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90-100

90-1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听懂动物语言,警局业绩666[八零] 分手后又被迫营业(娱乐圈) 为你摘下满天星 顾影帝,请多指教 你好,周先生 落入他怀中 嫁给仇敌之后 这个电影我穿过 嫁入豪门后我被宠上了天 小香猪的豪门日常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90-100(第1/18页)

第91章

李治跳过李显, 是因为天幕已经给出了“几近昏君”的排名。

唯有第四子李旭轮尚不知情况。

【朱元璋:李弘死后,嫡次子李贤为太子。应是武曌为夺权,刻意构陷他谋反, 李贤因此被废为庶人。在你死后的第二年,李贤就被逼自尽。】

朱元璋不喜秦念刻意忽略章怀太子的具体情况不提。

【李世民:武曌,此事属实?】

李世民眉头紧皱。

他还没接受武曌为雉奴的太子妃,现在就得知她诬害雉奴的嫡次子?

嫡次子……

武曌既为皇后,李贤也当是她的子嗣。

她心狠至此?

【武曌:……】

秦念摇摇头。

她要是武曌的扮演者,就不会认下这件事。

史书记载上也是说“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属于谋反证据充足。

虽然这谋反证据相当草率,且李贤谋反的动机也不够。

李贤已是太子,李治又没有宠爱李显李旦甚于他, 他也没有足疾。

何必谋反?

李贤的墓志铭上更是有“祸构江充, 衅生伊戾”暗示他是被诬陷。

祸构江充指的就是刘据被江充构陷, 衅生伊戾是指春秋时期宋国宦官伊戾构陷世子痤谋反,致使世子痤枉死。

既然是历史争议话题,武曌就可以依据史书记载否认这件事。

但不否认,也符合武曌的人设。

【李世民:雉奴, 你是放任皇后谋害太子, 还是不知情?】

说是询问, 李世民心中其实已有答案。

连后世都知道李贤是被诬陷,没道理聪慧如雉奴却不知情!

【李治:……】

如今太子还是弘儿,未来的事李治当然不知情。

但他无法否认,若皇后为了夺权诬陷贤儿,他……不会追究。

他或许会护佑次子的性命, 也可能不会。

李弘心中巨震。

既是无法理解慈如母后怎么会谋害二弟, 更是无法理解阿耶的沉默。

这个世界……为何是这般模样?

“不能正视人性之恶”。

他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人性之恶!

………

秦念倒是能理解李治的沉默。

武则天构陷李贤的手段相当简陋, 李治不应该看不出来。

李贤被流放时衣服多有破损,其仆从更是衣服单薄,还是李显上表请求帝后赐予他们春冬时服。

可见李治的感情可能真的只给了武则天和长子李弘。

总之唐高宗的不作为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他无能,完全被武则天所蒙蔽,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想。

正如《新唐书》的评价:

“高宗既昏懦,而继以武氏之乱,毒流天下,几至于亡。”

可如果李治是昏懦的皇帝,那么他所有功绩都得算在武皇头上,毕竟是她在替这个昏君治政。

二是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不愿追究。

冒天下之大不韪娶父皇嫔妃、执意立她为皇后、甚至还想将皇位禅让,也确实是恋爱脑。

秦念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废王立武,默许长孙无忌构陷兄弟姐妹,再哭着把舅舅长孙无忌也以谋反的罪名干掉,最后还若无其事地为长孙无忌平反,追复官爵并陪葬昭陵。

妥妥一朵黑莲花。

【李世民:你……】

李世民想起雉奴的风疾,竟是不忍斥责。

就算武曌无德,也唯有她能够助雉奴分忧。

秦念评价李贤为“反对武曌干政,自己能力又不足”。

倘若以李贤为太子,也对大唐的社稷不利。

【秦念:李治,李旭轮就是李旦,声誉排名你也看得到。】

秦念拉回话题,免得二凤跟李治又对着哭。

李旦原名李旭轮,总章二年改名李轮,永淳二年改名李旦。

现在的李治不知道李旭轮改名,才会询问他是否适合当太子。

不过秦念感觉李治这么问是为了让李世民死心。

毕竟之前李治就被朱元璋指出这时已经有禅让的想法。

【李治:……】

长子过仁,次子无能,三子近昏,四子平庸。

李治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早在看到今日入群的三名李姓皇帝声誉排名都很难看时,他就觉得皇后篡位情有可原。

但他不能说,否则必会引起阿耶的不悦。

【武曌:朕当传位何人?】

以往李显是众望所归。

武曌知道这并非是因为李显多有能力,而是李唐皇室深入人心。

既是太宗皇帝余荫,又因高宗皇帝以李显为太子。

如今却是不然。

李显几近昏庸,她若执意立李显为太子反而不妥。

如今天幕当空,她既是在问秦念,也是让两位唐皇作为见证。

此时作出的决定,天下必会遵从。

她突然插话也是为雉奴解围。

雉奴重情且难作决断,常为烦绪自扰,故而风疾早于太宗皇帝发作。

【秦念:首选太平公主。她有能力有魄力,问题在于过于骄奢,你要是能改了她这个毛病,应该不会差。】

太平公主心脏狂跳!

她没想到秦念会以她为首选!

骄奢……

她能改,她可以立即就改!

她过于似母,此前若不骄奢,陛下岂能容她?

………

秦念认为太平公主强于李显李旦的理由很充分:

她起初给武皇送面首,巩固自身地位,从而获得部分权力。

在该倒向李显时果断参与诛杀二张兄弟,得到李显的信任,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等到李显死后,太平公主又参与李隆基诛杀韦后的行动,拥立李旦复位,此后“军国大政,事必参决”。

可以说每一步都很惊险却步步不错。

李旦一朝,“其时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

史书记载李旦禅让的原因,是术士说天象不祥,皇太子应当天子。

于是李旦就决定“传德避灾”。

这个理由着实有点离谱,秦念怀疑李旦禅让却不交出全部权力,是因为李隆基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权中已经处于下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90-100(第2/18页)

按《旧唐书》的记载,太平公主甚至渗透禁军,李隆基即位之后,左右羽林军将军要与她同谋作乱。

李旦想在妹妹和儿子之间寻求平衡,并借两人内斗稳固自己的权势。

却没想到将皇位让给李隆基后,李隆基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带人诛杀依附太平公主的禁军将领与重臣,而被剪除党羽的太平公主只能自尽。

太平公主一死,李旦这个太上皇就归政于皇帝,显然是平衡术玩崩了。

从能力上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同一档次,而李显李旦远远比不上他俩。

至于为什么觉得太平公主比李隆基更适合当储君——

只要不整出安史之乱,她就比李隆基合适。

【李治:太平公主?】

【秦念:你和武曌的次女,生年不可考,不确定你现在的时期是否已经出生。】

【李治:已出生!】

李治自是喜悦。

“有能力有魄力”,这个评价已经足够高。

太平……好名字。

幼女尚未起名,以后就称为太平吧。

“以太平为储君,可好?”李治询问皇后。

若皇后执意要称帝,只要皇位终究传给太平,李治不会反对。

武照听出这番询问的言外之意,目光柔和:

“甚好。”

【李世民:李弘、李贤、李旦,雉奴还有一子是谁?】

秦念再度感慨群成员们的敬业。

她就没注意到论李治之子时漏了李显。

李治越过李显不问,应是基于“能够看到天幕”这个设定,他知道李显是他的第三子,且声誉排名不好看。

【李显:……】

【李世民:……】

现在李世民知道雉奴为何不问李显了。

这排名已几乎算得上是昏君,还不如只是平庸的李旦。

犹豫许久后,李世民终究没有阻止雉奴择定太平公主为皇储。

虽然以公主为储君前无古人。

但相比皇后,李世民更愿意接受以公主为储君。

【朱元璋:给武曌送面首的太平公主?送的还是兄弟俩。】

秦念犹豫了一下,没有打字反驳。

毕竟以“太平公主只送了弟弟张昌宗,哥哥张易之是弟弟举荐”为由进行反驳,就很像杠精。

【李世民:???】

【李治:???】

【武曌:……咳。】

【刘彻:采。】

刘彻由衷惊叹。

这李唐皇室被宋朝造谣也不冤啊。

确实很乱。

………

武照目光飘忽,有点不敢看陛下。

李治震惊。

但碍于弘儿就在面前,且诸臣亦在,李治只能咬着牙把质问咽下去。

退朝后再问!

【秦念:这有什么?李治也不是只有皇后一人啊,后宫不也有妃嫔吗?】

【秦念:不过李治你放心,武曌的遗诏是与你合葬乾陵。可见你就算是死了,也依旧是她认定的唯一正宫。】

【李治:……】

李治侧目盯了皇后片刻。

武照从未有过如此如芒刺背之感。

【李世民:……】

李世民深呼吸。

雉奴还小,年仅三岁。

现在去教训雉奴还为时尚早……

不能再在朝臣面前失态,待退朝之后再去教育子嗣也不晚。

【武曌:……】

秦念这番倒反天罡的言论,让武曌都难以招架。

毕竟以秦念之言,岂不是她视雉奴为正宫,以太宗皇帝为妃?

这话她实在是没法接。

………

原本秦念这番言辞道于天际,必然招致各朝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可当“儒学大谬”“上古女子为尊”“皇帝只看能力”这些言论深入人心之后,这些人竟然觉得秦念这话说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都是皇帝,武曌是李治的正宫皇后,那反过来不就是……

咳。

至于新入群的三朝,众多儒生自是怒发冲冠,直呼有辱斯文。

但他们的发言无法现于天际。

【朱元璋:秦念,你就不怕你的皇后也行此事?】

朱元璋冷笑。

其实他怀疑秦念如始皇帝一般,根本不打算立皇后。

说起话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秦念:朕为什么要怕?假如朕的皇后有武曌的治国天赋,后代又都是废物,这皇位传给他,朕又没意见。】

第92章

秦念说得毫无顾忌。

她又没有皇位。

就算人设上有皇位, 但没说有皇后有后代。

那不是随便说?

出于谨慎,秦念说的甚至是“假如”。

既可以理解为假如她的皇后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假如她有这么一个皇后。

………

嬴政眉头紧皱。

他对秦念有百般满意, 唯有一点,秦念不该对自身及社稷看得太轻。

但秦以二世而亡,后世又有如此多的朝代更迭,他明白秦念为何如此。

等等——

他?

【刘彻:他?】

刘彻大惊。

他不过是有男宠,这秦念居然直接封男皇后?

那秦念凭什么总以“一家三口”讥讽他?!

【秦念:朕是女子,封男子为后很奇怪吗?】

【刘彻:??!】

“这不可能!!”

朱元璋脱口而出——然后被天幕视为谎言。

是否为谎言,是论己心而定。

朱元璋脸色相当难看。

他明白方才脱口而出的否定,实则是他不愿相信事实,而非真的不信。

秦念没必要假装自己是女子, 她就是女帝。

又一个武曌!

不, 她不是武曌。

朱元璋不得不再度想到秦念此前所说的上古时期“以女子为尊”。

男尊女卑之说, 从来就不是天经地义。

………

各朝各代的臣民皆大惊!

这民心所向、造反登基、用兵强于唐太宗、文治古今第一的秦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90-100(第3/18页)

是女子?!

不仅是百姓愕然,群里也陷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寂静。

不是没人怀疑秦念是以武曌的方式篡位,但很快他们就想起秦念此前的言论:

“山河重整,百废已兴。”

这句话的背后, 是山河破碎。

加上秦念自认皇帝之中用兵第一, 就足以证明她是起兵造反。

………

武曌只是微怔, 就露出笑容。

原来如此。

果真如此。

当初秦念为陈皇后不平时,武曌就在猜测秦念或是女子。

只是武曌知道女子起兵造反成功的难度极高,因此否定了原先的猜测。

现在想来,以秦念展现出来的能力,她起兵造反又有何难?

仅是其针砭时弊、治国理政之才, 就是古今罕见。

【刘彻:你是女子?!】

【秦念:嗯。】

秦念的回答过于理所当然, 以至于刘彻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反应。

恍惚了几息, 刘彻才开始回想秦念此前所言:

造反登基,重整山河再兴百业。

面对三境强敌,不惜放弃修建陵寝甚至盗掘历代帝陵,对异族无所不用其极。

以科举开民智、兴农工商三业,依法治国。

这样的皇帝——居然是女子?

刘彻并非轻视女子。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使得天下晏然。

这就足见女子亦有治政之能。

刘彻从不轻视女子,正相反,在窦太后压制下被迫藏锋数年,他对女子干政极为警惕。

但秦念——

她竟以女子之身做到如此地步?

………

嬴政同样震惊。

秦念是女子,她之前怎能说出……之语?

想到秦念曾言治军之事,嬴政似乎明白了什么。

接受这个后人是女子的现实后,他开始思索储君之事。

若无天幕,就只有诸公子会被视为储君候选者。

甚至秦念此前提及李治当以“太平公主”为储君时,嬴政也只当是李治的公子皆无能之故。

可如今得知秦念是女子,嬴政就不得不思索——

若有公主的能力胜于公子,储君之位当如何选择?

【刘邦:秦皇真奇女子。】

刘邦不由得感慨。

此前四个话题、尤其在自身话题中,他与秦念相谈甚欢。

他全然未觉秦念是女子。

可见才能确实与性别无关——

武曌、秦念,皆是极其出色的皇帝。

【秦念:倒算不上“奇”。古今女性政治家并不少,就像你朝能够延续数百年,汉朝太后们的临朝称制功不可没。】

秦念意识到这是同事在找她帮忙:

在知道武曌以太后之身篡位之后,刘邦必然要重新考虑吕雉的问题。

甚至吕雉还不同于武曌。

武曌有子嗣,且她的子嗣都是李治的血脉。

皇位最终还是会落在李唐皇室,所以李世民的剧本能够轻易改写为接受武曌。

但刘恒不是吕雉所出,那问题就很复杂了。

【刘邦:朕的皇后应是其中之一。】

皇后吕雉面无表情。

哪怕她知道天幕接下来的对话,将会决定她的命运。

【秦念:汉史中吕雉位列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她与皇帝唯一的区别是没有称帝——若无吕后治政,你朝或许早就亡了。】

朱元璋当即就想反驳秦念此言——

吕雉乱政,接连害死汉高祖三子,违背“非刘氏不王”的约定封吕氏为王,“天命几坠”。

汉光武帝因此将其迁出高庙!

但话到嘴边,朱元璋骤然想到哪怕是东汉编纂的《汉书》,也是为吕雉著《高后纪》,并盛赞:

“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朝诸侯王作乱,是在汉景帝一朝。

而自己同样分封藩王,观天幕声誉榜却是在朱允炆一朝,老四就篡位登基。

汉朝为何直至景帝才有七国之乱——或许就是因为吕雉诛杀数王。

不认可吕雉的汉帝,实则仅有汉光武帝,班固著《汉书》正是汉明帝一朝。

汉明帝是汉光武帝之子。

【刘邦:太平是武曌的子嗣……】

刘邦没有往下说。

他知道秦念必然看得出未竟之言是:

“但恒儿不是吕雉的子嗣。”

【秦念:武曌能称帝正与她的子嗣都是李唐皇室有关。而且她与李治二圣临朝二十年,朝臣多是她与李治一同提拔,而你朝的宗室与开国文臣武将都不会接受吕雉称帝。】

【刘邦:那朕就可以放心了。】

得知武曌是如何篡位,刘邦便松了口气。

武曌的子嗣都是李唐皇室,李唐宗室都知道未来依旧会是她与李治的子嗣继位,故而接受她称帝。

秦念曾说李世民的风疾发作于“贞观二十年”,李治又与武曌“二圣临朝”二十年——

这超过四十年的时间,李唐开国的文臣武将们应多已去世,故而朝中官员多是武曌所提拔,她登基的阻力不大。

但如今不同,大汉建国也就十年,恒儿已有七岁。

待十四年后,恒儿就可以亲政,此时大汉建国也才二十四年,开国功臣们应犹在。

譬如韩信。

秦念当初让恒儿拜韩信为义父,又言定诸王,救下诸多异姓诸侯——英布等人已尽皆入长安,皆削为侯。

恐怕就已经想到了今日。

吕雉的目光聚焦于“吕雉位列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她与皇帝唯一的区别是没有称帝”。

………

太后吕雉知道自己篡位登基的可能性很低,哪怕没有韩信,成功的可能性也极低。

而对于年轻的她,有韩信、以及其他被秦念救下的异姓诸侯,先帝也必将对吕氏族人作出限制,她已不可能篡位。

自己呢?

要赌吗?

胜的概率极低,败则吕氏全族皆诛,自己也将声名狼藉。

不赌,以太后之身跻身“本纪”,为后世称颂。

吕雉作出了决定。

刘恒入京以来,待她极为恭敬孝顺。

后世的汉皇虽然不是她的血脉,但刘恒的后人没有抹去她的功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90-100(第4/18页)

【朱元璋:武曌曾想让武氏子侄继位。】

李治疑惑地看向皇后。

武照比他更疑惑。

【武曌:朕从未有过这种想法。】

武曌此前犹豫不决,但犹豫的是立武轮还是武显。

——当然,一看天幕就知道,这两儿子之后都改回了李姓。

李显是雉奴立的太子,登基后为她所废,武曌不用想都知道他再度登基,只会立即改回李姓。

她逼迫李旦登基后禅让于她,此后降李旦为皇嗣,改名武轮,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却没有直接立他为皇太子。

其目的,一是储君之位空悬,可以让武氏族人对她忠心不二,竭力助她稳固皇权。

二则就是让李旦为太子之位敬奉于她,结果这儿子胆小懦弱,不敢展现半点对皇位的觊觎。

武曌清楚,这不能怪李旦。

倘若李旦表现得野心勃勃,武曌也不敢说自己就容得下他。

但武曌从未想过要立武姓侄子为储君。

【秦念:朱八八,你又被宋朝伪史给骗了?】

秦念知道武曌的扮演者为什么否定朱元璋的话。

《旧唐书·李昭德传》记载,武曌任命武承嗣为文昌左相时,李昭德就提醒武曌“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

于是武曌就改任武承嗣为太子少保,罢免知政事的官职。

“延载初,凤阁舍人张嘉福令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诣阙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则天不许。”

武则天反对后,王庆之等人继续请求,武则天就让李昭德去责问王庆之,李昭德趁机将王庆之等人杖杀。

回来后上奏:“臣闻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岂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以亲亲言之,则天皇是陛下夫也,皇嗣是陛下子也,陛下正合传之子孙,为万代计。况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若立承嗣,臣恐天皇不血食矣。”

——好玩的是这里有九五CP的嗑点,最后一句翻译过来就是:武则天因李治的托付才有天下,假如立武承嗣为太子,李治的祭祀就要断了。

其实这段《旧唐书》的记载有点前后矛盾:

不知道为什么李昭德的劝说后有一句“则天寤之,乃止”——

武则天明明对立武承嗣为太子一事的态度一直是“不许”,她需要“止”什么?

《旧唐书·外戚传》中也明确记载:

“承嗣自为次当为皇储,令凤阁舍人张嘉福讽谕百姓,抗表陈请,则天竟不许。如意元年,授特进,寻拜太子太保,罢知政事。承嗣以不得立为皇太子,怏怏而卒”。

至于武三思——《旧唐书》就没有武则天想立他当储君的相关记载。

而在宋编的《新唐书》中,却出现了“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狄仁杰则以“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为由劝阻武则天。

这分明就是将《旧唐书》中李昭德的“岂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进行了张冠李戴。

李显即位后,继续重用武三思,也可见武三思跟皇位并没有关系,这段史实就是宋朝史官的造谣。

《旧唐书》中狄仁杰对武曌的劝说,是以母子亲情劝武曌复立李显为皇太子,“仁杰前后匡复奏对凡数万言”,跟武承嗣武三思毫无关系。

【朱元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

这该死的宋朝儒家史官!

天幕为证,武曌所言不是谎言,那就只能是宋朝的史官又在编造伪史!

第93章

【赵匡胤:朕绝不会让儒家史官修唐史!】

不等任何人责问, 赵匡胤已经熟练地说出免责声明。

………

李世民颔首。

以武曌的声誉排名,他相信武曌不会昏聩到舍弃亲生子嗣而取武氏子侄。

同被宋朝史官造谣,李世民对武曌反倒又多了一分认可。

【朱元璋:秦念, 你是因自身是女子,才想要提升女子的地位?】

周礼的男女有别是假,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私通是假,武曌欲立武氏子侄还是假。

反倒是吕雉临朝称制为后世称颂。

回顾汉朝史书,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

纵有后宫干政不利朝堂之事,也亦有如吕雉一般稳固朝堂的太后。

固有思维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朱元璋对此感到非常不适。

追究不适的根源——那就是秦念。

【秦念:朕没有这么高尚的情操。不过是华夏已至亡族灭种的边缘,朕不得不求变。】

“自身是女子,才想要提升女子的地位”这话其实也没什么不妥。

但秦念知道, 换个角度更适合用于说服“朱元璋”。

甲方搞聊天群, 应该就是想解决意难平。

明太祖搞的那一堆打压女性的操作, 显然算是意难平。

朱元璋的扮演者突然问这么一句,肯定是为了“合情合理”地修改明太祖的剧本,秦念当然要帮同事铺好台阶。

【朱元璋:……】

天幕禁止谎言。

朱元璋来回看了这句话数遍,未能找出任何规避规则的痕迹。

华夏已至亡族灭种的边缘?

外部是三境强敌, 内部……是异族。

他没忘记那群声誉榜排名不低的异族。

“亡族灭种的边缘”……

“朕说儒家致使华夏衰落, 那是全方位的衰落。你不用太惊讶, 因为越往后就越矮。”

“你们分明都知道阴阳调和之说,怎么就不懂得贬阴则势必阳衰的道理?”

朱元璋陷入良久的沉默。

【赵匡胤:救华夏于将覆之际,秦皇若在声誉榜,或在千古一帝之列。】

赵匡胤不吝夸赞。

在心虚之下就更得夸赞。

要找出非儒家出身的史官并非易事,于本朝实录, 赵匡胤也决定采用秦念之策, 以多人修出多部史书互相印证。

而修唐史一事, 赵匡胤已多次承诺不以儒家史官修唐朝史书。

只是这个人选,赵匡胤知道说出来必然为唐朝诸帝、甚至为秦念所不喜。

于是对此相当心虚。

虽是心虚才夸赞,但能够现于天幕,这也算是真话。

【秦念:盖棺才能定论。朕还没死呢,谁知道会不会晚年跟李隆基一样昏聩?】

【李隆基:……】

李隆基一直没出言,是因为此前的话题他都不好插话。

此外就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90-100(第5/18页)

他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被视为昏君!

晚年……他是晚年昏聩?

而随着秦念的定论,李隆基的民心再度下降。

………

武曌时期。

少年李隆基知道陛下极有可能采纳秦念的建议,择太平公主为皇储。

秦念民心居首,其透露的功绩过于骇人,更是步步递进——

贬低儒家,言上古女子为尊,说阴衰致使阳衰,以及透露后世的危患……

仅仅四十日,就几乎扫平了太平公主继位的所有阻碍。

………

李显时期。

李隆基与其父李旦皆被禁军所囚。

此时安乐公主大婚,李隆基等人皆在观礼。

看到李隆基之名时,韦皇后就脸色骤变,谏言陛下立即拿下这两个逆贼!

太平公主为李旦父子说情,两人才没有立即被诛杀。

然而转瞬就看到秦念道她是皇储的首选。

太平公主只能拼尽全力思考如何自救。

年轻的自己或许正欣喜若狂,但如今的自己却面临死局!

“陛下!阿耶若是问起臣妹与四哥,你要如何作答?”

太平公主跪地泣道:“至少等阿耶问过我们,你再杀我们不迟!”

已经被韦皇后劝动的李显再度动摇。

………

“李隆基晚年昏聩?”

武曌此问为天幕所阻。

李隆基民心虽降至十九,但这个民心远没有低到会有人在盛世诛杀他。

既然不会被杀,李隆基的话题就不会放开。

武曌思索如何避开限制,才能问清楚李隆基是怎样的昏聩、方致使声誉与民心差距如此之大。

知道后事,才能防止太平重蹈李隆基的覆辙。

【李世民:李隆基是雉奴的后代?】

既然确定是前明后昏,从李隆基此前排第二的民心来看,应是正处于明君时期。

李世民当然想要劝诫他一番。

既为李隆基应是雉奴的后人,也是为了大唐的百姓。

君王昏聩,最苦的是百姓。

【秦念:他是李旦之子,李治的孙子。若是太平公主骄奢的毛病改不了,李隆基就是武曌皇储的次选。】

秦念不确定太平公主的骄奢是形势所迫,还是秉性如此。

那就以李隆基为备选,让太平公主有紧迫感。

………

必然改之!

太平公主已经在入宫觐见的路上。

当然,她也一直挑帘关注天幕之言。

此时的李隆基年仅十五岁,正在怀疑人生——为何位居昏君下游?

见秦念说自己是皇储的次选,李隆基却并没有感到喜悦。

倘若姑母太平公主继位,能容得下他?

【李世民:次选?】

【秦念:但凡早点死,以他的巅峰时期的文治武功,说不定能排进声誉前十。怎么他就没遗传你的风疾呢?偏偏就遗传了武曌的长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温柔刀 团宠文炮灰和影帝上恋综后 花式围观炒股文大佬宠错人 天幕:皇帝你儿子是gay啊 穿成炮灰后被龙王看上了! 重生八零锦鲤妻 与兄书 [综漫]秋人总是很心累 遗忘心机大佬初恋后 [综恐]肝露谷,但恐怖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