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扶弟魔家的女婿 > 40-50

40-5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被温柔阴鸷世子缠上了 史上最强入赘雄主 投我悬黎珠 御兽,从养猪开始! 重回九二之小富即安[九零] 严国公的宠妾 郁秀才 死祭后被两个老婆缠上了 重生后和清冷师姐he了 难以置信的夏天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1/17页)

41、第 41 章

土地下放, 由公转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也就是俗称的大包干。

文件已经下来, 盖了钢印儿的。

因为事关重大,周边的大队都取消了放映队, 改为分田来了。

干部们坐在台子上,村长就把他们早就定好的方案说了, 让他们每个人上台去抓阄, 碰运气,谁运气好谁就分好田, 谁运气差谁就分差田。

分田是以一户为主, 首先要确认这一户的人符合不符合, 还在不在。

一户当中,每个人都是有地的,但过世的人名下的土地要收回去,划分到其他需要地的人头上。

村干部挨家来问,问到庄家头上, 问庄炮仗两个,“你们是怎么想的?到底是跟着老大还是老二, 我们要把你们的田地划进去。”

庄家两个老的这种情况在村里不稀奇, 两个老的跟了老大, 合不来, 又跟其他儿子一起生活的不少,现在关系田地的事,他们就要问好这些到底要跟谁,免得以后麻烦。

庄炮仗还没开口,庄民国大嫂刘春枝不干了, “我爸妈本来就是跟我们的,当年分家也是分给大儿子的,哪有跟小的过的。”

她还叫庄民国说说话,把人给哄回去。

从集体转到家庭联产,村里的社员们还没回过神呢,有高兴,但更多的是茫然。他们每天被安排上工,只负责出力气就行,现在要他们自己种田了,社员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种。

种田要种子啊,种子从哪里来?种出来又去哪儿交呢?以后村里每年就不发钱了?

刘春枝不知道好坏,但她知道,不能让二房的占了便宜。

东西管不管用那是另外的事,先搂在怀里才是自己的。

“现在不是以前了,你爹娘是长辈,他们有两个儿子,想跟谁都可以。”村干部如实说。

庄民国说的,“我爹娘跟我,他们的田地到时候分一份给我大哥。”

上辈子没有两个老人的田地,他还不是能出去打工挣钱,一样要养家糊口。

也就是现在的人把田地看得重呢,等几十年后,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都不愿意做笨重的农活,村子里就是些老人孩子了,还有个称呼呢,叫“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那时候这些田地要么包出去给人家大老板种东西,要么就空着,田地里的草长得老高了,送人种都没人要的,谁还会去争土地的。

庄民国一辈子也是苦过来的,地地道道的土农民啊,他跟老头老太太们在村里没事做的时候,也跟老头们可惜那一片片没人种的土地,但可惜归可惜,他们都一把年纪了,连锄头提着都费劲了,谁还能去种地的?

大哥也养了爹娘这么多年,分一份给他们庄民国没意见。

陈夏花一惯听他的,也不反对。

刘春枝心贪啊,她还想全占的,庄民安认真给庄民国道谢了:“多谢二弟了。”

村干部还是要以庄炮仗他们两个本人的意愿为主,庄炮仗也没意见,这事儿也就定下了,村干部做好了登记,又往下一家去了。

刘春枝都气疯了,骂庄民安:“你是不是疯了,要你在这儿穷大方的,本来就该是我们的,你让出去你吃风啊,你快去跟支书说,爹娘跟我们!”

她自己不去,非要庄民安去。

庄民国一家都没人理她,连庄玉林两个都习惯了大嫂刘春枝的骂骂咧咧,她也只有在他们庄家人面前逞凶逞能了,庄家从上到下都拿来让她骂了的,出去就不敢逞凶逞能了,就是“欺软怕硬”呢。

庄玉林兄弟也被抱了出来,兄弟俩一人一个躺在爸爸妈妈怀里,冬天冷,庄民国两个怕他们冷着了,把他们裹在衣服里头。

统计户统计了一阵,留下来的人不多了,庄民国也叫他爹庄大炮两个回去,还把庄玉林他们兄弟也带回去,家里先送回去的是生产队分的粮食、钱,肉。

他们家现在上工的只有陈夏花,分到的钱少,只有三十几块,一斤肉,三斤棉花,粮食,好在庄民国是工人,发工资发粮票,家里不缺了这点。

庄炮仗问过了向婆子,向婆子也同意回去,两个人把小孙孙也带回去了。

庄炮仗说了,让庄民国去抓阄,抓到哪儿就是哪儿。

“行。”庄民国点头,不过他是打算让陈夏花去。

陈夏花手气好呢,上辈子他们农村的电视、冰箱,都是陈夏花中奖中出来的。

大儿玉林兄弟把他们接到城里去,带他们去逛超市、逛商场,陈夏花不适应,都知道她舍不得花钱,出去花了多少钱都是瞒着她的,到人家商场搞活动,把小票拿出去,陈夏花就上台去抽的。

庄玉林他们兄弟刚到城里的时候也见到人家商场、店子搞活动,只要满了多少就能去抽奖,他们兄弟没钱,抽不起。

等有钱了,兄弟两个还专门去各大商场里转过了,专门去抽奖。

他们去过了,爸妈还没抽过呢,陈夏花一个人不敢上台,庄民国跟他一起去的,他也是抽过奖的,抽到了安慰奖,一双袜子,让陈夏花抽,头一下抽出个二等奖电视,再抽一下抽出个一等奖冰箱,围观的人都羡慕呢。

后来陈夏花知道花出去的金额,说什么也不跟他们去逛商场了,没待上几天就说要走,庄民国知道,她这是觉得他们来了后给儿子们添了负担,让他们“花钱”了,回农村去,他们自己种了菜,还种了一块小田的粮食,吃喝都不用花钱。

陈夏花闹着要走,庄民国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就跟着回来了。

以后他在公社里买东西,碰到要抽奖的都是叫陈夏花去抽,家里大大小小的,从盐、洗衣粉、脸盆,凳子,都是陈夏花抽出来的。

村干部们已经挨家挨户登记好了,接下来就要抓阄了,根据他们手上的名单一个个的叫上台,福嫂子家比他们家还要早上去,庄福跟福嫂子两口子都不敢上台,最后把福家兄弟给推了上去。

两个小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给他们抽了中下田。

“早知道还不如我上去呢,我记得你运气也不差的,早知道该你上去了。”福嫂子接了条子,后悔叫两个小子上去了。

好田坏田不是光看田肥不肥,还看离家里近不近的,他们生产队也有田地离得远的,都到村外头去了,还有爬小山坡的,费力。

福家两个小子跟村里的小子们玩了一会,他们先前还叫玉林他们兄弟去玩呢,庄玉林他们兄弟粘爸爸妈妈,不去玩,他们现在才跑回来呢。

福家兄弟不高兴了,“你们大人就是口是心非,刚刚叫我们去,现在又不让我们去,唉,果然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庄玉林这个“小老师”教的是说话不算话,福家小子觉得这几个字不够凸显他们的心情,换了个词。

要多好几个字呢。

福嫂子没心情跟他们贫呢,划分了田地,一时,都没想到他们有了田地在手上,这田地该做什么。

万一以后再收回去呢。

她还问庄民国呢,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2/17页)

,“你们田地种什么?”

庄民国被问得莫名其妙:“不是种粮食吗?”现在可不像几十年后不用交粮食呢,现在他们还得交一些粮食到粮站去的。

福嫂子连连点头:“就是去哪儿买种子去?”

庄民国对这些熟:“粮站买,里边水稻种,玉米红薯种都在粮站买。”

他出去打工都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村里有出去打工的人回来,找人去工地打工,庄民国是那时候才跟着出去的。

为了跟两个儿子挣学费,为了他爹庄炮仗的药费。

家里样样都要钱,光是靠种地卖粮食压根就不够开销。

跟他们坐得近的都听到庄民国这话了,有了卖种子的地方,他们会育苗,会种地,这些都是做惯了的,不难,心里一下就定了下来,被分田这个消息怔到现在的人才反应过来,分田好啊!

以后田地就是自己的了,他们想种什么就能种什么了!

先前还坐立不安的人都想通了,现在他们还巴不得早点分了田,去看自己家的田呢。

陈夏花去抓阄了,抓了就到旁边村干部里登记,拿了字条回来,庄民国接了字条一看,把字条放进兜里。

福嫂子问了句:“你们家抽到哪儿了?”

“门前的几块大田,跟土连一起的。”庄民国相信陈夏花的运气呢,陈夏花上去抽,庄民国还特意跟她说了声儿,“别抽好的,就抽咱们门前的土地就行。”

还真抽着了。

陈夏花现在还没搞懂呢,她也不问。

福嫂子看了陈夏花一眼:“你们夏花这运气可真好。”

他们抽好了,庄民国就跟陈夏花往家里赶,今天是抓阄,明天就是丈量土地,庄民国都想好了,他们家菜地小,刚好分到的门前的土地正好再开两块菜地出来,专门卖苗子。

苗子好卖,供销社的齐玉都问他们有没有多的,公社下的大队多,其他大队也想种菜卖。

给陈夏花一说,陈夏花没意见:“听你的卖苗子。”

寒风凛冽,回去的路上,庄民国心里是火热的。

多盖几个菜地,他也能靠卖苗子供两个儿子上学,让他爸妈过上好日子了。

一大早,村干部就挨家挨户丈量起了土地,庄家的地就在门前,是村里抽得最好的一家,村干部来量土地,庄民国趁机把大房的一亩给划了出去,也分在大房房屋那边。

刘春枝没感谢他们,见了他们就阴阳怪气儿的。

反正在她眼里,庄民国家的地都是抢的他们家的。

砖窑厂的工人们也在讨论分田的事,没抢到好的就抱怨两句,抢到手的得意几声,庄民国上工,田地的事家里就是陈夏花做,两个老的也出去帮帮忙。

过年的时候庄民国两个去丈母娘家,这回多待了会儿,陈婆子拉着他们不让走呢,说让庄民国想办法,给他舅母也弄个回城名额,“你可是吃公家粮的工人呢,给你舅母找个关系把她名额给添上去,回去城里也当个工人,银宝当“干部”,咱们家也是“双职工”了。”

都分田了,知青的安排也提上了日程,村干部们说的是要看回城名额,要是城里要招回去,他们也放人。

庄民国舅母杜青家里没人给她走关系。

陈婆子把主意打到庄民国这个女婿头上了。

庄民国没同意,他就是一个小工人,认识最大的“官”就是他们厂长了,哪里有关系去认识能添名额的人?

陈婆子听不进,还说他,“当了工人就翻脸不认人了,帮点忙就不干了,这是白娶了我们陈家的闺女了。”

不听她的,就是“不认人”、“不孝顺”。

中午饭都没吃,庄民国就带着陈夏花他们回来了。

过年的礼他提过去了,也走了一趟,礼数是尽了。

翻了年,庄玉林读二年级了,庄玉春年纪不到,还要继续读幼儿班呢。

作者有话要说:想起了我小时候在村里读书的时候,读了一年幼儿班准备去报名一年级,还自己拿钱去缴,结果人家老师不收……

明天不出意外,应该会日万。

感谢在2021-01-08 17:54:13~2021-01-08 22:52: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0178818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42、第 42 章

学校报名是元宵上下, 庄玉春是月底才满六岁,晚了两个星期,上不了一年级, 只能上幼儿班。

跟新报名的幼儿班孩子相比,庄玉春就是班上最大的孩子了。

红太阳大队下边生产队中送孩子来报名的多了起来, 连红枣大队、新云大队都送孩子来红太阳大队小学读书。

庄玉林荣升二年级的小学生了,班上多了许多新从红枣大队、新云大队转来的新同学, 还分成了两个班, 庄玉林他们是二年级一班。

二年级一班的小学生都是他们一年级的小学生升上去的,选班长的时候, 班上的同学都给庄玉林投了一票, 庄玉林在二年级又连任了班长位置。

又当上“干部”了。

选班长的时候还有两个同学跟庄玉林竞争的, 在投票的时候,他们原班一年级的同学人多,庄玉林的得票数最高。

二年级的老师就不是邱老师了,换成了一个女老师,叫杜老师。

邱老师“调任”了, 当上了学校的校长。

教幼儿班,再教一个五年级。

五年级的孩子们马上要考初中了, 邱老师要去给他们“抓紧”了。

庄民国特意找人换了班, 带大儿玉林兄弟去报名, 去的时候兄弟两个背着“好妈妈”陈夏花给他们缝制的新书包, 高高兴兴的去,回来的时候都苦着脸。

同学们都羡慕他们的新书包呢,还说回去后也要叫家里的“好妈妈”给他们缝新书包。

“那怎么还不高兴?”陈夏花在菜地里育苗呢,走不开。

大儿子玉林“小老师”说了,不懂就问。

庄玉林带着弟弟玉春来帮忙, 把泥团一个个放进方形里头,这些泥团都是要卖钱的,“邱老师走了。”

邱老师去教五年级去了,他还要读三年才能读五年级呢。

庄玉林在寒假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我的邱老师”呢,写邱老师就如山上的青柏一样,心胸波澜壮阔,这几个词他不会写,用的拼音填上去的,又跟河里的溪水一样,肚子里的“墨水”怎么流也流不进。邱老师说了,让他不能光写人物,还要写山川河流,庄玉林“善于观察”后,把人物和山川河流给写在了一起,学会了用“比喻”。

他这篇作文都交了呢,邱老师都看过了,却说以后都不教他们了,他要去教五年级了。

邱老师还赠送了一本新华字典给庄玉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3/17页)

二年级跟五年级,陈夏花还是知道五年级更要紧的,邱老师当校长了,她也为邱老师高兴,邱老师妈妈经常问他们家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小同志的。

邱妈妈教出来的同志邱老师才优秀呢。

“你再读三年就五年级了,到时候邱老师还能教你一年呢。邱老师去教五年级了也还是邱老师啊。”就跟“好妈妈”一样,“漂亮妈妈”、“农民妈妈”都是妈妈。

庄玉林老气横秋一声,“妈妈你不懂。”

小学生的烦恼只有小学生才懂。

他们一年级的小学生知道邱老师要走,都很舍不得,还说要“挽留”邱老师的。

陈夏花还要说,庄民国把她拦下,说,“随他去。”

学生的烦恼就该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他家小二玉春不是说过么,说,“学生时代一切都是美好的,再可笑的事情也是美好的。”

上辈子他们只上了个初中,想要体会“美好”、“可笑”,都没机会。

成年了,在外头打工了,就体会不到了,只有该怎么存钱攒钱,该怎么养家糊口了。

土地划分过后,他们家现在的田地只有一块田一块土拿出来种了粮食,离得最近的田土都被改成了菜地,养苗子。

庄民国跟村里人一样,先去粮站买了粮种,是要准备种地的,村里人都买了粮种、玉米种,田种粮、土种玉米,等收成了除了留下自己吃的,其他的都上交、卖钱。

家家户户的农民都是这样做的。

上辈子他们家也是这样做的,两口子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忙,得空了还要去帮衬丈母娘家,收成的一千多斤粮食、玉米除开了自家吃的、上交的,能卖上六七百块。

上工分的时候一年才分多少钱,一百多块的。

一年挣六七百块可比挣工分的时候,一年只分到一百多块强,其实拆分下来,家里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的。

太穷了,庄民国才跟着出去在工地打工。

就为了多挣几个钱。

出去打工确实比留在家里伺候庄稼挣钱。

再不济一个月也有百来块。

工地的活累人,但跟在家里伺候庄稼相比,都一样累。

几十年后的人不知道,见着大片大片空着的田土还问呢,问,“怎么不种庄稼的?空着好可惜的。”

种庄稼?谁种呢?“累啊。”

又累又挣不了钱,年轻的吃不了这个苦,都出去打工了,厂里头上班,一个月再差生活费是够了的,种一个月的地才多少钱。

对种了一辈子的地的人来说,谁不想田土里都种满粮食的,但一年到头守着田地种不来钱啊,一家老小张嘴要吃要喝的,种田跟出去打工只能选一条。

年轻人就更不行了,没想过要种地的,大儿玉林当了“小老板”后,他们家的田地倒是种了的,都是花钱雇人来种,雇人来收的。

那时候又时兴什么“无公害蔬菜”,自己种的卫生。

庄民国算了账的呢,卖苗子来钱,一块菜地一年也能挣五百,多养几块地的苗子,一年就能挣两三千,自己吃的粮食、交的粮食也有,这一年守着这几块田地的苗子比出去打工还挣钱,以后他就在砖窑厂上班,卖苗子,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田地多,种的苗子种类就多,辣椒、丝瓜、苦瓜、菜豆、再往后一些还有卷心菜、西红柿、茄子,家里的苗子多了,陈夏花还挑了几回去公社,放供销社卖。

多卖了几回,谁都知道红太阳大队四生产队的庄家苗子多了。

砖窑厂的工人们家里都是在庄民国家里买的苗子种菜,当了一年的工人同事了,三生产队的工人们也不排外了,三月份上工没多久,宣传栏就公布了,庄民国当选了砖窑厂砖窑三组组长。

庄秋当起了砖窑厂的厂长,姜辰这个“前厂长”又出去干大事了呢。

组长这个位置是去年过年才定下来的,根据县里的厂子制定的,组长要带着组员完成任务,检查质量,一个月工资要多三十块呢。

庄秋穿着一件白衬衫,一件军绿外套,脚上蹬着小皮鞋,连头发都剪成了短发,庄秋说了,她这样利落的发型才压得住人。

一群工人都是男人,厂长是女人,压着一群男人。

庄秋刚当上厂长,底下的工人还不服气的,挑拨庄民国妹夫姜东呢,说,“别人家都是男人当家,你们家是女人当家,你以后还要在你媳妇手底下干事,让她发工资呢。”

姜家人也有意见,觉得庄秋不该当这个厂长。

庄秋还非要当。

庄秋也扯起了大旗,“妇女都能顶半边天。”

工人的思想觉悟要高,要跟得上宣传告示呢,工人同志要是跟不上思想觉悟,那就是没有进步,在原地踏步,不能带动厂子进步,要“下课”的。

大盖帽一盖,谁都不敢再反对的。

庄民国领了工裤,回家跟陈夏花还说呢,“三妹现在是女强人了。”

庄秋上辈子就是姜辰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早就成女强人了。

按人家视频号上说的,庄秋这样的,就是活成了所有女人想要的样子。

精致、独立,干练,有钱。

陈夏花第一反应是:“那妹夫怎么说?”

“他说没意见,家里一直就是三妹当家的。”

庄民国妹夫姜东没“野心”,上辈子只在弟弟姜辰的房地产公司做了个保安经理,清闲得很,每天就是巡逻、安排人上岗,检查设备,两个老头经常打电话过问。

都享儿孙福,是关工资的人了,庄民国经常给姜东推荐他在网上买的东西,隔三茬五视频一回,也不是没烦恼的,庄民国的烦恼就是陈夏花犟,不肯花钱,姜东烦恼的就是庄秋事业心强,不肯退下来。

每回打电话,视频,都要说一回。

说到什么时候呢?说到陈夏花走,庄民国再给姜东打电话,就只能叹了,“她就是犟啊,怎么都说不听。”

他们家现在家里的钱不是谁保管的,就放在柜子里,谁要用就去柜子里拿就是,陈夏花从来没拿一分,也就是卖苗子的时候才从箱子里拿些钱来找补。

还年轻呢,庄民国都看到了她节省的模样,就跟上辈子一模一样了。

两口子在床上的时候,庄民国经常就说,“人这辈子几十年啊,短着呢,不吃不喝的,到老了都想不通的。”

这些话他经常说。

陈夏花不接话。

陈夏花名字练得好,庄玉林他们二年级刚开学呢,新来的杜老师就给他们安排了一堂考试,还要拿回来给家长签字的。

庄玉林得了双百分,拿回来就让“好妈妈”陈夏花给他签字了。

杜老师跟邱老师不一样,杜老师是个“严”老师。

邱老师温和,喜欢在课堂之余跟同学们讲一些课外的知识,庄玉林的“星星”、“月亮”上的知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4/17页)

都是邱老师传授的。

杜老师的教育方法跟邱老师不一样,她抓学生的成绩,抓他们的课堂纪律,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从来不跟他们讲课外的知识。

庄玉林学着杜老师的模样板着脸说话,“你们以前在学习上懒散惯了,没有把心思放在成绩和学习上,学会了一些“不良风气”,“不良习惯”,以后都要改正过来。”

杜老师还说了,下学期的“班干部”位置,是看学习成绩,由老师来定的。

“我们都想邱老师回来教我们了。”从一年级上来的同学都不适应杜老师的严厉作风,觉得他们现在是“死气腾腾”。

陈夏花到嘴的那句,“在学校要听老师话”的话咽了下去,上回庄民国才借着砖家的事跟她说过了呢,老师说的话,并不是都是对的。

他们后山果林上回请专家,才请“亏”了呢。

庄民国把儿子抱着哄了哄,“杜老师说的“不良风气”,“不良习惯”是什么?”

庄玉林噘着嘴儿,“杜老师说我们的作文写得不好。”

杜老师的原话是,“没档次。”

她还特地拿了几篇作文读给他们听,写的是什么呢?“我的家乡”,“我的母亲河”。

“邱老师不是夸你写得好吗,你就照着你自己的写就是,每个老师看作文都是不同的。”庄民国给他出主意。

他见过二年级的杜老师,是公社的人,初中毕业呢,“高材生”,说起她还是个名人呢,供销社的大姐齐玉齐大姐跟他说的,说这位杜老师原先是在初中教书,初中今年来了位新老师,人家是高中毕业,才回城的知青,就把杜老师给挤下来了。

杜老师还教过齐玉她女儿,人家初中学生都跟不上杜老师的教学,说她,“太凶了。”

杜老师一调走,她带过的初中班上,同学们高兴得很。

“我听说杨家大队也有人在育苗子,你现在在厂里上班,估计不知道。”庄民国当上砖窑厂后,已经很少送东西来公社了。

他们家的苗子能卖了,附近几个大队的去了他们生产队里买,他就送一些到公社里,让离得远的大队买。

“我家的苗子肯定比他们好。”种出苗子来不稀罕,要提前一个来月把苗子种出来,不种季节菜的苗子就少了。

季节菜在公社卖不上菜,他们公社下边的村里送菜,人家县里周边也有人往县里送,县里吃不下这么多的季节菜,只有新菜,送去县里头才是供应不求的,以后还能往城里再送一送的。

到庄家买了新菜苗子的人,吃到了往供销社里送菜换来了更多钱的好处,他们家的苗子现在都是一开卖,几个大队的人早早就来排队了。

按大儿玉林的话说,“有竞争力”呢。

作者有话要说:想起了我的体育老师,我上初中的时候最怕他了嘤嘤嘤

下一更写完发哈。

43、第 43 章

庄民国理解的竞争力就是一个“好”字, 东西“好”,就不怕别人不买账。

庄玉林“小老板”呢,又是他们看得见的, 有些自祤长辈,想占点便宜, 说去庄玉林店子里买东西,让他给便宜价的。

一去, 都是空着手回来, 个个脸色难看,还骂呢, 说, “这是专坑熟人呢, 就一块布,要收五十块,亏我们还去照顾他生意呢,你们看吧,这么贵, 肯定要亏本的。”

庄民国那时候也被骂呢,说他们家“亏心”呢。

庄民国给大儿庄玉林打电话, 还说呢, “挣钱归挣钱, 咱们家可千万不能做亏心的生意。”

庄玉林没跟他解释啊, 回头过年回来把自己的摩托车换成了桑塔纳。

就是告诉别人,他没亏本,他挣钱了呢。

还带着庄民国两个在公社里转了一圈,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庄玉林是“小老板”了呢。

他的生意是越做越红火的。

他们家小二玉春说的,“我们批发的高端货, 定位可都是城里有钱人买的。”

压根就不是给村里的,恨不得一毛钱花出十块钱的老头老太们买的。

这是什么呢?叫“市场定位”。

就像他家的苗子,只要苗子好,就是贵一分也有人买,他们的苗子就不是当季菜的苗子,定位不一样,买的人群自然不一样。

现在也有人说他们家的苗子是“高价苗”呢。

说一包种子才多少钱,他们一对苗子就两分钱,二十来颗种子就能买一包普通的种子了,一包种子都够种一块地的了。

话是从他们本村里传出来的,一传出来,还当真有人觉得他们家在挣“黑心钱”呢。觉得他们卖太贵,坑熟人,要抵制他们的“高价苗”。

以为就没人买苗了。

还有其他村,其他大队呢。

他们家的苗子一部分送到公社里,一半卖给其他大队的,每回卖苗都没多少剩下的。

庄民国往公社里送了三担子,回来家里买苗的也没剩下几个了,工人母亲刘三婶跟田婆子几个过来看热闹。

刘三婶端着工人母亲的矜贵,对着当工人的庄民国,头顶的眼睛矮了两分,招呼他呢,“回来了。”

庄民国在她手上的新款收音机上看了眼,笑眯眯的也打招呼:“三婶子。”

工人刘大壮同志上周才给工人母亲刘三婶买回来的,现在最时髦的收音机了,比计分会计朱大军的收音机要小,线条流畅,声音也清晰,刘三婶抱着儿子的“孝敬”已经满村走了好几天了。

还在庄炮仗两个面前炫耀过了。

都是工人母亲,也是要分个胜负的。

庄民国去年就说要跟他们两个老的也买个收音机的,庄炮仗两个不要,说浪费钱,庄民国想了想也就没买。

现在的收音机大,要抱在手上,一坨铁疙瘩可不轻的。

他爹庄炮仗腿脚不好,出门再带个铁疙瘩收音机不方便,人家几十年后的收音机好啊,小小轻轻一个,还可以挂在胸前,照样能听什么相声小品、新闻资讯、几百首的歌,一放出来,各种类型的都有。

庄民国当老头的时候就天天挂一个老年收音机到处走,村里的老头老太太经常叫他坐,叫他放歌来听的。

城里更开放呢,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就在广场前放歌,还跳舞呢,叫“广场舞”,还有什么“广场舞比赛”,穿戏服,化妆,□□红唇的,人家叫追求享受呢,庄玉林他们兄弟两个还问过庄民国要不要去跳广场舞的,庄民国没好意思去。

用老家人的话,叫,“涂得跟猴子屁股一样。”

庄民国刚刚看工人母亲刘三婶一眼,就是想看看工人母亲累不累的。

收音机金贵呢,便宜的都得二十几块,刘三婶抱出来给人到处看,但从没把怀里的“金疙瘩”放下来过的,金贵着呢,怕放下来给人“摸坏了”。

庄民国一进家,向婆子给他端了碗水来,“苗子都卖光了,还剩下些苗子小的,人家说要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5/17页)

买了,夏花在跟人讲价呢,一会就该回来了。”

庄民国回来的时候往菜地看过了,“是,没几个人了。”

向婆子感叹:“现在日子好了,土地都给我们农民种了,以后也不用起早贪黑了。”

在集体挣工分要算时间,农忙秋收的时候,锣鼓声一响就要上工,没出工的还要扣工分,现在不一样了,自己家的土地,高兴什么时候就什么出去了。

“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家家都能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天天都能吃上肉的。”

在庄炮仗两个老的眼里,最好的生活那就是天天能吃上肉的生活了,这是在梦里的事。

他们没活到能天天吃肉的时候,庄民国是活到了,享受到了的,鸡鸭鱼肉,享儿子福,发工资,住城里,坐小汽车,他样样都是享受过的。

“那敢情好呢。”向婆子朝门外编竹篓的庄炮仗扬了声儿,“是吧老头子。”

家里卖苗子,费篓子,地里也用的竹块挡着,庄炮仗就在家里编篓子,编竹排。

他没理,还在想要怎么把竹排做得更结实些呢。

大房前几日篓子坏了,刘春枝过来拿了两个新的走,她还叫庄炮仗给她编些手提篮呢。

向婆子跟庄民国说,“你大嫂就是想偷懒,她自己就会编。”

农村的妇人,不少都会编篓子编手提篮的。

向婆子就会。

刘春枝拿手提篮去做什么呢?“去卖。”

庄民国担苗子去公社,看到他大嫂刘春枝在供销社外边的巷子里摆小摊子呢。

她卖手提篮、篓子。

“是,让她自己编。”庄民国洗了碗,出门去了,“我去看看夏花回来了没。”

陈夏花讲价是怎样的呢,人家跟她砍价,她也不说自家的苗子好不好,只说“不行”,咬死了一个价不松口,讲价的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他们家的苗子剩下的都是家里自己种的,种出来吃的,卖不卖都行。

陈夏花想卖,多挣一分钱都是好的,是庄民国跟她说的,“玉林他们兄弟要吃菜啊,全卖了,都菜上市了,人家都吃新菜了,他们还没吃呢。”

要留苗子种出来给儿子吃的,陈夏花就不计较钱了。

陈夏花送苗子去公社,在供销社买东西都是给两个儿子买的。

庄民国过去,买苗子的已经买了走了,陈夏花在收拾东西,竹块、篓子,踩过的地,庄民国过去把地翻了翻,两个人快,没一会就收拾好了。

庄民国下午要去砖窑厂上班,碰到家里有事,他们砖窑厂的工人都找人换班,庄民国是组长,跟前边的二组长换的,下回他就要帮二组长顶半天班。

陈夏花忙呢,这一茬的苗子卖了,他们就要准备下一茬的苗子了,不能歇的,一歇苗子就晚,种出来的菜不能提前收了卖到公社去,就卖不出价了,庄民国跟她说了,“下午我去接人,你跟娘别去了。”

“行,你去吧。”陈夏花去旁边田里洗了手,跟他一起提了篓子回家。

篓子还要用呢,但不能放在外边,现在一挑担子也值块把钱,有人偷的。

他们家上辈子就丢过一回,丢了一把砍柴的刀,就是村里人拿的,结果吵了一架,人家就是不还,最后也只得算了。

那回,就是他爹庄炮仗跟人红眼的一回,也没吵过。

家里向婆子已经把菜都理好了,饭也烧好了,就等着他们回来烧菜,庄民国去烧的,烧了两个素菜,吃了午饭就要准备去厂里了。

庄民国回房穿工衣,看了眼桌子上的蓝□□头花,问陈夏花:“你试了没,我看公社里好多妇人都买呢。”

庄民国也随手挑了个蓝色的。

庄玉林的作文上写的,“漂亮妈妈”的头发上应该有个“蓝发夹”。

“蓝发夹”没找到,只有黑色的发夹,一板一板的,人家供销社的女同志说了,花花绿绿的塑料发夹那是给小朋友的,大姑娘小媳妇用的发夹只有县里、城里才有新样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海市引 和作精妻子共感后 和黑月光的驻外日常 硬骨头 孤儿,但花滑奥运冠军 大哥,今天吃啥 月光轶事[破镜重圆] 小漂亮助理大攻特攻 [全职高手]关于表白被当成盗号这件小事 解甲后,系统让我拯救悲惨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