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120-125

120-125(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我有嘉宾 追的大侠是反派 我在异界开商城[位面] 退休大佬想过平静生活 宿敌不可以做妻子[GB] 莉莉斯的账本 伏黑哥,请用! 我在异界开商城[位面] 庆余年 成为限制文亡国公主后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0-125(第1/14页)

第121章 第 121 章 狄青:殿下何故玩泥巴……

多年以后, 吴老汉会回忆起他偷看宋军接见大人物时,那个霜气凛凛的早上。

他想象中比冷面的狄将军还要高大、还要英武的人影根本没有出现,只见到一个刚及自己肩膀高、稚气未脱、像是年画上的童子般玉雪可爱的奶娃娃。偏偏周围人对这奶娃娃都恭敬极了, 连狄将军都对他行礼。

难道说?难道说?

吴老汉心中已经推理出了答案, 情感上却仍然不敢相信。八岁的“大人物”?得是什么来头?他试图抬起头看到更多,粗布衣裳却挂在了草垛上, 摩擦出了簌簌的声响。

“谁在那!?”

“是谁!快点自己出来!”

仅一点风吹草动, 就让两队接头的人马同时紧张起来。更证明那八岁奶娃娃身份不一般。但吴老汉已经无暇为自己的推理惊骇了,因为他看到好几个士兵循声朝他走来, 手中握着铁刀, 刀刃在擦亮的天空中,折射出慑人的光彩。

吴老汉吓得浑身发抖。

他可不想被刀砍, 立刻从高处一跃而下, 滚进冷冰冰的泥巴地上:“军爷们,是我, 是我啊!我是老吴!你们别砍我!”

士兵们的刀一顿,狄青的眉头一皱, 被他牢牢护在身后的扶苏则眉尖一挑, 试图踮起脚来一探究竟:“狄将军, 是谁,你认得他吗?”

狄青低声回应:“殿下稍安勿躁。”

又上前一步,拔刀直逼吴老汉的鼻尖:“大清早的, 你为何不在家中睡觉, 却在此地?”

“小的、小的是听军爷说有大人物要来, 才守在这儿的!”吴老汉说完这句话后,立即发现两队人马同时紧张,方才意识到自己话中:“小的, 小的绝没有别的意思,是想在那位大官面前露露脸!”

然后,他就分享了自己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日夜蹲点巡逻,只为让大人物看上眼的心路历程。简直令闻者落泪。

扶苏更是啧啧称奇:“有这种毅力,他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他拍了拍狄青拦在自己身前的胳膊:“好啦,狄将军,到底是什么人,也让我瞧瞧?”

狄青眉目间浮现起不赞同:“官家下旨说,一切让我以殿下之安危为重。不可使殿下立于危墙之下。”

“可是,狄将军你明明也知道,这个人不可能是危墙啊。”扶苏指着狄青收回的刀柄。

“不过官家也真是的,我说他怎么没有嘱咐我太多呢,原来都去压力你了。”

狄青:“……”

好巧不巧,官家的圣旨中也说,不管自己嘱咐什么,肃儿必会阳奉阴违。所以他直接免去了苦心劝说的步骤,把东宫的安危直接托付给了狄卿你。狄卿,你可不要辜负朕的嘱托啊。

你们父子俩,倒是对彼此怪了解。

狄青怀疑自己卷入了什么官家父子之间的离奇拉锯战。但殿下说的没错,吴老汉是奸细的可能性很低,让殿下见一见也无妨。是他刚才紧张过度,神经过敏了。

扶苏终于见到了吴老汉的全貌。他发现,吴老汉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眼球一动也不动,像是呆滞在了原地。

“老人家,您在看什么呢?”

吴老汉好像陷入了危机后的呆滞,一被问就顺嘴秃噜了出来:“看娃儿长得好,要是我家孙儿长大也长这样就好了……”

扶苏:“……”

包括狄青在内的其他人则心中一紧。都说太子殿下的怪癖是不喜被当面夸奖。这吴老汉不仅犯了忌讳,还十分无礼地把太子殿下和他家里的小孙儿比较。这是能比的吗?

所有人都以为,这吴老汉要倒大霉了。他们纷纷看向太子殿下。寻常的士兵们不敢开口说话,但是狄青已经打定主意,若太子殿下生气,就为这吴老汉求一求情。

毕竟,他虽然心思钻营,为人略油滑,却没做过对大宋不利之事。还是他们找到石炭矿的功臣之一。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太子殿下听了这话之后表情失控了一下,眉头蹙起,脸色像不慎吃了一颗花椒,但是下一刻就像没听到似的,恢复了和煦可爱的模样:“你和士兵们都认识?难道是你,给我们指路的吗?”

吴老汉才回过神来,点头如捣蒜:“正是正是!正是小的!”

他现在可以完全确定,所谓“大人物”正是眼前连少年都称不上的稚童。那还等什么啊?人家都主动问你话了,还不赶快回话、搭话!

他朝着东面遥遥一指:“您看,石炭矿就在那座山上,走一会儿就能过去。”

扶苏循着他所指眯眼一瞧,似乎不远。

“那就带路吧。”

吴老汉一惊:“啊?现在?”

不是说大人物吗,难道不是让全村人先出来磕头?自己休息好后再出来见人吗?他们县里的衙役都是这个路数。

扶苏却误会了吴老汉的意思,他将人上下打量了一遍,“哦”了声,对左右说道:“给他件棉衣披着吧。”

这么冷的早上就出来蹲人,实在太辛苦了,别把人给冻坏了。

士兵面色复杂地拿出一件棉衣,丢给了吴老汉。刚才他们还忧心吴老汉倒霉呢,现在却一转立场,羡慕嫉妒了起来——你个庄稼汉,何德何能让太子殿下第一个关心你?我们狄将军,还有我,都没这个待遇!

但话又说回来了,太子殿下的脾气可真好是啊……据说官家遭遇臣子进谏,被喷了一脸口水都能唾面自干。太子殿下容人的功夫,简直不逊色于他了。

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开走时,就有目睹之人仗着离太子甚远,低声交流起心得。他们都是禁军出身,平时并不分属一营。入云州的是精锐的一批,跟随扶苏前来的,则是日常负责贵人安保的另一批。

前一批人针对太子的的心得,果然引得后一批发笑:“你们啊,怎么才知太子殿下的好?不对,你们也是受过殿下恩惠的啊,为什么要那么揣测他呢?”

说话的人脸红起来:“我只是没想到,贵人也如此平易近人……”

“笨!贵人若是不平易近人,还有你好吃、有你好喝的吗?”

“好像是哦……”

这两人的声音突然拔高,竟然传到扶苏的耳朵里。他疑惑地回过头:“他们在说什么?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狄青自幼习武、耳清目明,一切尽收入耳廓之中。他尴尬地咳了一声:“没什么,士兵们讲笑罢了。”

不然总不能说,自己带的兵白眼狼吧。

扶苏半信半疑地“哦”了声,又说道:“这土坡随和缓,石头却多,实在硌人。”

云州附近山地丘陵多,古代的鞋子又没有橡胶底那么柔韧、弹性。刚走一会儿,扶苏就觉得脚底板有点不舒服了。更不用想象,若是没条件穿鞋的百姓家爬这座山,会受到什么折磨。

狄青却误会了他的意思:“那末将把您抱起来走吧。”

说着就长臂一弯,把人捞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0-125(第2/14页)

扶苏“啊”了声,发觉自己已然凌空,脸立马红透了。从自己四岁出仕以后,官家就甚少抱他,别人更加不敢抱。他已经很少体会这种和引力作对的滋味了。

扶苏试着挣扎了两下,狄青结实的胳膊纹丝不动。他飞快地看了看左右:大家都目不斜视,偶尔投来的目光也殊无异常,好似一切都似理所应当。

扶苏的脚底板又确实被硌得不舒服,干脆红着脸,赖在了狄青身上:“到时候,要把路上埋着的石子都挖开,清出一条干净的路来。方便大家走动。”

狄青看了抱着的太子殿下一眼:“臣一会儿就让下面的人去做。”

“那顺便再挖一条路出来,一边走人,一边走车,以免到时候人车相撞了。”

狄青还没开口,一旁的吴老汉就见缝插针地说道:“贵人您真是好心肠,简直是菩萨,一来就好替俺们庄稼人着想!”

他心中喜滋滋地想:前几天狄将军说的果然是真的。他们帮宋军果然是有用!以后上山就有平整路走了。

狄青的关注点却别具一格:“走车?”

不过是石炭而已,需要用车去拉吗?还专程分出走车的驰道?殿下缘何如此重视它?不仅提前规划好了道路,甚至于……亲自涉险,奔赴云州前线一遭。

扶苏把狄青的不解看在眼里。他没有立刻解答的意思——至少要在看到成品后再说。

煤炭,按照其煤化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无烟煤等等。煤化程度越高,说明其燃烧时的热量越高、烟、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越少,越适合成为燃料。

扶苏没记错的话,云州,也就是后世的大同煤炭品质很高。但在亲眼见过前,谁也不敢保证是哪一种。倘若是褐煤,至少要经过一次洗煤的过程脱去当中有害物质才能投入使用,否则其燃烧时对健康的贻害无穷。

“到了。”

扶苏犹豫了一下,没从狄青的怀里脱出。站在高处方便他看得更远。

从没见过露天煤矿场的人,第一次见必然会震撼不已。远处是连绵不绝的黄色丘山,到了眼前却被一大片的灰黑土地取代。看似生机殆尽,实则价值万金。

“真的好大啊。”扶苏感叹不已。

旋即见到一旁的吴老汉不着痕迹地挺起自豪的胸膛,他又不由得觉得好笑。笑过之后,“绝对不能把此地给辽国”的心情愈发强劲了。

扶苏拍了拍狄青的手臂,示意他放自己下来,两脚着地之后,他立刻蹲下身来。

“殿下是要做什么?不若由微臣来代劳,莫脏了您的手。”

扶苏摇了摇头:不,他要亲自做。

他弯下了小身子,在地下寻找着,没过多久就发现一处被凿出的坑,露出一片参差不齐的煤炭块。他用手掰开松松欲坠的一块,指甲划拉一下,煤块呈现出近乎玻璃的光泽,指甲缝则沾上了黑色灰土。

再从别的角度划拉一下,玻璃光泽不变,黑色亦不变。

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十分狐疑:殿下在做什么呢?难道他不怕脏吗?

不怕,当然不怕。

甚至可以说,越脏才越好呢!

扶苏猛地一个起身,差点眼冒金星,把煤炭捧到了狄青面前:“将军,你看!”

“这是标准的弱粘煤!”

虽然不是最高级的无烟煤,但扶苏已经心满意足了。只要不是一烧全是烟尘的褐煤,什么都好说!从不粘煤以上开始算,燃烧时的热量效率就极高,无论是取暖还是作为工业原料,性价比都相当之高。

狄青则一头雾水:“弱粘煤是何物?”

这不是石炭吗?而且……难道石炭还有分类吗?

狄青虽然是山西人,但也只是偶尔见过此物。其他非山西籍贯的更是一头雾水。扶苏摇了摇头,殊无解释的意思——因为他是真解释不清自己没见过石炭,却清楚其分类方法的。

“总之,它比木炭好用多了。”

扶苏说完之后,得到的回应只有集体沉默。这些年他已习惯了官家、相公们的无条件信任。乍然遇冷,一时还有些不习惯呢。他傲娇地挑了挑眉毛:“你们不信吗?”

“呃……”

一切尽在不言中。

木材,乃是古代最广泛使用的燃料。它能当柴烧、能烧成炭卖。至于这黑布隆冬的古怪石头真的能燃起来?在场有的人心里还打问号呢。

“那就试试看吧,你们先挖一筐石炭,咱们先下山。”

除了当众证明外,扶苏也想看看,这山西大同的弱粘煤到底比木柴的效率高多少。

“一天之后,咱们见分晓。”

——

整整一天的时间,足以让吴家村的全部村民知晓“大人物”的到来。这当中少不了吴老汉的倾情宣传。

据他所说,这大人物是个“漂亮得不像凡人”的人物。

“你吹得这么神,难道见过?”

“不仅见过,我还说过话呢!偷偷告诉你们,大人物现在就住在我家里!”

一片嘘声中,吴老汉趾高气昂地仰起头,成功收获了围观人群的羡慕嫉妒恨。但其实,他的心里也打着鼓:这年画仙童般的“殿下”,怎么要了一筐石炭、几个士兵就把自己闷在屋里、不肯出来呢?

他在鼓捣什么呢?石炭真能赢木柴吗?

因对扶苏的印象极好,吴老汉私心里一点不希望他输。

狄青恰巧也有类似的疑问。

好在他的身份特殊,无人敢拦,便找了个借口偷偷扒在门缝上看,看清之后,一脸菜色地默默离去了。

他沉凝的脸色衬着刺青,愈发可怖。看见他的人都恨不得绕道走,没人敢问他到底在门缝里看见了什么。

狄青也不打算说。

他决定把目睹的当成秘密,一辈子烂在肚子里。

那不然呢?回到汴京就告诉官家,你的好大儿太子一出来之后就开心地鼓捣黄泥巴,捣得胳膊上、脸上都粘着黄泥巴痕,而我身为臣子却没有阻拦,这不是等着吃罚吗?

狄青还盘算着,要给那几个被太子叫过去帮忙的士兵们一起下个封口令。

但他的心中也疑惑不已——不是要比试木柴和石炭吗?和黄泥巴又有什么关系?

扶苏没让狄青的疑惑发酵太久。

一日后,他出关了。

衣裳齐整、头发黑亮、乌眸湛湛地亮相在村民们的面前,喜提一片“果真是神仙人物”“吴老汉竟然没撒谎”的夸赞。狄青却偷偷松了口气:好险,没有沾上泥点子。

太子殿下的形象保住了。

扶苏笑眯眯地和大家打了个招呼:“今日的主角可不是我,而是它,诸位请看——”

橘红色的火光附着在熟悉的石炭上,离得近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热度。村里的每个人都对它不陌生,不就是石炭嘛。但有些人却发现了微妙的不同。

石炭被搓成了一个圆棱棱的柱子,中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0-125(第3/14页)

打着不甚均匀的圆孔。望之宛如……狄青一言难尽地想,难道是蜂窝?

“这上面怎么有坑坑洼洼的洞?”

“呃,这个嘛……”扶苏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脸:“技术问题,第一次挖,洞挖得不够均匀。下次一定注意!”

“但是殿下,您缘何要把它做成这副奇怪的模样?”狄青感觉自己摸到了秘密的边缘:“维持原样不好吗?”

扶苏眨了眨眼:“将军马上就能知道了。”

他高扬起声音:“哪里有锅?”

士兵们很快掏出两口大锅来,这也是全村唯二的铁锅。他们按照扶苏的要求,在锅中盛上水,又在锅下垫着等量的木柴和蜂窝煤。

吴老汉立刻凑上去:“引火让小的来!”

他得意地掏出那根火折子,在临时垒好的泥巴灶台下方引燃了两堆燃料。然后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煤炭的方向。大部分人都跟他一样,木柴烧水他们见惯了,但是石炭……难道有什么变化吗?

待第一缕热气冒起,水面冒出咕噜咕噜的泡泡时,人群中迸发了一阵小沸腾。所有人都看得清楚,是石炭那边儿先烧开的!

细心之人还发现,石炭那处冒出的烟,虽然和木柴没什么差别,却比他们用时小一些。

难道说,这就是打孔的妙用?

扶苏的嘴角挂起了自信的微笑——还没完呢,这才哪到哪儿?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

两口锅中的水同时沸腾着,热乎乎的水汽不断冒出,让周遭的人群不再寒冷。他们就这样看着两口铁锅中的热水,宛如比试般,谁也不肯示弱地吐着泡泡。

一炷香,两炷香。

其中一口锅率先打了退堂鼓,停止了吐泡泡,众人定睛一看——竟是烧木柴的那口!而另一口锅还在坚持着,沸腾的水面荡开的波纹仍未止歇。

这岂不是说明,石炭比木柴更耐用?

村民们倒还好,最震惊的莫过于大宋的士兵和狄青了。狄青甚至想着:倘若、倘若殿下发现了石炭长燃的秘密,那他玩黄泥巴的事情告诉官家,自己应该也不会挨骂……吧?

他心中无比忐忑,盯着石炭上铁锅的眼神更死了。而这口锅也真的争气,在大家的注视中又坚持了一炷香还久!

加上它锅中开水提前沸腾的时间,也就是说,同质量的石炭和木柴相比,前者比后者要耐烧二倍还多。

算出这一结果的人,都被惊了下。

狄青轻声道:“敢问殿下,这种漆黑如炭、中空有孔的石炭,您欲唤之何名呢?”

扶苏歪了歪头,模样十分惹人疼爱:“就叫它蜂窝煤怎么样?”

他私心觉得,再没有比它更贴切的了。

见狄青的目光望过来,扶苏再一次不好意思地摆手解释:“我说以后,以后啦。知道现在不像,以后技术城市,上面的孔打得均匀了,就很像蜂窝了,真的。”

狄青摇了摇头,他看过来不是因为这个。而是能够终于明白,为什么殿下听闻石炭的讯息就要孤身赶到云州。又为什么,官家竟然舍得殿下前往云州了。

因为这一趟值得。

飞快地震惊完、感怀完之后,狄青光速恢复了严肃的神色,寻回武将令行禁止的威严:“眼下云州即将收复殆尽,在约莫三二日时间,是否要让士兵们前来此地集合,制出蜂窝煤,立刻运回大宋境内。”

扶苏闻言,思索了片刻:“让他们赶过来是最好的,能快速搭建起厂房。周围的矿脉不止一处,也可以派剩下的人手前去勘探。”

“做出的蜂窝煤,先分一些给当地的百姓取暖,还有一部分可以运回大宋售卖,得来的利润给建厂房、寻矿脉、制煤炭之人发工资。这样就能可再生循环了。”

扶苏三言两语就定好了矿脉的安排。几乎所有人闻言都露出喜色:听到了么?他们盖房/做蜂窝煤是有工钱拿的!

吴老汉更是喜不自禁:这不和狄将军当初的承诺一模一样嘛?宋国的大人物怎么都是青天大老爷啊?过一会儿,他要好好给乡亲们说道说道!顺便收割一波大家伙儿羡慕的目光。

众人喜气洋洋之际,扶苏则悄悄拉了下狄青的袖子,示意他低头靠近。然后,他用确保第三人听不到的音量说道:“还可以拨出一些来,分发给北面儿受灾更严重之处,效云州之故事,收买辽国汉人的人心。”

狄青:“……”

还能这么办?用原辽人的物资收买辽人,一分铜板没花。殿下,可真有你的。

下一刻,他诞生了一个极可怕的猜想:该不会殿下打算就这样收一州、收买一州、收一州、收买一州……直到十六州被尽数收买殆尽吧?——

作者有话说:日六第三天,成功![让我康康]

第122章 第 122 章 发土豆不如卖奢侈品。……

半晌没有回应, 扶苏疑道:“狄将军,你发呆是在想什么呢?”

狄青回过神来,张了张嘴, 还是没忍住把自己的离谱猜想倒了出来, 然后一瞬不瞬地盯着太子殿下的反应。

扶苏先是呆滞了一下,然后“噗”地一声笑开了花。他饶有兴味地掰起手指:“好像是这个道理没错哦。应州、朔州、寰州的陈醋、大米;涿州、新州、武州的驴肉火烧味道不错。莫州的鱼、幽州的烤鸭、妫州的葡萄酒……”

他说着说着, 险些把自己说饿了。但看狄青的神色越来越空茫, 才好心地揭露了谜底:“安啦,狄将军, 我是开玩笑的。”

幽云十六州可细分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 当中以燕山、太行山划为界限。山前地区因与辽国的大本营相隔一道天险,风物与习俗更近似大宋, 辽国的守备也更松弛, 才让他们有一丝“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可乘之机。

至于之后嘛……

扶苏眺望向了北边的方向:“迟早有一场硬仗要打的。”

他开了个活跃气氛的玩笑:“所以,将军可莫要忧心, 不会缺了您的用武之地。”

狄青也笑着摇了摇头:“殿下何出此言?微臣亦盼着玩笑成真才好。”

但他们都知道,既然要收复故土, 战争和流血是不可避免的。扶苏甚至早早就为这一日做起了准备。他准备了整整四年。

扶苏默了一下, 倏然抬起头来:“狄将军, 你留一部分士兵在此做工,然后赶去和副官汇合吧。那边更需要你呢。”

虽然云州全境已经是囊中之物,但是占领一地可不像玩游戏踩地图那样简单。点击、选中一下就会整个染成己方阵营的角色。

除了进城摇旗子宣告城池易主以外, 还要接手本地的官衙、安置战中的腐儒、开粮仓分发物资收买人心……直到战火结束, 民心彻底安定下来, 才算初步攻打下了某地。

这一套,狄青五年前在广源州就做得驾轻就熟了。与其为了保护自己,困在县内, 把到手的军功拱手让给他人,倒不如让他赶往前线,那个更适合他的战场。

“至于我,只肖留下的人手足够,我是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0-125(第4/14页)

会出事的。安全得很。”

狄青还有些犹豫,却被扶苏毫不迟疑地推着腰往前走:“安啦,狄将军,官家那边有我负责说服他,必然不会让他责怪在你的。”

狄青也沉默了一下,倏然拱手行礼:“未能全身全心保护殿下,是微臣之失职。”

但殿下说的没错,前线更需要他。

“待我收复云州之全部,亦能早日看见殿下的事业有成。”

“不会让你失望的。”

被扶苏“驱赶”的狄青当天下午就赶路去了前线,只留下五百位精兵驻守村庄,负责保护太子殿下的安全。别小看五百,这已是附近三个村庄所有男丁加起来的总和了。扶苏待在后方,当真安全得很。

而且,现代的五百人是个中大型工厂规模,给他调派绰绰有余。扶苏得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让这五百人的效率最大化。

他把自己关在屋中写写画画,一日后,留下来驻守的士兵领到了自己的第一项任务。

几乎每个人听到后,都怀疑起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你确定?殿下吩咐了这个?”

“我亲口看见殿下所说,必不会出错。”

“所以,他让我们……挖黄泥?”

传话的士兵眉头一皱:“怎么?让你们挖泥巴还委屈了你们?知道吗,这可是蜂窝煤的原料!别人想挖还用不上地方的!听到的人皮都紧实点儿,别让外人——尤其是那些村民们看到听到了,知道了么!”

一听说是蜂窝煤的秘方之一,接到任务的人也不困了腰杆也挺直了。早说啊,他们还以为自己哪儿得罪了殿下,被派去做苦役了!

不过,蜂窝煤的原料居然是黄泥巴吗?也就是说,他做出蜂窝煤的时候也……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倏然浮现起金尊玉贵、玉雪可爱的殿下在泥巴堆里翻滚,被泥点子沾得满脸都是,既落拓又可爱的模样。

呸呸呸,想什么呢!

怎可在心中对太子殿下大不敬!

狄青也没想到,他刚走才一天,本打算咽进肚子里埋入坟墓的秘密就被迫暴露,成为军中公开的逸闻一桩。

奈何,太子殿下本人压根不觉捏泥巴这事有损身份。这也导致扶苏明明身为当事人,却置身事外般,身处在舆论的风暴眼,只能感受到一片和煦的宁静。

他有条不紊地安排起下一桩要紧事。

挖泥既然分给了军队,那挖煤的活计就派给村民吧?他们自幼在煤矿场附近长大,采集起石炭肯定驾轻就熟。

当然,初来乍到,正是建立互信的关键期。给人派活的酬劳一定要给足。

扶苏在纸上写写画画:每采满一筐煤,可以换一筐同等重量的土豆。又考虑到土豆容易发芽、不易储存,他又添了一项:每挖满十筐煤,就能换一件簇新的棉衣。

这样总有人愿意干了吧?

“殿下,这未免太过奢侈了。”他身边的内侍吞了一口口水,犹疑地说道。

此人是官家身边的近侍,算是看着扶苏长大的人之一。但毕竟不是太子的亲信。这次被官家派到太子殿下身边,本打算除了传信外当个聋子哑巴的,这次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意见。

“啊?很奢侈吗?”扶苏一惊,得到点头作为回答后摆了摆手:“那就奢侈点吧,这样才有人愿意干活。而且一筐石炭的珍贵程度,远胜于土豆,给就给了吧。”

就当帮村民们过冬了。

内侍不再说什么,出门传达命令去了。结果不一会儿,扶苏就从窗外听到了阵阵喧哗嗡鸣之声。侧耳一听,竟不是错觉

“怎么回事?有人不满闹事吗?”

他立刻推门而出,试图一探究竟。

内侍擦着额头的汗:“回殿下的话,不是有人不满,是,是……”

是您给得太多了啊!

后半句话没来得及说,但也不用说了。因为扶苏已经亲眼目睹。

他现在住着的,全村条件最好的屋舍前有一个大院子,平日用来养鸡鸭、晒稻谷。但是现在鸡鸭都不见踪影,以吴老汉为首的,乌泱泱的人跪了满地,见他出现就要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扶苏被吓了一大跳,差点跳起来。

眼前的一幕,也太像蟹脚集会的现场。两辈子、甚至三辈子以来,扶苏都从没受过如此大礼。光看一眼都让他浑身都麻了。

至于村民口中说的是什么,扶苏没听清,也不敢听。他连忙走进了唯一相熟的吴老汉:“快起来,你让他们都起来,别跪我啊!”

吴老汉被拽住胳膊,却死活不起。

扶苏无奈道:“再跪就没有土豆可以换了,无论挖多少筐都没有。”

吓得吴老汉拔地而起。

见这一招仿佛有用,扶苏立刻如法炮制,扯着小嫩嗓喊了起来:“都别跪了——再跪的人土豆就没了——我说到做到——!”

嫩嫩的小嗓音飘荡在院子上空,跪着的人才稀稀拉拉、不情不愿地起身。扶苏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又问吴老汉:“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老汉憨然一笑:“是我一传了您的话,他们都感动得不得了,互相商量着,要来亲自给您磕头感谢您。”

扶苏眯了眯眼睛:“真的不是你起了头,撺掇其他人的吗?”

这个吴老汉爱出风头、会来事儿的特点,他算是看出一点毒端倪。这么咋呼,当中肯定有他的手笔。

吴老汉不说话了。

一副被说中的心虚表情。

其他村民被扶苏叫起身来后,神色都有些惊恐和惶然。他们还以为是自己搞砸了,贵人根本不喜别人跪他,心中正七上八下呢。都静悄悄地听着扶苏和吴老汉说话。就有人鼓起勇气大声说道:“是老吴头组织的,也是我们自个儿愿意的的!”

“对对对,是我们自愿的。”

“就是这样!”

吴老汉谄媚中透着自豪的笑容更深了。

扶苏却又叹了一口气,转过身子,正面对着众人:“但你们实在不该跪我,一筐石炭换一筐土豆,算起来还是我赚了许多。你们要感谢的话,就感谢你们自己的劳作吧。是它换来的劳动成果。”

不知从何地传来的声音:“可,可我们从前给官府劳作,什么都没换来呀。”

扶苏哽了一下,扶苏沉默了。

还能说什么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见。

他心中十分悲戚,糯乎乎的脸上还不能露出来,以免被村民看到了有心理压力:“这样吧,等到换物的时候,我亲自坐在旁边,以免有人克扣你们的劳动成果。”

村民们喜不自禁。

他们听了吴老汉好久的宣传,又亲身体会过扶苏的善政,都知道,这位漂亮如仙童般的大人物和从前的不一样!有他坐镇,他们是真的不需要担心被克扣了!

村民们又想跪下谢恩了,但又记起扶苏不喜欢这一遭。膝盖半弯不弯的,彼此互相看看,模样十分滑稽。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120-125(第5/14页)

是扶苏看不下去了,挥着手驱赶他们:“还等什么呢?快点儿去挖煤啊,挖晚了就没有了!”

村民们如梦方醒,一溜烟儿跑了。

扶苏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一只脚圾拉着平坦院子里的黄土,一边嘟囔着吐槽起来:“都是谁教给他们动不动下跪的啊?”

秦没有,现代没有,宋也没有。

君臣在垂拱殿议事时,臣子们都是排排坐着的好么?跪拜的糟粕得追溯到明清去了。

内侍若有所思:“或许这乃是佛教中的‘五体投地’之礼?”

“哦!”扶苏恍然大悟。

他突然想起来,辽国是个信佛的国家。佛教在王公贵族等上层十分流行。未来的某任倒霉皇后甚至名为“萧观音”。这风气渐渐蔓延到民间,并不足为奇。

但问题在于,佛教并非是个在认同上有凝聚力的宗教。和扶苏同时代的,也许正在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类似的宗教战争在佛教的风靡地区甚少出现。后人学者有云:这也是辽国后期国力溃败的原因之一。

自始至终,它都没有能凝聚起所谓的“国民认同”。

但话又说回来了,拿这个要求辽帝未免也太过分了。他们国家的文化审美都是整个跟着大宋跑的呢。

但既然云州已经收入囊中,扶苏就不会放过这一良机。趁着城池易主之际,也该让云州人从此改口,自称大宋人了。

扶苏决定,把这这件事在给官家的回信中提上一嘴。

但眼下最关键、最紧要、也是他远赴云州的最大目的,就是蜂窝煤的制作。原料都吩咐下去,不日备齐,剩下的就是制作过程。

扶苏第一次烧制时,因为手艺生疏,煤上的洞有的大有的小,这相当影响燃烧效率。为了避免下次发出相同的事,扶苏决定启用模具。

他用笔在纸上勾勾画画,半晌,才画出一个勉强满意的三视图。他招招手叫来内侍:“走吧,我们去一趟城中。”

“您是去……”

“打模具,找铁匠。”

云州除了煤以外,铁矿矿藏也相当丰富。城中的打铁铺子不在少数。扶苏一行人白龙鱼服,打扮成一个普通小孩,好奇地这看看、那瞧瞧,混入人群中如盐入水,好似谁家富家公子出来逛街了。

但谁家公子逛街的目的地,是铁匠铺子啊。

他们一行人不断逡巡着,在叮叮当当敲打声中数次上门,多数铁匠看到三视图就晕了,摆着手直说做不了。唯有一人犹疑道:“小公子这图,是两部分?”

扶苏心中升起希望,点头如捣蒜。

“是……给什么东西打孔的?”

扶苏:“对对对!”

那皮肤黝黑、膀大腰圆的铁匠犹疑道:“我可以试一试,不过不能保证。”

“没事,你尽管试吧,有一副成品能做出来就行。”扶苏又变戏法地从怀里掏出了好几张纸,吓得铁匠两眼一黑。展开之后却发现上面画的是一张张纹饰的图样。

那些图样,铁匠叫不出名字。但毫无疑问都是富贵人家才在意的东西。他们平头百姓的,谁有空关心自个儿衣服好不好看呢?

“能不能镶嵌在这个筒柱的里面?”

“没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限制文万人迷竟是我!(穿书) 权归 蜜桃暮色[寄养] 美莉 绕床弄青梅GL 医不可攀 玛格丽特与凯厄斯 与清冷世子共梦春闺后 为了退休崩剧情[快穿] [洪荒]宿敌就是妻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