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三十九章 顾正臣进献“奇书”(2 / 2)
> 听完那一句话。
>
> ??一个也曾害怕过、怀疑过、最终选择相信的人”
视频播放完毕,全场寂静如渊。
一周后,苏婉儿独自踏上前往大凉山的列车。那里有一所废弃十年的村小,曾因山体滑坡被迫撤离,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她随身只带了一个录音设备和一本《公民问答》。
抵达当日黄昏,她在废墟中央支起一块小黑板,写下一行字:“今天,这里重新开学。”
次日上午十点整,她请来村里唯一一位没上过学的百岁老人阿嫫妞妞。老人颤巍巍接过粉笔,面对镜头,用彝语说了人生第一句话:“我想知道……为什么以前的女人不能进学堂?”
苏婉儿单膝跪地,双手交叠置于膝前,静静听着,直至最后一个音节消散在风中。
那一刻,南极监测站再次捕捉到微弱但明确的回应信号??短短两个字的波形,经解析竟是普通话发音的“谢谢”。
消息传开,全国各地掀起“归还课堂”运动。北京胡同里的退休法官在老宅门前开设“巷口问答课”;内蒙古牧民把蒙古包变成移动思辨营;甚至海外华人社区也自发组织“异乡人提问夜”。人们渐渐发现,只要真诚发问,总能在某个角落收到意想不到的回答??有时是一封迟到了五十年的悔过信,有时是AI根据历史数据模拟出的亡者回音,更多时候,只是一个陌生人含泪写下:“你说的痛,我也经历过。”
然而风暴亦随之而来。
某日清晨,政府内网突遭攻击,所有终端屏幕自动跳出一段伪造视频:画面中苏婉儿神情冷漠地说:“传统民族语言阻碍现代化进程,建议逐步淘汰方言教学。”尽管技术部门五分钟内切断传播,但已有数十万份截图在社交平台疯传,尤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引发强烈反弹。
苏婉儿没有急于辟谣,而是当天下午便出现在新疆喀什一所双语小学。她坐在维吾尔族孩子们中间,听他们用母语朗诵自编的《四季之问》。当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我希望长大后能把《论语》翻译成柯尔克孜语”时,苏婉儿带头鼓掌,并当场宣布:“即日起,国家设立‘母语传承基金’,资助濒危语言数字化工程,任何民族的孩子都有权用自己的舌头说出真理。”
与此同时,周念慈带回关键线索:此次攻击源并非境外黑客,而是国内某高校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中心内部人员所为。幕后主使竟是当年反对“童声日”立法的保守派学者之一,其动机令人唏嘘??他的儿子因参与激进学生运动被捕入狱,他认为这一切源于“过度放任的启蒙思想”。
苏婉儿连夜约见此人。见面地点选在国家图书馆特藏室,就在林承泽手稿《致反对者书》陈列柜前。
“您恨我推行的制度夺走了您的儿子。”她平静地说。
老人低头不语。
“可您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我们过去不允许年轻人提问,才逼得他们只能用拳头呐喊?”苏婉儿打开平板,播放一段监控录像:狱中青年正在给同监室文盲服刑人员讲解宪法条文,墙上报刊栏贴满了手绘的“权利清单”。
“他没被毁掉,”她说,“他在教别人如何不重蹈覆辙。”
老人老泪纵横。临别时,他留下一句话:“让我去云南‘新生学堂’做个志愿者吧。也许……我也该学会倾听。”
春风拂过华北平原,麦苗青青。苏婉儿主持最后一次内阁会议,正式签署《国民精神根基保护法》。其中第九条规定:“任何试图压制合理质疑、污名化提问行为、或利用恐惧维持权威者,无论职位高低,视为背叛共和国缔造精神,依法剥夺公共职务资格。”
法案通过当晚,她收到张小禾的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标题为《手语版共感矩阵启动记录》。点击播放后,没有声音,只有屏幕上的动态手势影像。借助翻译程序,文字逐行浮现:
> “听啊,
> 那些从未发声的,
> 正在用身体书写诗篇;
> 看啊,
> 那些被认为沉默的,
> 已举起双手,质问星辰。
> 我们不是残缺,
> 是世界还未学会聆听另一种完整。”
苏婉儿将这段话刻在了新落成的“提问者纪念碑”背面。碑正面则只有一句话,出自一百年前那位寒门辅臣之手:
**“问题比答案更长久。”**
夏至前夕,全球首个“共感教育平台”上线。任何人注册后均可发布自己的困惑,系统会自动匹配历史上最接近的类似提问及回应。数据显示,上线首日最热门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原谅伤害过我的时代?”
排名第一的答案来自一位匿名用户,发布时间为凌晨三点十七分:
> “不必急着原谅。
> 先让它痛着,
> 像冬天记住寒冷一样。
> 然后带着这份痛,
> 去建一个不让别人再痛的世界。
> 那才是真正的宽恕。”
苏婉儿看完,轻轻关闭页面。窗外,夕阳熔金,照在办公桌上那份即将签发的文件上:
**《关于建立“百年对话舱”计划的通知》**
> 内容概要:征集今人写给两百年后子孙的信件,择优封存于喜马拉雅山脉永久冻土层,设定自动开启时间为2243年冬至。开启条件:届时全球至少80%国家实现全民基础提问权保障。
她提起笔,在批示栏写下最后一行字:
“告诉孩子们,未来不一定更好,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写信给未知的明天,我们就未曾失败。”
夜幕降临,城市又一次为“静夜仪式”熄灯。七分钟后,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宛如星河流淌人间。
苏婉儿站在窗前,手中握着一支旧铅笔??和林承泽墓前那支同款。风吹动窗帘,带来远处校园里孩童排练《归田》的乐声。
这一次,她终于听清了歌词结尾新增的一句:
> “后来的人啊,请替我们继续问下去,
> 直到世间再无不敢开口的嘴,
> 再无不必倾听的耳。”