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花间酒 > 30-40

30-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失忆后我很牛逼的事暴露了 退婚女配撕掉了剧本 落魄千金被疯批强取豪夺了 我和我的两个世界 被副本BOSS一见钟情 掌控域 他的弗洛伊德 戏精偶像(穿书) 偏执男主总误以为我暗恋他[末世] 晓日明村坞

顾惊蛰为人健谈,聊天时尺度也拿捏得很好,饶是曲花间明明很想宅在船舱里休息,每次被叫住时也忍不住跟他多聊两句。

得知他想在南方置办田地庄子,顾惊蛰极力邀请他去杭州,还说要给他介绍几个田产大户。

曲花间没有一口应下,而是答应他金陵事毕会去杭州游玩一番。

“届时就叨扰惊蛰兄了。”

“长安你还是这般客气,等你到了杭州,只管来白泽大街的顾府找我,我必扫榻相迎。”顾惊蛰趴在船沿上,单手撑着下巴,一双精明的狐狸眼含着笑意。

船行至广陵,顾家的商船还要继续南下,二人在此分别,顾惊蛰再次让曲花间别忘了去杭州的时候记得找他。

两艘船渐行渐远,曲宝看着远处船上还在挥手的人影,总觉得这位顾家的嫡公子对自家少爷热情过了头,像个拐骗无知小少年的人牙子。

转头一想,自家少爷可是顶顶聪明的人,怎么可能是无知小少年?必定是那顾老板眼馋自家的货物,想让少爷多卖点给他。

要知道,曲家的货物,不管是各类干货药材,还是葡萄酒肥皂,都是最好的,而且大宗交易价格也实惠,随便哪个商人买回去,转手起码赚个一倍——

作者有话说:来晚了宝宝们,昨天去做指甲,我那乌龟一样的闺闺做了整整三个小时,四十度的天还拉我去逛街,虚度一天光阴,没来得及修文,就没放存稿箱。

第34章 硝石 少爷,这冰块可以吃吗?

东江是有支流直达金陵的, 上一次曲花间改坐马车是因为有贵人经过官府拦截船只,这一次则顺利进入秦淮河,抵达了金陵城外的码头。

码头就在城外不到一里地,新建的作坊也在附近不远处, 老吴办事实在妥贴, 不仅在码头附近买到一块不小的地盘, 还修建了一条直通码头的青石板路。

甚至还在码头广场上搞到一间小小的铺子, 用来售卖自家的货物, 南来北往的商人一下船便能看见招牌锃亮的曲记杂货铺。

店里的伙计是个机灵的小伙子, 看见曲家的船队靠岸,麻溜地派人去通知了老吴,很快老吴便带着一队马车赶了过来。

水手们有条不紊的将船上的货物往马车上放,曲花间则在老吴的的带领下去了金陵的曲府。

金陵地价贵, 房价也贵, 这处宅子不大, 拢共只有三个院子, 平时老吴一个人住最小的院子,仆役们住在最后面的倒座房里。

宅子收拾得很干净,临近冬日, 院子里还开着熙熙攘攘的各色菊花,曲花间住进主院正房,随行之人也各自选了屋子将行李放下。

小林烧了热水泡好花茶端上来时,老吴正在给曲花间汇报, 曲宝则拿着账本在一一核对,看完没发现问题便拿给少爷检查。

好歹曲宝也是管事级别的人了,又有曲花间教过的乘法口诀表心算加持,看账本基本没什么问题, 算得又快又准,再不是当初那个算学成绩还不如七八岁林冉的小少年,虽然现在他也不一定考得过林冉。

毕竟林冉在算学方面真的很有天赋。

如今已入十月份,葡萄采收期结束,今年生产的葡萄酒一部分密封窖藏,一部分放在铺子和火锅店里慢慢售卖,一个月能有近万两白银的利润。

新的养猪场猪仔每月出栏数量还不多,生产肥皂要用的油脂还需要在各处屠户那里去收,才能勉强跟上产量。

因着买地盘和新建作坊,账面上没什么余钱,只能等这次带来的货物变现,再加上曲花间带来的现银,差不多能凑出个四十万两的样子。

四十万两,要买田地,还要买粮食,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想想当年五十两黄金都觉得自己发财了的样子,曲花间再次长叹。

好在这两年粮价回缩,据老吴所说,金陵城粮铺里的新米才十来文钱一斤,陈米八九文也能买到。

像曲花间这样要量甚巨的,价格还能便宜一些,这样算起来,买完粮食还能给他剩个十万两。

十万两够干什么呢?

在青岱县可以买二十座糖罐山,在金陵却只能买万亩良田,或者三四万亩荒地,且有价无市。

翌日曲花间便递了帖子拜访秦家父女,请他们帮忙留意买地的事。

曲花间当初救了秦蓝的一双儿女,后来两家又合伙做生意许久,听完曲花间的来意当即表示一定上心,不过两天便介绍了人过来。

来人是一个小家族的当家人,手里有一片果林,占地足足五千多亩,当初买下时便种了许多果树,但因为疏于管理,七八年过去果树还是没能带来收益,刚好最近急需用钱,便决定把这片果林卖掉。

曲花间提出要实地看看,那人作为卖家自是无有不应。

一路上,这人都在吹嘘自己的地有多好,“这片果林是我爹买下来的,当初可是花了两万两银子,又请人种了许多果树,要不是急用钱,我也舍不得卖,再有两年果树开始挂果,一年起码几千两进账呢!”

曲花间看他捏着八字须眼神飘忽的样子,没有尽信,而是问他打算卖多少银子。

八字胡闻言伸出两个手指,“两万两,少一个子儿都不卖。”

曲宝见这人狮子大开口,正要出言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花间酒》 30-40(第6/15页)

他理论,被曲花间拦下,轻笑道:“老板,你是不是看我年轻,以为我是哪家不谙世事的小少爷?”

八字胡内心确实这样认为,但嘴上当然不敢这样说,“哪里哪里,小公子一看便是年少有为,精明……。”

曲花间不想听他吹牛,继续说:“在下虽然是外地人,但金陵的地价也略微打听过,山地普遍在三两银子上下一亩,五千亩地也就是一万五的价格,老板却问我要两万两,可是把我当冤大头?”

“哪里哪里,小公子你多虑了。”见对方连地价都打听清楚了,八字胡有些尴尬地捋捋胡须,连忙打圆场,“先看地,别的不说,我那满山的果树总能值点钱吧。”

接下来二人不再搭话,马车晃晃悠悠往八字胡所指的方向驶去,莫约走了有半个多时辰,总算到了他口中所谓的种满果树的果林。

曲花间没用小林搀扶,自己跳下马车,只见一片荒坡上稀稀拉拉的长着野草,偶尔在草堆里看得见一根细弱的小树。

树叶子干干巴巴一看便缺乏营养,难以分辨出种类。

八字胡姓钱,曲花间有些无语的转头看他,“钱老板,这就是你说的再有两年便能挂果的五千亩果林?”

八字胡估计也很久没来看过自家的土地了,否则也不会脱口报出两万两的高价,此时他心中十分尴尬,但面上还维持着镇定,“嗨,这边缘地带疏于打理,坡上向阳处比这好多了。”

这般睁眼说瞎话的把戏是拿人当傻子玩,曲花间已经不想和他多说什么,转身欲走,却在眼神移开时晃过一片白色。

他定睛一看,只见地面裸露的地方布满一些大大小小的碎石,上面附着着一层结晶样的白霜,他走上前,弯腰捻起一些白霜,原本的结晶体轻轻一捻就变成了细腻的粉末,很像从前在旱厕墙壁上见过的硝石。

曲花间记得硝石的主要来源是硝石矿和人工制硝,天然硝石矿他也没见过,但印象中金陵一带应该是没有硝石矿的。

但这个世界虽然许多地名相同,地貌和河流分布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金陵出现硝石矿也不是不可能。

曲花间只是隐有猜测,面上还是不假辞色,“这分明是块盐碱地,根本种不出东西,却还想按果林的价格卖给我,钱老板看来不是诚心做生意的。”

说罢转身便要走,八字胡直呼冤枉,追上曲花间陪着笑,还连连说价格可以商量,自己是真心要卖这块地,家中等着这笔银子应急云云。

曲花间也没把话说死,只说自己再考虑考虑,三日后再给他答复。

等两人各自上了马车,曲花间才招来林茂,悄声说了刚才的见闻,让他避开人回去在那荒坡上找找,看看上面是不是真有硝石矿。

若没有就当白跑一趟,若有,那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夏天时曲花间就在想硝石制冰的事,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若在这终年无雪的南方发现了硝石矿,那可是一笔横财。

他动作很快,曲花间刚到金陵城,才与八字胡分别不久,林茂便追上来了,他翻身上车,从怀中掏出几块灰白色的小石头,递给曲花间。

“属下在那荒坡四处看了,那上面没什么植物,坡顶上连野草都很稀少,还有许多下陷的坑洞,洞里全是这种石头,不知是不是东家说的硝石。”

“是不是硝石,试试便知道了。”曲花间将两块石头对撞了一下,又闻了闻,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先回家。

待一进家门,曲花间便让林茂找东西把石头敲碎,再碾压成细细的粉末,然后取来一小盆水,将石粉通通倒入水中。

一小盆水融进大量的石粉,很快便发生变化,析出一朵朵晶莹的冰花,没一会儿,整盆水就变成了冰水混合物,底部还沉淀着些许杂质,像一盆灰褐色的刨冰。

围观的曲宝和小林纷纷发出惊呼声,只有林茂略稳重些,但也惊讶得睁大了双眼,两圈眼白在黝黑的皮肤上格外显眼。

曲宝瞟了一眼林茂黑脸,仿佛一堆木炭里落了两颗珍珠,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一巴掌拍在那厚实的肩膀上,小声呵斥,“稳重点,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儿!”

林茂:……

曲花间伸手摸了摸那冻得不怎么结实的冰盆,碎冰凉凉的,遇到温热的手指很快化出一个浅浅的小坑,被冰水填平。

“少爷,这冰块可以吃吗?”曲宝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支小调羹,舀起一小勺碎冰,就想往嘴里送,还好林茂眼疾手快的阻止了他。

“馋死你算了,这么多石头倒下去的,你没看见?”曲花间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我看全部融化了嘛,有些渣滓我避开不就好了,我还从来没在冬天以外的季节吃过冰呢。”

冬天太冷,也没人会吃冰。

“硝石是不能吃的,不过可以做出可以吃的冰。”

“太好了!少爷,咱们什么时候做可以吃的冰啊?”曲宝从不怀疑自家少爷的话,少爷说能做出可以吃的冰,那就一定能成。

曲花间屈起手指,将被冰弄的冰凉的指尖放进掌心暖着,“等把那块地买下再做,你要想吃口凉的,可以将水果或是葡萄酒用容器装起来放在上面冰镇啊。”

“对哦,还是少爷聪明,我这就去弄!”

曲宝乐颠颠的端着冰盆去厨房找东西冰镇了,曲花间摇摇头,转头吩咐林茂再等两日给那八字胡传信,先晾他一晾,才好砍价。

若是常人,曲花间向来喜欢双赢,大家都不吃亏,但八字胡屡次把他当冤大头,他也没必要心软。

第35章 杭州 粽子他甜咸都吃,豆腐脑甜咸糖醋……

八字胡被晾了两日, 内心就忐忑了两日。

这块地当初是他爹买的,刚拿到地契老人家就撒手人寰了,他是家里独子,从小被母亲溺爱着长大, 也不懂经营。

刚继承家产时他还有几分雄心壮志, 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这些果树便是那时候让人种下的, 他满心想着种树嘛, 只要种进土里等它慢慢长大就能摘果子了, 生意也是,只要铺子开在那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进账,于是很快又沉迷在秦淮河畔, 温柔乡中。

也是他运道好, 家底厚, 不管不顾的享乐这么多年, 他还是个小有家资的富家翁,红颜知己满金陵。

最近他又看上某个画舫上新选出的花魁,赎金足足要三万两, 而他只拿得出一万两银子来,这才把主意打在那块地上。

原本他算盘打得很好,那细皮嫩肉的买主一看就是金尊玉贵的小少爷,哪懂这田地买卖的行当, 想狠敲一笔,一次性把缺的两万两搞齐。

谁知人家不是好糊弄的,直接就把他晾在这了。

想到画舫里千娇百媚的花魁,那盈盈于睫的泪眼, 温声细语的安慰,八字胡心中似有几百只夜猫在抓挠,恨不得马上把人赎回家来狠狠疼爱一番。

想到这里,八字胡狠狠拔断了一根胡须,他心下一定,招来下人,“去,给那姓曲的传信,就说我忍痛割爱,一万两把那块地卖给他!”

——

这边曲花间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花间酒》 30-40(第7/15页)

到传信,没再多说什么,直接痛快的赴约签了契书。

钱货两清,八字胡继续想办法筹钱,曲花间则带着地契去衙门更改了名字,又登记了免税。

有穆酒给的免税文书在,衙役办事十分利索,很快便拿到了新的地契。

有了地契,曲花间便着手开始准备采矿事宜。

现在这个时代还没发明出火药,硝石最多的用途也就是入药,所以开采硝石矿就跟采药人上山采药一样,不受管控。

但硝石制冰是曲花间接下来几年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避免方法外泄,硝石矿还是不能放在明面上开采。

于是曲花间对外宣称要用这片地种植葡萄,让人用栅栏团团围起来,隔一段距离修建一间小屋作为帮工们的宿舍。

既方便采矿,也能防止外人进入打探到消息。

山坡周围的地没有中间盐碱化严重,围着种上一圈葡萄藤,外面基本看不出什么来,采矿工人除了新买来的奴隶,许多葡萄酒厂的工人也自告奋勇要来这边做工。

葡萄酒厂的工人也都是奴隶,自从被现在的主人买回来之后,他们虽然没能脱离奴籍,但已与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了。

有单独的宿舍,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每十日可以休息一天,还有工钱可以拿,甚至衣服都不需要自己买,因为每个季节主人都会拨款让管事采购衣服发下来,逢年过节还会有节礼发放。

并且主人也不准他们叫主人,而是跟管事和帮工们一样叫他东家,只要好好做工,不做背刺的事,东家和管事们对他们也都是和颜悦色,从不打骂。

在曲家做工的这些日子,他们找回了作为人的尊严。

因着葡萄酒的特殊性,每年只需要做工三四个月,其余时候都是调去其他厂里或者铺子帮忙,没有固定的岗位,工人心里难免缺乏安全感。

这一次听说有了可以长期做工的岗位,即便是在乡下,葡萄酒工人们还是踊跃积极,都要去乡下采矿。

曲花间想了想,冰块一年也就卖夏天几个月,这么多人冬春夏三个季节采矿,秋天继续做葡萄酒,刚刚好,于是大手一挥,留几个人看场地,剩下的葡萄酒工人全都迁了过去。

加上新买的奴隶,还有常征分出来驻守的十个护卫,一共有上百人。

这些人一到地方便有条不紊的开始分头行动,擅长做饭的搭了灶头开始煮大锅饭,硕大的铁锅里,焖着满满一锅杂粮饭,旁边还有个小一些的铁锅,一位妇人挥着大锅铲来回翻动,锅里炖着芋头烧鸡,香香糯糯的芋头块染上鸡块的香味,惹得忙着添火的小孩儿不住的咽口水。

汉子们则在会建房子的同伴带领下开始夯土建房,初冬时节已经有些冷意了,但众人额头上仍挂着汗水,干活十分卖力,有人听说今日的大锅饭有鸡肉,直起身子擦干汗水,悄悄将分泌旺盛的唾液咽下去,又埋头苦干起来。

其余妇人们也没闲着,纷纷抡起农具开始锄地。

现在种葡萄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先把地翻出来养一养,开春就可以找来葡萄枝条扦插下去。

南方气候温暖,葡萄很好种植,有个两三年,又可以给酒厂增加一波产量。

曲花间去盯了几日进度,发现原先老吴从工人里提拔起来的一个小管事将诸多事情都安排得很好,便给他涨了工钱,往后继续负责采矿事宜。

小管事姓魏,心思细腻,处事周道,虽然是奴籍,但眼神精明,还藏着几分野心。

曲花间不怕他有野心,只怕他没能力,激励道:“好好干,我虽然不能给所有人脱奴籍,但一两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魏管事闻言一喜,连连弯腰行礼,说着不知从哪里学来表忠心的话,“多谢东家赏识,小的魏二娃,为东家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刚给人画了大饼的曲花间轻笑,“我一介商人,也没什么肝脑涂地的差事给你办,你只要安分守己,做好我交代的的事就行了。”

魏二娃自然又是一番连连保证。

硝石矿这边的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曲花间又继续寻摸买地的事,但一直没什么好消息。

秦蓝知道那姓钱的拿着盐碱地当果林卖后,颇有些不好意思,后面打听到有人卖地,都派人去核实过后才介绍给曲花间。

但一段时日过去,也只有一些小家族在卖地,三二十亩的,东一处西一处,连不成片,不方便管理,那样太耗费精力,不在曲花间考虑范围内。

曲花间还去官府问了问,也没能买到大片的土地,南方人口密集,几乎没什么荒地,随便走到哪个犄角旮旯,脚下的土地都是有主的。

又过去一个多月,已经是冬月下旬,南方无雪,但十分湿冷,是那种室内比室外还难熬的冷。

即便室内燃着炭盆,也不能脱下厚实的冬衣。

买地的事还是没什么进展,曲花间也不再纠结,筹备着去杭州走一趟。

之前便答应了顾惊蛰要去杭州游玩,曲花间也另有打算,金陵的陈米已经被收购得差不多了,但还是差二十多万石,若买今年的新米又要多一大笔开销,不如去杭州再看看。

听说八大家族生意遍布各行各业,说不定顾家就有存货。

金陵离杭州不远,行船两日便到,曲花间到杭州时,这边竟还下着沥沥小雨,呼吸间都是冰冷的湿意。

这样的天气让曲宝几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适应不能,曲宝给曲花间披上厚厚的狐皮披风,系上系带后赶紧缩回手哈气猛搓。

“太冷了少爷,这杭州的冷风像是要往骨头缝里钻似的,明明没下雪,为什么这么冷啊!”

曲花间闻言只是笑笑,没觉得有这么夸张,现代出行方便,天南地北一天就能抵达,他南北方都待过,也从不参与网络上的南北方大战。

北方的严寒他能习惯,南方的湿冷也能适应。

甚至粽子他甜咸都吃,豆腐脑甜咸糖醋麻辣也行。

顾惊蛰早接到了他要来杭州的消息,竟早早的就在码头等着接他,只见码头上一个裹着貂皮大氅的青年此时正冲他挥手,一张眉目清俊的脸上挂着盈盈笑意,一排牙齿露出来,雪白雪白的,呼喊间还从里面冒出一阵阵雾气。

船靠岸,水手刚把舷梯架上,顾惊蛰便噔噔噔踩着皮靴爬上船来了,“长安,你终于来杭州了,可让我等得好苦啊!”

曲花间对他的自来熟还有些不适应,但也笑着解释自己忙完金陵的事,又等着第一批货物生产出来便紧赶慢赶的来了。

顾惊蛰闻言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之前你不是说要置办田产庄子吗?可又着落了?”

提到这个曲花间就想叹气,“没呢,寻摸了一个多月,就买到一块山地种葡萄。”

“正好,我一回杭州就替你问了,我母亲那边的表舅的二大爷的亲家的侄子前些日子货船侧翻,把客人的货物全泡了水,急需十万两赔偿货款,现在正筹钱呢,他家有不少田庄,房子佃户都是现成的,你买下来明年就能收粮食。”

曲花间闻言眼前一亮,“此话当真?”

“咱们可是签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花间酒》 30-40(第8/15页)

了契书的长期伙伴,我还能诓你?”顾惊蛰大掌在曲花间肩膀上拍了怕,差点给曲花间拍得身子一歪。

“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还请惊蛰兄代为引见一番,若此事能成,必有重谢!”

“客气什么,顺手的事儿,话说你这次带了多少货物过来?上次那些东西可让我小赚一笔,我祖父都夸我有出息了。”

“葡萄酒今年已经停产了,数量和上次的差不多,火锅底料一船,香皂肥皂各半船,另外我再私人送惊蛰兄十桶前年窖藏的葡萄酒,可够?”

这些货物数量是新旧两个作坊紧赶慢赶一个多月一半的产量,比之前两个月产量都多。

“好好好!好兄弟够义气!”

于是接下来曲花间便跟着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好兄弟进了城,顾惊蛰为人十分体贴,不仅安排了接风宴,还准备了暂住的宅子。

曲花间提出给房租他也没推辞,只说这是自家产业,随便住,不必拘谨,缺什么只管让宅子里的下人去置办。

接风宴订在杭州城内最大的酒楼珍馐阁,偌大的雅间仅两个人坐,梨花木的八仙桌上摆着数道珍馐,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屏风后还有歌姬袅袅婉转的哼着小曲儿。

曲花间从没见识过如此奢靡的场面,还有些不习惯,“让惊蛰兄破费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怎么能算破费呢?我只是想让长安领略一番我们江南特色罢了。”顾惊蛰无所谓的摆摆手——

作者有话说:pps

四川人表示,粽子是白粽蘸红糖的,豆腐脑是糖醋麻辣的,你们那里怎么吃?

第36章 聊斋 不是该烧些‘版权费’给他老人家……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古人诚不欺我,站在繁华的杭州城内,只见大街上商铺林立, 茶楼酒肆、钱庄布店的伙计们站在门口奋力揽客, 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类商品应有尽有。

商铺外面, 隔出三五步距离, 还摆着长长一排的摊子, 这些摊子样式统一, 木质结构,头顶还盖着同色系的油布棚。

每个摊位大概有个两米长,各个摊子上的货物不一,摊主们有的正跟客人讨价还价, 有的正奋力吆喝着推销自己的货品。

和这些售卖商品的摊子相邻, 卖吃食的摊子集中在街尾, 有卖馄饨面条的, 包子馒头豆腐脑的,甚至还有胡辣汤蓟城烤鸭这样的中原特色美食。

今日杭州没下雨,天空中阴云散去, 浅金色的阳光懒洋洋的洒下来,出门逛街晒太阳的人很多,街上十分热闹。

曲宝早被各色小吃摊吸引了目光,曲花间放他自行去逛街, 林茂则去跟顾家的管事交接货物,于是同行的就只有小林、顾惊蛰和他的随行小厮。

顾惊蛰从小在杭州城长大,对城里好吃好玩的地方如数家珍,带曲花间去了不少地方。

路过勾栏瓦肆一条街时, 见曲花间目不斜视,一本正经,顾惊蛰猜测他年纪尚轻,脸皮薄,也没提请他进去喝酒,而是脚步一转去了隔壁街的戏园子。

江南地区流行昆曲,此时戏楼里正唱的是近年有名的曲目《桃花扇》,曲花间不懂戏曲,对戏词也不甚敏感,只觉得台上戏子们唱功精湛,嗓音空灵婉转,咿咿呀呀的调子也十分优美。

见周围的看客包括顾惊蛰在内,都是一副沉迷戏中的样子,曲花间悄悄摸鼻尖,有种山猪吃不来细糠还被拉上桌吃饭的感觉。

好在几人来时便已一曲过半,没多久便是谢幕时分。

只见看客们薅起的大把银子便往台上抛去,有人手边银子抛完了,竟取下腰间的玉佩,手上的扳指,不拘什么值钱物件,通通砸向自己喜爱的角色。

戏子们排成一排,被梆硬的打赏物件砸到也不吭声,扬着笑脸向看客们道谢,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这份耐力。

连顾惊蛰都没忍住让小厮取来钱袋,将里头的现银倒出来打赏。

曲花间左看看又看看,最后不为所动,只将茶案上开得正好的梅花折下几枝来,也学着别人抛到台上,让自己显得合群一些。

没办法,北疆二十万张嘴嗷嗷待哺,每花一点钱都得精打细算,曲花间根本舍不得随意挥霍。

不由心中感叹,娱乐行业果然从古至今都是暴利行业,可惜他对此一窍不通,不然光是守着个戏班子,估计都够他半年的开销了。

从戏园子出来,两人也逛累了,顾惊蛰那个远亲要明天才得空,于是便各自分别。

“明日一早我来接你!”顾惊蛰从马车窗里探出头,咧着一排大白牙齿冲曲花间挥手,一双狐狸眼都因他的表情褪去了几分心机,看起来温和无害。

曲花间点点头,再次告别。

回到宅子里,曲花间便让小林取来纸笔,开始回忆从前看过的小说或者电影,试图写出一篇符合当下环境的戏本子。

想了想,最后曲花间决定写《聊斋志异》,这是他除了四大名著外唯一看过两遍的文言文小说,写起来并不怎么费劲,只是当年没能记住的晦涩字词需要自己润色一番,但也最够使用了。

《聊斋志异》}里面包含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故事,曲花间耳熟能详的都有一二十个,足够用一阵子了。

他没有涉足戏曲行业的打算,但眼馋其中的暴利,刚好他又看过许多这个世界的人没见识过的精彩作品,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一篇《画皮》被默写下来,落款时曲花间没有厚着脸皮写自己的名字,而是把蒲松龄老师的别号‘柳泉居士’写了上去,暗忖是不是该烧些‘版权费’给他老人家。

这时曲宝也逛完回来了,小胖墩不知吃了多少小吃,打着饱嗝献上自己觉得最好吃的几样,请少爷也尝尝。

“正好,中午不用做饭了,这么多东西,我和小林他们一顿都吃不完。”曲花间笑着用竹签扎起一块蟹黄小饼,送入口中。

曲宝不好意思地笑笑,这些东西他可是一个人单吃了一份呢,虽然肚子撑得难受,但确实一点也没浪费。

将就曲宝买的小吃吃了午饭,曲花间躺在摇椅上小憩,让小林带着曲宝去上午那间戏园子,看能不能把新出的戏本子卖掉。

曲宝是黄昏时分回来的,只看他春风得意的表情便知道事情办得很顺利,“少爷,成了!小的跟那班主谈成了一笔大生意。”

曲宝甫一踏进门,便从怀里掏出一页纸,一边冲院里扎马步的林茂扬了扬下巴,投过去一个得意的眼神,一边给自家少爷汇报。

“班主看中了少爷您写的故事,非要见见您本人,我说这是我家少爷的友人所著,他人不在杭州,班主这才作罢。”曲宝说着,将手里的契书双手递给曲花间接着绘声绘色的说道。

“那班主不甚地道,开头压价到二十金,我转身就要走,他连忙留我,最后谈到五十金。”

“他还想买断少爷的所有故事,说是都按这个价格来,但是卖给他们就不能卖给别人了,我仔细一想啊,他出钱这么爽快,肯定有诈,就说不能一口价卖给他。”

“哦?你最近机灵了不少啊。”曲花间看着那张契书,满意的点点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花间酒》 30-40(第9/15页)

契书上写着,曲花间每月提供一篇故事,独家供给清音戏园,而戏园则要负责编曲演出,所得的戏票与茶钱两家三七分账,曲花间三,戏园七。

三成的利润看起来很可观,毕竟服装道具各种成本都是戏园子出,曲花间只需要每月提供一篇故事就能轻轻松松把钱赚了。

但戏园子的收入大头可不是戏票和茶点,而是谢幕时看客们大把大把的彩头,这些只是九牛一毛。

不过曲花间也不贪心,彩头多少没个准数,若班主有心要隐瞒,只说戏不好,没收到多少打赏,可操作性太大了,现在这样就很好。

“不错,得力了!”

曲宝得了夸奖,尾巴差点翘到天上去,将手中装着金元宝的木匣递上,眼巴巴的看着自家少爷。

曲花间将匣子放在茶桌上,笑着给他一个脑瓜崩,“自己从我钱袋里取一百五十两银票,你一百,小林五十,算作这次的奖金。”

小林只是给曲宝带了路,谈生意时一句话没说,也得了五十两银子,他连忙表示自己没出力,不需要奖金,却被曲宝压着头,让他不必多说。

“少爷给你你就收着,想这么多做什么?平时伺候少爷尽心些,别跟个闷葫芦似的比什么都强。”

见状,小林不再推辞,面向地面的脸上,眸光微闪,在戏园子里半两银子都舍不得的人,对自家下人却大方得很。

他平时嘴笨不会说好话,也不能像曲宝那样帮少爷办事,少爷还时不时的给他发零用钱,每个月除了五两银子的工钱,还多给三两奖金。

要知道,一个月八两银子的工钱,比很多识文断字的账房先生或是铺子掌柜都高了。

——

翌日清晨,曲花间刚吃过早饭,顾惊蛰便到了,两人同乘一辆马车往他那位远亲家里去,远亲是杭州城四大世家李家的旁支当家人,宅子坐落在南城边上,离曲花间暂住的顾家别苑只有一炷香车程。

这位李姓表亲论起辈分来是顾惊蛰的表叔,前日便接到这位顾家嫡公子的拜帖,今日推了所有事务早早在家中候着。

顾家的马车刚停在李府门口,这位李老爷便迎了上来,热情洋溢的欲要伸手扶着顾惊蛰下车,“顾公子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呀!哈哈哈!”

顾惊蛰倒是自来熟,虽然没怎么和这位远亲走动过,嘴上却是一口一个表叔喊着,“李表叔客气了,都是亲戚,不必如此客气。”

李老爷闻言连连应是,不过嘴上仍是客客气气的,他可没那么大的脸面,能以这位顾家主支嫡系公子的长辈自居。

只是世家之前常用联姻来巩固关系,杭州城里有名有姓的世家子弟,真要捋起来,几乎个个都有些亲戚关系,但货有好坏高低,人分三六九等,除非是直系姻亲,否则主支的人就是比他们这些旁系高贵。

“李表叔,这位便是我说的曲长安了,他想在杭州置办些田产庄子,听说您最近有意出手,特让我引荐一番。”顾惊蛰侧开身子,露出落后一步的曲花间来。

李老爷暗暗打量着这位小年轻,眼底闪过一丝惊艳,“好俊俏的小公子,不知小公子是哪里人士啊,杭州城里似乎没有姓曲的大户人家。”

“李老爷过誉了,晚辈是冀州人士,一届小商人罢了,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公子。”

李老爷表示不信,“谦虚了不是?,小公子器宇轩昂,一看便如顾公子一般年轻有为,岂是寻常小商小户能养出来的?”

何况如顾惊蛰一般的一流世家的公子少爷们,谁不是眼高于顶,怎么可能据尊降贵去结交小商小户家的孩子?

“长安确实谦虚,李表叔可知最近风靡江南的葡萄酒和香皂,皆是长安家的产业。”

李老爷闻言,表现得大为惊叹,接着又是一番恭维,言罢又急急忙忙将二人请进府去。

买卖田地的事谈得非常顺利,有顾惊蛰的引荐,李老爷也有意交好,很快曲花间便以十万两白银的价格买下李老爷家位于临江县城边上的三座田庄。

三座田产大小不一,加起来足足有一万一千亩地,比市价还便宜些许。

听说曲花间还想再买大量陈米,李老爷还表示自己夫人娘家便是做粮食生意的,差人帮忙问了问。

那边很快回话说可以调到十万石的陈米,还问曲花间需要多少,若是不够,可以再问同行借调。

曲花间报上所需数量,连顾惊蛰都为之一惊,但他聪明的没有追问他要买这么多粮食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若是过于深究必会引来对方的不满。

第37章 减租 不听人把话说完可是个坏习惯。……

田庄买到手, 曲花间依旧去衙门登记免税,拿到了新的地契。

这次买的是发展成熟的田庄,各个庄子的佃农也都一并跟着记到他名下,不用现找人种地, 只是庄子上的管事都是李老爷家的下人, 田庄被卖, 管事也就收拾东西回了李府。

曲花间在杭州也没有可用的人手, 只得先去庄子上见过佃农们再说。

马车晃晃悠悠行驶在乡间小道上, 引来许多探究的视线, 佃农们早先便被通知了田庄易主的消息,纷纷猜测这是不是就是新东家的马车,有人心中忐忑,不知新东家是什么样的人, 会不会涨租, 或是直接不让他们继续佃租了。

若是不能继续佃租, 那他们可怎么活?

曲花间先去了最大的一个田庄, 这个庄子占地近五千亩,佃户足足有上百户,人口六七百人, 佃农们居住的茅草屋聚落在一处,形成一个不算小的村落。

因着现在庄子里没有管事的,曲花间便让曲宝叫来村长,让他将各家的当家人一一叫来, 村长不敢耽搁,叫上自家儿孙,分头去通知村民了。

等人的间隙,曲花间坐在红木靠椅上, 翻看着小林从庄子书房里找来的账本。

粗略翻了翻,曲花间心里一惊,这里的佃租竟然高达八成!

冀州的庄子佃租普遍是五成,曲家收得低一些,才四成,就是这样,佃农辛苦劳作一年只是堪堪够糊口而已。

不过南方粮食产量高,还能一年两熟,高一些无可厚非,只是没想到高这么多。

一亩地两季能收六七石粮食,佃农只能自留一石多,这里头还包含了下一季的粮种,也就是说一个人至少要种三亩田才能勉强裹腹。

若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或是想卖点粮食换钱买油盐等生活必须品的,平均一个壮劳力要种个七八亩田地。

表面看起来,杭州佃农还比冀州佃农种的亩数要少,但是种两季水稻相当于一年要耕作两轮,劳动量也是翻倍。

冬日正是农闲时刻,很快佃户们便聚拢而来。

上百人聚集在一起,连呼吸声都显得嘈杂,但此时他们却十分安静,许多人面露纠结紧张之色,有人直勾勾的盯着高台上的新东家。

尽管曲花间长得白皙俊俏,看起来也面嫩,但没人敢小瞧这位新东家,毕竟地主们不用种地,个个都白净,但心肠却大多数是黑的。

村长粗略点了点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嫁进龙族的小狐狸 穿成恋爱脑渣反派 村边杏花白 归田乐gl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邪神今日有喜 赔钱,立刻马上! 协约后,影后前任全网追我 抢夺继妹白月光O 仙门第一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