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1/14页)
第71章 去病周岁宴 小霍去病的周岁宴……
小霍去病的周岁宴是刘陵亲自操办的, 地点就定在自己府上,也没请什么外人,只卫家一干亲眷在。
卫子夫不能出宫, 卫青倒是因为有刘陵的求情, 从刘彻那里请了几日的假。
周岁宴上,也是挺稀奇的, 小霍去病竟然不让卫媪和亲娘卫少儿抱,而是一头扎入了卫青的怀抱, 看得卫家人抿嘴直乐, 都说小霍去病和舅舅血脉相连, 知道娘舅大, 所以只认准了舅舅亲热。
刘陵也看得眼馋不已, 她也想要对着小霍宝宝亲亲抱抱举高高,但在这一点上, 明显比她如今高了一个头的卫青更有优势,被卫青举着高高俯视着众人, 小霍宝宝乐的见牙不见眼的。
看出了刘陵的期待,卫青微微一笑,将外甥往刘陵的怀里递过去。
“翁主可否帮着青抱一会儿,抱着这小子逗了这么长时间,他倒是高兴了,青累的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卫青只说是自己的问题, 但刘陵哪有不懂的?当即笑着睨了他一眼,但也没说什么, 从善如流的将小霍去病接了过来。
小霍去病骤然换了怀抱,原本还有些不乐意,抿了抿嘴想要大声啊啊叫, 都骤然感知到刘陵身上传来的熟悉气息,知道这也是个熟人,而且一转眼,自己面对的还是舅舅,也就什么都不想了,对着舅舅张开了双臂,像一只雏鹰不停的扑腾。
“去病还真是喜欢你这个舅舅啊。”刘陵揶揄道:“不让卫媪抱,也不让他亲娘抱,我这个整天瞅着空闲就去陪着他玩的干娘也不稀罕,怎么就那么爱往你身边凑?”
“都说外甥像舅,仔细看看,他现在长大了一点的模样和你还怪像的。”刘陵抱着小霍宝宝亲了亲,这才恍然发觉不知不觉中,小霍去病满周岁了,也张开了不少,模样竟依稀可见自己当初初遇卫青那时候,对方那种青涩内敛的感觉。
现在就这么喜欢你舅舅了,难怪长大后敢为了你舅舅被骂就射杀李敢呢,刘陵伸出手指点了点小霍去病肉嘟嘟的脸蛋暗想。
小霍去病不高兴的避开刘陵的手,甚至还张牙舞爪的想拿来磨牙,刘陵笑着避开,让后说道:“哟,脾气还挺大。”
卫媪坐在刘陵下首的一个位置上,笑眯眯的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在以往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青儿的陛下和翁主青眼,在陛下身边任职,长子和小儿子也被平阳侯看重,在身边随侍伺候。次女进宫服侍陛下,听翁主说今日因为陈皇后无子竟破天荒的被送到陛下身边,贴身侍奉,只怕来日举家富贵就在眼前。
长女和三女一左一右陪在自己身侧,今日虽是三女儿子的周岁宴,身为亲娘的三女却言笑晏晏的看着翁主和青儿如同一家三口似得带着孩子,自己这个亲娘倒是退避到三丈开外之地了。
但卫媪也没说什么,跟两个女儿一样,像个没事人似得对一切恍若未觉,毕竟他们卫家能有今天这一日,翁主功不可没,别说翁主只是喜欢去病所以爱屋及乌,就算真把卫青也给带走了,卫媪也不会说出个不字。
更何况今日破天荒的翁主竟然给个小孩儿举办周岁宴,这是她们这样为奴为婢的人家不敢想象的,想到平阳长公主不但没有拒绝,还派人护送他们出府,一路上下人照顾得当的,卫媪心里更是感激非常。
几个孩子中,其实卫媪最疼的还是次女卫子夫,卫媪有心想问问次女在宫中伺候陛下如何,可受累可辛苦?但看着周边人其乐融融的一幕,到底没把这坏气氛的话问出口。
突然,堂外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来人匆匆进来,脸色古怪的禀报“平阳侯来访”,室内霎时安静下来,还是卫青反应快,当即就拉了拉刘陵的袖子,然后对卫家人道:“阿母和阿姊等会儿随我一同拜见陛下。”
刘彻是微服私访出来的,穿了一身不显眼的常服,但宫中绣娘出品必属精品,任是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那一身服饰的不凡。
是了,若果真是平阳侯过来赴小霍宝宝的周岁宴,平阳长公主不可能不事先知会刘陵一声。而且刘陵早早就和平阳长公主说在自己府上给干儿子办周岁宴了,平阳长公主和平阳侯的贺礼都提前送过来了,而且以他们的身份,现如今的小霍去病还不够格让两人出席,平阳侯又怎么可能会过来呢。
刘陵没好气的撇了撇嘴,什么平阳侯,又是挂猪头卖狗肉,你刘彻来就来呗,这都多少次来她府上了,府上的人怎么可能不熟悉他,难怪刚才来禀报那人脸色古怪,原来是知道天子的尿性啊。
刘彻啊刘彻,你这可真是丢人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刘陵抱着小霍宝宝去恭迎平阳侯到来,除了前厅才惊讶的看见,远远的正从廊下走过来一群人,为首的赫然是天子刘彻,但刘彻身边竟然出乎众人意料的跟着一个女人,那女人身子打扮熟悉的很,刘陵还有些不敢置信,卫家人却已经喜极而泣的迎了上去。
“子夫。”
“三妹。”
“阿母、长姊、二姊。”
刘彻这么大一个皇帝几乎被无视了过去,但他毫不在意,看了一眼卫家人,对着卫子夫低语了几句,将人留在原地,便径直朝着刘陵和卫青的方向走来。
“朕来的不巧,倒是打扰你们一家人欢聚一堂了。”刘彻没见过卫家其他人,但是只看他们围着卫子夫关切的慰问,就心里有数了。
刘陵和卫青给皇帝行礼,卫子夫感动了片刻,见两人的动作,忙提醒家人照做,众人又是对刘彻又跪又拜,好一番行礼,最后,刘彻实在不耐烦了,率先进入内堂中,坐在了上首中央的位置才算结束。
好在内堂地方大,卫家的人少,众人挤一挤,刘彻带来的人也坐得下。
仆役们又是一番忙碌,撤下桌上的酒水,换上了刘陵早让膳房准备的美味佳肴。
刘彻既然亲自过来参加小霍去病的周岁宴,刘陵本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想法,对着刘彻的笑道:“今日是臣妹义子的周岁宴,陛下既然大驾光临,可不能小气吝啬了,不然臣妹可不依的。有什么礼物拿出来让臣妹开开眼界呗。”
礼物什么的刘彻自然是早就准备好的,他也了解刘陵想占便宜的行为,不过今日到底是小孩儿的周岁宴,刘彻好脾气的道:“礼物自然是有的,却不是给你的,得要去病亲自过来讨。”
你这分明是难为人么。
刘陵瞪了刘彻一眼,周岁的小霍宝宝还不会开口说话,虽然腿脚有力气的很,在刘陵的怀里动来动去,让刘陵差点保不住,只好又把他丢回了卫青怀里,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连话都不会说呢,怎么去讨周岁礼?
刘彻却没想那么多,只含笑无视刘陵的怒目而视。
此刻,卫子夫却是低头浅浅一笑,安抚了母亲和姊妹后,在众人讶异的目光中,她起身来到卫青和刘陵身边柔声道:“翁主,阿青,可否让我抱一抱去病?”
霍去病出生的时候,卫子夫就在卫少儿身边,是亲眼看着去病来到了世间,在平阳侯府的时候,她这个姨母也是照顾小霍宝宝吃喝拉撒睡的一员,甚至几乎可以说,如果卫子夫没有被刘彻带进宫,那她肯定逃脱不了当汉代德华的命运。
但幸运却也不幸的是,卫子夫顺利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2/14页)
离开了平阳侯府,现在经过刘陵一连串的昏招,卫子夫出乎意料的入了刘彻的眼,现在才建元二年,历史上她本该今年才会被刘彻带入宫,而现在却依旧被刘彻临幸,甚至宠爱有加。
毕竟是小霍去病的亲姨母,刘陵和卫青没有犹豫,看着卫子夫眉眼柔和的对着小霍去病笑,卫青直接就将外甥递了过去,顺便告诫道:“阿姊小心些,这小家伙最近伙食好,长胖了不少,腿脚有力气的很,适才翁主都差点抱不动他。”
刘陵害羞的轻轻捶了卫青一下,对他如此的描述甚为不满,遂道:“哪有你这样说自己外甥的,去病只是虚胖,等他大一点了这点虚膘自然就没了,到时候你别又嫌他太瘦了,一个劲儿的让他多吃些。”
卫子夫抿唇一笑,似是被刘陵和弟弟的话给逗乐了,暼了眼弟弟道:“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别看小时候胖乎乎的,等过个一两年的抽条了,就瘦的和什么似的。”
“就是就是。”刘陵直点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心疼了。”
没想到才只说了那么一句话,就被阿姊和刘陵俩人两面夹击,卫青可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女人是老虎了,汗颜的连连称是,是自己说错了话。
几人这段嬉笑怒骂,看得众人哈哈直乐。
小霍去病在刘陵怀里活泼的很,到了卫子夫怀里刘陵还以为他会来一番降龙十八招,没想到他倒是乖觉,居然乖乖的任由卫子夫抱着走向上首的皇帝。
刘彻随手从袖中掏出一物来逗孩子,堂下认出来这东西是什么的人都脸色一变,紧张又古怪的情绪在堂中蔓延。
刘陵定睛一看,才明白这古怪的氛围因何而来。
无他,刘彻用来逗霍去病的居然是一块形似老虎的铜符。
“陛下,您这是……”不知是谁开口打破了这古怪的氛围。
刘彻这才做恍然大悟状,“啊”了一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道:“朕不小心拿错了。”
第72章 虎符到手 不小心?拿错了? ……
不小心?拿错了?
不小心还能拿错?
所有人这一刻几乎同时萌生了一种近乎不敬的想法:他们能骂这狗皇帝么?
当然向天借了胆他们也不敢骂出声, 但是在心里腹诽四五句可以吧,不行的话一两句也好,只要让他们出了被吓到的这一口恶气。
似乎很是享受众人的不满, 刘彻恶趣味的没说什么, 反而饶有兴趣的拿着那半枚虎符逗连话都不会说的小霍去病道:“去病啊,快些长大吧, 等你长大了朕就把这半枚虎符叫给你保管好不好啊?”
这话一处,知道刘彻身份的人脸变的更难看了, 卫青申请凝重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不知心里作何感想, 只觉得眉间砰砰直跳。
刘陵咬着牙, 想笑又想怒, 良久,她反而心绪平静了下来, 对着刘彻笑道:“陛下是天子,自是一言九鼎, 您今日的话臣妹可记下了,来日若去病长大,臣妹可不容您返回。”
怕什么呢,不就是一枚虎符么。
它是能调动军队不错,但也是有条件的。
就刘陵知道的,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 有子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皇帝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 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将军才能听命而动, 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人的行兵令,除非皇帝亲临现场调兵。
刘彻明明告诉过她,这半枚虎符先帝临终前并未交给他,而是留给了辅政的窦太皇太后,如今这枚虎符怎么会出现在刘彻的手上?
莫非是窦太皇太后冲刘彻这毛头小子低头认输了?刘陵隐隐约约觉得不太可能,但一时间又想不到其他的猜测。
正在这时,卫子夫大胆的开口,对着刘彻温柔的笑道:“陛下,去病这孩子还小,您别这么逗他。等会儿让他把铜符抢去,您心疼就来不及了。”
卫子夫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大了?皇帝说话的时候她都敢劝阻了。
看到两人之间的氛围,刘陵恍恍惚惚的意识到了什么,她顺着卫子夫的腰,看到那不同于往日的纤细身形,不敢置信的脱口而出道:“子夫,你有了?”
有什么了?
刘陵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场上的气氛,众人怔愣片刻,不敢置信的目光顺着卫子夫身上蔓延到哈哈大笑的刘彻脸上。
“哈哈哈哈哈。”看到众人一脸扭曲、似喜似惊的神情,刘彻高兴坏了,总算大饱眼福的欣赏了一番众人的丑态,刘彻才恶趣味的开口道:“是啊,今早朕本来打算早些过来的,却不想子夫身子不适,朕就宣了太医令给她诊脉,没想到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好消息,而且朕还有个大惊喜要给你呢。”
“说起来,朕还要谢谢子夫呢,若不是太医令诊出子夫有了身子,太皇太后也不肯能就这么把虎符给了朕。”太皇太后肯定会将虎符据为己有,而不会这么轻易就给他。
现在这半枚虎符终于到了刘彻手里,刘彻志得意满的同时,却也不敢大意,但高兴地快要飞起来的感情是真的,所以,今日的他才这么有闲情逸致的拿虎符当小玩意儿去逗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孩子。
想到自己也即将有孩子,子夫的有孕瞬间打破了窦太皇太后和陈阿娇、馆陶大长公主那几张平静的面孔,也打破了他刘彻不行的谣言,一时间,刘彻春风得意的仿佛回到了初登基那年的意气风华一样。
哎呀,真是想到就高兴的不行不行的。
刘陵眯着眼,看着上首对着卫子夫笑得格外温柔,仿佛那个坏脾气、霸道的刘彻不是一个人似得,很难想象日后刘彻居然会变心的那么彻底,残忍的对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死亡视若无睹。
等刘陵再次回过神来的时候,身为周岁宴主人的小霍宝宝已经被众人丢到了九霄云外,所有人异口同声的庆贺着,恭敬又崇拜的看着刘彻和卫子夫两人,贺喜声不绝于耳。
“臣为陛下贺,祝卫夫人早生贵子。”
身为刘彻最忠诚的拥趸,公孙贺早已出席郑重的满脸堆笑,刘彻欣然应下,又有几个刘陵不慎熟悉的上前恭贺,连卫青也不能幸免的站了出去道上两句。
卫子夫早已悄悄抱着小霍去病从刘彻身边离开,这种君臣欢聚一堂庆贺的场合,她这个后宫妇人再坐在陛下身侧,就有些不合规矩了。
“这位大人也太实在了些,我现在还只是八子,哪里能称得上一句夫人。”卫子夫来到刘陵身侧,把孩子交给刘陵,刘陵这才回过神来,再次打量了卫子夫一眼,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刘陵问道:“我记得你以前不是少使吗?”
几个月前陈阿娇让卫子夫到刘彻身边贴身服侍的时候,觉得卫子夫一个宫人身份低微,就堪堪给她长了等级——少使,刘彻后宫中最低的位份,这才多久啊,居然连跳三级,成了八子?
卫子夫抿唇一笑,看到霍去病的襁褓因为他刚刚的挣扎扯开了些,便轻轻地给他遮严实,这才柔柔弱弱的道:“是今日太皇太后下的懿旨。”
刘陵的眼中映入卫子夫低头浅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3/14页)
那一幕,明白了。
窦太皇太后这位老太太可真是大手笔啊,给还没出生的曾孙辈的礼可真是太大了。
前段时间听闻太常和宗正的禀报后,窦太皇太后还称病隐退了多日,而后一直按兵不动。刘彻都暗暗免不了猜疑这位祖母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身边防备的跟什么似得。
谁知一朝得知即将有曾孙辈,出手就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
看着卫子夫还不显身形的腹部,刘陵猜测,她这腹中怀的莫非就是那位著名的卫长公主了吧?
似是看出了刘陵的好奇,卫子夫反而大大方方的任人打量。
旋即,她皱了一下眉头,随即有平静下来,对着刘陵道:“我也不奢求这一胎能得一个像去病这样的孩儿,只希望他能够平安出生。陛下也说了,这一胎无所谓是男是女,只要我有了身孕,他就很高兴了。”
刘陵哼了一声,没好意思说什么。
但她心里却忍不住腹诽道:他现在当然无所谓你肚子里的是男是女了,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打破众臣子心里他不孕不育的传闻,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刘彻——没病。
这下,刘彻也不用再大张旗鼓的宣扬前一段时间奉常和宗正调查的数据了,只要卫子夫有孕的消息一传出去,刘彻曾经的那些不好的传闻,什么有病,不能生育等等,就都如同风中烟云,烟消云散了。
随后,好不容易随着刘彻出宫一趟的卫子夫和阿母、阿姊其乐融融的交流起了自己在宫中的经历,当然,句句只报喜不报忧,众人也不好多问,随后几个妇人便开始说起了女子怀孕时期的艰难来交流。
刘陵不耐烦听这些,将霍去病送回到卫少儿这个亲娘处,就拿了杯酒出去透气。
卫青注意到了,悄悄地退出恭贺刘彻的人堆,跟了出去。
在谁都不知道的时候,淮南王刘安一行人已经来到了长安城。
他没有通知刘陵这个亲生女儿,反而准备打她个措手不及,想看看刘陵有没有用心办自己交给她的差事。但刘安却通知了武安侯田蚡。
而偏偏就这么巧,就在刘陵给义子霍去病办周岁宴的这天,武安侯田蚡接到了刘安来京的消息,亲自跑到城门处迎接。
“淮南王大喜啊。”
甫一照面,让仆人都离得远些,远到听不见两人的说话声,田蚡就毕恭毕敬的对着淮南王刘安道喜。
刘安心下高兴,面上却做不明惊讶状道:“不敢,不敢,武安侯这话从何说起啊。”
两人都是千年的狐狸,索性也就不玩什么聊斋了,虚的不多说,索性周围没有旁人,田蚡直言不讳。
“大王来的真的太是时候了,陛下至今无子,又时常与太皇太后不睦,帝位自然不稳,新政失败理所当然,如今不少刘氏皇族都对陛下产生不满,陛下之位摇摇欲坠啊。”
刘安心里一喜,刚要问田蚡此言当真?
刘陵的信中有写这些,但没田蚡说的那般详细和严重。
田蚡接着道:“淮南王您可是太祖皇帝的亲孙,天下百姓对您的仁义之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更何况自您的女儿入京后,无论是窦太皇太后还是王太后都对她喜爱非常,出入宫中与公主无异,这不正证明了太皇太后更亲近属意您么?”
田蚡舌灿莲花,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此时为了拍淮南王刘安的马匹,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把没影的事都吹嘘的让刘安深信不疑的。
反正刘安听了田蚡此言,心下那是惊喜交加、喜不自胜,若非还有一二理智存在,几乎都想迫不及待的见到刘陵问个千真万确了。
刘安当即让长史将自己带来长安的金银钱财等物品分出一部分赠与田蚡,从天而降的财富让田蚡的马屁拍的更起劲儿了,索性他也不走了,见没有人出城来迎接刘安,他索性做了这个好人,恭恭敬敬地把刘安迎回到了长安城中的淮南王府。
而此时的淮南王府中,因为刘彻的出席,一派热闹纷呈。
刘陵和卫青找了个角落喝酒躲清净,正聊的不亦乐乎,就见管家急匆匆的跑了过来,一看到她,慌忙的禀报道:“翁主,大王来长安了。”
“报信的人是武安侯府上的,说武安侯和大王正往王府赶来,马上就到了。”
第73章 鬼话连篇 刘陵整个人都惊呆了……
刘陵整个人都惊呆了, 握着酒樽的手都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武安侯田蚡和刘安是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的,还出城去迎接,自己这个亲生女儿都没谄媚、殷勤到这种地步呢。
说起来, 当初自己过来长安的时候, 刘安似乎说过让自己去讨好武安侯田蚡的。只是那个时候刘陵根本没把刘安的话放在心上,对刘安的细细叮嘱都当成了耳边风, 根本没按刘安说的照做。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她还以为自己不和武安侯府来往, 时间长了田蚡应该能够看出一些态度出来, 搞了半天, 自己做了无用功啊。
刘陵垂头丧气, 觉得自己失策了。
卫青确是若有所思的问道:“翁主, 是否先去禀告陛下?”
皇帝还在堂中喝酒,再说也没有皇帝纡尊降贵去迎接藩王的道理, 纵使刘安是皇帝的叔叔又如何呢?到底不过一个君臣有别,但淮南王这个主人要回来了, 身为客人的皇帝自然要接见一番。
刘陵沉吟了一下,没有立刻给卫青回复。
她怎么觉得刘安这突如其来的行迹很诡异呢。
明朝的藩王是被“圈养”的,无诏令不得出入藩地,但其实汉朝的藩王权利也没有多么自由,无论是出入藩地还是来长安,都是需要请示一下这个国家的皇帝的, 刘安人都到长安城了,刘彻这个皇帝难道会不知道刘安的行踪吗?
刘彻太可疑了, 这是有预谋的瞒着她啊,刘陵突然咬牙切齿起来,想到刘彻适才说有一个好消息要通知她, 结果被刘陵给打断了,又有卫子夫有孕了的事,所以刘彻刚才没来得及说,他要说的不会就是这件事吧?
真是好大一个“好消息”啊,刘陵心想。
刘陵没好气的道:“还禀告什么,陛下只怕早就知道了,只等着看我笑话呢。”
“卫青,你和我一起去迎接父王吧。”随口吩咐一声,刘陵带着突然变得十分精神的卫青出了府,在门口出等待。
卫青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刘陵突如其来的烦躁,但还是顺从的听令。
没过一会儿的工夫,数辆马车哒哒的从街头行来,到府门口的时候停下。
适才一脸懒散的刘陵立刻满脸堆笑,像换了个人似的看着从马车上下来的温文儒雅的中年男人,亲切的唤了声:“女儿拜见父王。”
卫青跟在刘陵身后行礼,同时不着痕迹的打量着这位闻名已久的淮南王。
世人皆道淮南王刘安喜爱读书鼓琴,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而且求贤若渴,连翁主也遗传了淮南王的这一秉性,不看种家室,只注重能力的收揽门客,这才有了他卫青如今的功名。而且翁主更是不注重男女之别,不请示弱女子,否则义妁也不可能在翁主的支持下名扬长安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4/14页)
。
想到自己拜见的人是刘陵的生父,卫青的态度更是郑重了许多。可惜刘陵没有看到,否则非捣鼓他一下,让他随随便便些就可。
“陵儿啊,这才多长时间没见,父王都快认不出来你了,果然长安的水土就是养人,本王的爱女愈发的明媚夺目了。”刘安刚从田蚡那里得到了好消息,面对刘陵时更是笑容灿烂到一腔慈父心肠都溢满了出来,看得刘陵鸡皮疙瘩差点掉满地。
看到刘安那张春风得意的脸,刘陵立刻恶心的不行不行的,强笑着问道:“父王来长安怎么没事先和女儿打一声招呼呢,好让女儿亲自出城迎接,这下竟是麻烦太尉了。”
在刘陵看来,田蚡实在没有资格担当武安侯这样的称号,于是便自顾自的尊称他如今的官职。
田蚡和刘安没察觉出刘陵冷淡疏离的态度,一个笑着说“不劳烦”,另一个兀自对着刘陵表示两人哥俩好的关系,让刘陵这个晚辈不用多礼。
站在府门口,刘安都能发现府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疑惑的询问刘陵。还以为是女儿给自己摆的接风宴,一时间更是满意的不行,心情异常畅快的邀请田蚡进府一叙,好歹也让他进一番地主之谊才好。
卫青在刘陵身后态度十分恭敬,刘安以为是刘陵新找的侍卫,便每当一回事的将人给无视了过去,但田蚡眼睛锐利,一眼就看到了卫青,愣了一下,疑惑的问刘陵道:“贤侄女,可是陛下大驾光临?”
刘陵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田蚡和刘安的脸色霎时变的心虚了一瞬,两人对视一眼,不知想到了什么,就郑重的对着刘陵说要去拜见皇帝,刘陵带着两人进府,一路上两人不停的冲刘陵打听皇帝怎么突然过来的目的,刘陵也一一告知。
在听到刘陵给义子办周岁宴,这个义子还是奴婢出身之后,刘安的脸肉眼可见的难看,再接着听到这个义子有个皇帝宠妾的姨母和亲近内臣的舅舅后,刘安这才态度温和了起来,还有心思对着“义孙”的舅舅嘘寒问暖几句了。
还以为这个女儿是真的只知道在长安城吃吃喝喝、懒懒散散的,没想到竟然真收买到了皇帝身边的亲信,看来这个女儿还挺有能力的,不像王后和儿子说的那般翅膀硬了,刘安总算是安心了几分,对未来夺位计划又增添了希望。
如刘陵猜测的那般,刘彻早就得知淮南王要来长安的消息了,这就是他要给刘陵的大好消息。刘彻觉得这对父女两年未见,血浓于水的感情必定让刘陵对他感激涕零。
而此刻刘陵也确实对刘彻感激涕零,感激的想让刘彻涕泪横流。
混账刘彻,你知不知道自己是好心办坏事了。
你是昏了头了吧,居然让刘安跑来长安了,不知道他时刻准备着谋夺你的帝位吗?
刘陵骂骂咧咧的,片刻后待反应过来,她微哂:对啊,刘彻确实不知道刘安的阴谋和野心。
如果不是因为刘安谋反失败会连累自己,刘陵是真想幸灾乐祸的左看刘彻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几人一起进了前堂和刘彻行礼。
刘安深谙表演法,先是对着皇帝一通大礼下去,唬的刘彻这个没见识的以为刘安是多么的忠心耿耿,又有田蚡在旁给刘安一唱一和的当捧哏,刘陵冷眼旁观,不过一面之交的工夫,刘彻就被刘安这种虚假的慈悲仁爱的长辈的假模假样给糊弄住了。
因为刘安才是府邸的主人,刘彻这个客人直接反客为主的拉着刘安坐在了自己的下首,两人虽是初次见面,却很是相谈甚欢,尤其是听说了这位叔叔这些年来在藩地主持编撰了一部名为《淮南鸿烈》,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汇聚而成的书籍,刘彻就更高兴了。
可不是,只要没有窦太皇太后喜欢的黄老之说,刘彻就是个很能接受新兴事物的皇帝。
天色晚了,送走了府内的众人,卫家人也被卫青亲自送回平阳侯府,刘安则和刘陵恭敬地将皇帝等人送上回宫的车架,还嘱咐仆人将自己编撰的书籍交给黄门带入宫。
刘彻本就对这个叔叔感官很好,带着刘安的《淮南鸿烈》回了宣室殿,嘱咐有了身子的卫子夫回去休息后,他则开始了挑灯夜读。
皇帝当然不缺明烛使用,宣室殿烨烨生辉的彷如白昼。
如果说一开始刘彻对刘安的著作是怀着对长辈的期待助读,那么越往下看,刘彻就忍不住生出了知己难遇之感,好容易遇到了能和自己说得来的长辈,刘彻看着《淮南鸿烈》忍不住拍案叫绝。
接下来的几日,刘彻除了处理政务,就忍不住抱着《淮南鸿烈》苦读,那孜孜不倦的求学士子模样,看得人惊奇不已,连卫子夫都不敢仗着有孕去打扰他。
刘安休息了几日,洗去了一番赶路的风尘后,才终于有了从刘陵处打探长安其他情报的心情。
刘陵还是那番糊弄的言辞,气的刘安吹胡子瞪眼睛,但看着一脸无辜的刘陵,刘安也无能为力,只是怀疑自己是真的老了,所以疑神疑鬼的?
不过想到皇帝居然大驾亲临,刘安还是很满意刘陵的办事能力的,当即安慰刘陵道:“你做的很好,听说皇帝和你关系十分亲密,还被陈氏找过麻烦,这你不用管了,等来日为父一定为你讨个公道。”
这是刘陵第二次听刘安给自己画饼,但第一次刘安画的饼刘陵都没吃,第二次就更不会相信他了。
刘安是个再自私自利不过的人物,让他替自己讨个公道只怕难,更何况还是冒着得罪馆陶大长公主和窦太皇太后的风险。
刘陵呵呵笑道:“父王,还是算了吧,这件事已经过去太久了,女儿也早已放下,就不必再提了。”
你去,你要是真替我讨个公道,我就真信你刘安的爱女之情。
刘安一脸老怀欣慰,捋了捋胡须,对着刘陵慈爱道:“陵儿果然长大了,都会替父王着想了。”果然不再提给刘陵讨个公道的事了。
我就知道你这老东西没那么好心,果真是驴我呢。
还好刘陵没相信刘安的鬼话连篇,否则这时候不知道多么失望呢。
刘陵鄙视的看了这个只会画饼的老东西一眼,问道:“父王还有什么事情要问吗?如果没事女儿就先告退了。”
刘陵作势要起身告退,刘安忙伸手阻拦,忍了忍,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和那个卫青是怎么回事?父王知道你为了助父王成就大业忍辱负重,但也没必要这么委屈自己,你放心,等父王日后成了皇帝,我儿就是公主,父王一定为你择一个身份匹配的驸马。”
第74章 躲清静 她和刘安就说不到一块……
她和刘安就说不到一块儿去。
卫青是块未来一定会大放光彩的璞玉, 如果不是刘陵有着历史先知趁虚而入,截胡了卫青,只怕这块美玉不知便宜了谁去。
无论是平阳长公主、馆陶大长公主、窦太皇太后和淮南王刘安等人, 现在都是以异样的眼光来质疑卫青, 在这个以出身论成就的年代来看,刘陵的选择不亚于是疯了。
几乎整个长安城都听说了刘陵和卫青关系匪浅的事, 普遍的认为刘陵简直丢了身为刘氏皇族的脸,又一次刘陵被刘彻宣入宫后, 在宣室殿内遇到宗正, 那为上了年龄的长辈不耐掺和这种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5/14页)
只暗暗提醒了刘陵几句, 刘陵一脸受教的表情, 却越发恼怒那些人没事找事了。
尤其是在刘陵和皇帝的谣言被澄清后,没了娱乐他们的来源, 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越发的八卦了起来。
“父王,您别听那些人胡说八道, 卫青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我这掐指一算,他日后一定会在战场上大放光彩,封侯拜相,让某些说酸话的人望尘莫及。”刘陵对卫青充满了滤镜感,说起卫青的好话来, 自然言之凿凿,一副您就等着瞧好吧的表情。
刘安撇了撇嘴, 哼了一声,心下确定女儿只怕是真陷进了这个叫卫青的坑里。
想到卫青现在是皇帝的亲信,姊妹卫子夫更是皇帝的宠妾, 日后自己必定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刘安没在说什么,就事论事,等用完了卫青再扔了他也不是不行。
刘安不屑的态度却让刘陵大为恼火,她道:“父王您别不信啊,我和卫青曾在宫中遇到过一位占卜很灵验的老者,那老者还是很有一套的,算出卫青是大富大贵、封候拜将的命格。”当然,自己的命格就不用多言了,反正刘陵和原主是两个不同的人,只要她不傻乎乎的帮着刘安造反,一定不会如原主那边早早地一命呜呼。
刘安自然不信,他呵了一声,嗤笑道:“大汉自有将士,代代出身将门,父祖传承的家学,岂是他一小小奴隶可比的。”
刘陵闻言,自然更生气了,她还有几分理智,好歹没有口不择言的开嘲讽模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只是冷冷的道:“是啊,大汉是不缺武将没错,只可惜对内,打各地藩王倒是大获全胜,对上匈奴就都成了败军之将。”
刘安一噎,算了没话说了。
虽然他还没和中央朝廷开过战,但无论是他祖父还是他的父王,对上文帝、景帝后,就都成了败军之将。如果不是文帝和景帝网开一面,为了名声宽恕了他和几个兄弟,现在的刘安也只是丧家之犬中的一员。
但刘安却并不感恩于文帝和景帝的宽厚,反而觉得他们俩虚伪,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继承祖父和父王的遗志,夺取大汉神器,登基为帝。
刘安抿了抿唇,觉得刘陵有些高看匈奴人了,那群野蛮的匈奴人好对付的很,刘安觉得,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抢了财务和女人后自然会退回草原,不会进驻中原。
他道:“我大汉对上匈奴人,也不全是软骨头,还是打的有来有回的么。”
“你怎么说都是我大汉的翁主,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是怎么说的出口的。”刘安强势的拍了拍桌案,无论是身为藩王还是父亲的威信都让他不能被自己的女儿说服。
“我又没说错。”刘陵耿直道:“大汉的将士也不是没输的太惨过,更可悲的是没有赢过。”尤其是在没有卫青之前,简直输的惨不忍睹。
这下刘安是真的没话说了,他挥了挥手,不再准备和女儿讨论卫青和大汉将士面对匈奴的输赢问题,将刘陵赶了出去。
眼不见心不烦之后,刘陵过去找了卫青。
又到了卫青的休沐日,和刘安来了长安之后不同,自从看出刘安对自己总往刘陵身旁凑后的质疑和时不时的诡异目光,卫青就自动GET到了隐身技能,在刘安的眼皮子底下,再不敢和刘陵有什么亲近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