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50-60

50-6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我有嘉宾 追的大侠是反派 我在异界开商城[位面] 退休大佬想过平静生活 宿敌不可以做妻子[GB] 莉莉斯的账本 伏黑哥,请用! 我在异界开商城[位面] 庆余年 成为限制文亡国公主后

“没错。”

“我也是!”

显然,同为冷灶衙门,鸿胪寺与负责公共基础设施街道司的恩怨颇深。输给谁也不想输给他们。

坐在上首的人捋着胡须,长长地叹气,似乎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看来,只有那一个办法。”

“什么?”

“把占城、大理等地的朝贡之物种入地里,然后听天由命。也能落个求新、求奇、求巧的美名,诸君以为如何呢?”

“万一什么也种不出,可怎么办?

“官家仁慈,想必不会怪罪,再说了,咱们努力过,也不至于低街道司一等。”

“就这么办!”

那时候,还无人意识到他们种下了什么——

作者有话说:猜猜是什么?

第54章 第 54 章 就这样为几斗米折腰。……

中原王朝对南方的实控, 自汉武帝始。

至于为什么不是从秦始皇……建立南越国、实控广东福建等地的赵佗,当初还是秦国的将军,是被秦始皇派去的呢。结果他和徐福一样, 带着二十万秦国军士一去不返, 自立为帝,不仅避开了秦末汉初的动荡, 甚至一直活到汉武帝登基后的年岁。

汉武帝灭南越、滇国等地, 把广东、福建、广西、海南诸省首次纳入中国的版图。到了宋太祖称帝时,南方大理、交趾、占城等小国林立。

因大宋的防线主要在北在西, 对吞并这些南方政权并不感冒。南方政权们呢, 大概是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吧,也很识趣, 没有与北边庞然大物较劲的心思。该朝贡的朝贡, 该民间贸易的贸易,彼此也算相安无事。

——对了, 八年后叛乱的侬智高除外。

而鸿胪寺也时常与这些小国们打交道,管理上缴他们的贡品。当中有许多贡品, 譬如各种各样的本地物产, 因路途上损坏, 或者官家吃不习惯,最终还是交由鸿胪寺人善后处理。此次播撒下的各色种子,大部分就来自这部分残次品。

他们是日盼夜盼, 盼着能种出什么好东西来。最好的结果是能种出像真宗皇帝时, 下令全国推广的占城稻般的好东西。那可比什么葡萄、百年桃树都有政绩。最差呢, 至少也要发个芽,证明他们曾经努力过,对吧?

结果, 当一株谁也没见过、谁也不认得的作物冉冉在土壤中生长结果时,鸿胪寺的所有人都傻眼了。这叶阔卵形,基部如心,果实有裂露出雪白絮絮的是什么玩意啊?

粮食?还是水果?都不像啊!

他们一度怀疑是因为自己五谷不分才认不得,于是请来积年的老农,认不出。请来熟悉草药的老中医,还是认不出。无奈奏疏禀报之后,竟然引来官家与成王殿下亲至查看,那就是后话了。

先说扶苏在国子监。

诚如苏轼所说,陛下来了一趟国子监后,小扶苏的名望一度达到了顶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那两道菜。国子监内就不说了,学子们每次吃到蛋炒饭和开水白菜,都要口头褒赏他两句。

“赵小郎果然天资聪颖不凡。”

“莫不是饕餮转世?”

谢谢你们啊,没说我是易牙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50-60(第6/16页)

世。

到此为止,还算在扶苏意料之内。但国子监外面呢,他的名声居然也很流传甚广,从官员到市井人人都在讨论。

“为什么啊?”扶苏都呆住了。

今天是难得的休沐日,也是扶苏答应了要陪妙悟出去玩的日子。他们二人正在苏轼赁的宅子里,一边等妙悟前来会合,一边给东君喂减盐版蛋炒猫饭。

东君吃得十分香甜,毛茸茸的脑袋埋进碗里,任人怎么撸她都不肯抬头。

“你还问为什么?外面都传成什么样了。你现在最出名的地方可不是写了两首诗,是两道折服了官家的菜。懂了么?”

“……”扶苏语塞。

他是真低估了宋人对美食的热情。

他甚至有点怀疑人生:“真的有好吃到那种程度吗?”

开水白菜就算了毕竟是国宴。但蛋炒饭只是家常菜吧。

“关键是——官家都说了好吃的。”

苏轼鄙视了一番扶苏的凡尔赛言论:“而且,难道你没发现,最近借口探亲访友,来探望杨祭酒、梅博士他们,来国子监膳堂品尝新菜的官员都变多了嘛?”

“他们再一宣传,你不是名声又燥?”

“我还真没发现。最近忙着准备升斋考试呢。”

也不对,其实是忙着消化父皇的箴言,琢磨着怎么收复燕云十六州呢。但这事儿说出去恐怕要吓死人,会被怀疑脑子不正常。扶苏下定了决心,在想出辙以前,谁也不告诉,就算是官家也一样。

不过,一提到升斋考试,扶苏就有得说了。他刻意放缓了语速,慢悠悠道:“你准备得怎么样啊?”

没记错的话,进度似乎还不如自己?

“……”这下语塞的成了苏轼。

他气恼不已:“你,你明知故问!”

赵小郎日日深居简出,也不知道都在鼓捣什么。那杨祭酒、梅博士待客时,总要炫耀一下学生吧?赵小郎不在,该炫耀谁?还不得他顶上?

他最近时时都要待在师长身边,被迫充当神童典型,天天被问答来,问答去,哪还有时间好好背书。

一来一回不分胜负,二人权且休战,不约而同往门口的方向望去。不多时,有一高一矮两个人影走来,扶苏和苏轼都立刻站了起来。

较矮的女孩子,一开始推开门不安地左右张望,一见到扶苏就立刻飞奔来,丝毫不见公主的仪态。后面的梁怀吉只得小跑着跟上,一边擦汗一边喊:“公主、公主、小心绊倒了。”

但妙悟可不乐意听。她可是盼这一天很久了。一见到弟弟,别的更全忘在脑后。在扶苏惊恐的目光中,一把将之搂住:“肃儿!”

扶苏被紧抱得密不透风,四周视野一片漆黑。他不由得想道:不对啊,以前的妙悟还是个娴静的淑女范儿公主,可不是现在这种活泼风格。

难道是太久不见,太想他导致的?

但扶苏也没打算让人改就是了。不如说,现在这样刚刚好。要是一直娴静淑女久了,忍不住爆发,别人不会觉得你有多不容易,指不定觉得你突发恶疾呢。

……但是不是抱得太久了点?

扶苏推,推不开。

再推——还是推不开。

年龄带来的力量差不可忽视。在外人看来,他的抵抗宛如猎物的挣扎。苏轼和他平时虽然是损友,但多年的革命友谊在那,还是忍不住开口求情:“赵小郎他快要喘不过气儿了。”

“公、公主殿下。”

一叫完人,苏轼就有点不自在。

他毕竟和赵小郎是熟悉之后才得知身份的。赵小郎先是志同道合的友人,然后才是官家亲子、一品亲王。但这位可不一样,初次见面就是官家长女,货真价实的公主殿下。

而况这位公主,她不仅玉雪可爱,气度更十分高华,和自己之前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一样。没有一个人拥有她身上前呼后拥般的气质。

苏轼为难地挠了挠头,他不知该怎样跟相处。

但是很快,公主的所作所为就击碎了苏轼的滤镜。她很快松开了赵小郎,然后痛斥了一番他在外面逍遥,独留自己在禁宫中苦等的行为。赵小郎反驳自己信守承诺后,她也没改口,甚至看起来更加忿然了。

“甚至是阿爹还比我先见到你。”妙悟控诉道。

扶苏哑巴了。

扶苏不说话了。

他摸了摸鼻子:这事是他理亏。

姐弟两人的互动令苏轼遥想起了自己的胞姐。她是外人交口称赞的“苏氏有好女”,唯独对待自己这个弟弟时毫不留情,一点看不出被夸赞的美好品德。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还有阿爹、阿娘、辙儿他们,都还好吗……

唤回苏轼思绪的,是一声轻柔的猫叫。

“喵呜——”

原来是东君吃完了猫饭,懒洋洋舔爪子之际,忽然嗅到了外来者的气息。她也胆大,凑近自己嗅了嗅,一个猛虎下山,朝着妙悟扑过去。

苏轼惊叫道:“东君!”

那可是堂堂公主啊,要是伤到她你可就没命……等等,怎么就那么丝滑地跳进公主的怀里,“喵喵”地求抚摸了?东君,我才是你主人,你何曾这样子对待过我!

“哇!”妙悟也惊呼一声,对主动的小猫咪表示十足的欢迎。她捏了捏东君的梅花小肉垫,甚至还碰了下东君毛茸茸暖烘烘的尾巴。

就算是冒犯性的动作,东君只“喵喵”地象征性抗议了两声,半点儿挪窝的意思都没有。

扶苏见状,露出一丝凉凉的笑:“东君她,好像很喜欢我们姐弟呢?”

他说的是上次东君主动跃到自己怀里,还把他当成猫爬架的事迹。

“话又说回来,她有这样对待过你吗?”

苏轼:“……”

苏轼:“…………”

明明他才是努力打工,天天买小鱼干的人!

杀人诛心,莫过如是。

苏轼悲愤地大叫了一声:“赵小郎,我和你拼了!”

“发生了什么?”

正在沉迷撸猫的妙悟一抬头,就发现弟弟和他的友人扭打(?)在了一起。她本来想上去帮一把肃儿的,但是东君实在太可爱了,根本不舍得撒手。而且,得罪了狸奴的主人,他会不会不让自己抱啊?

只用了一秒,妙悟决定装没看到。

“我们能不能把它一起带到街市上去?”

扶苏一边应对着苏轼的“泰山压顶”,一边回复道:“狸奴里有胆小的,一看到乌泱泱的人群,可能被吓得生病。不知道东君是不是这样的。”

“而况,东君似乎从未出过远门?万一走失了,她未必能找到回家的路。”

“那还是算了。”

“对了,”扶苏突然发现了华点:“怎的不见护卫呢?官家就让你和怀吉两个人出来吗?”

扶苏不信。知道自己曾经遭遇过地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50-60(第7/16页)

流氓后,官家还能那么心大。

妙悟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东君:“带了禁军作护卫,让他们都在巷子门口等着了。怀吉也说,这附近多是乌衣门第,寻常人不敢随意作乱的。”

“而况,我临走前,阿爹特地嘱咐我说,他不放心你,让我看着点你。”

扶苏指了指自己:“我?”

“可我没……”

妙悟纤细的眉毛一挑:“肃儿,阿爹召集好多大臣,特地肃清了一番汴京城的风气,此事连我在宫中亦听说过。”

你当是为了谁?

扶苏:“……”

“你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怀吉告诉我的。”

扶苏立刻去瞪怀吉:“你居然背叛了革命友谊。”

怀吉的身子往后缩了缩:成王殿下,您是不是忘了,我一开始是服侍公主的内侍来着。

苏轼怪里怪气地“噫”了一声,立刻也被扶苏瞪了眼。

“你当时也在场。”

“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们要不先出门?”妙悟受不了两个小学生打闹,委婉地打断:“我攒够了钱,要去看看汴京街市的。你们有什么喜爱之物的,不妨都告诉我。”

她唤道:“怀吉。”

旋即,一直一声不吭的梁怀吉就从浑身各种地方掏出了满满当当的银钱来。卸下之后,他整个人都看起来清简了数分。

“哇……”

和妙悟相比,扶苏立刻成了穷人。

“阿姊!”

他立刻十分坚定喊出这个坚决不用的称呼——

作者有话说:就这样为几斗米折腰。[星星眼]

第55章 第 55 章 授人以鱼,何如授人以渔……

“阿姊。”

听到这一声, 妙悟立刻笑弯了眸子。

她甚少听到这个称呼。早那么两三年,肃儿还是襁褓中小小软软一团的时候,她就经常来看望唯一的弟弟。

可当他牙牙学语之际, 无论她怎么逗弄诱哄, 肃儿都只会冷冷扭头,佯装没听到一声声的“叫阿姊”。

待肃儿稍稍长大一些, 能自由走动之后, 对她也会甜言蜜语,有些弟弟的模样了。可那个不爱叫“阿姊”的毛病仍是沿袭了下来。同样地, 他也不甚爱唤“阿爹”, “娘娘”倒是喊得十分顺口。

妙悟一度疑心过:难道是肃儿生性害羞?

今日她才方知,什么叫“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再硬的嘴, 叮呤咣啷的银子砸下去, 也没有不软下来的道理。

苏轼先是眼前一亮,又突然想到了什么, 不甚开心地背过眼去。

要是再早一点,他眼见公主的财力雄厚, 又十分喜爱东君, 定然会给自家狸奴筹谋几包小鱼干, 改善一下伙食。可一来他受了八王爷的厚赏,暂时短不了东君的吃喝。二来,东君方才的举动实在伤透了她的心!

小鱼干什么的, 暂时别想了!

但妙悟领会不了小男孩敏感的心绪。她蹲下身来, 抚摸着东君毛茸茸的头:“乖啊东君, 我们出去一会儿就回来看你,给你带好吃的。”

东君:“喵喵喵呜!”

她似乎听懂了妙悟的话,叫得不舍极了。至少扶苏从未听过她这么夹子过。

“呃……”

扶苏怕苏轼彻底道心破碎, 连忙一手一个,生拉硬拽把人拖出了院子。遥望一眼巷口,确实有几人的身影徘徊。其中一人还是他的熟人呢。正是他第一次出宫,偶遇苏轼时,伴驾在他身侧的姓陈的那位禁军主管。

他朝着人挥了挥手。

那几个人倏然缩头,把自己的身影藏了起来。

扶苏:“……?”

他指了指自己的脸:“难道我很可怕吗?”

他的模样不知为何,齐齐戳中了苏轼和妙悟的笑点。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克制不住地笑了起来。梁怀吉也绷着嘴角给扶苏解惑:“是公主殿下下令,她今日白龙鱼服,不可让护卫有碍街景的观瞻。”

“哦。”扶苏了然。

就是不能让人出现在自己面前呗。

“那还真是个苦差事啊。”

妙悟听了有些不高兴:“那护卫把我们团团围成一圈,以势压人,惊到了路边百姓可怎么办。”

扶苏一怔。

谁知这个时候,苏轼跳了出来。

“是啊是啊,公主此言甚是在理。赵小郎,你当时带着一堆护卫,要强买我的书画,可把我吓了一跳。”

你明明一点都不怕。

刚上我的轿子就吐槽我像冤大头!

扶苏的小手朝苏轼一伸:“强买强卖?我还不知道你不愿意卖呢。这样吧,我把书画还给你,你把钱还我。”

苏轼:“……”

他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肯看扶苏一眼。当初的钱全用去聘小狸奴了。他怕他一接茬,赵小郎就会让他用东君抵债。那怎么

妙悟看不下去了,一把挡在苏轼的面前:“哼,多少钱?你阿姊替他出了,如何?”

扶苏这下败下阵来。

他乌溜溜的眼里闪着浅浅的光:“好嘛,我知道的,阿姊你是心系汴京城的百姓。”

按理说,妙悟从小养在深宫,年龄又不大。无论是仁宗还是女先生们,都不会大讲特讲什么“民贵君轻”的道理给她听。又因为她是官家唯一的女儿,宫中人人皆捧着她、敬着她。

被如此教养长大,妙悟却能主动为百姓考虑。

就算她才五岁,扶苏也不能不敬佩。

妙悟的脸红红的。

“快走吧。说了这么久,怎么还在巷门口?”

“好的,走了走了。”

扶苏笑眯了眼:“这下是真走了。”

他们汴京一日游的第一站,是上次偶然途经的饮子店。因为饮子味道很好,扶苏一直惦记着再去一次。这次还能捎带上妙悟。

“真有那么好喝?值得特意去一趟?”妙悟新奇不已。

苏轼贼兮兮地说道:“好喝到有人特意当掉衣物,衣衫不整也要饮上一杯呢。”

妙悟讶然掩口:“啊?”

衣衫不整走在大街上?还是为了喝饮料?

这实在超出了一国公主的知识范围。

扶苏:“……”

他无语地看了苏轼一眼。真是的,趁着李球、晏几道他们不在就造谣吗?出主意的人还不是你!

适逢初夏,恰有炎炎烈日当空,他们几个走到饮子店的时候,额头都出了一层薄汗,喉咙也无比干渴。苏轼远远看到了目的地,几乎小跑着冲了进去,扶苏和妙悟两个小短腿紧随其后。

他们姐弟二人刚一进店,就听到了老板站在柜台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50-60(第8/16页)

,一边笑一边对苏轼说道:“怎么是你啊?”

老板显然对上次的奇异小客人们印象深刻,一眼就把苏轼认出,打趣道:“小客人这一次是带足了银钱,不用当掉自己的腰带了?”

恰好听到这一句妙悟:“……?”

她看上去比刚才更惊愕了:“你说的那个衣衫不整的人,竟然是你自己?”

扶苏:“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苏轼怒瞪了一眼幸灾乐祸的扶苏:“不不不,不是我,真不是我!”

妙悟显然十分不信:“那老板怎么能一眼认出你?还能说出事迹,和你自己说的刚好对上?”

苏轼只觉得百口莫辩。

难道要他解释,他不是当事人,而是主谋者吗?可恶,那不留给公主的印象更坏了。

半晌,她才憋出一句:“赵小郎,你快说句话啊。”

扶苏挑了下眉:要我说话?好啊。

他假装没听到,把妙悟的身子推到了老板的跟前:“老板,这次我们可带够银钱了。是她付钱哦。”

老板显然记得上次的小客人们非富即贵,料到这是一桩大生意,立刻眉飞色舞地介绍起了本店的产品。听得妙悟直咋舌:“竟然有这么多?”

她有点纠结地拧起细细的眉头:“可我有几种想喝的,怎么般?”

老板听了,愈发殷勤道:“这位小客人,您既然是第一次来,不妨都试试呢?我们店里就没有难喝的饮子!大不了您从想喝的里挑出一款最爱的,如何?”

妙悟点了点头:“有道理。”

她指着餐牌点单,尽显土豪风采:“紫苏熟水、豆蔻熟水、沉香熟水、二陈汤、薄荷饮、桂花饮,各来一份。”

又回头问二大一小:“你们呢,想喝什么?”

梁怀吉立刻说:“我喝您剩下的就好。”

扶苏“唔”了声:“沆瀣饮吧。”

这名字好生奇怪,据说是甘蔗和萝卜汁的混合,有润肺的功效。他上次就很好奇是什么味道了,但为了不踩雷没敢点,今天不妨试一试。

苏轼说:“我也要桂花饮,多谢……您了。”

妙悟说道:“这有什么?毕竟我早就承诺了今日做你二人的东的。”

过了片刻,她又担忧而语重心长道:“苏小郎,不过是区区一杯饮子,不值得你衣衫不整于市街之上啊。”

今天我请你。

以后别这样了啊。

正在咕咚畅饮的苏轼:“……”

怎么办?嘴里面冰冰凉凉,清热解暑的桂花饮子,突然一点都不香甜了。

苏轼偏头看向扶苏,后者也恰好在此时偏过头去,显然是不打算帮忙。他只好自己咬牙咽下苦果:“多谢公主殿下教诲,我以后再不会了。”

妙悟点了点头,专心品起饮子来。

她的面前摆得满满当当的,每举起一个杯子往嘴边送之后,都会抿抿嘴,眼底一亮。当饮到紫苏水之后,更是顾不上点评,一口气酣然饮尽。

“好凉快呀。”她说:“等到回宫的时候我们再来一趟这里好不好?我想捎给阿爹、娘娘和才人。”

“当然没问题。”扶苏说。

他们坐在饮子店的角落,离柜台的老板有段距离,饮子店里也没人,因而说话就没什么顾忌,什么称呼都敢往外蹦。忽然,梁怀吉比了个手势,示意有人来了。

是谁?

几人纷纷看去。

来人是一位老妪,她的衣衫很破旧,也明显地不合身。背上的包裹压弯了她的腰。她气喘吁吁,颤颤巍巍地坐在饮子店一角,擦了擦额头的汗,没有点单的意思。老板也端坐在柜台上,装作没看到。

原来是位歇脚的路人啊。

扶苏看向餐牌的方向,想为老妪点一碗水。妙悟则已经端着两杯饮子,走到人跟前:“老人家,我是饮子点多了,喝不完。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分忧呢?”

“这杯是薄荷饮,这杯是二陈汤,您更喜欢哪杯?”

老妪似乎被吓了一跳。她本想拒绝,可是天气实在太热了,让人根本说不出拒绝的话。她颤着双手,接过了薄荷饮子,连声对妙悟道谢:“小姐好心,多谢小姐的好心……”

说完就捧着凉冰冰的竹杯,咕咚咕咚地狂饮,显然是先前渴极了。

“您慢点喝,小心呛着。”

老妪喝完抹了抹嘴,又是一叠声的道谢,闹得妙悟都不好意思了,总觉得自己得多做点什么才好。她的目光瞄上了老妪背后的包裹。

“老人家,您背上的是什么?一直背着不累么?”

老妪一怔,把身上的包裹解下,牢牢抱在怀里。在妙悟好奇的眼神中,解开一角给她看:“是我从木匠那里讨来的木屑,要卖给附近人家的。”

“……木屑?”

这显然超出了公主的知识范围。妙悟从小到大甚至连完整的木材都没见过,更不理解木屑有什么用,还能卖?

扶苏也凑了上来:“是不是引火用的?”

他看过野外求生节目,就是用木屑当引燃料的。

老妪点头连连,露出没剩几颗的牙。

“小郎说得对!还能填缝、堆肥、堆在畜生待的地方还能防潮。用处多着哩。”

妙悟十分新奇,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真的吗?原来还能这样啊。”

她的目光落在老妪解开负重,也挺不直的脊背上。

“老人家,这些木屑由我买了去,如何?”

按理说,这是划算的买卖,老妪说了那么多作用,真愿意掏钱的人家又有多少?还不如直接打包卖给妙悟。毕竟她是一副自愿当冤大头的姿态。

但老妪犹豫了许久,仍摇了摇头。

妙悟“啊”了一声:“您为什么不愿意呢?”

老妪动了动嘴唇,却说不出口。那个答案未免显得她过于不识好人心了。

“是因为会导致客源流失,是吗?”扶苏突然蹿出来说道。

“木屑其实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东西,汴京城中有多少木匠,就有更多的木屑。可是这玩意寻常人觉得没用,未必愿意买。万一这位老人家一日不去街坊吆喝,原本买的人要么改了主意,要么被别的卖木屑的吆喝走了,以后就再也卖不出去了。老人家,是这样的吗?”

妙悟倏然一怔: “原来是这样。”

扶苏一点,她就想明白了关窍。旋即就是无穷的感叹。从区区木屑也能卖,到背后的技巧。个中的巧思与无奈,比刚喝的饮子滋味还丰富无数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这样么?”

这下发怔的轮到扶苏了。

妙悟这句话不仅道破了老妪不愿意卖木屑的本质,更道破了修改她命运的本质。

尽管她自己毫无所觉。

是啊,比起想着怎么解决李家的暗雷……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50-60(第9/16页)

为什么从没想过授妙悟以渔呢?

没了李家,未来或许还有王家张家,除非妙悟的婚事,她自己能做主。

“阿姊,你一会儿随我去一个地方吧。”

扶苏说道。

第56章 第 56 章 他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阿姊, 你一会儿随我去一个地方吧。”

不,等一下。

脱口而出的瞬间,扶苏又犹豫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走上那条荆棘遍地的道路。倘若妙悟本人的愿望, 就是做一个太平年间、富贵而无忧无虑的公主呢?她的出身就是满足愿望的资本。有自己在, 更不会让上辈子的悲剧重演。

但倘若她愿意,又该怎么办呢?

扶苏凝视着妙悟还带着婴儿肥的脸颊, 她的脸型和五官都遗传了官家的温和与苗贵人的清丽, 一看就是个未来的美人坯子。

她今年方才五岁,已经会读写许多典籍。但是没有哪一本的内容, 足以支持她回答扶苏的问题。

你到底想过上哪一种人生呢?

正当扶苏踌躇着、不知如何是好之际, 妙悟也皱了皱细眉。她问道:“肃儿,你要带我去哪儿?”

“要去别的地方玩乐, 一会儿再去也不迟。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帮老人家早点卖掉木屑、早点回家休息。这才是你说的‘授人以渔’, 不是么?”

她用循循善诱的口吻说道。

显然把扶苏的话理解成了别的意思。

扶苏顿时哭笑不得。

“好好好,我都听阿姊你的。”

就在这个瞬间, 他下定了决心。他要给予妙悟两条路之间选择的余地。如果妙悟以后只想安心当公主,随时可以退回来。

但今天, 他要带她去一趟大相国寺。那里聚集着三娘, 或许还有其他被拐卖到汴京的可怜女子。

他想让妙悟真正地接触民间百姓, 而不必只能困锁深宫里。倘若可能的话,她从三娘们那里获得的线索,也能使她成为收服十六州的有功之臣, 为自己对命运争取一丝话语权。

没错, 综合了父皇的建言献策, 和自己连日来的思考,扶苏已经把收复十六州列入“必须完成”的要项。不过这事绝非一日之功,还需要诸多筹谋。万事俱备之前, 他不打算告诉任何人。

……不过,比起十六州,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帮老人家卖掉木屑。

“怎么才能快点卖掉呢?我们来想个办法吧。”

妙悟抓住扶苏,扶苏又叫上

几个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一阵。过了一会儿,扶苏用两个铜板买来一大碗水,用竹筒装封得严严实实,然后他站在老妪面前:“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妪茫然抬头:“啊?”

之前,她从什么兽啊,什么鱼啊那里就听不懂了,低下头专心地喝饮子。原本想喝完之后,好好道声谢,就上路的。结果这几个一看就是贵公子小姐、长得年画儿般的孩子说,要跟她一起,还帮她卖木屑?

老妪震惊地揉了揉耳朵。

她怀疑自己听错了。

苏轼却突然不知道从哪里蹿了出来:“老人家,你信我们吧,真的,保准你卖得更快。”

他那股机灵劲儿简直是对老年人的大杀器。老妪晕晕乎乎地点头,带着他们到了常去的街巷。苏轼环视了周围的环境,用双手攥成拳,大喊道:“卖木屑咯——”

“能点火、能防潮、能吸水、能减震的木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咯——”

小少年嫩嫩的嗓音这么一叫,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苏轼丝毫不惧怕别人的眼神,这事他在国子监早就做过,早就把脸皮磨得厚厚的。此刻,他反而化被动为主动,笑嘻嘻对人推销了起来。

“这位大婶?这么好的木屑你真的不要吗?”

“看看吧。”苏轼指了指天空:“马上就要进入梅雨季了,买点木屑在家里防潮湿,真的很好用。”

老妪之前说过,街坊邻里的,许多人并不相信木屑有那么多作用,也不会买她的东西。但她没有说的是,那些人往往对她很不客气。要么就冷言冷语嘲讽,要么就毫不客气地驱赶。

但对待小孩子,尤其是几个衣着整洁、眉目如画的小孩时,人的态度就会不自觉软下来。那个被苏轼点到名字的大婶迟疑了一下,走了过来:“你们这木屑真有那么多作用?”

“当然是真的!”苏轼十分自信地说道:“不信的话,我们现场给您演示一下,要是是假的,这一大包木屑我们不要钱,全都送给您!”

大婶笑嗤道:“没用的东西,我要那干什么!”

但还是不由自主凑了过来。

其他人也被勾起了一点兴趣,纷纷靠近了一点,想看看这个奇异的组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凑凑热闹有什么不好?

汴京城的百姓,已然经历过繁荣市场的洗礼。但最多也是看看广告牌、店门口吆喝什么的。至于“效果不好全送”的打包票?他们还是生平第一次见。

这个主意,当然来自扶苏。

甚至主打木屑“防潮”功效的主意,也是他出的。在引火方面,还有松树枝作为替代品。防震?一般百姓家里哪有那等需要垫木屑的重物。

只有防潮的功效,不管是雨天、阴角、还是给牲畜都很好用。普通百姓的屋子没那么讲究朝向,或多或少都有太阳晒不到的角落。木屑的作用立刻凸显出来。

没看到苏轼一讲,大家都围上来了么?

苏轼见状,又努力吆喝了两嗓子,等到能叫来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之后,扶苏和妙悟互相对视一眼:接下来,就该他们出场了。

妙悟捧起一个篾子——刚买的,里面平铺了厚厚一层浅黄色的木屑。然后,扶苏拧开问老板要的竹杯,径直从空中开始倒水。

水接触到木屑后,沉闷流淌的声音,进入了所有人的耳朵里。

半杯水被倒完后,浅黄色的木屑颜色微微变深。扶苏把杯口展示给所有人看,然后用手刨了几下木屑。

“喏,是干的。”

他掏出了小手,肉眼可见,一点水迹也无。

“真的假的!”

“不信的自己来上手试试不就知道了?”

妙悟配合地把篾子往人群里递。她恰好是人最无法拒绝的那类长相。谁忍心冷待一个年龄尚小却五官清丽,还会对你笑的小女孩?

刚才还发出质疑的人,迟疑着伸手往木屑里埋,旋即惊呼道:“里面真的是干的!它真能吸水!”

别人表演的,还有人不信。

自己人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这下还有什么可说的?梅雨季将至,家家户户都有几个潮湿的角落。或者干脆填在家里砖瓦不平整,容易积水的地方。梅雨过后就不用处理水坑,木直接把木屑一刨一扫了事!

围观群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全网黑,但有满级daddy 我真不知男主是阴湿啊 请选择要摸的恶人卡 追星的网红最快乐[娱乐圈] 我亲自逆了蒸煮的CP 病美人被豪门大佬娇养了 佳期如梦 被前夫的未婚夫狠狠爱了 [柯南]想当咸鱼的小林警官有话要说 协议结婚后被霸总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