会显摆却连最基本的关心也没有的生母,还有一个小人得志不知所谓的外家。

为什么?

他不要求他们能成为他的助力,只要他们不给他拖后腿就行。

四皇子想起刚刚的七皇子,他还比不上小老七这个没娘的孩子,小老七没有亲娘,可却有淑妃这个养母。

以前他在府里养伤的时候,尤嫔和尤家对他不闻不问,现在他得到父皇器重,他们便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惹事生非。

四皇子深深地呼出一口浊气,压低声音对内侍说道:“去挑几盏花灯,再回府拿几个把件,给燕家那几个送过去,现在就送,不要拖到明天。”

明天,谁知道燕家那一群会不会跑去尤家上房揭瓦。

拆了尤家,打的还是他的脸。

内侍应声,闪身退了出去,到了外面,见燕家那几个正在大厅靠窗的位置上大吃大喝,谈天说地,内侍稍稍放下心来,还好,燕侠不在,另外几个大些的也不在,只这几个小的,好哄。

内侍立刻让守在外面的人回府备礼,他自己则拿了几盏从宫里带出来的花灯送了过去。

这桌上的几个人刚刚得知赵廷珞的壮举,都在遗憾自己人小力微,连上楼的资格都没有,没能亲眼看到这出好戏,正在这时,四皇子府的内侍送来一堆花灯,众人全都诧异,不知道四皇子抽得哪门子羊角风。

“我知道!”燕十一一拍脑门,“八成是因为尤大郎的事。”

他讲了和赵时晴在玉带桥上遇到尤家兄妹的事,几人一起撇嘴,见那内侍走远了,把脑袋凑到一起:“这四皇子是不是上次受伤把胆子也给摔没了,怎么变得这么谨小慎微?记得他以前不这样啊,他还和我大哥抢过马呢?”

赵时晴却知道是怎么回事。

成长了呗,他若还像以前那样,八成还在皇子府里练走路呢。

但是赵时晴不能说,在坐的都是半大孩子,她不想带坏小孩。

一群小孩凑在一起蛐蛐四皇子,赵时晴只好东张西望,可是她一抬头,便是一怔。

内侍走路不都是含胸缩肩的吗?

这个人虽然低着头,可肩膀以下却是板板正正。

赵时晴也算是在王府里长大的,从小到大,见的最多的就是内侍,她可没有见过哪个内侍是这样的。

这个人,有问题。

皇帝在上面,大厅里每隔几步便侍立着一名内侍,随时等候上面的吩咐,这名板正内侍便站在靠近楼梯的位置。

赵时晴站起身,往那名内侍走过去,身后传来燕十一的声音:“阿宝姐,你去哪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10-220(第8/18页)

赵时晴转过身,嘘了一声,燕十一虽然不明所以,但却立刻噤声。

赵时晴走到那名内侍面前,问道:“小公公,请问我们能在这里待到天亮吗?”

内侍微微抬起头来,道:“能,当然能。”

赵时晴谢过,又回到座位上,她低声问燕十一:“这里什么时候就要赶人了?”

燕十一不知她为何有此一问,说道:“去年我听说,朱玉在这里喝酒喝到天亮,应该是天亮前都不会赶人。”

话音刚落,燕九便道:“就是因为去年朱玉在这里胡闹,圣上龙颜大怒,去年就说了,今年的灯会最晚到四更,四更之后,无论是望仙楼,还是外面的灯会,都要撤,到时五城司的人会来清场。”

原来如此。

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无论是去年说的还是昨天说的,全都有效。

燕九都知道的事,没理由宫里的内侍却不知道。

且,刚刚她离得近,看得仔细,这名内侍有几分面熟。

当时没有想起是谁,现在静下心来,便想起来了。

之所以没能一眼认出,是因为前两次见到时,这人的脸上浓墨重彩,遮住了本来样貌。

好在赵时晴是跟着秀秀学过易容的,虽然只是半碗水,但是也学了一些皮毛,至少能看出这两张脸的相似之处。

这是同一个人。

蓝采和!

赵时晴又想起在灯会上一闪而过的司小胖,她的心里没理由地紧了紧。

萧真?

难道蓝采和是萧真的人?

可是转念一想,萧真不应该是这样沉不住气的,现在杀了永嘉帝,让谁继位?无论是谁,都不会是萧岳,因为萧真还没有把萧岳推上龙椅的实力。

与其那样,又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裳?

赵时晴心中百转千回,再一抬眸,却发现那名内侍原本站着的位置已经换成了另一个人。

这是一个真正的内侍,佝偻着身子,死气沉沉。

蓝采和呢?

他去哪里了?

赵时晴暗道不妙,正要开口,便见几个原本坐在另一侧的小公子跑到他们这一桌,大家争先恐后把身子探到窗外,燕十一没有抢到有利位置,急得上窜下跳,赵时晴微一诧异,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踩高跷开始了!

燕十一去推一个小胖子,那小胖子扭着肥硕的屁股说什么也不肯让开:“我被我爹拘在家里不能上街,你们都在街上看过,就我没看过,我还不知道高跷是什么样呢,我不让,我今天就住这里了!”

燕十一快要哭了,燕八见了,把他拽过去,又把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子推开,把燕十一塞进来,那小子气得不成,要开骂,燕八冲他挥拳头,他便去另一个窗口抢进盘了,燕十一还不忘回头叫赵时晴:“阿宝姐,你快来,这里有地方。”

赵时晴笑道:“我在街上看过好几场了,你们看吧。”

话音刚落,便听到一声惊叫:“啊——”

赵时晴吃了一惊,首先想到的就是蓝采和杀了皇帝,可是下一刻,她便判断出这声惊叫来自楼梯,扭头看去,只见一个女子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下面的内侍们已经抢先一步朝着楼梯奔去,赵时晴也跑了过去,可是她刚刚靠近楼梯,便听到楼上传来的刀剑之声。

而此时,大厅里的人全都挤在一侧窗前看高跷,只有包括赵时晴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没有过去,都是大了几岁,不好意思去和一群半大孩子抢窗户的。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队金吾卫飞奔着进来,跨过那名女子,冲上楼梯。

这队金吾卫是守在外面的,显然是楼上有人发了信号,他们看到信号冲进来的。

而赵时晴此时也看清了那个躺在地上的女子,是尤三娘子!

正在看高跷的那些人终于察觉到出了事,有人往外跑,燕家的几个连同碎大石兄弟却要往楼上冲,他们的爹娘还在上面呢。

内侍们拦着不让上去,正在僵持的时候,便听到一名金吾卫朝着下面大声说道:“贼人已伏法,贼人已伏法!”

没等他喊第三遍,碎大石兄弟便冲了上去,一边冲一边高声喊着“阿爷,护驾的来了!”

燕家兄弟紧随其后,其他家的孩子也一哄而上,赵时晴趁乱跟上。

到了楼上,还没有看到皇帝,赵时晴便吃了一惊,只见地上并排躺着两具尸体,内侍们正在手忙脚乱地用桌布将尸体盖上,一个贵妇人呼天抢地,已经哭晕过去。

碎大石兄弟和燕家的这几个很快便看到了自己的家人,见他们安然无恙,便放下心来,开话八卦。

赵时晴问道:“哪个是皇帝?”

燕九说道:“帝后都没在,一准儿是受到惊吓,到里面躲着了,那里面还有好几间屋子,是供皇上小憩的。”

赵时晴指着那个抚尸大哭的贵妇人:“那位是谁?”

燕九说道:“那位是冯首辅的夫人。”

赵时晴一惊:“冯首辅死了?”

燕九往旁边抬抬下巴,赵时晴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一人被两名内侍扶着,摇摇欲坠。

“这位是冯首辅?他还活着,那死的是谁?”赵时晴问道。

燕九小声说道:“八成是冯家的哪位大爷。”

燕九的猜测很快便得到证实,死的是冯家大爷,冯恪的嫡长子,如今在京衙任府丞的冯大老爷!

而冯大老爷原本是不用死的,他是为父亲挡刀而死!

而那位跌下楼梯的尤三娘子,就纯属倒霉了,她择了一碟果子,想要呈到尤嫔面前,可刚走几步,就撞上那名杀手,被杀手一脚踹了下去。

没死,但摔得不轻。

另外一具尸体已经被内侍用桌布盖住了上半身,但是仍能看出,这人穿的是内侍的服饰。

蓝采和!

赵时晴算错了。

她以为蓝采和是来行刺永嘉帝的,却没想到,他要行刺的竟然是冯恪。

可是好像又有哪里不对?

赵时晴忽然想起已经死了的邓潜。

如果她没猜错,杀死邓潜的人也是蓝采和。

蓝采和杀邓潜是在状元楼的雅间里,当时邓潜身边也只有几个长随而已,蓝采和杀他如入无人之境。

可是杀冯恪为何要选在侍卫重重的望仙楼呢?

而且还是选在皇帝还在的时候,若是皇帝走了,这里的金吾卫、锦衣卫、羽林军都会随着皇帝回宫,那个时候再来刺杀冯恪不是更容易?

这个时候行刺,风险指数仅刺于进宫。

蓝采和是杀手,以他的经验,有必要选择这样高难度的刺杀吗?

冯恪没死,反倒白白搭上了他的性命。

现在,赵时晴已经彻底解除了对萧真的怀疑,这不是萧真会做的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10-220(第9/18页)

两具尸体被抬走,赵时晴和这群半大孩子也被赶到楼下。

他们刚刚下楼,便听到大太监高声唱道:“皇上起驾!”

第216章 灯会之后(两章合一)

随着圣驾离开,皇子、公主和宗亲们也纷纷跟着走了,三皇子和皇子妃冯佳荷没有跟着宗亲们一起走,他们陪着冯恪夫妇回了冯府,冯大老爷的尸体已经先一步送了回去。

赵时晴在人群中看到了福王府世子妃,她一言不发走在福王世子后面,今天她全场一言不发,却令所有人同情。

在望仙楼的这场仗是儿子替她出头,而回到府里的那场仗则属于她。

卫国公夫人余氏一眼看到了赵时晴,她眼睛一亮,赵二小姐也来了?

她一把拉住赵时晴的手:“小十一那个混球,你来看灯他都不告诉我。”

赵时晴笑道:“我也是在灯会上遇到他,便跟着一起来了。”

余夫人忙问:“没吓着吧?”

赵时晴摇摇头:“我们在楼下,听到动静时事情已经结束了,没有吓到。”

余夫人低声对赵时晴说道:“没吓到就好,你千万不要误会,京城其实挺太平的,今天就是意外,再说了,那冯家都是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咱们燕家就不一样了,一家子武将,大郡主来了京城,都用不着保镖,一准儿把她保护得妥妥当当。”

赵时晴懂了,这哪里是担心她有没有受到惊吓,分明是担心她把今天的事情告诉姐姐,让姐姐误以为京城不安全,看个灯都会遇到刺客,万一姐姐不想嫁过来,那怎么办?

赵时晴再三答应,一定不会给姐姐制造紧张空气,余夫人这才放下心来,笑眯眯地摘下手上的镯子,替赵时晴戴上。

赵时晴这就是传说中的行贿受贿吗?

余夫人留下身边的嬷嬷,让她陪着赵时晴一起回家,赵时晴是小姑娘,若是让燕家的几个小子送回去,那就是失礼。

赵时晴没有推辞,余夫人越是礼数周到,越是说明对姐姐看重。

等到赵时晴等人走出望仙楼,才发现外面的灯会已经散了。

燕八说道:“出了这么大的事,肯定是要抓同伙的,都不用五城司去赶人,大家就都吓跑了。”

整个报恩寺已经戒严了,赵时晴担心四大护卫,四处张望,看到那四人正和各府的随从们站在一起,松了口气,冲他们招招手,让四人跟上。

从报恩寺到甜井胡同,这一路上三步一人,五步一岗,即使看到是卫国公府的马车,还是有锦衣卫将马车拦下,那位嬷嬷亮出卫国公府的牌子,方才放行。

回到甜井胡同时,远远便看到胡同口亮着一盏灯,小老头牵着两条狗站在那里。

赵时晴鼻子一酸,快步走过去:“外公,我回来了。”

小老头上下打量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回到家里,赵时晴问道:“外公,您听说今晚的事了?”

小老头点点头:“知道一点,只是听从灯会上回来的人说望仙楼里杀了人。”

赵时晴便把蓝采和行刺冯恪,却误杀冯大老爷的事讲了一遍。

果然,小老头的眉头拧成疙瘩:“不对啊,谁家的杀手这么笨,早不杀晚不杀,非要跑到皇帝面前杀人?这难度和行刺皇帝也差不多了。”

赵时晴见自己的怀疑有了共鸣,激动极了,她已经忍了一路,她在望仙楼里没敢说,回来的路上也没敢说,外公不愧是她的外公,和她总能想到一起去。

她又说了她怀疑蓝采和同时也是杀死邓潜的凶手的事,小老头沉思良久,最后摇摇头,他也没想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杀手,明明是懂暗杀的,你看邓潜就杀得挺好,怎么轮到杀冯恪时就变傻了呢?

祖孙俩大眼瞪小眼,全都想不通。

想不通就不想了,赵时晴又说起赵廷珞今天的大展神威,小老头听得哈哈大笑:“不愧是在宫里长大的,就是比寻常孩子多开了一个窍。”

赵时晴其实心里清楚,赵廷珞之所以要对自己的父亲下死手,是之前她说的那番话起了作用。

让小宝认祖归宗,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难的是以后的事,福王府在外面还养着一个奸生子,现在有福王在,世子不敢把那个奸生子接回来,那么福王死了呢,那个时候福王府就是世子的天下,别说一个奸生子,就是十个二十个,他也能堂而皇之接进府里。

再或者,赵廷珞自幼养在宫里,小宝是被世子间接扔掉的,在世子心中,这两个儿子和他不亲,那他会不会再弄出个意外,废掉这两个儿子呢?

换作其他人,赵时晴不会多想,可是这位世子早有前科,赵时晴肯定不会用正常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他。

毕竟,泥鳅是在小倌堂子门前捡到小宝的。

让一个宗室子弟做小倌,这比杀了他还要可怕。

因此,那日在甜井胡同,赵时晴才会提醒赵廷珞,可她也只是多说几句,她并不指望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做到哪一步,毕竟,那个人是他的亲生父亲。

可是没想到,赵廷珞竟然很快便有了反应,而且一击即中。

还没出正月,二皇子的死讯尚未公布,三道圣旨便接连到了福王府。

第一道,福王世子私德有亏,废掉世子之位。

第二道,封福王之孙赵廷珞为世孙。

第三道,福王嫡次孙赐名赵廷瓒,赐正三品昭勇将军,十五岁后可履职。

其实上元节那日,在望仙楼现场的人,心里都已有数,福王府是要变天了,可是圣旨颁下来,还是令人大吃一惊。

福王世子就这么被废了?

福王死后,赵廷珞就能越过父亲继承爵位。

福王府不是世袭罔替,但是当年福王嫡长子没有被封郡王,而是封的世子,这也让很多人觉得,皇帝很可能会对福王府网开一面,保留亲王爵位。

而现在福王府闹出这么大的事,世子都被废掉了,皇帝封赵廷珞为世孙,而不是郡王,赵廷珞只有十岁,这说明什么,说明福王府的亲王爵位,至少还能再保留四十年!

至于弟弟赵廷瓒被封三品昭勇将军,这也只是暂时的,日后哥哥袭了亲王爵,他若是能讨得皇帝欢心,十有八九能封郡王。

一时之间,不知多少人羡慕世子妃,说来有趣,世子被废了,她这个世子妃的诰命身份却仍然保留,也就是说,福王府的长房,就只有世子,不对,现在他是赵怀英了,长房里只有赵怀英一人是白丁。

福王爷也松了口气,那天晚上,一家人回到府里,世子妃便又大闹了一场,结果就是福王爷从自己的私帐上,把两个庄子,十间铺子,全都给了赵廷瓒。

福王妃也赏了一堆东西,甚至还把自己陪嫁的两处宅子并一个小庄子给了赵廷瓒。

年仅五岁的赵廷瓒,在他正式回府的第一天,就已经是个有钱的宝宝了。

就连泥鳅,也从世子妃那里得了五千两银子和两间铺子、一处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你们太子都随地捡老婆吗 八十年代四嫁女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来,在我耳边播 去父留子N年后被发现了 伪装成王 恶龙崽崽决定去找亲妈 开局只有一拐杖?! 七零之发家致富养崽崽 饕餮幼崽三岁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