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三十六章 开口先噶自己一刀

第两千六百三十六章 开口先噶自己一刀(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全球高武之师兄他美强宠 苦境:原来我是反派卧底 徒弟都是天命大反派 军婚甜蜜蜜:嫁最野军官,我在八零喜当妈 都市:修仙一千年,归来当奶爸 家有师尊,恶名远扬 红楼之庶子贾环传 炼气五千年 万古第一神 1938:除夕计划

奉天殿。

开济、薛祥等人看向武将位置,对视了一眼。

奇了怪,算上今日,梁国公、江源伯已是第三天上朝了,这两个家伙到底在搞什么,每天起这么早过来排队,上了朝,又不发言,你说你们来干嘛,在家多睡会不好吗?

李聚低着头看着脚面,脚拇指拱着靴子,心中嘀咕着:

蓝玉怎么还不跳出来说话,这可是第三天了,顾正臣给的最后期限。

总不能是在等自己开口吧?

我一个小小的伯爵,怎么敢跳出来与这些人为敌,要说,也是你蓝玉先说......

晨光未至,辽东图书馆外的石阶已被露水浸润。守门老仆尚未起身,却听见门外传来细碎脚步声,像是孩童赤脚踩在青砖上的轻响。他披衣推门,只见十几个孩子已蹲在铜门前,手中捧着蜡烛与课本,静默等候。为首的小女孩不过八岁,发辫上系着褪色红绳,怀里紧抱一本翻得卷边的《公民问答》。她抬头望向老人,声音清亮:“爷爷,我们能早点进去吗?今天我们要给林爷爷写信。”

老仆怔了片刻,眼眶忽地发热。他记得五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在雪夜里排队,只为争一个读书的位置。他点头推开铜门,未及说话,孩子们便鱼贯而入,轻轻将蜡烛摆在大厅中央的玻璃展柜前??那里陈列着林承泽生前用过的钢笔,笔尖微弯,墨囊干涸,却仍像一支指向未来的箭。

苏婉儿是听着诵读声醒来的。窗外天色灰白,檐角滴水成线,她拄杖缓行,路过民议堂时见值班幕僚正抄录昨夜南极电文,准备编入新一期《国民通鉴》。她驻足片刻,问:“孩子们都到了?”幕僚点头:“三百二十七人,来自十九省,最远的从帕米尔高原徒步而来。”苏婉儿颔首,继续前行。她知道,今日不是纪念,而是回应??那封埋藏在冰层深处的讯息,需要活着的人来作答。

图书馆内,晨光透过穹顶洒落,映照在孩子们仰起的脸上。他们围坐成圈,轮流朗读自己写的信。

“林爷爷:我家乡的河以前有毒,大人们说那是‘命’。可老师教我们查资料,发现是工厂排污。我们写了报告,县长叔叔亲自来看,现在河水变清了。我想告诉你,问题真的有用。”

“林爷爷:我阿爸是矿工,去年塌方受伤。医院没收钱,还派医生来家访。我问院长为什么,他说因为你是第一个说‘健康是权利’的人。我现在每天背一条《守则》,我要当医生,治所有人。”

“林爷爷:我奶奶说你是个疯子,敢让女人上学、穷人议事。可她现在每晚听广播,学算术,还要考‘社区议事代表’。她说她错了,你才是正常人。”

诵读声渐高,如溪汇流。苏婉儿坐在后排,默默听着,手指摩挲着襟前的铜徽章。忽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声音发颤:“林爷爷,我爹爹被抓走了……因为他反对土地重划,还打了巡查员。法官说要判他三年。可我娘说,您说过‘惩罚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让人明白错在哪里’。我想问,能不能让他去农场劳动,一边改过,一边学法律?像启昌那样?”

全场寂静。苏婉儿缓缓起身,走到孩子面前,蹲下身与他平视:“你叫什么名字?”

“张小禾。”

“小禾,你知道吗?三十年前,也有个男孩问我同样的问题。他父亲是旧衙役,打过起义的学生。那孩子哭着说:‘他坏,可他是我爹。’”她顿了顿,“后来,他爹去了西北果园劳动,学会了嫁接技术,回乡后成了农技员。那个男孩,现在是你赵伯伯??军事总督赵承业。”

孩子睁大眼睛。苏婉儿轻抚他头:“法律不会偏袒任何人,但也不会放弃任何人。你的父亲会接受审判,但判决之后,我们会给他机会。这不是宽恕软弱,而是相信人能改变??这正是林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掌声响起,夹杂着抽泣。此时,广播钟声准时敲响。林承泽的声音再度流淌而出:“亲爱的孩子,你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今天,你想问什么问题?”

今日的问题是:“如果所有人都对,少数人就一定错吗?”

录音选自一位苗族少女的来信。她在村校提议男女同班上课,遭 elders 反对,称“坏了规矩”。她不解:“可《守则》说人人平等。”AI语音读完信件,随即播放一段辩论实录??十年前,湘西某村议事会上,七十岁老妇与十六岁孙女当众争辩,最终全村投票通过“女子可继承山林权”。

播音结束,琴声再起,《归田》笛曲悠扬如诉。阿依古丽老太太带着维吾尔族孩子们进来,手中捧着一卷羊皮地图。“这是敦煌新出土的‘丝路识字图’,”她展开地图,上面用汉、回、蒙、藏四体文字标注着驿站与学堂位置,“一百年前,你们的先辈在这条路上教人认字,不怕风沙,不怕刀兵。如今,我们要把它变成‘数字教育走廊’。”

苏婉儿接过地图,指尖划过敦煌、吐鲁番、喀什,最终停在帕米尔高原。“建光缆,配太阳能终端,每个帐篷学校接入国家云课堂。”她下令,“三个月内完成试点。”

有人担忧成本。她摇头:“比起三十年前用油灯抄书的日子,我们已太富足。知识若只留在平原,便是背叛。”

午后,她乘车前往城西工业区。这里曾是军械厂旧址,如今改建为“创新工坊”,专供青年技工研发民用机械。车间内,一群少年正围着一台新型净水器调试参数。负责人汇报:“这是我们根据云南防疫经验改进的‘移动滤芯站’,可用骡马驮运,每小时净化五百升水,成本不到进口设备三成。”

苏婉儿试饮一口,点头赞许。忽有工人递上一封匿名信,纸张粗糙,字迹歪斜:“苏主席,我原是隆武军火匠,参与过刺杀林公的子弹铸造。这些年我隐姓埋名,可看到孩子们用干净水、读免费书,我睡不着。我把图纸交出来??当年那种穿甲弹的改良法,藏在城南废窑第三口井底。”

她沉默良久,下令封锁现场,同时召集周念慈。当晚,情报局突击搜查,果然掘出一批手绘图纸与模具残片。更惊人的是,在模具夹层中发现一枚未使用的原型弹,弹头刻着满文咒语:“永镇逆民”。

“技术溯源确认,这批设计曾流入日本军部,后被启昌用于训练死士。”周念慈呈报,“但我们的情报网十年前就已渗透其组织,为何从未上报?”

苏婉儿凝视弹头,忽然冷笑:“因为有些人,宁愿留着敌人,也不愿失去权力的理由。”她提起笔,签署命令:成立“历史清算特别小组”,彻查过去三十年所有“反动案件”中的情报操作,公开全部档案,接受全民质询。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次日清晨,三位退休高官联名上书,称此举“动摇国本”。苏婉儿未予回应,反而在广播中朗读了一段林承泽日记残篇:

> “当‘保卫秩序’成为禁止追问的借口,秩序本身就成了暴政的遮羞布。真正的稳定,来自百姓心中确信:无论谁犯错,都会被看见,都会被纠正。”

与此同时,“真相巡演”第二季启动。此次主题为“我们如何制造英雄”。电影车驶入山村,放映一部新纪录片:《林承泽的恐惧》。影片披露,他晚年最忧心的并非暗杀或贫困,而是“被神化”。他曾撕毁一幅为自己绘制的巨幅画像,怒斥宣传官员:“我不是太阳,不需要万民仰望!我是教师,只希望学生超过我!”

片中还展示他病榻上的最后一段手记:“若将来立我的雕像,必须让我弯着腰??唯有低头者,才配教导人民抬头。”

放映结束,问答环节爆满。一位青年教师提问:“既然他反对个人崇拜,为何今天我们还要纪念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恨海情夭:她的淫靡与他的复仇 远山破阵曲 种豌豆模拟器 (历史同人)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清穿同人)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仙途之符运通天 重回1981小山村 代错对象之后 飞刀:我在小城当医生 巫妖酿造工坊经营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