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 / 2)
农村的妇人,舍得给孩子买,舍不得给自己买。
网头花便宜,梳个马尾辫,把头发一卷,用网头花把头发套住就成了,庄民国买的时候,有些妇人已经往头发上戴了,还挺好看的。
庄民国觉得自己眼光还是挺好的,两个儿子不觉得,小二玉春还说过,说他这是,“直男审美。”
庄民国也回他,说他是,“非主流。”
陈夏花一进门就看见了,不好意思戴出去,“咱们村里都没人戴呢。”
庄民国就说了,“她们都不是“漂亮妈妈”。”
“明天你接他们放学,戴上这个头花,两个孩子肯定要夸你的。”
庄民国下了班,去接两个孩子,先遇上了在大儿玉林身边板着脸,严肃正经的杜老师。
杜老师通知他:“庄玉林爸爸,明天抽空来一趟学校。”
庄民国吓了一跳:“怎、怎么了?”
杜老师更气了,语气严厉,“你家孩子没跟你说吗,明天要开家长会!”
作者有话要说:刚停电了,今天写不完了,先放出来,明天看看以我的手速能不能补一下。
啊,没啥好说的,发红包吧。
2分评,我想想就祝大家新年快乐吧。
明天见。
44、第 44 章
几乎所有家长在听到老师严厉的叫家长抽空来学校一趟这个话后, 都会下意识的反应,是不是孩子在学校闯祸了?
就跟庄民国上辈子被村里的老头老太,亲戚们指责说大儿玉林在坑熟人, 第一时间还是打电话过去,让他不要做亏心的事。
庄玉林当时没说话, 小二玉春过后指责他这个当爸爸的,说, “人家说什么你都信呢?亲儿子你不信?”
一家人没信任, 这就“伤感情了”。
庄玉林“小老板”派头足了,学会了“惜字如金”, 小二玉春就开始阴阳怪气儿了。
庄民国把两个孩子领回家, 他爹庄炮仗还坐在院子里编竹篓子, 陈夏花跟向婆子在外边田里弄菜地,育苗子呢。
天儿还算不得晚,庄民国让两个孩子写作业,他去外边帮陈夏花他们翻地。
育苗子的方形地每次卖了苗子过后都要重新推翻一次,把地给翻了, 沤一些肥,洒些草木灰, 养几天。
养了几天, 这些土就能拿来做育苗的泥团了。
小二玉春从书包里拿了一朵小红花出来, 碰到爸爸面前, 让他去贴在墙上。
他挺着胸:“邱老师发的。”
邱老师还单独点了名儿呢,说他是幼儿班的大孩子,要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要带着幼儿班的小朋友们认真学。
庄玉春很认真,每堂课都把小手背在背后, 认真听课,是班上最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了,邱老师夸他是好学的小朋友,发了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6/17页)
大的一朵小红花给他。
庄玉春很珍惜的放在书包里头,到家了才拿出来呢,他就看着爸爸把小红花贴在上一朵小红花的旁边,小胖手捂着嘴儿,“玉春这朵小红花最大。”
其实所有小红花都一样大。
庄民国顺着他夸:“是,你的小红花最大了,快去写作业了。”
庄玉春扭着屁股跑出去了。
庄民国要出门,庄炮仗喊了他一声儿,“姜辰下午叫人送了东西来,放桌子上了,就那个纸包住的那个。”
庄民国还没细看,他一脚跨出门,说了句:“行,等会回来看。”
村小老师少,教学质量也一般,学生的课业有数理化、体育音乐、劳动、手工、自然、地理。
但自然地理不考,有这个课,没教。
劳动课是怎么样呢?劳动课就是老师带着孩子做劳动,捡草籽、做草鞋,做鞋垫,手工课有做模型、做花朵,玩具。
初中也有劳动课,是组织同学们去学校的田里下田,收莲藕、学插秧。
邱老师教学生的时候,除了数学语文,还会给他们说一些地理、自然的知识,现在杜老师接了二年级,杜老师主抓数学语文,主要提高成绩,不提倡学什么地理、自然了,庄民国就请姜辰在城里给找了地理、自然的书。
还请他帮忙带课外书呢。
姜辰送过来的,只能是这些书了。
邱老师都说了,有兴趣的书,课外书,多阅读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他们能透过这些书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了结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庄民国深以为然。
他上辈子就亲眼见过呢。
那时候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把孩子留给老人带,庄民国见过最厉害的一个老头是怎么样的呢,带两个孙女,几十年后的孩子都是宝,宠着呢,孩子本来会自己吃饭,他非要学着别人追着喂饭,还说了,“还小呢,人家都是喂的。”
到读书了,就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给买的课外书,孩子也喜欢看,一旦孩子成绩下降,就怪在“课外书”上,把课外书全没收了,只许读数学语文。
村里的小学质量就这样,几十年过后,人家城里幼儿班都教几句英文了呢,小学里对英文不重视,往前都是初中才开始学,小学的英文书跟数学、语文比,一年下来跟新的一样。
该学的时候说人家英文书是“课外书”,等老师说英文要考了,又让人家重新学英文。
出去哪个家长、哪个老师说了两句,回来就当“圣旨”一样,最后两个孩子成绩是好,但除了说得出手的语文、数学的成绩,跟别的小朋友一起,说起别的“语文数学”以外的东西,姐妹俩都插不上话的。
陈夏花两个已经把土都翻完了,沤的肥料也都下去了,正要洒些草木灰,庄民国提了篓子,他洒得快,陈夏花两个就拿了树枝盖在土上头。
几块土呢,得忙三四天才能做完。
等做成泥团后,洒了草木灰外,上头也要用枝丫挡几天,这一步关键着呢,天冷的时候,有草木灰、枝丫挡着,下头泥团里的苗子发芽才发得快。
但不能挡久了,时间久,下边的苗子就冲不出来。
他们家刚把菜地的苗子转到田土的时候,村里还有人过来看呢,看他们弄还简单,回去还自己试,还亏了种子钱。
枝丫挡好,庄民国他们也弄完回家了。
村中这会儿热闹呢,不少的说话声儿传过来,庄民国白天在厂里上班,不知道村里发生了什么事儿的,往村中看了眼,陈夏花说的,“喜事。”
向婆子还特地给他解释了一遍:“田家那婆子嫁了个城里的工人呢,今天摆酒,请了刘三婶,工人的子女。”
上了年纪的再婚女人,尤其是田婆子他们这种情况,都是自家人摆酒认一认的,不请客,不摆酒,大方的就称点糖来挨家挨户的送一把。
他们这叫“老夫老妻”,是找“老伴”,图的就是两个老人一起生活有人照顾,跟年轻夫妻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不一样。
田婆子巴结了工人母亲刘三婶这么久,几个儿子都没钻营个工人出来,田婆子自己倒是如愿了,没成为工人母亲,把自己嫁成了个工人媳妇。
田家老头是前年没的,得病走的,几个儿子掏空了家底才把人送走,送走了没多久,就说要给田婆子找个老伴,村里有没老婆的老头,田婆子都看不上。
工人母亲刘三婶一介绍,这事儿就成了,“田婆子比我大一岁,我四十九,她五十,城里那工人都六十三了,以后要住到村里来了。”
工人家也有好几口人,一大家子城里住不下,找个老伴,有人照顾,还有地方住,田婆子这个年纪,还能动的年纪,工人那边也没意见。
人家是退休工人,领退休金的,退休金都是二十五,讲好了,给城里的一大家十块,其他十五块他们自己用,生病吃药都是这个钱付。
“人家工人今天来的,还给田婆子买了台收音机呢。”退休工人比田婆子大十几岁,村里也有人背地里议论,向婆子跟陈夏花在田里干活还说起过呢。
年纪大的老头,肯定是要先走的,人先走了,田婆子怎么办?
庄民国走在后头:“人家肯定是考虑过的,万一能活到七老八十呢,每个月的退休金也够他们吃喝了。”
物价都涨了,退休金也是要涨的。
到几十年后,人家工人的退休金也是好几千呢。
陈夏花走了过后,给庄民国撮合“老伴”的人也多,他家条件好,有工资,有零花,儿子还是当老板的,有钱,过来就是享福的,有这心思的不少,他一个都没应。
一个人过挺好的。
组成了“老伴”家庭,大部分的老头老太都是自己管自己的钱,你出这样,我出那样,谁要是出多了,肯定要闹,两方还有子女,还要顾子女,带孙子孙女,可能还要双方帮忙养一养,反正扯到钱的事,最后都要“翻脸”。
“也是,她是享福了。”向婆子不羡慕。
他们跟田婆子几个都是同一辈儿的人,工人母亲刘三婶,工人媳妇田婆子,现在都是人手抱着个收音机出门呢,问向婆子这个工人母亲,“你们老二现在当上工人了,也让他给你买台收音机呢。”
庄民国说的,过两年给她买个金镯子。
向婆子除了庄炮仗谁也没透露。
庄炮仗还说她,“金镯子那是金贵人戴的,像什么话,你怎么让老二给你买这么金贵的东西,不能收的。”
向婆子气得好几天没离他,“你不能给我买大金镯子,还不让我儿子给我买了。”
田婆子的收音机羡慕不到她。
她的大金镯子可比收音机值钱。
向婆子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还跟庄民国说呢,“要是贵了就别买,等以后便宜了再买。”还叫他也给陈夏花买。
庄民国说了,“给你们一人买一个。”
他们到家,天刚黑,庄炮仗已经点了煤油灯,把饭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7/17页)
烧好了,庄炮仗不会烧菜,这辈子都没进过灶房两回,但也不能看着孙子喊饿,庄玉林就带着弟弟跟他们爷爷出主意,米要下多少,水要多少,他还说得头头是道的,“肯定没问题的,我看见爸爸妈妈烧饭的。”
他还在下边灶膛里添柴。爷孙三个,除了饭底下焦了一圈,还是烧熟了的。
他们一回来,庄炮仗就从灶房退下来了。
陈夏花跟向婆子两个接了灶房的活,庄玉林兄弟拉着庄民国去开纸包,姜辰送过来的包里是专门给他们买的课外书,庄民国也没瞒着他们,庄玉林围着课外书已经转了好多圈了。
要等着爸爸回来开。
庄民国找了刀子轻轻一划,油纸就开了,他跟两个拍掌的儿子叮嘱:“刀子不能动,太重了,你们拿不动,容易伤到自己。”
“我知道,还不能碰热水。”
“不碰坚硬的东西。”
兄弟俩挺着小胸膛,都是邱老师教过的。
“对,看来你们都是好孩子。”庄民国把几本色彩鲜艳的书拿了出来,地理课本教材教科书是两本一套,名字叫中国地理,分上册、下册,书本色彩鲜艳,封面上还画了书、田土呢。
课外书庄民国翻了翻,有好几本呢,什么钢材、电路的原理、运用等,里边描绘的东西都是他们没见过的。
上面还有图片展示呢。
庄玉林兄弟俩个抱着新书高高兴兴的凑在一起看,头挨着头的,到晚上吃饭才舍得把书放下。
吃了饭,陈夏花烧水给他们洗了,他们还要继续看,庄民国没同意,“煤油灯不亮,看多了坏眼睛,等白天在看。”
书都给他们收了,放在他们房里。
庄民国自己拿了一本书看呢,陈夏花擦了脸上床,“这书好看吗,你们几个都放不下。”
庄民国拉了拉她,把书上那些图片指给她看,一个个解释给她听。
到睡觉了,陈夏花问他:“那个“家长会”是开什么,你去吧。”
要跟老师打交道,陈夏花头一个就往后缩了。
她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个“家长会”的。
吃饭的时候,庄玉林也老实交代了,“家长会”就是他们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开,其他年级的学生家长不开。
庄玉林说的,“杜老师好凶,她要批评你们。”
他拦着,是不想他的“好爸爸”,“好妈妈”被批评了。
杜老师说他们太散漫了,要跟他们家长好好说说,她那原话是,“我要问问,你们家长都是怎么教的。”
庄民国批评了庄玉林:“家长会是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家长都是大人了,杜老师凶不了我们。”
庄民国这话说早了,他一早去了学校开家长会,杜老师对着一个班的学生家长,第一个就点了庄玉林的名。
她要“批评”庄民国这个当家长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依旧是写完发哈
感谢在2021-01-09 22:50:58~2021-01-10 17:54: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 10瓶;小蜜糖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45、第 45 章
为什么要点庄玉林呢?他是班长。
班长是要起一个“带头”的作用。
杜老师面前放着戒尺, 她拿这戒尺狠狠打在课桌上,整个人十分严厉,她站着, 庄民国父子两个坐着,杜老师就拿着戒尺指着他们:“你们当家长的, 知道庄玉林同学做什么了吗?”
庄民国实诚摇头:“不知道。”
“他竟然带着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天文,什么月亮星星的, 这该是好学生应该做的事吗!他现在这个年纪, 就应该把全部成绩放在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上,而不是去做那些没用的!”
杜老师还把庄玉林写过的作文拿了出来, 把她挑出来的那些标题大气的放在一起, 着重点了班上的几个同学表扬。
说他们的作文写得好呢。
杜老师手指不断的戳着作业本, 庄玉林最近新写的作文叫“我的邱老师”,里边赞扬了邱老师是个有学问,有风度的好老师、好同志,是他们的明灯。
“写得一塌糊涂,一窍不通!”这是杜老师的评价。
庄玉林已经学会了用人物结合山川河流作为比喻, 不光是写人,也不光是写物, 他把两种结合到了一起, 杜老师喜欢更大气的作文风格, 喜欢歌颂锦绣河山, 觉得内容浅显,直白了就是“粗俗”,杜老师当着家长的面呢,都说,“难登大雅之堂。”
庄玉林写的这篇作文庄民国知道, 写完了后他还读给他们听过,他爹庄炮仗他们都说他写得好呢。
“你们家这孩子啊,我是教不了了,你们当家长的要是有本事,就自己教吧。”
杜老师是笃定了他们没本事。
农村人,有几个会认字读书的?
事实也是,当老师的说话重,尊重老师的“家长”自然就诚惶诚恐,生怕老师不教了,一般家长这时候就会弯腰赔笑,给老师道歉,让孩子也给老师道歉,说以后要听老师的话。
“家长”在学校“老师”面前,似乎是直不起腰来。
庄民国人是老实,也不爱说长道短,讲那些花花肠子的,就是对着工人母亲刘三婶时不时的阴阳怪气儿他都不动怒的。
现在面对杜老师这种“耍赖”,庄民国都笑了。他们送孩子来读书,又不是送孩子来受气的,教育学生本就是当老师的责任,就因为写的作文不符合她喜欢花团锦簇的标准,就叫嚣说不合格?
庄民国没弯腰赔笑,诚惶诚恐。
他只说了,“杜老师,孩子的作文连校长都说了写得好,一年级的时候写的作文就能拿到二年级来念了。”
一年级的时候,邱老师还给他们上自然、地理课,劳动课、手工课、体育课、音乐课,杜老师接手了过后,自然地理课、音乐课先被她当成了自习课,到后边,体育课、劳动课也取消了,成了正常上课。
杜老师还说了,“我们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把成绩提上去。”
“校长是校长,我是教过初中的,我能说错吗?成绩才是一切。”
“教过初中”的就是杜老师的门面,是招牌。
人家一听她是教过初中的老师,只觉得她文化更好了。
这可是杜老师的“加分项”。
但这教书就跟在职场一个道理,大儿玉林的批发生意,下边有搞销售的吗,有做仓库的,有管采购的,有管财务的,这些里头都有不少人,只有能力好的,才能被提拔上去,当经理,当总监。
杜老师初中教得好,就不会调任来教小学,早就调进县里去了。
杜老师是“老师”,他还是“工人”呢,大家都是吃公家粮,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8/17页)
思想进步的同志,是为了发展建设更好的地方,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庄民国老实认真的辩驳:“这话不对,杜同志,你也是教育了好几年的老同志了,你说话怎么能这么武断呢?”
“领导都说过了,人都会犯错,是人都会犯错误,你怎么能因为你教过初中,就觉得小学生的作文就不对了呢?初中同学是初中同学,小学同学是小学同学,小学同学们写得就算浅薄了一些,这也是他们的孩子天性,你作为老师不能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庄民国这说话态度是跟谁学的呢?跟生产队的计分会计朱大军学的。
集体挣工分的时候,社员上工不积极,偷懒,朱大军就会给他们扣一顶帽子,说他们,“思想不够进步。”
杜老师还是头一回被学生家长说她“犯错”,眼珠子瞪得大大的,“你说什么?你敢再说一”
庄民国蹙眉,站了起来,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工装,几个红艳艳的大字“红旗砖窑厂”格外亮眼,要给儿子开家长会,庄民国是特地换上了洗得干净整洁的衣服,穿了工装工裤来的,“杜同志,请你端正你的说话态度,你是老师,我是工人,咱们都是为祖国添砖加瓦的同志,是平等的,你如此指责一个工人同志,可是不对的!”
几十年后,普通家长面对老师都是再三客气,过节、老师的生日还会给老师送一束鲜花,时常给老师打电话,请老师多照顾照顾孩子。
还有那种喜欢“补课”的老师,课堂上保留知识,要留在“补课”来讲。
庄民国家里没有读书的孩子,都是看村里的孩子去读书遇上的。
现在外头最时髦的职业是什么呢?司机、供销社售货员、肉联厂工人。
说的是这几种体面、干净,肉联厂的工人能经常吃到肉,但这几样都统称工人,工人同志还是如今最叫人羡慕的职业了。
是要经过考核、看学问才能进的。
老师不同,早前他们村小的老师都是叫从城里下乡来的知青担任的,知青经过考核了就可以当学校的老师,没有去厂里上班正规。
庄民国“工人同志”在杜老师的威风下丝毫不落下风。
杜老师瞪着那一身工装,倒是不敢再激了。
她不再“得罪”工人同志了,又一个个的点了其他学生的家长说话,叫他们回去要把学生看好,不要让他们学了其他东西“玩物丧志”,主要把成绩给提出来。
这个“玩物丧志”,说的是跟庄玉林学什么“天文学”呢。
杜老师跟别人说的,“还天文,他们懂什么叫天文吗?放以前他们这就叫乌合之众,以为说个星星月亮就叫天文了?没有成绩什么都不是,以后也只有在农村种地的份。”
每个学生家长都说了话,这个“家长会”才结束。
杜老师前脚走了,后脚挨着庄玉林这个班长旁边的几个班级“干部”的学生家长都不由得拍了拍胸脯,小声儿说,“这个杜老师真厉害。”
比村里的妇女主任还厉害。
不少人还问庄民国这个“工人同志”的意见呢,“你怎么说?”
庄民国扯了扯衣裳,让工装更齐整,“这个杜老师,大有问题,抓成绩是要考试,考初中,考高中,人家不打算考初中的,天天抓成绩也没用啊,还不如多开开劳动课、手工课,让他们学几年,还有一门技术的,要考初中的,初中也要学这些,还有什么地理,现在不学,初中一进去就是垫底的了。”
像庄玉林他们班上,每一年都有学生退学的。
很多家长觉得送过来学几个字就行了,压根就没想过要读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
“工人同志”的话,没人觉得不对。
家长会过了,庄民国回厂里上班去了。
二组的组长替他上了两个小时的班,等他回去交接,还笑话他,“读书就读书,还开什么家长会的,这些人就是每天吃饱了撑的。”
“你下回休息我给你把班上了。”庄民国没接他这话。
就像大儿玉林说别人讲他“没情分”,他说的,“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有什么好讲的。”
开家长会该不该开呢?庄民国觉得该开。
但是不该像杜老师这样开。
有人就是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好,有什么办法呢?
人不是还有许多艺术、专科学校吗。
二组组长点头:“行,正好这个月初五我要去丈母娘家,就那天吧。”
说定了日子,庄民国就上砖窑去了。
下午在厂里耽搁了会,下边的工人把还没好的砖运了出来,庄民国看到了,把这一批又送进砖窑里重新做,等砖成了才下班。
庄秋等着他二哥呢。
她是给庄民国送东西的,纸袋子里装的是一块丝巾,还有几个易拉罐,“姜辰去城里给带回来的,家里有不少,这些你带回去给嫂子和玉林他们。”
姜辰去城里“办大事”了才回来呢,带回来了不少好东西,姜家两个老的有份,姜大家有,大头都在庄秋家里。
庄秋还给四妹庄蓝送了一份。
庄民国也没推,接了过来:“行,回头让你嫂子给你们腌点菜来。”庄秋两口子现在是姜家的“双职工”了,三生产队有砖窑厂,工人多,已经不稀罕了,庄秋他们的“双职工”还是头一份。
姜家那边要他们交五十块上去,庄秋两个没干,带着姜辰分开吃饭了。
“妹夫呢?”庄民国问了声儿。
庄秋是女强人,“女厂长”,招牌响亮呢,已经从家庭妇女解放出来了。
“在家里烧饭呢。”
整个公司里头都知道庄秋这个“女厂长”呢,在砖窑厂上工的时候,所有工人喊她都不能喊名字,也不能喊辈分,只能喊“庄厂长”。
庄民国在厂里也要喊厂长,姜东这个妹夫也是,姜家两个老的先前仗着儿子是“前厂长”还来过厂里一回,听见姜东恭恭敬敬的喊自家媳妇“厂长”,觉得姜东矮了庄秋一头,骂他,“没出息,被个女人给压在下边。”
姜东跟庄民国说的,说,“没出息就没出息,她还给我发工资呢,我在我爸妈面前矮了这么久,没见他们给我发工资的。”
姜东随手就能掏出几块钱的“零花钱”,庄秋给的,满厂上下,都还想让他们家的媳妇也当“厂长”,给他们发零花钱呢。
庄秋还给庄民国透露了个消息,说,“二弟明年要扯旗组队伍呢。”
组队伍,姜辰上辈子就是扯旗组队伍呢。
姜辰要干什么呢?当包工头。
庄民国提着东西回家,庄玉林他们兄弟已经写好作业了,庄玉林还跟爷爷奶奶,“好妈妈”讲了今天开家长会上,庄民国这个“工人爸爸”是怎么制服了从公社里来的“严厉老师”呢,“邱老师说了,以后我们要上自然地理课,还要上体育课,音乐课,劳动课和手工课。”
邱老师是校长呢,杜老师要听校长的。
下午他们的久违的音乐课重新上了,杜老师都不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40-50(第9/17页)
唱歌呢。
庄玉林撇了撇嘴儿,“娟娟都会唱三首歌呢,杜老师都不会。”
邱老师还让杜老师去学歌。
庄民国踏进门,他还在纠结呢,以后长大了到底是当“工人”好呢还是当“校长”好。
庄民国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随口说了句,“你上回还说要当开飞机的呢。”
小学生的梦想真的是太多了。
庄玉林还很可惜,“是啊,为什么不能有多几个玉林小同志呢。”
小二已经跑过去看爸爸带回来的东西了,庄民国把丝巾拿出来,这块丝巾是是几种颜色织成的,绣上去大朵的牡丹花,面料又软又绸。
“好好看啊。”小二还让爸爸给他带一带。
向婆子几个觉得这东西贵重,不能随便用,见庄民国给他戴了,也没说话,庄玉春摸着丝巾柔软光滑的质地,小脸不止的往上蹭,“爸爸爸爸,这是纱巾吗。”
“好妈妈”陈夏花就有一块纱巾。
“不是纱巾,是丝巾。”庄民国给陈夏花他们解释,说了这是姜辰从城里带回来的,是用丝绸做的,向婆子他们是见过丝绸的,以前的“地主老爷”就是穿的绸缎衣裳。
可金贵了。
“那这东西得放好了。”
庄民国把几个易拉罐拿出来,“不用放,该戴就戴,丝巾不就是叫人戴的吗?”
易拉罐一放在桌子上,庄玉林都跑过来了,他认识上边的字:“可口可乐!”
庄玉林发现了新大陆:“爸爸,这就是你说的“洋汽水”吗?”
高档零食,庄玉林他们就只喝过一回汽水呢,庄民国说的可口可乐就被他们记住了,庄民国把几个易拉罐放一起,“就是这个。”
洋汽水。
作者有话要说:我发现了,我一天就能写个8000+了。
46、第 46 章
洋汽水卖得好着呢, 到几十年后这个“洋汽水”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
出名儿的汽水都成了“洋牌子”。
两个儿子家里摆满了这种“洋汽水”,三妹庄秋,“女强人”家里也摆满了“洋牌子”, 从汽水、电脑、手机,家具, 都是洋人造的,阳阳也喜欢喝洋汽水。
那时候家里有“洋牌子”, 是能叫人得意炫耀的。
洋牌子贵啊, 买得起洋牌子的都是有钱人。
一说出来就叫人羡慕的。
庄民国用不来这些“洋牌子”, 用的都是普通的,人家说什么洋手机的系统好,他也搞不懂, 最开始还用的老年手机呢, 功能只有打电话, 还是后来家里安上了网络,要跟大儿玉林他们兄弟打视频电话, 这才换成了智能手机, 专门问了村里回来的年轻人怎么用的。
不过后来, 家里都不给孩子喝“洋汽水”了。
人家学校老师说了, 不要给孩子“洋汽水”, 对孩子不好,村里那些出去打工的家长都接了老师的电话通知呢,叫家里的老人不能给买了。
老师和家长的话一压下来, 他们村里上学的孩子都吃不上“洋汽水”了。
庄民国家里没有孙子孙女, 他平常看到亲戚家的孩子也会请他们去小商店买两包零食,还给他们买“洋汽水”呢,孩子就不要, 还说了,“我们老师说了,我们不能吃这个。”
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吃,但是记住了老师和家长的话,不能吃。
庄民国觉得稀奇啊,专门去村里打听了一回,老头老太太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喝了不好,还有人说小女孩喝这个喝多了要“早熟”,男孩喝多了也要影响以后,庄民国吓得呢,他们家两个儿子在外头可没少喝的,连忙给他们打电话,叫他们赶紧回家。
回家干什么呢?丢“洋汽水”。
大儿玉林只发了个解释条过来,对为什么不建议小孩喝“洋汽水”,是因为“洋汽水”里边有二氧化碳、含有□□,碳酸,长期饮用会上瘾。
庄玉林那意思清楚着呢,说的是不建议小孩喝,他是大人了。
庄民国受了“人家说”影响呢,他一直觉得就是大人也不该经常喝,但他说了,也不知道他们听不听。
老人都有这个通病,防患于未然呢。
庄秋给的“洋汽水”有三罐,庄民国看了看两个眼巴巴的儿子,把“洋汽水”给收了。
不给他们喝。
小孩喝了这个不好呢。
庄民国也不懂这个“洋汽水”里边含了这么多东西,对男孩到底有没有影响,他就怕有呢。
庄玉林还跟他讨价还价:“爸爸,我就喝一口。”喝了,他就是第一个喝“洋汽水”的人了。
小二玉春也仰着脸:“爸爸我也喝一口。”
庄民国还是不同意,晚上跟陈夏花悄悄说的,“你跟爹娘一人喝一罐,把“洋汽水”给喝了,免得他们惦记。”
陈夏花给庄玉林他们兄弟补衣裳,两个孩子整天在学校跳,衣裳裤子、鞋子都费得快,陈夏花两三天就要给他们补一回。
他们大人的衣裳上还有几个补丁,孩子身上是没有了的,学校的孩子都穿得干干净净的,都怕给他们打了补丁去学校叫人笑呢。
陈夏花抬头看了庄民国一眼,“我不喝,给他们喝。”
“这“洋汽水”孩子喝多了不好呢,还不如咱们的大米饭补人呢,过些天厂里□□了,去公社里买点肉给他们炖,吃这些才能长得好呢。”庄民国他们砖窑厂经常缺票,都是东西抵的,像麦乳精这种“高档货”也就两回,其他就是水果罐头来补。
肉票更少了,从去年进厂就发了两回。
“女厂长”庄秋经常往县里跑,已经确定这个月发工资□□,里头就有一张肉票。
“真的,有肉票了。”陈夏花衣裳都不补了,高高兴兴的从柜子里拿了几块钱出来,准备等有了票就去买肉。
她还说呢,“给爹娘也补补。”
庄民国心里也高兴,“都补,咱们家都补补。”
他拿了丝巾来,递到陈夏花面前:“这块丝巾你试试。”
陈夏花早就看到这块丝巾了,女人呢,就没有不爱美的,这块丝巾颜色鲜艳又好看,谁不喜欢呢。
陈夏花现在还不是几十年后那个一心要省吃俭用,给两个儿子存钱的老太太,庄民国一直催她戴上去试试,陈夏花推了两回,就戴在脖子上了。
丝巾戴法简单,陈夏花也只围了一圈儿,她问庄民国:“好看不好看。”
“好看,特别好看。”要真说怎么怎么好看,庄民国也说不出来。
他看过视频号,人家几十年后那些小年轻哄人,说甜言蜜语那才是厉害呢,在学校里就追求女同学,还要到女同学住的楼下唱歌弹琴的表白呢,旁边还有一群同学为官起哄。
庄民国他们一群老头老太太都看过,还说呢,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害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