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好时节 > 260-270

260-27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欲壑难填 你有点太极端了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 恶毒笨蛋美人O翻车后 吾妹难哄 海雪弥漫 我靠摆摊火遍娱乐圈 温柔男配的白月光重生了 伪装情敌后,被疯批大佬盯上了[重生] 开挂后被阴湿男鬼缠上了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60-270(第1/18页)

第261章 迁移(两章合一)

天还未亮,萧真和赵时晴没有急着回山上,他们忙忙碌碌一晚上,而那一伙人也在城里,肯定也不会闲着。

童州以前是没有宵禁的,这两日开始,因为四皇子要来,临时有了宵禁。

两人出了州衙,便看到一队巡城马,两人躲进一条巷子里,估摸着巡城马已经走远了,又等了一会儿,两人正准备出来,便看到两条黑影先他们一步,从他们藏身处跑了过去。

赵时晴揉揉眼睛:“如果不是我还站在这儿,真会以为那两人是咱们。”

萧真忍着笑,说道:“走吧,跟上去,看看这两人是怎么回事。”

赵时晴没动,吹了一声口哨,小乖不知从哪里飞了过来,赵时晴和他耳语了几句,小乖拍拍翅膀飞走了。

约莫两盏茶的时间,小乖飞了回来,赵时晴对萧真说道:“走吧,小乖已经找到那两人的落脚地了。”

两人跟着小乖走过两条街,远远便看到有个人站在巷子口。

两人找了一处地方隐藏身形,小乖见他们不跟着走了,便落到赵时晴肩头。

赵时晴和它说了几句,它便再次飞走。

这一次很快就回来了,凑到赵时晴耳边一阵低鸣,赵时晴拍拍它的脑袋,对萧真说道:“小乖说那两人去的院子里,有很多人(其实小乖说的是八个,不过小乖不识数,八个就是很多个的意思),而且还有刀,巷子口和院子外面都有把风的人,我怀疑那里就是那伙人的落脚处。”

萧真说道:“知道地址就行了,我让人盯着。”

两人没有逗遛,连夜回到山上。

次日一早,城门刚刚打开,四封书信便被送出城去。

而那道迁民告示并没有贴出来,一是上面盖的是私章,二是贸然迁民,百姓们也不会配合。

不过,经过昨晚那件事,钱知州不会再以妖言惑众抓人了。

这一次没有挖出刻字的石像,童州水患的消息是从街头巷尾传出来的。

“知道为啥城里忽然管得这么严吗?是四皇子要来了。”

“真的吗?皇子为何会来咱们这里?”

“还不是因为要发洪水了,圣上听说咱们这里要发洪水,就派了四皇子过来治水,不仅是童州,还有白县三地,都要被洪水淹没。”

“真的假的,不是说是谣言吗?衙门还贴了告示辟谣。”

“年轻人,这你就不懂了,以我几十年的经验,只要衙门辟谣的事,多半是真的。”

“没错没错,我小舅子的岳家的邻居的表亲,就是衙门里当差的,皇子要来童州的事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

以前是空穴来风,可这一次,有了四皇子来童州的事,水患这件事就越发可信。

消息传到衙门,钱知州坐立不安,现在连他自己也开始相信了,洪水莫非真要来了?

他没有出告示辟谣,也没有派人捉拿造谣的人,开玩笑,那首暗讽钱夫人的诗稿上面还盖着他的私章呢。

他敢抓人,那首诗就会送到京城,送到岳家,别看他现在有了冯恪这个大靠山,可这只是表面上的,在岳家面前,他还是那个寒门出身的穷女婿,就连冯恪,都是岳家引荐的。

而此时的高平知州何博,刚刚看完钱知州的来信。

钱软饭想让他打开城门,收留灾民?

什么灾民?童州的吗?

何知州的脾气的确不好,也得罪了不少人,但是他虽然升迁无望,但时至今日仍能坐在知州的位子上,全都来自他的政绩。

高平自古匪患猖獗,加之民风剽悍,有十户九匪之说,曾经发生过多起官员遇袭和贡品被抢的事件。

本地没得抢了,便抢过路客商,就连走路颤巍巍的老太太,也要拄着拐杖来官道上碰瓷。

军队来了,青壮早就跑了,抓到的都是老弱病残。

何知州没来之前,这里人人避之不及。

而何知州之所以会来这里,也是因为得罪了人,受到排挤。

何知州来到高平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剿匪。

因为剿匪,他的儿子被人绑架后撕票,妻子受不住打击,悬梁自尽;因为剿匪,他用光多年积蓄,连祖上传下的家业也用得七七八八;因为剿匪,他曾多次受伤,落下一身伤病。

而高平也在他的治理下日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有了政绩,就有人要来摘果实,可是他前脚刚被调走,后脚匪患又起,新来的官员差点死在任上,无奈之下,只好又把他调回来。

这些年,传言不少,传得最多的就是说他官匪勾结,否则那些匪人为何只怕他,不怕别人?

不过,传言归传言,何知州家破人亡却是真的,如今他光棍一条,更是谁也不怕,谁的面子也不给,一来二去,这位子越坐越稳,从上到下,没人敢打高平的主意。

何知州虽然得罪了不少人,可是在京城也有一两个故旧。

四皇子来童州的事,是和京中盛传童州水患的事,一起送到高平的。

如今收到钱知州的来信,何知州觉得混吃等死的钱软饭总算做了一件人事。

高平别的不多,就是荒山荒地多,否则也不会穷山恶水出刁民。

钱知州想不到的是,何知州不但欢迎童州移民,而且还想把这些移民留在高平。

这些移民大多都是老实本分的百姓,让他们留在高平开荒不好吗?

就在钱知州转圈圈的时候,何知州已经叫来下属商量如何安顿灾民了。

这些下属都是跟着何知州走过刀山火海的,都是他的铁血班底。

于是,四皇子还在半路上,高平已经打开城门,并且推出了一系列开荒政策,欢迎灾民的到来。

钱知州收到何知州的来信后,整个人都傻了。

不是,他没有看错吗?

这年头还有欢迎灾民的?

他就不会!

如果出事的是其他地方,大批灾民来到童州,他肯定会紧闭城门,不让灾民进城。

灾民是什么?

就是隐藏的小偷和凶犯,是打家劫舍的流寇,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他还想安安稳稳等升迁,除非是像那晚一样,被人用刀指着,否则他绝不会让灾民进城。

可是现在问题来了,迁民是大事,四皇子还没到,他就让百姓迁徙,四皇子知道后会怎么想?

钱知州继续转圈圈。

萧真和赵时晴已经等不及了,水患的传言已经从城里传到了城外。

小王庄。

一名挑着担子的货郎正在向一群婶子大娘们道歉:“你们能多买就买一些,以后可能要有好长一阵子,我都不会来了。”

婶子大娘:“为啥不来?你不是已经成亲了吗,莫非是你媳妇要生娃了,生娃的是你媳妇,难道你要陪着媳妇一起坐月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60-270(第2/18页)

货郎:“不瞒你们说,我媳妇确实大了肚子,不过我不是要陪她坐月子,而是陪着她去高平,你们还不知道吧,童州水患,四皇子已经带着工部的官员在来的路上了,到时候不但童州要淹,就连白县余州也要变成一片汪洋,这个时候不走,还等什么,唉,你们也走吧,高平那里已经贴出告示,只要是拿着路引的良民,都能在高平落籍,而且那边有的是荒地,谁开了就算谁的,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要回家收拾收拾,明天就要启程了。”

货郎说走就走,顾不上只卖了不多的担子,他只要在村子里说上一番话,就能白得一两银子,今天他已经走了三个村子,这就是三两银子,以前他走街串巷一个月,走烂几双鞋也赚不到三两银子。

另一个村子里,村口的大槐树下,老头老太们望着货郎远去的脚步,正在商量着要不要也去高平。

“谁爱去谁去,我反正不去,我家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祖坟也在这里,我还有十亩地,这村里除了老财主,就属我家田地最多,我死也要死在自家田地里。”

“你这老不死,是没带着耳朵出来吗?刚刚那货郎都说了,被洪水泡过的田地,不养上十年八载根本长不出庄稼,你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死了也就死了,也要为后代子孙想一想,长不出庄稼怎么办?你忍心看着你的大孙子活活饿死吗?”

“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我活了几十岁,什么没见过?”

“我呸,你见过发洪水吗?我听我爷说了,他们当年就是因为老家发洪水才逃到这里来的,如果老家能待,为啥离乡背井来这里?”

这时村长走了过来:“大家都不要吵了,明天让我家老大到城里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城里。

这两天来了很多打听消息的,都是附近村子里的。

皇子来童州治水是真的。

童州水患也是真的。

甚至还有人说起早些日子,有人挖出石像的事。

“你们知道吗?那石像上刻了字的,上面写着某年某月童州水患,百里汪洋,十室九空。”

大槐树村是第一个逃难的村子,因为村长的儿子在城里打听到了消息,回来当天,村长便召集了全村人,大家一致同意一起逃难。

男女老少抢收粮食,能带走的全都带走,无论这传言是真是假,他们都要选择相信,大不了就是出去避一避,田地留在这里也跑不了,若是真的发洪水也就罢了,若是没事,他们还能再回来,至少,人还在,家当也在。

大槐树村的媳妇们,临走之前都给娘家送了信,于是其他村子也有人跟着一起走,有岳家跟着女儿女婿走的,也有出嫁的女儿女婿跟着娘家走的,有的村子心齐,看到有人走了,也跟着走,有走的,当然也有不走的,有的是觉得没啥大不了,还有的是自作聪明,觉得自己是个大明白。

童州通往高平的官道上,时不时就能看到拖家带口逃难的灾民,有的是一个村子一起走,也有是同姓同宗族一起走,有些独姓的,不想落单,便跟在大部队后面,这样如果路上遇到情况,也能有照应。

他们全都听说了,那高平出名的土匪多,不过最近这些年好些了,没听说有劫道的,不过人离乡贱,谁知道那里的人会不会欺生,人多在一起,总归会好一些。

小石村地方偏僻,距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几十里,一年到头也没有货郎会来这里,今年破天荒来了货郎,只不过货郎带来的却是坏消息。

小石村没人相信,他们很少见到外地人,更不相信外地人。

他们破口大骂,认为货郎别有用心,货郎差点挨打。

次日,小石村里最有本事的后生从城里回来了。

他是个牙人。

十二岁时被后爹赶出家门,吃了很多苦头到了城里,因为嘴甜,被一家铺子的东家看上,留在铺子里当了小伙计,他能言善道,长大后凭着一张巧嘴做了牙人,风风光光回到小石村,成了小石村里人人羡慕的出息人。

他这次回村,是来接老娘的。

不是接老娘去城里享福,而是要带老娘去高平。

“你们知道吗?咱们这里要发洪水了,有人挖出了石人,石人上有上天的示警,哎呀,你们爱信不信,我是一定要把我老娘接走的。”

牙人没管自己的后爹,背上老娘就走,后爹的家人阻拦,他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却依然背着老娘离开了小石村。

“天呐,他都被打成猪头了,还是要带走老娘,莫非这里真的要发洪水了?”

“肯定是真的,他是牙人,村长说了,牙人是在衙门里登记上册的,认识官老爷的,他一定是从官老爷那里得了准信,冒着挨打的风险,回到村里接老娘。”

“我看不仅是在官老爷那里得了准信,他不是说了吗,老天爷显灵,石人示警。”

“要不咱们也出去避避?”

“能去哪里呢,咱们出了村子哪里都不认识。”

“那天的货郎不是说可以去高平吗?”

“高平在哪里,我都没有去过,也不认路。”

“鼻子下面有嘴,不认路可以问啊。”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离开村子的人家,竟然是牙人的后爹家,自家婆娘走了,有出息的养子也走了,他们当然要去找,不就是高平吗,他们也要去高平。

看到他们走了,有人去找村长,他们也想走。

而此时,泥鳅和沈望星,陪着沈观月一起,已经到了高平。

他们不是空手来的,他们带来了二十车米粮。

高平收留灾民,灾民能开荒,可是也要至少明年才能种出粮食,这一年里,没有朝廷的赈灾粮,灾民们吃什么?

何知州望着站在面前的小小少年,以及少年身后的二十车粮食陷入了沉思。

“小公子,请问尊姓大名?”

“就叫我观月公子吧。”

第262章 上山(两章合一)

观月公子!

这个名字很快便在百姓中间传开。

与此同时,童州连降暴雨的消息也传到了高平。

童州下雨了!

大雨倾盆,来势汹汹,就像是把天捅出了一个洞,下得人心惶惶。

说来好笑,童州城以及下辖的县镇村,抢在暴雨来临之前往高平逃难的,多是贫民百姓,而城里的大户人家,反而按兵不动,这些要么是不相信,要么是相信了却不肯走,四皇子要来了,这是他们距离天皇贵胄最近的一次机会,千载难逢,舍不得错过。

城西韩家。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少奶奶在屋里坐立不安,她娘家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动身前往高平,娘家姑姑嫁到高平。

她爹已经托了姑姑在高平置办宅院,一来不用寄人篱下,一家老小住得也舒服;二来无论水患的传言是真是假,置办产业总归不会出错。

娘家临走前,大哥特意来找自己,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她问了夫君,夫君不但说她短识,还嘲讽娘家人云亦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60-270(第3/18页)

,气得她在床上躺了一天。

雨一直不停,三年前才修缮的屋子居然漏雨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韩大郎正在发脾气,他的书被雨淋湿了。

正在这时,一名小厮水淋淋地跑了进来,韩大郎忙问:“四殿下到了吗?”

小厮哭丧着脸:“四殿下还没到,不过,不过”

韩大郎没好气:“不过什么?”

小厮:“不过童河决堤了,小的在城门口遇到过来报信的衙役了!”

钱知州派了衙役在童河沿岸巡逻,如有意外要在第一时间回来报告。

韩大郎怔了怔:“这么大的雨,童河决堤也是正常,不用急,不用急,四殿下和工部的人马上就要到了。”

少奶奶在听到“童河决堤”这四个字时,便脸色大变。

“相公,你快和公爹去说,咱们去高平吧!”

韩大郎瞪她一眼:“大惊小怪,四殿下和工部的大人们马上就要到了,区区决堤而已,很快就能修好。”

少奶奶却不这样认为:“相公,衙门今年刚刚加固了堤坝,咱家还捐了银子呢,这不也是说决堤就决堤了吗?可见这雨有多大了,就算工部的大人们现在就到了,也不是说修就能修好的。”

韩大郎不悦,拂袖离去:“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望着韩大郎远去的背影,少奶奶咬牙切齿。

即使是白天,屋里也是昏昏暗暗,韩家规矩大,没到掌灯的时辰,哪怕屋中昏暗也不能点灯。

少奶奶想要做做针线让自己静下心来也不行。

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将屋中照得雪亮,隔壁传来孩子的哭声,想来是被吓醒了。

少奶奶快步跑过去,从乳娘怀里抱过孩子小声哄着,孩子却哭个不停,声音里带着恐惧。

往常孩子白天睡觉时也会惊醒,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哄不好,少奶奶心中越发不安,都说小孩子对危险的感知比大人敏感,该不会是这个原因吧。

“来人,去把五福叫过来。”

五福,就是刚刚从外面回来的那个小厮。

五福已经换了干衣裳,从前院过来短短的一段路,虽然披着蓑衣可衣裳还是又被淋湿了。

“少奶奶,您找小的?”

“五福,我且问你,你去过城门口,现在出城的人多不多?”

自从传出四皇子要来童州的消息,韩大郎每天都让五福去城门口,若问外面的情况,五福最清楚。

五福说道:“先前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人出城,最近出城的人少了,尤其是这几天,雨越下越大,出城的人就更少了,但还是有人出城,今天小的就看到黄家的骡车了。”

“有人在京城做官的那个黄家,他家出城了?全家一起吗?”少奶奶问道。

五福点头:“对,就是那个黄家,他家的二老爷,一早就陪着老太爷和老太太,带着家中的女眷和孩子出城走了,城里只有大老爷和三老爷留守,今天小的刚到城门口,就看到黄家的大老爷和三老爷冒着大雨,出城往高平的方向走了。”

五福走后,少奶奶气得撕碎了手里的帕子。

黄家的大老爷和韩大郎是同窗,人家早早地就把家中老弱妇孺送走了,韩大郎却恰恰相反,不但自己不走,还不让妻儿走,这不是傻,这是毒!

孩子又哭了,少奶奶咬了咬牙,忽然下定了决心。

“梅香,去看看大爷去哪儿了?”

片刻后,梅香回来:“大爷在春梅屋里。”

少奶奶冷笑,还以为他换了个地方读书呢,或者是去老太爷屋里商量对策,却不知是去找通房了。

“去,把咱们前几天收拾出来的箱子全都抬到廊下,再让老陈备车,让老陈把他的几个儿子也全都叫上。”

几个丫鬟和老陈一家都是她的陪房,早在娘家要去高平的时候,少奶奶就把金银细软收拾妥当,可是韩家不肯走,那些东西也用不上。

现在她不想等了,她还有孩子,她不想带着孩子一起陪着韩家人送死,她又不是没有靠山,她还有娘家,还有疼爱她的父母和大哥。

自从岳家去了高平,少奶奶就总是念道着要一起走,韩大郎烦得不成,头发长见识短,为了能和娘家人在一起,连夫君的大好前程都不管了,四皇子来童州,这是多好的机会,她却吵着要离开,真是可恶。

韩大郎转身便去了春梅屋里,春梅从小就伺候他,原本想着生下嫡子之后就把春梅抬成姨娘的,可是嫡子已经周岁了,少奶奶却还是不肯。

韩大郎一进屋,春梅便含羞带怯地告诉他,这个月的月事已经过了十几日还没有来。

韩大郎大喜过望:“梅儿,你有孕了?太好了,这下子那个母夜叉若是还不肯给你抬房,我就休了她!”

春梅忙道:“大爷快别这样说,让大奶奶听到一定不会饶了梅儿。”

韩大郎冷笑:“她敢!以前不过是看在她大哥的面子上,忍让她几分,没想到她变本加厉,连个名分也不肯给你,现在好了,她娘家去了高平,那穷山恶水的地方,这辈子怕是回不来了,她若是知情识趣乖乖听话倒也罢了,若是仍然不知所谓,我就休了她,再娶个温顺懂事的进来。”

春梅上前,抱住他的腰,把脸贴了上去:“梅儿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小仙童追着梅儿叫姨娘”

韩大郎大喜:“真的?梅儿这一胎一定是个男丁!”

屋外大雨如注,屋内春光旖旎,小厮跑来报信,却被春梅的丫鬟拦在外面:“你有点眼力,大爷最不喜有人在这个时候打扰他。”

待到韩大郎终于从小厮口中得知少奶奶带着孩子冒雨出府的消息,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了。

少奶奶的骡车,在大雨中艰难前行,说来也怪,自从出了家门,孩子就不再哭闹,小小婴孩,像是知道什么,好奇的睁着眼睛。

“少奶奶,雨太大了,要不找个地方避一避吧。”

少奶奶看了看孩子,说道:“这雨一直在下,避雨也只能避得一时,还不如抓紧时间赶路,等出了童州地界,说不定雨就小了。”

她提前做过功课,传出水患消息的地方,除了童州还有其他三个地方,而高平则是在另外的方向,也就是说,只要出了童州的地界,就不会有水灾的隐患。

可是雨太大了,城外的雨比城中下得还要大,刚刚出城,骡子便不肯往前走了,老陈急得不成,少奶奶更是不知所措。

“喂,大叔,这是怎么回事,是车坏了吗?”

雨声中,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是女子的声音。

只见几人身穿蓑衣骑在马上,朝着这边走过来。

老陈一惊,天色越来越黑,该不会是遇到劫道的吧。

老陈的几个儿子抄起随身带的木棍,护在车前。

马上女子见状,笑着说道:“大叔不用惊慌,我们不是坏人,只是和你们说一声,雨太大了,前面的路更加难走,如果你们暂时没有地方去,可以到山上茶馆避一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60-270(第4/18页)

,山上有客栈,那里地势很高,即使洪水淹了童州城也不怕,现在洪水还没来,你们趁早上山吧。”

女子说完,便和同伴一起,向前面走去,前面不远处,还有一驾骡车停在那里。

“少奶奶,您听到了吗?那女子说山上能避雨。”

少奶奶刚刚也听到那女子的话了,土生土长的童州人,她当然知道山上茶馆,韩大郎还在那里搞过诗会,只是她没有去过。

“那女子说的山上,可靠吗,咱们的骡车能上去吗?”

老陈说道:“少奶奶,那山上茶馆开了几十年了,算是老字号,可以放心,上山有人走的台阶,也有马道,平时上山有滑竿,只是这么大的雨,马道定然泥泞,滑竿怕是也没有了,咱们可以把车留在山下,让小人的儿子牵着骡子走马道,小人护送您走台阶,就是要辛苦少奶奶了。”

少奶奶不怕辛苦,她只是担心孩子,哪怕再辛苦,也不过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可若是从这里到高平,这么大的雨,还不知能不能走过去。

“老陈,你替我背上宝儿,把宝儿藏在蓑衣里,你只要护住宝儿,不用管我!”

骡车掉转方向,回到城里,城里的水已经没过膝盖,好在地势平坦,骡子还能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山下,远远的便看到飘在水中的几辆车驾,看来已经有人和他们一样,带着骡马上山了。

老陈用布带子把孩子绑在背上,穿上蓑衣,孩子离开阿娘,也只是哭了两声,便乖乖地藏在蓑衣里。

少奶奶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踏上石阶,雨水很快便模糊了视线,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忽然,老陈喊道:“上面下来人了,少奶奶小心!”

丫鬟连忙扶着少奶奶闪到一旁,来人却在她们面前停下脚步,那是两个穿着蓑衣的年轻汉子。

他们肩上扛着的,竟然是滑竿。

“坐滑竿吗?保证稳当!”

少奶奶大喜,刚要答应,老陈却道:“少奶奶小心,他们不是本地口音。”

其中一个汉子说道:“我们的确不是本地人,是我家二小姐心善,担心台阶湿滑发生事故,特意让我们守在这里,看到老弱妇孺上山,就帮一把,你们放心吧,这两天我们已经抬了很多人上山了。”

老陈还要说什么,少奶奶却想起在城门外遇到的那个年轻女子:“你们说的二小姐,这会儿是不是出城了?”

“咦,你们也是二小姐让来的?这个时候出城很危险,二小姐便亲自去了城外,见到有人出城,便让他们来山上。”

少奶奶点点头,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忽然就信了那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二小姐。

“好,劳烦两位,抬我上山吧。”

她抬腿上了滑竿,让老陈把孩子给她,老陈不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筐里的道理,少奶奶不懂,他老陈却是懂的。

这两人若是坏人,他救不下少奶奶,却还能护着小主人逃走。

而此时的山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茶馆里已经没有了往日清静闲适的气氛,秀秀带着伙计们用最大的锅煮了姜汤,淋了雨的人喝上一碗,全身都暖了。

夏大川看看天色,嘴里嘟哝:“二小姐怎么还没回来啊,这么大的雨,早知如此,说什么我也要跟着她一起去。”

另一名护卫劝道:“二小姐的脾气你还不知道,你要跟着,她也不让,放心吧,凌波姑娘和四大护卫都在呢,二小姐不会有事。”

是的,此番出行,老爷子把自己的四大护卫全都给了赵时晴,有他们在,老爷子才会放心让宝贝大孙女来童州。

“又有人上山了!”

外面传来小女娃的童音,这是茶馆东家的小女儿,大人们全都忙得飞起,她年纪小,就帮着跑腿。

“快点端几碗姜汤,上山的有小宝宝。”

“哎哟,小宝宝喝不了姜汤,多烧点热水给孩子洗洗。”

第263章 戒指

赵时晴已经在山上和城门口来往几日了,这是一件辛苦且危险的事,其他人想要代劳,都被赵时晴拒绝了。

这个时候去逃难的人,胆战心惊却又存了要拼一把的决心,他们内心恐惧。

令他们恐惧的,不仅是水患,还有高平,还有去往高平的路,这条路上不仅有大雨倾盆电闪雷鸣,还有贼匪,有拐子,有随时随地会发生的危险。

这时候,有人告诉他们,其实并非只有五百里外的高平可以栖身,如果他们回城,花费两三个时辰,也有一处安身之地。

他们会在信与不信之间犹豫,信那自是千好万好,一旦不信,那么告诉他们这件事的人,就是居心不良,是匪人。

而这个时候,女子比男人更容易消除戒心,尤其是那些拖儿带女的女眷,娇俏可人的小姑娘,远比粗声大气的汉子更让她们放心。

赵时晴的功夫没有白费,这几日,经她指引来到山上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七成都是老弱妇孺。

此时,赵时晴正站在一驾搁浅的马车前,隔着帘子,和车里的人说话。

那是一个中年妇人,她姓郝,此时她左右手各搂着一个女孩,紧张地听着车外的动静。

这两个孩子是她的两个外孙女,女儿去世后,女婿调到京城,原本是想把两个外孙女一起带走的,郝夫人没有答应,女婿膝下无子,肯定是要续弦的,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到那时两个外孙女定然会受委屈。

郝夫人把两个外孙女留在身边,这一留便是五年。

不久之前,郝夫人听到童州水患的传言,便给女婿写信,让他派人来接两个女儿进京,可是女婿派来的人却迟迟未到,她等啊等,一直等到现在,她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她后悔,就应该直接让人把两个外孙女送到京城。

听到车外传来年轻女子的声音,郝夫人大着胆子撩开窗户上的油布看了过去,只见三个身穿蓑衣的人骑在马上,虽然雨水模糊了视线,可是郝夫人还是看出,其中两个是女子。

“你们是什么人?”郝夫人问道。

赵时晴微笑:“我姓赵,名时晴,我从山上茶馆过来,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像你们这样的,想去高平却又寸步难行的人。山上茶馆是老字号,东家乐善好施,上山之路虽然难行,但比起去高平,却是容易许多,山上有屋子,有热水,有热饭,还有我们提前准备的药材,最重要的是,山上地势高,即使洪水淹了童州城,山上仍是最安全的地方。

夫人若是不信,可以先派个人到山上看看,如果信我,也可现在过去。”

郝夫人半信半疑,她寡居多年,惟一的女儿又已去世,平日里足不出户,对于山上的了解,也只限于曾经在山下路过。

她看向两个外孙女:“你们说呢,咱们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回城去山上?”

其实问等于白问,她们的车已经不能走了,想去高平,难于登天。

两个外孙女虽然小,但是很懂事,她们好奇地望着窗外的少女,这个姐姐会骑马,这个姐姐好威风啊。

她们没有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260-270(第5/18页)

过马,在此之前,她们甚至从没见过会骑马的女子。

姐姐大着胆子问道:“到了山上,我们住在哪里?”

她们是女子,外婆还是寡居,万一被冲撞到怎么办?

赵时晴微笑,她放缓了语气,生怕吓到这个小姑娘:“山上除了茶馆,还有客栈,女眷住客栈,男子住在茶馆,中间隔着一排山石树木,不过因为房间有限,想要住单间是不行的,大家都要住在一起,就是那种大通铺,能保证暖和干净,但是想要清静,却是做不到的。”

姐姐点点头,她看向外祖母和妹妹:“就是和家里下人们住的屋子一样,好多人睡在一张大铺上。”

妹妹一脸懵懂,她全听外婆和姐姐的。

郝夫人听得很认真,她可以想象那里的场景,她从未住过这样的屋子,不过,住大通铺,总好过随时会被洪水冲走。

“好,赵姑娘,谢谢告知,我们现在就返程去山上!”

目送郝夫人一行离去,赵时晴松了口气,抬头看了看天,不由失笑,她想什么呢,大风大雨,还看什么天色。

“二小姐,这会儿已经快到傍晚了,不会有人出城了,咱们回山上吧。”凌波说道。

“好,回去!”听人劝,吃饱饭,赵时晴素来是个听劝的人。

其实现在不仅是出城的路很艰难,回城的路同样如此。

凌波叹了口气:“雨越来越大了。”

她忽然想起一事:“二小姐,四皇子是不是被困在路上了,否则也该到了。”

赵时晴噗哧一声笑出声来,此时距离萧真估算的日期已经过了整整十日,也就是说,足够从京城到童州走上两个来回了。

四皇子就是爬,也该爬到了。

“四皇子这会子,八成正在官驿里赏雨呢。”

赵时晴猜得没错,此时此刻,四皇子正在望雨兴叹。

他不是不想走,而是他走不了。

谁能想到,刚到衍城府就出了状况。

衍城府天气炎热,仙子求雨,终于喜降甘霖。

这一路上,他原本是不进城的,各地官员也是在官道两旁恭迎。

还没到衍城,便听说童州下起了大雨,这个消息令所有人全都为之一惊。

原本,童州水患一事只是猜测,毕竟这是连钦天监也没有算出来的事。

就连工部的人,也觉得这次就是跟着四皇子出来走一圈,早就抱着磨洋工的心思。

没想到童州竟然真的下起了大雨,工部的人最是清楚,对于临河的城镇而言,下大雨意味着什么。

偏偏就在这时,衍城府出了一位求雨得雨的曹仙子一事,传到了四皇子耳中。

四皇子心中大喜,这位曹仙子这么灵验,既然能求雨,当然也能让雨停下来。

见到衍城父母官,四皇子便问起这位曹仙子,他想亲自见上一见。

可是父母官却找不到曹仙子了,就连曹仙子的徒弟们也不知所终,

四皇子勃然大怒,立刻派人去找,这一下便在衍城耽搁了两天。

派出去找人的人回来告知,他们已经查到曹仙子的下落,原来仙子带着徒弟们去童州拯救苍生去了。

四皇子无限感慨,这才是高人典范,所谓仙子,就应该是救人于水火,就应该拯救万民。

既然知道曹仙子去了童州,四皇子便准备次日继续赶路,可没想到,当天晚上,包括他在内,竟然全都上吐下泄,连床都爬不起来了。

其他人倒也罢了,可他是堂堂皇子,吃坏肚子的事不应该发生在他身上。

最后查出,问题出在饮用水上。

四皇子出行,有整整一驾马车拉的都是他从小喝到大的山泉水,他和其他人喝的水是不一样的。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这一路上水都是好的,可是在衍州停了两日,早上起来,水面上竟然飘了一层虫子,这水肯定是不能喝了,于是四皇子只好和其他人一样,喝的都是官驿水井里打上来的水。

随行的侍卫将水井里打捞出一只死鸟,死鸟身上绑了石头,沉在井底,因此没有浮上来。

四皇子的病情虽然被太医控制住,不吐不拉了,但是他受过重伤,身体原本就比正常人虚弱,此时这场病,正是雪上加霜,四皇子在床上躺了整整五天才能下地。

其他人虽然比他强一点,但也好不了太多。

杨胜秋也病了,但是他自幼练武,不拉稀了也就没事了,可是四皇子还病着,他和其他人也只能留在官驿里。

大家悄悄议论这件事,这件事显然是人为的,否则那只死鸟身上怎会有石头?

官驿里的人抓得七七八八,轮流审问,也没能审出什么,大家人心惶惶,全都盼着四皇子早日痊愈,赶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玻璃城的一场季风 听说你曾深爱我 [综英美]电子拳击可以拯救哥谭吗 相爷的乡野妻 冰山伯爷为我折腰 成为限制文男主的妻子 厄运食肆[全息] 绿茶穿成万人迷文女配后 用柯学马甲伪装文豪 离婚律师很难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